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商穴在左手還是右手
春季養(yǎng)生穴。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diào)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隨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社會性的關注焦點,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日常生活中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少商穴在左手還是右手”,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少商穴在左手還是右手
1、少商穴在左手還是右手
少商穴是兩手都有的,并不是只有一個哦。
少商穴屬于手太陰肺經(jīng)穴,少商穴位于人體手拇指末節(jié)橈側,距指甲角0.1寸。布有來自前臂外側皮神經(jīng)和橈神經(jīng)淺支的混合支,正中神經(jīng)的指掌側固有神經(jīng)形成的末梢神經(jīng)網(wǎng)和指掌側固有動、靜脈形成的動、靜脈網(wǎng)。少商穴的準確位置:在大拇指的指甲角,大拇指指甲角旁開一分,就是這個指甲角一點點。
1.1、取穴技巧:手拇指末節(jié)橈側,沿指甲橈側面畫一直線與指甲基底緣水平線交點處,按壓后會產(chǎn)生疼痛感。
1.2、3秒鐘取穴:將大拇指伸直,用另一手大拇指彎曲掐按該手大拇指甲角邊緣處即是。
2、“少商穴”穴名解說
少商穴,經(jīng)穴名。屬手太陰肺經(jīng)。出《靈樞。本輸》。井(木)穴。別名:鬼信、小商。
2.1、“少”,陰中生陽的意思。中國古代的五音六律,分宮、商、角、徵、羽。在中醫(yī)上,“商”屬肺經(jīng)之根,所以稱“少商”。少商名意指本穴的氣血流注方式 為漏滴而下。本穴物質為魚際穴傳來的地部經(jīng)水,因經(jīng)過上部諸穴的分流散失,因而在少商穴的經(jīng)水更為稀少,流注方式就如漏刻滴下。少商穴在拇指之端,其滴下 的位置是從地之上部漏落到地之下部,即由體表經(jīng)脈流向體內(nèi)經(jīng)脈。
2.2、“鬼”,與神相對,指地部或陰類之物?!靶拧?信用。鬼信名意指本穴流注的地部經(jīng)水遵守其規(guī)律而運行。因本穴為地之天部與地之地部的連通之所,肺經(jīng)體表經(jīng)水的運行為漏滴般滴向肺經(jīng)體內(nèi)經(jīng)脈,有如計時之器的漏刻般遵守其運行規(guī)律,故名鬼信。
3、少商穴功能作用
清肺利咽,開竅醒神 此穴為肺經(jīng)之井穴,五行屬性屬木,其疏通、條達、開泄之作用較強,善清肺瀉火,驅邪外出,治療外感風熱郁遏肺經(jīng)之咳嗽氣喘,郁遏鼻、咽之咽喉腫痛、鼻衄。井穴宣泄郁熱的作用很強,“井主心下滿”,故此穴可治療熱邪內(nèi)郁,氣機阻滯的發(fā)熱、中暑、嘔吐、心下滿。井穴又為根穴,是陰陽交會之處,故善調(diào)氣血陰陽之逆亂,開竅啟閉,醒腦寧神,用于治療經(jīng)絡閉阻、氣血逆亂,陰陽失調(diào)的中風昏迷、小兒驚風、癲狂等神志病變。井穴為陰陽經(jīng)氣血交會貫通之處,因此具有活血通絡之效,可治療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手指麻木。
如何刺激少商穴YS630.COM
少商在我們大拇指的指角,沒辦法像平常一樣的按摩。我們要刺激這個穴位的話,可以找一根棉棒,或者將牙簽倒過來。當然,在辦公室里沒有這些東西,取一根圓珠筆,將筆倒過來,用筆的尾端來刺激也是可以的。不管在哪里,也不管是什么東西,只要是圓鈍頭的東西都可以為我們所用。中醫(yī)源自民間,取的都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所以,了解它可以說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為自己治病。
除了按摩之外,少商穴還有一個刺激方法,就是刺血療法。少商是井穴,在這里放血可以減輕咽喉的疼痛。這是因為肺怕熱,喜清涼,少商放血,就相當于將肺經(jīng)過熱的氣血引出去,還肺一個清涼的天地刺血的時候,先用酒精將針和皮膚都消毒,然后捏起一點點少商處的皮膚,用針快速在皮膚上刺兩下,同時擠三到五滴血然后迅速用棉棒輕輕按住,以便于止血。
中醫(yī)急救穴位之少商穴
1、暈厥捏壓合谷穴
中暑、中風、虛脫時,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蒼白,大汗淋漓。這時,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壓患者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2掌骨中點,拇指側),持續(xù)2~3分鐘,即可緩解。
2、休克按壓人中穴
刺激人中穴(位于人體鼻唇溝的中點)具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當遇到中風、中暑、中毒、過敏的病人突然出現(xiàn)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等情況時,可用大拇指尖按壓其人中穴,往往能夠起到急救的作用。
3、呃逆緊壓少商
呃逆時,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穴(位于拇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處),至有酸痛感為宜,持續(xù)半分鐘到1分鐘,呃逆就會停止。
4、頭痛按太陽穴
頭痛發(fā)作時,可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頭部雙側太陽穴(位于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后1寸凹陷處),壓至有脹痛感并按順時針方向旋轉1分鐘,頭痛便可減輕。
ys630.coM延伸閱讀
怎樣按摩少商穴
1、怎樣按摩少商穴
1.1、流行性感冒按摩法:首先兩手微握拳,以屈曲的拇指背面上下往返按摩鼻翼兩側,直到鼻翼呈局部紅、熱,然后捏拿少商穴30 次。
1.2、預防中暑中風按摩法:用拇指指尖用力掐揉少商穴,可治療中暑、中風昏迷。(用拇指尖輕輕掐揉少商穴,揉到少商穴不痛。)
1.3、防治慢性咽炎
按摩法:經(jīng)常用拇指尖輕輕掐揉少商,揉到少商不痛,對防治慢性咽炎非常有效,還可以預防感冒;注意掐按時力度不宜過大,以免受傷。
1.4、治打嗝
用手指的指尖部位,對少商穴進行掐按,但掐穴的時候力度不要太大,感覺少商穴局部微微酸脹就可以了。一般掐上100到300次,您的打嗝就能止住了。按摩和針刺少商穴對頑固性呃逆的效果很好。頑固性呃逆就是持續(xù)時間超過48小時,還沒法停止的打嗝。
2、什么是少商穴
少商穴,經(jīng)穴名。屬手太陰肺經(jīng)。出《靈樞。本輸》。井(木)穴。別名:鬼信、小商。
“少”,陰中生陽的意思。中國古代的五音六律,分宮、商、角、徵、羽。在中醫(yī)上,“商”屬肺經(jīng)之根,所以稱“少商”。少商名意指本穴的氣血流注方式 為漏滴而下。本穴物質為魚際穴傳來的地部經(jīng)水,因經(jīng)過上部諸穴的分流散失,因而在少商穴的經(jīng)水更為稀少,流注方式就如漏刻滴下。少商穴在拇指之端,其滴下 的位置是從地之上部漏落到地之下部,即由體表經(jīng)脈流向體內(nèi)經(jīng)脈。
“鬼”,與神相對,指地部或陰類之物。“信”,信用。鬼信名意指本穴流注的地部經(jīng)水遵守其規(guī)律而運行。因本穴為地之天部與地之地部的連通之所,肺經(jīng)體表經(jīng)水的運行為漏滴般滴向肺經(jīng)體內(nèi)經(jīng)脈,有如計時之器的漏刻般遵守其運行規(guī)律,故名鬼信。
3、按摩少商穴有什么好處
清肺利咽,開竅醒神 此穴為肺經(jīng)之井穴,五行屬性屬木,其疏通、條達、開泄之作用較強,善清肺瀉火,驅邪外出,治療外感風熱郁遏肺經(jīng)之咳嗽氣喘,郁遏鼻、咽之咽喉腫痛、鼻衄。 井穴宣泄郁熱的作用很強,“井主心下滿”,故此穴可治療熱邪內(nèi)郁,氣機阻滯的發(fā)熱、中暑、嘔吐、心下滿。
井穴又為根穴,是陰陽交會之處,故善調(diào)氣血陰陽之 逆亂,開竅啟閉,醒腦寧神,用于治療經(jīng)絡閉阻、氣血逆亂,陰陽失調(diào)的中風昏迷、小兒驚風、癲狂等神志病變。井穴為陰陽經(jīng)氣血交會貫通之處,因此具有活血通 絡之效,可治療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手指麻木。
按摩少商穴的配伍應用
1、中風昏仆:少商、商陽、中沖、關沖、少沖、少澤(《乾坤生意》)。
2、癲狂:少商、人中、隱白、大陵、申脈、風府、頰車、承漿、勞宮、上星、會陰、曲池(《針灸逢源》)。
3、中暑:少商、合谷、大陵、關沖、尺澤、金津、玉液(《針灸學簡編》)。
4、小兒驚風:少商、大椎、曲池、中沖、百會(《實用針灸療法》)。
5、頓咳:少商、四縫、合谷、內(nèi)關、太淵(《針灸治驗錄》)。
6、咽喉腫痛:少商、天突、合谷(《針灸大成》)。
7、喉娥:少商、合谷、魚際、金津、玉液(《中華針灸學》)。
8、鼻衄:少商、禾髎、上星、合谷、魚際(《針灸醫(yī)案集要》)。
9、嘔吐:少商、勞宮(《備急千金要方》)。
按摩少商穴要注意什么
按摩方向應同肌肉走向一致:沿肌肉生長方向,輕緩地,有韻律地耐心進行,皺紋同肌肉走向是呈直角的,手與皺紋呈直角運動,也就是順著肌肉的走向。如果皺紋是橫向的,就豎著按摩;皺紋是縱向的,就橫著按摩。
按摩使用的手指:按摩時以中指和無名指在皮膚上輕輕畫圈,輕到再輕就無法觸摸的程度,手指移動要有韻律感,切忌過分摩擦表皮。
按摩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5分鐘左右。在毛孔張開時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或潔面后按摩。此外,用熱毛巾敷一下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少商穴的按摩手法
1、少商穴的按摩手法
由于少商穴部位面積很小,我們沒辦法像平常一樣用手推拿或按摩,但可以用另外一只手的拇指指端甲緣,將力貫注于指端進行指掐,或者將牙簽倒過來撳壓穴位。
單純指掐少商穴效果不如同時指掐兩個以上的穴位好。若時間充裕,可配合指掐中沖穴。此穴位于手中指末節(jié)尖端中央。常按揉此穴有蘇厥開竅、清心泄熱的功用。當發(fā)生頭暈、口渴、惡心、心悸等中暑或秋燥癥狀時,患者自己或家人可用大拇指按壓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扎壓,要有一定力度,能夠感到發(fā)麻脹痛,堅持半分鐘到1分鐘,然后再按壓另一只手。有條件的可用牙簽或針灸針等扎刺效果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掐法為重刺激手法,取穴要準。術時手指垂直用力按壓,用力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反復指掐30~50次,如能耐受,可指掐100~200次,左右手交替指掐。孕婦和月經(jīng)期女性要慎用此法,指掐力度亦不宜太大,時間不宜過長。
2、少商穴的由來
少商穴,經(jīng)穴名。屬手太陰肺經(jīng)。出《靈樞。本輸》。井(木)穴。別名:鬼信、小商。
“少”,陰中生陽的意思。中國古代的五音六律,分宮、商、角、徵、羽。在中醫(yī)上,“商”屬肺經(jīng)之根,所以稱“少商”。少商名意指本穴的氣血流注方式為漏滴而下。本穴物質為魚際穴傳來的地部經(jīng)水,因經(jīng)過上部諸穴的分流散失,因而在少商穴的經(jīng)水更為稀少,流注方式就如漏刻滴下。少商穴在拇指之端,其滴下的位置是從地之上部漏落到地之下部,即由體表經(jīng)脈流向體內(nèi)經(jīng)脈。
“鬼”,與神相對,指地部或陰類之物。“信”,信用。鬼信名意指本穴流注的地部經(jīng)水遵守其規(guī)律而運行。因本穴為地之天部與地之地部的連通之所,肺經(jīng)體表經(jīng)水的運行為漏滴般滴向肺經(jīng)體內(nèi)經(jīng)脈,有如計時之器的漏刻般遵守其運行規(guī)律,故名鬼信。
3、少商穴的功能主治
清肺利咽,開竅醒神此穴為肺經(jīng)之井穴,五行屬性屬木,其疏通、條達、開泄之作用較強,善清肺瀉火,驅邪外出,治療外感風熱郁遏肺經(jīng)之咳嗽氣喘,郁遏鼻、咽之咽喉腫痛、鼻衄。井穴宣泄郁熱的作用很強,“井主心下滿”,故此穴可治療熱邪內(nèi)郁,氣機阻滯的發(fā)熱、中暑、嘔吐、心下滿。
井穴又為根穴,用治療經(jīng)絡閉阻、氣血逆亂,陰陽失調(diào)的中風昏迷、小兒驚風、癲狂等神志病變。井穴為陰陽經(jīng)氣血交會貫通之處,因此具有活血通絡之效,可治療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手指麻木。
少商穴穴位特點
商者,金也,手太陰肺經(jīng)屬金,少商,言金氣與此處初生。
《針灸甲乙經(jīng)》:在手大指端內(nèi)側,去爪甲如韭葉。
少商為手太陰肺經(jīng)的井穴,具有清肺利咽、醒腦開竅的作用。按《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病在臟者取之井”。
現(xiàn)代常用少商穴治療昏迷,暈厥,角膜炎,結膜炎,喉炎,扁桃體炎等疾病?,F(xiàn)代研究證明,針刺少商穴有助于一氧化碳中毒所致昏迷病人的蘇醒,加速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解離,使血中的一氧化碳含量降低。另外,有動物實驗研究證實,針刺家兔的井穴,可以使腦血流圖波幅升高,影響腦血循環(huán)。
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少商穴除了治療傳統(tǒng)的一些疾病外,還可用于止鼻衄出血,效果很好。
如何準確找到穴位和指壓穴位
穴位也稱穴道,也就是出現(xiàn)反應的地方。身體有異常,穴道上便會出現(xiàn)各種反應。
1、這些反應包括:
用手指一壓,會有痛感(壓痛);
以指觸摸,有硬塊(硬結);
稍一刺激,皮膚便會刺癢(感覺敏感);
出現(xiàn)黑痔、斑(色素沉淀);
和周圍的皮膚產(chǎn)生溫度差(溫度變化)等。
這些反應有無出現(xiàn),是有無找準穴道的重要標志。
2、尋找穴道的方法
當手指觸壓到穴道點時,會感覺特別柔軟,彷佛里面有個凹洞。順著手指,注力到穴道點,會產(chǎn)生輕微酸麻的反應,感覺較敏銳的人甚至會覺得指壓處有輕微的溫熱。
3、指壓穴道的方法
先找到所要指壓的穴道點。
以拇指內(nèi)側指關節(jié)壓住穴道點,并注力往下壓。
往下壓的同時,心中默數(shù)1、2、3、4、5、6數(shù)到6時,指力應當己經(jīng)深入穴道點。
稍稍停留2~3秒,然后數(shù)5、4、3、2、1,漸漸全部松開,拇指仍停留在穴道點上2~3秒,接著重復指壓的動作。
每個穴道至少需按5次,才具有效果。
秋季天高氣爽,也是氣候干燥的季節(jié)。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熱病邪引起的一種外感熱病。臨床上以口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膚干燥為主要表現(xiàn)。另外,秋季因干燥的緣故,會直接影響到人的情緒、心境、行為等,如情緒煩躁、思維凌亂、愛發(fā)脾氣、健忘等。
少商穴在拇指的橈側指甲旁0.1寸。主治咽喉腫痛、鼻衄,高熱、昏迷,癲狂等。臨床常用于治療肺炎、扁桃體炎、中風、昏迷、精神分裂癥等。三棱針點刺少商穴主治重癥肺炎所致的高熱、驚厥、呼吸急促和中風昏迷,配商陽穴主治咽喉腫痛。
由于少商穴部位面積很小,我們沒辦法像平常一樣地用手推拿或按摩,但可以用另外一只手的拇指指端甲緣,將力貫注于指端進行指掐,或者將牙簽倒過來撳壓穴位。
單純指掐少商穴效果不如同時指掐兩個以上的穴位好。若時間充裕,可配合指掐中沖穴。此穴位于手中指末節(jié)尖端中央。常按揉此穴有蘇厥開竅、清心泄熱的功用。當發(fā)生頭暈、口渴、惡心、心悸等中暑或秋燥癥狀時,患者自己或家人可用大拇指按壓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扎壓,要有一定力度,能夠感到發(fā)麻脹痛,堅持半分鐘到1分鐘,然后再按壓另一只手。有條件的可用牙簽或針灸針等扎刺效果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掐法為重刺激手法,取穴要準。術時手指垂直用力按壓,用力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反復指掐30~50次,如能耐受,可指掐100~200次,左右手交替指掐。孕婦和月經(jīng)期女性要慎用此法,指掐力度亦不宜太大,時間不宜過長。
小兒食積臉紅推左手那些穴
1、退六俯是小兒食積推拿左手的穴位之一
1.1、位置:前臂尺側緣,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
1.2、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肘推至腕,稱退六腑。
1.3、次數(shù):推100~300次。
1.4、主治:一切實熱證。高熱,煩渴,驚風,鵝口瘡,重舌,木舌,咽痛,腫熱痢,便秘,痄腮等。
2、清大腸是小兒食積推拿左手的穴位之二
2.1、位置:食指橈側指端到虎口。
2.2、操作方法:從虎口方位向指尖推,稱清大腸。
2.3、次數(shù):推300~500次。
2.4、主治:便秘、腹瀉、腹痛。
3、清天河水是小兒食積推拿左手的穴位之三
3.1、位置:前臂內(nèi)側正中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操作方法:由腕向肘方向直推稱清天河水。
3.2、次數(shù):100~500次。
3.3、主治:五心煩熱、口燥咽干、口舌生瘡、弄舌、夜啼、感冒發(fā)熱、頭痛、咽痛。
4、寶寶食積的癥狀
4.1、厭食,飯入口后久含不呑,吃一頓飯要很長時間。
4.2、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脹、大便硬結或腹瀉。
4.3、免疫力低,經(jīng)常反復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4.4、煩躁易哭,難以入睡或睡不安寧,動則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
4.5、寶寶鼻梁兩側發(fā)青、舌苔又厚又白,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生長不良,面黃瘦弱,小便短黃或清長,大便酸臭或溏薄。
小兒食積的危害
寶寶積食問題不可小覷,家長都需要引起注意。因為孩子食積、蟲積乃百病之源!且積食給寶寶的身體帶來的危害并非一兩天的事,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的話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消化系統(tǒng)。而其具體危害表現(xiàn)如下:
1、胃積熱攻到肝,舌苔黃厚燥,引起情緒急噪,好動,晚上12點到4點輕者不睡覺,重者哭鬧,惡心不想吃飯,只吃生冷零食。
2、胃積熱攻到脾,舌苔白厚,引起脾虛導致腹瀉、消化不良、吸收不好。
3、胃積熱攻到腸,舌首黑燥,引起腹?jié)q,形成腸痙孿、痢疾、下垂。
4、食積攻到腎,舌答光滑,頭發(fā)焦黃,打溜,面口無光澤,體制消瘦,多汗乏離,身體嬌小。
5、胃積熱攻到肺引起易感冒,咳嗽、氣喘造成過敏性支氣管炎、哮喘、肺炎、抵抗力差。
6、胃積熱攻到心,引起舌尖邊紅燥、花舌苔、口腔潰瘍。
中國兒科專家稱寶寶積食為百病之源,對寶寶的健康成長影響重大,家長發(fā)現(xiàn)諸如積食現(xiàn)象時必須及時處理病根,才能保證寶寶茁壯成長。
小兒食積的食療方法
1、糖炒山楂是治療小兒食積的食療方法之一
1.1、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1.2、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fā)熱的癥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后讓孩子吃一點。
2、山藥米粥是治療小兒食積的食療方法之二
2.1、功能:調(diào)補脾胃,滋陰養(yǎng)液。運用于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2.2、做法:取干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干凈,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
肺經(jīng)體表經(jīng)脈的地部經(jīng)水由本穴經(jīng)內(nèi)部通道回歸肺臟。少,與大相對,小也,陰也,指穴內(nèi)氣血物質虛少且屬陰。商,古指漏刻,計時之器,滴水漏下之計時漏刻也。少商名意指本穴的氣血流注方式為漏滴而下。本穴物質為魚際穴傳來的地部經(jīng)水,因經(jīng)過上部諸穴的分流散失,因而在少商穴的經(jīng)水更為稀少,流注方式就如漏刻滴下。少商穴在拇指之端,其滴下的位置是從地之上部漏落到地之下部,即由體表經(jīng)脈流向體內(nèi)經(jīng)脈。
【準確位置】
拇指橈側指甲根角旁0.1寸。
【取穴方法】
伸指俯掌,沿手指指甲底部與橈側緣引線(即赤白肉際處)的交點處,距指甲角0.1寸,即為此穴。
【主治】
咽喉腫痛、咳嗽、氣喘、鼻衄;發(fā)熱、中暑嘔吐、心下滿;中風昏迷、癲狂。
【保健養(yǎng)生】打嗝時,用拇指按壓少商,以感覺酸痛為度,持續(xù)半分鐘,即可止嗝。急性咽炎、扁桃體炎時,在少商處放幾滴血,可有效緩解癥狀。經(jīng)常用拇指尖輕輕掐揉少商,揉到少商不痛,對防治慢性咽炎非常有效,還可以預防感冒;注意掐按時力度不宜過大,以免受傷。
【手太陰肺經(jīng)穴】
少商
位置:在手拇指末節(jié)橈側,距指甲角0.1寸(指寸)處。
功效:解表清熱,通利咽喉,蘇厥開竅。
主治:
1.呼吸系統(tǒng)疾?。罕馓殷w炎,腮腺炎,感冒發(fā)燒,支氣管炎,肺炎,咯血;
2.精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休克,精神分裂癥,癔病,失眠;
3.消化系統(tǒng)疾病:食道狹窄,黃疸;
4.五官科系統(tǒng)疾?。糊X齦出血,舌下腫瘤,口頰炎;
5.其它:腦溢血,盜汗,小兒驚風,手指攣痛。
刺灸法:
刺法:
1.向腕平刺0.2~0.3寸,局部脹痛。
2.三棱針點刺出血,推血至指端捏緊,迅速刺入并擠出5~10滴血。
灸法:艾條灸5~10分鐘。
其他:五輸穴之井穴,五行屬木。
導讀:扶突穴在什么位置?按摩扶突穴能治咽喉腫痛,那么扶突穴在什么位置?扶突穴的準確位置圖,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扶突穴在什么位置
扶突穴,在人體的頸外側部,結喉旁邊,胸鎖乳突肌前、后緣之間。
扶突穴的準確位置圖
穴名解析
扶突。扶,幫助、扶持也。突,沖也。該穴名意指大腸經(jīng)經(jīng)氣在外熱的扶助下上行天部。本穴物質為天鼎穴蒸發(fā)上行的水濕之氣,性滯重,至本穴后無力上行于天,是在心的外散之熱扶助下才得以上行,故名。
取穴方法
扶突穴位于人體的頸外側部,結喉旁,當胸鎖乳突肌前、后緣之間。
穴位解剖
在胸鎖乳突肌胸骨頭間頸闊肌中,深層為肩胛提肌起始點;深層內(nèi)側有頸升動脈;布有耳大神經(jīng),頸皮神經(jīng),枕小神經(jīng)及副神經(jīng)。
功用
清咽消腫,理氣降逆。
主治
咳嗽,氣喘,咽喉腫痛,暴喑,瘰疬,癭氣。
穴位配伍
1、配風池穴、合谷穴,主治上肢抬舉疼痛。
2、配太沖穴、扶突穴、通里穴,主治咽喉腫痛。
3、配風門穴、氣海穴、足三里穴,主治肩背疼痛。
操作方法
1、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向咽喉部放散,出現(xiàn)發(fā)緊發(fā)脹之感。注意針刺不可過深,以免引起迷走神經(jīng)反應。
2、灸法
艾炷灸3~5壯,溫和灸5~10分鐘。
3、按摩
按法、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揉法、點按法、拇指彈撥法等。
臨床運用
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吞咽困難、甲狀腺腫大、聲帶小結、聲音嘶啞等。
穴位養(yǎng)生
經(jīng)常按摩扶突穴,能夠治療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吞咽困難、暴喑、癭氣、瘰疬等,還對甲狀腺腫大還具有治療、調(diào)理作用。
取穴時,首先正坐,一手拇指彎曲,其余四指并攏,手心向內(nèi),小指位于喉結旁;再以食指的指腹,垂直向下按揉其所在之處,有微脹及痛感;第三要用中指和食指并攏,以指腹按揉左右兩側穴位。早晚各1次。每次約1~3分鐘。
特別注意:因為扶突穴位接近氣管,因此不可用力過度。
醫(yī)書記載
1、《靈樞寒熱病》:暴瘖氣哽,取扶突與舌本出血。
2、《針灸甲乙經(jīng)》:咳逆上氣,咽喉鳴喝喘息。
3、《備急千金要方》:暴瘖不能言;舌本出血。
4、《針灸大成》:咳嗽多唾,上氣,咽引喘息,喉中如水雞聲,暴喑氣哽。
5、《循經(jīng)考穴編》:咽嗌不利;癭腫。
以上就是扶突穴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經(jīng)絡穴位,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導讀:下關穴在什么位置?按壓下關穴治牙痛,那么下關穴在什么位置?下關穴的準確位置圖,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下關穴在什么位置
在面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出處
《靈樞本輸》:刺上關者刺下關者。
下關穴的準確位置圖
穴名解析
下:指本穴調(diào)節(jié)的氣血物質為屬陰、屬下的濁重水濕。關:關卡。該穴名意指本穴對胃經(jīng)上輸頭部的氣血物質中陰濁部分有關卡作用。本穴物質為頰車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上行至本穴后,水濕之氣中的濁重部分冷降歸地,本穴如有對上輸頭部的氣血精微嚴格把關的作用,以此得名。
取穴方法
讓患者采用正坐或仰臥、仰靠的姿勢,下關穴位于頭部側面,耳前一橫指,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張口時隆起,閉口取穴。
簡易取法
1、閉口,以食指第1指指關節(jié)寬度,由耳屏向前量1橫指處是穴。
2、閉口,由耳屏向前摸有一高骨,其下有一凹陷,若張口則該凹陷閉合和突起,此凹陷即是本穴。
穴位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腮腺咬肌與顳骨顴突之間翼外肌。淺層布有耳顳神經(jīng)的分支,面神經(jīng)的顴支,面橫動、靜脈等結構。深層有上頜動、靜脈,舌神經(jīng),下牙槽神經(jīng),腦膜中動脈和翼叢等。
功用
開關通絡,疏風調(diào)氣。
主治
耳聾,耳鳴,聤耳;牙痛,口噤,口眼歪斜,面痛,三叉神經(jīng)痛、面神經(jīng)麻痹,下頜疼痛,牙關緊閉,張嘴困難、顳頜關節(jié)炎。
穴位配伍
1、合谷、下關,功能清熱止痛,主治陽明熱邪上擾之牙痛?!秱浼鼻Ы鹨健罚貉例X痛配下關、大迎、翳風、完骨;口失欠、下牙齒痛配下關、大迎、翳風。
2、大迎、頰車、下關、地倉、巨髎、風池,功能疏風通絡牽正,主治風痰阻絡之面癱?!都滓医?jīng)》:口噼配顴髎、齦交、下關。
3、下關、聽宮、太沖、中渚,功能疏風清熱降火,聰耳利竅,主治肝膽火旺耳聾?!都滓医?jīng)》:耳鳴耳聾配下關、陽溪、關沖、腋門、陽關。
操作方法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臨床運用
臨床用于顳頜關節(jié)紊亂,下頜關解脫位,面神經(jīng)麻痹等的治療。
穴位養(yǎng)生
按壓下關穴治牙痛。在人的下頜小頭前方,顴骨后下緣凹陷處有一個下關穴,用力按壓這里立刻會產(chǎn)生酸脹感,如果力量再大一些,甚至會使半邊臉都感到麻木。在牙痛發(fā)作不可忍耐時,按壓此穴可立見功效。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jīng)》:失欠,下齒齲,下牙痛,腫,下關主之。
2、《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偏風,口目喎,牙車脫臼。
3、《類經(jīng)圖翼》:耳鳴耳聾,痛癢出膿。
以上就是下關穴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經(jīng)絡穴位,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