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yù)知子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彪S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養(yǎng)生不應(yīng)只是延年益壽的投機,而應(yīng)從年輕開始。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的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預(yù)知子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預(yù)知子的簡介
預(yù)知子,中藥名。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三葉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或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lmb.)Koidz.var.austalis(Diels)Rehd.的干燥近成熟果實。夏、秋二季果實綠黃時采收,曬干、或切成片狀曬干,也可置沸水中略燙后曬干。主產(chǎn)于江蘇、浙江、安徽等地。
預(yù)知子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木通的種子含脂肪油約18%,其中主含油酸甘油酯、亞麻酸甘油酯及軟脂酸甘油酯。
2、功效作用
2.1、《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fēng),補五勞七傷。治痃癬,氣塊,天行溫疾,消宿食,止煩悶,利小便,催生,解藥毒,中惡失音,發(fā)落,敷一切蛇、蟲、蠶咬。
2.2、《開寶本草》:殺蟲,治諸毒。
2.3、《醫(yī)林纂要》:堅補腎水,能治勞熱,辟蛇、蟲毒。
2.4、治耳卒聾閉:八、九月,取石榴開一孔,留蓋,入米醋滿中,蓋定,面裹,煻火中煨熟,取出,入少仙沼子、黑李子末,取水滴耳中。腦痛勿驚。如此二夜,又點一耳。(《圣惠方》)。
2.5、治大風(fēng)腹臟有蟲,令人皮膚生瘡,語聲變,眉鬢落:預(yù)知子二兩(搗末),雄黃二兩(研細),乳香三兩(研細)。上件藥,先以乳香末用水一斗,于銀鍋內(nèi)以慢火煎至五升,入預(yù)知子并雄黃,慢火熬成膏,入瓷器中盛。每日空心以溫酒調(diào)下一茶匙,后有蟲如馬尾隨大便出。(《圣惠方》乳香煎)。
3、臨床應(yīng)用
用量5~30克,煎服。用治肝胃氣痛、胃熱不思食、腰痛、脅痛、疝氣、痛經(jīng)、子宮下垂、煩渴、輸尿管結(jié)石。臨床與尿珠子同用,治療輸尿管結(jié)石有較好療效。
預(yù)知子的市場信息
1、預(yù)知子的價格
預(yù)知子的價格約為50元/斤。
2、預(yù)知子的選購方法
三種預(yù)知子的果實基本近似,概云之是:果實呈長橢圓形或腎形,稍彎曲,長3~8cm,直徑2~3.5cm,表面呈黑褐色或黃棕色,具不規(guī)則深皺紋,頂端鈍圓,基部有果梗痕;質(zhì)硬,破開后,果瓤淡黃色或黃棕色;種子多數(shù),扁長卵形,黃棕色至紫褐色,有光澤,具條狀紋理;氣微香,味苦。
3、預(yù)知子的保存方法
預(yù)知子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擴展閱讀
預(yù)知子的藥用價值
主治功能:疏肝理氣、活血止痛、散結(jié)、利尿、殺蟲,用于脘脅脹痛、痛經(jīng)閉經(jīng)、痰核痞塊、小便不利、蛇蟲咬傷。
1、預(yù)知子治大風(fēng)腹臟有蟲,令人皮膚生瘡,語聲變,眉鬢落預(yù)知子二兩(搗末),雄黃二兩(研細),乳香三兩(研細)。上件藥,先以乳香末用水一斗,于銀鍋內(nèi)以慢火煎至五升,入預(yù)知子并雄黃,慢火熬成膏,入瓷器中盛。每日空心以溫酒調(diào)下一茶匙,后有蟲如馬尾隨大便出。
2、治耳卒聾閉:八、九月,取石榴開一孔,留蓋,入米醋滿中,蓋定,面裹,煻火中煨熟,取出,入少仙沼子、黑李子末,取水滴耳中。腦痛勿驚。如此二夜,又點一耳。
3、治心氣不足,精神恍惚,語言錯妄,忪悸煩郁,憂悉慘戚,喜怒多風(fēng)扇,健忘少睡,夜多異夢,狂不知人用預(yù)知子(去皮)、白茯苓、枸杞子石草蒲、茯神、柏子仁、人胡、地骨皮、遠志、山藥、黃精(蒸熟)、朱砂(水飛),等分為末,加煉蜜和成丸子,發(fā)芡子大。每嚼服一丸,人參湯送人。
預(yù)知子的副作用
《本草疏經(jīng)》記載:“凡病人脾虛作瀉泄者勿服?!?
預(yù)知子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本草蒙筌》:“預(yù)知子,出淮南及漢黔諸州,系藤蔓附大木直上。葉三角綠色,背淺面深,實五月作房,生青熟赤。子藏房內(nèi),六七多枚,如皂角子褐斑,似飛蛾蟲光潤。欲求極貴,因得其難?!?/p>
2、《開寶本草》:“預(yù)知子有皮殼,其實如皂莢子,去皮研服之。 ”
3、《本草圖經(jīng)》:“預(yù)知子舊不載所出州土,今淮、蜀、漢、黔、譬諸州有之。作蔓生,依大木上,葉綠,有三角,面深背淺,七、八月有實作房,初生青,至熟深紅色,每房有子五、七枚,如皂莢子,斑褐色,光潤,如飛蛾。蜀人極貴重,云亦難得,采無時?!?/p>
4、《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fēng),補五勞七傷。治痃癬,氣塊,天行溫疾,消宿食,止煩悶,利小便,催生,解藥毒,中惡失音,發(fā)落,敷一切蛇、蟲、蠶咬?!?/p>
5、《開寶本草》:“殺蟲,治諸毒?!?/p>
6、《醫(yī)林纂要》:“堅補腎水,能治勞熱,辟蛇、蟲毒。”
7、《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fēng),補五勞七傷。治痃癬,氣塊,天行溫疾,消宿食,止煩悶,利小便,催生,解藥毒,中惡失音,發(fā)落,敷一切蛇、蟲、蠶咬。
說起預(yù)知子這樣的一種中成藥,可能很多人都是沒有聽說過的,但是在一些南北方地區(qū),尤其是山上大家一定都看過野香蕉或者是八月炸,這就是名字叫預(yù)知子的一種瓜果,一般在平時的時候可以泡水喝,同樣也可以針對許多病情有幫助,能起到活血化瘀通便利尿,還有著不錯的殺蟲效果。
【植物形態(tài)】:落葉或半常綠藤木。掌狀復(fù)葉互生,小葉5,倒卵形或長倒卵形,長3~6cm,先端圓、微凹或有短尖,全緣。花單性同株,總狀花序腋生;雌花生于花序上部,花被片3,淡紫色,雄蕊6,雌花生于花序下部,花被3,退化雄蕊6,雌蕊6。果實肉質(zhì),長橢圓形,兩端圓形,成熟時沿腹縫線開裂。花期4~5月,果期8月。
預(yù)知子的功效與作用
舒肝理氣,活血止痛,利尿,殺蟲。用于脘脅脹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小便不利、蛇蟲咬傷。
預(yù)知子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熬膏或入丸劑。外用:研末調(diào)敷。
預(yù)知子的禁忌注意
《本草經(jīng)疏》:"凡病人脾虛作泄瀉者匆服。"
預(yù)知子的選方
1、治大風(fēng)腹臟有蟲,令人皮膚生瘡,語聲變,眉鬢落:預(yù)知子二兩(搗末),雄黃二兩(研細),乳香三兩(研細)。上件藥,先以乳香末用水一斗,于銀鍋內(nèi)以慢火煎至五升,入預(yù)知子并雄黃,慢火熬成膏,入瓷器中盛。每日空心以溫酒調(diào)下一茶匙,后有蟲如馬尾隨大便出。(《圣惠方》乳香煎)。
2、治心氣不足,志意不定,精神恍惚,語言錯妄,忪悸煩郁,愁憂慘戚,喜怒多恐,健忘少睡,夜多異夢,寐即驚魘,或發(fā)狂眩,暴不知人,并宜服之:枸杞子(凈)、白茯苓(去皮)、黃精(蒸熟)、朱砂(研、水飛)、預(yù)知子(去皮)、石菖蒲、茯神(去木)、人參(去蘆)、柏子仁、地骨皮(去土)、遠志(去心)、山藥各等分。上一十二味,搗羅為細末,煉蜜丸,如龍眼核大,更以朱砂為衣。每服一丸,細嚼,人參湯下,不計時候。(《局方》預(yù)知子丸)。
隨著人們對中藥的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的了解了各種中藥中的詳細的成分,也知道這些成分對于大家的健康的影響。下面就為各位朋友推薦一種中藥羅勒子,詳細的描述一下羅勒子的功效,希望對各位的學(xué)習(xí)和研究有一定幫助。
【別名】蘭香子(《海上名方》),光明子(《飲片新參》)。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羅勒 的 果實 。9月間采收,篩去泥沙雜質(zhì)(不宜水洗,著水易粘連成團),曬干。
【生境分布】產(chǎn)于江蘇。
【性狀】干燥小堅果呈卵形,長約2毫米,基部有果柄痕跡;表面灰棕色至黑色,微帶光澤,于擴大鏡下可見細密小點。質(zhì)堅硬,橫切面呈三角形,子葉肥厚,乳白色,富油質(zhì)。氣弱,味淡,含口中有滑潤感;浸水中,膨脹后,外表有1層白色粘液質(zhì)。以顆粒飽滿、無泥沙者為佳。
【化學(xué)成份】種子含灰分8.70%、蛋白質(zhì)16.40%、脂肪16.86%、纖維28.14%、水分6.87%、碳水化物(差值計算)23.03%。
【性味】《飲片新參》:"甘辛,涼平。"
【功能主治】治目赤多眵,拳毛倒睫,目翳,走馬牙疳。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8~1.5錢。外用:研末點摻。
【附方】①治目昏浮翳:蘭香子每用七個。睡時水煎服之,久久有效。(《海上名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嘉佑本草》。
通過對羅勒子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dāng)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羅勒子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
紅土子是一種中醫(yī)中經(jīng)常用到的藥材,常應(yīng)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紅土子的相關(guān)。
【別名】比子草(《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紅土子草、紅清酒缸、過路清(《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豆科植物 四川山螞蝗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小灌木。莖高40~90厘米;直徑約2.5厘米,和分枝同具棱角,被緊貼著的短柔毛,后變無毛。3出復(fù)葉,小葉狹披針形,頂端者長4.2~6.8厘米,闊1~1.3厘米,側(cè)生者較小,先端急尖,邊緣微帶波狀,上面幾無毛,下面脈上疏被短柔毛;葉柄長1~2.5厘米;托葉披針狀鉆形,脫落,長6~10毫米??偁罨ㄐ蛞干蝽斏?,長達26厘米;苞片似托葉,脫落;花梗長2~3毫米?;ㄗ霞t色,長約5毫米;萼長約2毫米,淺裂;花冠蝶形,旗瓣圓形,先端微凹,翼瓣貼生于龍骨瓣上;雄蕊10;子房線形,幾無毛。莢果長約2厘米,通常具2節(jié),背部彎,節(jié)深裂達腹縫線,上面截形,基部楔形,果柄長3毫米?;ㄆ?~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灌木林中或草地上。分布四川、湖北、貴州、陜西、云南等地。
【功能主治】《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治瘧。打爛,面粉調(diào),蒸餅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通過本篇文章對紅土子功效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紅土子的幾大功效。這些功效對于體質(zhì)差抵抗力低的人的確不失為一個調(diào)理的好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
桅子的簡介
梔子為茜草科植物梔子的成熟果實。梔子常綠灌木,生于丘陵山地或山坡灌林中,有栽培。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等地。于10月中、下旬,果皮由綠轉(zhuǎn)為黃綠時采收,除去果柄雜物,置蒸籠內(nèi)微蒸或放入明礬水中微煮,取出曬干或烘干,也可直接將果實曬干或烘干。
梔子果實呈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5至3.5厘米,直徑1至1.5厘米。表面紅棕色或紅黃色,微有光澤,有6至8條翅狀縱棱,棱間有一條明顯的縱脈紋,并有分枝,頂端殘存萼片。先端有6至8條長形裂片,基部稍尖,有殘留果梗。果實薄而脆,略有光澤;內(nèi)表面鮮黃色,有光澤,具2至3條隆起的假隔膜,種子多數(shù),扁卵圓形,集結(jié)成團,深紅色或紅黃色,表面密具細小疣狀突起,氣微,味微酸而苦。以皮薄,飽滿,色紅黃者為佳。
桅子的功效與作用
1、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
其能制成10%及50%兩種煎劑,每天3次飯后服用。能清熱解毒,涼血瀉火,因此能治黃疸型肝炎,以及對蠶豆黃,感冒高熱,菌痢,腎炎水腫,鼻衄,口舌生瘡,乳腺炎,瘡瘍腫毒都具有一定療效。
2、治療扭挫傷,對扭傷腫痛有顯著療效
2.1、梔子適量研末,加醋、茨粉,共煮成糊,封患處。
2.2、梔子適量研末,加生地,捶爛,封患處
2.3、梔子適量研末,加面粉煮成糊,封患處梔子適量研末,加面粉煮成糊,封患處
2.4、梔子適量研末,調(diào)酒敷患處
2.5、梔子根、大黃各適量研末,調(diào)酒精敷患處 一般3~5天更換1次,如腫脹明顯可隔天更換1次。但要注意的是骨折者不宜使用,脫臼者應(yīng)先整復(fù)后再用,如有肢體麻痹,應(yīng)配合理療及針灸治療。疼痛平均消失時間為30小時,腫脹消退時間平均為2.5天;血腫吸收時間平均為7.8天;功能恢復(fù)時間平均為5.1天。
3、用于止血
對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損傷瘀血,及傷寒勞復(fù),熱厥頭痛,疝氣,湯火傷有效果,取黃梔子粉100克,以20%明肢液調(diào)成膏狀,烘干碾成100號細粉,再加適量苯甲酸,高壓消毒備用。對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每次服3~6克,每日3次,當(dāng)然亦可用作局部止血劑。特別對治鼻血和小便尿血有顯著功效。
4、其他作用
對風(fēng)火牙痛,感冒高熱,目赤有一定療效,因為其味苦、性寒、無毒,根味淡。內(nèi)服清熱利濕、利尿、除煩,但具體臨床應(yīng)用尚不明確梔子是一種實用且能在家居養(yǎng)殖的藥材,相信很多人對其養(yǎng)殖方法很感興趣,下面就介紹一下:梔子性喜溫暖,濕潤,好陽光,但又要避免陽光強烈直射,喜空氣溫度高而又通風(fēng)良好,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是典型酸性土壤植物。不耐寒,耐半陰,怕積水,在東北、華北、西北只能作溫室盆栽花卉。梔子對二氧化硫有抗性,并可吸硫凈化大氣,0.5千克葉片可吸硫0.002~0.005千克。
桅子的市場信息
1、桅子的價格
一般5-6元一斤。
2、桅子的選購方法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00-200厘米,植株大多比較低矮。干灰色,小枝綠色,葉對生或主枝輪生,倒卵狀長橢圓形,長5~14厘米,疑而有光澤,全線,花單生枝頂或葉腋,白色,濃香;花冠高腳碟狀,6裂,肉質(zhì)。果實卵形,具6縱棱;種子扁平,花期6~8月,果熟期10月。
3、桅子的保存方法
梔子一般用麻袋或竹筐盛裝,每件40公斤左右。貯存于陰涼干燥處。商品安全水分10-12%。 本品易生霉,霉跡常在種子團部位,表面不易發(fā)現(xiàn)。危害的倉蟲發(fā)現(xiàn)有咖啡豆象、玉米象。貯藏期間,應(yīng)注意環(huán)境干燥、通風(fēng)。定期檢查,發(fā)現(xiàn)商品受潮及輕度蟲蛀,及時置陰涼通風(fēng)處散潮、干燥,忌曝曬。蟲害較多時,用溴甲烷或磷化鋁熏蒸。
天竺子是一種中醫(yī)中經(jīng)常用到的藥材,常應(yīng)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天竺子的相關(guān)。
【英文名】Fructus Nandinae Domesticae
【別名】天竹子、南竹子、白天竹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 南天竹 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 果實 。果實于11~12月或2月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常綠灌木,高約2m。莖直立,幼枝黃色。葉互生,集生莖端,為三回羽狀復(fù)葉,小葉革質(zhì),橢圓狀披針形,長3~7cm,先端漸尖,全緣,深綠色,冬季常變紅色;小葉下方及葉柄基部有關(guān)節(jié)。圓錐花序頂生;花被片多輪,每輪3片,外輪小,內(nèi)輪大;雄蕊6,花瓣狀;子房上位。漿果球形,熟時鮮紅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濕潤山谷、山坡雜林下;或栽培于庭園。產(chǎn)于長江中下游各地。
【性狀】果實球形,直徑7~9mm。表面黃紅色或紅紫色,光滑,微具光澤,有時稍凹陷,頂端宿存微突起的柱基,基部有細果柄或其斷痕。果皮質(zhì)脆易碎,種子兩粒,略呈半球形,內(nèi)面凹下,黃棕色。味酸澀。
【化學(xué)成份】含異紫堇啡堿(isocorydine)、原阿片堿(protopine)、0-甲基南天竹堿(0-methyldomesticine)、 氫氰酸等。
【性味】性平,味酸、甘。
【功能主治】斂肺鎮(zhèn)咳。用于久咳氣喘、百日咳。
【摘錄】《*辭典》
以上就是關(guān)于天竺子的藥用價值的一個簡單的介紹,對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利用天竺子治療疾病,可以不用擔(dān)心副作用。所以天竺子治療疾病就是一種效果好且實在的治療方法,因此在臨床中也得到了一個很廣泛的利用。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喝過苦蕎茶吧,苦蕎茶一般都會和大麥茶搭配在一起,二者具有降壓的效果,而且在飯后的時候如果吃了特別油膩的食物,肯定會感覺到胃部特別不舒服,這個時候就可以喝一碗苦蕎茶用來解油膩,但對于年輕人來說,最好少喝苦蕎茶,那么苦蕎子都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功效:
蕎子茶,性平寒、益力氣、續(xù)精神、利耳目、有降氣寬腸健胃的作用。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葉綠素、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礦物質(zhì)及微量元素,同時還含有18種天然氨基酸,總含量達到11.82%,并含有9種脂肪酸,對幼兒有促進生長發(fā)育的作用,對成年人可防止冠心病的發(fā)生
蕎子茶中所含的蘆丁可以如花血管、清理體內(nèi)垃圾的作用。
還具有養(yǎng)肝、護肝和解酒的功效,是現(xiàn)代富貴病的“克星”。
禁忌:身體嚴重虛寒、血壓低的人不適合多喝。
苦蕎含有10—15%的蛋白質(zhì)和蕓香素,且這些蛋白質(zhì)粘性差,類似于豆類蛋白質(zhì),其質(zhì)優(yōu)于禾本科糧食。含19種氨基酸,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均齊且豐富,還含有對兒童生長發(fā)育有重要作用的組氨酸和精氨酸。含豐富的維生素B1、B2、B6、C、p和膽堿,還有豐富的無機元素磷、鎂、鐵、鉀、鈣、鈉。由于蕎麥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豐富,因此它對人體有極大的保健作用,對許多疾病有明顯的防治效果。
中藥天蕎麥根為天蕎麥的根及根莖。天蕎麥根的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祛風(fēng)利濕;天蕎麥根的使用方法:煎湯,0.4~1兩;天蕎麥根的別名:金鎖銀開,苦蕎頭,苦蕎麥根。 查看野蕎子的使用方法及更詳細的信息:天蕎麥根
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種,每種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偏方這種方法多采用平時生活中的各種食材來制作完成,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梔子的功效和用法。
梔子
【來源】外治方
【原料】梔子適量。
【制法】研成粗粉,用溫水調(diào)成糊狀,並加入少許酒精(或白酒),敷傷處,(可先在傷處涂凡士林一層),上蓋油紙或塑料薄膜,繃帶包扎,如腫脹明顯,可隔天更換1次。
【用法】
【功效】據(jù)報道,用本方治療扭挫傷407例,24小時內(nèi)疼痛消失者328例,48小時內(nèi)消失者66例;72小時內(nèi)消失者13例。疼痛平均消失時間為30小時。(備注︰本方尚可加面粉適量,雞蛋清1個;或乳香末適量)。
看完上文的關(guān)于梔子的制作方法的介紹后您還在等什么呢?趕緊為自己精心制作一道食療偏方食品吧,讓您白天精力充沛,晚上一夜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