石黃皮的功效與副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彪S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zhì)量。如何分辯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石黃皮的功效與副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石黃皮的功效與副作用有哪些?
石黃皮也叫腎蕨等名,多見于溪邊的石隙里,生命力比較頑強,是一種骨碎補科的植物,它的球形塊莖跟全草可以用來做藥材。一年四季可以采石黃皮,采來后可以除去鱗片,然后洗好趁新鮮食用,也可以曬干了備用。石黃皮的功效與副作用有哪些?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吧。
一.石黃皮簡介
石黃皮別名腎蕨、圓羊齒等多生于林下溪邊的石隙中,是骨碎補科腎蕨屬植物,藥用球形塊莖或全草。全年可采,除去鱗片,洗凈鮮用或曬干備用。
廣東有一種生草藥石黃皮頗受主婦歡迎,由于其外形與黃皮有點相似,又喜生長在林下石隙中,故名石黃皮.。在佛岡叫捕斗蛇,在陽山叫頸斂果,在清新三坑鎮(zhèn)楓坑叫石枇杷。
二.石黃皮的功效與副作用有哪些?
夏日果品黃皮為蕓香科植物黃皮的果實,而石黃皮則是腎蕨植物的圓形塊莖,兩者是不同種的兩種植物,然而其藥用功效則有相似之處. 黃皮味甘酸,性溫,功能消食,化痰,理氣.治食積不化,痰飲喘咳;生草藥石黃皮味甘淡,微澀,性微涼,功能清熱利濕,寧肺止咳,也有消積的作用. 民間食療有用石黃皮來治小兒疳積.用鮮石黃皮一兩,粳米一兩(粳米最好先行炒香),與石黃皮同煮成稀粥,隨量食用. 可治下焦?jié)駸?石黃皮具有清熱利濕功效,可治療泌尿系統(tǒng)感染,亦可治療睪丸炎.治泌尿系感染:單用鮮品一兩拍碎,煎水飲用即可;治睪丸炎:需用鮮品石黃皮一兩,荔枝干十粒,酒水煎服. 石黃皮有很好的寧肺止咳功效,一般輕微的感冒發(fā)熱,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等,都可用石黃皮作治療.其藥性平和可靠,小兒服用也適合. 清理小兒痰火 有些兒童平日多痰,容易發(fā)生咳嗽,可用石黃皮、羅漢果、杏仁煲瘦肉湯或水煎代茶服,有清理痰火,止咳嗽的功效. 石黃皮可以配合龍脷葉水煎服用,能治療痰火咳嗽.龍脷葉也是一味常用生草藥,在廣東的菜市場這兩種生草藥都很容易買得到,售價亦廉宜. 秋天氣候干燥,預(yù)防秋燥咳嗽,可用石黃皮、雪梨、枇杷葉、杏仁、蜜棗煲湯飲用,有清熱潤肺功效. “石黃皮杏仁豬肺湯”是一味家常食療,有清燥潤肺之效,適合秋、冬季節(jié)飲用. 石黃皮藥性溫和,但一次用量也不宜過多,一至2兩已足夠.選購時宜揀一些完整無腐爛者。
三.性味功效
石黃皮味甘、淡,微澀,性微涼。具清熱利濕,寧肺止咳,消積的功效。
四.主治用法
1.感冒發(fā)熱,肺結(jié)核咯血;
2.腸炎腹瀉;
3.慢性痢疾;
4.小兒疳積;
5.睪丸炎,乳腺炎;
6.泌尿系感染。每用5錢至1兩,水煎服。
擴展閱讀
藥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藥的種類很多,對藥物的選擇,也是需要根據(jù)自身疾病需求進行,這樣對疾病治療,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作用,那選擇藥物的時候,也是需要注意對它進行全面了解,這樣使得的過程中,對自身健康也不會有太多損害,那黃皮也是藥物一種,黃皮的功效與作用都有什么呢?
對黃皮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很多方面,因此選擇它的時候,也是需要注意,在對它使用上,都是不能隨意進行,否則對自身健康,也是有著很大損害,這點也是要注意的。
黃皮的功效與作用:
黃皮黃皮有消除胸腹脹滿、生津、止渴、順氣、鎮(zhèn)咳的功效;苦味較重的黃皮,效果尤佳。有黃皮的苦味,可以刺激膽汁分泌,促進消化,使吸收機能暢旺;此種苦味質(zhì),還有強心作用,又能松弛胸腹肌肉緊張,脹滿狀況得到減少或消除,黃皮之所以能順氣、鎮(zhèn)咳,就是由于它具有松弛胸腹肌肉緊張作用,使呼吸順暢,沒有障礙問題,咳嗽自然停止。
黃皮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根、葉、果和種子等都可入藥,具有消食健胃、理氣健脾、行氣止痛等功效,俗有“饑食荔枝,飽食黃皮”之說。果皮可消風(fēng)腫,去疳積;種子可治疝氣、蜈蚣咬傷和小兒頭瘡。黃皮種子富含油分,出油率高達42%,為優(yōu)良的潤滑劑。黃皮作為一種優(yōu)質(zhì)的水果,其果實除鮮食外,尚可加工成果凍、果醬、蜜餞、果餅及清涼飲料等或鹽漬、糖漬。所以,在民間黃皮素有“果中之寶”之稱。
夏天吃黃皮時,可以將果肉、果皮和果核放在口中嚼碎,連渣帶汁一并吞下,味雖有些苦,但可以起到降火、治療消化不良、胃脘飽脹的作用。
暑天到郊外旅行,暑氣迫人,倘能備帶一些黃皮,尤以苦味黃皮更好,口渴或感到頭腦悶熱不適時,即嚼幾個黃皮,不但生津、止渴,且有預(yù)防中暑的好處。
通過以上介紹,對黃皮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很好了解,選擇它治療疾病也是放心選擇,但是要注意的是,這樣的藥物使用的時候,也是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否則對自身健康,也是會有很大損害,這點也是需要進行注意的。
中醫(yī)中藥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有病看中醫(yī)吃中藥是他們的傳統(tǒng)和習(xí)慣,所以中藥是很多人都喜歡的,黃皮果核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黃皮核(《嶺南采藥錄》)。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 黃皮 的 種子 。夏、秋間采,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產(chǎn)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干燥的種子呈扁平卵圓形,長11~14毫米,寬8~9毫米,厚3~4毫米;先端略尖而稍彎向一側(cè),基部圓鈍,基部1/3呈棕色,較甲滑,上部2/3呈棕黃色,具不規(guī)則的皺紋;種臍位于先端,近橢圓形;合點位于基部,與種臍同一側(cè)面;種脊略突起,自種臍通向合點;種皮薄而脆,往往破碎脫落;子葉二枚,土黃色,肥厚,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較平;胚極小,無胚乳。
【化學(xué)成份】種子含油量53.21%。
【性味】①《廣西中藥志》:"味辛微苦,性溫,無毒。"
【功能主治】理氣,散結(jié),止痛,解毒。治胃痛,疝氣,瘡癤。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胃痛,腹部痙攣性疼痛:黃皮果核三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求原》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黃皮果核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藥材,但它的藥性和作用還有很多,因此希望大家在與自身情況結(jié)合的基礎(chǔ)上再食用。
山黃皮的簡介
山黃皮俗稱“雞皮果”,屬蕓香科植物,果實、樹葉均具有特殊香味。主要分布在廣西西南邊陲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石山地區(qū)。果實含有18種氨基酸及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營養(yǎng),具消暑、消炎、化滯、祛濕、健脾健胃的功效,可鮮食、調(diào)味、入藥。果實經(jīng)過腌制加工,可成為調(diào)味上品,有獨特香味。曬干亦可做餅餡。主要藥用部分是蕓香科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假黃皮的樹葉或樹皮。夏、秋季采集,鮮用,或切段,曬干備用。具有疏風(fēng)清熱,利濕解毒,截瘧之功效。
山黃皮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非??量?只在人屋前后或者云遮霧濃的石山深谷中生長才能開花結(jié)果,偏偏奇怪的是同樣是石山地區(qū)的西部山區(qū),栽種下的黃皮果只長樹而不結(jié)果。所以當(dāng)?shù)厝硕颊f山黃皮果是吃人氣和山野靈氣長大的果樹,果品十分名貴,因果實成熟時似熟透的雞皮而得名,所以當(dāng)?shù)厝艘卜Q其為雞皮果。
灌木或小喬木,高1-6m。枝、葉柄及花柄通常被毛,有刺激氣味。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柄長約3mm;小葉片15-31,卵形、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2-8cm,寬l-2.5cm,先端急尖,有時較鈍,基部鈍斜或近圓形,邊緣有細小圓鋸齒或不明顯,兩面被毛或僅在脈上被毛,紙質(zhì)。聚傘圓錐花序頂生;苞片常成對而細小;萼片4,長不及1mm;花瓣4,白色,倒卵形或近卵形,長2.5-3mm,寬1.5-4mm,無毛;子房上位,3-4室,每室有2列胚珠。漿果卵形至橢圓形,長15-18mm,橘紅色。種子1-2顆?;ㄆ?-4月,果期7-9月。
生于曠野。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山黃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疏風(fēng)散寒,行氣止痛,除濕消腫。主治感冒發(fā)熱,瘧疾,胃痛,水腫,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外用治骨折,扭挫傷,濕疹。
作用:山黃皮葉可加工成山黃皮茶,可治療感冒發(fā)燒、咳嗽氣喘、風(fēng)濕水腫、火燒傷、蛇傷,還可排除在人體內(nèi)的化肥、農(nóng)藥、蜂毒、動物和魚類飼料的化學(xué)激素殘留。成熟的山黃皮果呈淡粉紅嫩肉色,晶體透明,可加工成山黃皮酒,山黃皮辣椒醬。干果氣味芳香帶甜味,入口留香,可作為狗肉、羊肉、牛腩、魚火鍋等的高級調(diào)味品。
山黃皮的市場信息
1、山黃皮的價格
一般18元一公斤。
2、山黃皮的選購方法
正品,優(yōu)質(zhì)品。無蟲蛀無霉變。
3、山黃皮的保存方法
新鮮的山黃皮果實可以放在冰箱中冷凍保存,隨吃隨解凍,可保存一年。山黃皮果皮經(jīng)過鹽漬腌制加工,可成為調(diào)味上品,有獨特香味,曬干亦可做餅餡。
很多人不知道黃皮是什么,其實黃皮也叫做黃批,也叫做黃罐子,主要產(chǎn)于我國的南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黃皮不但能夠生吃,也可以做成果酒,黃皮酒營養(yǎng)功效非常的好,屬于酒,是送禮的佳品,黃啤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酒種,是我國的一種民族特產(chǎn),有很好的保健養(yǎng)生的效果。
黃皮酒的功效和作用
黃皮酒是世界上三大最古老的酒種之一,是我國的民族特產(chǎn),其用曲制酒、復(fù)式發(fā)酵的釀造方法,與世界上其他釀造酒有明顯的不同。
一、提供易吸收的氨基酸
黃皮酒中的蛋白質(zhì)為酒中之最,黃皮中的蛋白質(zhì)經(jīng)微生物酶的降解,絕大部分以肽和氨基酸的形式存在,極易為人體吸收利用。黃皮酒能夠調(diào)節(jié)人體的生理機能,為人體提供必需的氨基酸。
二、消腫
黃皮酒有消腫、利尿,化痰、止痛、順氣等功效,深受廣東人的喜愛。
三、增強身體抵抗力
黃皮是一種中性藥用水果,而黃皮酒保留了這種藥性,酒體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果酸,對胸痛、痰飲咳喘、疝痛、咳嗽、痢疾、小便不利、熱毒等病癥有很好的緩解功能。還可根治氣痛及疝痛。對于流行性感冒也有一定的防治功效。
四、助消化
黃皮酒還可刺激膽汁分泌,促進消化,使吸收機能暢旺;適合經(jīng)常參加應(yīng)酬的商務(wù)人士使用,保持腸胃通暢。
黃皮酒是不錯的酒,但是高血壓患者,就不要輕易嘗試了哦。
自制黃皮酒的做法
材料:黃皮果、白糖。
做法:
1、選8、9成熟度的黃皮果,清洗后自然晾干,等表面沒有水珠倒入容器中。
2、容器最好是陶罐,也可以是玻璃瓶。
3、雙手洗凈后,直接捏黃皮果,操作辦法是抓起一把黃皮果使勁一握,然后放入酒壇中,再把糖放在黃皮果上面,黃皮果和糖的比例是10∶2,即10斤黃皮果2斤白糖,糖是發(fā)酵的重要因素。
4、將容器密封,放在陰涼處。
5、發(fā)酵時間需要一個月左右,啟封后,撈出浮在上面的黃皮果皮,將汁液倒入玻璃容器中,就可以喝了。
黃皮核產(chǎn)于我國南部,云南、廣西、廣東和海南等省,可以治療多種疾病。那么在醫(yī)學(xué)上黃皮核有哪些具體的藥用價值呢?又有哪些方劑需要用到它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黃皮核的功效與作用。
形狀特點
黃皮為常綠小喬木,高5~10米或過之。葉互生,為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5~11片,紙質(zhì),闊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6~13厘米,寬2.5~6厘米,頂端短尖或短漸尖,基部闊楔尖至圓,多少不對稱,邊緣淺波狀或具不明顯的圓齒,兩面無毛或下面疏被微柔毛?;ù杭鹃_放,白色,芳香,兩性,排成頂生圓錐花序,花蕾近球狀,有5鈍角;萼基部合生,裂片5,長不及1毫米;花瓣5,長不及5毫米,兩面被黃色短柔毛;雄蕊10,排成2輪,外輪與萼片對生,內(nèi)輪與花瓣對生,比外輪長,插生在花盤上。漿果球形、卵形、倒梨形或橢圓形,長1.2~3厘米,橫徑1~2厘米,黃色或暗黃色,被密或疏的柔毛;種子1~3顆,很少5顆。
采收加工 夏季收集成熟種子,洗凈,蒸熟,曬干。
藥材性狀
本品為卵圓形,稍扁,長1~1.8厘米,寬0.6~0.8厘米,基部鈍圓,先端稍尖而彎向一側(cè),表面光滑,明顯分為兩色,上部1/3灰黃色,下部黃青色。種皮多已脫落,故商品多為種仁;子葉2片,肥厚。質(zhì)堅實,折斷面黃白色。氣微酸,味苦澀、辛辣。以顆粒完整、黃青色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苦、辛、微溫。理氣,止痛.散郁,拔毒。用于疝氣痛,睪丸腫痛;外用治小兒瘡癤,蜈蚣咬傷,黃蜂螫傷。常用量5~10克。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性味
苦、辛、微溫。
功效與作用
理氣消食、散結(jié)消脹、化痰止咳。屬理氣藥。
臨床應(yīng)用
用量6~9克,煎服。用治脘腹脹痛、肝胃氣痛、食滯脹滿、痰咳哮喘,尤多用于疝氣痛。用黃皮核搗爛敷患處,治蜈蚣咬傷、黃蜂蜇傷(《廣東中藥志》第一冊)。
主要成分
主含油,還含有黃皮新桂皮酰胺A、黃皮新桂皮酰胺B、黃皮新桂皮酰胺C等成分。
使用禁忌
尚不明確。
結(jié)語: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肯定已經(jīng)對黃皮核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知道了黃皮核具有理氣消食、散結(jié)消脹、化痰止咳等的功效。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中藥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繼續(xù)閱讀下一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