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中藥渾身發(fā)熱
中藥養(yǎng)生。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常運動才不能生銹。”生活中,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注如何養(yǎng)生,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我們的身體。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吃完中藥渾身發(fā)熱”,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近年來,中醫(yī)藥學得到普遍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到中醫(yī)中藥治療疾病的好處。但是我們知道中醫(yī)治療疾病有很多講究,中醫(yī)講究對癥治療,如治療的方法不當,很有可能給身體帶來不好的影響。比如吃中藥就有很多講究,一些人由于吃法不當,很有可能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那么吃完中藥后,身體渾身發(fā)熱是怎么回事呢?
中藥有寒性和熱性,溫性之分,如果用的是溫性中藥,就有可能會有熱感,溫熱性質的中藥或者活血化瘀的藥物加速血液循環(huán)也會導致渾身發(fā)熱的感覺。
下面給大家科普幾種和發(fā)熱有關的中藥:
1、紫蘇葉
理氣,和營。治感冒風寒,惡寒發(fā)熱,咳嗽,氣喘,胸腹脹滿,胎動不安。并能解魚蟹毒。用于感冒風寒,發(fā)熱惡寒,頭痛鼻塞,兼見咳嗽或胸悶不舒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蘇散;若兼有氣滯胸悶者,多配伍香附、陳皮等,如蘇散。
2、生姜
生姜性溫,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胃腸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強,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 吃過生姜后,人會有身體發(fā)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余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
3、葛根飲片
葛根飲片其主要成分是葛根,葛根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升陽止瀉,通經活絡,解酒毒。用于外感發(fā)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眩暈頭痛,中風偏癱,胸痹心痛,消毒傷中。沖泡服用,一次1~2克,一日2~3次,可反復沖至無味時連同藥渣一起服用,可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或遵醫(yī)囑。
4、藏紅花
藏紅花 甘、寒,有活血祛瘀、通絡,涼血解毒,兼有養(yǎng)血作用作用,用于胃病、調經、麻疹、發(fā)熱、黃膽、肝脾腫大等的治療。藏紅花最常見的吃法就是泡水喝,非常簡單實用,只需要取出適量的藏紅花大概3到8根左右,加入開水進行沖泡即可。
中醫(yī)治療講究辯證論治,對癥下藥才有效,所以在使用中藥治療前,請咨詢專業(yè)醫(yī)師,切忌盲目用藥。
Ys630.com相關知識
1、頭痛分哪些類型?
頭痛按照病因可以分為原發(fā)性頭痛和繼發(fā)性頭痛。原發(fā)性頭痛指那些非其他基礎疾病或狀態(tài)所致的頭痛,最常見的包括緊張性頭痛、偏頭痛、叢集性頭痛等,超過90%的頭痛都是原發(fā)性頭痛。繼發(fā)性頭痛指其他基礎疾病或狀態(tài)所致的頭痛,五官科疾病如副鼻竇炎和青光眼會引起頭痛;上感發(fā)熱會引起頭痛;激素水平改變會引起頭痛,如女性經期和妊娠期發(fā)生的頭痛;以及腦炎、中風及腦腫瘤引起的頭痛等。下面著重介紹幾個常見的原發(fā)性頭痛: 緊張性頭痛是所有成人和青少年頭痛中最常見的類型,多為雙側枕、顳、頂部的壓迫感,幾乎每日發(fā)作,又稱為慢性每日頭痛,與頭頸部肌肉持續(xù)性收縮和抑郁焦慮的情緒有關,常伴有睡眠障礙。 偏頭痛常表現(xiàn)為中-重度的搏動痛或鉆痛;常伴有惡心和嘔吐;患者畏光、畏聲、思睡;有些患者頭痛前有視覺和感覺異常,頭痛可持續(xù)數(shù)小時到三天,發(fā)作頻率不定。一部分兒童患者可無頭痛癥狀,僅表現(xiàn)為反復嘔吐,稱為腹型偏頭痛。另有一部分患者可表現(xiàn)為偏頭痛和緊張性頭痛的混合型。還有一類我們稱為叢集性頭痛,顧名思義,是一種發(fā)作次數(shù)很集中的頭痛,它雖然較以上三種少見,但卻是程度最嚴重的一類頭痛,表現(xiàn)為眼眶部的劇烈鉆痛,每天發(fā)作1-3次,持續(xù)2周到3個月,間歇期后可再次發(fā)作。2、頭痛是怎樣發(fā)生的?
作用于頭部的各種致病因素刺激痛覺神經末梢,而后產生神經沖動,經痛覺傳導通路傳至中樞,最終傳導到大腦皮層,由皮層綜合分析而感知疼痛。突然發(fā)作的頭痛通常是疾病引發(fā)的,如感染、感冒發(fā)熱。其他原因還有鼻竇炎、咽炎和中耳炎。有些時候,頭痛也可由頭部外傷或更嚴重的疾病引發(fā)。通常緊張性頭痛都與家庭或社會相關的心理壓力有關,其他的因素還包括酗酒、節(jié)食、用眼過度和頸背部姿勢不良。頭痛也會被一些因素誘發(fā),如被動吸煙、家具異味、噪音和光污染、天氣變化和進食一些特定的食物如巧克力、咖啡和奶酪等,過度的體育運動有時會誘發(fā)成人或兒童的偏頭痛,因此,和醫(yī)生一起找出容易誘發(fā)你頭痛的一些因素至關重要。3、頭痛會不會遺傳?兒童偏頭痛長大后會不會自愈?
是的,頭痛特別是偏頭痛,有家族遺傳傾向。90%的兒童或青少年偏頭痛的家屬有相關病史,當父母都有偏頭痛時,70%的孩子會得偏頭痛。如果只有一方有偏頭痛,那么孩子有25-50%的偏頭痛機率。兒童長大后頭痛可能會改善,有時頭痛在長大后消失一段時間后再現(xiàn)。到了高中,許多男孩的偏頭痛會自愈,但是女孩的偏頭痛發(fā)作頻率會因為激素水平的改變而增加,青少年期女孩發(fā)生偏頭痛的人數(shù)大約會是男孩的三倍。4、發(fā)生頭痛后怎么辦?
要及時到醫(yī)院請神經內科??漆t(yī)師檢查,由專科醫(yī)師在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后,判斷頭痛可能是由哪些疾病引起的,還需要進行哪些檢查。你需要盡可能提供頭痛的性質和完整的病史,協(xié)助醫(yī)生作出正確的判斷;在沒有弄清楚引起頭痛的病因之前,切忌盲目服用止痛藥。如果頭痛確實難以忍受,應由??漆t(yī)師決定是否可以服,服用哪種止痛藥合適;在明確病因后,止痛的關鍵是針對病因治療,在此基礎上才適當服用止痛藥物。值得欣慰的是,一旦獲得了關于頭痛的正確診斷,是可以找到有效的治療措施的。5、頭痛的治療有哪些?
頭痛的治療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頭痛的類型、發(fā)作的頻率以及病因。并非所有的頭痛都需要藥物治療,治療手段中還應包含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的教育、心理疏導排解壓力、生物反饋治療等,應強調因人而異的個體化治療方案。當治療開始后,患者也應主動關注整個治療過程及療效,可以將每日頭痛的程度變化記錄下來(頭痛日記),以配合醫(yī)生對治療方案的進一步調整。對于身體出現(xiàn)發(fā)熱的癥狀,我們可以采用物理降溫的方法進行外敷,而外敷的重要主要有枸杞、川烏以及蒼術等藥材,這些藥材是可以很好的起到降溫的,我們可以將這些藥材煮開之后,然后毛巾擦拭身體,從而起到降溫的效果。杜宇治療身體發(fā)熱的中藥有哪些,我們可以來了解下面介紹的內容。
外敷中藥發(fā)熱配方需要準備適量獨活,枸杞,適量草烏,川烏,附子,白芷,防風,準備一些蘇木,續(xù)斷,把這些中藥材全部都碾成細粉,然后用一個薄的棉布制作成一個小的口袋,把藥末全部裝進去,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都把它放在腰腹的地方佩戴,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中藥外敷發(fā)熱配方的制作還可以準備適量蒼術,末藥,適量乳香,甘草,全蝎,僵蠶,一些麻黃,牛膝,地鱉蟲,馬前子,把這些中藥材全部都碾成細末,然后過篩,等分裝到無紡布制作的袋子里,用水煮開,泡腳,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疾病作用。
自作外敷中藥發(fā)熱配方還可以準備適量甘草,川穹,黃芩,白術,適量黨參,杏仁,麻黃,防風,防己,杜仲,牛膝,茱苓,炒白芍,澤瀉,桂枝,附子,需要先把附子煎煮一下,然后再加入其他的中藥材繼續(xù)煎煮,每天需要服用一劑,用水煎煮兩次合在一起喝,每天早上晚上各服用一次,連續(xù)服用一個月是一個療程。
中藥苦口利于病,但是中藥的苦大部分成年人都是難以忍受的,何況小孩子。但是孩子在生病的時候,現(xiàn)在的家長也是選擇中藥對其進行治療的。因為中藥沒有副作用,相對于西藥小朋友更容易接受。不會影響身體的其它器官工作??墒侵兴幍目嗍呛芏嘈∨笥巡豢扇淌艿模敲闯酝曛兴幙梢猿蕴菃??相信大多數(shù)家長會有這樣的疑問。
1.中藥的主要成分
一般中醫(yī)在開中藥時大多都會加入甘草作為調味。但對于部分孩子來說,僅憑甘草的甜味,根本沒辦法讓他們接受中藥那種嗆鼻和苦澀的味道。這個時候,家長往中藥里加入一些蜂蜜,讓中藥的味道能順口些,其實是不錯的選擇。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容易被孩子的腸胃吸收,且營養(yǎng)豐富,具有潤肺、潤腸等藥用價值。但也要注意的是蜂蜜中的多種微量元素有可能改變藥效,因此需遵醫(yī)囑。
2.中藥加糖處理
假如往中藥里添加的是白糖,那就另當別論了。中藥有寒、熱、溫、涼四氣和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口感的中藥具有不同的藥效。白糖性偏熱,因此有些中藥湯劑加了白糖,會改變藥性而影響療效。即使往中藥里加糖類調味,也要注意量,如果把一碗中藥弄得甜味太濃,實在是沒必要。
3.服用中藥的方法
很多人都會掐著鼻子,喝下一大碗中藥之后,立刻就吃點別的東西,沖淡口里殘留的苦味,但其實在服用中藥之后,不適合吃辛辣、油膩、有腥味等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例如服用中藥之后吃海鮮,會刺激血管的擴張,容易引起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忘“苦”小妙招:
一是留心服藥溫度。有關專家研究證實,舌頭對37℃以上的溫度尤為敏感,因此,苦味湯藥的溫度應把持在15℃~37℃。
二是留心含、咽中藥的部位。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頭的前半部,尤其是舌尖。因此,藥液進口后,最好將藥馬上含在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順勢咽下。
三是留心服藥速度,藥汁在口中停留的時間越長,感到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藥服用時宜快不宜慢。四是服藥后可立即用涼水漱口,然后喝適量溫開水。
煎煮中藥的時候為了方便快捷可以選擇全自動陶瓷煎藥壺,能最大限度的保證藥效。腰椎部位疼痛或者關節(jié)疼痛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一些中藥貼,其主要原理就是利用中藥貼當中的一些中藥成分發(fā)揮其作用,尤其是在病情發(fā)作疼痛的時候,局部熱敷,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疼痛效果,而下面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外敷中藥,可自動發(fā)熱的一些配方,有效的緩解疼痛。
1.藁本、續(xù)斷、蘇木各30克,防風、白芷、附子、川烏、草烏各20克,狗脊、獨活各45克。共研細末,用薄棉布制成布兜,將藥末裝入其中,日夜穿戴于腰部。
2.制馬前子、地鱉蟲、牛膝、麻黃、僵蠶、全蝎、甘草、乳香、沒藥、蒼術各等份。共研細末,過篩,每次服1克,每日2-3次。
3.附子(先煎),桂枝、澤瀉、炒白芍、豬苓、牛膝、杜仲、紅花、防己、防風各15克,麻黃、杏仁。黨參、白術、黃芩各10克,川芎20克,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2次,合在一起。早晚各服250毫升,1個月為一療程。
4.地龍21克,地鱉蟲、全蝎、烏梢蛇、穿山甲各9克。加水煎沸15分鐘,濾出液,再加水煎20分鐘,去渣。將2次藥液混勻,每日1劑,2次分服。
5.純生鐵末500克,食鹽水60-70毫升。混合后裝入布袋,以棉墊或毛巾包好已發(fā)熱的藥袋敷于患處,每次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個療程。
6.熟地50克,白芥子20克,鹿角膠、麻黃各10克,肉桂、炮姜炭、生甘草各5克。水煎2次,將藥汁混合,每日1劑,2次分服,同時配合牽引療法。
7.青皮、荊芥、紅花、枳殼、三七各6克,羌活、防風、牛膝、杜仲、獨活、當歸、五加皮、烏藥、元胡各9克,狗脊、丹參各12克。加水共煎2次,取藥汁混合,每日1劑,2次分服。
8.熟附子20克,巴戟天、肉蓯蓉、烏梢蛇各15克,熟地18克,桂枝12克,陳皮6克,蜈蚣4條。每日1劑,水煎2次服。
中藥副作用比較小,對人體的危害相對比較小,但有的人服用了中藥以后身體出現(xiàn)沒有力氣的表現(xiàn),身體沒有力氣會影響平時的生活,比如拎東西沒有力氣,走路沒有力氣,干活沒有力氣等,很多人不知道吃中藥后渾身沒勁是怎么引起的,吃中藥渾身沒勁怎么回事?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吧。
一.吃中藥渾身沒勁怎么回事?
一般來說,服用中藥后不會出現(xiàn)渾身無力的癥狀。如果服藥后感到渾身沒勁,要考慮是不是吃藥的時間不對,或是藥不對癥。如果服的是活血化瘀藥,有可能是血管疏通,導致血液重新分布,所以有沒勁的感覺。如果服的藥苦寒,傷了人體元氣,也可能有沒勁這種現(xiàn)象。有可能是藥的副作用,也會有這種情況,人體對藥物有適應過程,適應以后會自行消失。
二.工作疲勞怎么辦?
補充水分要規(guī)律
水對于維持體內平衡非常重要。它可以運輸營養(yǎng)成分、礦物鹽和維生素,促進體內交換,保證體內垃圾的排泄……
所有缺水的癥狀(不僅僅是在酷暑季節(jié)),表現(xiàn)為體能削弱、體力恢復能力下降,因而疲勞增加。為此每天至少需要飲用1.5升水,少量多次飲用,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
餅干供給能量
餅干的主要成分是小麥,餅干提供的能量來自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早餐中,普通餅干、黃油餅干或是專用于早餐的餅干提供的能量能夠保證人們一直到午飯時都精力充沛。如果再吃一個水果、一個雞蛋、喝一杯牛奶,就是一個完整而且能量充足的早餐,保證您一上午都精力充沛。下午的茶點,吃幾塊餅干和喝一杯飲料,可以使您以飽滿的工作熱情一直持續(xù)到下班。
適當補充糖分
作為最基本的營養(yǎng)成分,糖分和碳水化合物是體能的主要來源。人們所有器官的運行,尤其是大腦,都需要消耗糖分。每天。50%~55%的體能補充都要依靠糖分。
三.注意事項
注意不要空腹服中藥,服藥期間不要吃辛辣,寒涼等刺激胃的食物。
產后發(fā)熱對于一些女性來說,它是在產后會遇到的問題,但大部分女性都對產后發(fā)熱不是太了解。產后發(fā)熱癥狀是什么呢?那么有哪些中藥方劑學來治療產后發(fā)熱呢?有沒有產后發(fā)熱治療方法呢?帶著這些疑問,跟著小編一起去下面的文章中看看吧!
中藥處方
〖辨證〗
邪在少陽,產后陰虛發(fā)熱。
〖治法〗
清熱育陰。
〖方名〗
小柴胡湯。
〖組成〗
人參4.5克,花粉6克,黃芩3克,柴胡3克,甘草3克,生姜3片。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
《女科切要》卷七。
產后發(fā)熱癥狀
1.感染邪毒
產后血室正開,若接生不慎或護理不潔,邪毒趁虛侵犯胞宮,正邪交爭而致發(fā)熱;
2.外感
產后氣血驟虛,元氣受損,腠理不密,外邪趁虛而入,營衛(wèi)不和,可致發(fā)熱;
3.血瘀
產后惡露不暢,瘀血停滯,阻礙氣機,營衛(wèi)不通,郁而發(fā)熱;
4.血虛
產時、產后失血過多,陰血驟虛,以致陽浮于外而發(fā)熱。西醫(yī)認為引起產褥熱的主要原因為各種細菌、支原體、衣原體引發(fā)的產褥感染,主要有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個感染途徑。若接生時消毒不嚴或護理不潔及產婦臨產前有性生活等可致外界病原菌進入產道引起感染,稱為外源性感染。若產婦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時,導致寄生于正常孕婦生殖道的病原體數(shù)量、毒力增加時引發(fā)的感染,稱為內源性感染。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應該對產后發(fā)熱有所了解了吧。其實有了產后發(fā)熱的情況,我們并不用慌張,也不要為它而苦惱,按照文章的辦法來做,應該可以對產后發(fā)熱的癥狀有所緩解。希望小編的文章可以給大家?guī)硪恍椭?/p>
市面上的主要藥物是可以分為西藥和中藥的,這也是大家選擇用于治療疾病的藥物。有部分朋友對于兩種藥物的服用會有不清楚的情況,吃完西藥多久可以喝中藥,這個最好是經過正規(guī)醫(yī)生的意見之后再服用,因為部分藥物中會存有沖突的情況,對身體也是不利的。
中藥喝了又吃西藥可以嗎
1、中藥喝了又吃西藥可以嗎
可以的,不過吃兩種藥需要相隔兩三個小時。中藥中含有豐富的鞣質,會與某些官能團發(fā)生反應,西藥里面的一些化學成分很容易被中藥中的鞣質破壞,兩藥如果同服,會降低療效甚至產生毒副作用,所以最好還是相隔兩三個小時再吃吧。
2、服用藥物的時間有講究
不論是中藥還是西藥,在服用時間上都頗有講究。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呈現(xiàn)明顯的生物節(jié)律性,不同時間服藥,其療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幾倍甚至幾十倍,所以要充分發(fā)揮藥物療效,同時讓不良反應降至最低,就必須掌握最佳的服藥時間。
2.1、首先,在用藥前請仔細閱讀說明書或取藥時仔細聆聽藥師的提示。通過餐前餐后間隔給藥、服中西藥間隔半小時的原則既能增強藥物的有效性,又可以減少藥物的相互作用。
2.2、其次,可參考“時辰藥理學”,針對病情選擇最佳給藥時間能最大限度發(fā)揮藥物作用,盡可能降低毒副作用。
3、喝中藥的禁忌有哪些
3.1、忌蘿卜:服用中藥時不宜吃生蘿卜(服理氣化痰藥除外),因蘿卜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參、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卜會削弱人參等的補益作用,降低藥效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3.2、忌生冷:生冷食物性多寒涼,難以消化。生冷類食物還易刺激胃腸道,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吃中藥時有哪些禁忌食物?故在治療“寒癥”服中藥如溫經通絡、祛寒逐濕藥,或健脾暖胃藥,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3.3、忌濃茶:一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里含有鞣酸,濃茶里含的鞣酸更多,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尤其在服用“阿膠”、“銀耳”時,忌與茶水同服,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鞣酸、生物堿等產生沉淀,影響人體吸收。如平時有喝茶習慣,可以少喝一些綠茶,而且最好在服藥2~3小時后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