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肚臍眼什么時間灸好
什么時間喝酒養(yǎng)生。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我們不僅要知道養(yǎng)生,更要懂得養(yǎng)生。如何避免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誤區(q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艾灸肚臍眼什么時間灸好”,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艾灸肚臍眼什么時間灸好
1、運用灸法,灸任脈神闕穴能達到培補后天,固本扶陽的作用。神闕之穴,此穴在臍,臍為先天之結蒂,又為后天之氣舍,此間元氣常存。按照中醫(yī)理論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再結合子午流注脾經流注時間為早上9點至11點,腎經流注時間為下午5至7點。此時灸神闕穴效果極佳。按照同治年間李昌仁之《玄妙鏡》小周天開穴法的理論神闕穴應該在戌亥之間打開。陰歷正月為寅月,戌亥分別為9月和10月(指陰歷),因此神闕穴在9月10月灸療效好。男女應該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只不過男以氣為本,女以血為根。
2、關于時間方面,艾灸沒有特別固定的時間。什么時間都可以灸。飯前飯后,早晚皆可,飯前只要不是太餓就行,飯后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可以灸,太飽太餓都不能灸。如果是按療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連續(xù)灸,每個穴位15—20分鐘,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為一個療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時間要短些??偟膩碚f,艾灸用做保健養(yǎng)生是比較靈活的,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舒適度選擇艾灸的時間。一般情況下,用艾灸條灸的時間可以短些,用艾灸器或艾灸罐因為比較溫和灸的時間可以稍長。
艾灸肚臍的作用
1、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2、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能激發(fā)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3、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帶、胎、產息息相關,故艾灸肚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yǎng)血,固經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4、通經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溫熱藥貼臍后,能夠通經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于腸麻痹、痹癥,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5、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艾灸肚臍能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jié)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營衛(wèi)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6、防病駐顏,養(yǎng)生延年
臍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臍療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用于虛勞諸疾,神經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艾灸肚臍的注意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溫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yS630.cOm
3、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4、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溫灸后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5、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饑、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用,臍部有損傷或發(fā)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艾灸肚臍并非人人適宜,以上提到的禁忌人群,一定要禁用或慎用。
艾灸肚臍的方法
1、艾炷直接灸
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xiàn)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
2、神闕隔姜灸
把姜片上穿刺數孔,覆蓋于臍上,點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鐘,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癥有預防作用。
Ys630.com相關知識
艾灸什么時間灸好
1、筆者覺得閑時艾灸是最好的
古醫(yī)文是根據當時古人的生活習慣定了很多規(guī)矩。原來的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做的是農活,冬天的時候,可以不用耕作。所以他們白天會有很多時間養(yǎng)生、治病。
而我們現(xiàn)在白天要上班,基本上沒有時間去艾灸的,也許會有人告訴你,艾灸上午九點到十一點這個點是最好的,這個時間段陽氣比較旺盛的,但是偏偏這個時間段很多人都在上班,總不能上班的時間艾灸吧?
所以用艾灸治療疾病,應該是閑時最好。當你閑下來的時候,心靜神清,不急不躁,恬淡休閑。這個時候治療,心態(tài)也是好的,神經也是放松的,當然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講,上午9點到11點,我們正在上班,艾灸的時候火急火燎的,那么這個時候雖然艾灸了,但是大家覺得會有效果嗎?而晚上下班之后,吃過晚飯,沒事坐在沙發(fā)上優(yōu)哉游哉的看著電視,然后一邊艾灸,心情舒暢艾灸效果肯定是翻倍的。
談到這些,我想您應該知道了,治療疾病我們不能一成不變,不能總拿古醫(yī)文說事,我們需要根據自身的狀態(tài)來決定艾灸的時間。
2、夏秋交替時艾灸能最好地益壽延年的效果
時值夏秋之交,一年之中唯此時節(jié)是灸關元的最好時機,無所謂多少壯,越多越好,這是長命百歲益壽延年的灸時機;傳統(tǒng)文獻中都是選在此時來灸關元穴,主要因為這時節(jié)就是溫疫好發(fā)的時節(jié),不但可以強身健骨,絕對可以預防禽流感的。
3、秋天時艾灸能起到最好的保健效果
秋天是保健用灸的好時節(jié),希望大家把握時機,盡力所為。我的觀點是,秋天了,天之陽氣開始下降了,因此,機體也應該順應這個自然的變化,使我們的陽氣隨之而降。這才是順應自然。而秋天所對應的是陽明。陽明講的就是一個合,是陽的降。包括了肺,大腸,也包括胃家這個臟腑。因此,秋分時節(jié)可灸足三里以強壯脾胃、預防胃腸病。
4、冬至前后艾灸能最好地預防疾病
冬至前后施灸關元可預防中風、感冒等多種疾病,并有助陽保健、延衰強壯的效果。自冬至之日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復蘇充盛,人體可順從自然界的陽升之氣,借助關元灸來強壯元陽。冬至的關元灸恰好滿足了“補必兼溫”的特點,可達到溫壯元陽,從根本上提高人體的強身抗病能力的目的。
艾灸的注意事項
1、艾灸前最好喝一杯燙嘴的溫開水;加2~3個紅棗更好。一些氣虛的女性艾灸時或者之后會頭暈,這樣就不會了。
艾灸的整個過程都可以喝燙嘴的溫開水;最忌諱喝冷水吃水果。
2、艾灸結束2個小時以后才能洗澡。用濕熱的毛巾擦拭艾灸過的部位都不行!很多人說,可以用熱水洗澡,那是錯誤的。
熱水也是水濕,如果要洗菜做飯,一定要戴上橡膠手套,用熱水洗。
3、施灸后會出現(xiàn)發(fā)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全身不適等現(xiàn)象,不要驚慌,繼續(xù)艾灸這些癥狀就會消失。
我們同時可以減少艾灸的時間,也可以泡泡腳后艾灸涌泉穴、太沖穴。
4、有的人邊灸邊吃,這樣不好。進食的時候氣血會集中在胃部,影響艾灸的治療效果;再就是對胃氣也是一個挑戰(zhàn)。
5、如果你的月經量不大,特別是有痛經的女性在經期完全可以艾灸,只是你比平時的艾灸時間短一點。
哪些人不適合艾灸
1、陰虛體質,陰虛體質的陰精不足,人容易火旺,睡眠差,不宜艾灸。
2、熱性體質(口腔潰瘍、膿包、怕熱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3、面部或身體上的痤瘡、急性濕疹、身發(fā)高熱、局部皮膚破損的不能使用。
4、女性在懷孕和經期不能使用艾灸。
5、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wěn)忌灸。
6、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7、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8、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
9、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10、平日容易有皮膚過敏者,宜先少量試用,觀察其反應,如有癢、腫、紅、痛等現(xiàn)象時應禁用。
艾灸肚臍眼要注意什么
中醫(yī)認為,肚臍有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的要穴,名叫“神闕穴”。神闕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誘發(fā)疾病時,通過藥熨、艾灸等刺激神闕穴,能調整陰陽平衡、調和氣血,達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功效。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溫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4、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溫灸后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5、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饑、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用,臍部有損傷或發(fā)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艾灸肚臍并非人人適宜,以上提到的禁忌人群,一定要禁用或慎用。
關于艾灸肚臍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本文已經清晰的為大家做了講述,在對文中所述內容有所了解后,大家在平時采用艾灸法進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結合自身的癥狀表現(xiàn)而選擇相應的部位進行艾灸。
艾灸肚臍可以天天做嗎
首先,我們要根據情況去分析,如果身體的癥狀比較嚴重,那么我們可以灸的時間灸一些,一天灸一次到兩次左右,但是有個前提就是自己的身體能吃得消!艾灸的時候心態(tài)要放好一些,畢竟艾灸是一個慢性調理過程。
其次,如果某種疾~病困擾我們很多年了,也就是慢性`疾~病,筆者覺得剛開始艾灸的時候要慢慢來,講究循序漸進,剛開始可以天天艾灸,灸半個月左右,也就是十五天,之后中間休息兩天,之后在天天艾灸,如果前半個月艾灸感覺身體好很多,或者時間不充足,那么可以選擇隔天艾灸的方法,或者一個星期灸兩次到三次,如果艾灸有上火的現(xiàn)象,可以艾灸涌泉穴引火下行,或者多喝水。
最后,如果是單純的為了保健而艾灸,那么選幾個扶正的穴位,例如中脘,神闕,關元,足三里,三陰交這些穴位,每次灸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鐘左右,堅持艾灸會慢慢的感覺的效果的。
艾灸肚臍的作用
1、神闕穴也就是肚臍眼。古代歷來禁止在此處扎針。有的小孩子愛摳肚臍眼,一定不要讓他們摳,這塊特別容易感染。
2、我們可以經常艾灸神闕,對于身體虛寒,腸胃功能弱的人來說,效果非常好,還有,神闕穴離石門比較遠,如果想要孩子的話,別在關元附近艾灸,索性艾灸神闕就行了。
3、艾灸神闕穴有幾種方法??梢云教芍?用艾灸罐直接灸肚臍眼,以增強人的先天之力,也就是免疫力。有過敏性鼻炎的,艾灸神闕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還可以隔姜灸。就是削一塊姜,扎幾個窟窿眼,上面用艾條的細末捻成黃豆大的一團,點著就行。隔姜灸是溫里通氣的,有人肚子里特別脹,大便老下不來,這樣的人只要不是熱性體質,屬于虛寒無力的,都可以用此法。
5、也可以把蔥、鹽炒熱了,分別包在兩個布袋里,交替溫熱神闕。鹽有溫里的作用,蔥能通竅,這兩個交替一弄,肚子就舒服了,一會兒就會放屁,便意也來了。
6、古人經常說要強壯我們的丹田,丹田就是肚臍眼附近,有人說丹田是肚臍眼下三寸,有人說肚臍眼下三寸指的是肚臍眼里邊,丹田在深層。咱們也別管丹田在哪兒,反正您灸肚臍眼附近就能強壯先天之本。
用姜艾灸肚臍眼
1、姜灸就是用姜片做隔墊物的一種灸法。取生姜一塊,選新鮮老姜,沿生姜纖維縱向切取,切成厚約0.2~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據穴區(qū)部位所在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孔。施灸時,將其放在穴區(qū),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點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時,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壯,以局部潮紅為度。灸畢用正紅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膚灼傷,二是更能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近年來,亦有針灸工作者采用隔姜行化膿灸法,對某些病證有較好的效果。其施灸方法及灸后護理可參照化膿灸法。
2、艾灸肚臍眼放姜是有好處的。這個生姜有溫中散寒的作用的,這個肚臍眼是神闕穴的有溫中散寒的作用有補元氣的作用的,這個艾葉也是有溫中散寒的作用的,所以這些藥物的使用對于一些中焦脾胃虛寒可能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比如說腹痛腹瀉等。
3、艾炷“灸是用艾絨做成的一個蠶豆大”寶塔“狀艾粒,放在皮膚穴位上點燃,或在”寶塔“下面墊上姜片或鹽末等,稱為隔姜灸、隔鹽灸。神闕穴的隔鹽、隔姜保健灸法,可間隔進行,每月10次左右,以每晚9點灸之為佳;一般每次可灸3~5炷,即點燃3~5個小”寶塔“,每次以感到局部溫熱舒適、稍有紅暈為度。隔姜艾灸肚臍。灸此穴可以提高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從而達到抗病強身保健的作用,具有溫陽固脫,蘇厥救逆,補中理氣之功效?!夺t(yī)學入門》中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高血壓患者或容易上火生瘡、饑餓狀態(tài)的人,以及飯后2小時內最好不要灸。
艾灸肚臍的作用
1、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2、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能激發(fā)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3、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帶、胎、產息息相關,故艾灸肚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yǎng)血,固經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4、通經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溫熱藥貼臍后,能夠通經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于腸麻痹、痹癥,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5、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艾灸肚臍能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jié)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營衛(wèi)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6、防病駐顏,養(yǎng)生延年
臍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臍療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用于虛勞諸疾,神經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艾灸肚臍的注意事項
中醫(yī)認為,肚臍有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的養(yǎng)生要穴,名叫”神闕穴“。神闕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誘發(fā)疾病時,通過藥熨、艾灸等刺激神闕穴,能調整陰陽平衡、調和氣血,達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功效。不過在艾灸肚臍時,一定要注意以下5大方面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溫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4、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溫灸后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5、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饑、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用,臍部有損傷或發(fā)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艾灸肚臍并非人人適宜,以上提到的禁忌人群,一定要禁用或慎用。
導讀:艾灸肚臍眼的功效。中醫(yī)稱肚臍為神闕,是個很重要的穴位。那么艾灸肚臍眼有什么功效?艾灸肚臍眼的功效,一起來看看。
艾灸肚臍眼的功效
在肚臍上隔藥灸,利用肚臍皮膚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點,借助艾火的純陽熱力,透入肌膚,刺激組織,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從而達到防病健體的目的。具有綠色自然、簡單易行、效果突出等諸多優(yōu)點,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現(xiàn)代綠色養(yǎng)生方法。艾灸肚臍眼的功效如下:
1、通經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溫熱藥貼臍后,能夠通經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于腸麻痹、痹癥,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2、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3、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艾灸肚臍能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jié)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營衛(wèi)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4、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能激發(fā)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5、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帶、胎、產息息相關,故艾灸肚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yǎng)血,固經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6、防病駐顏,養(yǎng)生延年
臍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臍療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用于虛勞諸疾,神經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那么如何艾灸肚臍眼呢?艾灸肚臍方法步驟,下面一起來看看。
艾灸肚臍方法步驟
1、溫和灸,點燃艾條對準肚臍(神闕穴),距離皮膚約2-3厘米,以感到溫熱為宜,固定不動。
2、回旋灸,點燃艾條對準肚臍(神闕穴),距離皮膚約2-3厘米,做順時針或逆時針往復熏灸。
3、雀啄灸,點燃艾條對準肚臍(神闕穴),距離皮膚約2-3厘米,像麻雀啄食一樣,上下來回熏灸。
以上三種灸法可循環(huán)反復施灸。每天施灸15-30分鐘,皮膚泛紅為度。每天灸一會兒對身體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灸完后喝一杯白開水。
常常對神闕穴進行保健灸療,可以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并且對腹疼腸鳴、水腫膨脹、瀉痢脫肛、中風脫癥等有獨特的療效。
以上就是一些艾灸肚臍眼的相關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艾灸肚臍眼的內容,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艾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醫(yī)治療方式,通過艾灸不同的穴位,可以改善人體的多種健康問題。當然,肚臍眼也時一個穴位,適當的對肚臍進行艾灸的話,對于人體健康也有著一定的好處,比如說可以健脾和胃,利水消腫,行氣止痛,養(yǎng)生延年。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艾灸肚臍的好處!
一、艾灸肚臍眼能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眼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二、艾灸肚臍眼能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眼能激發(fā)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三焦: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稱。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運行元氣、水谷和水液。對上、中、下三焦所屬臟腑的認識,除肝的分屬不統(tǒng)一外,其余均較一致。即上焦胸部,包括心、肺兩臟;中焦上腹部,從解剖部位來說,應包括脾、胃、肝、膽;下焦下腹部,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
三、艾灸肚臍眼能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帶、胎、產息息相關,故藥物溫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yǎng)血,固經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四、艾灸肚臍眼能通經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溫熱藥貼臍后,能夠通經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于腸麻痹、痹癥,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五、艾灸肚臍眼能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臍灸能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jié)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營衛(wèi)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六、艾灸肚臍眼能防病駐顏,養(yǎng)生延年
肚臍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艾灸肚臍眼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可用于虛勞諸疾,神經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艾灸肚臍眼的好處
1、艾灸肚臍眼的好處有哪些
1.1、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1.2、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能激發(fā)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1.3、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帶、胎、產息息相關,故艾灸肚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yǎng)血,固經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1.4、通經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溫熱藥貼臍后,能夠通經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于腸麻痹、痹癥,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1.5、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艾灸肚臍能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jié)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營衛(wèi)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2、艾灸肚臍眼有哪些方法
2.1、艾炷直接灸
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 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
2.2、神闕隔姜灸
把姜片上穿刺數孔,覆蓋于臍上,點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鐘,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癥有預防作用。
2.3、隨身灸
使用隨身灸,利用配套布帶將隨身灸器固定于臍部位置,調節(jié)風門,以控制施灸溫度,以能接受溫度為宜,每次灸20~35分鐘(隨身灸配套的一支艾條一般可使用30-40分鐘),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
2.4、陳年艾條直接灸
將燃燒的艾條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
3、怎樣艾灸肚臍眼效果好
1、注意艾絨質量
選擇質量好的艾絨。劣質艾絨,生硬不團聚,燃燒時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覺灼痛,甚至熏烤時石粒脫落,灼傷皮膚。
2、環(huán)境通風
環(huán)境應保持通風,避免艾煙過濃,傷害人體。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特別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
3、施灸部位
施灸的部位,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顏面五官、陰部、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頭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
4、注意次數
體質壯、病情輕、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體質差、病情重、病程長者,可灸數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時,每日1次;長期灸治者,3次后改為2-3天1次。
艾灸肚臍眼要注意什么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溫灸后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2、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溫灸后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3、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臉部、頸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4、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
5、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同時要注意穴位的準確性,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艾灸肚臍眼的禁忌人群
1、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jié)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2、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wěn),或婦女經期忌灸。
3、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4、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所以,雖然艾灸操作方便副作用小,艾灸的應用也很廣,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艾灸的。艾灸的也有適應癥和禁忌癥。深圳景田醫(yī)院中醫(yī)康復科采用艾灸治療得各種疑難雜癥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饑、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用,臍部有損傷或發(fā)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
一般孩子小的時候,尿床是一種正?,F(xiàn)象,但是當孩子長大之后,就需要給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排尿習慣,如果小孩經常尿床,不僅孩子心理上會受到傷害,生理上也會受到傷害,而目前治療尿床的方法是很多的,其中艾灸也可以治療尿床,下面具體介紹艾灸肚臍眼治療孩子尿床的方法。
遺尿艾灸治療方法
遺尿癥(原發(fā)性遺尿)俗稱尿床,指年齡在3周歲以上的人夜間睡眠時不自覺的排尿而言。多發(fā)于4~14歲的兒童及老年人。沒有明顯尿路或神經系統(tǒng)器質性病變者稱為原發(fā)性遺尿。繼發(fā)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經病變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礙等疾患者稱為繼發(fā)性遺尿。
原發(fā)性遺尿的主要病因有下列幾種:大腦皮質發(fā)育延遲,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樞,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現(xiàn)無抑制性收縮,將尿液排出;睡眠過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脹時立即醒來;心理因素;遺傳因素。
艾灸肚臍眼治尿床?步驟/方法:
1 關元為任脈之經穴,小腸之募穴,配合中極灸之除能治療遺尿等病證外,亦具有防病保健和強壯的作用。而三陰交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為足之三陰經交匯點,如果灸之治療遺尿功效尤佳。特別是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的“合穴”,灸這里,除了能夠治療小兒遺尿等多種病證外,還可以防病保建和強壯身體。
2 從治療開始起,家長要注意每天晚上提前用鬧鐘把孩子及時喚醒,起床排尿,使喚醒患兒的鈴聲與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時呈現(xiàn),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條件反射建立,患兒就能夠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喚醒達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
3 還有就是要告訴孩子白天要多吃流質的東西,多喝水,盡量延長兩次排尿的間隔時間,促使尿量增多,這樣可以讓膀胱容量逐漸增大,鼓勵患兒在排尿中間,中斷排尿,數1至10,然后再把尿排盡,能夠提高膀胱括約肌的控制能力。
注意事項:
如果您的孩子也是這樣尿床,那么很有可能是得了小兒遺尿了,這個時候可不要因為孩子尿床就責備,心理壓力大更不利于小兒遺尿的治療,可以按照文中介紹的方法慢慢的訓練孩子,形成好的習慣,小兒遺尿就不藥而愈了。
長期艾灸肚臍眼有什么好處
最近很火的艾灸,是中醫(yī)里面的代表之一,艾灸給予了人們豐富的。艾灸的方法有很多,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介紹長期艾灸肚臍眼的好處。
1、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2、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能激發(fā)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3、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帶、胎、產息息相關,故艾灸肚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yǎng)血,固經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4、通經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溫熱藥貼臍后,能夠通經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于腸麻痹、痹癥,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5、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艾灸肚臍能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jié)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營衛(wèi)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于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6、防病駐顏,養(yǎng)生延年
臍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臍療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用于虛勞諸疾,神經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常見的艾灸方法
1、中脘灸
中脘是胃的募穴,為強壯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補后天之精的作用。灸中脘具有溫運脾陽,補中益氣的作用,臨床實踐證明,中脘灸能夠調理腸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補益氣血。每次灸30分鐘,隔日一次,15次為一療程。
2、足三里灸
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灸足三里穴具有溫中健脾益胃、培補后天的作用,現(xiàn)代研究證明,足三里灸能促進消化吸收、強壯身體、延年益壽、改善免疫功能,對腸胃、心血管系統(tǒng)有顯著的調養(yǎng)作用。方法:隔日一次每月灸15次,或每月初一至初八(農歷)連續(xù)灸8天。
3、關元灸、氣海灸
關元又名丹田,為一身元陽之所;氣海為諸氣之海,是大補元氣、調節(jié)下焦氣機的養(yǎng)生保健重要穴位。灸關元、氣海能補腎陽、益精血、調沖任、行氣通瘀、散寒止痛。長期施灸可壯一身之氣,恢復虛損,調養(yǎng)陽氣不足、身體衰弱、怕冷乏力、遺精陽痿早泄以及月經不調等。每次灸30分鐘,灸至皮膚紅暈為度,隔日一次;連續(xù)灸30天為一療程,休息10-20天再灸,共灸3個療程。
4、命門灸
命門即為生命之門,是滋腎壯陽養(yǎng)生保健的重要穴位。多用于腎氣不足、形體虛寒者,尤其是遺精陽痿早泄帶下泄瀉肢冷腹寒者效果尤佳。每次灸30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連續(xù)灸3-6個月。
立夏艾灸的好處
1、有溫經散寒之功效。到了立夏,天氣炎熱,雨水增多,加上空調的使用,人很容易寒氣,而艾灸是點燃灸草,本身就帶有熱量,可以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痹的作用。通過對一些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就可以達到溫經散寒的目的,整個艾灸可以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艾灸法可用于血寒運行不暢,對于止腹瀉的效果也是非常的顯著。
2、可以行氣通絡。我們知道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艾灸有打通氣血的功效,根據中醫(yī)的穴位進行艾灸,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在中醫(yī)臨床上可用于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癥、扭挫傷等,效果非常好。
3、預防傳染病。艾草的味道也比較獨特,可以預防蚊蟲的叮咬,預防瘧疾和大腦炎,黃帝內經里也曾經記載過,艾灸可以預防狂犬病。
4、調節(jié)免疫。艾灸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因此,它可以調節(jié)我們的免疫功能,增加抵抗力和免疫力。如果小孩子提抗力比較弱,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
如今我們用來養(yǎng)生的方法是越來越多樣化,所以人們就會盲目的去跟從,這樣不但是沒有達到養(yǎng)生的效果,反而會損傷到自己身體健康,所以一定要采取最適合自己也最科學的方法來養(yǎng)生,就連艾灸肚臍的方法也是需要謹慎的去進行使用的,但是艾灸肚臍眼的方法確實是有很多的好處。
神闕穴
位置:位于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擊中后,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神闕穴:
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
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竅,是人體的長壽大穴。神闕為任脈上的陽穴,命門為督脈上的陽穴,二穴前后相連,陰陽和合,是人體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煉者把二穴稱為水火之官。人體科學研究表明,神闕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潛藏部位,人們通過鍛煉,可啟動人體胎息,恢復先天真息能。
神闕穴與人體生命活動密切相關。我們知道,母體中的胎兒是靠胎盤來呼吸的,屬先天真息狀態(tài)。嬰兒脫體后,臍帶即被切斷,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開始。而臍帶、胎盤則緊連在臍中,沒有神闕,生命將不復存在。人體一旦啟動胎息功能,就猶如給人體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應站,人體的百脈氣血就隨時得以自動調節(jié),人體也就健康無病,青春不老。經常對神闕穴進行鍛煉,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并對腹痛腸鳴、水腫膨脹、泄痢脫肛、中風脫癥等有獨特的療效。
肚臍 無非就是神闕穴(肚臍眼)以及上面點的中脘和神闕下面的關元 常灸這里 可以有效驅除胃腸方面的幾疾病比如胃痛 消化不好 等等 ?增加腸胃蠕動這些都可以
文章我們已經了解到艾灸肚臍眼的好處有哪些,這就可以使得臉上特別蠟黃的人們看起來面色紅潤的,而且使得自己腰背部的肌肉更加的強健,因此不會患上一些腰間盤突出或者是腰肌勞損等慢性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