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障性貧血中醫(yī)治療方法有哪些?
冬季養(yǎng)生保健的中醫(yī)治療。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鄙鐣诎l(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注焦點,我們不僅要知道養(yǎng)生,更要懂得養(yǎng)生。日常生活中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再障性貧血中醫(yī)治療方法有哪些?”,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再障性貧血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力下降的疾病,從臨床來看治療此病的方法有很多中,但從效果來看中醫(yī)治療效果不錯,比如補腎壯陽法、滋補腎陰法、滋助陽法、補益心脾法、益氣生血法、補腎解毒法等。
(一)補腎生髓法
以補腎為主治療再障為目前最為有效的中醫(yī)治法,實驗也證實治療再障的有效方劑能夠刺激骨髓造血干細胞生長。
1. 補腎壯陽法
適用于再障以陽虛癥狀為主者。臨床表現(xiàn)除血虛癥狀外,還兼有形寒肢冷,面肢浮腫,自汗,出血輕或無,便溏,腰膝酸軟,舌質淡胖有齒痕,苔白,脈虛大,或沉細。方用右歸丸加減。
2.滋補腎陰法
適用于急性再障及部分慢性再障以腎陰虛證候為主者,此型特點為出血現(xiàn)象明顯,發(fā)熱較常見。臨床上除血虛癥狀外,還有身熱衄血,手足心熱,頭暈,目眩,口燥咽干,盜汗,大便干,腰膝酸軟,舌苔少,脈細數(shù)。方用大菟絲子飲加減。
3. 滋陰助陽法
適用于具有腎陰虛和腎陽虛證候者,或陰虛陽虛證候均不明顯者。方用大菟絲子飲加壯陽之品。
(二)補益心脾法
適用于具有心脾兩虛證候者,多用于慢性再障病情較輕者,常伍用補腎藥物治療再障。證見: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納呆,腹脹脘悶,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虛無力。方用歸脾湯加味。
(三)益氣生血法
適用于僅有氣血兩虛證候,而陰陽五臟證候尚不明顯者。多為慢性再障的輕型病例,為治標的輔助治療。證見:面色不華或萎黃,眩暈,心悸氣短,乏力,舌質淡紅苔薄,脈儒細。常用方為八珍湯加減。
(四)補腎活血法
活血化瘀藥具有改善骨髓造血微環(huán)境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借以解除"髓海瘀阻"和免疫異常所致的骨髓抑制,從而有利于造血細胞的生長。與祖國醫(yī)學的"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理論相一致。臨床上對于用補法治療效果不著而又無明顯出血傾向的患者,在補腎的基礎上適當加入一些活血化瘀藥物,能夠提高部分病人的療效。
(五)補腎解毒法
有作者認為再障的發(fā)生與毒邪有關,在補腎前提下加用清熱解毒藥物,因為少數(shù)患者發(fā)病與病毒感染有關,再由于外邪的入侵常能使病情加重。主要用于急性再障伴有發(fā)熱者,對慢性再障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專家提示:得了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家屬應注意患者的飲食,在急性期,病人嚴格臥床休息。注意做好心理護理,保持口腔清潔,搞好病人的清潔衛(wèi)生工作,對病情的緩解是由很大幫助的。
yS630.Com相關推薦
再障性貧血長發(fā)生在青壯年男性朋友身上,給生活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專家介紹,治療再障性貧血的方法有很多,中藥療法就是其中的一種,仙茅甘草湯、當歸首烏湯都是治療此病的良方,堅持服用一段時間效果會很顯著。
一、中藥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
1.仙茅甘草湯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赤小豆30g,仙靈脾、黃芪、巴戟天各15g,仙茅12g,當歸、甘草各9g,北五味6g,人參3.5g(沖服);將人參以外的藥材一起放入砂鍋中,用水熬制成藥汁,然后再將人參單獨煎制,每日1劑。此藥方具有補血、止血的作用,可使再生障礙性貧血癥狀得以緩解。
2.當歸首烏湯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取黨參、黃芪、首烏、仙鶴草、白芨各30g,山藥、生地各20g,枸杞子、龜板、黃精、陳皮、梔子、阿膠各15g,白芍12,當歸、熟地、地骨皮、白術各10g。將上述中藥洗凈后一起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熬制30分鐘左右;隔日1劑,每劑分3次服用。白芨為草本植物,具有止血、消腫的作用;當歸屬根類藥材,具有補血、活血作用;阿膠具有補血及止血的作用;首烏具有造血功能,并可增強機體抵抗力;仙鶴草可止血,還可凝血及涼血;龜板可養(yǎng)心止血。綜合以上,經(jīng)常服用此湯劑,可起到止血、活血及補血的作用,從而使再生障礙性貧血癥狀得以緩解。
二、西藥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
1.免疫抑制劑是目前治療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首選藥物,具有抑制T淋巴細胞或非特異性自身免疫反應的作用。
2.雄激素為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首選藥物,可刺激腎臟產(chǎn)生促紅細胞生成素,并直接作用于骨髓促進紅細胞生成。
3.造血細胞因子主要用于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促進血常規(guī)恢復的作用。
綜上所述,相信大家對“再生障礙性貧血能治好嗎”的內(nèi)容一定有所了解了,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個極其漫長復雜的過程,患者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決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戰(zhàn)勝病魔。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一定要選擇正確的方法,患者千萬不要聽信一些小偏方,因為那些小偏方?jīng)]有什么科學依據(jù),可能會對患者身體造成二次傷害。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造血功能障礙,在臨床上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難度是比較大的,而且預后也很重要。再生障礙性貧血主要是分型治療,而中醫(yī)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則是辯證治療。
1.補腎壯陽法
適用于再障以陽虛癥狀為主者。臨床表現(xiàn)除血虛癥狀外,還兼有形寒肢冷,面肢浮腫,自汗,出血輕或無,便溏,腰膝酸軟,舌質淡胖有齒痕,苔白,脈虛大,或沉細。方用右歸丸加減。
2.滋補腎陰法
適用于急性再障及部分慢性再障以腎陰虛證候為主者,此型特點為出血現(xiàn)象明顯,發(fā)熱較常見。臨床上除血虛癥狀外,還有身熱衄血,手足心熱,頭暈,目眩,口燥咽干,盜汗,大便干,腰膝酸軟,舌苔少,脈細數(shù)。方用大菟絲子飲加減。
3.滋陰助陽法
適用于具有腎陰虛和腎陽虛證候者,或陰虛陽虛證候均不明顯者。方用大菟絲子飲加壯陽之品。
4.補益心脾法
適用于具有心脾兩虛證候者,多用于慢性再障病情較輕者,常伍用補腎藥物治療再障。證見: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納呆,腹脹脘悶,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虛無力。方用歸脾湯加味。
5.益氣生血法
適用于僅有氣血兩虛證候,而陰陽五臟證候尚不明顯者。多為慢性再障的輕型病例,為治標的輔助治療。證見:面色不華或萎黃,眩暈,心悸氣短,乏力,舌質淡紅苔薄,脈儒細。常用方為八珍湯加減。
缺鐵性貧血雖然是比較常見的,可是不管是誰都不可以忽視正確的治療調理,中醫(yī)治療缺鐵性貧血的藥物,包括歸脾丸,阿膠,還有益母草以及補中益氣丸等藥物。
1、 歸脾丸
歸脾丸1丸(9克),每日3次。療程30天。據(jù)觀察,歸脾丸對缺鐵性貧血出現(xiàn)氣血虛虧之證(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心悸氣短、頭暈頭痛、體倦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等)者有明顯效果。
2、 阿膠
阿膠口服液(每支10毫升),1歲以下5毫升/次;1~3歲10毫升/次;8歲以上20毫升/次。每日3次,療程2個月。藥理研究表明,阿膠有加速恢復血容量、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作用,亦能增加血小板數(shù)量,有明顯的補血作用。臨床研究證實,其療效優(yōu)于鐵劑。
3、 四物丸
有水丸和蜜丸2種。水丸,成人每次服30粒(每粒1克),每日2~3次;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實驗證明,配方中當歸有抗貧血作用,可能與其所含維生素B12、煙酸及葉酸有關。臨床應用本品治療缺鐵性貧血有一定療效。
4、 益母草
鮮益母草十余斤(須于每年5月中旬采),摘下嫩頭,洗凈曬干,碾粉。待冬至節(jié)后,用炒糯米粉2500克和勻,入瓷罐貯存。每服1小碗,加白糖少許,用開水調服,約40~50天服完。
5、 補中益氣丸
每次1丸(9克),每日3次,療程1個月。配方中黨參、黃芪、白術、當歸并用,能促進血清白蛋白增加,以及升高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及血色素,有明顯糾正貧血的功效。
6、人參
人參末3克(或黨參末15克),冰糖少量,粳米100克,煮粥常食。日本有學者經(jīng)過反復研究后指出,人參對治療多種貧血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人參中含有微量元素鍺、鎂、鐵、煙酸等營養(yǎng)成分,有生血、補血的作用。
再障性貧血并不會傳染,這只是一種關于骨髓方面的疾病,這種疾病主要會導致血紅細胞減少,甚至可能會影響到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在出現(xiàn)該病后需要給予相應的診斷,包括全身細胞的檢查,并且要知道貧血會導致患者身體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需要積極的治療。
概述
再障性貧血是由于多種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衰竭,導致紅骨髓總容量減少,代之以脂肪髓,臨床呈全血細胞減少的一組綜合癥。貧血、出血、反復感染是其三大主要表現(xiàn),脾臟和淋巴結一般不腫大。診斷
(1)全血細胞減少,網(wǎng)織紅細胞0.01,淋巴細胞比例增高。血象滿足至少下列2項:(1)血紅蛋白100g/l(2)血小板50×10^9/L(3)中性粒細胞1.5×10^9/L。(2)一般無肝脾腫大。(3)骨髓多部位增生減低(正常的50%)或重度減低(正常的25%),造血細胞減少,非造血細胞比例增高,骨髓小??仗?,骨髓活檢示造血組織減少。(4)除外引起全血細胞減少的其它疾病,如急性造血功能停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范科尼貧血、pNH、Evans綜合征、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骨髓纖維化、毛細胞白血病、低增生性白血病、間變性T細胞淋巴瘤等。
臨床表現(xiàn)
再障性貧血的臨床表現(xiàn)為進行性貧血、出血和反復感染。原發(fā)病例和慢性病例大多起病徐緩,繼發(fā)病例和急病病理頗多起病急驟。癥狀
癥狀重,感染和出血是突出癥狀。發(fā)熱、畏寒、出汗,口腔和咽部潰瘍,多見皮膚感染,肺部感染,重者可因敗血癥而死亡。出血部位廣泛,除皮膚、黏膜外,還常有深部出血,如便血、血尿、子宮出血,顱內(nèi)出血可致死亡。貧血呈進行性加重,伴明顯的乏力、頭暈及心悸等。這種病理病情嚴重,病程短促,一般常用的對癥治療不易奏效。慢性貧血
起病及進展比較緩慢,貧血往往是首發(fā)及主要表現(xiàn)。常常表現(xiàn)倦怠無力,勞累后氣促、心悸、頭昏。出血較輕,以皮膚、黏膜為主。除婦女易有子宮出血外,很少有內(nèi)臟出血。感染以呼吸道多見,癥狀比較輕微,合并嚴重感染者少,目前臨床上最有效治療慢性型再障性貧血的方法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可以通過一些中醫(yī)的方式進行調節(jié),因為合理的使用一些中藥方法,可以起到健康調理的作用:知柏地黃丸合犀角地黃湯,也是一種中醫(yī)治療方法、。
1、慢髓勞(慢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陰虛火旺,迫血妄行型 :
熱毒入里,耗精傷陰,迫血妄行。
證候特點:頭暈乏力,面色蒼白,兩顴潮紅,五心煩熱,夜寐多夢,腰膝酸軟,潮熱盜汗,口渴喜飲,皮膚瘀點瘀斑,出血色鮮,舌嫩紫紅苔薄少津或少苔,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方藥:知柏地黃丸合犀角地黃湯加減。
處方:水牛角片30g 生地20g 丹皮15g 白芍15g 知母10g 黃柏9g 熟地黃15g 山萸肉15g 淮山藥20g 澤瀉18g 鱉甲15g白茅根30g 仙鶴草30g 鮮藕節(jié)30g
若出血明顯:根據(jù)不同出血部位酌加紫珠草30g、白及15g、小薊15g、生地榆10g、側柏葉10g、花蕊石10g等。
中成藥:羚黃涼血顆粒(內(nèi)含羚羊角粉、牡丹皮、赤芍、辛夷等)12克,每日兩次(早晚)沖服(本院制劑)
2、慢髓勞(慢型再生障礙性貧血)腎陰虛型
常見于慢性再障或急性再障治療后轉入陰虛型者。
證候特點:潮熱盜汗,手足心熱,面白顴紅,少寐多夢,腰酸腿軟,心悸易驚,出血色鮮,舌嫩紅苔薄少津或少苔,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益腎,益氣生髓。
方藥:左歸丸加減。
處方:熟地15g 生地黃15g 山萸肉15g 淮山藥15g 制首烏18g 黃精15g 女貞子15g 旱蓮草15g 菟絲子15g 補骨脂15g 茯苓15g 當歸15g雞血藤15g 仙鶴草30g 茜草15g 炙鱉甲15g 焦山楂15g 生黃芪24g 枸杞子18g 阿膠15g(烊化)
中成藥:仙芪生血顆粒(內(nèi)含太子參、女貞子、枸杞子、阿膠等) 15克,每日一次(中午)沖服(本院制劑)。
本癥為肝腎之陰虧耗,元氣與營血具衰。肝腎陰虛則腰酸、頭昏、盜汗,氣虛則少氣不足以呼吸,動則氣短,納少自汗,乏力。血少則心悸,唇面少華,脈細。是因為肝腎不足,發(fā)為血虛之侯。治以補腎為主,故用大量之生地、首烏、山萸肉、山藥、枸杞、阿膠生血而滋肝,兼以黃芪,白術、大棗、甘草益脾,藉谷水之精微以助氣。血賴氣生,氣賴血養(yǎng),所以有效。
中醫(yī)治療是比較傳統(tǒng)的一種治療手段,歷史悠久。再生障礙性貧血作為臨床上常見疾病,治療有一定難度,除了常規(guī)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也可以采取中醫(yī)治療,中醫(yī)治療再障有一定療效。
1.再障之初,出現(xiàn)陰虛內(nèi)熱或血虛內(nèi)熱,當給予滋陰補腎,病情順延則出現(xiàn)陰虛內(nèi)熱消減而進入腎陰陽俱虛期,病人陽虛與陰虛內(nèi)熱交替出現(xiàn),通過滋陰濟陽,病人陰虛證以除,進入脈證相符的腎陽虛期,此期病人出血、感染、發(fā)熱癥狀消失,進入病情穩(wěn)定期;穩(wěn)定期中藥治療要溫補腎陽,填精益髓。病人的脈象變化也是有其規(guī)律,從治療之初的弦、大(或滑大)、數(shù)、疾伴隨治療好轉而轉向滑、細、沉、微。
2.治療過程中,一定要綜合病因、病機及不同臨床表現(xiàn), 遵循陰陽互根、相互轉化的客觀規(guī)律,辨證結合辨病施治,靈活用藥,才能提高再障的療效。今后應積極引進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對中醫(yī)中藥進一步量化、細化,不僅可以促進中醫(yī)中藥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更能帶來更多的科學發(fā)現(xiàn)和醫(yī)學創(chuàng)新,更好地對中醫(yī)中藥繼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使傳統(tǒng)的中醫(yī)中藥為人類發(fā)展作出更大貢獻。
3.中醫(yī)中藥治療再障,無論是主中醫(yī)還是副中醫(yī),用藥的規(guī)律應從病程之初、中到后、末,中藥應用要掌握涼、平、溫、熱的用藥程序。對于目前部分正在服用再障中藥調理且效果不佳的病人,需要了解明確中藥是否對癥,是否具有針對性,無效或效果不佳需要及時更換療方,調整劑量,不可一味“無效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