欖仁葉的作用
養(yǎng)生的作用。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欖仁葉的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欖仁葉是一味中藥,在中醫(yī)藥店中經(jīng)??梢砸姷剑煌闹兴幏阶赢?dāng)中都會見到他的身影。欖仁葉的使用是需要經(jīng)過醫(yī)師的知道的,不能自己擅自用藥,防止藥物產(chǎn)生副作用。其實,在日常生活當(dāng)中,我們也可是使用這個食材進行烹飪,強身健體。那么,欖仁葉的常見功效有哪些呢?
1、功用
欖仁葉一般來說東南亞用的比較多...而且都是用在龍魚跟花羅漢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中...水色會呈現(xiàn)淡咖啡色或咖啡色...水質(zhì)會呈弱酸(比原先的ph值還要低個0.5度左右),尤其是當(dāng)葉子開始腐爛的那一刻開始!因為欖仁葉腐爛會釋放出大量的單寧酸、草酸、腐植酸及葉酸...等物質(zhì),因此會有降酸、穩(wěn)定魚性及促進發(fā)情排卵地作用產(chǎn)生!
2、使用方法
將成熟干透的葉子,或放入過濾槽中,或捆扎直接放入缸中,或浸泡成濃汁兌入水中等等。20*20*40cm的缸可以一次放2—4片,魚缸大的話可以依次類推,等到葉子腐爛就更換。
3、使用效果
裸缸使用后可以不必天天換水,狀態(tài)依然很好,同時養(yǎng)水缸也置放幾張,可以避免pH震蕩。大葉欖仁樹生長于龍魚生活的河邊,葉子使用后水色略微呈茶色,非常接近野生魚的原生水域顏色,較好的模擬了原生地水質(zhì),能夠使魚的體色艷麗而不出現(xiàn)體色黯淡的情況。
4、注意事項:
“欖仁葉”釋放的單寧酸速度非常緩慢,在水中分解腐爛后會形成另一種污染源,使用上需要多加注意,一定要定期清理掉腐爛的殘留物質(zhì)。如果想用欖仁葉來調(diào)整水質(zhì)的話,要特別注意到,
一、是要盡可能的購買自然枯黃掉落的樹葉,因為這種落葉中積累的單寧酸成分最為豐富,硬從樹上采摘的樹葉單寧酸含量反而不高。
二、是要注意是否有殘留的蟲卵或是農(nóng)藥,葉子到家后最好用水及刷子清理一下,盡可能的除去不干凈或是有害的殘留物質(zhì)。
相關(guān)閱讀
欖仁樹子是一種很普通的中藥。雖然它很普通,卻是有著很多神奇的功效。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使君子科植物欖仁樹的種子。
【原形態(tài)】大喬木,高15m或更高。樹皮褐黑色,縱裂呈剝落狀;枝平展,近頂部密被棕黃色的絨毛,具密而明顯的葉痕。葉大,互生,常密集于枝頂;葉柄短而粗壯,長10-15mm,被毛;葉片倒卵形,長12-22cm,寬8-15cm,先端鈍圓或短尖,中部以下漸狹,基部截形或狹心形,兩面無毛或幼時背面疏被軟毛,全緣,稀微波狀,主脈粗壯,上面下陷而成一淺槽,背面凸起,且于基部近葉柄處被絨毛,側(cè)脈10-12對,網(wǎng)脈稠密。穗狀花序長而纖細,腋生,長15-20cm,雄花生于上部,兩性花生于下部;苞片小,早落;花多數(shù),綠色或白色,長約10mm;花瓣缺;萼筒杯狀,長8mm,外面無毛,內(nèi)面被白色柔毛,萼齒5,三角形,與萼筒幾等長;雄蕊10枚,長約2.5cm,伸出萼外;花盤由5個腺體組成,被白色粗毛;子房圓錐形,幼時被毛,成熟時近無毛;花柱單一,粗壯;胚珠2顆,倒懸于室頂。果橢圓形,常稍壓扁,具2棱,棱上具翅狀的狹邊,長3-4.5cm,寬2.5-3.1cm,厚約2cm,兩端稍漸尖,果皮木質(zhì),堅硬、無毛,成熟時青黑色;種子1顆,長圓形,含油質(zhì)?;ㄆ?-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氣候濕熱的海邊沙灘上,多栽培作行道樹。
【性味】味苦;澀;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咽喉腫痛;痢疾;腫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欖仁樹子,我們知道欖仁樹子其實是一種中藥材,能帶給我們養(yǎng)生的功效,幾乎沒有太大的副作用,所以不妨在閑暇之余試試看哦。
中藥毛葉嘉欖,因為其作用和功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被人們使用。那么,毛葉嘉欖究竟具有怎么樣的功效與作用呢?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別名】棵麻。
【來源】藥材基源:為橄欖科植物羽葉嘉欖的樹皮。
【原形態(tài)】羽葉嘉欖 常綠大喬木,高可達35m。鮮樹皮有白色粘液。小枝有皮孔,葉痕明顯,幼枝被柔毛,后毛脫落。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幼葉被柔毛,后無毛;小葉9-23,橢圓形、長圓形至披針形,長6-14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圓或楔形,偏斜,邊緣有鈍鋸齒。圓錐花序腋生;花雜性,黃綠色;萼鐘狀,5裂,裂片三角形,被毛;花瓣5,長圓形,被柔毛;雄蕊10,離生;花盤裂片三角形至梯形;子房近球形,4-5室,被毛。核果呈不規(guī)則的球形,肉質(zhì),黃色。有種子1-5顆。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石山上、潮濕的山谷、坡地的雜木林中。
【性味】澀;涼
【功能主治】解毒;斂瘡。主水火燙傷;過敏性皮炎;瘡瘍潰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水涂、洗;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毛葉嘉欖,我們知道毛葉嘉欖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柱果木欖葉是中藥的一種,在某些疾病上對人體有著很好的幫助,而且這類藥物在使用上,也是比較廣泛,對柱果木欖葉選擇的時候,需要對柱果木欖葉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進行認(rèn)識,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紅樹科植物柱果木欖的葉。
【原形態(tài)】喬木,高達20m,胸徑20-25cm;基部有板狀支柱根;樹皮有木栓質(zhì)小皮孔。單葉對生;葉柄長1-4.5cm;托葉長2.5-3.5cm;葉片橢圓狀長圓形,長7-17cm,寬2-8cm,先端急尖或漸尖,葉基楔形,全緣,光亮,薄革質(zhì)。聚傘花序生于上部葉腋內(nèi),約與葉柄等長;總花梗長6-8mm,有花2-3朵;花淡綠色,長約1cm;花萼8裂,裂片線形,約與萼管等長,萼管長4-6mm,平滑;花瓣短于花萼,長3-4mm,2深裂,裂縫間有刺毛1條,裂片先端有3或4條刺毛;雄蕊短于花瓣。種子1,于果離母樹前發(fā)芽,胚軸常彎曲,長8-15c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灘紅樹林中。
【化學(xué)成份】柱果木欖枝干和樹皮中含木欖精(brugine),4-羥基-1,2-二硫戊環(huán)(4-hydroxy-1,2-dithiolane),木欖醇(brugierol)和異木欖醇(isobrugierol)。
【功能主治】解毒截瘧。主瘧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的介紹才發(fā)現(xiàn),原來柱果木欖葉的藥理作用這么多,而且對于一些疾病也都有不錯的效果。其實我們的生活周圍可能有很多的“寶物”,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的心。
烏欖的藥用價值
烏欖(學(xué)名:Canarium pimela Leenh.)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45厘米。小枝粗10毫米,干時紫褐色,髓部周圍及中央有柱狀維管束。無托葉。小葉4-6對,紙質(zhì)至革質(zhì),無毛,寬橢圓形、卵形或圓形,稀長圓形;花序腋生,為疏散的聚傘圓錐花序,無毛;雄花序多花,雌花序少花?;◣谉o毛?;ò暝诖苹ㄖ虚L約8毫米。雄蕊無毛。花盤杯狀,流蘇狀;雌花中的薄,邊緣有6個波狀淺齒。雌蕊無毛,在雄花中不存在。果序長8-35厘米,有果1-4個;果具長柄,果萼近扁平,果成熟時紫黑色,狹卵圓形,橫切面圓形至不明顯的三角形;外果皮較薄,干時有細皺紋。果核橫切面近圓形,核蓋厚約3毫米,平滑或在中間有1不明顯的肋凸。種子1-2;不育室適度退化?;ㄆ?-5月,果期5-11月。以根入藥。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性味歸經(jīng)
根:酸、澀,平。
葉:微苦、微澀,涼。
歸經(jīng):脾;肺經(jīng)
功能主治
烏欖根:舒筋活絡(luò),祛風(fēng)祛濕,止血,化痰,利水,消癰腫。用于內(nèi)傷吐血,咳嗽,手足麻木,胃痛,燙傷,風(fēng)濕痛,腰腿痛。
烏欖葉:止血;用于崩漏。
烏欖仁:甘,淡;潤肺,下氣,補血,殺諸魚毒。
含鈣質(zhì)和維生素C,營養(yǎng)豐富,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其含鈣量也很高,且易被人體吸收。
用法用量:根0.5~1兩。葉:3~6錢。
烏欖的副作用
烏欖無副作用。孕婦少食為宜。
烏欖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醫(yī)學(xué)記載:
1、《本草拾遺》:主心中惡水,水氣。
2、《生草藥性備要》:止血。
3、《本草求原》:功近橄欖。
4、《嶺南采藥錄》:火煅存性,止血化痰。少鹽漬之,名欖鼓,乳癰初起,煎水洗之可消。
5、《廣州記》:“苦澀?!?/p>
6、《本草拾遺》:“酸,平,無毒。”
7、《綱目》:“酸,辛,無毒?!?/p>
8、《綱目拾遺》:“性溫,味澀甘。”
附方:
1、腳痛:干用1至2兩、豬腳一只、清水煎服。
2、風(fēng)濕腳氣:用法同上。
3、產(chǎn)后風(fēng)癱:干用2至兩,豬腳一只(或雞),清水煎后,沖酒服。
4、治寒濕腳氣:烏欖根1兩、走馬箭5錢、千斤拔5錢、山菩提5錢、臭屎茉莉頭5錢、獨腳球5錢、清水五碗,煎成一碗服。
5、治瘡癤疥癩:用鮮或干葉,煎水洗患處。
6、治豬病疴黃屎:用干葉1斤、雞蛋花4兩、煎水開飼料食。
烏欖的簡介
烏欖木,高達20米,胸徑達45厘米。小枝粗10毫米,干時紫褐色,髓部周圍及中央有柱狀維管束。無托葉。小葉4-6對,紙質(zhì)至革質(zhì),無毛,寬橢圓形、卵形或圓形,稀長圓形;花序腋生,為疏散的聚傘圓錐花序,無毛;雄花序多花,雌花序少花?;◣谉o毛?;ò暝诖苹ㄖ虚L約8毫米。雄蕊無毛。花盤杯狀,流蘇狀;雌花中的薄,邊緣有6個波狀淺齒。雌蕊無毛,在雄花中不存在。果序長8-35厘米,有果1-4個;果具長柄,果萼近扁平,果成熟時紫黑色,狹卵圓形,橫切面圓形至不明顯的三角形;外果皮較薄,干時有細皺紋。果核橫切面近圓形,核蓋厚約3毫米,平滑或在中間有1不明顯的肋凸。種子1-2;不育室適度退化?;ㄆ?-5月,果期5-11月。產(chǎn)中國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生長于海拔1 280米以下的雜木林內(nèi)。分布于越南、老撾、柬埔寨。各地常栽培。
烏欖的功效與作用
1、功效作用
止血,化痰,利水,消癰腫。主內(nèi)傷吐血;咳嗽痰血;水腫;乳癰;外傷出血。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研末撒。
2、臨床應(yīng)用
2.1、《本草拾遺》:主心中惡水,水氣。
2.2、《生草藥性備要》:止血。
2.3、《本草求原》:功近橄欖。
2.4、《嶺南采藥錄》:火煅存性,止血化痰。少鹽漬之,名欖豉,乳癰初起,煎水洗之可消。
2.5、根(烏欖根):酸、澀,平。止血,化痰,利水,消癰腫。用于內(nèi)傷吐血,咳嗽,手足麻木,胃痛,燙傷,風(fēng)濕痛,腰腿痛。 葉(烏欖葉):澀,溫。止血。用于崩漏。 果實(烏欖仁):甘,淡。潤肺,下氣,補血,殺諸魚毒。《桂藥編》。
烏欖的市場信息
1、烏欖的價格
烏欖的價格約為暫時未知。
2、烏欖的選購方法
核果呈卵狀長圓形,長26-32mm,徑15-17mm。表面棕褐色。果核長紡錘狀腰鼓形,長22-26mm,徑9-10.4mm。兩端銳尖,表面淺褐色,凹凸不平,具3條明顯的縱棱紋,細棱間又各具不甚明顯的粗棱。先端具3個眼點,每一眼點兩側(cè)各具一弧形細縱溝,直達種子中下部,2條細溝向相反方向彎曲。以粒大、均勻、飽滿者為佳。
3、烏欖的保存方法
烏欖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烏欖核的藥用價值
烏欖 常綠大喬木,高10-16m。有膠粘性芳香的樹脂。樹皮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綠色,無毛。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長30-65cm;小葉15-21枚,革質(zhì),長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5-15cm,寬3.5-7cm,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偏斜,全緣,上面有光澤,無毛,下面平滑;網(wǎng)脈兩面均明顯。
花兩性或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花序腋生,為疏散的聚傘圓錐花序,長于復(fù)葉;萼杯狀,3-5裂,在雄花中長約2.5mm,在雌花中長3.5-4mm;花瓣在雌花中長約8mm;雄蕊6,著生于花盤邊緣,長不超過花冠;雌蕊無毛,在雄花中不存在,子房上位,通常3室。核果卵形至橢圓形,略呈三角形,長3.5-4.5cm,寬1.5-2cm,成熟時紫黑色,表面平滑,核木質(zhì),兩端鈍,內(nèi)有種子1-2顆;不肯定適度退化。花期4-5月,果期5-11月。
性味:甘;澀;平。
功能主治:止血。主外傷出血。
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敷。內(nèi)服:磨汁,3-6g。
食用方法:
把生烏欖投進熱水中,焗浸數(shù)十分鐘,待它的肉變軟,隔去水,另浸入濃厚的鹽水里,三天后即可以當(dāng)咸菜了。如果要作欖角,則用線把它分成兩半,中塞幼鹽腌制。若把它去核舂爛制成塊狀或調(diào)成漿狀,則叫做欖糕和欖醬。此外它還可以榨油之用。皮據(jù)說可作染料,其色鮮紅欖核椎開取其仁,便是“欖仁”,是制糕餅的高級餡料之一,廣式中秋月餅中的“五仁”,其中便有它的一分。所以每年也有許多人利用業(yè)余時間斵欖仁以供餅家之需。欖核取去仁后剩下來的核殼是一種很好的燒料,潮州“功夫茶”功夫之一就是火炭,一般認(rèn)為最好的炭,是欖核炭,其次才是“楝子炭”,取其火猛耐燒,少燼無雜味。
因此欖核炭在舊社會遂成為士大夫們品名(草字名)的寵物了,欖核雕刻是廣東有名的手工藝之一,藝人們用它可以刻成船只、花籃、人物、動物等等。一粒欖核刻成的船只,其上有樓閣、人物,甚至器皿服用,應(yīng)有盡有。這些核雕,是傳統(tǒng)的出口工藝美術(shù)品,此外也有人用它治印,只是不流行罷了。
烏欖核的副作用
暫無副作用記載。
烏欖核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功能主治止血,化痰,利水,消癰腫。主內(nèi)傷吐血;咳嗽痰血;水腫;乳癰;外傷出血。
1、《本草拾遺》:“主心中惡水,水氣。”
2、《生草藥性備要》:“止血?!?/p>
3、《本草求原》:“功近橄欖?!?/p>
4、《嶺南采藥錄》:“火煅存性,止血化痰。少鹽漬之,名欖豉,乳癰初起,煎水洗之可消?!?/p>
說起方欖我們都不陌生,方欖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藥用功效,經(jīng)常吃方欖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別名】三角欖。
【來源】藥材基源:為橄欖科植物方欖的果實。
【原形態(tài)】方欖 喬木,高15-25m。小枝有皮孔,幼枝被稀疏灰色短柔毛。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托葉鉆形,被柔毛,早落;小葉5-6(-10)對,堅紙質(zhì),長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10-20cm,寬4.5-6cm,先端驟狹漸尖,尖頭長1-1.5cm,基部圓形,偏斜,常一側(cè)下延,邊緣波狀或全緣,上面無毛,下面被柔毛;脈上被平展的硬毛及柔毛,但有時幾無毛?;▎涡裕菩郛愔辏ㄐ蛞干?,雌花序不詳;雄花序為狹的聚傘圓錐花序,長30-40cm;花長約7mm;萼裂片三角形;雄蕊6,無毛,花絲合生一半以上;花盤在雄花中為管狀,高1.5-1.8mm,邊緣和外側(cè)密被直立的硬毛,在雌花中為環(huán)狀,3淺裂,流蘇狀;雌蕊在雄花中小,密被絨毛。核果綠色,紡錘形,具3凸肋,或倒卵形具3-4凸肋,長4.5-5cm,寬1.8-2cm,無毛,先端急尖或截平至下凹,有宿存柱頭。種子1-2顆。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分布于廣西、云南等地。
【性味】酸;甘、澀;平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生津止渴。主咽痛;咳嗽;煩渴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本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方欖,我們知道方欖是有著非常高的藥用效果的,但要提醒大家的是,方欖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否則會引起嚴(yán)重的后果的,希望大家謹(jǐn)慎對待。
金果欖的簡介
金果欖,中藥名。防己科植物青牛膽或金果欖的干燥塊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性味苦寒,有清熱解毒,利咽,止痛之功效。用于咽喉腫痛,癰疽疔毒,泄瀉,痢疾,脘腹疼痛。
金果欖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含青牛膽苦素(tinosporine,columbin)、巴馬亭(palmatine)、藥根堿等。
2、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治急慢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口腔炎,腮腺炎,乳腺炎,闌尾炎,癰疽疔瘡,急慢性腸炎,菌痢,胃痛,熱嗽失音。
3、臨床應(yīng)用
用于退熱:取雪里開500克(切片),鉤藤250克,青蒿250克(切碎),以蒸餾法制成注射液500毫升。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觀察上感、流感,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肺炎、傷寒,膽道感染、中暑、皮膚化膿感染等病的中度以上發(fā)熱(38~41℃)患者77例,結(jié)果用藥一次后于30分鐘至2小時內(nèi)退熱者28例,2~4小時內(nèi)退熱者,9例,5~12小時退熱者15例;用藥2次于24小時內(nèi)體溫恢復(fù)正常者15例。對上感、流感及扁桃體炎患者單用本注射劑即可收到治療效果;重癥感染病人在退熱數(shù)小時后體溫又會復(fù)升,因此需適當(dāng)配用其它藥物。實踐證明,雪里開不僅退熱作用明顯,而且有消炎鎮(zhèn)痛效果,副作用少。
4、科學(xué)研究
取鹽酸巴馬汀、鹽酸藥根堿對照品,分別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對照品溶液及[含量測定]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各4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異丙醇-濃氨試液(12:6:3:3:1)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預(yù)飽和的展開缸內(nèi),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金果欖的市場信息
1、金果欖的價格
金果欖的價格約暫未知。
2、金果欖的選購方法
本品呈不規(guī)則圓塊狀,長5~10cm,直徑3~6cm。表面棕黃色或淡褐色,粗糙不平,有深皺紋。質(zhì)堅硬,不易擊碎,破開,橫斷面淡黃白色,導(dǎo)管束略呈放射狀排列,色較深。無臭,味苦。
3、金果欖的保存方法
金果欖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金果欖的藥用價值
金果欖的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治急慢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口腔炎,腮腺炎,乳腺炎,闌尾炎,癰疽疔瘡,急慢性腸炎,菌痢,胃痛,熱嗽失音。
金果欖的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研末或磨汁。外用:搗敷、研末吹喉或切片含。
金果欖呈不規(guī)則圓塊狀,長5~10cm,直徑3~6cm。表面棕黃色或淡褐色,粗糙不平,有深皺紋。質(zhì)堅硬,不易擊碎,破開,橫斷面淡黃白色,導(dǎo)管束略呈放射狀排列,色較深。無臭,味苦。
常綠纏繞藤本。塊根卵圓形、橢圓形、腎形或圓形,常數(shù)個相連,表皮土黃色。莖圓柱形,深綠色,粗糙有紋,被毛。葉互生,葉柄長2~3.5厘米,略被毛;葉片卵形至長卵形,長6~9厘米,寬5~6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圓耳狀箭形,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被疏毛。
金果欖的副作用
脾胃虛弱者慎服。
金果欖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藥性考》:“解毒。咽喉痹急,口爛宜服。疽癰發(fā)背,焮赤疔瘯,蛇蝎蟲傷,磨涂。治目痛,耳脹,熱嗽,嵐瘴,吐衄,一切外癥。”
《柑園小識》:“祛內(nèi)外結(jié)熱,遍身惡毒,消瘴癘,雙單喉蛾及齒痛,切薄片含;磨涂疔瘡腫毒。”
《本草再新》:“滋陰降火,止渴生津”。
《陸川本草》:“治小兒胎毒?!?/p>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利咽止痛。治白喉,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熱咳失音,菌痢,跌打,蛇傷?!?/p>
《廣西中草藥》:“治急性胃腸炎,口腔炎?!?/p>
《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治胃痛,外感高熱癥,接觸性皮炎等?!?/p>
1、治咽喉一切癥:金果欖一、二錢。煎服。
2、治喉中疼爛:金果欖三錢,冰片一分。為末吹之。
3、治腫毒初起:金果欖醋磨敷,露出患頭。初起者消,已成者潰。(方以下出《百草鏡》)
4、治癰疽疔毒惡瘡:地膽、蒼耳草。搗爛,加好酒稀釋,濾汁溫服。(《四川中藥志》)
5、治乳腺炎,闌尾炎,疔瘡,急性及慢性扁桃體炎,口腔炎,腮腺炎,急性菌痢等:地苦膽每次二至三錢,開水泡服?;蜓心?適量外敷。(《全展選編·外科》)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在對草藥選擇的時候可以放心進行,白金古欖是一種對于我們不陌生的藥材,它的功效與作用你知道嗎?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百解薯、千金薯、竹葉薯、金銀帶(《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馬兜鈴科植物 三筒管 的 塊根 。夏季采集,洗凈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三筒管,又名:青藤。多年生攀援藤本。塊根為球形或長柱形,常數(shù)個相連,嵌面灰白色。莖有銹色粗毛,老時脫落。葉互生,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9~20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下面粉綠色,有小柔毛;葉柄短,密生銹色毛或禿凈?;ò底仙?,單生于葉腋。蒴果?;ㄆ诖杭?。
【生境分布】生于深山林中。分布廣西、貴州等地。
【性味】《廣西中草藥》:"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①《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治菌痢,急性腸胃炎,瘡癤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熬湯,3~5錢。
【摘錄】《*辭典》
相信一開始對白金古欖不太清楚的朋友現(xiàn)在應(yīng)該已經(jīng)掌握了白金古欖的相關(guān)知識。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對于各種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藥品也是人們?nèi)粘I钪薪佑|很多的,其中烏欖樹皮就是一種比較常出現(xiàn)的中藥材,鑒于還是有很多人對于烏欖樹皮不怎么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看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橄欖科植物烏欖Canarium pimela Leenh.的樹皮。
【原形態(tài)】烏欖 常綠大喬木,高10-16m。有膠粘性芳香的樹脂。樹皮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綠色,無毛。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長30-65cm;小葉15-21枚,革質(zhì),長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5-15cm,寬3.5-7cm,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偏斜,全緣,上面有光澤,無毛,下面平滑;網(wǎng)脈兩面均明顯?;▋尚曰騿涡曰ㄅc兩性花共存;花序腋生,為疏散的聚傘圓錐花序,長于復(fù)葉;萼杯狀,3-5裂,在雄花中長約2.5mm,在雌花中長3.5-4mm;花瓣在雌花中長約8mm;雄蕊6,著生于花盤邊緣,長不超過花冠;雌蕊無毛,在雄花中不存在,子房上位,通常3室。核果卵形至橢圓形,略呈三角形,長3.5-4.5cm,寬1.5-2cm,成熟時紫黑色,表面平滑,核木質(zhì),兩端鈍,內(nèi)有種子1-2顆;不肯定適度退化?;ㄆ?-5月,果期5-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40-1280m的平原、丘陵、山地雜木林中,常有栽培。
【性味】微苦;澀;涼
【功能主治】止血。主內(nèi)傷吐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
【摘錄】《中華本草》
說了這么多,可以看到烏欖樹皮的作用還是很多的。還可以利用它來入藥治病。對于這些,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會對生活有幫助的。
白欖根可以治療咽喉腫痛,腳氣,筋骨疼痛等疾病。那么在醫(yī)學(xué)上白欖根有哪些具體的藥用價值呢?又有哪些方劑需要用到它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白欖根的功效與作用。
白欖根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根。
功能主治
清咽,解毒,利關(guān)節(jié)。治咽喉腫痛,腳氣,筋骨疼痛。
①《嶺南采藥錄》
治腳氣,白濁。
②《泉州本草》
治關(guān)節(jié)風(fēng)濕。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外用:煎水含漱。
附方
①治單雙乳蛾
鮮橄欖根四兩,米醋一盞。水煎漱喉,日五、六次。(福建《民間實用草藥》)
②治腳氣
白欖根二、三兩,和豬腳一只,同煎湯飲之。(《嶺南采藥錄》)
③治筋骨酸痛
鮮橄欖根四兩,黃酒四兩,水沖燉服。(福建《民間實用草藥》)
結(jié)語: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肯定已經(jīng)對白欖根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知道了白欖根具有清咽、解毒、利關(guān)節(jié)等的功效。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中藥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繼續(xù)閱讀下一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