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碧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www.cndadi.net - 中醫(yī)運動養(yǎng)生的作用是什么】
現(xiàn)在在社會當(dāng)中,有很多人都是喜歡佩戴飾品的,而且能夠佩戴的飾品種類非常多,有的人喜歡玉石,有的人喜歡蜜蠟還有的人喜歡佩戴菩提。當(dāng)然,佩帶飾品不僅是為了給自己形象加分,更是為了。那么問題來了,有的人喜歡佩戴和田碧玉,它到底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碧玉是半透明呈菠菜綠色的軟玉,也是和田玉的主要品種。碧玉多用于制作器皿,也有一些用來生產(chǎn)首飾和玉器,也是歷來是玉雕工藝品的上乘之選。
新疆和田碧玉的色澤油潤,質(zhì)地細膩如墨綠色凝脂,長期佩戴的話,會更加顯現(xiàn)光澤,因為如今碧玉籽料的稀缺,它的增值保值空間也是巨大的。和田玉碧玉吸天地之靈氣,被制作成各式各樣的飾品,均具有明顯的安眠效果,而且它的顏色也受眾人的喜歡,是人們比較喜愛的玉石之一。
古人講佩玉為美,黃金有價玉無價。玉埋藏地下幾千年貨是上億年,玉中含有大量礦物元素,所以人們常說人養(yǎng)玉玉養(yǎng)人,如果人的身體好長期佩玉可以滋潤玉,玉的水頭也就是折光度會越來越好,越來越亮。
和田玉碧玉是否具有養(yǎng)生效果,一定要追溯到過去,畢竟玉被埋藏在地下幾千年甚至上億年。而且和田玉碧玉中被含有大量的礦物元素,這一點幾乎是毋庸置疑的。而人體本生處于不同的年紀(jì)就需要不同的物質(zhì),自然也需要不同礦物質(zhì)的填充,只有這樣人們在佩戴著和田玉碧玉后才可以感覺到玉的溫暖感。
玉石養(yǎng)生的機理也已被現(xiàn)代科學(xué)所證實。玉掛件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佩戴之后,會越來越光潔潤澤。玉石是萬物之精靈,作為玉掛件的主人,善待和精心保養(yǎng)您的玉掛件,經(jīng)常佩戴在身,逐漸培養(yǎng)心與心的溝通,久而久之,人玉互養(yǎng),玉掛件會與您產(chǎn)生割舍不掉的情感。
純天然的和田玉具有滋陰補陽,養(yǎng)體活膚,調(diào)節(jié)人體消化系統(tǒng)等諸多功效,另外,玉石還是人們祈愿、平安、祝福的寄托,其本身是有磁場的,可以幫助調(diào)節(jié)人體的良性磁場,從而達到趨吉避兇的作用。
再者,玉掛件也能改善人體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從而使人體加快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活化細胞組織,調(diào)節(jié)經(jīng)絡(luò)氣血的正常運轉(zhuǎn),增強其快速反應(yīng)能力,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故有中醫(y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有的病吃藥不能醫(yī)好,而經(jīng)常佩戴玉器卻能變好。”佩戴玉掛件的好處就在于此。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面對著醫(yī)學(xué)的多元素發(fā)展,對于疾病的治療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實施手段,其實,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因為其副作用小,藥材種類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下面來看一下碧玉錠子。
【處方】銅綠9克 輕粉 砒霜(煅)白礬(煅)硇砂(生)各3克 膽礬 雄黃朱砂各1.5克 乳香 沒藥各7.5克 麝香 冰片各少許
【制法】上藥各研極細粉,和勻,打稠糊做成豆大扁形錠子;或作藥線,陰干。
【功能主治】主瘰疬,惡瘡。
【用法用量】先用藥點破瘡口,將藥錠用膏藥貼敷患處,以將腐肉祛盡、好肉生滿為度。
【摘錄】《證治準(zhǔn)繩·瘍醫(yī)》卷二
【處方】銅青3錢,膽礬(生)1錢,白礬(煅)1錢,白丁香1錢,信石(煅)1錢,硇砂(生)1錢,雄黃1錢,朱砂1錢,乳香1錢,沒藥1錢,輕粉1錢,麝香少許,片腦少許。
【制法】上為末,稠糊為錠子,如豆大,帶扁些及作藥線陰干。
【功能主治】瘰疬惡瘡。
【用法用量】先用拔毒膏點破瘡口,上貼膏藥,直至腐肉去盡,只貼膏藥,以肉生滿為度。
【摘錄】《準(zhǔn)繩·瘍醫(yī)》卷三
碧玉錠子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廣泛,對老百姓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良藥。大家有需要時不妨試一試,因為它幾乎沒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碧玉散是由幾種中藥材經(jīng)過提取低溫干燥等工藝生產(chǎn)而成的一種中藥方劑,適合很多種病癥的治療,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是很多人都熱衷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碧玉散的相關(guān)信息。
【處方】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青黛適量
【制法】前二味為細末,加青黛至藥末呈碧青色。
【功能主治】祛暑清熱。主夏傷暑熱,身熱吐瀉,下痢赤白,癃閉淋痛;或兼見目赤咽痛,口舌生瘡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蜜少許,溫水或新汲水調(diào)下,每日三次。
【摘錄】《宣明論方》卷十
【處方】羌活 躑躅花 薄荷 川芎 防風(fēng) 蔓荊子 細辛 荊芥 白芷各3克 風(fēng)化消 石膏(煅)青黛 黃連各9克 鵝不食草90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清熱散風(fēng),活血止痛。主目赤腫痛,昏暗羞明,隱澀疼痛,風(fēng)癢頭重,腦鼻酸痛,翳膜胬肉,眵淚稠粘,卷毛倒睫。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吹鼻中,每日三次。
【摘錄】《審視瑤函》卷六
【處方】黃柏末 紅棗肉(燒炭存性)各15克
【制法】上藥共研極細末。
【功能主治】主脾胃濕熱,郁于下頰,發(fā)為燕窩瘡,俗名羊胡子瘡。初如粟米,大者如豆,色紅,熱癢微痛,破流黃水,浸淫成片。
【用法用量】香油調(diào)搽患處。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六十三
【處方】銅綠、硼砂、白礬各等分。
【制法】為細末。
【功能主治】癬。
【用法用量】油調(diào)搽。
【摘錄】《袖珍》卷三
【處方】滑石1兩,青黛5錢,石膏(煅)5錢,甘草5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十分潮熱,5-7日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2錢,滾湯調(diào)服;熱不退,柴胡、薄荷湯送下。
【摘錄】《幼科證治大全》
【處方】黃柏末5錢,紅棗肉(燒炭存性)5錢。
【制法】共研極細末。
【功能主治】燕窩瘡,俗名羊胡子瘡。生于下頦,初生小者如粟,大者如豆,色紅熱癢微痛,破津黃水,形類黃水瘡,浸淫成片,但疙瘩如攢,由脾胃濕熱而成;及黃水瘡,初如粟米,癢而兼痛,破流黃水,浸淫成片,隨處可生。
【用法用量】香油調(diào)搽患處。
【摘錄】《金鑒》卷六十三
【處方】辰砂1錢,桂府滑石(水飛過)6兩,甘草1兩,青黛少許。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散肝火。主暑月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3錢,清水調(diào)下。
【注意】老人虛火及病后傷津而小便不利者,不宜用。
【摘錄】《麻科活人》卷三
【處方】黃柏(研末)20g,香油40ml。
【功能主治】嬰兒耳、鼻、口圍濕疹。
【用法用量】調(diào)成糊狀,外敷。
【摘錄】《中醫(yī)皮膚病學(xué)簡編》
【處方】硼砂3錢,膽礬3分,冰片3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喉瘤。形如圓眼核大,紅絲相裹,或單或雙,生于喉旁,亦有頂大蒂小者,屬肝膽郁怒郁熱而成。
【用法用量】用時以箸頭蘸點患處。
【摘錄】《外科證治全書》卷二
【處方】躑躅花1錢,腦荷1錢,羌活1錢,川芎1錢,細辛1錢,防風(fēng)1錢,荊芥1錢,蔓荊子1錢,白芷1錢,風(fēng)化消3錢,石膏(煅)3錢,青黛3錢,黃連3錢,鵝不食草3兩。
【功能主治】眼睛腫脹,紅赤昏暗,羞明怕日,癮澀難開,疼痛風(fēng)癢,頭重鼻塞,腦鼻酸疼,翳膜胬肉,眵淚稠粘,拳毛倒睫,一切眼證。
【用法用量】上為細末。吹鼻中,日吹2次。
【摘錄】《準(zhǔn)繩·類方》卷七
【處方】僵蠶1兩,青黛1兩,蒲黃2兩,盆消2兩,甘草2兩,薄荷3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吹咽喉內(nèi)。咽之無妨,頻用妙。
【摘錄】《普濟方》卷六十三
【處方】樸消(明凈者)1兩,雄黃(明亮者)2錢,青黛1錢,甘草1錢,薄荷1錢半。
【制法】上為末,和勻,瓷器內(nèi)盛貯。
【功能主治】喉痹。痰涎塞盛。
【用法用量】臨病,量多少取出,用竹筒吹入喉中,輕者立效;重者用真珠草(即五爪龍)取其根搗汁,入米醋少許,入碧玉散,漱出痰涎,自解;牙關(guān)緊者,用地白根(即馬藍頭)取根洗凈,搗汁,入米醋少許,滴鼻孔中,牙關(guān)自開,如痰羹咽喉干涸,以此汁探之。
【摘錄】《濟陽綱目》卷一○六
【處方】臘月黑犍牛膽1枚,馬牙盆消、白礬各等分。
【制法】上研細,裝膽內(nèi),掛房檐背陰處陰干,取出研細。
【功能主治】雙單乳蛾,咽喉極腫,氣不能出,水不能下。
【用法用量】以葦筒吹患處。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七十五引《經(jīng)驗秘方》
【處方】膽礬半兩(鍋子內(nèi)燒通赤,地上出火毒)。
【制法】上研細。
【功能主治】口瘡,諸藥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取少許,敷瘡上,有清涎吐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七
【處方】青靛2錢,黃柏末2錢,滑石末2錢。
【功能主治】天皰瘡。
【用法用量】上二末以青靛調(diào)和如泥。用皂角針挑去泡水,次敷藥。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八十一
【處方】黃柏末、紅棗肉(焙干存性,為末)各等分,枯礬減半。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燕窩瘡。生于下頦,初如粟如豆,色紅熱微癢痛,破津黃水,頗類黃水瘡,但疙瘩如攢,屬脾胃濕熱者。
【用法用量】香油調(diào)敷。
【摘錄】《外科證治全書》卷一
【處方】銅青3錢,麝香1字,輕粉1字。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牙疳腫爛。
【用法用量】手指捻藥禾,搽牙,臨臥時用藥貼在瘡上。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一
大家現(xiàn)在明白了碧玉散的作用了吧,不過該藥并不適用于所有病癥,這一點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使用碧玉散治療疾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藥物的正確使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適。
碧玉丸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方劑,它的藥用價值很高,而且還能治療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碧玉丸的功效有哪些嗎?吃碧玉丸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話那就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銅綠3錢,鐘乳粉5分。
【制法】共為末,蔥汁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痰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白湯送下。少頃痰吐如涌泉。
【摘錄】《觀聚方要補》卷一引《醫(yī)門秘旨》
【處方】青黛2錢半,明白礬(生用)2錢半,天南星(生用)2錢半,滑石2錢半,輕粉50貼,全蝎(去尖毒)15尾,巴豆49粒(去殼膜心,存油。碎切,入乳缽杵極細)。
【制法】除輕粉、巴豆外,余5味或曬或焙,為末,仍入前2味,同在乳缽內(nèi)杵勻,姜汁煮糯米粉為糊,丸如粟殼大。
【功能主治】痰嗽氣喘,胸滿,飲食減少,睡不得寧,煩躁有熱。
【用法用量】每服7-11丸,空心用淡姜湯送下;熱甚者,薄荷湯送下,或不拘時候。
【摘錄】《準(zhǔn)繩·幼科》卷九
【處方】生白礬、枯白礬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稀糊為丸,如櫻桃大。
【功能主治】心胃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4丸,燒酒送下。立止。
【摘錄】《魯府禁方》卷二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guān)于碧玉丸的相關(guān)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醫(yī)學(xué)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
有人想知道碧玉膏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實碧玉膏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多,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它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蓖麻仁(去皮、尖,搗爛)杏仁(去皮,搗爛)各49粒 銅綠81克(用水200毫升,將銅綠研細,投入水中,攪勻)片松香2.5千克(研細,篩過聽用)
【制法】用真麻油360毫升入鍋內(nèi)熬滾,下蓖麻仁、杏仁,熬至滴水成珠為度,夏布濾去滓;將油再入凈鍋內(nèi),用文武火熬滾,徐徐投下松香末,用桃、槐枝攪勻,傾入瓷盆內(nèi),候膏將凝,加水浸之,用手揉搓以去火毒。瓷罐或鋼勺盛貯數(shù)月。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拔毒透膿,去腐生新。主癰疽發(fā)背,瘰疬馬刀,乳癰乳癌,流火流注,毒癤,橫痃,痔漏。
【用法用量】用時熱湯燉化,攤貼患處。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七
【處方】乳香(松香亦可)2錢,銅青1錢,篦麻仁半錢,木鱉仁半錢。
【制法】上為細末,和勻,置石上。鐵斧捶打100-200下,如硬,添篦麻,軟,添松香,得所為度。
【功能主治】癰疽腫毒軟癤。
【用法用量】涂故帛上貼之,有膿拭凈再貼,亦粘肉。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七七引《新效方》
看完了上文對于碧玉膏這種方劑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養(yǎng)生成為了許多人都非常重視的問題。不管是飲食方面還是茶品方面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現(xiàn)象。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或者食用過中藥的某些方劑,方劑的種類多種多樣,功效也五花八門,今天就為大家推薦琥珀碧玉散這款方劑。
【處方】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琥珀15克 青黛2.4克
【制法】上藥共研極細末。
【功能主治】利水通竅,清熱解毒。治瘋?cè)?,毒物血片堵塞莖中,以致小便澀滯若淋者。
【用法用量】每次服6克,用燈心煎湯調(diào)下。
【備注】方中滑石清熱利水為君;琥珀散瘀通淋,青黛清熱解毒為臣;甘草和中,合滑石利水而不傷津,為佐、使。諸藥合用,共奏利水通竅,清熱解毒之功。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七十五
【處方】滑石6兩,甘草1兩,琥珀5錢,青黛8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通利。主瘋?cè)?,毒物血片填塞莖中,致小水澀滯若淋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燈心煎湯調(diào)下。
【注意】終身忌食狗肉及蠶蛹、赤豆;百日內(nèi)忌見麻物,忌飲酒;三年內(nèi)忌食一切毒物及房事,可常食杏仁,以防其毒。
【摘錄】《金鑒》卷七十五
上文是對琥珀碧玉散的一些相關(guān)介紹,我們知道中藥是中國傳統(tǒng)治病、調(diào)養(yǎng)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只要是藥物一般情況下都會有副作用,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琥珀碧玉散也不例外,所以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
對于大腹皮好多人都不是很熟悉,其實它也就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檳郎的一層表皮,在一些熱帶地區(qū)生產(chǎn),其對治療水腫、浮腫有不錯的效果,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1、大腹皮治三焦氣逆,解大便秘滯,下胸脅脹滿:大腹皮、紫蘇、獨活、沉香、木瓜、川芎各3g,白術(shù)、木香、甘草、檳榔各1g,陳橘皮0.6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方中大腹皮行氣導(dǎo)滯,為君藥。(《傳家秘寶方》大三脘散)
2、大腹皮治腳氣沖心,胸膈煩悶,得效:大腹皮3g,紫蘇、干木瓜、甘草、木香、羌活各0.3g。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方中大腹皮行氣導(dǎo)滯,為君藥。(《傳家秘寶方》木瓜散)
3、大腹皮治胃腸氣滯,脘腹脹悶,大便不爽。本品辛能行散,主入脾胃經(jīng),能行氣導(dǎo)滯,為寬中利氣之捷藥。治食積氣滯之脘腹痞脹,噯氣吞酸、大便秘結(jié)或瀉而不爽,可與山楂、麥芽、枳實等同用;若治濕阻氣滯之脘腹脹滿,可與藿香、陳皮、厚樸等同用。
4、大腹皮治病喘手足皆腫,脾病橫瀉四肢:大腹皮60g,蓬莪術(shù)、三棱各30g,檳榔0.3g,木香15g。上為末,炒麥搗碎,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生姜湯下。方中大腹皮行氣導(dǎo)滯,利水消腫,為君藥。(《蘇沈良方》無礙丸)
5、大腹皮,丹溪常用之以治肺氣喘促,及水腫藥中又多用之,蓋亦取其泄肺,以殺水之源也。《藥性類明》
6、大腹皮治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小便不利。本品味辛,能開宣肺氣而行水消腫。治療水濕外溢,皮膚水腫,小便不利,可與茯苓皮、五加皮等同用,如五皮飲(《麻科活人全書》);若治腳氣腫痛,二便不通,可與桑白皮、木通、牽牛子等同用。
7、大腹皮下一切氣,止霍亂,通大小腸,健脾開胃,調(diào)中?!度杖A子本草》
8、檳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積滯;腹皮性輕浮,散無形之滯氣。故痞滿膨脹,水氣浮腫,腳氣壅逆者宜之。惟虛脹禁用,以其能泄真氣也?!侗窘?jīng)逢原》
9、大腹皮治虛腫者,用大補氣之味,而少入腹皮。又見有治痰火者,常以此味少少入健脾之劑,或皆取其能導(dǎo)壅順氣而不甚酷烈乎?用者審之?!侗静菔觥?/p>
10、大腹皮治小兒腹內(nèi)痞結(jié);二便不利。(《太平圣惠方》大腹皮散)大腹子散:《赤水玄珠》:風(fēng)毒腳氣。癲狂夢醒湯《醫(yī)林改錯》:癲狂;疏鑿飲子《世醫(yī)得效方》:大小便不利。
我們在生活中如果是選擇中醫(yī)治療疾病的話那是需要用到中藥的,期中麥門冬就是屬于中藥材的一種,也是經(jīng)常會用到的一種中藥材,對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都是具有一定的效果的,很多朋友雖然會選擇中醫(yī)治療的方法,但是對于中藥的功效卻是一無所知,那么麥門冬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
【別名】 麥冬(《藥品化義》)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 沿階草 的 塊根 。商品大多為栽培品。浙江于栽培后第三年立夏時采挖,稱"杭麥冬";四川于栽培第二年清明后采挖,稱"川麥冬"。野麥冬多在清明后挖取,習(xí)稱"土麥冬"。麥冬挖起后,剪下塊根,洗凈泥土,暴曬3~4天,堆通風(fēng)處,使其反潮,蒸發(fā)水氣,約3日,攤開再曬,如此反復(fù)2~3次。曬干后,除凈須根雜質(zhì)即可。
【原形態(tài)】沿階草(《江西通志》),又名:羊韭、馬韭、羊薺、愛韭、禹韭、忍陵、不死藥、仆壘、隨脂(《吳普本草》),羊耆、禹葭(《別錄》),階前草(《綱目》),書帶草、秀墩草(《群芳譜》),馬糞草、家邊草、韭葉麥冬。
【生境分布】生長于溪溝岸邊或山坡樹林下。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或為栽培。主產(chǎn)浙江、四川。此外,江蘇、貴州、云南、廣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亦產(chǎn),但多野生,少有栽培。
【性狀】 ①杭麥冬
【化學(xué)成份】沿階草塊根含多種甾體皂甙,其甙元為羅斯考皂甙元;還含β-谷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果實含沿階草甙,為山柰酚-3-葡萄糖半乳糖甙。
【藥理作用】 ①對血糖的影響
【炮制】麥冬: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抽去心,再洗凈曬干。朱麥冬:取去心麥冬,置盆內(nèi)噴水少許,微潤,加朱砂細粉,撒布均勻,并隨時翻動,至麥冬外面勻被朱砂為度,職出,晾干。(每麥門冬10斤,用朱砂3兩)
【性味】甘微苦,寒。
【歸經(jīng)】入肺、胃、心經(jīng)。
【功能主治】養(yǎng)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干口燥,便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
【注意】凡脾胃虛寒泄瀉,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fēng)寒咳嗽者均忌服。
【附方】 ①治燥傷肺胃陰分,或熱或咳者:沙參三錢,麥冬三錢,玉竹二錢,生甘草一錢,冬桑葉一錢五分,扁豆一錢五分,花粉一錢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溫病條辨》沙參麥冬湯)
【備注】此外,西藏所用的麥冬,為百合科植物蜈蚣七的塊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以上就是關(guān)于麥門冬功效與作用的一個介紹,我們在服用中藥之前最好是先了解清楚中藥的一些功效作用,其實麥門冬這種中藥材的功效是十分大的,適當(dāng)?shù)姆眠@類藥材可以幫助我們達到養(yǎng)生的功效,也不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任何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