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藥膳有效治療脾虛
中醫(yī)藥膳養(yǎng)生保健類。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shù),淡泊寧靜比藥好。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有沒有更好的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醫(yī)藥膳有效治療脾虛”,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養(yǎng)生導讀:脾虛的人往往會出現(xiàn)腹瀉、面黃、消瘦等癥狀。如果你食少便溏,可能是脾氣虛引起的,應(yīng)該喝點參苓粥;如果你腰膝冷痛,面浮肢腫,也可能是脾陽虛引起的,可以燉點附片狗肉湯喝,脾虛者如果吃得合適,對病情的改善有很大幫助。那么,脾虛吃什么好呢?下面一起看看有效治療脾虛的7款藥膳吧。擴展閱讀
白癜風病人血液和白斑部位由于缺少某些微量金屬元素,而使體內(nèi)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影響了黑色素的合成代謝,從而產(chǎn)生病變。針對這種情況,再積極采用其他治療的同時,患者應(yīng)重視加強食療,增加體內(nèi)銅、鋅、鐵等金屬元素的含量,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強,繼而使黑色素合成加快。在這里我們提供幾種食療方法供參考。
(1)平時多吃一些含有酪氨酸及礦物質(zhì)的食物,肉(牛、兔、豬瘦肉)、動物肝臟、蛋(雞蛋、鴨蛋、鵪鶉蛋)、奶(牛奶、酸奶)、菜(新鮮蔬菜、以及蘿卜、茄子、冬筍、木耳、海帶等)、豆(黃豆、豌豆、綠豆、豆制品)、花生、黑芝麻、核桃、葡萄干、螺、蛤等貝殼類食物。
(2)豬胰一具,酒浸后于飯上蒸熟食下。
(3)胡桃仁500克,黑芝麻300克,磨泥狀,攪勻、貯存?zhèn)溆?。每次?0克,倒入500毫升豆?jié){中,煮沸加適量白糖服用,早晚各一次,需常服。
(4)花生仁15克,紅花1.5克,女貞子15克,冰糖30克。將女貞子打碎,加花生仁、紅花、冰糖及水煎湯代茶飲,每日一劑,并吃生花生仁。堅持經(jīng)常。
食物能輔助治療白癜風,但使用不當還可能成為白癜風的“幫兇”,加速白癜風的擴大。在此,我們提醒廣大患者盡良少吃辣椒、少喝酒、少吃西紅柿,因西紅柿含有大量維生素C。而維生素C能阻止多巴醌氧化成多巴色素,而多巴色素能中斷黑色素的合成,從而阻止了病變處黑色素的再生。
其它含有維生素C多的食物如桔子、柚子、杏、山楂、櫻桃、獼猴桃、草莓、楊梅等也盡量少食或不吃。
濕疹的濕熱蘊結(jié)型,表現(xiàn)為迭起紅斑,群集水皰,皮膚瘙癢,糜爛等癥狀,多為血熱,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濕邪困脾,水濕停滯,外為風襲所侵,風、濕、熱三邪搏于肌膚,血運不暢,營衛(wèi)失和而發(fā)。
濕疹和飲食關(guān)系密切,郎醫(yī)師推薦中醫(yī)藥膳,進行食療。主要是清熱涼血、除濕止癢的藥膳。
其中的一個藥膳是茅根薏仁粥。薏仁性涼、味甘淡、可清熱利尿,健脾除濕。白茅根性寒,可清熱涼血、除濕利尿。二者搭配,加強功效。常喝這種粥,可涼血祛濕止癢。白茅根也可以和綠豆搭配熬湯,很適合濕疹急性期患者。
濕疹的陰傷濕戀型,表現(xiàn)為病程日久,轉(zhuǎn)為慢性,皮損肥厚,干燥韌實,有鱗屑,瘙癢時作。多因日久濕邪化火,血虛生風化燥,肌膚失養(yǎng)。因而宜養(yǎng)陰潤燥、健脾除濕的藥膳。郎醫(yī)師推薦山藥茯苓糕。山藥可健脾除濕、養(yǎng)陰潤燥。茯苓健脾益胃,祛濕安神。棗健脾益氣。蜂蜜養(yǎng)陰潤燥解毒。幾種藥材組方,相互增強健脾除濕,養(yǎng)陰潤燥的效果。
鼻出血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癥狀。小量出血稱“鼻衄”。嚴重出血不止稱“鼻洪”。鼻孔出血,出血量或少或多,嚴重時出血不止,口干口渴,舌紅,苔黃;或舌紅,少苔,脈數(shù)。
中醫(yī)辨證治療
肺熱型
[臨床表現(xiàn)] 鼻腔干燥出血,色紅但量不多,身熱、咳嗽痰少、口干,舌紅,脈數(shù)。
[食療藥膳]
1.豆腐石膏湯:生石膏60克,豆腐300克,水煮1小時,用鹽少許調(diào)味,飲湯吃豆腐。
2.藕汁蜜糖露:鮮藕榨汁150毫升,鮮白茅根榨汁150毫升,蜂蜜35毫升,上物調(diào)勻內(nèi)服,每日1—2次。
3.紫菜白蘿卜湯:紫菜30克,白蘿卜(切片)500克,加水煎湯,少許食鹽調(diào)味服用。每日1次。
肝火上逆型
[臨床表現(xiàn)] 鼻衄、頭痛、目赤、口苦咽干、易怒,舌邊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
[食療藥膳]
1.藕節(jié)西瓜粥:鮮藕節(jié)榨汁250毫升,西瓜榨汁250毫升,粳米100克,共煮粥,熟時加適量白糖服用,每日1—2次。
2.枝子菊花茅根粥:生枝子10克(打碎),菊花15克,鮮茅根50克,粳米60克,將生枝子、菊花、鮮茅根煎水取汁350毫升和粳米煮粥,熟時加適量食鹽調(diào)味服食。每日1次。
3.空心菜白蘿卜蜂蜜露:空心菜120克,白蘿卜500克,蜂蜜 50克。將空心菜、白蘿卜搗爛絞汁,蜂蜜調(diào)勻,分2次服,每日1料。
肝腎陰虛型
[臨床表現(xiàn)] 鼻衄時作時止、口干少津、潮熱盜汗、頭暈?zāi)垦?、耳鳴,舌質(zhì)紅,少苔,脈細數(shù)。
[食療藥膳]
1.生地稻草根黑豆煎:稻草根30克,生地30克,黑豆30克,水煎,飲湯食黑豆,每日2次。
2.塘虱魚大棗粥:塘虱魚1條去鰓及腸雜,大棗10枚(去核),糯米100克,同煮粥,白糖適量調(diào)味食用,每日1次。
3.生地山茱萸肉粥:生地30克,山茱萸肉15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同煮粥服用。
4.花生衣煎:花生衣15克、紅棗10枚(去核),白糖適量水煎分2次服。
5.豬蹄黑棗湯:豬蹄1只,黑棗250克,阿膠10克,白糖30克。將豬蹄和黑棗煎湯,熟時吃豬蹄黑棗。湯將阿膠溶化加白糖飲服。
老年性白內(nèi)障的發(fā)生與全身衰老和生理功能減退有密切關(guān)系,如肝腎虧損、精血虧虛、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以致氣血、津液生化之源匱乏、眼目失養(yǎng)而致病,早期白內(nèi)障常見有肝腎兩虧、脾虛氣弱、肝陽上亢三種類型,除采用必要的藥物治療外,還可根據(jù)中醫(yī)辨證施治的原則辨證用膳,補益強身,以期控制病情發(fā)展。
一、肝陽偏亢型:主要表現(xiàn)為目痛目澀,眵多淚熱,視物漸霧,瞳仁微昏,口苦咽干,大便干結(jié),舌苔薄黃,脈弦。應(yīng)食清熱平肝的藥膳。
1.菊苗粥:甘菊新鮮嫩芽或幼苗30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摘取甘菊嫩芽洗凈切細,同粳米、冰糖常法煮粥。
2.桑麻糖:桑葉100克,黑芝麻120克。桑葉烘干,研為細末,黑芝麻搗碎,和蜂蜜加水煎至濃稠,入桑葉末混勻,制成糖塊,每次嚼食約10克。
3.杞菊茶:枸杞子12克,菊花、桑葉各6克,谷精草3克。將以上各味共研粗末,裝入紗布袋內(nèi),沸水沖泡,代茶飲用。
4.決明茶:將決明子洗凈,除去雜質(zhì),曬干后微火炒,每次用炒決明子30克水煮,棄渣飲用。
5.五味子酒:五味子60克,低度白酒500克。將五味子浸泡在酒內(nèi)封固,10日后即可飲用。每晚睡前飲用一小盅。
二、脾虛氣弱型:主要表現(xiàn)為銀障漸生,視物昏暗,面色萎黃,肢體倦怠,食少便溏,舌苔淡薄膩,脈象虛弱。宜食健脾益氣、助消化的食物。
1.豬肝熘三樣:山藥、胡蘿卜、黃瓜各50克,豬肝100克,將山藥、胡蘿卜、黃瓜洗凈切片,蔥切段,豬肝洗凈切片。先把浸在醬油中的豬肝在熱油鍋中過油,出鍋待用,再將山藥片、胡蘿卜片、黃瓜片在熱油鍋中煸炒后加入豬肝及蔥、鹽略炒,勾芡裝盤,每日1次。
2.珍珠人參湯:珍珠母60克,蒼術(shù)24克,人參3克。水煎飲,早晚各一次。
3.夜明砂粥:夜明砂9克,淮山30克,菟絲子9克,粳米60克,紅糖適量。將夜明砂、淮山藥、菟絲子用布包好,加水5碗,煎成3碗,去渣后入粳米、紅糖煮粥。每日一劑,連服15~20天。
4.山藥膏:山藥50克,白糖適量。將山藥切成小塊,加水煮熟,加入白糖少許,略煮片刻即成,每日1次。
5.山藥紅棗粥:山藥60克,大棗3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山藥切成碎粒,與洗凈的大棗、粳米放入鍋內(nèi),加入清水1000克燒沸,轉(zhuǎn)用文火熬煮成粥,加入白糖調(diào)味即成。
三、肝腎虧虛型:主要表現(xiàn)為年老體弱,視力模糊或視若云霧,頭昏耳鳴,腰膝酸軟,潮熱盜汗,口燥咽干,舌質(zhì)胖嫩,脈細數(shù)。宜食補益脾腎、生精養(yǎng)血、易于消化的食物。
1.桑葚酒:桑葚250克,低度白酒500克。將桑葚置于酒中,浸泡30天,每日睡前飲用一小盅。
2.清蒸枸杞桂圓:枸杞子30克,桂圓肉20克。將枸杞子、桂圓肉放入碗內(nèi),加入清水,上籠用旺火蒸至爛熟即成。
3.仙豉雞湯:仙靈脾30克,淡豆豉15克,母雞肉250克,調(diào)料適量。將仙靈脾搗為末,放入紗布袋內(nèi),與雞肉及調(diào)料置于沙鍋中,燉至八分熟,加入豆豉燉至爛熟,去仙靈脾,分3日食用。
4.杞子萸肉粥: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糯米100克。將山萸肉洗凈去核,與枸杞子、糯米同煮成稀粥食用。
現(xiàn)代社會各種環(huán)境因素導致很多年輕人患病年輕化、各種新疾病等等,肩周炎是現(xiàn)代青年常患的一種疾病,不好治療,不好調(diào)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幾個肩周炎治療的中醫(yī)藥膳養(yǎng)生方法,送給那些肩周炎患者,希望能為他們帶去福音。
肩周炎又稱作是肩關(guān)節(jié)周圍炎,俗稱凍結(jié)肩、凝肩,常常會發(fā)生在50歲左右。肩周炎就是肩關(guān)節(jié)周圍肌肉、肌腱、滑囊和關(guān)節(jié)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無菌性炎癥。中醫(yī)認為本病多為肩部受風著寒而致,故又稱為“漏肩風”。一般是由于閃搓或感受風寒濕熱,代謝受阻所形成之痹癥。中藥主要是采取活血化瘀、散寒除濕、促進代謝患者功能的藥物來治療。
1、附桂豬蹄湯:附片、桂枝各10克,桑枝30克,羌活15克,豬蹄1對,調(diào)料適量。將豬蹄去毛雜洗凈剁開,諸藥布包,加水同燉至豬蹄熟后,去藥包,加食鹽、味精、胡椒粉等調(diào)味,煮沸服食。
2、蛇肉湯:烏蛇肉、胡椒、生姜、食鹽各適量,燉湯,肉湯同食,日2次。具有補虛、祛風、散寒之效。適用于肩周炎晚期而體虛、風濕阻絡(luò)者。
3、當參羊肉湯:當歸、黨參、川芎、白芍各10克,桑枝、羌活各15克,甘草5克,羊肉50克,調(diào)料適量。將羊肉洗凈切塊,諸藥布包,加水同燉至羊肉熟后,去藥包,再加食鹽、味精、蔥、姜、辣椒等調(diào)味,食療煮沸服食。
4、桑枝雞湯:老桑枝60g,老母雞1只,鹽少許。將桑枝切成小段,與雞共煮至爛熟湯濃即成,加鹽調(diào)味,飲湯吃肉。具有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補氣血之效。適用于肩周炎慢性期而體虛風濕阻絡(luò)者。
5、川烏粥:生川烏頭約5g,粳米50g,姜汁約10滴,蜂蜜適量。把川烏頭搗碎,研為極細粉末。先煮粳米,粥快成時加入川烏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后加入姜汁及蜂蜜,攪勻,稍煮即可。具有祛散寒濕、通利關(guān)節(jié)、溫經(jīng)止痛之效。適用于肩周炎風濕寒侵襲所致者。
6、當歸血藤雞蛋湯:全當歸、雞血藤各15克,木香、陳皮、赤芍各10克,桑枝20克,雞蛋1個。將雞蛋與諸藥(布包)同煮,待蛋熟后去殼再煮10分鐘,棄藥包,吃蛋喝湯,每日3次,每次1個。
肩周炎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更要注重養(yǎng)生和調(diào)理,中醫(yī)藥膳養(yǎng)生方法在治療肩周炎效果還是很不錯的,持之以恒、貴在堅持。
脫發(fā)的病因多而復(fù)雜,但最常見的是脂溢性脫發(fā),多見于青壯年男子。原因是皮脂分泌過多,發(fā)乳頭堵塞,局部發(fā)生炎癥而引起,可能與維生素缺乏,脂肪代謝障礙、精神刺激等因素有關(guān)。脂溢性脫發(fā)多發(fā)生于前頭及顱頂部,表現(xiàn)為毛發(fā)均勻性稀疏,有的變?yōu)槎d頂,常有脫屑和不同程度的瘙癢。
中醫(yī)辨證治療
陰虛型
[臨床表現(xiàn)]脫發(fā)心煩、心悸失眠、頭暈眼花、腰膝酸軟,舌質(zhì)紅,苔少,脈細數(shù)。
[食療藥膳]
1.菠菜黑芝麻酸棗仁粥:菠菜100克(洗凈切碎),黑芝麻20克,炒酸棗仁15克(研末),粳米100克,共煮粥,熟時調(diào)料食用。
2.芹菜黑豆湯:芹菜30克,黑豆30克,桑椹子20克,山楂肉15克,水煎熟服食,每日2次。
3.酥油蜜粥:酥油20克,蜂蜜30克,粳米100克。先將粳米加水適量煮粥,待沸后加入酥油和蜂蜜,粥熟即可服用,每日1次,連月服5—7日。
血瘀型
[臨床表現(xiàn)]脫發(fā)頭痛,面色黯晦,舌質(zhì)黯紅或有瘀點,脈沉細。
[食療藥膳]
1.槐花柏葉丹皮粥:槐花50克,側(cè)柏葉15克,丹皮10克,粳米100克,冰糖30克。將槐花、柏葉、丹皮加水煮30分鐘去渣,再入粳米,待米半熟時入冰糖,至熟食用。每日1次,連服10日。
2.桃仁川芎黑豆湯:桃仁10克,川芎10克,黑豆20克,將桃仁打碎,川芎用紗布包裹和黑豆一起水煎煮熟,加適量冰糖,飲湯食豆。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