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神經損傷的癥狀
頸椎養(yǎng)生。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常運動才不能生銹?!鄙鐣陌l(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養(yǎng)生已經不再是養(yǎng)身,同時也是養(yǎng)心。如何避開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識誤區(qū)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頸椎神經損傷的癥狀”,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神經是人體中分布比較廣泛的,它們支配著各個部位的生命活動,可以說我們每天的生活行動都是離不開神經系統的,所以它們的健康尤為重要,頸椎神經是分布比較大的也是作用范圍最廣的,下面就來看看頸椎神經損傷的癥狀。
一、脊髓休克為脊髓受傷以后所表現的在損傷節(jié)段以下即發(fā)的完全性弛緩性癱瘓伴有各種反射、感覺、括約功能喪失的臨床現象。在輕傷病例這一現象可于數小時或數日內恢復,不留后遺征。但在較重的損傷時,這一現象將持續(xù)很久,常需3~6周后才逐漸出現損傷節(jié)段以下的脊髓自主活動。在脊髓休克中常難以判斷脊髓的損傷是功能性阻斷還是解剖上的橫斷,但脊髓休克時間越長表示其損害越嚴重.
二、感覺障礙在損傷平面以下各種感覺均喪失。需待脊髓休克恢復后,感覺才能逐漸出現。有時在脊髓休克期中肛門及會陰部可有部分感覺保留,表示脊髓損傷是不完全性的。
三、運動功能橫貫性損傷時在脊髓休克期消逝后損傷節(jié)段以下的運動功能完全消失,但肌張力逐漸增高,反射亢進。部分損傷者在脊髓休克期恢復后可逐步出現肌肉的自主活動,但相當于損害節(jié)段所管轄的肌群可表現為張力松弛、萎縮、腱反射消失等。臨床上如能找到這種下運動神經元癱瘓的體征,當有定位診斷的意義。
四、反射休克期消失以后癱瘓肢體的反射逐漸變得亢進,肌張力由弛緩轉為痙攣。脊髓完全性損傷者最后可呈屈性截癱,脊髓部分性損傷者則呈伸性截癱。如刺激下肢皮膚,可引起不自主的屈曲及排尿,稱為總體反射。
五、膀胱功能在不同時期的脊髓損傷中可出現不同類型的神經原性膀胱。在脊髓休克期中表現為無張力性膀胱,休克逐步恢復時,表現為反射性膀胱和間歇性尿失禁。當脊髓恢復到出現反射時刺激下肢皮膚即可產生不自主的反射性排尿。晚期則表現為攣縮性膀胱。當病人出現總體反射時,可表現為無抑制性膀胱。
以上就是比較全面的頸椎神經損傷的主要癥狀表現,對人體的生命活動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所以建議患者及時接受治療,因為神經系統的分布比較廣,所以手術過程也需要有一個細致的過程,所以盡量選擇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
擴展閱讀
大家都知道腦袋是我們身體中極為重要的位置,其中的大腦、小腦等是我們能夠正?;顒铀匦璧?。因此,很多人就認為這是身體當中最重要也是很脆弱的部位??墒呛苌儆腥酥溃覀兊拿娌恳彩峭瑯又匾呛艽嗳醯牟课?。我們的腦外面還有腦殼保護著,可是我們的面部卻是暴露在各種環(huán)境當中,面部所包含的神經是極多的,稍有不注意就可能引發(fā)面神經損傷。
大家都非常的在意自己的面部,如果面部神經受到損傷,既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傷害,又會對其心理造成嚴重干擾。面部神經損傷的危害性既然這么大,那么它是怎樣引發(fā)的,又有哪些癥狀表現,需要進行哪些檢查呢?下面就一一為大家進行解答。
面神經損傷是指暴力作用于頭部,造成的同側面肌無力等面神經障礙的癥狀的疾病。
引起面神經損傷的原因
面神經損傷的常見原因是顱中窩巖骨部及乳突部的骨折,該部約有50%的縱行骨折和25%的橫行骨折伴發(fā)第Ⅶ顱神經損傷,特別是與巖錐長軸平行的縱行骨折,面神經最易遭受牽扯,挫傷或骨折片壓榨而致早發(fā)型或遲發(fā)型面神經麻痹。
面神經損傷有哪些癥狀?
早發(fā)型者:傷后立即出現面肌癱瘓,患側失去表情,眼瞼閉合不全,口角偏向健側,尤以哭、笑時更為明顯,患眼常有暴露性角膜炎。如果面神經損傷在鼓索神經近端,則同側舌前2/3味覺亦喪失。
遲發(fā)型者:常于傷后5~7天出現面肌癱瘓,多因出血,缺血,水腫或壓迫所致,預后較好。
面神經損傷要做什么檢查?
1 X線片檢查
2 電生理檢查神經電反應及肌電圖均為陰性則說明神經傳導已中繼,但還不能確定是解剖性斷離還是生理性阻滯。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多次反復測試常能作出準確的判斷。
面神經損傷的診斷方法
面神經損傷的診斷可根據傷后麻痹的早遲和程度,電興奮和肌電圖的檢查加以判定。通過病史不難與面神經炎鑒別,本病有腦外傷病史,病情較面神經炎重。
我們臉上有豐富的神經,這些神經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的,經過上面對面神經損傷的相關情況的介紹,希望能夠讓大家在以后的生活當中,多關注一下自己的臉。如果出現面神經損傷癥狀的時候,也不要著急,盡快到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診治,爭取早日康復。
由于腓總神經在腓骨頸部,位置表淺,并在骨表面,周圍軟組織少,與周圍組織相對固定,一旦受傷害,沒有躲避、退讓的余地,因而常常受損。那么腓總神經損傷表現有哪些呢?
腓總神經損傷表現
1. 患足不能背屈、外翻,足趾不能伸直
2. 由于脛神經支配的小腿后側肌群失去拮抗,會出現足下垂、足內翻、足趾微屈。
3. 脛前及小腿外側肌肉萎縮
4. 局部麻木、刺痛,小腿前外側和足背,包括第一趾間隙皮膚感覺減退或者缺失;
診斷檢查
1、扣擊試驗(Tinel征),局部按壓或叩擊神經干,局部出現針刺性疼痛,并有麻痛感向該神經支配區(qū)放射為陽性,表示為神經損傷部位。
2.出汗試驗檢查,神經損傷后,支配區(qū)的皮膚發(fā)冷、無汗、光滑、萎縮,可在手指掌側涂2%碘溶液,干后涂抹一層淀粉,然后用燈烤,或飲熱水后適當運動使病人出汗,出汗后變?yōu)樘m色。
3.電生理檢查時患側腓總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波幅下降,波間期延長,而受腓總神經支配的肌肉無肌電電位。
腓總神經常見損傷原因
1、撞擊、擠壓、冷凍、電擊、放射性傷、火器傷等外傷引起;
2. 代謝障礙(糖尿病)、結締組織疾病(結節(jié)性多動脈炎)和麻風等引起;
3.腓骨小頭或腓骨頸骨折、腓關節(jié)后脫位等;
4. 醫(yī)源性神經損傷,如小腿石膏固定太緊,牽拉,長時間壓迫等。
腓總神經損傷康復
(1)早期康復
◆可進行運動療法,若是神經損傷較輕時早期可考慮主動運動訓練,被動運動需在無痛范圍、正常關節(jié)活動范圍中進行,速度需慢,在術后需充分固定后進行。
◆采取理療方法,如溫熱療法、激光療法、水療等
◆使用矯形器治療,利用足托或穿矯形鞋使踝保持在90度,如足吊帶、AFO、踝支具
(2)恢復期康復
在急性期的炎癥水腫消退后,進入恢復期康復,主要是促進神經再生,保持肌肉質量,增強肌力,促進感覺功能的恢復。物理療法包括神經電場法、脈沖電磁場法;藥物治療包括使用神經節(jié)苷脂、神經營養(yǎng)因子等。在增強肌力以及運動功能恢復方面,運動療法的運動量需從助力運動到主動運動,再到抗阻運動過程逐漸推進,動作需緩慢且范圍盡量大,配合物理治療效果會更佳。
◆肌力在1-2級時,進行助力運動,借助滑輪懸吊帶、滑板、水浮力來減輕重力運動
◆肌力在2-3級時,采用范圍較大的助力運動、主動運動,并逐漸減少輔助力量,注意肌肉的過度疲勞;
◆肌力在3-4級時,開始進行抗阻運動,借助啞鈴、沙袋、膠皮條等
實際上會導致股神經損傷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在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運動損傷,或者勞動造成的損傷,同時還有槍擊傷、刀刺傷、醫(yī)源性損傷等等原因,股神經的損傷會直接的影響到我們的腰部健康,如若不及時治療.
首先是湯羹類,做法是龜鱉豬脊髓膏選水龜、鱉魚各2只,豬脊髓250g,冰糖250g,生姜10g。現將生姜和龜、鱉一同煮爛,再去骨,加冰糖,文火濃縮成膏。等到不熱時裝入瓶中,每日早晚各服一湯匙,溫開水送服。
其次是肉鱔羹,做法是黃鱔250g,豬肉100g,杜仲15g,蔥、姜、料酒、醋、胡椒粉各適量。杜仲水煎去渣,取汁備用;將黃鱔宰殺,去腸肚洗凈,用開水略燙,刮去外皮上的粘物,切段。將豬肉剁成未,放油鍋內煸炒,加水及杜仲汁,放入鱔魚段、蔥、姜、料酒,燒沸后改文火煮至魚酥,加醋、胡椒粉,起鍋,撒上香菜??梢耘洳褪秤谩4朔侥軌蜓a肝腎,有助于血液疏通,可以適當服用。
最后是粥類,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二豆苡米粥:綠豆、赤豆、苡米各半兩,用水洗凈,泡上,放在一起熬成粥,每天早晚服用。此方比較清淡。銀花蓮米粥可以清熱解毒、減輕局部灼熱感,需要銀花15g,蓮米30g,將銀華煮沸后取汁,加蓮米煮粥,等煮好后加白糖調勻,每天早晚兩次服用。
要知道其實很多治療疾病的偏方和食物的調理是離不開的,所以當遇到這些疾病的時候我們就必須重視治療和保健工作,如果嘗試了各種方法但是都無法治愈的話,那么就看看上面的緩解和治療的偏方吧。
面神經損傷是指暴力作用于頭部,造成的同側面肌無力等面神經障礙的疾病。面神經損傷的常見原因是顱中窩巖骨部及乳突部的骨折,該部約有50%的縱行骨折和25%的橫行骨折伴發(fā)第Ⅶ顱神經損傷,特別是與巖錐長軸平行的縱行骨折,面神經最易遭受牽扯、挫傷或骨折片壓榨而致早發(fā)型或遲發(fā)型面神經麻痹。針對面神經損傷,我們總結了一下偏方或者飲食方式,患者可以依據自身條件來嘗試,從而減少病情的發(fā)生。
偏方1
雞腿菇每天100-200克為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維生素B12具有營養(yǎng)神經的作用,對于神經損傷的患者的患者有促進恢復的作用。
偏方2
紅糖每天泡水喝350-500毫升為宜。紅糖具有活血的作用,可以促進神經損傷組織血液的供應,有利于患者的恢復。
偏方3
牛奶每天350-500毫升為宜。熱飲為宜。牛奶富含有優(yōu)質蛋白質營養(yǎng)物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對患者的恢復是有幫助的。
對面神經的損傷主要是手術者在術中粗暴操作或操作不當、失手等原因造成,故手術者除要熟悉頸部解剖及神經走行與毗鄰關系外,手術操作應認真細致、輕柔,要求有較好的照明條件,盡量在直視下操作,對神經附近的出血盡量采用明膠海綿壓迫法,切勿任意鉗挾,更不宜使用電凝止血,避免盲目施術。此外,如條件許可,盡量在局麻下手術,保持患者意識清楚,反應敏銳,有利于與術者密切配合。當器械觸及神經患者有痛感或呼叫時,切勿主觀認為病人“嬌氣”而繼續(xù)操作,而應注意檢查,以防神經損傷。以上偏方可以從飲食上來緩解面神經損傷,而徹底的治愈還需要專業(yè)醫(yī)學的手術。
最近小麗總感覺自己的腋神經損傷了,原因是他認為自己因為意外摔傷了,感覺腋下總有疼痛感。其實腋神經損傷屬于一種功能性障礙,比如營養(yǎng)障礙、運動障礙、感競障礙。那么如果出現腋神經損傷的問題,會給人體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呢?腋神經損傷究竟有哪些表現呢?本篇將帶你一起了解一下腋神經損傷。
臂叢神經損傷:主要表現為神經根型分布的運動、感覺障礙。臂叢上部損傷表現為整個上肢下垂,上臂內收,不能外展外旋,前臂內收伸直,不能旋前旋后或彎曲,肩胛、上臂和前臂外側有一狹長的感覺障礙區(qū)。臂叢下部損傷表現為手部小肌肉全部萎縮而呈爪形,手部尺側及前臂內側有感覺缺失,有時出現霍納氏綜合征。
肌皮神經損傷:肌皮神經自外側束發(fā)出后,斜穿喙肱肌,經肱二頭肌和肱肌之間下行,并發(fā)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終支在肘關節(jié)稍上方的外側,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為前臂外側皮神經,分布于前臂外側皮膚。肌皮神經受傷后肱二頭肌、肱肌及前臂外側的皮膚感覺障礙。
周圍神經損傷的主要由于外傷,產傷、骨發(fā)育異常、鉛和酒精中毒等引起受該神經支配的區(qū)域出現感竟障礙,運動障礙和營養(yǎng)障礙。周圍神經是指中樞神經以外的神經。
周圍神經很多,包括;臂叢神經損傷:腋神經損傷,肌皮神經損傷,正中神經損傷,橈神經損傷,尺神經損傷:股神經損傷,坐骨神經損傷,腓總神經損傷等等,癥狀也不相同,治療方法也不一樣。
【概述】
周圍神經損傷,平時戰(zhàn)時均多見。據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傷的一些統計,四肢神經傷約占外傷總數的10%,火器傷骨折中約有60%合并神經傷。四肢神經傷最多見的為尺神經、正中神經、橈神經、坐骨神經和腓總神經。上肢神經傷較多,約占60~70%。
【治療措施】
一般處理原則:①用修復的方法治療神經斷裂。②用減壓的方法解除骨折端壓迫。③用松解的方法解除瘢痕粘連絞窄。④用鍛煉的方法恢復肢體功能。
(一)非手術療法
對周圍神經損傷,不論手術與否,均應采取下述措施,保持肢體循環(huán)、關節(jié)動度和肌肉張力,預防畸形和外傷。癱瘓的肢體易受外傷、凍傷、燙傷和壓傷,應注意保護。非手術療法的目的是為神經和肢體功能恢復創(chuàng)造條件,傷后和術后均可采用。
1.解除骨折端的壓迫 骨折引起的神經損傷,多為壓迫性損傷,首先應采用非手術療法,將骨折手法復位外固定,以解除骨折端對神經的壓迫,觀察1~3月后,如神經未恢復再考慮手術探查。
2.防止癱瘓肌肉過度伸展 選用適當夾板保持肌肉在松弛位置。如橈神經癱瘓可用懸吊彈簧夾板,足下垂用防下垂支架等。
3.保持關節(jié)動度 預防因肌肉失去平衡而發(fā)生的畸形,如足下垂可引起馬蹄足,尺神經癱瘓引起爪狀指。應進行被動活動,鍛煉關節(jié)全部動度,一日多次。
4.理療、按摩及適當電刺激 保持肌肉張力,減輕肌萎縮及纖維化。
5.鍛煉尚存在和恢復中的肌肉,改進肢體功能。
(二)手術治療
神經損傷后,原則上越早修復越好。銳器傷應爭取一期修復,火器傷早期清創(chuàng)時不作一期修復,待傷口愈合后3~4周行二期修復。銳器傷如早期未修復,亦應爭取二期修復。二期修復時間以傷口愈合后3~4周為宜。但時間不是絕對的因素,晚期修復也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不要輕易放棄對晚期就診患者的治療。
1.神經松解術如神經瘢痕組織包埋應行神經松解術。如骨折端壓迫,應予解除;如為瘢痕組織包埋,應沿神經縱軸切開瘢痕,切除神經周圍瘢痕組織,作完神經外松解后,如發(fā)現神經病變部位較粗大,觸之較硬或有硬結,說明神經內也有瘢痕粘連和壓迫,需進一步作神經內松解術。即沿神經切開病變部神經外膜,仔細分離神經束間的瘢痕粘連。術畢將神經放置在健康組織內,加以保護。
2.神經吻合術
(1)顯露神經 從神經正常部位游離至斷裂部位,注意勿損傷神經分枝。
(2)切除神經病變部位 先切除近側段假性神經瘤,直至切面露出正常的神經束,再切除遠側的瘢痕組織,亦切至正常組織,但又不可切除過多,否則因缺損過大,不易縫合。切除前要做好充分估計,做到胸中有數。如長度不夠,寧可暫時縫合不夠健康的組織,或縫合假性神經瘤,固定關節(jié)于屈曲位。4~6周后去除石膏固定,逐漸練習伸直關節(jié),使神經延長,三月后再次手術即可切除不健康的神經組織。
(3)克服神經缺損 切除神經病變部位后,可因缺損而致縫合困難??朔k法是游離神經近遠兩段并屈曲關節(jié),或改變神經位置,如將尺神經由肘后移至肘前,使神經兩個斷端接近。縫合處必須沒有張力。如斷端間缺損較大,對端吻合有張力時,應作神經移植術,在斷肢再植或骨折不連接時,如神經缺損較大,可考慮縮短骨干,以爭取神經對端吻合。
(4)縫合材料和方法 縫合材料可用人發(fā)或7~80尼龍線??p合方法有神經外膜縫合法和神經束膜縫合法。前者只縫合神經外膜,如能準確吻合,多可取得良好效果,后者是在顯微鏡下分離出兩斷端的神經束,縫合相對應的神經束的束膜,此法可提高神經束兩端對合的準確性。但在手術中如何準確鑒別兩斷端神經束的性質(區(qū)別運動和感覺纖維),目前尚無迅速可靠的方法。因此,束膜縫合也存在錯對的可能性,且束間游離廣泛可損傷束間神經交通支。在良好的修復條件下,兩種吻合方法效果并無明顯差別,一般情況宜行外膜縫合,因其簡便易行,無需特殊設備和技能。在神經遠側端有自然分束的部位,宜采用束膜縫合法,對部分神經傷,在分出正常與損傷的神經束后,用束膜縫合法修復損傷的神經束(圖5)。
(1)環(huán)形切除神經斷端的外膜1厘米
(2)分離兩斷端的神經束,切除神經束端瘢痕
(3)縫合相對應的神經束,針線只穿過神經束膜
(4)縫合完成
(1)游離出正常神經 (2)吻合斷裂部分
晚期神經傷(一年以上未修復的神經傷),也有修復價值。我們總結169例晚期神經傷,效果優(yōu)良占62.1%,獲得有用的感覺恢復占23.1%,總有效率達85.2%。
3.神經轉移術和移植術
因神經缺損過多,采用屈曲關節(jié)、游離神經等方法仍不能克服缺損,對端吻合有明顯張力時,應做神經轉移術或移植術,但神經移植的效果總不如對端吻合滿意。
(1)神經轉移術 在手外傷,可利用殘指的神經轉移修復其它神經損傷手指的神經。在上肢,可用橈神經淺支轉移修復正中神經遠側的感覺神經或尺神經淺支。在臂叢根性損傷時,可用膈神經轉移修復肌皮神經、頸叢運動支轉移修復腋神經或肩胛上神經等。
(2)神經移植術 首選自體神經移植。常用作移植的神經有腓腸神經、隱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股外側皮神經及橈神經淺支等。
數條大神經同時損傷時可利用其中一條修復其它重要的神經。在上臂損傷時,如正中、尺、橈及肌皮神經均有較大缺損,不能作對端吻合,可取用尺神經分別移植修復正中、肌皮和橈神經(圖7)。
神經移植的方法有以下幾種,可根據情況選用。
①單股神經游離移植法 用于移植的神經與修復的神經應粗細相仿,如利用皮神經或廢棄指的神經修復指神經,可采用神經外膜縫合法,將移植的神經與需修復神經作外膜吻合。移植神經的長度應稍長于需修復神經缺損的距離,使神經修復后縫合處無張力。
②電纜式神經游離移植法 如用于移植的神經較細,則須將數股合并以修復缺損的神經。先將移植的神經切成多段,縫合神經外膜,形成一較大神經,再與待修復的神經縫合,此法因神經束對合不夠準確,效果不肯定。
③神經束間游離移植法 在手術顯微鏡下操作。操作技術與神經束膜縫合術相同,即先將神經兩斷端的外膜切除1厘米,分離出相應的神經束,切除神經束斷端的瘢痕至正常部分,然后將移植的神經束置于相對應的神經束間作束膜縫合(圖9)。
(1)環(huán)形切除斷端神經外膜1厘米,分離出各神經束,切除神經束端瘢痕
(2)將移植神經與相對應的神經束作束膜縫合
(3)神經束間縫合完畢
④神經帶蒂移植法 較細的神經移植后,一般不致發(fā)生壞死。取用粗大的神經作移植時,往往由于神經的游離段缺血,發(fā)生神經中心性壞死,導致束間瘢痕化,影響移植效果。帶蒂法移植可避免上述情況發(fā)生。如將正中神經及尺神經近段假性神經瘤切除并作對端吻合,再將尺神經近側神經干切斷而盡量保留其血管,6周后將尺神經近端切斷縫合于正中神經遠段。
(1)尺神經和正中神經損傷
(2)切除神經瘤將兩近端吻合,于近側切斷尺神經干,保留營養(yǎng)血管
(3)6周后切斷游離尺神經近側,帶蒂移植與正中神經遠端吻合
⑤帶血管蒂神經游離移植法 多用帶小隱靜脈的腓腸神經作游離移植,將小隱靜脈與受區(qū)一知名動脈吻合。以使移植段神經獲得血液供應。
4.肌肉轉移術
在神經傷不能修復時,施行肌肉轉移術重建功能。如橈神經傷不能修復時,可轉移屈肌屬代替伸拇、伸指總及伸腕肌;尺神經不能修復時,可用指淺屈肌轉移代替骨間肌和蚓狀肌;正中神經魚際肌支不能修復時,可用環(huán)指淺屈肌、尺側腕伸肌或小指外展肌轉移代替拇對掌肌;肌皮神經不能修復時,可用背闊肌的一部分或胸大肌轉移代替肱二頭肌等等。
5.術后處理
用石膏固定關節(jié)后屈曲位,使吻合的神經不受任何張力。一般術后4-6周去除石膏,逐漸伸直關節(jié),練習關節(jié)活動,按摩有關肌肉,促進功能恢復。但伸直關節(jié)不能操之過急,以免將吻合處拉斷。還應注意保護患肢,防止外傷、燙傷和凍傷。
(1)屈曲膝關節(jié)吻合坐骨神經;
(2)術后用石膏固定膝關節(jié)屈曲和髖關節(jié)伸直位。
【病因學】
周圍神經損傷的原因可分為:
1.牽拉損傷。如產傷等引起的臂叢損傷。
2.切割傷。如刀割傷、電鋸傷、玻璃割傷等。
3.壓迫性損傷。如骨折脫位等造成的神經受壓。
4.火器傷。如槍彈傷和彈片傷。
5.缺血性損傷。肢體缺血攣縮,神經亦受損。
6.電燒傷及放射性燒傷。
7.藥物注射性損傷及其他醫(yī)源性損傷。
【輔助檢查】
根據外傷史、臨床癥狀和檢查,判斷神經損傷的部位、性質和程度。
(一)臨床檢查
1.傷部檢查 檢查有無傷口,如有傷口,應檢查其范圍和深度、軟組織損傷情況以及有無感染。查明槍彈傷或彈片傷的徑路,有無血管傷、骨折或脫臼等。如傷口已愈合,觀察瘢痕情況和有無動脈瘤或動靜脈瘺形成等。
2.肢體姿勢 觀察肢體有無畸形。橈神經傷有腕下垂;尺神經傷有爪狀手,即第4、5指的掌指關節(jié)過伸,指間關節(jié)屈曲;正中神經傷有猿手;腓總神經傷有足下垂等。如時間過久,因對抗肌肉失去平衡,可發(fā)生關節(jié)攣縮等改變。
3.運動功能的檢查 根據肌肉癱瘓情況判斷神經損傷及其程度,用六級法區(qū)分肌力。
0級無肌肉收縮;
1級肌肉稍有收縮;
2級不對抗地心引力方向,能達到關節(jié)完全動度;
3級對抗地心引力方向,能達到關節(jié)完全動度,但不能加任何阻力;
4級對抗地心引力方向并加一定阻力,能達到關節(jié)完全動度;
5級正常。
周圍神經損傷引起肌肉軟癱,失去張力,有進行性肌肉萎縮。依神經損傷程度不同,肌力有上述區(qū)別,在神經恢復過程中,肌萎縮逐漸消失,如堅持鍛煉可有不斷進步。
4.感覺功能的檢查 檢查痛覺、觸覺、溫覺、兩點區(qū)別覺及其改變范圍,判斷神經損傷程度。一般檢查痛覺及觸覺即可。注意感覺供給區(qū)為單一神經或其它神經供給重疊,可與健側皮膚比較。實物感與淺觸覺為精細感覺,痛覺與深觸覺為粗感覺。神經修復后,粗感覺恢復較早較好。
感覺功能障礙亦可用六級法區(qū)別其程度:
0級完全無感覺;
1級深痛覺存在;
2級有痛覺及部分觸覺;
3級痛覺和觸覺完全;
4級痛、觸覺完全,且有兩點區(qū)別覺,惟距離較大;
5級感覺完全正常。
5.營養(yǎng)改變 神經損傷后,支配區(qū)的皮膚發(fā)冷、無汗、光滑、萎縮。坐骨神經傷常發(fā)生足底壓瘡,足部凍傷。無汗或少汗區(qū)一般符合感覺消失范圍??勺鞒龊乖囼?,常用的方法有(1)碘淀粉試驗:在手指掌側涂2%碘溶液,干后涂抹一層淀粉,然后用燈烤,或飲熱水后適當運動使病人出汗,出汗后變?yōu)樘m色。(2)茚三酮(Ninhydrin)指印試驗;將患指或趾在干凈紙上按一指印(亦可在熱飲發(fā)汗后再按)。用鉛筆畫出手指足趾范圍,然后投入1%茚三酮溶液中。如有汗液即可在指印處顯出點狀指紋。用硝酸溶液浸泡固定,可長期保存。因汗中含有多種氨基酸,遇茚三酮后變?yōu)樽仙?。通過多次檢查對比,可觀察神經恢復情況。
6.反射 根據肌肉癱瘓情況,腱反射消失或減退。
7.神經近側斷端有假性神經瘤,常有劇烈疼痛和觸痛,觸痛放散至該神經支配區(qū)。
8.神經干叩擊試驗(Tinel征) 當神經損傷后或損傷神經修復后,在損傷平面或神經生長所達到的部位,輕叩神經,即發(fā)生該神經分布區(qū)放射性麻痛,稱Tinel征陽性。
(二)電生理檢查
通過肌電圖及誘發(fā)電位檢查,判斷神經損傷范圍、程度、吻合后恢復情況及預后。
人體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人們體內的各個器官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結果,就是創(chuàng)造出了人類這樣有血有肉,會笑會跳的生物.所以,對于人們來說無論身體的哪個部分受到損傷,都會對人們的生活情緒等造成影響.橈神經損傷就會使得身體的某些部位會感到障礙,生活很不方便.那么它可以怎么來治療呢?
方法一:取穴:極泉、尺澤、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
操作:極泉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持直徑0.30 mm、長40 mm的毫針,采取仰臥位,手臂外展90度,直刺15~25 mm,用提插手法,針感向手指放散,以上肢抽動3次為度.
方法二:尺澤,前臂屈曲直刺15~25 mm,用提插手法,使上肢抽動3次為度,針感向手指放散.
方法三: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施以提插捻轉手法,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間隔10分鐘運針1次,每日1次,10天為一療程,治療4個療程.
通過對橈神經損傷的治療方法的學習,在以后的日子里即使是遇到了這個疾病也不用感到束手無策了,遇不到也是有備無患.對于人們來說,身體健康就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前提條件.所以多學習一些醫(yī)療知識對于人們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情.
不論一個人的事業(yè)是多么的成功,又或者是周圍有多少人脈朋友,不論是這個人多么窮困潦倒,多么的一貧如洗,都應該清楚的認識到這些事情都發(fā)生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生命。只有生命的存在,才會讓你有機會去以自己的姿態(tài)活在這個世界上。但是如果連生命都有了,你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了。
也許有的人每天都在安靜的生活,為生活而到處奔波。也許有一天就會發(fā)現自己的雙手會時不時的出現麻木的情況,因為只是偶爾的出現所以并沒有太放在心上,卻不知道病魔已經悄悄的來到了你的身邊。
1.頸部癥狀視引起根性受壓的原因不同而可輕重不一。主要因髓核突出所致者,由于局部竇椎神經直接遭受刺激而多伴有明顯的頸部痛、椎旁肌肉壓痛及頸部立正式體位,頸椎棘突或棘突間的直接壓痛或叩痛多為陽性,且這些表現尤以急性期為明顯。如系單純性鉤椎關節(jié)退變及骨質增生所致者,則頸部癥狀較輕微,甚至可無特殊發(fā)現。
2.根性痛最為多見,其范圍與受累椎節(jié)的脊神經根分布區(qū)域相一致(圖1)。此時必須將其與干性痛(主要是橈神經干、尺神經干與正中神經干)和叢性痛(主要指頸叢、臂叢和腋叢)相區(qū)別。與根性痛相伴隨的是該神經根分布區(qū)的其他感覺障礙,其中以手指麻木、指尖感覺過敏及皮膚感覺減退等為多見。
3.根性肌力障礙以前根先受壓者為明顯,早期肌張力增高,但很快即減弱并出現肌萎縮。其受累范圍也僅局限于該脊神經根所支配的肌組。在手部以大、小魚際肌及骨間肌為明顯。亦需與干性及叢性肌萎縮相區(qū)別,并應與脊髓病變所引起的肌力改變相區(qū)別。必要時可行肌電圖或皮質誘發(fā)電位等檢查以資鑒別。
4.腱反射改變即受累脊神經根所參與的反射弧出現異常(圖2)。早期呈現活躍,而中、后期則減退或消失,檢查時應與對側相比較。單純根性受累不應有病理反射,如伴有病理反射,則表示脊髓同時受累。
5.特殊試驗凡增加脊神經根張力的牽拉性試驗大多陽性(圖3),尤其是急性期及以后根受壓為主者。頸椎擠壓試驗陽性者多見于以髓核突出、髓核脫出及椎節(jié)不穩(wěn)為主的病例;而因鉤椎增生所致者大多為弱陽性;因椎管內占位性病變所引起者,大多為陰性。
上面為大家介紹的病癥特點是關于神經根型頸椎病癥狀的,別看這種疾病的名字比較長,但是名字長就不一定表示它是不治之癥。這種疾病的治療手法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手術治療,一種則是非手術治療。但是在非手術治療中,醫(yī)生建議不適合采用推拿的方式。
現在大多數的人都是坐著上班,每天面對這電腦坐著也不運動,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頸椎各種問題,說起頸椎病可大可小,有時候發(fā)作痛起來也是很難受,不但影響著身體也會影響著工作生活等等,更嚴重的還會出現頸椎壓迫神經那就麻煩了,所以不管大家不管是有頸椎病了還是沒有的,建議大家不要長期做著不動。
脊椎病其實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運動,久坐不動導致的,所以大家平時在上班的時候,要經常抽出一點時間稍微活動下,哪怕起來走幾步倒點水喝喝的時間,這樣不僅對身體好,對頸椎病也會有所改善的。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yōu)榛A的疾患。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fā)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jié)失穩(wěn)、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fā)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并引起各種各樣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
頸椎壓迫神經是導致頸椎病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原因。頸椎壓迫神經會引起患者出現一系列的癥狀,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開始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退變,加上頸椎的活動量大,長期的磨損加速了退變的過程,受到外界因素的誘發(fā),導致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就會壓迫神經,誘發(fā)頸椎病,從而引起頭暈、頭痛、四肢無力、視力下降、耳鳴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導致患者出現失明、耳聾、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等嚴重后果。治療頸椎壓迫神經,就是治療頸椎病的過程。
通過上面的了解,大家應該也知道了頸椎病的危害了,頸椎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知你現在的行為會有很大機會患上了頸椎病,但是你還是放著任之,一些不好的習慣也不去糾正,等到患上了頸椎病需要各種治療,疼痛難受的時候你才后悔當初沒有注意,現在就提醒大家趕快警惕起來吧!
大家都知道,神經系統是我們身體的最高指揮官,它支配著我們的生命活動,如果給某一部位發(fā)出指令的神經損傷了則會造成那一部位的功能失去作用,比如面部神經損傷了,臉的各種動作就無法完成,很可能造成面癱。
面神經損傷的治療,由于面神經損傷后恢復的可能性較大,早期處理應以非手術治療為主,采用地塞米松及適量脫水以減輕創(chuàng)傷反應及局部水腫,給予神經營養(yǎng)性藥物及
鈣阻滯劑,以改善神經代謝及血管供血狀況,常能促進神經機能恢復。外科性治療僅用在神經已經斷離或嚴重面癱經4~6個月的非手術治療毫無效果的病人。其目的不僅在于恢復面肌的運動功能,而且有益于矯正容貌,解除患者心理上的壓力。
面神經術中誤傷的顱內重建已有成功報道,不過,對外傷性面癱尚無重建報道。早期行面神經管減壓術,不僅效果欠佳,反有加重神經損傷之虞,故應慎重。在耳神經外科,對面神經膝部附近的損傷,則常經中耳或乳突入路早期探查面神經,發(fā)現斷離即給予吻合。如系受壓缺血則行減壓術,并敞開神經外膜的結締組織鞘。在神經外科對持久的完全性面癱多采用替代修復手術,如面一副神經吻合術或面一隔神經吻合術.
另外,面一舌下神經吻合術,由于利用舌下神經代替修復面神經之后,將引起一側舌肌萎縮,影響語言和咀嚼,目前已少用。
1.面—副神經吻合術
此術是將副神經的中樞段與面神經的周圍段行對端吻合,手術方法簡單,成功率較高,大部分病人在術后3~5個月即有面部肌肉運動的恢復。其缺點是原副神經所支配的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將發(fā)生癱瘓和萎縮,而致垂肩。不過,若采用副神經的胸鎖乳突肌支,保留斜方肢支,則可避免垂肩;或將舌下神經降支再與副神經周圍段作一吻合,亦可減少垂肩的弊病。
面部神經受損的患者心理都是比較自卑的,所以建議患者樹立自信,積極的面對疾病,接受醫(yī)生的治療建議,爭取早日康復,臉是大家第一印象衡量的主要標準,所以大家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臉,除了疾病帶來的神經萎縮之外大多神經損壞都和外界壓力有關。
拔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事情,小時候最怕的就是拔牙,于是有多少家長為了幫助孩子拔牙相處了無數的辦法,以前拔牙都是家長的活,現在都是選擇到醫(yī)院拔牙了,因為每個牙下都有神經,如果拔牙不當就會傷到下頜神經。
下頜神經節(jié)為混合性神經,經卵圓孔出顱,其感覺纖維分布于下頜各牙、牙齦、舌前和口腔底粘膜以及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膚;運動神經支配咀嚼肌功能。
下頜神經(n.mandibularis)為混合神經,是三支中最粗大的分支。自三叉神經節(jié)發(fā)出后,經卵圓孔出顱腔達顳下窩,立即分為許多支。其中特殊內臟運動纖維支配咀嚼肌。一般軀體感覺纖維分布于下頜各牙、牙齦、舌前2/3和口腔底粘膜以及耳顳區(qū)和口裂以下的面部皮膚。
1、三叉神經痛的預防護理一定要注意飲食的調護,適合選擇易消化、質地較軟的食物,而且飲食一定要有規(guī)律。一定不要吃油炸、刺激以及過酸、過甜和熱性食
物;飲食的營養(yǎng)一定要豐富,多吃些含有維生素和清熱解毒的食物,尤其是新鮮的蔬菜水果和豆制品等,少吃肥肉,多吃瘦肉,口味要清淡。
2、三叉神經痛的疼痛扳機點特別的多,所以患者在漱口、說話、刷牙以及洗臉的時候要動作輕柔,以防碰觸扳機點而誘發(fā)疼痛。
3、三叉神經痛的預防護理方法有哪些?冬季會特別的寒冷,而寒風又能刺激三叉神經,從而誘發(fā)疼痛的發(fā)作。所以建議患者做好保暖工作,不要用過冷或過熱的水洗面。另外,臥室內的環(huán)境要空氣清新,但不能有寒風的侵入。
4、患者的情緒與三叉神經痛的發(fā)作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患者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平時多聽些柔和的音樂,釋放內心的壓力。此外,患者還要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神經的恢復是一個艱難而又漫長的過程,可以多是一些營養(yǎng)神經的藥物,幫助神經的回復,注意休息,不可太過操勞,因為下頜神經控制著咬肌,所以在下頜神經恢復的時間內少用嘴巴去嚼食物,盡量吃流食,嘴巴也不能長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