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顱骨的組成
益腦養(yǎng)生運動。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别B(yǎng)生已經成為很多中老年人關注的話題,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腦顱骨的組成”,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人的腦部是一個非常精密的器官。腦部組織由外面的顱骨包繞,內部組織十分柔軟。腦內部主管著人的整個生理活動,有視覺中樞,感覺中樞等等。腦的顱骨是一層非常堅硬的外殼,保護著腦部內部柔軟的組織,主要由8塊骨頭組成,包括顳骨,頂骨,額骨、篩骨、蝶骨和枕骨。
腦顱由8塊骨組成,包括成對的顳骨和頂骨,不成對的額骨、篩骨、蝶骨和枕骨。它們圍成顱腔。顱腔的頂是穹窿形的顱蓋,由額骨、枕骨和頂骨構成。顱腔的底由蝶骨、枕骨、顳骨、額骨和篩骨構成。篩骨只有一小部分參與腦顱,其余構成面顱。
額骨
位于顱的前上份,分額部、眶部和鼻部。額鱗呈貝殼形,與鼻部、眶部之間的空腔稱額竇;
眶部為后伸的平位薄骨板,構成眶上壁;鼻部位于兩側眶部之間,呈馬蹄鐵形,缺口處為篩切跡。
篩骨
位于兩眶之間,蝶骨體的前方,構成鼻腔上部和外側壁。篩骨在冠狀面上呈巾字形,分篩板、垂直板和篩骨迷路。篩板是多孔的水平骨板,構成鼻腔的頂,板的前份向上伸出的骨脊稱雞冠;垂直板自篩板中線下垂,居正中矢狀位,構成骨性鼻中隔上部;篩骨迷路位于垂直板兩側,由菲薄骨片圍成的小腔稱篩竇。迷路內側壁有兩個卷曲的小骨片,即上鼻甲和中鼻甲。迷路外側壁骨質極薄,構成眶的內側壁,稱眶板。
蝶骨
位于顱底中央,形似展翅的蝴蝶,分蝶骨體、大翼、小翼和翼突4部。蝶骨體為中間部的立方形骨塊,內含蝶竇,竇被分隔為左、右兩半,向前開口于蝶篩隱窩。體上面呈馬鞍狀,稱蝶鞍,中央凹陷處為垂體窩。大翼由體向兩側發(fā)出,分為凹陷的大腦面、前內側的眶面和外下方的顳面。顳面借顳下脊分上、下兩部:上部是顳窩的一部分,下部構成顳下窩的頂。大翼根部由前向后外有圓孔、卵圓孔和棘孔,分別通過神經和血管。小翼為三角形薄板,從蝶骨體的前上份發(fā)出,上面是顱前窩的后部,下面構成眶上壁的后部。小翼與體的交界處有視神經管。小翼與大翼間的裂隙為眶上裂。翼突從體與大翼連接處向下伸出,由內側板和外側板構成。矢狀方向貫通根部的細管稱翼管,向前通入翼腭窩。
顳骨
參與構成顱底和顱腔側壁,以外耳門為中心分為鱗部、鼓部和巖部:
鼓部
位于下頜窩的后方,為彎曲的骨片。從前、下、后三面圍繞外耳道。
巖部
呈三棱錐形,尖指向前內對著蝶骨體,底與鱗部相接。前面朝向顱中窩,中央有弓狀隆起,隆起外側較薄的部分,稱鼓室蓋,近尖端處有光滑的三叉神經壓跡。后面中央部有一孔,即內耳門,通內耳道。下面凹凸不平,中央有頸動脈管外口,向上通入頸動脈管。此管先垂直上行,繼而折向前內,開口于巖尖,稱頸動脈管內口。頸動脈管口后方的深窩是頸靜脈窩,后外側的細長骨突為莖突。在外耳門的后方,巖部向下伸出的突起稱乳,內有許多腔隙稱乳突小房,莖突根部后方的小孔為莖乳孔
枕骨
位于顱的后下部。前下部有枕骨大孔,借此孔枕骨分為4部。前為基底部,后為枕鱗,兩側為側部。側部的下方有橢圓形突起稱枕髁,髁下面的關節(jié)面與寰椎的上關節(jié)面相關節(jié)。
頂骨
四邊形,位于顱頂中部。
Ys630.com相關知識
【概述】
本病是因頭部接觸高溫,電擊和化學物質等所造成的頭皮及顱骨損傷??梢蝾^部接觸的時間、濃度、強度、部位及范圍的不同,其損傷的輕重程度也不相同。臨床上并不少見,但大宗報道不多。在應用保守治療及抗生素問世之前,常因組織變性壞死及滲出,引起細菌感染,導致疾病惡化甚而危及生命。近代采用壞死組織切除,后行傷口減張縫合,轉移皮瓣及植皮術,同時應用抗菌素治療,療效良好沿用至今。由于顯微外科技術的進步,現已有人在行壞死組織徹底切除后,應用游離大網膜將其血管與頭皮血管施行吻合術,取得了新的進展。
【診斷】
根據病人的頭部接觸高溫、高電壓、化學制劑等有害物質的病史和作用的時間、強度等情況,以及傷后的全身和局部表現,結合輔助檢查的結果,確定燒傷的性質、范圍及程度診斷一般多無困難。
【治療措施】
本病依據燒傷的部位、范圍、性質及程度不同,處理亦不盡相同,但原則是一致的,如盡快脫離接觸,降溫及中和與沖洗掉酸堿物質,切斷電源,搶救休克,局部止血等。急性期有些病人需緊急搶救,如傷口大量出血,應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已休克應迅速輸血、輸液,適當使用升壓藥物等抗休克治療;如有心肌嚴重損害發(fā)生血壓下降、心律失常,需適當給升壓藥及強心藥物。在上述緊急處理的基礎上早期應給予抗菌素治療以預防感染,對傷口較深或被嚴重污染者需肌肉注射TAT1500u。在急救的同時,局部燒傷部位用消毒的生理鹽水降溫或用稀釋的酸或堿溶液沖洗,使其不再繼續(xù)作用于局部加重損傷,肌注止痛劑減輕傷口疼痛。待休克糾正,一般情況穩(wěn)定后,宜盡早處理局部。對于較輕頭皮燒傷而未造成組織壞死者,需剃去頭發(fā)局部消毒后,覆蓋油紗條或涂以中藥燙傷紫、京萬紅膏等敷以紗布包扎,3~5日換藥一次,同時肌注抗菌素防止感染。若就診時已為慢性期,頭皮下形成膿腫,應切開引流防止炎癥蔓延累及顱骨。對于燒傷較重者,如范圍小應在局麻下沿傷口邊緣切開至正常組織處,從基底分離將無生機的組織徹底切除,傷口內入入抗菌素及引流條予以減張縫合。對于較大塊而深的軟組織燒傷,亦應早期切除無生活能力的組織,如顱骨已暴露但尚有生活能力,可將顱骨外板鉆多個孔至板障層,放入抗菌素及油紗條填塞,敷以紗布包扎,2~3日換藥一次,待肉芽生長,同時準備中厚轉移皮瓣或郵票植皮。近來也有人用顯微技術早期應用游離大網膜將其血管與頭皮血管吻合的方法,待其存活植皮。如顱骨燒傷嚴重,變?yōu)樽睾谏褵o生活能力,應徹底咬除無生機的顱骨后換藥,待肉芽長平后再予以植皮。如就診時已為慢性期,傷口已感染宜盡早行切開引流或病灶清除術。
【病因學】
頭皮及顱骨的燒傷原因很多,主要是頭部接近或接觸各類有害物質,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高溫有熱水、熱油、高熱火爐、溶化的玻璃、瀝青、鐵水、燃燒的煤炭、高溫高壓蒸汽等。電擊傷有雷電擊傷,高壓電弧灼傷等。化學物質的燒傷更多,有強酸、強堿、易燃易爆物質,其中有乙醚類、乙醇類、丙酮類、乙炔、汽油、天然氣、火藥、炸藥等引起的爆炸及燃燒等引起的燒傷。還有放射線引起的損傷,如深部X射線及原子核裂變時所產生的電離輻射中的粒子輻射,其中,以粒子、質子流和中子流對組織的損害最為嚴重。以上各種原因引起的燒傷共同特點是作用于頭部時間越長,面積越大,濃度、溫度越高,劑量越大,燒傷就越嚴重。
【病理改變】
主要病理變化是受損傷的組織蛋白凝固,血管閉塞及破壞,細胞裂解液化,嚴重者碳化。因燒傷程度不同,大體可見輕者頭皮紅腫,重者頭皮及顱骨變?yōu)樽鼗疑蚝谏?。鏡下所見輕者頭皮血管充血,細胞水腫,較重者可有部分細胞裂解、液化及滲出,骨小梁正常結構被破壞而模糊不清,嚴重者頭皮及顱骨呈黑色,正常結構完全消失,變?yōu)樘蓟閴K及腦組織同時受累。
【臨床表現】
由于燒傷的部位、范圍和程度不同,其臨床表現各異。輕度燒傷時局部可有疼痛紅腫,體溫略高,一般在38℃以下,外周血象中白血球在(10~15)109/L(10000~15000/mm3)左右。嚴重者頭皮各層,肌肉及顱骨,甚至腦組織可同時受累及,呈棕灰色或黑色,組織變松軟易脫落甚至缺損,急性期病人因局部疼痛或出血要引起休克,體溫可高達38℃以上,外周血象中白血球可在(12~20)109/L,以多形核細胞為主。在嚴重電灼傷或雷電擊傷的病人中常同時伴有心肌損傷,如血壓下降、心律失常等表現。在頭皮發(fā)生大片較深燒傷時,傷口可碎裂引起出血滲出物,如同時伴有顱骨嚴重燒傷時,可見被燒傷的顱骨呈棕灰色或黑色甚至脫落缺損。X線平片上局部顱骨呈低密度陰影或缺損。嚴重的燒傷常累及局部的腦組織,引起腦水腫及顱內壓增高和相應的神經系統(tǒng)局限體征,如頭痛、嘔吐、偏癱、失語等表現。
【并發(fā)癥】
主要并發(fā)癥為頭皮及顱骨感染。在頭皮及顱骨均被嚴重燒傷時,可波及局部腦組織,引起腦水腫,顱內壓增高和神經系統(tǒng)功能障礙,在臨床上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肢體癱瘓、失語、癲癇等。電灼傷及雷電擊傷等可同時引起心肌損害,表現為血壓下降、心律失常等。如同時合并身體其他部位大面積燒傷時,可有高熱,創(chuàng)面大量滲出及血漿低蛋白等表現。顱骨缺損及癲癇是主要后遺癥。
【鑒別診斷】
輕度頭皮燒傷需與暴力挫傷、頭皮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者相區(qū)別。一般根據病史鑒別亦無何困難。
【預后】
嚴重的頭皮及顱骨大面積燒傷的早期,因傷口疼痛出血可引起休克,電擊傷可引起心肌損害,表現為心律失常,嚴重者可致心力衰竭。晚期可因傷口感染及滲出引起敗血癥,這些傷后的改變如不及時處理均可導致嚴重后果。燒傷較深累及腦組織時,雖經積極治療仍可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癥狀,如肢體癱瘓、癲癇等。較淺或較深但面積較小的燒傷,只要處理及時妥當,預后較好。
顱骨是保護腦部組織的堅硬外殼,如果沒有這層外殼的保護,那么腦部組織就更加容易受到傷害。顱骨雖然堅硬,其實也很容易受到傷害,日常生活中的磕碰,撞擊,都很容易造成顱骨的損壞,可能會造成顱骨出現縫隙等情況。顱骨一旦出現損壞,一定要及時修復。那么顱骨修補的最佳時間是什么時候。
顱骨修補術是針對腦外傷及開顱手術等導致顱骨缺損而對其進行修補的一種腦外科常見的手術。
顱腦外傷和腦部手術去除骨瓣,顱骨良性腫瘤或類腫瘤切除,顱骨慢性骨髓炎等。由于顱骨缺損區(qū)形狀改變,頭皮受大氣壓的影響,使其內陷壓迫腦組織。
目的
解決缺損區(qū)沒有對腦組織的有效保護、供血障礙、腦脊液循環(huán)異常等問題,還需要解決外形修復整形的問題。
注意事項
病人常有較重的不安全感等思想負擔,且可引起頭痛、頭暈、怕振動等綜合征。顱骨缺損的時間愈長,顱骨缺損綜合征及繼發(fā)性腦損害的發(fā)生率愈高。為了恢復顱腔的密閉性,保持生理性顱內壓穩(wěn)定,減輕顱骨缺損綜合征。對顱骨缺損直徑在3厘米以上,無肌肉覆蓋,無禁忌證者都應行顱骨修補。一般認為開顱術后3~ 6個月修補為宜;兒童則3~5歲后即可做成形手術。
材料選擇
因為是對顱骨組織的修補,選擇材料首先要求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并且需要同時保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既提供足夠堅強的保護,也要滿足術中塑形的需要,達到外形修復整容滿意的效果。
手術時機
額骨缺損后3個月后,額骨缺損部位壓力不高,無感染、潰瘍等不利于切口愈合的因素。
術前準備
所有患者均無手術禁忌證,均行頭顱CT及額骨X線拍片檢查。數字化成型組常規(guī)行薄層CT掃描,層厚2mm,并進行額骨三維重建,然后用“鈦網數字化成型機”對二維鈦網進行成型加工,制造出與患者額骨缺損完全一致的二維個性化鈦網修復體,滅菌備用;三維易塑型組選取比缺損邊緣大2cm以上的三維易塑型鈦網,用傳統(tǒng)模具進行預塑,滅菌備用。
手術過程
所有患者均采取氣管插管全麻,采用覆蓋法修補術。三維易塑型組則根據患者額骨缺損的大小、形狀將鈦網裁剪、手工塑型盡量達到符合患者缺損部位的要求、邊緣打磨光滑后置于骨窗處,用配套自攻鈦釘固定;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1~2天拔除引流管,10~12天拆線。
療效判斷
術后短期觀察患者傷口愈合、整形效果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3個月后隨訪中根據以下標準最后評定療效。①優(yōu):鈦合金網板固定可靠,外形美觀,術后無并發(fā)癥發(fā)生;②良:鈦合金網板固定可靠,術后并發(fā)癥經對癥處理后好轉;③差:鈦合金網板滑脫移位,
黃芩湯就由黃芩加上其它中藥材組合而成的,黃芩湯有很多種,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黃芩湯可以清熱去火,對失眠、高血壓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也可以用于孕婦安胎。但是黃芩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喝,不要在不了解自己體質的時候輕易喝黃芩湯,防止對身體有傷害。
黃芩湯組成
【處方】黃芩6克、芍藥6克、甘草6克、大棗12枚
【功能主治】清熱止利,和中止痛。治傷寒,太陽與少陽合病,身熱口苦,腹痛下利。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溫服200毫升,日二服。
【備注】方中黃芩苦寒,清熱止利;芍藥味酸,斂陰和營止痛;甘草、大棗和中緩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止利,和中止痛之功。
黃芩湯的功效與作用
1、安胎。黃芩有止血及涼血的作用,通常與竹茹和白術等藥材混合使用,用來達到孕婦保胎的療效。
2、清火去熱。黃芩性涼,常用于胸悶、燥熱、痢疾、黃疸、口渴及食欲不良等病癥。當然在應用在這些疾病的治療上時,需要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所用的藥材也是根據病癥而定。
3、溫熱病的治療。溫熱病的幾大特點為變化快、病情急且容易轉變?yōu)槠渌膊?。溫熱病的患者多表現為發(fā)熱,黃芩對溫熱病患者的熱勢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4、降脂降壓。黃芩中含有的總黃酮,對高血壓及高血脂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同時對腦血流量的情況也能進行改善。
5、緩解失眠。黃芩能夠提高人體記憶力,對神經元損傷有較好的修復作用,對中樞神經進行調節(jié),從而提高睡眠質量,讓失眠遠離我們。
什么人不能喝黃芩湯
雖然黃芩湯的功效與作用有如此之多,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喝黃芩湯。那么什么人不能喝黃芩湯?空腹不宜喝黃芩湯,因其會對胃酸進行沖洗,對胃液分泌的抑制加強,從而影響腸胃消化功能;潰瘍病人不宜喝黃芩湯,因其會對潰瘍面產生刺激,同時黃芩湯對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有阻礙作用,對身體有負面影響;兒童不宜喝黃芩湯,黃芩湯對鐵的吸收有所影響,所以兒童喝黃芩湯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
芍藥湯組成
人生最寶貴的是什么?——生命。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開始注重養(yǎng)身,追求綠色環(huán)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由于生活習慣,工作的關系,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所以通過養(yǎng)身來增強自身的抵抗力,讓自己的身體更加的健康。許多喜歡養(yǎng)生的人士都知道芍藥湯,但是你們知道怎樣正確的利用芍藥湯嗎?芍藥湯組成有哪些嗎?
【組成】清熱燥濕,調氣和血。
芍藥一兩(15~20g) 當歸半兩(9g) 黃連半兩(5~9g) 檳榔 木香 甘草炒,各二錢(各5g) 大黃三錢(6g) 黃芩半兩(9g) 官桂二錢半(2~5g)
【用法】上藥呚咀,每服半兩(15g),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后溫服。
【功效】清熱燥濕,調氣和血
【主治】 濕熱痢疾。腹痛,便膿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弦數。(本方常用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過敏性結腸炎、急性腸炎等屬濕熱為患者。)
【方解】
本證為濕熱壅滯腸中所致。濕熱下注大腸,壅滯氣機,腸中積滯不化,濕熱與氣血瘀滯相搏,而成下痢膿血。故治宜清熱行氣活血之法。方中重用白芍,取其苦酸微寒,柔肝理脾,調和氣血,而止瀉痢腹痛。《本草綱目》謂其“止下痢腹痛后重”,為方中君藥。黃連、黃芩苦寒,清熱燥濕,而解腸中熱毒,以治濕熱成痢之本,為臣藥。大黃苦寒,瀉熱祛積破瘀,使積滯除、瘀血去,則下痢可止,此乃“通因通用”之法。又以木香、檳榔行氣導滯;當歸柔肝和血,與大黃合用,又有行瘀之用,此即《保命集》所謂“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后重自除”之理。使氣行血活,積滯得下,則里急后重自解。以上四藥為佐。肉桂辛熱,配在苦寒藥中是為反佐,可防止苦寒傷中與冰伏濕熱之邪,配伍活血藥又助行血之力。甘草甘平,益胃和中,調和諸藥,與白芍相配,又能緩急而止腹痛,為佐使藥。綜合全方,共奏清熱燥濕,調氣行血,柔肝理脾,化滯止痢之功。
本方的組方特點,是以清熱燥濕為本,兼以氣血并治,“通因通用”,肝脾同調,與葛根黃芩黃連湯、黃連解毒湯等純用苦寒止痢之方不同。
【方歌】芍藥湯中用大黃,芩連歸桂檳草香, 清熱燥濕調氣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運用】
1.辨證要點:本方為治療濕熱痢疾的常用方。以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膩微黃為辨證要點。痢疾初起有表證者忌用。
2.加減法:原方后有“如血痢則漸加大黃;汗后臟毒加黃柏半兩”,可資臨床參考;本方在運用時,如苔黃而干,熱甚傷津者,可去肉桂,加烏梅,避溫就涼;如苔膩脈滑,兼有食積,加山楂、神曲以消導;如熱毒重者,加白頭翁、銀花增強解毒之力;如痢下赤多白少,或純下血痢,加丹皮、地榆,涼血止血。
3.現代應用:常用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過敏性結腸炎、急性腸炎見有瀉下不暢,腹痛里急,屬濕熱為患者。
【附方】 黃芩湯(《傷寒論》) 黃芩三兩(9g) 芍藥二兩(9g) 甘草二兩,炙(3g) 大棗十二枚(4枚) 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功用:清熱止利,和中止痛。主治:熱瀉熱痢。身熱、口苦、腹痛下利,舌紅苔黃,脈數。
本方與芍藥湯均治熱痢,但本方的清熱燥濕功效較遜,多用治濕熱泄瀉,大便不暢,口苦兼身熱之證;芍藥湯清熱燥濕之力頗強,且能行氣調血,多用治濕熱痢疾,瀉下赤白,腹痛里急,肛門灼熱者。
腦部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成人的顱骨受到傷害對自己都有很大的影響。更不用說胎兒了。寶寶在母體的時候發(fā)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需要母親自己時時刻刻注意以及及時的去醫(yī)院做定期檢查。B超中的顱骨光環(huán)不完整說明了胎兒的顱骨發(fā)育不全,需要引起注意。
我們女性朋友在我們的懷孕期間,定期的去醫(yī)院檢查身體是必要的,如果我們檢查顱骨光環(huán)完整,那么這就說明我們的寶寶的發(fā)育是健康的,也是聰明的。只要我們檢查出顱骨光環(huán)是完整的,那么我們就不用擔心我們寶寶的身體健康問題了哦. 顱骨位于脊柱上方,由23塊形狀和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規(guī)則骨組成(中耳的3對聽小骨未計入)。除下頜骨及舌骨外,其余各骨彼此借縫或軟骨牢固連結,起著保護和支持腦、感覺器官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分的作用。顱分腦顱和面顱兩部分。腦顱位于顱的后上部,內有顱腔,容納腦,共8塊。面顱為顱的前下部分,包含眶、鼻腔、口構,構成面部的支架,共15塊。這是超聲診斷的專業(yè)術語。顱骨光環(huán)完整是說胎兒的顱骨發(fā)育正常。如果不完整就是醫(yī)學上 常說的無腦兒或是其它的先天性癡病。雙頂徑是頭部左右兩側之間最大距離,在超聲診斷中雙頂徑的距離與孕周是密切相關的。雙頂徑9.0cm一般孕周是在39周到40周左右. 如果你自己記的日期與之相符再結合超聲報告中的其它診斷醫(yī)生會告訴你.你的寶寶發(fā)育是否正常.胎兒側腦室正常應該在1厘米以下,1至1.5厘米算輕微,1.5厘米以上屬于異常。胎兒在迅速生長期時,胎腦的發(fā)育有時會比腦中導水管系統(tǒng)快,腦內產生的腦脊液量明顯大于導水管系統(tǒng)的循環(huán)能力時,會發(fā)生腦室系統(tǒng)的輕微擴張。如果B超檢查的時間正好是這一時期時,檢查結果就不能做為確切的腦積水診斷依據了。因為這種輕微擴張會隨著腦內導水管系統(tǒng)的發(fā)育完善而逐漸消失。顱骨光環(huán)完整,腦中線居中說明顱骨發(fā)育正常,木有腦積水。 如果在孕期檢查的時候,檢查的結果是顱骨光環(huán)完整,那么就說明我們肚子中的寶寶的大腦發(fā)育正常哦,這個是胎兒顱骨發(fā)育的B超顯示。這個是一種正常的健康情況哦,是說明胎兒的頭顱發(fā)育是正常的,但是還是要建議注意休息,定期孕檢才可以哦。
對于人體來說,如果是消化系統(tǒng)出現了問題的話,情況是非常嚴重的,因為消化系統(tǒng)主要是用來攝取人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并且對于人體所不需要的廢棄物進行排泄,它的功能是需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不過很多朋友卻對于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它具體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其實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是比較復雜的,很多朋友都認為它僅僅是有腸胃兩部分組成,這樣的認識是完全錯誤的,為了讓您更好的了解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本文就針對它的組成為您做出詳細分析。
1.消化系統(tǒng)的構成
人體消化系統(tǒng)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大腸(包括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在臨床上,常把消化道分為上消化道(十二指腸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十二指腸以下的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胰腺以及消化管壁上的許多小腺體,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
2.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
人體在整個生命活動中,必須從外界攝取營養(yǎng)物質作為生命活動能量的來源,滿足人體發(fā)育、生長、生殖、組織修補等一系列新陳代謝活動的需要。人體消化系統(tǒng)各器官協(xié)調合作,把從外界攝取的食物進行物理性、化學性的消化,吸收其營養(yǎng)物質,并將食物殘渣排出體外,它是保證人體新陳代謝正常進行的一個重要系統(tǒng)。
了解了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和它的功能之后,相信您一定了解到了消化系統(tǒng)對于人體的重要性了吧,其實臨床上很多疾病都是因為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出現了問題,比如說營養(yǎng)不良、貧血等,這些都是因為消化系統(tǒng)不好才會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