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用量多少克
【www.cndadi.net - 春季養(yǎng)生茶及配方用量】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shù),淡泊寧靜比藥好。那些健康而長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jié)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白芍用量多少克》,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是否見過白芍這位藥材,白芍這位藥材看起來是白色的,這種藥物是具有補血功效的,對于一些產(chǎn)后比較虛弱的女性來說,就可以吃一些白芍用來調(diào)氣血,而對于那些做過大型手術(shù)的人,可能在手術(shù)的過程中會缺血,也可以使用一些白芍,那么白芍用量每次為多少呢?
中醫(yī)有著歷史的悠久文化,白芍只是其中的一味藥材,建議選擇科學的方法進行使用,那么中藥炒白芍的最大用量是多少?
中藥炒白芍大劑量可用15~30g。炒白芍的功效主要有補血養(yǎng)血、平抑肝陽、柔肝止痛、斂陰止汗,功效還是不錯的,適合使用的人還挺多大家不妨試試。
白芍是常用的一種中草藥,白芍所具有的功效就是能夠起到保護肝臟,養(yǎng)血以及止痛。而炒白芍,當然就是指的將白芍炒一下用來做藥材。但是這種炒白芍的做法就是要將白芍與麩皮一起炒才行。而炒的時候必須要將白芍炒到發(fā)黃,效果才是最好的。炒白芍具有補血養(yǎng)血、平抑肝陽、柔肝止痛、斂陰止汗等功效,具體主要有:
1.對人體因醋酸引起的疼痛,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因甘草中含有的甲醇復合物對于這種疼痛也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所以兩者可以同用,效果更好。
2.對于肝臟有保護作用。如提取物乙醇能夠降低同功酶的活性,可以對抗肝臟組織中的噬酸性變性以及壞死。
3.對于腸胃管道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防止腸胃組織自動收縮產(chǎn)生的痙攣反應。
4.可以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可以吞噬一些病變的細胞,從而起到免疫的作用。
5.還可以調(diào)理月經(jīng)不調(diào),腹痛泄痢、養(yǎng)血止痛、治療胸腹脅肋引起的疼痛。
溫馨提醒,白芍的功效和作用還是非常多的,需要人們正確的認識和利用,不可以盲目的服用。
擴展閱讀
現(xiàn)在很多人在看完養(yǎng)生節(jié)目之后都喜歡自己搭配中藥材來調(diào)理身體,但是有些人對于中藥的藥性并不了解,可能藥物用量過多或過少導致身體出現(xiàn)問題,所以了解中藥的用量是必不可少的。防風是一種中藥材,防風用量多少克呢?下面具體給大家說下防風的食用方法以及作用。
一、防風的作用與功效有什么
1、能發(fā)汗,又能止汗 “用防風必兼荊芥者,以其能入肌膚宣散故耳”(見《本草求真》),“若屬外感證,用麻桂嫌熱、嫌猛;用銀翹嫌寒時,荊防用之最宜”(見《施今墨對藥臨床經(jīng)驗集》),可見荊芥與防風相配有達腠理、發(fā)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輔相成。張元素治四時外感,表實無汗用防風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湯);劉河間治三焦實熱用防風配荊芥、硝、黃等(防風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濕熱之劑,后者乃表里雙解之劑。防風配黃芪、白術(shù),即玉屏風散。方中黃芪實衛(wèi),得防風則使邪去而外無所擾,得白術(shù)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內(nèi)有所據(jù)。所謂“發(fā)在芪防收在術(shù)”,內(nèi)外兼顧,誠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筆者用本方加麻黃根、龍骨、牡蠣、浮小麥、烏梅,治自汗、盜汗,均獲佳效。
2、能止瀉,又能通便 防風配柴胡、羌獨活等,能散風勝濕,升清止瀉。即《內(nèi)經(jīng)》云“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濕勝則濡瀉”是也。吳鞠通取補中益氣湯加防風,升清陽以止瀉。孫一奎治瀉取蒼術(shù)防風湯,亦以防風能升脾陽而止瀉。臨床常見有因脾胃之虛,怠惰嗜臥,肢體酸疼,大便溏泄,小溲頻數(shù)者,用升陽益胃湯(《脾胃論》),每奏捷效。若因外傷風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瀉者,用痛瀉要方(《醫(yī)方集解》引劉草窗方),取防風能舒脾瀉肝勝濕,為引經(jīng)之要藥。 防風配枳實 (殼)能通便。方如《太平圣惠方》搜風順氣丸用防風升脾之清氣,配枳殼、大黃以寬腸順氣,治中風而引起的風秘、氣秘,使清陽升而濁陰降。王好古用防風合蒼術(shù)、甘草為末(神術(shù)散),加生姜、蔥白煎服,治內(nèi)傷冷飲,外感寒邪而無汗者。筆者臨床取本方加枳殼(實)、麥芽治心下虛痞,以行氣除滿,消食去滯。
3、能止血,又能通經(jīng) “ 防風,去蘆頭,炙赤、為末,治崩中”(《經(jīng)驗后方》)。正因防風能升脾之清陽,炒黑,則入血分增強止血之效。槐角丸(《和劑局方》)方中用防風配槐角、地榆、枳殼等,治諸痔、脫肛及腸風下血。筆者臨床治痔血等用槐花散(《本事方》:槐花、側(cè)柏葉、荊芥、枳殼)加防風、升麻、大黃各等分,同炒黑、存性,共碾極細末,每日早晚空腹取5~6g,米飲湯調(diào)服。不僅能入血分而止血,又能引邪外出于氣分,一舉兩得。但對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以及氣虛、陰虛者非宜。
4、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止癢。
先馬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營養(yǎng)保健品,可以說是一種藥食同源的物質(zhì),因為大多數(shù)保健品里面會加入天麻,治療疾病的藥材里面也會加入天麻 ,一般在治療癲癇之類的疾病都會用到天麻,但是對于不同的疾病,天麻的使用量也是不一樣的,使用過量很可能會造成副作用,那么天麻的用量是多少克呢?
天麻一次吃多少克
用法用量 : 煎服 ,3-10 克。研末沖服 , 每次 1-1.5 克。一日 5-10 克。煎湯 , 浸酒 , 入菜肴。用量看個人體質(zhì)而定 , 用粉一般一次三五克就行 ; 以前的天麻頭痛時用粗碗磨幾下 , 以水有點混就能治好了。
作用:
1、鎮(zhèn)痛作用: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對三叉神經(jīng)痛、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腦血管病頭痛、中毒性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天麻有明顯的鎮(zhèn)痛效果。近年來,經(jīng)一些醫(yī)療單位1000多例患者的臨床試用,有效率達90%。
2、鎮(zhèn)靜作用:有的醫(yī)療單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治療神經(jīng)衰弱和神經(jīng)衰弱綜合癥病人,有效率分別為89.44%和86.87%。且能抑制咖啡因所致的中樞興奮作用,還有加強戊巴比妥納的睡眠時間效應。
3、抗驚厥作用:天麻對面神經(jīng)抽搐、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癲癇等的一定療效。還有緩解平滑肌痙攣,緩解心絞痛、膽絞痛的作用。
4、降低血壓作用:天麻能治療高血壓。久服可平肝益氣、利腰膝、強筋骨,還可增加外周及冠狀動脈血流量,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5、明目、增智作用:天麻尚有明目和顯著增強記憶力的作用。天麻對人的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明顯的保護和調(diào)節(jié)作用,能增強視神經(jīng)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飛行人員的腦保健食品或腦保健藥物。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蒼術(shù)是什么東西,其實這是一種中藥,而且是用途很廣的一種中藥,這種中藥在我國的很多地方有分布,比如在河南、山西以及陜西等地區(qū)都有分布,這種中藥具有治療脘腹脹滿的作用,另外還可以治療風寒感冒等等,大家在使用蒼術(shù)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正確使用,那么每次應該使用多少克呢?
蒼術(shù)用量多少克?
在南方居住的朋友患有風濕的幾率是高于北方的,那是因為南方的氣候比較的陰濕,這給風濕疾病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空間,出現(xiàn)風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經(jīng)過日積月累之后導致了風濕的出現(xiàn),蒼術(shù)這種藥材大家聽說過沒有呢,它就有調(diào)理風濕的作用,那么蒼術(shù)用量和用法是什么呢?針對這一問題,接下來就一起來具體的看看文章的介紹吧。
功能主治
健脾,燥濕,解郁,辟穢。治濕盛困脾,倦怠嗜臥,脘痞腹脹,食欲不振,嘔吐,泄瀉,痢疾,瘧疾,痰飲,水腫,時氣感冒,風寒濕痹,足痿,夜盲。
①陶弘景:"除惡氣。"
②劉完素:"明目,暖水臟。"
③《珍珠囊》:"能健胃安脾,諸濕腫非此不能除。"
④李杲:"除濕發(fā)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藥。"
⑤朱震亨:"散風益氣,總解諸郁。"
⑥《綱目》:"治濕痰留飲,或挾瘀血成窠囊,及脾濕下流,濁瀝帶下,滑瀉腸風。"
⑦《玉楸藥解》:"燥土利水,泄飲消痰,行瘀,開郁,去漏,化癬,除癥,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癘,回筋骨之痿軟,清溲溺之混濁。"
⑧《本草求原》:"止水瀉飧泄,傷食暑瀉,脾濕下血。"
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錢;熬膏或入丸、散。
選方
1.蒼術(shù)丸(《雜病源流犀燭·內(nèi)傷外感門》),治腹中虛冷,不能食。
2.蒼術(shù)導痰丸(《萬氏婦科》),治月經(jīng)量少,經(jīng)閉不孕,形體肥胖,痰多乏力。
3.蒼術(shù)難名丹(《世醫(yī)得效方》),治元陽氣衰,脾精不禁,漏濁淋漓,腰痛力疲。
柴胡在很多農(nóng)村地區(qū)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植物,也是在中醫(yī)當中比較常見的一味中藥,平時出現(xiàn)感冒發(fā)燒的時候,可以使用柴胡來治療,它有清熱解毒的治療作用,在使用柴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用量太大的話可能會導致陰虛火旺,肝陽上亢,所以說用藥方面一定要慎重,在這方面要聽從醫(yī)囑。
柴胡用量多少克
它的使用方法是選擇煎湯內(nèi)服,而量則需要根據(jù)情況控制在0.8錢到1.5錢左右,當然,它也可以用于一些藥丸或者是其他藥物當中,所以,大家在使用時候可以結(jié)合需求來看到底利用它來煎湯比較好,還是利用它來制作成藥丸比較好一些。
柴胡的禁忌
1、被肝陽上亢、陰虛火旺、肝風內(nèi)動以及氣機上逆問題困擾的人群不能夠選擇服用柴胡解決問題,如果要服用它,也必須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來服用才行。
2、柴胡跟藜蘆、皂莢以及女菀等等藥材是相克的,所以說,在實際使用的時候切不可將它們搭配在一起服用,不然勢必會帶來反效果。
3、大葉柴胡已經(jīng)干燥的根莖本身是有毒的,所以,大家在使用的時候不能夠混淆,將其當做柴胡使用,不然可能出現(xiàn)中毒癥狀。
上面就是柴胡的用法和用量、功效和禁忌的
黨參這種藥物雖然說藥用價值十分的豐富,但是也不能夠服用過量,任何的藥物都是會有一定的副作用,要是服用劑量不對就是會導致本身的藥效都受到非常大的影響,通常都只能服用幾克左右,具體的還是要根據(jù)自己的病情嚴重程度來決定,一般都是用于脾胃虛寒和身體無力等疾病之中。
根(黨參):甘,平。補中益氣,和胃生津,祛痰止咳。用于脾虛食少便溏,四肢無力,心悸,氣短,口干,自汗,脫肛,陰挺。
【傈僳藥】黨起:根用于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怒江藥》。
【藏藥】全株治療癔病,腳氣病,水腫,癭瘤《滇省志》。勒都多結(jié):根治風濕,麻風及神經(jīng)麻痹等《青藏藥鑒》。蘆堆多吉:根治風濕痹癥,麻風病,皮膚病,腳氣,濕疹,瘡癤癰腫《中國藏藥》。魯堆多吉:全草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麻風病,濕疹,神經(jīng)麻痹,癔病,血機亢進,“黃水”病,癭瘤《藏本草》。
【阿昌藥】潞黨:治脾虛,食少便清,四肢無力,心悸,口干自汗《德宏藥錄》。
【德昂藥】格繞格冷:功用同阿昌族《德宏藥錄》。
【景頗藥】Koktele bvun:功用同阿昌族《德宏藥錄》。
【蒙藥】希拉-敖日浩岱:根治氣短心悸,口干,自汗,體倦乏力,脾胃虛弱,肺虛燥咳,產(chǎn)后血虛,食少,便溏,便血,崩漏,脫肛,子宮脫垂《蒙藥》。蓀一敖日浩代:治紅腫,“希日烏素”病,牛皮癬,關(guān)節(jié)炎,痛風癥,游痛癥,“青腿”病,麻風病《蒙植藥志》。
中耕除草:出苗后開始松土除草,清除雜草是保證產(chǎn)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追肥:定植成活后,苗高15厘米左右,可追肥人糞尿每畝1000-1500公斤,以后因莖、葉、蔓長也不便追肥
排灌:定植后應灌水,苗活后少灌水或不灌水,雨季及時排水,防止爛根。
搭架:平地種植的參苗高30厘米,設立支架,以便順架生長,可提高抗病力,少染病害。有利參根生長和結(jié)實。
當歸是中醫(yī)學上十分常見的一種草藥,當歸其中含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以對身體起到調(diào)理氣血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治療身體虛寒或者是肚子疼痛的現(xiàn)象,而當歸如果煎藥湯服用需要6-12克作用,不要過多,也不要過少,適當?shù)臅r候服用可以有效達到活血的作用,對鐵打損傷也有一定的作用。
當歸用量一般多少克?
當歸煎湯服用的話,一般是6-12克,一般生用如果用酒來炒著當歸,可以增強當歸的活血的功效,在藥學詞典中說當歸也能調(diào)氣養(yǎng)血,能夠使氣血各有所歸,因此稱為當歸。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梢杂糜谘撐S、眩暈心悸、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長痘便秘等的治療。
有當歸能夠活血通經(jīng),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的治療。當歸它的身尾具有不同的功效,通常補血能用當歸身,破血用當歸頭,當歸尾具有止血的功效,當歸被稱為補血的圣藥,對氣血不足的可以用當歸、黃芪煮粥喝。
當歸每天吃多少合適
雖然當歸是一個不可多得好東西,但是也需要人們嚴格的按照規(guī)定的劑量進行當歸的服用,千萬不要出現(xiàn)過量使用的情況出現(xiàn),一般推薦當歸的每次使用劑量在六克至十二克的樣子即可。由于當歸具有活血養(yǎng)血的功效,可以與其他的食物一起搭配使用,一般建議在飯后進行當歸的使用,當然用當歸做的食物可以在用餐的時候吃,一般不建議人們空腹吃當歸。
當歸適合陰虛的人吃嗎
當歸是一個補血的食物,自然會存在燥熱的情況,有的朋友可能就不會很適合吃。其中出現(xiàn)陰虛的朋友需要慎重使用當歸,及時需要使用當歸也需要和其他的藥材聯(lián)合使用來平衡一下當歸的性質(zhì),否則非常容易出現(xiàn)上火的情況,因為陰虛的朋友本身就非常容易出現(xiàn)上火的情況,吃了當歸就會加重上火的情況,出現(xiàn)口干舌燥的現(xiàn)象。此外出現(xiàn)拉肚子、懷孕的人也不適合吃當歸,其中孕婦本身體質(zhì)就會偏熱,容易出現(xiàn)上火的情況,吃了當歸會加重上火的癥狀。
當歸的品質(zhì)與每天的用量有著一定的關(guān)系,一般品質(zhì)上乘的當歸,每天用量相對來說要少一點;對于品質(zhì)稍差的當歸來說,每天的用量可以稍微多一點,具體的情況需要具體的分析與判斷,然而不是非常清楚的朋友應該要咨詢醫(yī)生。
澤瀉是一種南方地區(qū)非常常見的觀賞性植物,主要是因為澤瀉的適應環(huán)境能力較強。通過大量的醫(yī)學研究證明,澤瀉對人體可以起到去水腫,治療腎炎的作用,所以澤瀉也可以被當做中藥材使用。但是澤瀉全株都含有一定的毒性物質(zhì),所以在將澤瀉當作中藥材使用的時候,一定要了解到澤瀉的一般使用量。
澤瀉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
澤瀉的功效與作用
利水滲濕;泄熱通淋。主小便不利;熱淋澀痛;水腫脹滿;泄瀉;痰飲眩暈;遺精。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泄瀉尿少,痰飲眩暈,熱淋澀痛;高血脂。
(1)利水滲濕:用于水濕內(nèi)停之尿少、水腫、瀉痢及濕熱淋濁等證。治胃內(nèi)停水常配白術(shù)。治尿道澀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
(2)清瀉腎火:用于陰虛火旺諸證。
①《本經(jīng)》:主風寒濕痹,乳難,消水,養(yǎng)五臟,益氣力,肥健。
②《別錄》:補虛損五勞,除五臟痞滿,起陰氣,止泄精、消渴、淋瀝,逐膀胱、三焦停水。
③《藥性論》:主腎虛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熱,直通水道。
④《日華子本草》:治五勞七傷,主頭旋、耳虛鳴,筋骨攣縮,通小腸,止遺瀝、尿血?!?/p>
⑤《醫(yī)學啟源》:治小便淋瀝,去陰間汗?!吨髦蚊卦E》云,去舊水,養(yǎng)新水,利小便,消水腫,滲泄止渴。
⑥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
⑦《綱目》:滲濕熱,行痰飲,止嘔吐、瀉痢,疝痛,腳氣。
由于白附子的爭議是非常多的,有的人會覺得毒素含量高,所以不能亂吃,吃完可能會中毒,但是有的人會把白附子作為救命的丹藥,每個人對于白附子的了解都不同,但是不建議大量的服用,對身體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關(guān)于白附子的相關(guān)說法,讓大家有真正的了解。
附子用量不能超多少
附子爭議頗多,有人談附色變、視其為蛇蝎,有人視為救命仙丹。經(jīng)過對前人經(jīng)驗的借鑒、李可老師的指導和自己較大量的使用,加上對臨床醫(yī)案的用心揣摩分析,大膽提出一些認識,供大家參考。
首先我結(jié)合圓運動的理論提出一點與前人對附子不太一樣的的認識,即把附子定位為一味通陽藥,似乎比溫陽藥更貼切,而且它的通陽作用無它藥可匹敵。
個人體會是,只要下焦先天元陽(先天命門真火)尚未全散,一息尚存,附子進入體內(nèi)后,以迅雷之勢可將十二經(jīng)脈一俱打通,讓殘留在身體各處的殘陽回納下元,使身體陽氣的圓運動復圓。陽氣的回納復元功能,并非附子的功能,而是先天元陽自身的功能,附子只是將這些回納復元的通道打通而已。
附子既然走而不守,性烈,過用必能通極而耗散陽氣,耗傷真水,引動下元真火。而且在經(jīng)脈通達之后,不宜久用,一定要用斂藏之藥駕御它,從圓運動的理論來看,它的作用主要在圓的左下部位,把附子當作一味補陽藥來使用,我認為是不妥的。
從幾方面來佐證上述觀點:
① 破格救心湯在加入山萸肉、生龍牡后效力大增,破格救心湯是李可老先生創(chuàng)立的一首治療心衰等急危重癥的特效方,脫胎于四逆加人參合張錫純的來復湯。大家知道山萸肉、生龍牡具有斂藏之功,在附子、麝香等藥將陽氣的通道打通后,用山萸肉、生龍牡駕御附子等藥以防開破太過,若開破太過則易使僅存的一絲陽氣耗散殆盡。一通一斂,則圓運動復圓矣!另外四逆湯中用了大量的炙甘草、干姜,應是補土伏火,以后天救先天之義。
還有《傷寒論》中真武湯中使用大劑量的白芍也應是這個用意。
② 最早對附子這種認識的思考,來自于一位70歲男性高血壓、糖尿病病人的治療過程。在使用較大劑量附子(100-200g)治療10個月后,出現(xiàn)服藥后頭面、四肢麻木、頭暈、嘔吐等類似眩暝的表現(xiàn),但第二天把附子減至原量的四分之一,仍出現(xiàn)以上現(xiàn)象。
后來悟到其實附子性烈,善走竄,老人本來下元虛,陽性本動而易升,長期使用附子在經(jīng)絡通達之后,若再用易使陽氣上飄,一定要有斂降藥駕御它。所以老人使用附子時尤應注意這一點,因其腎水漸枯,元陰被耗,附子的走竄之性,易引起陽氣上竄外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