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葉牛皮消的功效
養(yǎng)生的功效。
“活動有方,五臟自和?!鄙鐣诎l(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guān)注焦點,養(yǎng)生不再是停留在紙面,也更是我們生活中必須去實踐的。如何避免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誤區(qū)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耳葉牛皮消的功效”,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很多人對耳葉牛皮消不是特別的了解,這是一種植物,在我國大陸比較常見,它也屬于一種中草藥,在保健身體、治療疾病方面有一定的效果,比如說它的塊根有養(yǎng)陰清熱的作用,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在治療神經(jīng)衰弱方面能夠有一定的作用,對于腎病也有一定的保健和治療的效果。
耳葉牛皮消的功效
藥用塊根,養(yǎng)陰清熱,潤肺止咳,可治神經(jīng)衰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腎炎、水腫等。塊根可藥用,有養(yǎng)陰清熱、潤肺止咳之效,可治神經(jīng)衰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腎炎、水腫、食積腹痛、小兒疳積、痢疾;外用治毒蛇咬傷、疔瘡。藥用:性味:根及根狀莖:苦、咸、寒。效用;根: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治溫邪發(fā)熱,陰虛發(fā)熱,骨蒸潮熱,產(chǎn)后血虛發(fā)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藥用塊根,養(yǎng)陰清熱,潤肺止咳,可治神經(jīng)衰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腎炎、水腫等 。
彝藥
全草治頭昏眼花,須發(fā)早白,失眠健忘,筋骨無力,胸脅悶痛,胃脘痞滿,食少納差,腰膝酸軟《哀牢》。【瑤藥】隔山消:根治胃出血,胃脹痛,消化不良《桂藥編》。千斤藤,打不死,松筋藤:藤治風(fēng)濕痛,跌打損傷[84]。【苗藥】蒙哥魯:功用同瑤族《桂藥編》。妥漿撒:根用于陰虛潮熱,熱病后期低熱不退,支氣管炎,風(fēng)濕性腰腿痛,尿路感染《滇省志》。山消,打得連學(xué):全草治神經(jīng)衰弱,腹痛,胃痛,消化不良,婦人白帶,蛇傷,疥瘡《湘藍考》。
有毒素
根含痙攣性的蘿蘑毒素,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根有毒,中毒癥狀有流涎、嘔吐、痙攣、呼吸困難、心跳緩慢等。根可毒殺老鼠和麻雀。
相關(guān)閱讀
耳葉排草是一種中藥,除了日常我們知道的功效外,其實耳葉排草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功效和作用的,我們馬上來看看。
【別名】二郎箭
【來源】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耳葉珍珠菜的根和根莖。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40-60cm。全株無毛。莖直立,鈍四棱形,通常上部分枝。葉對生,在莖上部有時互生;無柄;葉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或線形,長4-10cm,寬2-25mm,先端長漸尖或稍銳尖,基部耳狀抱莖(莖上部葉有時基部圓形或鈍),上面綠色,下面粉綠色,兩面近邊緣密生暗紅色腺點,中肋在下面隆起,側(cè)脈6-7對,纖細??偁罨ㄐ蛏允杷?,生于莖端和枝端,因而構(gòu)成圓錐花序狀,長10-15cm;苞片鉆形,與花梗等長或稍短;花梗長2-4(6)mm;花萼長3.5-4mm,5裂,分裂近達基部,裂片披針形,漸尖,邊緣具緣毛;花冠白色,鐘狀,長5-6mm,基部合生部分長約1.5mm,5裂,裂片舌狀長圓形,寬約1.5mm,常有暗紫色腺條;雄蕊內(nèi)藏,5枚,花絲貼生至花冠裂片的基部,分離部分長約0.5mm,花藥線形,長約1.2mm,藥隔先端有紅色粗腺體;子房無毛,花柱長約2mm。蒴果球形,直徑約3mm?;ㄆ?-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1600m的山坡陰處。
【性味】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血消腫;止血。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耳葉排草的一些相關(guān)知識的介紹,是不是對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把耳葉排草運用到生活中,為我們的健康服務(wù)。
通骨消莖葉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通骨消莖葉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來源】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大花老鴉的莖葉。
【原形態(tài)】大花老鴉嘴 粗壯草質(zhì)或木質(zhì)的攀援大藤本,長可達8m或更長。枝多數(shù),被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2.5-6cm;葉片紙質(zhì),寬卵形或三角狀心形。葉對生;葉柄長2.5-6cm;葉片紙質(zhì),寬卵形三角狀心形,長5-10cm,寬4-8cm,先端短漸尖至急尖,基部心表,邊緣波狀至具淺裂片,兩面被短柔毛,掌狀脈3-7條?;ù?,有時2朵并生于葉腋或成下垂的總狀花序;花梗長約5cm;小苞片2,長圓形工卵形,長2.5-3cm,被短預(yù)選毛;萼環(huán)狀而平截;花冠淡藍色,淡黃色或外面近白色,長5-8cm,花冠管短,喉部擴大,冠檐近5等裂,擴展直徑達7cm;雄蕊4,二強,長者花藥有毛,藥室有距,短者花藥無毛而僅1室有距;子房稍肉質(zhì),每室有2個胚珠,柱頭深2裂,裂片等大蒴果被柔毛,長約3cm,下部近球形,上部具長喙,開裂時似烏鴉嘴。種子半球形,表面皺縮呈腦紋狀。
【性狀】性狀鑒別 藤莖圓柱形,被柔毛,直徑2-8mm,具縱皺紋,灰色至灰褐色。單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后闊卵形,長3-5cm,寬2-3cm,兩面粗糙,被毛,灰黃色。氣微,味甘微辛。
【化學(xué)成份】大花老鴉嘴花含黃酮類成分:芹菜素-7-葡萄糖醛酸甙(apigenin 7-glucuronide),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 7-glucoside)和錦葵花素-3,5-二葡萄糖甙(malyidin-3,5-diglucoside)。尚含一種環(huán)烯醚萜類化合物,10-去羥甲基梓果次甙(stilbericoside)。
【藥理作用】本植物莖和葉的煎劑給小鼠腹腔注射時毒性不大,當用量為1g/只時,24小時內(nèi)每兩只死亡1只。對離體豚鼠回腸、大鼠子宮、蟾蜍腹直肌及大鼠后肢灌流試驗均無明顯作用。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主跌打損傷;骨折;瘡癤;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于中藥材通骨消莖葉的介紹。對于我們不懂的藥材,更應(yīng)該去了解它,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無策。
我們知道中藥材分很多種,牛皮也是其中的一種。要想牛皮能正確科學(xué)的發(fā)揮作用需要掌握它的食用方法,因為不同的藥材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和功效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英文名】Buffalo hide
【來源】藥材基源:為牛科動物水牛或黃牛的皮。
【原形態(tài)】1.黃牛,體第1.5-2m,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體格強壯結(jié)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基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耳都較大。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中空,內(nèi)有骨質(zhì)角髓。四肢勻稱,4路,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著地,稱懸蹄。尾較長,尾端具叢毛,毛色大部分為黃色,無雜毛摻混。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其性格溫馴,生長較快。食植物性飼料。
【性味】味咸;性平
【歸經(jīng)】肺;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解毒。主水腫;腹水;尿少;癰疽瘡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煮食,適量,或燒灰研末沖,每次15g。外用:適量,燒灰調(diào)涂。
【各家論述】《食醫(yī)心鏡》:主水氣大腹浮腫,小便澀少,水牛皮煮熟,切于豉汁中食之。
【摘錄】《中華本草》
牛皮不僅有多種功效,而且它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多種食用方法,因而得到很多人的喜愛。
中藥牛皮草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們生活中可以常見到牛皮草,利用牛皮草的藥性和食療性,將給我們養(yǎng)生保健帶來很多預(yù)想不到的收獲,下面我們看看中藥牛皮草。
【英文名】all-grass of Spire Medinilla,Assam Medinilla
【別名】酸藤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頂花酸腳桿的芭、葉。
【原形態(tài)】灌木或攀援灌木,有時呈藤本狀,高1-4m。小枝印四棱,無毛。葉對生;葉柄極短或無;葉片堅紙質(zhì),卵形,披針狀卵形或橢圓形,長10-21cm,寬3.8-11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偏斜,稀鈍,全緣或具細淺鋸齒,兩面密布小突起,或前面被疏粗伏毛及糧秕;基出脈3-5條。由聚傘花序組成圓錐花序,頂生;花梗長約0.5mm;花萼杯形,長約4mm,密布小突起,邊緣微波狀,裂片不明顯;花瓣4,粉紅色,廣卵形,先端鈍或近急尖,長4.5mm,寬3.5mm;雄蕊8,等長,花絲長約3mm,花藥基部小瘤與藥隔連接成距;子房下位,4室,扁球形,先端平截,全緣,具隔片。漿果球形,長4-5mm,直徑的4mm,先端平截,盤形,種子橋楔形,具小突起。花4-6月,果期約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1250m的山谷,山坡的疏、密林中,溪邊、路旁濕潤的地方。
【性味】味辛;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疏風(fēng)清熱。主感冒發(fā)熱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葉、莖:有退熱作用,用于小兒發(fā)燒。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牛皮草,我們知道牛皮草有非常全面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牛皮草作為一種調(diào)理身體的手段 。
對于鐵牛皮這種中藥材,我們應(yīng)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等之后再食用。下面是關(guān)于鐵牛皮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別名】大金腰帶、金腰帶、蒙花皮。
【來源】藥材基源:為瑞香科植物毛瑞香的莖皮及根。
【原形態(tài)】毛瑞香 常綠灌木,高0.5-1m。枝深紫色或紫褐色,無毛,皮部很韌,不易拉斷。葉互生,常在枝端簇生;葉片厚紙質(zhì);橢圓狀倒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長5-10cm,寬1.5-3.5cm,全緣。花白色,芳香;5-13朵組成頂生頭狀花序,無總花梗,基部具數(shù)枚早落苞片;花被筒狀,長約10mm,外被灰黃色絹狀毛,裂片4,卵形,長約5mm;雄蕊8,2輪;花盤環(huán)狀,邊緣波狀,外被淡黃色短柔毛;子房長橢圓狀,無毛。核果卵狀橢圓形,熟時紅色,花期3-4月,果期4-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巖石縫隙間。
【性狀】性狀鑒別 主根呈類圓柱形或圓錐形,有分枝,直徑10-20mm;表面灰黃色至棕黃色,有細縱紋和橫長突起的黃色皮孔;質(zhì)堅韌,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顯白色,木部與皮部常分離,皮部纖維性強,似棉毛狀。莖皮呈長帶狀,長短、寬窄不一,常扎成小把,皮厚約1mm;表面棕黑色至棕紅色,摩擦后顯光澤,有縱皺紋、葉柄殘痕和橫長皮孔;內(nèi)表面黃白色,有細縱紋,顯纖維性。質(zhì)堅韌,難折斷。氣微,味辛辣。
【鑒別】理化鑒別 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25ml,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供下述試驗:①取濾液1ml,加1%三氯化鐵試液1滴,溶液顯藍色。(檢查酚性化合物)②取濾液4ml,水浴上蒸干,殘渣加冰醋酸1ml溶解,滴加醋酐-濃硫酸(19:1)試液2滴,溶液顯紅色至紫色,迅速變成綠色。(檢查甾醇類)③取濾液5ml,適當濃縮后,點于圓形濾紙上,按圓形濾紙簡易層析法進行。用95%乙醇為展開劑,噴有機酸顯色劑(0.1%甲基紅乙醇液5ml,0.1%甲基橙水溶液15ml,0.1%石蕊水溶液20ml混合液),顯一條紅色斑帶(檢查有機酸)。
【性味】辛;苦;溫;有毒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活血止痛;解毒。主風(fēng)濕痹痛;勞傷腰痛;跌打損傷;咽喉腫痛;牙痛;瘡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研末,0.6-0..9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孕婦禁服。
【備注】在四川等地功用相同的同屬植物尚有:銅牛皮(棕枝瑞香)Daphne odora Thunb. Var. kiusiana Keissler 亦作本品入藥用。
【摘錄】《中華本草》
文章為我們詳細的介紹了鐵牛皮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大家可以記住它常見的功效,這對我們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鐵牛皮起到一定的幫助。鐵牛皮可以有效的改善我們的體質(zhì),對提高我們的身體免疫力是非常有利的。
黑石耳是我們?nèi)粘I钪惺殖R姷囊环N中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的重要,但是對于黑石耳的功效和作用,有些人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下。
【別名】白石耳、石耳子、巖菇
【來源】藥材基源:為皮果衣科植物皮果衣的地衣體。
【原形態(tài)】皮果衣 地衣體葉狀,厚0.45-0.5mm,不規(guī)則圓形,直徑2-4cm。背面呈灰褐色、污灰色,表面有粉霜狀物覆蓋。腹面呈深褐色、黑褐色,具成簇著生的假根與基質(zhì)相貼結(jié)。被子器埋于背面的表層下,圓球形,直徑0.3mm,突起的孔口呈小點狀,周圍的菌絲層暗褐色。孢子長圓形,無色,1室,(14-17)μm×(6-9)μ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山較濕潤處的河岸溪溝旁的巖石表面,尤以石灰?guī)r為普遍。
【性狀】性狀鑒別 地衣體呈葉狀,不規(guī)則圓形,直徑2-4cm。表面灰白色;里面黃褐色,有簇生的假根與基質(zhì)相貼結(jié)。氣微,味淡。
【化學(xué)成份】地衣體含D-甘露-D-庚七醇(D-volemitol),多糖等。
【藥理作用】黑石耳對麻醉與清醒動物均有明顯的降壓作用。研究表明,多糖為其降壓有效成分。
【性味】淡;微苦;性平
【歸經(jīng)】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消食;利水;降壓。主消化不良;腹脹;痢疾;疳積;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黑石耳的介紹,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應(yīng)該更多的去了解黑石耳,才能更加合理的利用,更好的發(fā)揮出黑石耳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