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伏天泡腳
泡腳養(yǎng)生。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隨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成為社會性的關注焦點,養(yǎng)生關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量。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伏天泡腳”,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伏天是非常熱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們每天都是藥,開風扇吹空調的,可是久而久之會發(fā)現(xiàn)長時間這樣會導致身體中的濕氣非常重,需要去濕散寒,調節(jié)干燥,所以三伏天可以泡腳,但是要注意水溫不能太高,還有是泡腳的次數(shù)不能太頻繁。
三伏天泡腳有什么好處呢
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fā)展,人們的身心壓力也越來越大,各種疾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但是與此同時,好在人們的養(yǎng)生保健意識也逐步提高起來。很多人在冬天都會有泡腳的習慣,也知道泡腳好處多多。但一到了三伏天,很多人就恨不得把腳泡在冰桶里,更別說堅持泡腳了。然而其實三伏天泡腳好處多多。具體都有什么好處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去濕
三伏天泡腳能達到去濕的功效。三伏天高溫多雨,濕氣在體內聚集,最易傷害脾陽,而脾虛則越助長濕邪入侵。人腳上有脾經,泡腳可疏通經絡,健脾去濕。
2、散寒
三伏天泡腳可以散寒。三伏天人們常吃冷食,常吹空調,容易導致脾胃受寒。泡腳可以加速體內寒氣的排出。感冒患者,也可以泡腳驅寒。
3、益腑臟
三伏天泡腳對腑臟有一定好處。人腳上有膀胱經、胃經、膽經、脾經、肝經、腎經等6條主要經絡,泡腳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疏通經絡,使腑臟器官得到更好的調節(jié),起到強健身體的作用。
4、瘦腿
三伏天泡腳可產生一定的瘦腿效果。人的雙腿受地心引力的作用,每天都會承受巨大壓力,且勞作時腿部肌肉一直處于緊張狀態(tài),易導致腿部水腫或腿部粗壯。用熱水泡腳可放松肌肉,加以按摩有瘦腿功效。
5、緩解頭痛
在三伏天泡腳,對緩解頭痛有一定的作用。泡腳時因為雙腳血管擴張,血液從頭部流向腳部,可減少腦充血,從而緩解頭痛。另外,泡腳使還會讓人身體溫熱,神經放松,也會讓人感覺十分舒適。
結束了辛苦的一天回到家,泡一下腳,其實也不失為一種驅散勞累的好方法。更何況,現(xiàn)代人由于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亞健康的情況越來越越嚴重,泡腳有助于減輕這些癥狀??偠灾?,建議各位體質適宜的朋友可以堅持在三伏天適當泡腳,以達到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
yS630.Com相關推薦
說到泡腳,相信很多人都是有過的。泡腳不過是一般人的稱呼而已,專業(yè)的把泡腳一般稱作是足療的。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足療行業(yè)也在興起,平時做足療的人而言是越來越多了。其實除了去店里面做足療之外,在家里面其實也是可以泡腳的。那么,自己在家中,泡腳怎么泡呢?這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一個問題。
很多人都是喜歡泡腳的,原因就在于泡腳其實對于我們的身體是有很多的好處的,這點大部分人是知道的。但是一般人平時泡腳都是在店里面泡的,所以當他們在家中獨自泡腳的時候,一般是不知道怎么進行的。針對這個現(xiàn)象,下面就來說說泡腳怎么泡這個問題。
泡腳的注意事項:
泡腳水溫:泡腳的水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8℃~43℃為最佳。最好不要超過45度。太熱,太涼都不好。泡腳前我們可以多準備些熱水瓶,灌滿熱水備用。隨著水溫的降低可以加入熱水,保持水的溫度。
泡腳水位:泡腳時通常水要淹過腳踝部,并且要時常的搓動。
泡腳時間:晚上9點左右,睡前泡泡腳一能解乏,二能幫助提高睡眠質量。選擇這個時間段泡腳還能有補腎的功效,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后,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于體內血液循環(huán)。
泡腳容器選擇:買一個比較深的木桶,高度一般泡腳盆的高度最好超過20厘米,沒過踝關節(jié),要能把小腿整個放進去的那種。為什么要選擇木桶呢?一是比較容易保溫,二是貼近自然。有的人告訴我,肝主木,腎主水,這么一泡,可以幫助肝腎排毒。是否真有道理,我也無從考證,反正我是用木桶泡腳,感覺比用塑料桶要舒服。
如何判斷泡好腳了呢?那就是泡到你額頭出汗了,或者后背感覺有點潮,就算是好了。注意,千萬不要出大汗。因為汗為心之液。出汗太多會傷心的。只要出微汗就OK了,說明你的經絡上下貫通了。我一般最多20分鐘就出汗了,而有的人需要泡很長時間才出汗,有的甚至是不出汗。當然,如果你泡了40分鐘,還不出汗,也就別泡了。泡太長時間,對身體也無益。
是否要加入中藥等成分:對于是否要放中藥,可視情況而定。如果你用白水泡就能出汗,說明你經絡很通,就不用放中藥,如果你泡30分鐘還不出汗,那就需要加一些中藥進去。
例如:
氣虛的可選用黨參、黃芪、白術等補氣藥。
高血壓患者宜將菊花、枸杞子、桑葉枝、丹參等與冰片少許煎藥泡腳。
活血補腎,可選擇當歸、赤芍、紅花、川斷等。
到冬天皮膚干燥、容易皴裂,可選擇桂枝、銀花、紅花等中藥。
上述中藥每樣取用15-20克,用砂鍋煎煮,然后將煎好的藥液去渣倒進桶里,再加入熱水,每天浸泡30分鐘。
綜上所述,想不大家應該也就知道了關于上述問題的答案了。關于泡腳來說,是有很大的學問在里面的,要想知道怎么泡腳,就必須詳細了解到泡腳的水溫、水位、時間以及泡腳容器的選擇問題,這些對于泡腳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們要想在家中自己泡腳,必須要好好學習才行。
泡腳要泡多久
1、最好控制在15~20分鐘
泡腳時間過長的話,容易導致,雙腳的局部血液循環(huán)長時間過快,從而造成心血管超負荷。而且秋冬季節(jié),皮膚如果在熱水中浸泡的時間過程的話,還容易導致皮膚變得干燥。
2、水溫不能太高
泡腳并不是水溫越高越好,最佳的水溫應該控制在50℃以下,并且要求熱而不燙,感受水溫不要用手去測量,最好就是用腳去感受。有一定溫度的水溫能起到刺激穴位、治病、養(yǎng)生、強身的作用。
3、最好晚上9點左右泡腳
泡腳最好的時候應該選在晚上9點鐘左右,這個時候泡腳最補腎。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后,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于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huán)。晚上泡腳還能消除白天神經的緊張感,讓勞累的腎臟得到休息,人也會感到更舒適。
泡腳的好處
1、促進血液循環(huán)
從養(yǎng)生理論看,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也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huán)不好。醫(yī)學典籍有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對于手腳冰涼的人,泡腳是一個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最好的辦法。
2、刺激足部的穴位和經絡
按壓腳步還能反射出相對應的肝臟是否有問題,做足療時,按摩師點壓我們的腳時,會感覺痛疼、酸脹,而按完之后,會感覺渾身輕松。腳底有6條主要的經絡,泡腳能刺激這六條經絡,有利于活血。
3、輔助治療疾病
早在幾千年前,中醫(yī)就很重視對雙足的鍛煉和保養(yǎng),并運用足部泡腳按摩(足療)來防病治病。民間有俗語稱“富人吃補藥,窮人泡泡腳”,由此可見泡腳的作用之大。現(xiàn)代人長期待在空調房內,并且喜愛吃涼的食物,所以部分人會體內多寒濕,而通過泡腳能加速體內排寒。
4、改善睡眠
堅持泡腳對改善睡眠也有不錯的作用。用43攝氏度的水浸泡雙足30分鐘,能使血液中的乳酸降低。而且,足部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用熱水泡腳對神經和毛細血管有溫和良好的刺激作用。這種溫熱刺激反射到大腦皮層,對大腦皮層起到抑制作用,從而改善睡眠,消除失眠癥。泡腳能使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加,從而改善心臟功能,降低心臟負荷,促進新陳代謝,還可調節(jié)經絡和氣血。
4類人泡腳要謹慎
1、糖尿病足患者
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膚比較脆弱,腳部末梢神經對溫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覺很燙的水溫,他們卻感覺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燙傷。一旦被燙傷,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水泡,若不及時就醫(yī),都可能導致足部感染、潰爛,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截肢。
2、靜脈曲張患者
靜脈曲張的主要病因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腳部溫度的升高只會增加局部血流量,不能改變靜脈回流的速度,反而可能加重靜脈回流負擔, 導致曲張的靜脈進一步擴張,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很可能把腳越泡越腫,所以千萬不要用熱水泡腳、泡腿,也不宜用熱水袋暖腳或洗桑拿浴。
3、足癬等皮膚病患者
很多人誤以為泡腳能減輕足癬癥狀,其實用熱水泡腳反而可能導致繼發(fā)性細菌感染。對于皮膚已經破潰的傷口,熱水泡腳更是雪上加霜,一定要敞開傷口,干燥通風。足部患有皰疹、濕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熱水泡腳,一旦將皮膚弄破,很容易造成感染。
4、兒童
如果孩子的腳不是很涼,就沒必要泡腳。人體足弓在兒童時期逐漸形成,此時如果經常用熱水泡腳,可能會導致孩子足底的韌帶變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維持,長此以往,會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
本文導讀:泡腳,冬季睡前泡腳對健康很有好處。那么冬季睡前泡腳要注意哪些呢?睡前泡腳有哪些好處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冬季睡前泡腳的三大注意。
腳是人的第二心臟!堅持在睡前用熱水適當泡洗,長期刺激腳部的穴位,促進氣血通暢,可間接起到調整臟腑功能、增強體質的作用。特別是睡眠不好、易手腳冰涼的人,這種保健方法更簡便有效。
在晚上九點的時候,人體的腎經是最衰弱的,在此時進行泡腳能夠幫助增加身體的熱量,幫助促進血液循環(huán),同時還可以滋養(yǎng)肝腎并且提高睡眠質量。對于勞累了一整天的腎臟,此時泡腳最能夠讓腎臟放松。
1、時間
冬天泡腳,有好些人怕冷,不會堅持很長時間就結束了。可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如果你想讓泡腳有用,對身體有好處的話,請堅持二十分鐘左右,而且在這段時間內,要適時續(xù)加熱水,才有效果。
2、水溫
冬季泡腳的話,不是水越熱越好,最好的水溫一般是比人體的溫度高5至6度就可以了,也就是說水溫最好保持在42℃為好。如果太熱,會導致我們不舒服。如果太冷,泡腳的作用又不大。
3、水量
冬天泡腳,最好是有固定的泡腳的盆,而且不同的人也不要用同一個盆,尤其是家里有腳氣的人,最好不要和其他人混用。泡腳的時候,記得并不是水越多越好,最好是水量剛好浸到腳裸處就可以了。
三伏天泡腳多長時間最佳
中醫(yī)建議,夏季泡腳不需要非得出汗才能起到作用,這是與冬季泡腳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最佳時間是每晚睡前(21-22時),水溫40℃-45℃為宜,泡腳時間不宜過長(15-20分鐘)。最好是用較深的木桶泡腳,能夠泡到膝蓋部位最好。
三伏天泡腳的好處
1、三伏天泡腳,有去濕的功效。三伏天高溫多雨,濕氣在體內聚集,最易傷害脾陽,而脾虛則越助長濕邪入侵。人腳上有脾經,泡腳可疏通經絡,健脾去濕。
2、三伏天泡腳,有散寒的功效。三伏天人們常吃冷食,常吹空調,容易導致脾胃受寒。泡腳可以加速體內寒氣的排出。感冒患者,也可以泡腳驅寒。
3、三伏天泡腳,有益腑臟的功效。人腳上有膀胱經、胃經、膽經、脾經、肝經、腎經等6條主要經絡,泡腳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疏通經絡,使腑臟器官得到更好的調節(jié),起到強健身體的作用。
4、三伏天泡腳,可緩解頭痛。泡腳時因為雙腳血管擴張,血液從頭部流向腳部,可減少腦充血,從而緩解頭痛。且泡腳使人身體溫熱,神經放松,也會讓人感覺十分舒適。
5、三伏天泡腳,可瘦腿。人的雙腿受地心引力的作用,每天都會承受巨大壓力,且勞作時腿部肌肉一直處于緊張狀態(tài),易導致腿部水腫或腿部粗壯。用熱水泡腳可放松肌肉,加以按摩有瘦腿功效。
三伏天泡腳的禁忌和注意事項
1、太飽太餓時都不宜泡腳
三伏天要避免在過飽過饑或進食狀態(tài)下泡腳,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huán),容易出現(xiàn)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后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2、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癥、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宜泡腳。
3、泡腳水不宜過燙
每天用溫水把腳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后,可以輕輕捏捏腳,達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4、泡腳不要泡太久
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fā)出汗、心慌等癥狀。所以,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5、糖尿病人要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fā)非常嚴重的后果。
6、特殊人群泡腳時間長致暈厥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后,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再加上天氣炎熱,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于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fā)病的危險。
三伏天用什么泡腳
1、伏天陽氣最盛,熱水泡腳可以通過刺激經絡,起到健脾、除濕、通經、利水的作用。如果想要清熱涼血,可用食鹽泡腳。因為中醫(yī)認為,食鹽具有清火、涼血、解毒等功效。
2、在泡腳的時候放些茶葉進去,用茶葉去腳臭。像隔夜茶不用倒掉,第二天睡覺前可以用來泡個腳,不用擔心浪費而且還能治腳臭。
3、被空調吹得不舒服,生姜泡腳則是很好的選擇,尤其對于風寒感冒、喘咳脹滿、咽喉疼痛等癥狀的人,在不適初期,用生姜泡腳一般兩次即可見效。
4、加入適量白醋可以增加皮膚彈性,使皮膚變得光滑,還可以祛除風濕,改善畏寒怕冷等癥狀;可殺菌抗菌,有助消除霉菌、腳癬、皮膚病。加入適量米酒可刺激皮膚出汗,以排出體內的酸性物質,有緩解疲乏的功效。
5、對出現(xiàn)四肢乏力、發(fā)困、食欲減退的人來講,可以在熱水中加上威靈仙(祛濕)20克、蒼術(通經)15克、白術(健脾)15克,效果會更好。
6、夏季祛除暑濕還可用中藥藿香煎汁泡腳,取藿香30克至50克放入2000毫升水中用武火煎煮40分鐘,再用文火煎至1000毫升,取汁后再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將兩份藥汁放在盆中,浸泡雙足,藥液以泡過足踝為度。在浸洗過程同時進行足部按摩。
7、伏天泡腳中藥方在泡腳水里加入杜仲20克、川斷15克、伸筋草30克,可以補益精氣、強筋壯骨,適合患有骨質疏松的中老年朋友。容易雙腳冰涼的人,可以在水里加桂枝15克,可以溫通經絡。
8、高血壓適合加夏枯草30克、澤瀉15克,夏枯草有清肝火、澤瀉有利水除濕的作用。靜脈曲張的人則可加當歸20克、牛膝25克,這兩味藥可以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1、泡腳水不能太熱,以40℃左右為宜
這是因為水溫太高,雙腳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另一方面,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干燥甚至皸裂。
發(fā)育期的孩子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尤其不宜用過熱的水泡腳。
2、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
這是因為在泡腳過程中,由于人體血液循環(huán)加快,心率也比平時快,時間過長則容易增加心臟負擔。
另外,泡腳時,由于更多的血液會涌向下肢,體質虛弱者容易因腦部供血不足而感到頭暈,嚴重者甚至會發(fā)生昏厥。
3、飯后半小時不宜泡腳
吃完飯后,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后立即用熱水泡腳,本來應該流向消化系統(tǒng)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yǎng)缺乏。泡腳最適宜的時間是每晚7-9時,這是腎經氣血最衰的時辰,此時泡腳、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環(huán),達到滋養(yǎng)腎和肝的目的。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yǎng)生已經不只是體現(xiàn)在飲食方面,足療已經深入人們的內心,因為大家都知道足部分布著人體的大部分穴位。那么木桶泡腳對腳有什么好處呢?
一、木桶泡腳的好處你知道嗎?
1、木桶的材質都具有中藥的特性,對有些病灶能起到很明顯的治療作用。這是其它的任何足浴盆都無法相比的。
2、木桶相比于電加熱足浴盆來說,價格低廉,經久耐用。如果使用和保存方法得當,一只質量上層的木桶可以連續(xù)使用十幾年??墒钦f是又經濟又實惠。
3、木桶保溫效果相當好。據(jù)有關實驗表明:木桶里的熱水在一個小時內的溫度降低只有2-3度,省水省電。
4、木桶屬于純天然材料,只經過工人的定型加工就能出成品。而塑料盆,大多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尤其不適合老人和小孩。
5、能迅速達到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之功效。足浴后按摩腳底、腳趾具有重要的保健醫(yī)療作用。
6、對神經衰弱、頑固性腳踝關節(jié)麻木痙攣、周期性偏頭痛、痛經及腎功能紊亂等都有一定的療效或輔助治療作用。浸泡時,可添加中草藥浴液、牛奶、花瓣、啤酒、人參等,進行牛奶浴、花瓣浴、人參浴,效果更佳。
7、足浴桶已由原來單純的泡腳發(fā)展為現(xiàn)在存在多位一體的按摩治療作用的儀器?,F(xiàn)在的足浴桶功能強大,調節(jié)血壓,治療糖尿病,預防癌變,風濕的康復等。
二、木質泡腳桶泡腳的最佳時間及方法
1、俗話說的好,養(yǎng)樹需護根,養(yǎng)人需護腳,可見泡腳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腳上分布著許多重要的神經和穴位,做好足部保健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非常的重要。泡腳是一年四季都適合的養(yǎng)生法。而一天之中,晚上九點,人體腎經的氣血是衰弱的,此時泡腳效果最佳。
2、足浴的時間在30~40分鐘為宜。有一簡便方法,可在泡腳時體會出汗情況,如全身出透汗,時間應為正好,但體虛者應注意及時補水,并不易太多出汗,這是一般就達到較合理的時間,并且會有良好的保健效果。
泡腳泡多久好
1、泡腳泡多久好
在掌握好泡腳的時間,泡腳的時間不能過短,如果不達到一定的時間,一會兒就出來,那么就不能達到預防疾病治療疾病的效果,泡腳的時間也不宜過長,保持25-3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這樣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再用熱水來泡腳的時候,要掌握好水的溫度,水的溫度不能過高,如果水溫過高,很容易燒傷皮膚,如果水的溫度過低,那么就不能達到很好的滲透皮膚的作用,就不能達到泡腳的效果,一定要掌握水的溫度,水溫要保持四十度左右。
2、泡腳常見藥方
失眠泡腳方
五味子20g、香附20g、夜交藤30g、都金30g、百臺30g、石菖蒲30g。
用法:用紗布裹好水煮50分鐘,待水溫下降至40℃左右,用蒸汽足浴盆浸泡30分鐘,每日一次,每劑重復2~3天。
腳氣、腳臭、汗腳泡腳方外用,取一小包藥粉加沸水1000-1200毫升,并滴入5ml中藥油,攪拌,溶解。待溫度適中,用藥液泡洗患足15-25分鐘,每日1次。如足部特別干裂者,可于凈腳后取適量中藥油涂抹干裂處,按摩至吸收。
溫經散寒方
可用老姜30g、牛藤30g、秦艽30g、肉桂20g、獨活30g、徐長卿30g、川椒30g、紅花15g。
用法:用紗布裹好水煮50分鐘,待水溫下降至40℃左右,用蒸汽足浴盆侵泡30分鐘。
3、泡腳的原理
用熱水泡腳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腳上的血管會擴張,腳表皮變紅,這是因為熱水泡腳時加速了腳部血流循環(huán),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下肢的末梢血管,并使大腦血流量相對減少,使人產生困倦感。
同時由于腳掌上無數(shù)神經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熱水泡腳時對腳部末梢神經的溫熱刺激作用,可對大腦皮質產生抑制作用,使人感到腦部舒適輕松,從而加快入眠,使睡眠加深。
泡腳有什么好處
祖國醫(yī)學的經絡理論認為,五臟六腑自足三陰經(脾、肝、腎)始,踝部以下有66個穴位。冬天由于寒冷的刺激,腳部血管收縮,血液運行發(fā)生障礙,易誘發(fā)多種疾病。熱水泡腳則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驅除寒冷,促進代謝,從而起到養(yǎng)生保健作用。
按照醫(yī)學上的解釋,腳底有我們人體許多穴位,而熱水泡腳,一則可以加速我們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二來可以刺激這些穴位,使我們人體達到保健的功效,一般來說,以晚上9點泡腳為宜,該時泡腳,是補腎氣的最佳時刻。
泡腳可促進新陳代謝,加強體內循環(huán),輸送血液至足部末梢,可減少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高危險疾病的發(fā)生。另外,泡腳還可以促進腳底的血液循環(huán),人體的腳底長期處于身體的最底部,在冬季微循環(huán)是很不充分的,泡腳有助于血液循環(huán)帶走體內的廢物并供給養(yǎng)分。
泡腳的危害
1、泡腳有可能造成心虛管超負荷以及皮膚的瘙癢癥。
泡腳的時間不能太長,最好控制在15--20分鐘,如果時間過長,雙腳的局部血液循環(huán)長時間過快,體內血液也會更多地流向下肢,會造成心血管超負荷。而且冬季氣候本來就干燥,皮膚在熱水中浸泡時間過長,還會導致皮膚過于干燥,容易得皮膚瘙癢癥,因此不論是哪個年齡段的人士泡腳,結束以后最好使用一定的潤膚產品,讓皮膚保持一定的水分。
2、泡腳可能會導致器官供血不足。
泡腳時水溫不能太高。許多人覺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圍內,水溫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實并不然。泡腳的最佳水溫在50℃以下,要求熱而不燙,感受水溫不要用手去測量,最好就是用腳去感受。假如水溫過高的話,腳上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反而容易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對身體不利。
現(xiàn)在很多人都有較強的保健意識,于是乎艾灸越來越受到重視。艾灸與泡腳相互結合,能夠更好的起到的效果,但是有的朋友不知道到底是艾灸前還是艾灸后泡腳。其實,在艾灸的過程中,有很多問題都要注意,尤其是艾灸之后不要洗澡接觸涼水,所以最好不要在艾灸之后立刻泡腳。
先泡腳這樣可以調動體內的氣血 之后做艾灸效果會更好的。灸后最好不要碰涼水,實在不行就要用比較溫的水,但是我建議不要泡腳,多喝些溫水這樣有利于體內毒素的排除。艾灸之后:注意寒冷,注意保暖,注意在艾灸的時候,尤其是冬季不要碰冷水。艾灸期間不要生氣,如果生氣,氣賭經絡,艾灸就不會起作用,反之會加重氣血的瘀阻。大饑大飽不宜艾灸,饑餓艾灸容易暈灸,太飽艾灸氣血運行慢,容易發(fā)生腹脹。
艾灸注意事項:患有胃腸疾病的,艾灸期間不要吃食物,灸后半小時才可以吃飯。艾灸前最好喝溫開水200-250毫升,艾灸后要喝溫熱水200-250毫升,甚至更多一點。艾灸前可以洗溫水澡,艾灸后半小時,可以洗熱水澡,稍稍燙一點皮膚的溫度。有些人艾灸的時候,想泡腳,這樣可以節(jié)省時間,你可以泡熱水腳,水溫要高于50度。初次艾灸的人,一定要學會循序漸進逐漸適應熱度,逐漸增添灸具,不要一下子上的太多,身體會吃不消,顯得太燥。
上面簡單介紹了艾灸與泡腳之間的關系,這里還要注意,艾灸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掌握流程,如果是艾灸時選擇的穴位比較分散,那么應該先對付唄以及胸腹的穴位進行艾灸刺激,然后再進行頭部以及四肢附近的穴位進行刺激,順序不可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