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黃皮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shù),淡泊寧靜比藥好。相信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健康離不開養(yǎng)生,積極的心理離不開養(yǎng)生。怎樣才能實現(xiàn)科學(xué)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野黃皮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野黃皮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東西,野黃皮給我們帶來的功效是其他食物都不具備的。那么野黃皮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別名】接骨木(《廣西藥植名錄》),山黃皮、假黃皮(《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山茴香(《貴州藥植目錄》)。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 齒葉黃皮 的 葉 及 根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8米,全株有香氣,以葉為甚。樹皮灰褐色,有灰白色斑塊,嫩枝有斑點。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聚生枝頂,長15~40厘米;小葉5~15,卵形、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5~9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或尾狀尖而鈍頭,基部鈍斜或為闊楔形至楔形,兩側(cè)略不對稱,邊緝有明顯的圓鋸齒,稀為細小而不大明顯;葉柄帶紅色,長約0.5厘米。聚傘圓錐花序腋生;花淡黃色;萼片4,稀為5,廣卵形;花瓣4~5,長圓形;雄蕊8,稀為10;子房近圓球形,花柱比子房短,柱頭與花柱等寬,略成4棱。果近圓形,比豌豆略大,紫黑色或暗紫色;每果有種子1~4粒?;ㄆ谙募?。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石灰?guī)r山坡灌木叢或疏林中。分布廣西、廣東、云南、貴州、湖南等地。
【化學(xué)成份】根皮含歐芹屬素乙、齒葉黃皮亭、去甲齒葉黃皮亭。
【藥理作用】歐芹屬素乙與佛手柑內(nèi)酯同為呋喃香豆精類,皆屬"光活性"物質(zhì),毒性較佛手柑內(nèi)酯為大,而較花椒毒素為小。慢性毒性有胃腸刺激,脾及腎上腺的出血,肝的混濁腫脹,脂肪變性及壞死。大鼠服歐芹寓素乙后,出現(xiàn)于大便中,而皮膚中則無,故有人認為它治療白癜風(fēng)的效果不及花椒毒素(可至皮膚中)。
【性味】《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苦微辛,涼。"
【功能主治】疏風(fēng)理氣,除濕和瘀。治感冒,麻疹,哮喘,胃痛,風(fēng)濕,水腫,扭挫傷折脫臼。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外用:煎水洗。
【附方】①治感冒高熱:山黃皮、桑枝、香精、淡竹葉,水煎服。(《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廣西藥植志》
野黃皮在中藥中的利用率還是很高的,可以用來治療多種疾病。我們應(yīng)該在充分了解了野黃皮的功效和作用之后再食用。希望大家不要胡亂吃。
相關(guān)閱讀
中醫(yī)中藥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有病看中醫(yī)吃中藥是他們的傳統(tǒng)和習(xí)慣,所以中藥是很多人都喜歡的,黃皮果核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黃皮核(《嶺南采藥錄》)。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 黃皮 的 種子 。夏、秋間采,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產(chǎn)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干燥的種子呈扁平卵圓形,長11~14毫米,寬8~9毫米,厚3~4毫米;先端略尖而稍彎向一側(cè),基部圓鈍,基部1/3呈棕色,較甲滑,上部2/3呈棕黃色,具不規(guī)則的皺紋;種臍位于先端,近橢圓形;合點位于基部,與種臍同一側(cè)面;種脊略突起,自種臍通向合點;種皮薄而脆,往往破碎脫落;子葉二枚,土黃色,肥厚,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較平;胚極小,無胚乳。
【化學(xué)成份】種子含油量53.21%。
【性味】①《廣西中藥志》:"味辛微苦,性溫,無毒。"
【功能主治】理氣,散結(jié),止痛,解毒。治胃痛,疝氣,瘡癤。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胃痛,腹部痙攣性疼痛:黃皮果核三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求原》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黃皮果核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藥材,但它的藥性和作用還有很多,因此希望大家在與自身情況結(jié)合的基礎(chǔ)上再食用。
山黃皮的簡介
山黃皮俗稱“雞皮果”,屬蕓香科植物,果實、樹葉均具有特殊香味。主要分布在廣西西南邊陲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石山地區(qū)。果實含有18種氨基酸及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營養(yǎng),具消暑、消炎、化滯、祛濕、健脾健胃的功效,可鮮食、調(diào)味、入藥。果實經(jīng)過腌制加工,可成為調(diào)味上品,有獨特香味。曬干亦可做餅餡。主要藥用部分是蕓香科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假黃皮的樹葉或樹皮。夏、秋季采集,鮮用,或切段,曬干備用。具有疏風(fēng)清熱,利濕解毒,截瘧之功效。
山黃皮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非??量?只在人屋前后或者云遮霧濃的石山深谷中生長才能開花結(jié)果,偏偏奇怪的是同樣是石山地區(qū)的西部山區(qū),栽種下的黃皮果只長樹而不結(jié)果。所以當(dāng)?shù)厝硕颊f山黃皮果是吃人氣和山野靈氣長大的果樹,果品十分名貴,因果實成熟時似熟透的雞皮而得名,所以當(dāng)?shù)厝艘卜Q其為雞皮果。
灌木或小喬木,高1-6m。枝、葉柄及花柄通常被毛,有刺激氣味。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柄長約3mm;小葉片15-31,卵形、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2-8cm,寬l-2.5cm,先端急尖,有時較鈍,基部鈍斜或近圓形,邊緣有細小圓鋸齒或不明顯,兩面被毛或僅在脈上被毛,紙質(zhì)。聚傘圓錐花序頂生;苞片常成對而細小;萼片4,長不及1mm;花瓣4,白色,倒卵形或近卵形,長2.5-3mm,寬1.5-4mm,無毛;子房上位,3-4室,每室有2列胚珠。漿果卵形至橢圓形,長15-18mm,橘紅色。種子1-2顆?;ㄆ?-4月,果期7-9月。
生于曠野。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山黃皮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疏風(fēng)散寒,行氣止痛,除濕消腫。主治感冒發(fā)熱,瘧疾,胃痛,水腫,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外用治骨折,扭挫傷,濕疹。
作用:山黃皮葉可加工成山黃皮茶,可治療感冒發(fā)燒、咳嗽氣喘、風(fēng)濕水腫、火燒傷、蛇傷,還可排除在人體內(nèi)的化肥、農(nóng)藥、蜂毒、動物和魚類飼料的化學(xué)激素殘留。成熟的山黃皮果呈淡粉紅嫩肉色,晶體透明,可加工成山黃皮酒,山黃皮辣椒醬。干果氣味芳香帶甜味,入口留香,可作為狗肉、羊肉、牛腩、魚火鍋等的高級調(diào)味品。
山黃皮的市場信息
1、山黃皮的價格
一般18元一公斤。
2、山黃皮的選購方法
正品,優(yōu)質(zhì)品。無蟲蛀無霉變。
3、山黃皮的保存方法
新鮮的山黃皮果實可以放在冰箱中冷凍保存,隨吃隨解凍,可保存一年。山黃皮果皮經(jīng)過鹽漬腌制加工,可成為調(diào)味上品,有獨特香味,曬干亦可做餅餡。
很多人不知道黃皮是什么,其實黃皮也叫做黃批,也叫做黃罐子,主要產(chǎn)于我國的南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黃皮不但能夠生吃,也可以做成果酒,黃皮酒營養(yǎng)功效非常的好,屬于酒,是送禮的佳品,黃啤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酒種,是我國的一種民族特產(chǎn),有很好的保健養(yǎng)生的效果。
黃皮酒的功效和作用
黃皮酒是世界上三大最古老的酒種之一,是我國的民族特產(chǎn),其用曲制酒、復(fù)式發(fā)酵的釀造方法,與世界上其他釀造酒有明顯的不同。
一、提供易吸收的氨基酸
黃皮酒中的蛋白質(zhì)為酒中之最,黃皮中的蛋白質(zhì)經(jīng)微生物酶的降解,絕大部分以肽和氨基酸的形式存在,極易為人體吸收利用。黃皮酒能夠調(diào)節(jié)人體的生理機能,為人體提供必需的氨基酸。
二、消腫
黃皮酒有消腫、利尿,化痰、止痛、順氣等功效,深受廣東人的喜愛。
三、增強身體抵抗力
黃皮是一種中性藥用水果,而黃皮酒保留了這種藥性,酒體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果酸,對胸痛、痰飲咳喘、疝痛、咳嗽、痢疾、小便不利、熱毒等病癥有很好的緩解功能。還可根治氣痛及疝痛。對于流行性感冒也有一定的防治功效。
四、助消化
黃皮酒還可刺激膽汁分泌,促進消化,使吸收機能暢旺;適合經(jīng)常參加應(yīng)酬的商務(wù)人士使用,保持腸胃通暢。
黃皮酒是不錯的酒,但是高血壓患者,就不要輕易嘗試了哦。
自制黃皮酒的做法
材料:黃皮果、白糖。
做法:
1、選8、9成熟度的黃皮果,清洗后自然晾干,等表面沒有水珠倒入容器中。
2、容器最好是陶罐,也可以是玻璃瓶。
3、雙手洗凈后,直接捏黃皮果,操作辦法是抓起一把黃皮果使勁一握,然后放入酒壇中,再把糖放在黃皮果上面,黃皮果和糖的比例是10∶2,即10斤黃皮果2斤白糖,糖是發(fā)酵的重要因素。
4、將容器密封,放在陰涼處。
5、發(fā)酵時間需要一個月左右,啟封后,撈出浮在上面的黃皮果皮,將汁液倒入玻璃容器中,就可以喝了。
黃皮核產(chǎn)于我國南部,云南、廣西、廣東和海南等省,可以治療多種疾病。那么在醫(yī)學(xué)上黃皮核有哪些具體的藥用價值呢?又有哪些方劑需要用到它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黃皮核的功效與作用。
形狀特點
黃皮為常綠小喬木,高5~10米或過之。葉互生,為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5~11片,紙質(zhì),闊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6~13厘米,寬2.5~6厘米,頂端短尖或短漸尖,基部闊楔尖至圓,多少不對稱,邊緣淺波狀或具不明顯的圓齒,兩面無毛或下面疏被微柔毛?;ù杭鹃_放,白色,芳香,兩性,排成頂生圓錐花序,花蕾近球狀,有5鈍角;萼基部合生,裂片5,長不及1毫米;花瓣5,長不及5毫米,兩面被黃色短柔毛;雄蕊10,排成2輪,外輪與萼片對生,內(nèi)輪與花瓣對生,比外輪長,插生在花盤上。漿果球形、卵形、倒梨形或橢圓形,長1.2~3厘米,橫徑1~2厘米,黃色或暗黃色,被密或疏的柔毛;種子1~3顆,很少5顆。
采收加工 夏季收集成熟種子,洗凈,蒸熟,曬干。
藥材性狀
本品為卵圓形,稍扁,長1~1.8厘米,寬0.6~0.8厘米,基部鈍圓,先端稍尖而彎向一側(cè),表面光滑,明顯分為兩色,上部1/3灰黃色,下部黃青色。種皮多已脫落,故商品多為種仁;子葉2片,肥厚。質(zhì)堅實,折斷面黃白色。氣微酸,味苦澀、辛辣。以顆粒完整、黃青色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苦、辛、微溫。理氣,止痛.散郁,拔毒。用于疝氣痛,睪丸腫痛;外用治小兒瘡癤,蜈蚣咬傷,黃蜂螫傷。常用量5~10克。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性味
苦、辛、微溫。
功效與作用
理氣消食、散結(jié)消脹、化痰止咳。屬理氣藥。
臨床應(yīng)用
用量6~9克,煎服。用治脘腹脹痛、肝胃氣痛、食滯脹滿、痰咳哮喘,尤多用于疝氣痛。用黃皮核搗爛敷患處,治蜈蚣咬傷、黃蜂蜇傷(《廣東中藥志》第一冊)。
主要成分
主含油,還含有黃皮新桂皮酰胺A、黃皮新桂皮酰胺B、黃皮新桂皮酰胺C等成分。
使用禁忌
尚不明確。
結(jié)語: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肯定已經(jīng)對黃皮核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知道了黃皮核具有理氣消食、散結(jié)消脹、化痰止咳等的功效。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中藥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繼續(xù)閱讀下一篇哦。
核桃外面包裹的黃色的皮,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核桃皮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藥材,在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有很好的化痰平喘的作用,另外還有一定的治療便秘的效果,對于小兒腹瀉也是常用的一種民間偏方,當(dāng)然在使用這些偏方的時候,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來進行,避免造成藥不對癥的情況。
核桃黃皮的功效與作用
1.治老慢支方法:核桃仁1-2粒,生姜1-2片,一并細細嚼吃。每日早、晚各1次,可補益肺脾、化痰平喘。2.止咳方法:核桃仁90克、柿餅30克,蒸熟。一日食用三次,連吃一段時間,可治療因肺虛引起的頑固性咳嗽。3.治療慢性便秘方法:核桃5克,蜂蜜1克,沖水泡服,可潤腸通便。每天3-5粒,煮熟吃。煮粥、煮菜湯、肉湯等均可。4.治小兒腹瀉方法:每次取兩個干核桃,用小火烤至外皮焦黑為度(內(nèi)仁不能焦黑),棄殼將核桃仁搗碎,用少許涼開水沖散,置于小兒輔食中服用。每日一次,連服3-5次可愈。5.防治心血管病方法:核桃仁與米各50克,加水500毫升用大火燒開,改小火煮成粥,有降膽固醇、預(yù)防血管硬化的作用。6.治尿頻方法:核桃仁適量,放入適量清水中,水沸即可。每晚睡前吃兩個整核桃仁。步入老年期的人,多患尿頻,吃煮熟核桃仁每晚睡前兩個,一個月后,便可收效。食鹽拌和核桃仁,在炒香候用。以食前十五分鐘炒好隨吃為佳??蓷壢ザ嘤帑}粒。每晚睡前一小時吃15克核桃仁,連續(xù)20天為1療程。1-2療程有效。7.治腎結(jié)石方法:取核桃肉、冰糖、菜油各500克。先將菜油倒入鍋內(nèi),用文火燒熱,然后將捏至米粒大小的核桃肉與冰糖一起倒入鍋內(nèi),攪拌均勻即可。每日早晚各服一次。以上劑量為一個療程,若結(jié)石未排出可繼續(xù)服2-3個療程。
黃皮葉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黃皮葉可以用來藥用也可以用來食用,而且黃皮葉的功效和作用是相當(dāng)全面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油皮、油梅
【來源】蕓香科黃皮屬植物 黃皮 Clausena lansium (Lour.) Skeels,以 根、葉、果 及 種子 入藥。全年采根、葉;果熟時摘下,曬干;收集種子(核),曬干。
【性味】葉:苦、辛,平。
【功能主治】葉:解表散熱,順氣化痰。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瘧疾,治感冒發(fā)熱。
【用法用量】葉、根、核均為3~5錢;果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嶺南采藥錄》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黃皮葉,我們知道黃皮葉有非常全面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黃皮葉作為一種調(diào)理身體的手段 。
導(dǎo)讀:黃皮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黃皮的功效與作用、黃皮圖片、黃皮的藥用價值、黃皮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黃皮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黃皮簡介黃皮圖片黃皮的功效與作用黃皮的藥用價值黃皮的藥用偏方黃皮的食用方法孕婦可以吃黃皮嗎黃皮的副作用黃皮簡介
黃皮是廣東人熟悉的夏季水果之一,人們不但喜歡它生津止渴、消食健胃的夏季滋味,民間也喜歡拿水煎黃皮葉來防治感冒,或者用黃皮樹根來治氣痛。黃皮的果皮和果核也都是入藥良材,有利尿消腫、行氣止痛等功效。對南方人來說,黃皮稱得上一身是寶。
黃皮圖片
黃皮的功效與作用
1、黃皮可消除腹脹、助消化。黃皮有消除胸腹脹滿、生津、止渴、順氣、鎮(zhèn)咳的功效。有一種苦味較重的黃皮,效果更好。黃皮的苦味可以刺激膽汁分泌,促進消化。這種苦味質(zhì)還有強心作用,又能松弛胸腹肌肉緊張,使脹滿狀況得到減少或消除。
2、黃皮可順氣、鎮(zhèn)咳。黃皮之所以能順氣、鎮(zhèn)咳,就是由于它具有松弛胸腹肌肉緊張作用,使呼吸順暢,沒有障礙問題,咳嗽的癥狀自然就緩解了。黃皮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質(zhì),如抗壞血酸、多種氨基酸等,能提高人體胃液的酸度,刺激胃液的等以及酚類,能調(diào)暢人體氣機,減輕因氣滯而導(dǎo)致的脹滿疼痛。
3、黃皮能消暑、生津。黃皮尤其是帶有苦味的具有消暑、生津的功效。夏季戶外活動時如果感到口渴或頭腦悶熱不適時,馬上嚼幾個黃皮,不但生津、止渴,而且有預(yù)防中暑的好處。
4、黃皮能降火。因此黃皮也是最適合夏天多吃的,夏天吃黃皮時,可以將果肉、果皮和果核放在口中嚼碎,連渣帶汁一并吞下。雖然這么吃口感不大好,但可以起到降火、治療消化不良、胃脘飽脹的作用。
5、黃皮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治疝氣、蜈蚣咬傷和小兒頭瘡等病癥。
6、黃皮中含有18種氨基酸、有機酸、膳食纖維、維生素和鉀、鎂、錳、硒等多種微量元素,適量食用不僅能補充人體所需,還能有效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黃皮的藥用價值
1、黃皮
性味:味苦;辛;酸,微溫。
功能主治:行氣;消食;化痰。主食積脹滿;脘腹疼痛;疝痛;痰飲咳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使用注意:《本草求原》:多食動火,發(fā)瘡節(jié)。
2、黃皮核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解毒散結(jié)。主食滯胃痛;氣滯脘腹疼痛;疝痛;睪丸腫痛;痛經(jīng);小兒頭瘡;蜈蚣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搗爛敷。
使用注意:氣虛者禁服。
3、黃皮葉
性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解表散熱;行氣化痰;利尿;解毒。主溫病發(fā)熱;流腦;瘧疾;咳嗽痰喘;脘腹疼痛;風(fēng)濕痹痛;黃腫;小便不利;熱毒疥癬;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
4、黃皮根
性味:味辛;苦;微溫。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主氣滯胃痛;腹痛;疝痛;風(fēng)濕骨痛;痛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60g。
黃皮的藥用偏方
1、防治流感,感冒,瘧疾:黃皮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2、肝胃氣痛:生黃皮曬干,每日10個,水煎服?;蛴命S皮樹根l至2兩,水煎后去渣,加黃酒沖服。
3、疝氣偏墜:黃皮樹根2兩,小茵香5錢,水煎后去渣,沖入黃酒適量,溫服,一日2次。
4、風(fēng)痰流注,寒性膿瘍:黃皮樹嫩葉,黃皮核焙燥研細,龜板砂炒研末,各4兩,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2錢,一日2次,以黃酒送下。
5、蛔蟲上攻,心下痛:黃皮6錢(鮮者2兩),水煎空腹服。
6、毒蛇、狂犬咬傷:黃皮樹葉2兩,焙燥,研細,用適量好黃酒隔水燉煮,一月分2次溫服,并以藥渣敷于傷口。
7、腸痙攣,腸癌痛,胃神經(jīng)痛:黃皮核炒香,研細末,以水或黃酒送下,每服2錢,一日至3次。
8、解穢惡,消風(fēng)腫,治疥癩,去熱散毒:黃皮葉煎水洗。
黃皮的食用方法
黃皮入菜最常見的是和肉類相搭配,黃皮燜排骨、黃皮碌鵝、黃皮蒸雞烹調(diào)時只需用小刀從黃皮根部開一道小口,擠出果核,將肉與果皮一起采用,便成一道開胃好菜。不過,用黃皮入菜,在火候上要有所講究,須保持果實本身的酸甜口味,但又不讓其喧賓奪主。
除了入菜,黃皮還被用來加工果脯、果醬、飲料、蜜餞等。一般來說,這些用途多采用偏酸的黃皮,甜黃皮則多作鮮食,如雞心黃皮。在廣東云浮的郁南縣,還有一種無核黃皮,果肉飽滿,沒有果核,酸甜中帶有黃皮的異香,汁多肉厚,吃起來相當(dāng)過癮。
孕婦可以吃黃皮嗎
沒有任何資料表明,孕婦、產(chǎn)婦吃黃皮有不良影響,所以孕婦、產(chǎn)婦都可以吃黃皮。孕婦吃黃皮的好處:
1、促進孕婦消化
黃皮有促消化的功效,特別是有些苦味的黃皮,可以刺激膽汁分泌,促進消化,使吸收機能暢旺。所以孕婦飯后或食欲不佳時吃一些黃皮有促消化、增進食欲的作用。
2、預(yù)防感冒
黃皮有防治流感、一般性感冒的功效。若孕婦孕期患了流行性感冒,可以用黃皮葉五錢至一兩,煎水服用。
3、緩解孕吐的不適
黃皮有和胃,消食,順氣,止嘔的作用,適用于肝胃不和導(dǎo)致的孕后惡心嘔吐,吐酸水苦水的孕婦,能一定程度上緩解孕吐的不適感。
4、夏天吃黃皮可防中暑
夏天吃黃皮時,可以將果肉、果皮和果核放在口中嚼碎,連渣帶汁一并吞下,味雖有些苦,但可以起到降火、治療消化不良、胃脘飽脹的作用,暑天到郊外旅行,暑氣迫人,倘能備帶一些黃皮,尤以苦味黃皮更好,口渴或感到頭腦悶熱不適時,即嚼幾個黃皮,不但生津、止渴,且有預(yù)防中暑的好處。
黃皮的副作用
黃皮不但吃起來口感好,而且還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但因為黃皮是一種可藥用的水果,所以不少人都擔(dān)心黃皮是否有副作用、黃皮的副作用是什么。黃皮本身性平,其實并沒有什么明顯的副作用,目前暫無任何資料表明有人吃黃皮有不良影響,所以一般人群都是可以放心吃黃皮的,但要適量,不可多吃。
黃皮雖然沒有什么明顯副作用,但是如果一時間貪吃,一次吃太多,那么就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如果過量使用黃皮,不僅對身體沒有益處,反而會容易動火,發(fā)瘡癤。因此這也是不少人在吃了黃皮之后有燥熱、上火的癥狀,這都是過量使用帶來的負面影響。想要合理吸收黃皮的營養(yǎng)成分,或者是通過食用黃皮來治療一些疾病,那么最好是合理食用黃皮。如果是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yǎng),可以直接生吃黃皮,如果是想要達到藥用效果,那么可根據(jù)藥方來食用。
以上就是一些黃皮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艾草分為兩種,一種是家艾草,是人們?nèi)斯しN植的艾草,一種叫野艾草,也就是野生的艾草。野艾草的生命力非常強盛,在自然界的很多地方都能夠生存,數(shù)量也非常的多。野艾草除了生命力強大之外,它也是一種功效很強,對于人體有著極大好處的中藥材。那么,野艾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
1、理氣活血
理氣活血是以野艾草的重要功效之一,它不但能調(diào)理氣血,能活血之痛,平時可以用于女性月經(jīng)不調(diào)和,經(jīng)期腹痛等不良癥狀的預(yù)防與調(diào)理,另外女性在懷孕以后,如果出現(xiàn)胎動不安,也可以食用適量的野艾草就能癥狀明顯好。
2、祛風(fēng)除濕
人體內(nèi)風(fēng)濕因子過多,濕毒過重以后就會引發(fā)多種疾病,會讓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和濕疹以及黃疸等疾病高發(fā),如果平時能多用野艾草煮水以后泡腳就能祛風(fēng)除濕,也能有效減少這些疾病發(fā)生,對維持人體健康有很在的好處。
3、預(yù)防感冒
野艾草能去除人體內(nèi)風(fēng)寒,平時人們不小心受了風(fēng)寒以后可用野艾草煮水喝,就能把身體內(nèi)的寒氣去掉,能有效減少風(fēng)寒感冒的發(fā)生。另外人們感冒以后如果出現(xiàn)頭痛或者身重?zé)o力等不良癥狀,也可以用野艾草進行調(diào)理,可以用它做艾薰也可以用它煮水喝。
4、驅(qū)除蚊蟲
野艾草具有獨特的香氣,它含有大量天然揮發(fā)油,平時把它擺放在室內(nèi),這種氣味能揮發(fā)到室內(nèi)空氣中,而蚊蟲十分害怕這種氣味,它們會自動選擇遠離,所以野艾草就能起到明顯的驅(qū)蚊作用,在夏天把它擺放在室內(nèi)對保持室內(nèi)環(huán)境有很大的好處。
野薄荷是常見的植物,在平時也是多年生長的草本植物,非常受人們歡迎,而且價值也很高,野薄荷中富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等多種功效成分,其中最常見的是胡蘿卜素,在平時可以用來泡水喝,也可以在做飯做菜的時候加在調(diào)味料里,能起到調(diào)味作用,在使用的時候也要及時的清洗干凈。
野薄荷的功效與作用
薄荷別名亞洲薄荷、薄荷草、野薄荷、魚香草、仁丹革、土薄荷、蘇薄荷、鬼香草、水益母、接骨草、見腫消等。分布廣泛,在亞洲的熱帶地區(qū)、溫帶地區(qū)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朝鮮、日本和北美洲等地均有自然分布。我國薄荷資源豐富,各省均有野生或人工栽培的薄荷出產(chǎn)。
多年生宿根性草本,高達60厘米。莖多分枝,上部被微柔毛,下部沿棱被微柔毛。葉對生,卵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3~7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基部以上疏生粗牙齒狀鋸齒,兩面被微柔毛;葉柄長0.2~1厘米,被茸毛。輪傘花序腋生,球形,徑約1.8厘米,花序梗長不及3mm?;ü<?,花萼管狀鐘形,長約2.0mm,外被茸毛及腺點,脈不明顯,萼齒,窄三角形;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長約4mm,稍被微柔毛,上裂片2裂,余3裂片近等大,長圓形,先端鈍;雄蕊4,長約Smm。小堅果卵球形,黃褐色,被洼點,千粒重1克左右?;ㄆ?~9月,果期10月。果實熟時呈黃褐色,藏于宿存萼內(nèi)。多在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或花開至三輪時采割為佳??梢怎r食,也可曬干或陰干備用于食品或中藥材。
【營養(yǎng)與功能成分】
薄荷以嫩莖葉供食用。每100克可食部分鮮樣含胡蘿卜素1.44毫克,維生素B20.09毫克,維生素C46毫克,薄荷還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zhì)、黃酮類、有機酸、氨基酸等成分,鐵、鈉、鋅、鋁等元素含量較高。薄荷莖葉含揮發(fā)油,鮮莖葉含揮發(fā)油,干莖葉。揮發(fā)油中含左旋薄荷腦約、薄荷酮、乙酸薄荷酯3010以及樟腦萜、檸檬萜等藥用成分。
食用部位為唇形科薄荷屬植物薄荷嫩莖葉。薄荷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民間多見薄荷單獨涼拌菜、湯菜、菜羹、菜粥、蒸菜、菜包、涼茶飲料以及與肉食混合涼拌菜等。常見的以薄荷為原料制作的菜肴及其食療作用介紹如下:
(1)涼拌薄荷薄荷300克,精鹽、米醋、香油、生姜末、白糖、味精各適量。薄荷清洗干凈,放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用涼水浸透,擠掉一些水,切段,放盤內(nèi)。生姜末、精鹽、米醋、味精、白糖放碗中調(diào)勻,澆在薄荷上,淋上香油即可。特點:色綠味奇,酸甜爽口。功效:辛涼解表。
(2)簿荷西紅柿湯鮮薄荷100克,西紅柿100克,白糖30克,水淀粉20克。薄荷洗凈,切1厘米長的段;西紅柿洗凈,放入沸水中稍燙,去皮、蒂,切1厘米見方的丁。湯鍋置火上,加水600毫升,燒開后加入西紅柿丁、薄荷、白糖,開后用水淀粉勾芡,再開后盛入湯碗即成。特點:色綠透紅、甜酸清爽。功效:解酒疏風(fēng)。
野杜仲是中藥中常見的一種,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對人體的一些疾病進行調(diào)理,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具體的功效有哪些吧。
【別名】四棱子、金絲杜仲(《浙江天目山藥植志》),黑杜仲(《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 大花衛(wèi)矛 的 根、根皮 或 樹皮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常綠喬木或灌木,高達10米。樹皮灰黑色;小枝圓筒形,灰綠色,折斷后有白絲;幼枝黃綠色,有4棱。單葉對生,薄革質(zhì),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邊緣具均勻的細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下面主脈明顯隆起;葉柄長約0.5~1厘米。聚傘花序腋生,有花5~9,總花梗長達5厘米;花大,白色,直徑達2厘米,4數(shù);花瓣圓形,面上有皺紋;雄蕊有細長花絲;子房每室有6~12顆胚珠。蒴果有4銳棱,成熟時呈黃色。種子黑色,外被深紅色的假種皮?;ㄆ?~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叢中或溝谷林緣,常見于石灰?guī)r山地。分布浙江、江西、甘肅、陜西、湖北、四川、云南、貴州、湖南等地。
【化學(xué)成份】根皮、樹皮含硬橡膠,樹皮中含量為3.38~17.25%。
【功能主治】治腰痛,血瘀閉經(jīng),痛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
【附方】①治腰痛:大花衛(wèi)矛樹皮或根皮一兩,大活血一兩,柘藤根一兩。加酒煎,一日三次分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江西《草藥手冊》
以上就是的野杜仲相關(guān)介紹,相信大家在看過之后就能夠有所了解了。在知道野杜仲的功效和作用后就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zhì)來調(diào)理了。
對于野靛青,大家是比較熟悉的,當(dāng)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野靛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那么野靛青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別名】項開口、白牛膝、大青、九頭獅子草、高山辣椒、大葉辣椒草、黃丁苦草、對葉接骨草、綠骨大青(《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 觀音草 的 全草 。夏、秋幸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達80厘米,有灰白色毛。莖有淺槽,節(jié)間長。葉對生,卵形,長3~10厘米,寬1.4~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花單生,淡紅色;苞片2,橢圓形;萼5裂,裂片披針形;花冠筒細長,長約為裂片的2倍以上,裂片2唇狀,上唇近于全緣,下唇3淺裂;雄蕊2,著生于花冠筒內(nèi),花絲有毛,藥2室,絲形,1室在下;花柱絲狀,柱頭2裂。蒴果橢圓形,有毛;種子4粒,黑色,卵圓形而扁,表面有凸起小點?;ㄆ?~10月。
【生境分布】生于草坡上或叢林間。分布我國長江流域以及南方各地。
【藥理作用】從印度的一種觀音草屬植物peristophe bicalyculata Nees全草中得到一種微黃棕色的揮發(fā)油,在試管內(nèi)有抗結(jié)核桿菌作用。但對多種非抗酸菌如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等則均無殺菌作用。
【性味】《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性涼,味淡。"
【功能主治】治瘡癰,尿路感染,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小兒驚風(fē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爛敷或搗汁滴耳。
【附方】①治小兒驚風(fēng):觀音草四至五錢,水煎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對于野靛青的藥用價值大家應(yīng)該都了解了吧,在平時食用的時候也能夠更有針對性了,更合理的用藥才能夠更好的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