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癥狀有哪些
夏季養(yǎng)生有哪些。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如何避免走入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耳炎癥狀有哪些”,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像聽力減退,耳鳴,耳痛,以及耳悶等表現(xiàn)都是中耳炎的癥狀,所以如果出現(xiàn)了這種情況的話,大家一定要警惕,因為那很可能代表著你患上了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鼓室粘膜的炎癥,是孩子發(fā)生耳痛的一種常見病因。中耳炎,又稱“耳朵底子”。 以耳內悶脹感或堵塞感、聽力減退及耳鳴為最常見癥狀。
常發(fā)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覺中發(fā)生。急性中耳炎如果治療不及時,則大多可能轉為慢性中耳炎?;颊叱杏X耳悶、耳鳴外,耳朵還有膿流出,若久治不愈,會并發(fā)顱內并發(fā)癥,危害到生命安全。
1、聽力減退
:人體中耳炎后,可能會導致鼓膜穿孔,聽骨鏈受損等,這樣生源的有效振動面減小,聲音的傳導出現(xiàn)損失,聽力減退自會產(chǎn)生。頭位前傾或偏向健側時,因積液離開蝸傳,聽力可暫時改善。積液粘稠時,聽力可不因頭位變動而改變。小兒常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2、耳鳴:
多為低調間歇性,如“劈啪”聲,嗡嗡聲及流水聲等。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擤鼻時,耳內可出現(xiàn)氣過水聲。3、耳痛:
急性者可有隱隱耳痛,常為患者的第一癥狀,可為持續(xù)性,亦可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顯。本病甚為有關耳內閉塞或悶脹感,按壓耳屏后可暫時減輕。4、耳悶:
中耳發(fā)炎后,往往會造成外耳道變窄,咽鼓管病變,這一切使得中耳內外氣壓不平衡,結果就會有耳悶的感覺。擴展閱讀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達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癥,常與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延誤治療或治療不當、遷延而成;或為急性壞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續(xù)。病程一般超過6~8周,反復患耳流膿,鼓膜穿孔及聽力下降為主要臨床特點。嚴重者可引起顱內、外并發(fā)癥。
慢性中耳炎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影響的,會出現(xiàn)流膿的癥狀,而且疼痛的現(xiàn)象是最明顯的,如果不去及時的治療還會導致耳聾,大家都應該去了解慢性中耳炎癥狀,在早期去治療才是最好的。
臨床表現(xiàn)
根據(jù)病理及臨床表現(xiàn)傳統(tǒng)上將本病分為三型:單純型、骨瘍型和膽脂瘤型,國內外的研究又將其分為靜止期和活動期。其主要癥狀為:
1.患耳流膿
是本病的主要常見癥狀??蔀轲ひ?、黏膿或純膿性。單純型膿液一般較稀薄,無臭味,而骨瘍型和膽脂瘤型流膿雖不多,但較稠,多為純膿性,并伴有異臭味。
2.耳聾
輕重不一,如單耳發(fā)病,易被忽視。此種耳聾,多與病程的進展成正比,即病變較重,耳聾也加重。一般為傳導性聾。
3.耳鳴
部分病人可出現(xiàn)耳鳴。
4.其他
除上述癥外,如有眩暈、嘔吐、面癱、劇烈頭痛、寒戰(zhàn)、高熱等癥狀出現(xiàn),提示患者可能有并發(fā)癥發(fā)生,應立即就診,積極采取主動有效的治療。
【藥膳食療】
1,山藥白術扁豆飲:
[原料]白術8~15 g,山藥9~18 g,白扁豆10~20 g,紅糖適量。
[制法]先將白術以適量清水煎湯,去渣后,加入其他2味煲爛,然后放入紅糖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化痰。適宜脾虛型中耳炎。
[服法]1劑/d,連服7~8日。
2,茯苓山藥薏苡仁粥:
[原料]茯苓10~15 g,山藥15~20 g,薏苡仁(惹米)10~20 g,大棗5~10枚,大米適量。
[制法]將茯苓、山藥、薏苡仁、大棗、大米分別洗凈。加適量清水,熬煮成稠粥即可,待溫服食。
[功效]健脾化痰。適宜脾虛型中耳炎。
[服法]1劑/d,早、晚分2次服,連服7~8日。
對于慢性中耳炎癥狀大家應該都了解了吧,對中耳炎這樣的疾病大家要重視起來,在平時也要做好這一疾病的預防工作,發(fā)現(xiàn)了相關的癥狀就要及時的去治療,現(xiàn)在治療中耳炎的方法已經(jīng)很多了,我們不妨去采取一些食療的方法。
卡他性中耳炎我們也叫做是分泌性中耳炎和漿液性中耳炎以及滲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一般都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變態(tài)反應引起的,也可能是氣壓損傷和咽鼓管阻塞導致的,卡他性中耳炎還有可能是因為細菌和病毒感染而誘發(fā),所以說引起卡他性中耳炎的病因有多種。
那么卡他性中耳炎的癥狀是什么呢,或者說卡他性中耳炎在臨床上面有什么表現(xiàn)呢,我們知道了卡他性中耳炎的癥狀后就能有利于我們治療卡他性中耳炎。
病因
1.上呼吸道感染或變態(tài)反應
如急性鼻炎、鼻竇炎、鼻咽炎、慢性肥厚性鼻炎、變應性鼻炎等。腫脹的鼻甲或淋巴組織堵塞咽鼓管咽口,或咽鼓管本身的炎癥水腫粘連所致。
2.氣壓損傷
乘飛機或潛水過程中,氣壓變化過快,中耳內氣壓不能及時平衡所致。
3.咽鼓管阻塞
常見于兒童腺樣體肥大,成人鼻咽部腫瘤,以及頭面部放射線治療后。也可因為鼻中隔偏曲、鼻腔填塞物堵塞等引起。
4.細菌及病毒感染
中耳某些類型的細菌及病毒感染也可引起。
卡他性中耳炎癥狀
主要表現(xiàn)為耳悶、聽力減退。多發(fā)生在感冒或乘坐飛機后。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擤鼻時,耳內可出現(xiàn)氣過水聲。有時頭前傾或偏向健側時可覺聽力改善。有自聽增強,即聽外界聲音變小,聽自己說話聲音變大。部分患者有輕微耳痛。按壓耳屏后癥狀可暫時減輕。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卡他性中耳炎,我們知道引起卡他性中耳炎的病因有很多種,所以我們要做好對于卡他性中耳炎的預防,此外我們詳細介紹了卡他性中耳炎的癥狀,相信上文介紹的這些知識大家肯定都掌握了吧。
分泌性中耳炎在成年人中患病一般都是單側耳朵,患病時會感覺耳朵里面有黏黏的液體很不舒服,嚴重的困難會造成整個耳朵都聽不見聲音了。而分泌性中耳炎最長發(fā)生在兒童的身上,兒童因為不明白什么是中耳炎,直到聽力出現(xiàn)問題才被發(fā)現(xiàn),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到兒童的聽力,做父母的應該時刻注意兒童的一舉一動。
對于分泌性中耳炎沒有明顯的疼痛和癥狀,所以大多數(shù)人不能及時的發(fā)現(xiàn)中耳炎,導致病情嚴重。分泌性中耳炎在前期就會有膿狀的液體在耳朵里面,如果發(fā)現(xiàn)有此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yī)。
分泌性中耳炎的具體病因癥狀
中耳炎,俗稱“爛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癥。病菌進入鼓室,當?shù)挚沽p弱或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chǎn)生炎癥,其表現(xiàn)為耳內疼痛(夜間加重)、發(fā)熱、惡寒、口苦、小便紅或黃、大便秘結、聽力減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內會流出膿液,疼痛會減輕,并常與慢性乳突炎同時存在。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會轉變?yōu)槁灾卸祝S體質、氣候變化、耳內會經(jīng)常性流膿液,時多時少,遷延多年。中醫(yī)將本病稱為“耳膿”、“耳疳”,認為是因肝膽濕熱(火)邪氣盛行引起。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臨床上以嬰幼兒多見,主要是因為小兒從耳通到咽喉的通路--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兒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耳咽管炎癥,細菌進入中耳而發(fā)病。另外小兒飲食時,發(fā)生嗆咳、嘔吐時,食物應易從耳咽管進入中耳,產(chǎn)生炎癥。
耳疼、頭痛、頭暈、發(fā)熱、輕者低熱,重者發(fā)熱、體溫可高達40℃,可伴有嘔吐、腹泄、不食等全身癥狀。不會說話的嬰兒哭鬧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內鼓膜穿孔,膿液流出后,耳痛等癥狀減輕,如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很容易轉成慢性中耳炎。
自療注意事項
(1)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進入中耳,引發(fā)炎癥。
(2)不能強力擤鼻和隨便沖洗鼻腔,不能同時壓閉兩只鼻孔,應交叉單側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應十分小心,宜先濕潤后才挖,避免損壞鼓膜。
(4)游泳上岸后,側頭單腳跳動,讓耳內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簽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暢。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強體育鍛煉,增加休質,減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熱性補藥,如人參、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補膏之類。
(10)多食有清熱消炎作用的新鮮蔬菜,如芹菜、絲瓜、茄子、薺菜、蓬蒿、黃
瓜、苦瓜等。
(11)小蟲進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蟲后捉取。
我們只要平時多注意就會減小分泌性中耳炎發(fā)生的幾率,雖然這種疾病看起來不是很嚴重,但是一旦時間久了病情也是會發(fā)生轉變的。對于已經(jīng)患上分泌性中耳炎的人們就應該格外注意,平時洗澡或者洗頭時千萬不要讓水進入到耳朵里,以免發(fā)生感染,引起更嚴重的后果。
導讀:中耳炎的癥狀,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的高發(fā)疾病,多發(fā)病于8歲以下的兒童,其他年齡段的人群也可能發(fā)生。那么中耳炎的癥狀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中耳炎的癥狀。
中耳炎癥狀
中耳炎以耳內悶脹感或堵塞感、聽力減退及耳鳴為最常見癥狀。常發(fā)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覺中發(fā)生。有時頭位變動可覺聽力改善。有自聽增強。部分病人有輕度耳痛。兒童常表現(xiàn)為聽話遲鈍或注意力不集中。
1、聽力減退
聽力下降、自聽增強。頭位前傾或偏向健側時,因積液離開蝸傳,聽力可暫時改善(變位性聽力改善)。積液粘稠時,聽力可不因頭位變動而改變。小兒常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
2、耳痛
急性者可有隱隱耳痛,常為患者的第一癥狀,可為持續(xù)性,亦可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顯。本病常伴有耳內閉塞或悶脹感,按壓耳屏后可暫時減輕。
3、耳鳴
多為低調間歇性,如劈啪聲,嗡嗡聲及流水聲等。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擤鼻時,耳內可出現(xiàn)氣過水聲有時會間斷一下再次出現(xiàn)。
中耳炎危害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如果治療不及時、不徹底,則大多可能轉為慢性中耳炎。另外,如果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及慢性扁桃體炎存在,細菌可能反復侵入中耳腔,并中耳炎潛伏下來導致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按患病時間、病情輕重不同分為三種:單純性,膿瘍性和膽脂瘤性。它們共同的表現(xiàn)是均有耳流膿,反復不止,有時膿液中還混有血性分泌物。另外,有耳鳴及聽力下降,如果出現(xiàn)并發(fā)癥,會有眩暈和頭痛。
耳朵流膿和聽力下降,雖然讓人很煩惱,但對慢性中耳炎病人來講,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讓人擔心的是出現(xiàn)并發(fā)癥,在出現(xiàn)并發(fā)癥以前,病人往往毫無感覺。但如果出現(xiàn),那么病情往往較重,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險,因此,需要立即住院治療。
如何預防中耳炎
1、患有中耳炎的患者不可運動過度,不能吹奏笛子及氣球等過量運動。
2、避免可能傳染感冒的場合,都可以保持鼻、咽及耳咽管的健康,進而防止中耳炎的惡化。
3、中耳炎病人要保持周遭環(huán)境的安寧,不可到吵鬧的地方而影響中耳炎的恢復。
4、均衡飲食與生活習慣,減少使用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5、隨時漱口保持口腔衛(wèi)生,盡量用鼻子呼吸,睡覺側躺時將病耳朝下,擤鼻涕時不可過猛,并且適當?shù)倪\動也有助于鼻道耳咽管暢通,維持中耳的排泄與通氣功能。
6、有感冒發(fā)生,尤其是有鼻塞時,切勿輕視,要及早治療,以免加重中耳炎病情。
7、在慢性中耳炎有耳膜穿孔者,特別要防止不潔的水經(jīng)外耳道進入中耳(例如洗頭、游泳等),造成發(fā)炎的加重,必要時可用耳塞塞住耳道來預防,若水進入耳朵時,可用吹風機吹乾,或側跳使水份流出,避免挖耳朵使其再受傷害。
8、經(jīng)手術治療過的中耳炎病人,仍要接受定期檢查,有無再發(fā)現(xiàn)象,了解聽力改善程度,并接受指導如何且何時作中耳充氣治療。
中耳炎引起聽力下降和身體的不適會嚴重影響學習和生活,更嚴重的很容易上行感染到腦部,引起腦膜炎等疾病。因此,一定要預防中耳炎。
膽脂瘤型中耳炎是中耳炎的一種,同時也是人體易患的一種疾病,但是和其他類型的中耳炎比起來,這種膽脂瘤型中耳炎的發(fā)病率還是比較低的,而且正因為這樣,所以現(xiàn)實中很多人都是不知道有膽脂瘤型中耳炎這種疾病的存在的。膽脂瘤型中耳炎的癥狀有很多,很多醫(yī)生就是憑借膽脂瘤型中耳炎的一些癥狀來判定這種疾病的。
膽脂瘤型中耳炎是我們人體疾病的一種,一般患上膽脂瘤型中耳炎之后我們就要及時地去醫(yī)院接受治療。但是就目前的醫(yī)學技術來看,對于膽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療并沒有多好的效果的,也是沒有什么治療的特效藥物的。下面就來說說膽脂瘤型中耳炎的癥狀。
膽脂瘤型中耳炎在2012年中華醫(yī)學會的《中耳炎臨床分類和手術分型指南》中更改為中耳膽脂瘤。以前曾經(jīng)認為膽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中最重的類型,但實際上本病為鱗狀上皮組織在中耳、乳突內的生長,其生成機制、病理及轉歸與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不同。所謂膽脂瘤,就是脫落上皮的堆集,越聚越大,不斷地向四周擴張,從而造成鄰近的骨質破壞,有可能造成周圍器官的并發(fā)癥。因此本病的治療是一經(jīng)診斷應建議手術,且手術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提出高聽力及不流膿,而是預防并發(fā)癥。
臨床癥狀
1.可無癥狀:不伴感染的膽脂瘤早期可無癥狀。
2.耳流膿:不伴感染的中耳膽脂瘤可無耳溢液。伴化膿性中耳炎者可有耳流膿,且持續(xù)不停,膿量多少不等,膿液常有特殊惡臭,伴有肉芽者,膿內可帶血。
3.聽力下降:聽力下降可能是不伴感染的膽脂瘤的唯一主訴,早期多為傳導性聾,程度輕重不等。上鼓室內小膽脂瘤,聽力可基本正常。即使聽骨部分遭到破壞,但因膽脂瘤可作為聽骨間的傳聲橋梁,聽力損失也可不甚嚴重。病變累及耳蝸時,耳聾呈混合性。嚴重者可為全聾。
4.耳鳴:多因耳蝸受累之故。
治療原則為根除病變組織,預防并發(fā)癥,重建中耳傳音結構。手術治療:首要目的是徹底清除病變,盡可能求得一干耳。①上鼓室開放;②關閉式手術;③開放式手術;④乳突根治術。術式的選擇應該根據(jù)病變范圍、咽鼓管功能情況、聽力受損類型及程度、有無并發(fā)癥、乳突發(fā)育情況等綜合決定。
膽脂瘤型中耳炎的癥狀一般表現(xiàn)為:耳朵流膿,而且很多時候流膿的狀態(tài)是連續(xù)的,并且流出來的濃是有股惡臭的,有的時候流膿的地方還有腐肉;除此之外,膽脂瘤型中耳炎還能夠使人的聽力降低,而且有些嚴重的病人還會耳聾,這是非常嚴重的。所以我們的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筆不要及時治療。
晚上睡覺前,取食用鹽(大粒研碎)少許,慢慢置于患者病眼眼皮上(患者閉眼仰臥)。為防細鹽液落,可用食指醮少量口水輕輕涂于食鹽上,使全部食鹽與眼皮充分接觸。一般情況下,患者當時即感較舒服,第二天即見效果。
生地、白芍、白術、大棗、磁石、生牡蠣、麥冬各10克,蔥白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慢性者亦可)
紫草3克,芝麻油40克,將紫草入油內置火上炸之,待油變紫后濾取油液,裝玻璃瓶備用。同時將紫草油滴數(shù)滴于耳內。一般10天左右可愈(慢性者亦可)。
地龍10條,冷開水洗凈,加入白糖,少時即化為水,用此水滴耳,每日2-3次,每次2-3次滴,5-7日可愈。
黃連9克,黃柏6克,黃芩12克,菊花10克。水煎服,每日2次,每日1劑。
雞蛋黃1個,冰片2克,將雞蛋煮熟,取蛋黃用文火烤至出油,乘熱,將冰片放入混勻,每天滴耳2-3滴,間隔12小時再滴1次。此方適用于6歲以內小兒耳內長期流膿者,一般使用2-3次即可治愈。
冰片一小撮,放入耳內,并用藥棉或衛(wèi)生紙塞耳,適用于輕中度患者
石榴花,瓦上焙干,研末加冰片少許研細,吹耳內,每日2-3次
中耳炎問題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工作,所以想要盡可能的避免它造成的這些傷害就應該了解正確的方法,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都是現(xiàn)在常見的療法,同時也要講究生活中的護理。
1、治療方針
病因治療,清除病灶,保持鼻腔通暢,防止污水入耳,防止繼發(fā)感染。
2、藥物治療
單純型以局部用藥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與類固醇激素類藥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治療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
3、手術治療
鼓膜大穿孔影響聽力,可行鼓膜修補術或鼓室成形術。
4、其他治療
積極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慢性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
5、預后情況
無論何種性質的中耳炎,經(jīng)過及時和適當?shù)闹委?,一般均可治愈。但在某些情況下有可能遺留后遺癥,如聽力損失和耳鳴等。
6、飲食調理
飲食要清淡、容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酒、蔥、蒜等,以防熱毒內攻。平時,也應該多吃一點清火敗毒的食物,如金銀花露、綠豆湯等。
中耳炎有什么偏方
1、中耳炎有什么偏方
1.1、鯉魚膽汁
組成:鯉魚膽1個
用法:將魚腹內的苦膽輕輕取出,把膽汁擠入小碗內。先用雙氧水將耳內膿水擦洗干凈,滴入鯉魚膽汁,用棉花球堵塞耳孔。每日1次。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炎祛腫。
1.2、韭菜汁
組成:韭菜適量
用法:將韭菜洗凈,搗爛取汁,吸入滴管內。每日滴耳3次。
功能主治:殺菌,排膿。
1.3、銀菊花
組成:銀花、菊花各10克
用法:用開水沖泡,代茶飲。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適用于中耳炎,證見起病較急、耳內疼痛、耳鳴、聽力障礙、耳內脹悶感,伴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流涕。
2、中耳炎的癥狀表現(xiàn)
2.1、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由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癥,其癥狀主要是耳痛、流膿。小兒的全身癥狀比成人明顯,可有發(fā)熱、嘔吐等。嚴重的并發(fā)癥有顱內并發(fā)癥,如腦膜炎、腦膿腫等。
2.2、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達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癥。本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常以耳內間斷或持續(xù)性流膿、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嚴重時可引起顱內、顱外的并發(fā)癥。
3、中耳炎帶來的危害
3.1、若化膿性中耳炎不及時治療的話,人體會出現(xiàn)發(fā)熱、怕冷、食欲減退、嘔吐、腹瀉全身性中毒反應,耳痛尤其劇烈,如果是小兒,往往會使患兒從睡夢中痛醒、哭鬧不安,當咳嗽、噴嚏、吞咽時,疼痛會加重。
3.2、由于鼓室相隔頭顱很近,所以若不及時治療中耳炎的話很有可能并發(fā)如腦膜炎、腦膿腫、血栓性靜脈炎等嚴重病癥造成生命威脅,尤其是那些嚴重高熱、呼吸衰竭的病人必須緊急處理,不然很有可能死亡。
患中耳炎的原因
1、呼吸道及鼻咽部感染:當兒童患有感冒、鼻炎、咽炎等呼吸道及鼻咽部等疾病時,而某些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流感等細菌病毒就會通過呼吸道等進入體內,常常會引起鼻咽部的分泌物增多,當鼻咽部存在大量細菌的時候,這些病原體就很容易進入耳部。
2、嬰兒喂奶不當:如嬰兒平躺著喝水、喝奶,水或奶會向鼻咽方向流入,從而進入咽鼓管,導致咽鼓管受感染,有導致中耳炎的危險。所以,寶寶喝奶或其他飲料時,要將他的頭抬高一些,并隨時給他擦掉流出來的水或奶。
3、外耳蔓延:有一些媽媽在給兒童掏挖耳朵,雖然十分謹慎小心,但是可能兒童的不安分等不小心損傷了外耳道黏膜或鼓膜,從而導致耳朵里的分泌物進入中耳,這些分泌物含有不少的細菌,使中耳受到感染,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發(fā)生炎癥。
預防中耳炎要點
1、預防傷風感冒。大部分化膿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的感染而引起的,這種感染多半發(fā)生于感冒的時候。因此,預防傷風感冒,就能減少發(fā)生中耳炎的機會。
2、不亂挖耳屎,戴耳塞時注意音量控制。很多人有亂挖耳屎的壞習慣,用力過度是會損傷耳膜導致中耳炎的,聽音樂的時候不能將音量調得太大,不但容易引發(fā)中耳炎還會導致耳聾。
3、掌握正確游泳方法。游泳是一項良好的運動項目,但是如果掌握不好,也有可能導致中耳炎。有中耳炎或中耳炎痊愈不久的人,不應游泳。當呼吸系統(tǒng)有急性感染時,咽鼓管的抵抗力降低,也暫時不要游泳。
4、注意中耳其他器官的影響。鼻和咽部的疾病,像鼻竇炎、扁桃體炎、增殖腺炎等,常并發(fā)中耳炎。為了保持中耳的健康,還必須注意治療這一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