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氣管發(fā)炎咳嗽怎么辦?要注意哪些小細節(jié)?
春季養(yǎng)生要注意哪些。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毕嘈抨P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我們不僅要知道養(yǎng)生,更要懂得養(yǎng)生。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寶寶氣管發(fā)炎咳嗽怎么辦?要注意哪些小細節(jié)?”,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冬季,寶寶感冒后,如果營養(yǎng)不足或抵抗力弱,就可能會發(fā)展成為支氣管炎。而咳嗽則是支氣管炎最典型的癥狀之一,寶寶氣管炎咳嗽怎么辦?
1、多喝水
讓寶寶多喝水,每天要大約喝8-10杯水。這既有利于減輕鼻塞,也能預防脫水。
2、保持潤濕的空氣
在寶寶的臥室或白天玩的地方,放一個噴涼霧的加濕器,尤其是在氣候干燥時。潤濕的空氣可以幫孩子呼吸得更輕松。但一定要按照說明書清潔加濕器,因為如果加濕器臟了,也會把細菌散播到空氣中。
3、淡鹽水
如果你能買到鹽水滴鼻劑,給寶寶用,也有助于緩解鼻塞,只要往他的鼻孔里滴一兩滴,然后用吸鼻器把鼻涕吸出來。如果你的寶寶真的不愿意用吸鼻器,你也許還是要等他再長大些,能自己擤鼻涕后再說。另外,你也可以自己配一些淡鹽水給孩子滴用。
4、多休息
讓寶寶多休息。天氣寒冷、灰塵和煙霧都會刺激寶寶的呼吸道,所以,讓孩子的房間保持清潔、溫暖、沒有煙塵,以利于康復。
5、靠著墊子
寶寶休息和睡覺的時候,讓他靠著墊子,好讓他能更輕松地呼吸。
ys630.COm精選閱讀
在醫(yī)院,其實最常見病癥是一下幾種感冒、發(fā)燒、嗓子發(fā)炎癢和咳嗽之類等等的。這些是大家平時容易的病,而且也是醫(yī)院里常見的病患之一。針對這種情況,大家都很關注這種情況的治療,有經驗的患者都是自己到藥房買藥,吃上幾次就能緩解啦。那么具體遇到嗓子發(fā)炎癢咳嗽到底應該怎么辦呢?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幾種良方。
咽癢咳嗽是由于咽喉受到刺激,如粉塵、頸部放療、長期接觸化學氣體、煙酒過度等,另外全身因素如各種慢性病等都可繼發(fā)本病。最常見的是慢性咽炎,是咽喉部粘膜的慢性炎癥,常出現的癥狀還有咽部不適,干、癢、痛,分泌物多而灼痛,易干嘔,有異物感,咳之不出,咽之不下。以上癥狀尤其會在用嗓過度、食用刺激性食物、疲勞或天氣變化時加重。
是慢性咽炎[2]的一種癥狀,為慢性、反復感染所引起的
彌漫性咽部病變,其主要的病變特征是——咽部的黏膜發(fā)炎。此病多發(fā)生于成年人,因其病程長,癥狀頑固,短期治療難以見效,因此不容易治愈。
1.保持室內合適的溫度和濕度,空氣新鮮,是防治急慢
性咽炎的有效措施。居室空氣干燥及過冷、過熱、過濕都可影響咽部粘膜的防御機能,造成功能障礙,咽部感覺異常,日久而成咽炎病變。
治療寶寶咳嗽的偏方有哪些?冬春季節(jié),冷熱交替,天氣的變化使嬌嫩的寶寶容易感冒、咳嗽,尤其是春季寶寶咳嗽明顯增多,其中80%是由病毒或氣候變化引發(fā)的,顯然,如果盲目給寶寶用抗菌素有害無益。用止咳化痰藥對其中的部分咳嗽固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會影響寶寶食欲,寶寶胃口差了,營養(yǎng)跟不上,抵抗力也會差。寶寶咳嗽,除了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外,應用飲食療法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并且,按照中醫(yī)辨證食療,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治療寶寶咳嗽的偏方有哪些?
一、姜糖豆腐羹:豆腐200克,紅糖50克,生姜3片。加少許水煮熟即可。
二、橘紅生姜蜂蜜水:橘紅60克,生姜30克,蜂蜜250克。先將橘紅,生姜二味用水煎煮,15分鐘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以小火煎熬濃縮,至稠粘時,兌人蜂蜜,至沸?;?,裝瓶備用。每日服3次,每次3湯匙。
三、麻油姜末炒雞蛋:將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鍋內,油熱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過一下,隨即打入1個雞蛋炒勻。孩子風寒咳嗽及體虛咳嗽時,每晚讓孩子在臨睡前趁熱吃一次,堅持吃上幾天,就能收到明顯效果。
四、梨+花椒+冰糖:梨一個,洗凈,橫斷切開挖去中間核后,放入20顆花椒,2粒冰糖,再把梨對拼好放入碗中,上鍋蒸半小時左右即可,一只梨可分兩次吃完。蒸花椒冰糖梨對治療風寒咳嗽效果非常明顯,但有的孩子不喜歡花椒的味道,家長可自己選擇。
寶寶出現咽炎咳嗽也是比較常見的,如果不注意及時的進行調養(yǎng)和治療,可能會容易導致繼發(fā)性的扁桃體炎,甚至會造成呼吸道感染,對于寶寶的健康危害是比較大的,出現咽喉炎要及時進行對癥治療,平時要給寶寶多喝水,這樣能夠促進炎性體液的代謝,出現發(fā)熱,可以聽從醫(yī)囑使用一些消炎藥。
小兒咽喉炎的治療
一、治療原則
1、行對癥治療,通暢大便,多喝白開水。
2、發(fā)熱者應用抗生素(青霉素,先鋒霉素)、磺胺類藥和抗病毒藥(如嗎啉雙胍、金剛胺、病毒靈等)。
3、局部可用1:5000呋喃西林液或復方硼砂液漱口,杜來芬、洗必太、薄荷片或含碘片含化,或抗生素加激素霧化吸入。
4、中醫(yī)中藥治療: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脈浮者可用麻黃湯內服。發(fā)熱重,惡寒輕者則有銀翹散內服,亦可用牛黃解毒丸、解毒消炎丸、六神丸內服。局部可用冰硼散或錫類散吹入咽中。針刺頰車,合谷,少商或作下頜角封閉,可使炎癥消退,止痛效果尤佳。
洗鼻法
用4.5克不含任何添加物的純鹽兌500毫升清潔溫水。將水灌入洗鼻壺中。將洗鼻壺壺嘴對準一邊鼻孔,頭稍微偏向另一側(偏側度不超過15°),水流將從另一邊鼻孔流出。然后將兩邊鼻孔擤干凈。在另一邊鼻孔重復相同動作,直到鼻腔完全清洗干凈為止。因急性鼻炎引起的急性咽炎可在一天內多次重復以上洗鼻法,以鼻腔中無過多鼻涕為度。
小兒咽喉炎的預防方法
1、生活要有規(guī)律,有節(jié),起居有常,夜臥早起,避免著涼。在睡眠時,避免吹對流風。
2、適當多吃梨、生蘿卜、話梅等水果、干果,以增強咽喉的保養(yǎng)作用。
3、平時加強戶外活動,多見陽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4、保持口腔衛(wèi)生,養(yǎng)成晨起、飯后和睡前刷牙漱口的習慣,。
5、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避免感寒受熱。
6、在感冒流行期間,盡量減少外出,以防傳染。
我們都知道喝湯的好處很多,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喝湯的時候卻并沒有關注一些細節(jié),那么對于喝湯的細節(jié)有哪些需要我們注意的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喝湯的細節(jié)有哪些吧?應該要避開哪些誤區(qū)?
喝湯時你要注意哪些細節(jié)
1、太燙會損傷食道
湯一般是趁熱喝的好,尤其是魚湯,放涼了還會有腥味。但理論上來說,喝湯不能太燙。研究表明,常吃燙食的人,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等上消化道癌癥的風險將會增高。因為口腔、食道等上消化道黏膜十分柔嫩,承受不了過高的溫度。如果長期食用燙食,黏膜一直處在損傷階段,就會誘發(fā)黏膜的癌前病變。一般喝湯的溫度不要超過60°C。
2、久熬嘌呤高
廣東人愛喝老火湯,特別是煮骨頭湯,熬上2-3小時是很正常的事情。事實上,熬太久對口味的提升十分有限,但嘌呤含量卻會增加,并因此增加痛風風險。熬湯最長時間不要超過1.5小時,如果怕湯料味道出不來可以采用高壓鍋、砂鍋等的器皿內熬制,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熬出口感相對較好的湯水。
3、太咸升血壓
熬湯時切忌放入太多的鹽,不僅會影響口味,一旦人的鹽的攝入量超標,很可能因此導致了血壓的上升,使腦卒中、心臟病及腎病風險增加。
4、樹脂碗也怕高溫
雖然號稱耐高溫,但當溫度超過70℃時,樹脂碗就會有部分三聚氰胺溶于食物中,雖然溶出的三聚氰胺并未超標,但長期用這種碗喝湯,有可能對身體造成潛在影響。建議多用陶瓷餐具盛湯,煲湯時也盡量用砂鍋等器皿。
喝湯你要避開哪些誤區(qū)
1、喝湯速度快
如果喝湯速度很快,等意識到吃飽的時候,說不定已經吃過量了,這樣容易導致肥胖。喝湯應該慢慢品味,不但可以充分享受湯的味道,也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有充裕的時間,并且提前產生飽腹感,不容易發(fā)胖。需要減肥的美女要注意了,一定要切記這個錯誤的喝湯習慣,改掉它,說不定你的減肥效果會更佳。
2、要喝純湯
很多人認為燉排骨湯、雞湯,所有的營養(yǎng)都在湯內,所以就只喝湯,不吃肉。其實,這樣是不對的,不管是哪種湯,就算是熬煮很長時間,湯很濃郁,湯的蛋白質也只有約6%~15%,85%以上的蛋白質營養(yǎng)仍是在肉的本身。所以僅喝湯不吃肉會有很大的損失。
3、用餐最后才喝湯
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是先用餐,后喝湯,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喝湯習慣。而西方的出餐順序一般是先喝湯,再用餐,這才是健康的喝湯習慣。因為先用餐的話,就可能是已經吃飽了,吃飽之后再喝湯,就容易導致營養(yǎng)過剩,造成肥胖,而且湯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先喝湯比最后喝湯,健康效果更佳,并且有助于減肥。
4、每頓能喝好幾碗
喝湯也是有忌諱的,不能什么湯都喝,也不能什么湯都多喝。如果湯的種類是高熱量、高鹽份、高嘌呤,就不能多喝,尤其是患有痛風、腎臟病及高血壓的人,應避開喝這些湯。一般人吃飯時可緩慢少量喝湯,以胃部舒適為原則。
5、喝湯要喝滾燙的湯
人的口腔正常溫度在37攝氏度左右,而人體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溫度,也只有60攝氏度左右,超過此溫度容易造成黏膜損傷,而且還應注意的是,愛喝熱湯會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所以喝湯應該等湯稍涼再喝,這樣可以保證身體不受到疾病的威脅。
6、湯泡飯
營養(yǎng)湯還有剩,舍不得倒,干脆就泡飯吃吧。這樣吃真的健康嗎?我們咀嚼食物,不但要將食物嚼碎后便于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濕潤,而唾液是不斷咀嚼食物產生的,唾液中有許多消化酶,能幫助消化和吸收,對健康十分有益。而湯泡飯由于將飯泡軟了,就算不咀嚼也不會影響吞咽,所以吃進去的食物往往還沒經過唾液的消化過程就進入胃了,這就給胃的消化增加了負擔,日子一久,就容易導致胃部不適。
7、愛喝“獨味湯”
每種食品所含的營養(yǎng)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鮮味極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濃湯”,仍會缺少若干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因此,提倡用幾種動物與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湯,不但可使鮮味互相疊加,也使營養(yǎng)更全面。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喝湯的細節(jié)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喝湯的注意細節(jié)很多,我們應該要注意的,這樣才能更健康,以上介紹的喝湯的誤區(qū)我們應該要避免進入的,希望能幫到大家的。
導讀:中藥能夠治本,許多病人會選擇服用中藥來治療自己的病癥。而煎藥是中藥防病治病的重要一環(huán),不可小視。煎藥如烹飪,不僅要講究,而且煎煮不得法會直接影響到藥物的療效。下面小編教你一些中藥的煎煮法。
特殊煎煮法
1、先煎:先煎10-30分鐘后再下其他藥。適用于礦物、貝殼類等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藥物,如龍骨、牡蠣、珍珠母。此外,附子、烏頭等有毒藥物也應先煎。
2、后下:其他藥物煎好后再下。適用于氣味芳香,久煎易破壞有效成分的藥物,如多數治感冒的解表藥。
3、包煎:系指用紗布或棉薄布將藥物包好后再與其他藥同時煎煮。
導讀:中藥能夠治本,許多病人會選擇服用中藥來治療自己的病癥。而煎藥是中藥防病治病的重要一環(huán),不可小視。煎藥如烹飪,不僅要講究,而且煎煮不得法會直接影響到藥物的療效。下面小編教你一些中藥的煎煮法。
4、另煎:適用于貴重藥物,以免與其他藥材同煎其有效成分被其他藥物吸收而造成浪費。如人參、鹿茸。
5、烊化:是指將藥物兌入煎好的藥汁中攪勻或加熱熔化后一起服用,如阿膠、龜甲膠。
6、沖服:將藥物研粉放入已煎好的藥汁中攪勻后一起服用,如三七粉、沉香粉。
煎藥器皿
最好用砂鍋、不銹鋼或搪瓷鍋,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為最理想,因其受熱均勻,性質穩(wěn)定,煎汁濃,質量高。最好不要用鋁鍋,一定不能用鐵鍋或銅鍋,因為鋁、鐵、銅的金屬活性較強,很可能會與中藥的某些成分起化學反應,輕者使藥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發(fā)生沉淀,藥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則生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產生毒性。
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時藥液不斷翻滾。鍋蓋應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揮發(fā)性成分產生回流。
煎鍋要保持清潔,每次煎完藥后要用清水沖洗干凈。
導讀:中藥能夠治本,許多病人會選擇服用中藥來治療自己的病癥。而煎藥是中藥防病治病的重要一環(huán),不可小視。煎藥如烹飪,不僅要講究,而且煎煮不得法會直接影響到藥物的療效。下面小編教你一些中藥的煎煮法。
煎煮時間
從沸騰后開始計算時間。滋補及質地堅實的藥物頭煎40-60分鐘;二三煎30-40分鐘。解表、理氣及質地輕松、芳香藥物頭煎15-20分鐘;二三煎10-15分鐘;其他藥物頭煎20-30分鐘;二三煎10-15分鐘;后下藥物于頭煎完成前5-10分鐘入鍋煎煮。
煎藥用水
用井水或純凈水或自來水。加水量應根據藥量、吸水程度及煎煮時間而定。一般頭煎加水量多一些,以浸沒藥材超過藥罐子2-3厘米為度,第二煎加水量可酌減。常說的3碗水煎成1碗不太準確。因為火候有大小,碗也有大小,弄不好水量不是多就是少了。
煎藥方法
煎前浸泡:為提高煎出率,藥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攪拌后浸泡30-60分鐘,冬天若用20-30度的溫水浸泡可縮短煎煮時間,但不能用開水浸,因為開水可能會使某些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突然受凝固、外層形成緊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質形成膠體,從而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先大火后小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先武火(急火、大火),煮沸后文火(慢火、小火)。每服中藥一般煎煮2次,但對補益藥、或劑量大而藥物又多的中藥,應煎3次,目的有二,一是不浪費藥材,二是慢病慢治,可一服藥服1.5天甚至2天。但第3次煎煮時,藥汁一般較淡,因此,最好將3次所煎藥液混和后,再分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