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所不了解的面神經麻痹的病因!
你了解的其他養(yǎng)生知識。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别B(yǎng)生已經成為很多中老年人關注的話題,作好了養(yǎng)生我們的生活質量才更好。怎么才能作好中醫(yī)養(yǎng)生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家所不了解的面神經麻痹的病因!”,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面癱學名面神經麻痹,也稱面神經炎,俗稱“歪嘴巴”,是面神經發(fā)炎、麻痹,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表現(xiàn)為口眼歪斜,不能抬眉、閉眼、鼓腮、努嘴。那么導致原因有哪些呢?
導致面神經麻痹的原因
1、莖乳孔以下的面神經支受累。病側額紋消失,不能抬眉,眼裂變大,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Bell征(閉眼時眼球向上外方轉動,顯露白色鞏膜),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示齒時口角偏向健側,鼓腮和吹口哨漏氣,常見食物滯留于病側齒頰間。
2.面神經受損。影響到鼓索以上的面神經支時除周圍性面神經麻痹,還出現(xiàn)同側舌前2/3味覺障礙。
3.疾病導致神經受累。鐙骨肌以上的面神經支受累時發(fā)生聽覺過敏、同側舌前2/3味覺障礙和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4.膝狀神經節(jié)受累。除聽覺過敏、同側舌前2/3味覺障礙和周圍性面神經麻痹,還有患側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覺減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現(xiàn)皰疹,稱Hunt氏綜合征。
面神經麻痹久治不愈危害極大甚至危及生命
(1) 長期面神經麻痹易引發(fā)并發(fā)癥:面神經麻痹的患者要注意了,面神經麻痹的危害會使身體出現(xiàn)相關病變,肝、腎、臟腑功能、微血循環(huán)系統(tǒng)都會受之影響,久而久之,則會導致腦、腎、臟腑功能衰竭、氣血虛弱、陰陽失調、貧血、失眠、憂郁、面肌攣縮、聯(lián)帶運動、面肌痙攣、上瞼下垂、精神病等病癥的發(fā)生,危害人身健康、危及生命,后果不堪設想。
(2)導致精神萎靡、情緒低落:面神經麻痹的危害會使患者產生精神萎靡、情緒低落,還會常常感到疲勞,甚至對任何事情毫無興趣,變得墮落,對人生失去信心。
(3)性格自卑、性情自閉:當臉上患面神經麻痹、面神經麻痹后遺癥、面肌痙攣,性格會變得越來越自卑,性情會越來越自閉,不愿與任何人交往,我行我素、自作主張,從而常犯錯誤、遺憾終生。這些都是由于面神經麻痹的危害所造成的。
擴展閱讀
特發(fā)性面神經麻痹也稱為面神經炎、貝爾麻痹(Bell’s palsy),是莖乳孔內面神經由非特異性炎癥所致的周圍性面癱,其發(fā)病機制尚無定論。那么此病有哪些治療方法呢?
藥物治療
糖皮質激素:此類藥物可在急性期抑制面神經的炎性反應,從而減輕面神經因水腫增粗而受到面神經管壓迫以及微循環(huán)障礙的程度。因此,糖皮質激素為治療該病首要和主要的藥物,但不宜長期使用。
可予地塞米松10~20mg/d,7~10日為一療程;或給予潑尼松1mg/(kg·d),頓服或分2次口服,連續(xù)5日,隨后7~10日內逐漸減量。此外,糖尿病、結核、胃潰瘍患者及妊娠女性或小兒應慎用。
抗病毒藥物:此類藥物可干擾皰疹病毒脫氧核糖核酸(DNA)聚合酶,抑制DNA復制。常用阿昔洛韋、更昔洛韋等。
B族維生素:此類藥物可促進神經髓鞘的恢復,使用方法為維生素B1 100mg、維生素B12 500μg肌肉注射,后期可改為口服B族維生素治療。
其他藥物:巴氯芬可減低肌張力,改善局部循環(huán),應從小劑量(5 mg)開始口服,2~3 次/日,逐漸加量至30~40mg/d。個別患者不能耐受該藥惡心、嘔吐和嗜睡等不良反應。
應用銀杏葉提取物等藥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此外,患者夜間可用眼藥膏涂抹患側眼部,并用眼罩保護眼睛。當淚液減少時,可滴用人工淚液。
康復鍛煉
患側面肌稍能活動,應盡早開始功能訓練和康復治療,對著鏡子皺眉、舉額、閉眼、露齒、鼓腮和吹口哨等,每日數(shù)次。每次10~15分鐘,輔以面肌按摩。
手術治療
部分患者可行面神經減壓術,但此法有并發(fā)癥風險,可導致癲癇發(fā)作、耳聾、腦脊液漏和面神經損害,嚴重者可有永久性聽力喪失。
對于嚴重面神經麻痹且發(fā)病2年未恢復者,可行面神經-副神經、面神經-舌下神經或面神經-膈神經吻合術,但療效尚不確定,僅適用于嚴重患者。此外,嚴重患者還可行整容手術。
其他治療
中醫(yī)治療
此法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在急性期(1~2周)內不宜用強刺激(如針灸等)治療,待急性期后可采用針灸治療?;钛鏊幬飳τ诟纳泼嫔窠浳⒀h(huán)有輔助作用。清熱解毒藥物亦可用于抗病毒治療。
熱敷、理療、按摩等急性期者可采用溫熱療法、磁療、電磁療法、超短波或微波療法等輔助治療?;謴推诳刹捎梦锢碇委煟缂∪獍茨坝柧殹C婕’d攣者可用痙攣肌肉運動點阻滯療法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是一側或雙側面部表情肌癱瘓導致病側不能皺眉、蹙額、閉目、露齒、鼓頰的一種疾病。那么該病的病因和機理是什么呢?
一、病因與機理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病因不明,多見于極度疲勞后受涼后,與寒冷、缺血、免疫力下降有關。面神經從顱內穿出必須經歷一個狹窄的骨性管道,也叫面神經管,狹窄的面神經管是面神經容易受累的內在因素;另外,因面神經在面部所處的位置淺表且與咽部相處甚近,故易受冷風侵襲,面神經周圍軟組織增生粘連硬化,局部營養(yǎng)血管痙攣,導致面神經缺血、缺氧及水腫,成為面神經容易受累的外在因素。
具體病理變化是:面神經管內的面神經營養(yǎng)血管痙攣、缺血,導致面神經水腫、脫髓鞘,早期多為可逆性的神經病變,嚴重者軸突變性或神經完全性損傷。
二、臨床表現(xiàn)
為同側上、下部面肌癱瘓,即患側額紋變淺或消失,不能皺眉,眼裂變大,眼瞼閉合無力。當用力閉眼時眼球向上外方轉動,暴露出白色鞏膜,稱為Bell征?;紓缺谴綔献儨\,口角下垂,鼓腮漏氣,不能吹口哨,吃飯時食物存于頰部與牙齦之間。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時,還可以進一步根據(jù)伴發(fā)的癥狀和體征確定病變的具體部位。
1、面神經核損害:除表現(xiàn)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外,常伴有外展神經麻痹,對側錐體束征,病變在腦橋。常見于腦干腫瘤及血管病。
2、膝狀神經節(jié)損害:表現(xiàn)為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同時有耳后部劇烈疼痛,鼓膜和外耳道皰疹,可伴有舌前2/3味覺障礙及淚腺、唾液腺分泌障礙,稱亨特綜合征(Huntsyndrome)。見于膝狀神經節(jié)帶狀皰疹病毒感染。
3、面神經管內損害:周圍性面神經麻痹伴有舌前2/3味覺障礙及唾液腺分泌障礙,為面神經管內鼓索神經受累;如還伴有聽覺過敏,則病變多在鐙骨神經以上。
4、莖乳孔以外病變:只表現(xiàn)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面神經麻痹的定位診斷,首先要區(qū)別是周圍性面神經麻痹,還是中樞性面神經麻痹。如為周圍性面神經麻痹,還要區(qū)分是腦干內還是腦干外。明確疾病位置才能有效治療。
三、發(fā)病與自愈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在15—45歲患者中最常見,各年齡均可發(fā)病,其發(fā)病無性別和季節(jié)的差異。除典型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外,還伴有不同程度的流淚、耳后痛、味覺減退、眼發(fā)干或聽覺過敏。發(fā)病多于數(shù)小時或1—3天內達高峰,85%的患者在發(fā)病后3周內開始恢復,15%的患者在發(fā)病后3—5個月內開始恢復,2/3的患者在3個月內能完全恢復正常。研究發(fā)現(xiàn),1年后71%的患者能完全恢復,29%部分恢復,其中17%面肌痙攣,16%面肌出現(xiàn)聯(lián)帶運動,2%眼發(fā)澀或流淚。研究表明:大于45歲后自然痊愈率隨年齡增加而下降,大于60歲的患者只有1/3的患者能完全恢復。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是一種全身疾病,臨床癥狀越重、年齡越大,體質越差,氣血不足,免疫力差的人,預后越差,治療要及早介入。
四、治療
治療的原則:促進局部炎癥、水腫及早消退,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具體方法:一是針對最常見的疲勞后的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營養(yǎng)神經、糖皮質激素、B族維生素等藥物;二是微創(chuàng)松解術松解局部軟組織的增生粘連硬化,緩解對面神經的壓迫,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促進面神經機能的恢復;三是保護暴露的角膜及預防結膜炎,可用眼罩,滴眼藥水、眼藥膏等;四是是患者自己對鏡子用手按摩面癱面肌,促進局部血循環(huán),每日數(shù)次,每次5~10分鐘。
人們如果出現(xiàn)面部神經麻痹的情況,就會導致人們沒有辦法在面部做表情,而且臉上也感覺不到任何知覺。神經麻痹的同時也會導致肌肉沒有辦法活動,時間久了,肌肉會慢慢變得松弛,人們的臉上也會逐漸老化。其實這種病癥可以用中藥來治療。下面帶大家看看面部神經麻痹的中藥方劑。
即面神經麻痹。臨床以周圍性面癱為多見。
1.主證: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來時,發(fā)現(xiàn)一側面部板滯、麻木、癱瘓,不能作蹙額、皺眉、露齒、鼓頰等動作。口角向健側歪斜、露晴流淚、額紋消失、患側鼻唇溝變淺或消失。少數(shù)病人初起時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嚴重者可出現(xiàn)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等。
2.治療:以手足陽明經為主,手足少陽、太陽經為輔,采取局部取穴與循經遠取相結合的方法。近取諸穴酌予淺刺、平刺透穴或斜刺。
3.處方:風池、陽白、攢竹、四白、地倉、合俗、太沖。
鼻唇溝平坦加迎香;人中溝歪斜加人中;顏唇溝歪斜加承漿;乳突部疼痛加翳風。
面神經麻痹病因
引起面神經麻痹的病因有多種,臨床上分為中樞型面神經麻痹和周圍型面神經麻痹兩種。
常見病因為
①感染性病變,感染性病變多由潛伏在面神經感覺神經節(jié)內休眠狀態(tài)的-病毒被激活引起;
②耳源性疾病。③自身免疫反應;④;⑤神經源性;⑥創(chuàng)傷性;
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長期接觸有毒物;
⑧代謝障礙,如、維生素缺乏;⑨血管機能不全;
⑩先天性面神經核發(fā)育不全。
臨床表現(xiàn)
多數(shù)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fā)現(xiàn)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
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于病側的齒頰間隙內,并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于淚點隨下瞼外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其中周圍性發(fā)病率很高,而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痹。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覺障礙,外耳道皰疹等。
面神經麻痹其實就是面癱疾病,這種疾病往往都是以周圍性面癱為主,也有一些患者是由于腦腫瘤引發(fā)的中樞性面癱,但是這種情況的癥狀會出現(xiàn)患者流淚和摳腳歪斜以及流口水等等,很多患者都會選擇針灸的方式進行治療,而且治療的效果也是非常的理想,那么面神經麻痹的針灸治療的穴位有哪些?
第一,面神經麻痹的針灸治療的穴位有哪些?地倉穴,位于人體的面部,口角外側,上直對瞳孔。頰車穴,人體頰車穴位于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中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治療面癱一般向地倉穴透刺。印堂穴,位于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頭痛、通血絡等功效。
第二,陽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離眉毛上緣約二厘米處。一般 配太陽穴、睛明穴、魚腰穴治目赤腫痛、視物昏花、上瞼下垂等。太陽穴,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在兩眉梢后凹陷處。太陽穴的主治病癥為: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太陽穴是人頭部的重要穴位,《達摩秘方》中將按揉此穴列為“回春法”,認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腦的青春常在,返老還童。當人們長時間連續(xù)用腦后,太陽穴往往會出現(xiàn)重壓或脹痛的感覺,這就是大腦疲勞的信號。這時施以按摩效果會非常顯著。
按摩太陽穴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并且能繼續(xù)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面神經麻痹的針灸治療的穴位有哪些?四白穴,位于人體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找這個穴位時,可以先將雙手食指和中指并攏,放在緊靠鼻子兩側處,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長二分之一處,拇指支撐在下頜骨的凹陷處,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陽白穴,地倉穴,頰車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攢竹穴治眼瞼(目閏)動。
面神經麻痹這類疾病我們并不陌生,因為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這類患者,這類癥狀的患者是非常痛苦的。中醫(yī)對這種病癥的治療很有研究,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面神經麻痹的中醫(yī)方劑有哪些?
面神經麻痹病因
引起面神經麻痹的病因有多種,臨床上分為中樞型面神經麻痹和周圍型面神經麻痹兩種。
常見病因為
①感染性病變,感染性病變多由潛伏在面神經感覺神經節(jié)內休眠狀態(tài)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被激活引起;
②耳源性疾病。③自身免疫反應;④腫瘤;⑤神經源性;⑥創(chuàng)傷性;
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長期接觸有毒物;
⑧代謝障礙,如糖尿病、維生素缺乏;⑨血管機能不全;
⑩先天性面神經核發(fā)育不全。
臨床表現(xiàn)
多數(shù)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fā)現(xiàn)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
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于病側的齒頰間隙內,并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于淚點隨下瞼外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其中周圍性面癱發(fā)病率很高,而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痹。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覺障礙,外耳道皰疹等。
治療面神經麻痹中藥方劑
生黃芪30克,赤芍12克,防風12克,當歸12克,蜈蚣2條。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在服上方的基礎上,取適量馬前子,用水浸泡后,切成薄片,放置膠布上(膠布長度視口角至取門的距離而定),然后貼于患側面部,3-7天更換1次。
蓖麻仁10克,松香30克。分別研成細粉,取凈水1000毫升煮沸后放入蓖麻仁,煎煮5分鐘后再入松香,小火煎3-4分鐘,倒入冷水中,捻收成膏,切塊備用,每塊約3克左右。用時將藥膏先用熱火燙軟,捻攤于小圓布上,然后貼于患側下關穴(右歪貼左,左歪貼右),用膠布固定,7-10天換藥1次。
先用艾條灸患側耳門、聽宮、下關、煩車4穴,然后將膠布一端緊貼于患側口角,用手將口及面部肌肉向耳根方向推,邊推邊貼膠布,最后將膠布的另外一端貼于耳后乳突上。每隔1-2日更換膠布1次。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面神經麻痹的相關治療方劑有了一定的了解,面神經麻痹的癥狀表現(xiàn)很明顯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希望以上介紹的方劑能給大家?guī)硐鄳膸椭?/p>
面神經麻痹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病癥,這種病癥一定要及時的有效的進行治療。那么,治療面神經麻痹的偏方有什么?面神經麻痹應該怎么治療?面神經麻痹的臨床表現(xiàn)是什么?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治面神經麻痹(風濕型)方
處方:茯苓15克,川芎、羌活各10克,獨活、防風、陳皮、法半夏、甘草各8克,蒼術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疏風祛濕。用于治療面神經麻痹,中醫(yī)辨證屬風濕型。癥見口眼歪斜,患側面肌臃腫,眼瞼浮腫,頭重如裹,胸脘痞悶,肢體困重,口膩不渴,舌淡,苔滑膩,脈緩。
治面神經麻痹(風寒型)方
處方:葛根20克,桂枝、麻黃各8克,防風、白芷、蟬蛻、甘草、生姜各l0克;大棗5枚,細辛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疏風散寒。用于治療面神經麻痹,中醫(yī)辨證屬風寒型。癥見口眼歪斜,患側面肌發(fā)緊或疼痛,皮膚發(fā)厚僵硬,苔薄白,脈浮緊。
治面神經麻痹(風熱型)方
處方:生石膏、金銀花各20克,柴胡10克,葛根15克,羌活、全蝎、蟬蛻、甘草各7克,白芷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疏散風熱。用于治療面神經麻痹,中醫(yī)辨證屬風熱型。癥見口眼歪斜,言語不清,患側面部肌肉松弛,皮膚有烘熱感,口干,苔薄黃,脈浮數(shù)。
面神經麻痹的臨床表現(xiàn)
多表現(xiàn)為病側面部表情肌癱瘓,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齒動作時,口角下墜及面部歪斜更為明顯。
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于病側的齒頰間隙內,并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
由于淚點隨下瞼外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面神經炎引起的面癱絕大多數(shù)為一側性,且右側多見,多數(shù)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fā)現(xiàn)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覺障礙,聽覺過敏等。
外傷引起的周圍性面神經炎可分為早發(fā)性(損傷后立即出現(xiàn)面癱)和遲發(fā)性(傷后5~7天出現(xiàn)面癱)兩種。
依據(jù)傷后面癱發(fā)生的遲早、程度,電興奮和肌電圖檢查,可評估面神經損傷的程度以判斷預后。
結語:通過這篇文章的仔細閱讀,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對面神經麻痹的治療偏方都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這里推薦的幾種偏方的效果都是比較不錯的,但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前請在醫(yī)師的建議下進行治療服用!
面部神經麻痹癥狀的出現(xiàn),往往會導致人們無法自如的支配面部的神經。而在對面神經麻痹癥進行治療的時候,臨床上常用如下方法進行。
1.非手術治療
原則:促進局部炎癥、水腫及早消退,并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1)對于面神經炎引起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如為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營養(yǎng)神經、糖皮質激素、B族維生素等藥物。
(2)保護暴露的角膜及預防結膜炎,可用眼罩,滴眼藥水、眼藥膏等;
(3)按摩,患者自己對鏡子用手按摩面癱面肌,每日數(shù)次,每次5~10分鐘。
(4)物理療法,常用的有超短波、低中頻電療、激光、藥物導入等。
(5)針灸治療。
2.手術治療
在保守治療3個月后面神經麻痹仍未恢復,測定面神經傳導速度及面肌肌電圖檢查均無反應即電位活動者,可采用外科手術治療。
面部神經麻痹在臨床上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而在該病的常見分類中,萊姆病性面神經麻痹就是最常見的一種,在臨床上,對于萊姆病性面神經麻痹的護理,大家可從以下三大方面入手。
1.眼部護理
急性期少出戶外活動,保持眼部清潔;可用眼罩蓋住患眼或涂抹眼藥膏,預防結膜及角膜感染;盡量減少用眼。
2.飲食護理
有味覺障礙的患者應注意食物的冷熱度;避免堅硬的食物;盡量將食物放在健側舌后方,細嚼慢咽;注意飯后及時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3.康復護理
可對患側進行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面肌開始恢復時,需做面肌的肌力訓練,以訓練表情肌為主,做睜眼、皺額、吸吮、翹嘴唇、開口笑、提嘴角、吹口哨、噘嘴唇、拉下頜等動作,每次約20min,每日1次,直至最終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