桅子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睆墓胖两?,關(guān)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桅子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桅子的簡介
梔子為茜草科植物梔子的成熟果實。梔子常綠灌木,生于丘陵山地或山坡灌林中,有栽培。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等地。于10月中、下旬,果皮由綠轉(zhuǎn)為黃綠時采收,除去果柄雜物,置蒸籠內(nèi)微蒸或放入明礬水中微煮,取出曬干或烘干,也可直接將果實曬干或烘干。
梔子果實呈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5至3.5厘米,直徑1至1.5厘米。表面紅棕色或紅黃色,微有光澤,有6至8條翅狀縱棱,棱間有一條明顯的縱脈紋,并有分枝,頂端殘存萼片。先端有6至8條長形裂片,基部稍尖,有殘留果梗。果實薄而脆,略有光澤;內(nèi)表面鮮黃色,有光澤,具2至3條隆起的假隔膜,種子多數(shù),扁卵圓形,集結(jié)成團(tuán),深紅色或紅黃色,表面密具細(xì)小疣狀突起,氣微,味微酸而苦。以皮薄,飽滿,色紅黃者為佳。
桅子的功效與作用
1、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
其能制成10%及50%兩種煎劑,每天3次飯后服用。能清熱解毒,涼血瀉火,因此能治黃疸型肝炎,以及對蠶豆黃,感冒高熱,菌痢,腎炎水腫,鼻衄,口舌生瘡,乳腺炎,瘡瘍腫毒都具有一定療效。
2、治療扭挫傷,對扭傷腫痛有顯著療效
2.1、梔子適量研末,加醋、茨粉,共煮成糊,封患處。
2.2、梔子適量研末,加生地,捶爛,封患處
2.3、梔子適量研末,加面粉煮成糊,封患處梔子適量研末,加面粉煮成糊,封患處
2.4、梔子適量研末,調(diào)酒敷患處
2.5、梔子根、大黃各適量研末,調(diào)酒精敷患處 一般3~5天更換1次,如腫脹明顯可隔天更換1次。但要注意的是骨折者不宜使用,脫臼者應(yīng)先整復(fù)后再用,如有肢體麻痹,應(yīng)配合理療及針灸治療。疼痛平均消失時間為30小時,腫脹消退時間平均為2.5天;血腫吸收時間平均為7.8天;功能恢復(fù)時間平均為5.1天。
3、用于止血
對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損傷瘀血,及傷寒勞復(fù),熱厥頭痛,疝氣,湯火傷有效果,取黃梔子粉100克,以20%明肢液調(diào)成膏狀,烘干碾成100號細(xì)粉,再加適量苯甲酸,高壓消毒備用。對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每次服3~6克,每日3次,當(dāng)然亦可用作局部止血劑。特別對治鼻血和小便尿血有顯著功效。
4、其他作用
對風(fēng)火牙痛,感冒高熱,目赤有一定療效,因為其味苦、性寒、無毒,根味淡。內(nèi)服清熱利濕、利尿、除煩,但具體臨床應(yīng)用尚不明確梔子是一種實用且能在家居養(yǎng)殖的藥材,相信很多人對其養(yǎng)殖方法很感興趣,下面就介紹一下:梔子性喜溫暖,濕潤,好陽光,但又要避免陽光強(qiáng)烈直射,喜空氣溫度高而又通風(fēng)良好,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是典型酸性土壤植物。不耐寒,耐半陰,怕積水,在東北、華北、西北只能作溫室盆栽花卉。梔子對二氧化硫有抗性,并可吸硫凈化大氣,0.5千克葉片可吸硫0.002~0.005千克。
桅子的市場信息
1、桅子的價格
一般5-6元一斤。
2、桅子的選購方法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00-200厘米,植株大多比較低矮。干灰色,小枝綠色,葉對生或主枝輪生,倒卵狀長橢圓形,長5~14厘米,疑而有光澤,全線,花單生枝頂或葉腋,白色,濃香;花冠高腳碟狀,6裂,肉質(zhì)。果實卵形,具6縱棱;種子扁平,花期6~8月,果熟期10月。
3、桅子的保存方法
梔子一般用麻袋或竹筐盛裝,每件40公斤左右。貯存于陰涼干燥處。商品安全水分10-12%。 本品易生霉,霉跡常在種子團(tuán)部位,表面不易發(fā)現(xiàn)。危害的倉蟲發(fā)現(xiàn)有咖啡豆象、玉米象。貯藏期間,應(yīng)注意環(huán)境干燥、通風(fēng)。定期檢查,發(fā)現(xiàn)商品受潮及輕度蟲蛀,及時置陰涼通風(fēng)處散潮、干燥,忌曝曬。蟲害較多時,用溴甲烷或磷化鋁熏蒸。
ys630.COm精選閱讀
桅子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清熱,瀉火,涼血。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2、用于什么病癥
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3、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
桅子的副作用
1、副作用
桅子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桅子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脾虛便溏者忌服。
3、飲食禁忌
3.1、桅子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3.2、《本草匯言》:吐血衄血,非陽火暴發(fā)者忌之。
3.3、《得配本草》:邪在表,虛火上升,二者禁用。
桅子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出自:《本草圖經(jīng)》。
1.1、別名:木丹(《本經(jīng)》),鮮支(《上林賦》),卮子(《漢書》孟康注),支子(《本草經(jīng)集注》),越桃(《別錄》),山梔子(《藥性論》),枝子(《唐本草》),小卮子(《本草原始》),黃雞子(《廣西中藥志》),黃荑子(《閩東本草》),黃梔子(《江蘇藥材志》)。
1.2、藥材來源:為茜草科植物山梔的果實。
1.3、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0-1500米處的曠野、丘陵、山谷、山坡、溪邊的灌叢或林中。產(chǎn)于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香港、廣西、海南、四川、貴州和云南,河北、陜西和甘肅有栽培。
1.4、采收和儲藏:于10月中、下旬,當(dāng)果皮由綠色轉(zhuǎn)為黃綠色時采收,除去果柄雜物,置蒸籠內(nèi)微蒸或放入明礬水中微煮,取出曬干或烘干。亦可直接將果實曬干或烘干。
1.5、化學(xué)成分:含黃酮類梔子素、果膠、鞣質(zhì)、藏紅花素、藏紅花酸、D-甘露醇、廿九烷、β-谷甾醇。另含多種具環(huán)臭蟻醛結(jié)構(gòu)的甙:梔子甙、去羥梔子甙泊素-1-葡萄糖甙,格尼泊素-1-β-D-龍膽二糖甙及小量的山梔甙。
1.6、功能主治:清熱,瀉火,涼血。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1.7、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
2、《本經(jīng)》:主五內(nèi)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皰皶鼻,白癩,赤癩,瘡瘍。
3、《本草經(jīng)集注》:解躑躅毒。
4、《別錄》:療目熱亦痛,胸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胃中熱氣。
5、《藥性論》:殺蟅蟲毒,去熱毒風(fēng),利五淋,主中惡,通小便,解五種黃病,明目,治時疾除熱及消渴口干,目赤腫痛。
黃梔子作為常見的一種中草藥,其比較明顯的藥效就是涼血解毒,在夏天時候是非常有用的。黃梔子的使用如果恰當(dāng)?shù)脑?,對人體是有很多好處的,比如解熱、去黃疸、止血、鎮(zhèn)靜等等。如果大家不懂得對黃梔子的使用,最好還是經(jīng)過中醫(yī)師的意見來服用。
黃桅子的功效與作用
1、解熱。
抑制發(fā)熱中樞,作用略似黃芩、黃連,但效力稍弱。
2、去黃疸。
有利膽作用,能增進(jìn)膽汁分泌。又實驗證明,對結(jié)扎輸膽管后的動物,梔子可抑制其膽紅素在血中升高,作用的有效成分藏紅花素藏紅花酸。梔子液能引起膽囊收縮。
3、止血。
炒黑成炭(山梔炭)后,有止血作用。
4、抗菌。
體外試驗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有抑制作用。
5、鎮(zhèn)靜。
對于由熱性病引起的腦部充血和神經(jīng)興奮而造成的心煩、失眠有治療作用。又實驗證明,梔子流浸膏對小白鼠有鎮(zhèn)靜作用。
6、降壓。
動物實驗?zāi)芙档脱獕骸?/p>
大家都知道梔子花,這其中就包括黃梔子,或者稱為山梔子,這種植物在國內(nèi)分布很廣,比如在江西、廣東、四川以及貴州等地區(qū),都可以看到很多黃梔子,這種植物具有很高的園林價值,經(jīng)常被人們種植在庭院里面,另外在化妝工業(yè),黃桅子用途也很廣,除此之外,黃桅子對人體健康還有下列這些功效。
黃梔子花功效:
1、黃梔子花能清熱除煩
清熱除煩是黃梔子花的重要作用之一,它味苦性寒,能清熱瀉火,也能除煩,平時它對人類的熱病心煩以及煩躁不安等多中不良癥狀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治療時可以把它黃連等清熱的中藥材一起搭配使用。
2、黃梔子花能治濕熱黃疸
黃梔子花能治療人類的濕熱黃疸,它具有清利下焦以及清除濕熱等多種功效,它對人類因肝膽濕熱引發(fā)的黃疸以及小便短赤等多種常見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治療時可以把中藥黃梔子花與中藥茵陳和大黃一起搭配使用。
3、黃梔子花能涼血止血
黃梔子花能涼血止血,對人類的血淋澀痛和淋癥都有明顯治療作用,治療時把它與木通和車前子一起搭配使用效果最好,另外黃梔子花還能治療人類的吐血和衄血等癥,治療時把它與大黃與側(cè)柏葉一起搭配使用,止血效果特別明顯。
山梔子:果實味苦寒,用于清熱、瀉火、涼血;黃梔子有抑菌、致瀉、鎮(zhèn)痛、抗炎以及治療軟組織損傷的藥用效果。功能主治瀉火涼血,熱病虛煩不眠,清渴、木赤、咽痛、吐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等。
山梔子果實成熟果皮雖黃色時采摘,曬干或烘干。也可將果實放入沸水(略加明礬)中燙,或放入蒸籠內(nèi)蒸半小時,取出曬干后。便可貯存使用。梔子是中醫(yī)臨床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主要用藥,對于急性黃疸有很好的療效。山梔子除去內(nèi)服,泡水、泡酒飲用之外,還可以搗爛外敷,對于一些外傷、跌打扭傷也有很好的消炎止痛的作用。
水梔子的色素是一種水溶性類胡蘿卜素,很容易易被人體吸收,在人體內(nèi)轉(zhuǎn)化為維生素,烹飪中可用于鹵制、醬制、腌制,一般以調(diào)色為主,有時用于調(diào)味,是一種對人無害的天然色素,在烹調(diào)中可用于鹵制各種菜品,如在鹵水中適量添加黃梔子(用時敲破,更容易上色),可以使鹵出來的菜品顏色金黃,長時間放置不掉色。在烹制在湯鹵中加入黃梔子鹵制,制成菜后顏色金黃、色澤光亮,是非常好無害的天然色素。
現(xiàn)在很是流行使用黃梔子泡茶飲用,有清熱排毒的功效,在美容方面還有去面色暗黃,淡化蝴蝶斑和老年斑的功效?,F(xiàn)在有一些人用黃梔子泡茶飲用取代“腸清茶”,對排毒、養(yǎng)顏、美容有一定的功效,除此之外梔子還是一種具有觀賞性很強(qiáng)的花卉植物,可以作為盆景進(jìn)行觀賞。
喝茶是很好的一種養(yǎng)生習(xí)慣,而且不同的茶葉,其保健功效價值是各不相同的,菊苣梔子茶功效價值也比較高,可以起到保肝利膽的效果,同時還可以幫助降低體內(nèi)的脂肪和血糖含量,幫助痛風(fēng)患者減輕痛苦,同時還能夠起到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效果, 對我們的身體保健是很好的。
1、
每天喝一杯菊苣梔子茶可以保肝利膽,降低體內(nèi)血脂、血糖的含量,并通過綜合作用降低了高尿酸血癥的尿酸的量,從而幫助痛風(fēng)患者減輕痛苦。2、
菊苣: 菊苣為菊科植物菊苣的地上部分,菊苣的功效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菊苣的作用是治濕熱黃疸、腎炎水腫,菊苣提取物有明顯的降尿酸作用。3、
梔子:果實是傳統(tǒng)中藥,屬衛(wèi)生部頒布的第l批藥食兩用資源,具有護(hù)肝、利膽、降壓、鎮(zhèn)靜、止血、消腫等作用。梔子中的梔子苷可通過促進(jìn)尿酸排泄降低高尿酸血癥小鼠的血清尿酸水平。4
、桑葉:桑葉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侵褚?,蟬食之稱文章,人食之老翁為小童,桑葉又名:“神仙草”。桑葉總黃酮可顯著降低血清尿酸水平,與別嘌醇的降尿酸效果相當(dāng)。5、
葛根:秋、冬二季采挖,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干燥。甘、辛,涼。有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之功。葛根提取物具有抗痛風(fēng)性關(guān)節(jié)炎的作用.能緩解MSU急性痛風(fēng)性關(guān)節(jié)炎模型大鼠的關(guān)節(jié)腫脹情況,緩解由于炎癥引起的脾腫大及腎損傷作用。梔子花是生活中非常受歡迎的花卉,其味道芳香撲鼻,讓人聞了以后感覺非常的舒服,因此,一到梔子花開放的季節(jié)人們便會大量的采收,用來制作各種香包,讓人處于時刻芳香的世界中。梔子花還可以用來泡水喝,效果非常的獨特,下面就來看看桅子泡水喝有什么功效呢?
梔子茶是一種用于預(yù)防熱病煩熱、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等癥狀的飲品?,F(xiàn)代研究證實,梔子含梔子素、梔子甙、去羥梔子甙和藏紅花素、藏紅花酸、熊果酸等。
梔子煎劑及醇提取液有利膽作用,能促進(jìn)膽汁分泌,并能降低血中膽紅素,可促進(jìn)血液中膽紅素迅速排泄;對溶血性鏈球菌和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有解熱、鎮(zhèn)痛、鎮(zhèn)靜、降壓及止血作用。
梔子主要用于:
1.熱病煩熱。本品苦寒清降,清瀉三焦火邪,有清心除煩之效。
2.濕熱黃疸。因其能清利肝膽濕熱而退黃疸。
3.血熱吐衄。
4.瘡瘍腫毒,跌打損傷?!侗窘?jīng)》載,梔子“主五內(nèi)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瘡腹鼻,白癩赤癩瘡瘍”?!侗静菅芰x補(bǔ)遺》曰:“瀉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熱厥心痛,解熱郁,行結(jié)氣?!?/p>
梔子皮(果皮)偏于達(dá)表而去肌膚之熱;梔子仁(種子)偏于走里而清內(nèi)熱。生用走氣分而瀉火;炒黑則入血分而止血。因本品苦寒傷胃,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遇到下列病癥,不妨用梔子花來進(jìn)行治療。
1、感冒高燒:梔子根60克,山麻子根30克,鴨腳村二層皮60克,紅花婆根30克,煎服,效果很好。
2、黃疸性肝炎:用梔子根30-60克,加瘦肉煮食,半月左右,黃疸可退。
3、痢疾:用梔子根同冰糖燉服,效果很好,連服7天見效。
4、眼紅腫痛:用梔子葉、菊花各9克,黃芩、龍膽、甘草各6克,用水煎服,連服15天,效果很好。
5、高血壓:用梔子葉泡茶喝,有降血壓的作用。
隨著人們對中藥的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的了解了各種中藥中的詳細(xì)的成分,也知道這些成分對于大家的健康的影響。下面就為各位朋友推薦一種中藥羅勒子,詳細(xì)的描述一下羅勒子的功效,希望對各位的學(xué)習(xí)和研究有一定幫助。
【別名】蘭香子(《海上名方》),光明子(《飲片新參》)。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羅勒 的 果實 。9月間采收,篩去泥沙雜質(zhì)(不宜水洗,著水易粘連成團(tuán)),曬干。
【生境分布】產(chǎn)于江蘇。
【性狀】干燥小堅果呈卵形,長約2毫米,基部有果柄痕跡;表面灰棕色至黑色,微帶光澤,于擴(kuò)大鏡下可見細(xì)密小點。質(zhì)堅硬,橫切面呈三角形,子葉肥厚,乳白色,富油質(zhì)。氣弱,味淡,含口中有滑潤感;浸水中,膨脹后,外表有1層白色粘液質(zhì)。以顆粒飽滿、無泥沙者為佳。
【化學(xué)成份】種子含灰分8.70%、蛋白質(zhì)16.40%、脂肪16.86%、纖維28.14%、水分6.87%、碳水化物(差值計算)23.03%。
【性味】《飲片新參》:"甘辛,涼平。"
【功能主治】治目赤多眵,拳毛倒睫,目翳,走馬牙疳。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8~1.5錢。外用:研末點摻。
【附方】①治目昏浮翳:蘭香子每用七個。睡時水煎服之,久久有效。(《海上名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嘉佑本草》。
通過對羅勒子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dāng)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yùn)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羅勒子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
紅土子是一種中醫(yī)中經(jīng)常用到的藥材,常應(yīng)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紅土子的相關(guān)。
【別名】比子草(《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紅土子草、紅清酒缸、過路清(《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豆科植物 四川山螞蝗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小灌木。莖高40~90厘米;直徑約2.5厘米,和分枝同具棱角,被緊貼著的短柔毛,后變無毛。3出復(fù)葉,小葉狹披針形,頂端者長4.2~6.8厘米,闊1~1.3厘米,側(cè)生者較小,先端急尖,邊緣微帶波狀,上面幾無毛,下面脈上疏被短柔毛;葉柄長1~2.5厘米;托葉披針狀鉆形,脫落,長6~10毫米。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長達(dá)26厘米;苞片似托葉,脫落;花梗長2~3毫米。花紫紅色,長約5毫米;萼長約2毫米,淺裂;花冠蝶形,旗瓣圓形,先端微凹,翼瓣貼生于龍骨瓣上;雄蕊10;子房線形,幾無毛。莢果長約2厘米,通常具2節(jié),背部彎,節(jié)深裂達(dá)腹縫線,上面截形,基部楔形,果柄長3毫米?;ㄆ?~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灌木林中或草地上。分布四川、湖北、貴州、陜西、云南等地。
【功能主治】《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治瘧。打爛,面粉調(diào),蒸餅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通過本篇文章對紅土子功效的詳細(xì)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紅土子的幾大功效。這些功效對于體質(zhì)差抵抗力低的人的確不失為一個調(diào)理的好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
天竺子是一種中醫(yī)中經(jīng)常用到的藥材,常應(yīng)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天竺子的相關(guān)。
【英文名】Fructus Nandinae Domesticae
【別名】天竹子、南竹子、白天竹
【來源】為小檗科植物 南天竹 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 果實 。果實于11~12月或2月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常綠灌木,高約2m。莖直立,幼枝黃色。葉互生,集生莖端,為三回羽狀復(fù)葉,小葉革質(zhì),橢圓狀披針形,長3~7cm,先端漸尖,全緣,深綠色,冬季常變紅色;小葉下方及葉柄基部有關(guān)節(jié)。圓錐花序頂生;花被片多輪,每輪3片,外輪小,內(nèi)輪大;雄蕊6,花瓣狀;子房上位。漿果球形,熟時鮮紅色?;ㄆ?~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濕潤山谷、山坡雜林下;或栽培于庭園。產(chǎn)于長江中下游各地。
【性狀】果實球形,直徑7~9mm。表面黃紅色或紅紫色,光滑,微具光澤,有時稍凹陷,頂端宿存微突起的柱基,基部有細(xì)果柄或其斷痕。果皮質(zhì)脆易碎,種子兩粒,略呈半球形,內(nèi)面凹下,黃棕色。味酸澀。
【化學(xué)成份】含異紫堇啡堿(isocorydine)、原阿片堿(protopine)、0-甲基南天竹堿(0-methyldomesticine)、 氫氰酸等。
【性味】性平,味酸、甘。
【功能主治】斂肺鎮(zhèn)咳。用于久咳氣喘、百日咳。
【摘錄】《*辭典》
以上就是關(guān)于天竺子的藥用價值的一個簡單的介紹,對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利用天竺子治療疾病,可以不用擔(dān)心副作用。所以天竺子治療疾病就是一種效果好且實在的治療方法,因此在臨床中也得到了一個很廣泛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