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枝莧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反枝莧是我們身邊存在,但是很多人都不認識的一種野菜,主要分布在一些濕潤采光較好的地方,反枝莧對于補充我們身體很多營養(yǎng)又極好的功效,例如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但反枝莧除了最為食材之外還有很多藥用價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反枝莧莖直立,粗壯,淡綠色,密生短絨毛;葉片菱狀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基部楔形,有柔毛;花被片先端急尖或尖凹,具小突尖。反枝莧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臺灣、河南等地,多生于山坡、路旁、曠野、荒地、田邊、溝旁、河岸等處。
反枝莧的營養(yǎng)功效
反枝莧含有豐富的鐵、鈣、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100克嫩莖葉含蛋白質(zhì)5.5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8克。
反枝莧性涼,味甘,具有清熱明目、通利二便、收斂消腫、解毒治痢、抗炎止血等功效??芍委熌蜓?nèi)痔出血、扁桃腺炎、急性腸炎等癥。
反枝莧的吃法
反枝莧的采集時間在春夏,其食用部位是嫩莖葉,采摘后用清水洗干凈,然后放入開水中略微焯一下,撈出后可涼拌、炒菜。所含鈣質(zhì)很容易被人體吸收,而豐富的鐵可以合成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有造血和攜帶氧氣的作用,被譽為“補血菜”。莧菜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尤其含賴氨酸,是人體所必需的,而玉米、小麥、大米等谷物中含量較少,因此常吃莧菜對人體的健康很有益的。
此外,反枝莧因其性寒涼,因此脾虛便溏者慎用,并且不宜與蟹同食。
野莧菜的食療作用
1、促進凝血:野莧菜中含非常豐富的鐵質(zhì)和鈣質(zhì),可以促進凝血功能,提高造血功能,提升人體內(nèi)的血紅蛋白數(shù)量。
2、增加鈣質(zhì):野莧菜含非常豐富的鈣質(zhì),對于兒童生長發(fā)育很大好處,而且野莧菜中的鈣質(zhì)非常易于被人體吸收,對牙齒和骨骼的生長發(fā)育起到促進作用。老年人也可以通過食用野莧菜,增強骨骼健康,防止骨質(zhì)疏松。
3、減肥作用:經(jīng)常食用野莧菜可以促進身體內(nèi)的毒素排出,防止便秘的發(fā)生,起到減肥的效果。
4、補充鐵質(zhì):經(jīng)常食用野莧菜也可以防止人體缺血,貧血的人尤其要多多食用野莧菜,對于補鐵效果非常明顯,這是因為野莧菜中含的鐵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
擴展閱讀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zhì)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diào)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黃荊枝。
【別名】黃金條(徐州《單方驗方新醫(yī)療法選編》)。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 黃荊 的 枝條 。
【性味】《南寧市藥物志》:"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解表,消腫解毒。治感冒,咳嗽,喉痹腫痛,風濕骨痛,牙痛,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外用:搗敷或煅存性研末調(diào)敷。
【附方】①治關節(jié)炎:黃金條五錢,水煎服,每日一劑分二次服。(徐州《單方驗方新醫(yī)療法選編》)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經(jīng)過上文對于黃荊枝的介紹,我們對于黃荊枝有了詳細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黃荊枝的特質(zhì),充分的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琉璃枝是一味很好的藥材,在中醫(yī)里面經(jīng)常要用到琉璃枝給患者治病,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琉璃枝的幾個方面。
【別名】撓胡子、鼠李子、黑格令、臭李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小葉鼠李的果實。
【原形態(tài)】小葉鼠李 灌木,高約2m。小枝對生或近對生,紫褐色,初時被短柔毛,后變無毛,光滑,枝端及分叉處有針刺。葉對生或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葉柄長4-15mm,被細柔毛;托葉鉆狀,有微毛;葉片紙質(zhì),菱狀倒卵形或菱狀橢圓形,長1-4cm,寬1-3cm,先端鈍尖或近圓形,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或被疏短柔毛,下面淺綠色,干時灰白,無毛?;▎涡?,雌雄異株,黃綠色,通常數(shù)個簇生于短枝上;萼片4;花瓣4;雄蕊4;雌花花柱2半裂。核果倒卵狀球形,直徑4-5mm,成熟時黑色,具2分核,基部有宿萼。種子長圓狀倒卵圓形,褐色,背面有長為種子4/5的縱溝?;ㄆ?-5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2300m的向陽山坡、草叢或灌叢中。
【化學成份】莖皮中含有黃酮類成分。
【性味】苦;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瀉下;解毒消瘰。主熱結(jié)便秘;瘰疬;疥癬;瘡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其實只有在實踐后才會知道它的好處。就如同上面介紹的中藥琉璃枝,原來琉璃枝還可以治療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適量的食用還是有不少好處的。
其實花椒全身都是寶的,無論是花椒本身,還是花椒的枝葉都是具有非常高的營養(yǎng)價值,但是很多人在生活中使用到的東西都是花椒,很少有人會想到用花椒枝來作為中藥材使用,其實這種樹枝里面也包含了花椒里面的功效和作用,不光如此還有它獨特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所以就可以很好的去治療一些兒童患上的疾病,只不過這種藥材大部分都是熬制成藥物來進行服用的。
1.花椒治蟲積腹痛,濕疹,陰癢。花椒有驅(qū)蛔殺蟲之功效。常與烏梅、干姜、黃柏等同用,治療蟲積腹痛,足厥逆,煩悶吐蛔等,如烏梅丸(《傷寒論》);單用煎液作保留灌腸,用治小兒蟯蟲病,肛周瘙癢;若與吳茱萸、蛇床子、藜蘆、陳茶、燒鹽同用,水煎熏洗,治婦人陰癢不可忍,非以熱湯泡洗不能已者,如椒茱湯(《醫(yī)級》);單用或與苦參、蛇床子、地膚子、黃柏等,煎湯外洗,治濕疹瘙癢。
? ?
2.花椒治中寒腹痛,寒濕吐瀉?;ń沸辽卦?,入脾胃經(jīng),長于溫中燥濕、散寒止痛、止嘔止瀉。常與生姜、白豆蔻等同用,治療外寒內(nèi)侵,胃寒腹痛、嘔吐等癥;與干姜、人參等配伍,治療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不思飲食等,如大建中湯(《金匱要略》);與肉豆蔻同用,可治夏傷濕冷,泄瀉不止,如川椒丸(《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
花椒的化學成分:果皮中揮發(fā)油的主要成分為檸檬烯,占總油量的25.10%,1,8-桉葉素占21.98%,月桂烯占11.99%,還含α-蒎烯,β-蒎烯,香檜烯,紫蘇烯,芳樟醇,愛草腦等。果皮還含香草木寧堿,茵芋堿,單葉蕓香品堿,脫腸草素等。
花椒的藥理作用:花椒具有抗動物實驗性胃潰瘍形成的作用;對動物離體小腸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小劑量時興奮,大劑量時抑制;并有鎮(zhèn)痛抗炎作用;其揮發(fā)油對11種皮膚癬菌和4種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殺死作用,其中羊毛小孢子菌和紅色毛癬菌最敏感,并能殺疥螨等。
所以當我們的胃部出現(xiàn)疾病的時候就不妨用花椒枝,因為花椒枝可以很好的去治療腹部疼痛的情況,甚至就連胃潰瘍都可以用這種藥材的,這樣中西結(jié)合的方法才會讓自己的胃部更加的健康,不會直接刺激到自己的胃黏膜的,甚至是對自己的胃部還有一定的殺菌作用,防止再次出現(xiàn)細菌的。
柞木枝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中藥,具有很高的養(yǎng)生價值,對天一些體質(zhì)不好的人來說,吃柞木枝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身體健康情況,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柞木枝。
【來源】藥材基源:為大風子科植物柞木的樹枝。
【原形態(tài)】柞木 常綠灌木或小喬大,高2-10m。枝干常疏生長刺,尤以小枝為多。葉革質(zhì),互生,具柄,長3-10mm;葉片廣卵形、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3-8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兩面無毛,邊緣有鋸齒;側(cè)脈4-6對?;ù菩郛愔?,總狀花序腋生,長1-2cm,有柔毛;萼片4-6,卵圓形;無花瓣;雄花有多數(shù)雄蕊,花盤由多數(shù)腺體組成,位于雄蕊外圍;雌花花盤圓盤狀,邊緣略成淺波狀,子房1室,有2側(cè)膜胎座;花柱短,柱頭2淺裂。漿果球形,直徑3-4mm,成熟時黑色,先端有宿存花柱。種子2(-3)顆?;ㄆ谙募尽?/p>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平原、丘陵地、地落附近或山麓疏林中。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催產(chǎn)。主難產(chǎn);胎死腹中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柞木枝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柞木枝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莧是功效非常廣泛的一種中藥材,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莧,莧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療和緩解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我們來了解一下莧。
【別名】莧菜(李當之《藥錄》),青香莧(《湖南藥物志》)。
【來源】為莧科植物 莧 的 莖葉 。春、夏采收。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分枝較少,枝綠色,高80~150厘米。葉互生;葉柄長3~10厘米;葉片菱狀廣卵形或三角狀廣卵形,長4~12厘米,寬3~7厘米,鈍頭或微凹,基部廣楔形,葉有綠色、紅色、暗紫色或帶紫斑等?;ㄐ蛟谙虏空叱是蛐?,上部呈稍斷續(xù)的穗狀花序,花黃綠色,單性,雌雄同株;苞片卵形,先端芒狀,長約4毫米,膜質(zhì);萼片3,披針形,膜質(zhì),先端芒狀,雄花有雄蕊3,雌花有雌蕊1,柱頭3裂。胞果橢圓形,萼片宿存,長于果實,熟時環(huán)狀開裂,上半部成蓋狀脫落。種子黑褐色,近于扁圓形,兩面凸,平滑有光澤?;ㄆ?~7月。
【生境分布】各地均有栽植。
【化學成份】葉含維生素C,嫩葉含99~121毫克%,較老葉含119~178毫克%。
【性味】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竅。治赤白痢疾,二便不通。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煮粥或搗汁。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脾弱便溏者慎服。
【附方】①治產(chǎn)前后赤白?。鹤锨{葉(細銼)一握,粇米三合。上先以水煎莧葉,取汁去滓,下米煮粥,空心食之。(《壽親養(yǎng)老新書》紫莧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以上就是對莧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莧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往往有著出人意料的效果,因此對中藥選擇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選擇中藥的時候,需要對藥物進行認識,這樣治療疾病的時候,才會知道什么樣的藥是最佳之選,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中藥瓊枝。
【別名】石華、石花菜、石花、海菜、草珊瑚
【來源】藥材基源:為紅翎菜科植物瓊枝的藻體。
【原形態(tài)】藻體紫紅色或黃綠色,夏季藻體背面黃色,腹面紅色,軟骨質(zhì),匍匐重疊,體長10-20cm,不規(guī)則叉狀或羽狀分枝,枝上部斜立,扁平,寬3-5mm,厚1-2mm,有時枝體的下部常有圓錐形齒狀突起,而上面往往平滑,兩側(cè)密生羽狀小枝,枝端及藻體腹面常具有圓盤狀固著器,而以腹面較多。髓部中央有密集的藻絲。四分孢子囊?guī)罘至选D夜麍A形有長柄,單生或2-3個集生。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大于潮線附近或在0.5-7m深處的碎、死珊瑚上,少數(shù)亦生于低潮帶的珊瑚礁石隙中。
【性狀】性狀鑒別 藻體紫紅色或黃綠色,分枝間相互附著,形成團塊狀。葉狀體背面黃色,腹面紅色,不規(guī)則叉狀分枝,枝扁平,寬3-5mm,厚約2mm。藻體一面常有圓錐形突起,兩側(cè)密生羽狀小枝,枝端常有盤狀固著器。氣腥,味咸。
【化學成份】含角叉菜膠(carrageenan),由β-,κ-,ε-,γ-,μ-,υ-角叉菜膠所組成,其主要成分是部分脫硫酸酯κ-角叉菜膠(partially desulfated κ-carrageenan),次要成分是部分脫硫酸酯μ-角叉菜膠,次要成分的多糖鏈中可能還混雜有甲基半乳糖基和丙酮酸縮醛基。
【藥理作用】對大鼠高血脂模型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
【性味】甘;咸;寒;無毒
【歸經(jīng)】肺;肝;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軟堅散結(jié);解毒。主痰熱咳嗽;癭瘤痰核;痔瘡腫痛或下血;腸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注意】中下焦虛寒者慎服,孕婦慎服。
【附方】《綱目》謂:“石花菜……狀如珊瑚,有紅、白二色”,“白者為瓊枝”。形容其枝狀如珊瑚、美玉一般,故名瓊枝。
【摘錄】《中華本草》
瓊枝在中藥中的利用率還是很高的,可以用來治療多種疾病。我們應該在充分了解了瓊枝的功效和作用之后再食用。希望大家不要胡亂吃。
很多人對毛枝卷柏并不很清楚,所以在對毛枝卷柏選擇的時候,需要進行了解,使得在食用它的時候可以放心,有利于疾病治療。
【別名】撥云丹、巖白草、土柏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卷柏科植物毛枝卷柏的全草。
【原形態(tài)】主莖直立,高達30cm。枝系三角狀卵形,小枝有白色短毛。葉二型,在枝兩側(cè)及中間各2行;側(cè)葉三角狀卵形,長2-2.5mm,寬0.5-1mm,基部上側(cè)圓形,下側(cè)貼生在枝上,先端急尖,邊緣全緣;中葉紙質(zhì),披針形,長約1.5mm,寬約0.5mm,基部上側(cè)圓形,下側(cè)貼生在枝上,先端漸尖,全緣。孢子囊穗單生于小枝頂端,長1.5-3mm;孢子葉寬卵形,長約2mm,寬約1mm,邊緣全緣。孢子囊近球形,大、小孢子囊位置不固定。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在山坡草地或林邊。
【性味】辛;微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咳。主黃疸;痢疾;肺熱咳嗽;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中藥毛枝卷柏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適當?shù)氖秤妹戆貙ξ覀兊纳眢w有很多好處。
槐枝湯的作用是比較強大的,它在臨床上的應用也比較廣泛,所以我們不僅要知道它的治療效果,也要知道槐枝湯使用的用法用量等,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處方】槐枝(碎銼)2兩,秦皮(銼)半兩,黃連(去須)半兩,蕤仁(去皮)半兩,馬牙消半兩,黃柏(去粗皮,銼)半兩,山梔子(去皮)半兩,古字錢14文,食鹽1分,淡竹葉1握(細切)。
【制法】上藥除錢外,為粗末。
【功能主治】暴赤目昏痛,淚出隱悶。
【用法用量】每用5錢匕,水1盞,入錢煎取1盞半,濾去滓,放溫,洗眼,冷則重暖再洗。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
【處方】槐枝1大握,柳枝(青嫩如小指大)1大握(長3寸,切),青錢30文,青鹽半分,生樸消1分,醋淡得所漿水3升。
【制法】上于銅器中,以慢火煎,不得令火急,常微沸如魚眼,又別以槐柳枝如箸長10數(shù)莖,以線纏,用攪藥兩頭俱便看色變,復換新者,待漿水色如綠苔,減半,即澄濾,于瓷器中盛。
【功能主治】眼風赤磣澀,生赤脈,及膜熱淚出不止。
【用法用量】候微溫洗眼,不限時節(jié)用之。
【注意】避風。
【摘錄】《圣惠》卷三十二
【別名】莽草葉散
【處方】槐枝5握(銼),升麻1兩,莽草1兩,胡桐淚1兩。
【制法】上為粗末,分3服。
【功能主治】牙齒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盞,煎2-3沸,通口漱渫。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九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吧,槐枝湯的對疾病的療效有很多,對我們恢復健康很有幫助。
近期各大電視頻道推出各種養(yǎng)生節(jié)目,飲食節(jié)目也推出特色養(yǎng)生食療方法,在方方面面都顯示出養(yǎng)生的觀念逐漸在人們的認識中加深,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種養(yǎng)生的藥材莧根。
【別名】地筋(《石藥爾雅》)。
【來源】為莧科植物 莧 的 根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莧"條。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治陰囊腫痛,痔瘡,牙痛,跌打損傷,崩漏,帶下。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煅存性研末干撒或調(diào)敷。內(nèi)服:煎湯,鮮者0.5~1兩;或浸酒。
【附方】①治陰冷,漸漸冷氣入陰囊,腫滿恐死,日夜疼悶不得眠:搗莧菜根敷之。(《千金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石藥爾雅》。
從上文的闡述中我們對于莧根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些了解,如果身體出現(xiàn)了什么不適的癥狀,可以用中藥的方法去調(diào)理,中醫(yī)治病的歷史久遠,可以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