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菟絲子
養(yǎng)生食療。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惫沤竦娜藗儗︷B(yǎng)生有很多相關(guān)的勸諭和詩句,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jié)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田野菟絲子”,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菟絲子其實是一種植物。如果大家在野外的話,會很容易見到菟絲子。田野菟絲子其實是一種寄生植物,主要生長在一些果樹上面。雖然從性質(zhì)上面來說,田野菟絲子是一種有害的植物,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菟絲子其實還有很多的藥用價值。尤其是對改善女性內(nèi)分泌有很好的效果。
田野菟絲子
菟絲子又名吐絲子、無娘藤、無根藤、蘿絲子。菟絲子是一種生理構(gòu)造特別的寄生植物,其組成的細胞中沒有葉綠體,利用爬藤狀構(gòu)造攀附在其他植物,并且從接觸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達韌皮部,吸取養(yǎng)分以維生,更進一步還會儲存成淀粉粒于組織中。中藥菟絲子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菟絲子、南方菟絲子、金燈藤等的種子,具有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固胎止泄之功效。
菟絲子又稱黃鱔藤,常見有日本菟絲子和中國菟絲子,以前一種發(fā)生為害較為普遍;分布于廣西、廣東、海南、福建、云南、貴州、四川、內(nèi)蒙古、湖南、臺灣等省區(qū);除寄生為害龍眼外,也可寄生荔枝、柑桔、沙田柚、蝴蝶果、茶、油茶、油桐、臺灣相思、苦楝、黃檀、楊柳等多種果樹和林木。菟絲子寄生在果樹上,吸取樹體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zhì),其藤莖生長迅速,常纏繞枝條,甚至把整個樹冠覆蓋,不僅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致使葉片黃化、脫落,削弱樹勢,嚴重時果樹不能生長和開花結(jié)果,甚至造成枝梢干枯或整株枯死。
菟絲子自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必須依賴其他的植物提供營養(yǎng)才能生存。菟絲子主要以種子和斷莖的方式傳播,同時還具有“泛寄生”的特點。它所寄生的植物范圍很廣,在新疆僅田野菟絲子就有100多種植物可以供其寄生。植物被寄生后,不僅產(chǎn)量減少,品質(zhì)降低,而且有可能被傳染植物病毒。
因為菟絲子的滋補作用,制藥及臨床需要量大,而其產(chǎn)量又低,產(chǎn)生了供求失衡現(xiàn)象。所以菟絲子是各個藥材市場上抽檢不合格率最高的品種之一?;煜?,偽品層出不窮。實驗證明,菟絲子有提高果蠅性活力的作用,使其交配率明顯增加,其作用強弱與給藥濃度成正相關(guān),對因氫化可的松所致的小鼠“陽虛”模型, 用菟絲子后能使其陽虛癥狀有一定的恢復(fù)作用。
它的果實不管是對男性還是女性都有非常好的功效,對于女性的內(nèi)分泌也是有很好的作用,菟絲子水提取物給雌性大鼠灌胃,可以增加大鼠垂體前葉、卵巢和子宮的重量, 但對血漿中黃體生成素水平無影響,而且對于一些孕婦也是有非常好的功效,能夠固定胎盤,也能治療胎動不安等一些癥狀。但是對于一些陰虛火旺、陽強不痿及大便燥結(jié)者禁服。
擴展閱讀
中藥擁有上千的歷史,在很早的時候,中藥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而且中藥對疾病治療,也是有著很好幫助,尤其是對一些疑難雜癥的治療,都是可以選擇中藥進行,不過中藥的種類比較多,在選擇的時候,也是要正確進行,這樣對疾病改善,才會有很好幫助,那中藥菟絲子如何呢?
對中藥菟絲子在疾病治療上,也是有著很好效果,而且這樣藥物在使用上,都是比較廣泛,那中藥菟絲子的功效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太清楚的。
中藥菟絲子:
菟絲子的作用功效
①《本草經(jīng)疏》:"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氣,復(fù)兼四味,《經(jīng)》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菟絲子之屬是也,與辛香燥熱之辛,迥乎不同矣,學(xué)者不以辭害義可也。為補脾腎肝三經(jīng)要藥,主續(xù)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者,三經(jīng)俱實,則絕傷續(xù)而不足補矣。脾統(tǒng)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陽明、太陰之氣盛,則力長而肥健。補脾故養(yǎng)肌,益肝腎故強陰,堅筋骨,暖而能補腎中陽氣,故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余瀝。口苦燥渴者,脾腎虛而生內(nèi)熱,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臟得補,則二病自愈。寒血為積者,勞傷則血瘀,陽氣乏絕則內(nèi)寒,血隨氣行,氣弱不能統(tǒng)血以行,久而為積矣。凡勞傷,皆脾腎肝三臟主之,肝脾氣旺,則瘀血自行也。"
②《本草匯言》:"菟絲子,補腎養(yǎng)肝,溫脾助胃之藥也。但補而不峻,溫而不燥,故入腎經(jīng),虛可以補,實可以利,寒可以溫,熱可以涼,濕可以燥,燥可以潤。非若黃柏、知母,苦寒而不溫,有瀉腎經(jīng)之氣;非若肉桂、益智,辛熱而不涼,有動腎經(jīng)之燥;非若蓯蓉、瑣陽,甘咸而滯氣,有生腎經(jīng)之濕者比也。如《神農(nóng)本草》稱為續(xù)絕傷,益氣力,明目精,皆由補腎養(yǎng)肝,溫理脾胃之征驗也。"
③《本草新編》:"菟絲子,可以重用,亦可一味專用。遇心虛之人,日夜夢,精頻泄者,用菟絲子三兩,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午、晚各一服即止。且永不再遺。此乃心、肝、腎三經(jīng)齊病,水火兩虛所致。菟絲子正補心、肝、腎之圣藥,況又不雜之別味,則力尤專,所以能直入三經(jīng)以收全效也。他如夜夢不安,兩目昏暗,雙足乏力,皆可用之一、二兩,同人參、熟地、白術(shù)、山荑之類,用之多建奇功。"
通過以上介紹,對中藥菟絲子也有著很好了解,它在治療疾病上,也是有著很多方面,在選擇它制作疾病都是很好選擇,不過要注意的是,對它使用的時候,都是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不能隨意的亂用,這樣不利于人體健康。
導(dǎo)讀:菟絲子的功效,菟絲子,是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以種子入藥。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以北方地區(qū)較多。那么菟絲子有什么功效?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菟絲子的功效吧。
菟絲子的功效
1、它的功能主治。菟絲子可以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安胎、明目和止瀉,固精縮尿。對于肝腎虧虛、腰膝酸痛、陽痿遺精、尿頻遺尿有明顯的治療作用,也用于脾胃虛瀉,兩目昏暗,胎動不安等問題。特別是它還可以外治白癜風(fēng)。
2、它可以養(yǎng)顏美容。菟絲子內(nèi)含糖甙、-胡蘿卜素、-胡蘿卜素、維生素A類物質(zhì)等,除了養(yǎng)肝腎之外,它還可以養(yǎng)肌強陰,堅筋骨,可以治療須發(fā)早白、牙齒動搖等病癥,在《本草正義》中這樣說到:菟絲為養(yǎng)陰通絡(luò)之上品汗去面頗,亦柔潤肌膚之功用。這也使菟絲子成為美容的廣泛使用的藥物。
3、它可以降低血壓。經(jīng)過實驗白鼠實驗發(fā)現(xiàn),菟絲子可以增強抵抗力,能延緩糖性白內(nèi)障的發(fā)展,可以增強心臟的收縮力,降低血壓。
4、它和其他中藥搭配可以發(fā)揮很大作用。菟絲子主要是養(yǎng)肝腎,屬于益精的藥物。如果用來治療腰痛,可以用酒浸過的菟絲子加上炒過的杜仲磨成粉末,然后用山藥糊成藥丸,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每次用酒服下五十粒。用菟絲子取汁喝可以直接治療消渴。
5、《本草匯言》中形容菟絲子補腎養(yǎng)肝,溫脾助胃之藥也。但補而不峻,溫而不燥,故入腎經(jīng),虛可以補,實可以利,寒可以溫,熱可以涼,濕可以燥,燥可以潤。菟絲子確實是滋補的好藥。
菟絲子的食用方法
1、菟絲子粥
菟絲子6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菟絲子研碎,放人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用文火煎20分鐘,去渣留汁,加人粳米后另加水及適量白糖,用文火煮成粥就可以了。
2、菟絲子茶
如果你是腦力勞動者,那建議你用菟絲子泡茶喝,一次有10克就夠了,不過要洗凈、搗碎,再加點紅糖,養(yǎng)肝明目,延年益壽。
3、小菟絲子粉
菟絲子150g,蓮子、山藥各100g,茯苓30g。共研為細末。每次約15g,溫水沖調(diào)食。補養(yǎng)肝腎、補腎陽。用于老人肝腎不足,脾氣虛弱,體倦乏力,眩暈耳鳴,飲食減少。
4、菟絲枸杞煎蛋
菟絲子10g,枸杞5g,雞蛋1個。雞蛋敲破倒入碗中,與菟絲子、枸杞子一并調(diào)勻,用油煎熟食。用于肝血虛,或肝腎不足,視物昏花。
5、菟絲湯
菟絲子15克,水煎30分鐘,取汁,一日內(nèi)分2次溫服。具有補益肝腎、填精益髓之功效,主治尿有余瀝。
貼心提示:陰虛火旺、陽強不痿及大便燥結(jié)者禁服,根據(jù)個人體質(zhì)如果出現(xiàn)上火跡象,就停止服用。從菟絲子功效來看它是不會引起不育的,相反它會引起性功能亢進。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說過田野卷耳。田野卷耳對調(diào)理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好處,在一些疾病上也可發(fā)揮不錯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來看下田野卷耳的相關(guān)知識。
【別名】田卷耳
【來源】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田野卷耳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5-20cm。植株下部被白色柔毛,上部具腺毛。主根細長,側(cè)根纖細。莖叢生或單生,直立,基部分枝,綠色并常帶紫紅色。莖下部的葉匙形,長1-1.5cm,寬2-3.5mm,先端鈍或急尖,基漸狹,呈柄狀;莖上部的葉長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1-2cm,寬3-5mm,先端急尖,基部較寬,抱莖;葉兩面的腺毛較稀。聚傘狀花序,具3-7花或較多;苞片披針形,長3-6mm,寬1-2mm,先端急尖,邊緣有時具窄膜質(zhì),基部較寬;花梗細,長約為萼片的2-3倍,具較密的腺毛;萼片5,披針形,長5-6mm,先端急尖,邊緣膜質(zhì),基部較寬,背面密生腺毛;花瓣5,倒卵形,長約為萼片的1.3-1.5倍,先端2裂至1/3,白色;雄蕊10,花絲扁,線形,長約4mm,花藥橢圓形,黃色;子房卵圓形,長約1.5mm,花柱5(6),線形,長約2mm。花期6-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900-4200m的云杉疏林下潮濕的草叢中。
【性味】淡;性溫
【功能主治】滋陰補陽。主陰陽虧虛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介紹了田野卷耳的一些基本常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于田野卷耳的了解會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其它藥材還有很多,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由于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如今無論是學(xué)生還是上班族,都有熬夜看書加班的習(xí)慣,熬夜會對肝臟和腎臟有著很大的傷害,所以就要進行補腎養(yǎng)肝。給身體進行補腎養(yǎng)肝選用中藥是比較好的,菟絲子就是一種補腎的良藥。那么,如何利用菟絲子來補腎養(yǎng)肝呢?菟絲子食用方法有哪些?
菟絲子的功效與作用:
①《本經(jīng)》:"主續(xù)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久服明目。"
②《雷公炮炙論》:"補人衛(wèi)氣,助人筋脈。"
③《別錄》"養(yǎng)肌強陰,堅筋骨,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余瀝,口苦燥渴,寒血為積。
④《藥性論》:"治男子女人虛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熱中。"
⑤《日華子本草》:"補五勞七傷,治泄精,尿血,潤心肺。"
菟絲子治病偏方(謹慎參考):
1.菟絲子900克,茵香子、青鹽各90克。共為細末,浸藥酒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每日3次?;蛴美O絲子、巴朝天各25克,浸酒,每日飲2~3次,每次l~2小杯。
2.菟絲子15克,拘妃子、杜仲各12克,蓮須、韭子、五味子各6克,補骨脂9克。水煎服,每日1劑?;蛴幂私z子300克,五味子210克,茯苓、蓮肉各90克。制成丸劑,每次9克,每日3次。
3.菟絲子10克,研碎,紅糖適量放人茶杯中,沸水沖泡,代茶頻飲?;蛴幂私z子30克,肉蓯蓉15克,枸杞子15克,何首烏20克,熟地20克,五味子15克,山茱萸15克,人參5克,澤瀉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或隔日1劑,可治療精子畸形癥。
4.菟絲子15克,艾葉30克,川芎10克,鵪鶉2只,燉服。
5.習(xí)慣性流產(chǎn)菟絲子12克,桑寄生15克,阿膠15克(烊化),川續(xù)斷9克,當(dāng)歸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常服有效。
6.單用菟絲子60克,浸酒后研為細末,制九服用;或用酒制菟絲子10克,研末,與雞蛋共煎,服用。亦可用菟絲子12克,熟地12克,車前子、枸杞子、甘菊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7.菟絲子、五味子各30克,生地90克。研為細末,飯前用米飲調(diào)下6克,每日3次。
8.冤絲子、生地黃、熟地黃各15克,女貞子、何首烏各12克,旱蓮草、白芍、當(dāng)歸各10克,阿膠、枸杞子各9克。水煎服,每日1劑。
以上就是有關(guān)菟絲子食用方法的介紹,可見菟絲子一般都是運用在中藥方里面,對菟絲子的一些藥方進行了解,對于治療疾病也會有很好的作用。不過對于菟絲子的運用,不要擅自食用,一定要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進行中藥的配制。
實話說,我一直都不知道菟絲子的存在。雖然很喜歡中醫(yī)療法,但是礙于不是??瞥錾浴案粜腥绺羯健?。其實中藥有很多,我們都沒有見過。仔細想想,這也不足為奇。畢竟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怎么可能讓我們了解得那么透徹。
菟(tu)絲子又名吐絲子、無娘藤、無根藤、蘿絲子。菟絲子是一種生理構(gòu)造特別的寄生植物,其組成的細胞中沒有葉綠體,利用爬藤狀構(gòu)造攀附在其他植物,并且從接觸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達韌皮部,吸取養(yǎng)分以維生,更進一步還會儲存成淀粉粒于組織中。中藥菟絲子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菟絲子、南方菟絲子、金燈藤等的種子,具有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固胎止泄之功效。
用藥須知
1.
農(nóng)業(yè)防治:結(jié)合苗圃和果園的栽培管理,掌握在菟絲子種子萌發(fā)期前進行中耕除草,將種子深埋在3厘米以下的土壤中,使其難以萌芽出土。
2.
人工防治:春末夏初,常檢查苗圃和果園,一旦發(fā)現(xiàn)菟絲子幼苗,應(yīng)及時拔除燒毀。每年5月和10月份,常巡視果園,或結(jié)合修剪,剪除有菟絲子寄生的枝條,或?qū)⑻偾o拔除干凈。
3.
藥劑防治:對有菟絲子發(fā)生較普遍的果園和高大的果株,一般于5~10月,酌情噴藥1~2次。有效的藥劑有:10﹪草甘磷水劑400~600倍液加0.3﹪~0.5﹪硫酸銨,或48﹪地樂胺乳油600~800倍液加0.3﹪~0.5﹪硫酸銨。
4.
注意事項:嚴禁將菟絲子的藤莖拋撒到果樹上。果樹新梢嫩葉期、開花結(jié)果期不能噴藥,以免產(chǎn)生藥害。
了解了菟絲子的用藥須知之后,許多人應(yīng)該不會再覺得菟絲子很陌生了吧。包括我,現(xiàn)在也不會覺得菟絲子有多么難懂。了解菟絲子就想了解一個人一樣,給我內(nèi)心上的沖擊是不一樣的。不知道大家感受如何,我現(xiàn)在感覺菟絲子就像是我認識的一個朋友。
菟絲子具有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的功效。在臨床應(yīng)用上,是一味較常用的中藥。在藥品監(jiān)督檢驗中,筆者發(fā)現(xiàn),菟絲子中含雜質(zhì)量比例較大,并且十分普遍,有的是人為故意摻假。為增加重量,往菟絲子中摻入與之形狀、大小、顏色相似的水泥粒、沙粒、土塊等,以非法牟取經(jīng)濟利益。菟絲子呈類球形或卵圓形,直徑在一毫米左右,個體微小,用肉眼不易識別,一些基層醫(yī)院、藥店受到客觀條件限制,不易識別摻假的菟絲子。筆者建議,在驗收時可以采取以下簡易識別方法:
辨顏色:純凈的菟絲子呈灰棕色或黃褐色,表面光潔;摻假的表面呈土色,顏色晦暗。
搓捻法:取少量菟絲子放入手掌心,用另一手拇指用力搓捻,菟絲子質(zhì)堅實,不易捻碎;如掌心有土末,說明摻有土塊。
浸泡法:取少量菟絲子放入透明玻璃容器中,浸泡一段時間,菟絲子吸水體積膨大;摻有水泥粒、沙粒、泥塊的,會沉入容器底部,水泥粒、沙粒不會膨大,泥塊會很快溶散并使液體變渾濁。
水煮法:取少量菟絲子用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加熱煮至種皮破裂時,露出黃白色卷須狀的胚,形如吐絲,即為正品。
生活中菟絲子的說法很多人都沒聽過,其實菟絲子就是無根藤,也叫作黃絲。菟絲子是中藥名,本身是草本植物,對于治療疾病有著很好的作用。對于菟絲子食用的人比較少,用于入藥是使用最多的。不過在選用菟絲子的時候,也要注意了解菟絲子禁忌,以免出現(xiàn)身體不適的情況:
菟絲子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功效與作用
1、具有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健脾固胎。
2、主治腰痛耳鳴,陽痿遺精,消渴,不育,遺尿失禁,淋濁帶下,頭目昏暗,食少泄瀉,胎動不安。
禁忌
陰虛火旺、陽強不痿及大便燥結(jié)者禁服。
附方
1、補腎氣,壯陽道,助精神,輕腰腳:菟絲子一斤(淘凈,酒煮,搗成餅,焙干),附子(制)四兩。共為末,酒糊丸,梧子大,酒下五十丸。(《扁鵲心書》菟絲子丸)
2、治腰痛:菟絲子(酒浸)、杜仲(去皮,炒斷絲)等分。為細末,以山藥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酒或鹽湯下。(《百一選方》)
3、治丈夫腰膝積冷痛,或頑麻無力:菟絲(洗)50克,牛膝50克。同用酒浸五日,曝干,為末,將原浸酒再入少醇酒作糊,搜和丸,如桶子大??招木葡露?。(《經(jīng)驗后方》)
以上就是有關(guān)菟絲子禁忌的介紹,可見菟絲子是針對虛弱的人來進補的,所以陰虛火旺和大便干燥結(jié)的人最好不要食用,否則不適的癥狀會越來越明顯,會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同時在選用菟絲子入藥的時候,也要在專業(yè)醫(yī)師的指導(dǎo)下進行。
常見的藥物有很多,想要能夠很好的治療自身疾病,就需要選擇很好的藥物進行治療,這樣對疾病改善,才會有很好的幫助作用,那治療疾病過程中,很多人都不知道該選擇什么樣的藥物好,這也是需要看自身需要選擇什么樣藥物,這樣利于疾病改善,菟絲子的作用與功效都有什么呢?
對菟絲子的作用與功效都有什么呢,菟絲子也是治療疾病很的藥物,它對改善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所以這樣的藥物是一個放心之選,使得能夠改善人體問題。
菟絲子的作用與功效:
補肝腎,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遺精,消渴,尿有余瀝,目暗。
(1)補肝腎:本品為補腎縮尿,止遺精之常用藥。用于肝腎不足之腰膝酸痛、陽痿、遺精。本品性柔潤,平補肝腎而不燥。
(2)安胎:用于體弱易于流產(chǎn)者,常配桑寄生、續(xù)斷。
①《本經(jīng)》:"主續(xù)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久服明目。"
②《雷公炮炙論》:"補人衛(wèi)氣,助人筋脈。"
③《別錄》:"養(yǎng)肌強陰,堅筋骨,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余瀝,口苦燥渴,寒血為積。"
④《藥性論》:"治男子女人虛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熱中。"
⑤《日華子本草》:"補五勞七傷,治泄精,尿血,潤心肺。"
⑥王好占:"補肝臟風(fēng)虛。"
⑦《山東中藥》:"治婦人常習(xí)流產(chǎn)。"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炒研調(diào)敷。
【宜忌】①《本草經(jīng)集注》:"得酒良。薯蕷、松脂為之使,惡藋菌。"
②《本草經(jīng)疏》:"腎家多火,強陽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結(jié)者亦忌之。"
③《得配本草》:"孕婦、血崩、陽強、便結(jié)、腎臟有火、陰虛火動,六者禁用。"
通過以上介紹,對菟絲子的作用與功效也是有著很好的認識,那選擇它治療疾病還真很不錯,它對治療女性疾病、男性疾病,都是有著很好幫助,而且它的功效和作用也是有著很多方面,所以這樣的藥物是一個放心之選,利于疾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