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疼扎針灸有效果么
頸椎養(yǎng)生。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鄙鐣l(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頸椎疼扎針灸有效果么”,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現在的人們需要長時間的呆在電腦前面辦公的,這樣長期下去的話就會使得自己頸部的肌肉變得特別的僵硬,所以說就會造成頸椎疼的情況發(fā)生,但是這又沒有很好的改善方式,只能是進行針灸的,這樣堅持一段時間還是會有一些效果的,并且還可以徹底改善的,不會讓患者日后再次出現復發(fā)的。
頸椎病是由頸椎的椎間盤和其周圍的組織退變,壓迫神經脊髓及周圍的其它組織所引發(fā)的一系列臨床癥狀。針灸治療頸椎病療效確切,對于緩解頸項、肩背、上肢的疼痛、麻木,以及頭暈、頭痛等臨床癥狀效果尤為明顯。需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中醫(yī)四診辨證取穴,在針灸基礎上配合推拿、牽引、理療等療法,效果更加明顯。對于有明顯手術指征的患者,應及時給予外科干預。
針灸治療脖子酸痛的效果較好,并得到廣泛的認可。臨床上,針灸治療包括脖子酸痛在內的肩頸部酸痛有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但由于針灸治療的即時效應,癥狀緩解時間較短,患者須按療程堅持治療,循序漸進以達到穩(wěn)定的效果。引起脖子酸痛的原因包括:
1、不良生活習慣:包括長時間伏案工作、坐姿不正等;
1、受寒:需注意保暖,可用青鹽熱敷,癥狀難以緩解需及時就醫(yī)檢查。
一般可以拍片CT及磁共振檢查明確.口服頸復康顆粒的,適當按摩熱敷頸部促進血液循環(huán),若是沒有好轉建議去醫(yī)院行MRI檢查的,若是壓迫癥狀較重可以考慮手術減壓。
這個治療沒有特效療法,只有對癥治療。建議你看看當地神經內科醫(yī)生,在他們指導下服用尼莫地平 西比靈 腦靈素 丹參或者肌肉注射:培他定或者牽引,理療,紅外線,推拿 按摩治療。一定要避免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工作和學習,尤其是低頭工作學習,每1小時左右要休息10分鐘左右。
yS630.Com相關推薦
扎針灸什么感覺
1、扎針灸什么感覺
針灸的時候,神經是分布在真皮層內的,在進針的時候有可能會出現輕微的疼痛,如螞蟻咬一下,在以后留針的時候是不會疼痛的。如果有比較尖銳的刺痛或者其他不能耐受的感覺,就需要立即停止操作。
針灸只要找正規(guī)的醫(yī)院,專業(yè)的醫(yī)生,對準穴位,準確操作,一般是不會有副作用的。如果操作不當,可能引起局部水腫、血腫,以及針感遺留的酸、麻、脹、痛等,不過停針后很快會消失。
2、扎針灸有什么好處
針灸有疏通經絡的作用,簡言之,就是人體的經絡會出現一定的淤阻現象,采用針灸法,可以使經絡保持通暢,并且發(fā)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往往經絡不通的人,氣血不通,就會表現出浮腫、腫脹、瘀斑等癥狀,采用針灸治療后,可以有效緩解。
針灸有調和陰陽的作用,陰陽失衡指的就是我們身體的平衡被打破,此時就說明我們生病了,通過針灸可以使身體逐漸的趨于平衡,告別疾病。
針灸還有一個作用,是扶正祛邪,這是什么意思呢?其實就是指保健的作用,針灸可以驅趕走身體內部的一些病邪,讓身體處在一個正氣的狀態(tài)下。
3、針灸一般扎幾次有效果
醫(yī)生會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確定!一般的話,一天一次或隔天一次即可,五到七次為一療程,連做三個療程以上。
針灸治病就像服藥一樣,是一種治療方法。服藥有一天一次的,有一天兩次的,有一天多次的,因為藥物在體內產生療效要有一定的藥物濃度,這是決定服藥次數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看病情的輕重,輕的服藥量和次數可以減少,重的相對要增加。針灸也是一樣,根據病情的輕重選擇針灸的次數。
一般來說,病情輕的,可以一天一次,若時間不允許,也可以兩天一次,三天一次。
研究表明,針灸一次,療效維持的時間可以達到72小時,如果只是病后恢復期的調理,也可一周兩次,甚至一周一次;病情重的,可能要一天針幾次,有的需要24小時留針。
扎針灸“得氣”才能有效
所謂“得氣”,是中醫(yī)針灸的專業(yè)名詞,現代人稱之為“針感”。當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醫(yī)生施以提插或捻轉等行針手法,使患者的針刺部位產生特殊的感覺和反應,這就是“得氣”?!暗脷狻笔鞘┬嗅槾坍a生治療作用的關鍵,也是醫(yī)生判定患者經氣盛衰、病候預后,而進行正確定穴、行針手法、針治效應的依據。古今醫(yī)家都十分重視針刺“得氣”。
針灸時是否“得氣”,患者可這樣判斷:當針刺腧穴得氣時,患者的針刺部位有酸脹、麻沉等自覺反應,有時或出現熱、涼、癢、痛、抽搐、蟻行等感覺,或呈現沿著一定的方向和部位傳導和擴散現象。少數患者還會出現循經性肌膚跳動、震顫等反應,有的還可見到受刺腧穴部位循經性皮疹帶或紅、白線狀等現象。
在患者有自覺反應的同時,醫(yī)生也可感到針下沉緊、澀滯或針體顫動等反應。若針刺后未“得氣”,患者則無任何特殊感覺或反應。上述針感通過腧穴、經絡的傳導,作用于全身各個組織、器官、臟腑等,從而起到調節(jié)陰陽,調理氣血,進而促進機體功能活動恢復正常,達到治療各種疾病的目的。
針灸治療注意事項
1、對于年老的人在進行針刺的時候,最好是取臥位,取穴少,手法應輕。
2、對于一些懷孕的女性,在施針的時候不能過猛,對于合谷、三陰交、至陰等穴位,以及腹部、腰骶部所有會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都不能針灸。
3、有些小兒在治療的時候不配合,所以施針一般不留針,嬰兒的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部位不能針刺。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自發(fā)性出血,損傷之后血流不止的人,都不適宜針刺法。
5、皮膚感染、潰瘍、腫瘤等部位都不宜針刺。
6、腎區(qū)、眼區(qū)、胸背、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等癥的患者的腹部,還有尿潴留患者的恥骨聯(lián)合區(qū),在進行針刺的時候,要注意掌握深度和角度,不要用直刺,以免傷及臟器。
7、針灸可以取得很好的療效,但是不是每種病癥都能治療,對于一些急重癥疾病,應及時地采取綜合治療為佳。
? ?
? ?
? ? 大家都知道針灸是我國中醫(yī)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它也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對于現在醫(yī)療科技的發(fā)展,其中還是有很多的人比較信賴中醫(yī)療法,尤其是針灸療法,但是對于中醫(yī)又不是特別的了解。那么針灸真的有效果嗎?又可以治療哪些疾病呢?相信大家都想知道答案吧,那么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針灸究竟有哪些效果吧。
? ? 針灸的作用
疏通經絡
疏通經絡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fā)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針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療的作用。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運行氣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受阻,臨床表現為疼痛、麻木、腫脹、瘀斑等癥狀。針灸科選擇相應的腧穴和針刺手法及三棱針點刺出血等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
調和陰陽
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就是可使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tài)向平衡狀態(tài)轉化,是針灸治療最終要達到的目的。疾病發(fā)生的的機理是復雜的,但從總體上可歸納為陰陽失衡。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是通過經絡陰陽屬性、經穴配伍和針刺手法完成的。
? ? 扶正祛邪
針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機體正氣及驅除病邪。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正邪相爭的過程。針灸治病,就是在于能發(fā)揮其扶正祛邪的作用?!♂樉寞煼ǖ奶攸c是治病不靠吃藥,只是在病人身體的一定部位用針刺入,達到刺瀲神經并引起局部反應,或用火的溫熱刺激燒灼局部,以達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種稱作針法,后一種稱作灸法,統(tǒng)稱針灸療法。
針灸的優(yōu)點
第一,有廣泛的適應癥,可用于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
第二,治療疾病的效果比較迅速和顯著,特別是具有良好的興奮身體機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鎮(zhèn)靜、鎮(zhèn)痛等作用;
第三,操作方法簡便易行;
第四,醫(yī)療費用經濟;
相信大家通過以上了解就已經能夠清楚的了解到針灸究竟有哪些效果了吧,其實有很多人信任針灸的原因是它及天然無毒副作用,還有著很好的功效,而且又可以協(xié)同其他療法進行綜合治療。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癥狀來進行針灸,不過還是建議應該去資深的老中醫(yī)那里去進行針灸治療。希望我所說的能夠幫到您,祝您健康。
?
?
?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或者是長期不能保持正確姿勢的人容易發(fā)生的疾病。有了頸椎病的癥狀后,病人是會感到非常難受不舒服的。嚴重的頸椎病癥狀還可能會讓一些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對生命會有直接威脅的。治療頸椎病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些針灸在治療頸椎病時的一些效果。
? 分型治療:
? (1)頸型頸椎病:主癥以頸強為主者 ,可針風池、合谷、列缺、懸鐘、外關;以頸痛咽痛為主者可選針大椎、曲池、合谷、外關、后溪;俯仰受限者 ,配昆侖、列缺;旋轉受限者配支正。
? (2)神經根型頸椎?。褐靼Y以痛為主者 ,針風池、合谷、足三里、懸鐘、后溪;有肩痛者配肩髎、肩外俞;肘臂痛者配曲池、天井、外關、尺澤;腕部者配陽池、陽溪、腕骨、大陵;以麻為主者可選合谷、外關、足三里、三陰交、腎俞、懸鐘;以肌萎縮為主者 ,可針曲池、手三里、脾俞、八邪八風。
? (3)脊髓型頸椎病:①以痙為主癥 ,虛痙針中脘、足三里、懸鐘、太溪、三陰交、陰陵泉、氣海、關元、命門;實證針環(huán)跳、秩邊、陽陵泉、委中、昆侖、脾俞、大椎、后溪;便秘可加天樞、支溝、上巨虛;小便不利針三陰交、陰陵泉、中極;②痿癥:補腎益精:關元、氣海、腎俞、三陰交、太溪;補養(yǎng)脾胃:脾俞、足三里。
? (4)椎動脈型頸椎?。孩倨禎裾哚樦须洹汝P、豐隆、 解溪、懸鐘、陰陵泉;②偏血瘀者針太陽、風池、陽陵泉、支溝、合谷、太沖、足三里、束骨、中渚、足臨泣、后溪;③偏濕熱者針大椎、合谷、曲池、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太沖;④偏氣虛者針百會、氣海、關元、腎俞、脾俞、足三里、懸鐘、勞宮。
? (5)交感型頸椎?。孩俑侮柶横橈L池、曲池、足三里、太沖、行間、陽陵泉、太陽 ,前頭痛加合谷。枕痛加后溪 ,頭頂痛加太沖 ,顳痛加中渚;②血虛精虧針神門、太溪、三陰交、足三里、氣海、關元、脾俞、腎俞;③胸痹針支溝、陽陵泉、郄門、內關、神門;④胃痛針內關、足三里、中脘、懸鐘;⑤便秘針天樞、支溝、上巨虛、中脘、行間。針刺注意事項:①饑餓、疲勞、精神高度緊張者 ,不行針刺以免出現暈針與滯針;體質虛弱者 , 盡可能選擇臥位 ,刺激不宜過強以免暈針;②懷孕婦女 ,針刺須謹慎。懷孕3月以內者 ,下腹禁針 ,三月以上者 ,腹部與腰骶部及一些易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昆侖等 ,不宜針刺以免流產;月經期間如非調經需要不宜針刺;③針刺應避開血管 ,有出血傾向與凝血功能障礙者,不宜針刺 ,以防出血或出血不止;④面項及軀干部穴位必須嚴格按照每個穴位要求的角度與深度進針 ,以免造成氣胸或重要臟器損傷。
? 治療頸椎病使用針灸等方法是會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如果能配合一些其他的治療方法,那么頸椎病就能得到更加理想的治療效果。另外頸椎病在治療的時候,病人還要注意做好保養(yǎng)的工作,不要受涼,注意做好防寒保暖。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
中醫(yī)治療方法對于現代社會當中的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因為很多時候嘗試西醫(yī)治療方法都是吃西藥,時間長了不僅對藥物會有依賴性,藥物的毒性也會在身體內堆積,到最后也會引發(fā)一些副作用,這是得不償失的。而中醫(yī)治療方法性情比較溫和,適合各種體質。那么,扎針灸有什么好處?
1、疏通經絡
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fā)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針灸基本直接的治療的作用。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運行氣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受阻,臨床表現為疼痛、麻木、腫脹、瘀斑等癥狀。針灸選擇相應的腧穴和針刺手法及三棱針點刺出血等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
2、調和陰陽
可使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tài)向平衡狀態(tài)轉化,是針灸治療終要達到的目的。疾病發(fā)生的的機理是復雜的,但從總體上可歸納為陰陽失衡。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是通過經絡陰陽屬性,經穴配伍和針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可以扶助機體正氣及驅除病邪。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正邪相爭的過程。針灸治病,就是在于能發(fā)揮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針灸的優(yōu)點
針灸是一種很好的治病方式,那么針灸治病的優(yōu)點有哪些呢?
針灸療法在臨床上,按中醫(y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疾病的關鍵,辨別疾病的性質。然后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于相對平衡,使臟腑功能趨于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第一、有廣泛的適應癥,可用于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
第二、治療疾病的效果比較迅速和顯著,特別是具有良好的興奮身體機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鎮(zhèn)靜、鎮(zhèn)痛等作用。
第三、操作方法簡便易行。
第四、醫(yī)療費用經濟。
第五、沒有或極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協(xié)同其他療法進行綜合治療。這些也都是它始終受到人民群眾歡迎的原因。
如今人們的身體大部分都是處在一個亞健康的狀態(tài),會經常出現腎虛的情況,那么這個時候就要想辦法去補腎的,不然的話是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的,可以采用中醫(yī)補腎的方法來進行治療的,這樣的話效果會相對更好一些的,而且平常還需要搭配上合理的飲食來進行一些調理的。
艾灸補腎適合用所有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年齡的關系,老年人生理結構發(fā)生變化,陰氣日減,陽氣日衰。補陰扶陽不管是在對身體的調養(yǎng)中還是在對疾病的調治預防中,始終都處在主導地位。補充陰氣的辦法在于合理的飲食調養(yǎng),適當的藥物補充,充足的睡眠;扶助陽氣的最好辦法是艾灸。
就艾草本身而言,艾草就有溫經散寒之效,連續(xù)燒艾,能把溫熱由肌表透達經絡,又因經絡和臟腑相互聯(lián)系、絡屬之關系,致使通達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循環(huán)全身。所選穴位如三陰交、足三里皆為肝、脾、腎經合穴,氣海、關元、神闕為任脈之腧穴,同時也是臟腑的募穴。特別是關元穴,是足三陰與任脈之會,又居下焦,真陰真陽關鎖于此。
正如《針灸大成》所說:“艾炷又加雜藥而成,其藥多為溫熱芳香之輩,藥有五味五氣,內合五臟,氣味擇經而行,各歸其所,其補陽主力更著?!彼?,常氣海、灸關元等,可以溫補腎陽,從而達到壯陽補腎的效果。
艾灸的方法:將仁艾貼點燃后,貼至穴位上,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從中醫(yī)上講,艾灸補腎既不用打針,也不吃藥,而且無毒無副作用。最主要的是艾灸是直接作用于人的腎部,艾灸補腎效果明顯,不少人在艾灸當時就能感覺到效果。艾灸補腎,立竿見影。
與打針吃藥一樣,針灸也是要掌握劑量的,但長期以來針灸治療缺乏規(guī)范,不僅醫(yī)生師承的操作手法不同,而且衡量治療到位與否也主要依據醫(yī)患雙方的臨床感覺。
由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石學敏院士帶領的針灸科研團隊開展的針刺手法的量效關系及生物學基礎研究目前被科技部立項為2009年973重大理論研究項目,該課題將對針刺治療手法進行量化,明確針刺方向、深度、所采用手法施術時間及一次操作持續(xù)有效作用時間這針刺手法四大要素,把針灸學引向標準化、規(guī)范化、現代化。
早在1973年,石學敏院士就首次提出了針刺手法量學的概念。通過對古醫(yī)籍深入研究、總結臨床經驗,石學敏院士根據針刺捻轉的頻率、幅度、作用力方向提出了量化的規(guī)范操作,并通過進行血流動力學等多項基礎實驗研究,最終確定并科學界定出針刺方向、深度、所采用手法施術時間及一次操作持續(xù)有效作用時間作為針刺手法量學的四大要素。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一附院的研究團隊基于針刺手法四大要素理論,選擇臨床已經證明有效的成熟治療模式,包括針刺人迎穴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病、針刺人中穴治療缺血性中風病、針刺鳳池穴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等,探討針刺手法四大要素在針刺效應中的作用規(guī)律,初步明確了針刺手法治療的量效關系。
目前,該研究已從代謝組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神經內分泌等途徑進行研究并獲得了大量成果。最終有望系統(tǒng)地揭示經穴效應及針刺量效規(guī)律與基本作用原理,以更好地提高針灸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