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位的刮痧技巧
部位養(yǎng)生。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從古至今,關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我們的身體。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各部位的刮痧技巧》,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1)施痧者在患者前額部涂抹少許介質(面部可以用一些化妝品作為介質),開始施痧。施痧者用刮板在患者前額部從前發(fā)際自上而下進行刮拭,并點揉印堂穴,百會穴和兩頭維穴。
一、頭面部刮痧技巧
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
(1)施痧者在患者前額部涂抹少許介質(面部可以用一些化妝品作為介質),開始施痧。施痧者用刮板在患者前額部從前發(fā)際自上而下進行刮拭,并點揉印堂穴,百會穴和兩頭維穴。
(2)以印堂穴為中點,分別向左右兩側刮拭前額,止于兩側太陽穴,點揉太陽穴。以皮膚紅潤為度。
(3)患者閉目。施痧者用舌ij板輕刮患者上下眼眶,并用刮板輕揉患者的兩側睛明穴、四白穴和迎香穴。
(4)施痧者用刮板輕刮患者上唇和下唇周圍,點揉人中穴和承漿穴。
(5)在患者兩側面頰涂抹少許介質,施痧者用刮板自下而上輕輕刮拭面部;并用刮板輕輕點揉患者兩側耳門、聽宮、聽會穴,以面部皮膚紅潤為度。
注意:頭面部進行刮痧治療時,一定要注意刮板操作時力度與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頭面部皮膚十分薄,而且面部毛細血管豐富,因此用力宜輕柔緩和,切忌用力過重、過猛,以免損傷頭面部皮膚而影響患者顏面部美觀。
二、胸腹部刮痧技巧
1.胸部刮痧技巧
對胸腹部刮痧治療時刮板與體表的接觸角度小,受力就相對越小,角度以45為宜。患者仰臥位,施痧者位于患者左側,開始施痧。
(1)施痧者涂抹少許介質于患者胸骨柄體表處,右手握住刮痧板,自上而下刮拭胸骨柄體表,局部痧出為度。
(2)用刮板角輕輕點揉天突穴 (點揉天突穴時用力要輕揉,此處深部為氣管所在,用力過重會引起嗆咳甚至造成窒息)。
(3)以患者胸骨柄為中線,施痧者用刮板分別向左右兩側胸部刮拭。(哺乳期婦女不宜進行治療)局部皮膚微紅即可。
注意:胸部刮痧時刮板與體表接觸角度不宜過大,角度越大,力度就相對越重。胸部為心、肺之所在,用力過重會對心肺功能造成影響和損害,對于嚴重心,肺疾病患者不宜采用。
2.腹部刮痧技巧
腹部刮痧主要以患者臍部為中心,涂抹少許介質后,施痧者按順時針方向用刮板在患者腹部進行刮拭。以腹部皮膚紅潤為度。用刮板角點揉兩天樞穴和兩大橫穴及氣海、關元穴。
注意:腹部刮痧用力要均衡柔和,過重會讓患者感覺不適。點揉諸穴時稍用力即可(孕婦不宜進行治療)。
擴展閱讀
人們在天熱的情況下就會出汗,其實這是身體對人體自身的保護機制。在夏季如果汗出過少的話,感冒、失眠或者各種皮膚病都會出現(xiàn),不過健康的汗出是可以的,但是異常的出汗可要引起警惕。一般來說,如果不是因為外界環(huán)境的因素像天氣炎熱、穿衣過厚或者運動之類的,就算得上是異常出汗了。那么身體各部位出汗的原因是什么呢?
頭部出汗異常胃火旺
頭部是諸陽之會,陽氣本應該是最足的,其固攝力也應最強。一旦頭上出汗而全身無汗或少汗,或者經常出汗,或許就意味著陽氣有些虛弱,(對于代謝旺盛的兒童來說,頭部出汗較多也是正?,F(xiàn)象),另外,這還和胃火旺有一定關系。
建議:睡眠充足,多吃溫補食物,如大棗、牛肉、山藥、蜂蜜、茯苓。每天也可沖泡枸杞茶飲用。
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y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
建議:平時盡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要保證充足睡眠,否則容易導致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飲用,有平肝功效。
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鼻子總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西醫(yī)認為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xiàn),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每天用雙手敲打雙腿,并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人體肺經分布的部位,通過敲打刺激,可起到調理肺經的作用。
頸部出汗異常內分泌失調
頸部汗腺不太多,若常出汗,可能與內分泌不調有關,也和體內濕熱有一定關系,由于濕性黏滯,導致體內氣機不暢,往往表現(xiàn)為上半身或頸部以上出汗。
建議:平時調節(jié)內分泌主要從飲食、運動上入手,必要時輔以藥物治療。多吃高蛋白類的食物,多喝水。
腋下出汗汗腺過大或飲食過重
因為腋下分布大量汗腺,所以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過分旺盛,且氣味很大,就可能說明日常飲食的味道過重,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
建議:若診斷為汗腺過大,可以去醫(yī)院做簡便有效的激光治療。另外,飲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朋友都很煩惱自己的臉上經常會出現(xiàn)痘痘,臉上不同部位長出來的痘痘,導致的原因以及緩解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來介紹一下,臉上不同部位長痘痘的一些原因。
額頭區(qū)域長痘的原因
過于勞心傷神的人最容易長“額頭痘”。造成額頭痘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心火過于旺盛、血液循環(huán)有問題。所以,壞脾氣、愛操心的朋友們要注意啦!
眉間區(qū)域長痘的原因
運動過量、平時有抽煙喝酒習慣的人最愛雙眉之間起痘痘,你可以仔細回想下平時是否會有胸悶、心悸的現(xiàn)象。
太陽穴周圍長痘的原因
太陽穴周圍出現(xiàn)小粉刺,證明你的腸道里裝了太多的“垃圾食品”,已經造成了膽囊堵塞。
鼻頭長痘的原因
平時缺乏運動、胃火過盛、消化系統(tǒng)異常的人,鼻頭上最愛長痘,并且是很大的那種發(fā)紅的痘痘,這就是胃火大的表現(xiàn)。
鼻翼長痘的原因
鼻頭兩側長痘往往暗示著生殖系統(tǒng)的問題,可能跟卵巢機能或生殖疾病有關。
面頰長痘的原因
愛生悶氣的MM左邊面頰最愛長痘,因為左邊面頰長痘多半是因為肝功能不順暢、有熱毒造成的。而右邊面頰長痘則預示著肺功能的情況,有可能是肺部功能失常或者過敏體質導致的,還有可能是感冒的前兆。
唇周邊長痘的原因
便秘會導致體內毒素累積在唇周邊形成痘痘,嘴唇周圍長痘多半是身體排毒不暢、有便秘問題的表現(xiàn),最關鍵是要調整飲食習慣。
下巴長痘的原因
下巴長痘是身體虛寒的表現(xiàn),如果腎功能受損或內分泌失調痘痘就最愛長在下巴周圍。另外,女孩子容易下巴周圍長痘也和月經周期有關。
在清楚了面部肌膚痘痘分布的各種原因后,有針對性的調治才是治根治本的。
通過上面詳細具體的介紹我想大家現(xiàn)在都清楚了,我們臉部不同部位長痘的原因也是不一樣的。當然原因不同,我們在生活中緩解的方法也就是不一樣了。所以大家在生活中,緩解痘痘的生長一定要搞清楚自己長痘的原因,才能更好的額起到緩解的效果。
刮痧療法是一門學問。刮痧得當,可祛病;刮痧不當,效果不明顯,可能還會引起不良反應。那么,如何掌握刮痧技巧呢?專家指出,掌握好刮痧技巧,需謹記以下12條原則
1、 要有專業(yè)老師指導,從理論到手法必須獨到。
2、 要用棱角合理,薄厚適度,利于手握的刮痧寶玉。
3、 要根據(jù)不同的人,不同的病,用不同的刮痧油或乳;美面可用優(yōu)質精油。
4、 要參照教材中所標明的經絡與穴位刮重點穴多刮多揉壓。
5、 效果不明顯可打中心電話咨詢。
6、 重癥要配合內調產品,加快毒素排出。
7、 注重因人、因地、因時制宜。
8、 掌握禁忌癥、避風險。
9、 刮痧用暗力,忌滑行。
10、刮痧要避免刮疼,要掌握減痛手法。
11、面部刮痧一定要先學習后應用。避免初期看著簡單盲目應用,后期受到指責。又縮手縮腳。
12、初學者可用先學4-5種手法,熟悉后可學的手法有二十余種。
本文導讀:豬肉我們常吃,豬身上除了豬肉其他部位也可以入藥,豬的各部位都有哪些藥用價值呢?
豬肉我們很經常吃,豬身上除了豬肉,其他部位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也很高,下面我們來看看豬身上的其他部位都有哪些藥用價值吧。
1.豬腦
豬腦有益腎補腦的功效,因腎虛髓海不足而引起的眩暈、耳鳴、健忘等癥可以多吃,由于豬腦含膽固醇較多,故高脂血癥、動脈硬化等病人不宜食用。
2.豬肺
豬肺可以補肺潤燥,治療肺虛久咳、咳血等癥。
3.豬心
豬心性平,有養(yǎng)心安神、定驚的功效,可以治療心虛多汗不眠、血虛心悸不眠等癥。
4.豬肝
豬肝是補肝養(yǎng)血明目的佳品,可以治療貧血、肝血不足之目昏眼干、夜盲癥等癥。
5.豬肚
豬肚有補脾胃的功效,可以治療小兒消瘦、脾虛少食、便溏腹瀉等癥。
6.豬腸
豬腸主要指豬大腸,可以治療久瀉脫肛、便血、痔瘡等癥。
7.豬腎
豬腎可以治療腎虛腰痛、腎虛久瀉等癥。
8.豬蹄
豬蹄能催乳,治療產后氣血不足、乳汁缺乏等癥,常與黃芪、當歸、炮山甲、王不留行字等配伍。
9.豬脾
益脾胃、助消化,可治療小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癥。
導讀:感冒刮痧刮哪個部位,感冒的刮痧療法。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huán),對于消除風寒痹癥方面有立竿見影之效。那么感冒刮痧刮哪個部位?下面一起來了解下感冒的刮痧療法。
刮痧治療感冒,簡便易行,見效快且無不良反應,可作為夏日感冒初期的首選治療。刮痧是我國傳統(tǒng)技法之一,在中醫(yī)學最古老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早有記述,使用至今已逾上千年歷史。刮痧具有活血化瘀、調血行氣、祛風止痛、舒筋通絡、清熱解毒、開竅醒神、健脾和胃等作用,可排出體內毒素,增強機體免疫力,是常用的治療和保健方法。
夏日感冒多選用后背部膀胱經刮痧,因為夏日感冒是風邪兼夾暑濕之邪作祟的結果,風為陽邪,易犯陽位,背部為陽,風邪侵入時首當其沖,治療也當從其侵犯的部位著手,而背部正好為足太陽膀胱經分布的區(qū)域,太陽主一身之表,善治一切在表之疾。后背部刮痧治療感冒,效果良好。
感冒的刮痧療法
一、風寒感冒
(一)癥狀
以惡寒重、發(fā)熱輕、頭痛、無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為主要癥狀。
(二)治法
(1)選穴 風池、大椎、風門、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2)定位 風池:在頭后項部,頭枕骨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大椎:背部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風門: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門穴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一肋間隙。
足三里: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少商:拇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
(3)刮拭順序 先刮后頭部風池,再刮頸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適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豐富,用力宜重,從風池穴一直到肩髑穴,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頸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為度。刮拭胸部正中線,從天突穴經膻中穴向下刮至鳩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處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
少商、大椎放痧。針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積聚于針刺部位,經常規(guī)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夾緊被刺部位或按摩穴位,右手持針,對準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隨即將針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
上面介紹了風寒感冒的刮痧療法,下面將介紹風熱感冒的刮痧療法,繼續(xù)往下看吧。
二、風熱感冒
(一)癥狀
以惡寒輕、發(fā)熱重、頭痛、有汗、流濁涕、痰黃稠、口渴、舌苔薄黃為主要癥狀。
(二)治法
(1)選穴 大椎、合谷、曲池、尺澤、外關、風池。
(2)定位 大椎:背部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第一、第二掌骨問,第二掌骨橈側中點。
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尺澤: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緣。
外關:在前臂背側,在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風池: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刮后頭部風池,再刮頸部大椎,然后刮拭上肢內側曲池、尺澤,最后刮外關、合谷。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適量刮痧油。從風池穴直向下刮3寸,中間不要停頓,用力不宜過重。頸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為度。刮拭上肢內側部2穴,由上向下刮,尺澤穴可重刮。刮拭上肢外側部2穴,由上向下刮。
雖然刮痧可以有效治療感冒,但也要嚴格遵循操作規(guī)范,這樣才能得到最佳效果。刮痧的注意事項,下面一起來看看。
刮痧注意事項
1、操作要點
(1)充分暴露刮拭部位,在皮膚上均勻涂上刮痧油等介質;
(2)手握刮拭板,先以輕、慢手法為主,待患者適應后,手法逐漸加重、加快,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宜單向、循經絡刮拭,遇痛點、穴位時重點刮拭,以出痧為度。
(3)可先刮拭背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背俞穴循行路線,振奮一身之陽、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再根據(jù)病情刮拭局部阿是穴或經穴,可取得更好療效。
(4)刮痧后囑患者飲用溫開水,以助機體排毒驅邪。
2、用途
刮痧具有調氣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絡、驅邪排毒等功效,已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科的多種病癥及美容、保健領域。尤其適宜于疼痛性疾病、骨關節(jié)退行性疾病如頸椎病、肩周炎的康復;對于感冒發(fā)熱、咳嗽等呼吸系統(tǒng)病證臨床可配合拔罐應用;對于痤瘡、黃褐斑等損容性疾病可配合針灸、刺絡放血等療法;還適用于亞健康、慢性疲勞綜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3、注意事項
(1)刮痧后1~2天局部出現(xiàn)輕微疼痛、癢感等屬正?,F(xiàn)象;出痧后30分鐘忌洗涼水澡;夏季出痧部位忌風扇或空調直吹;冬季應注意保暖。
(2)刮痧療法具有嚴格的方向、時間、手法、強度和適應證、禁忌證等要求,如操作不當易出現(xiàn)不適反應,甚至病情加重,故應嚴格遵循操作規(guī)范或遵醫(yī)囑,不應自行在家中隨意操作。
(3)有出血傾向、皮膚高度過敏、極度虛弱、嚴重心衰的患者均應禁刮或慎刮。
要注意刮痧療法并非所有人都適用,一般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不全,有出血傾向者及皮膚有炎癥者不適合此療法。刮痧時最好去專業(yè)醫(yī)院,若是一些非醫(yī)療機構和一些未經過正規(guī)醫(yī)學培訓人員不了解刮痧的禁忌,盲目操作,刮痧用具不清潔,容易造成嚴重后果。
刮痧是中醫(yī)保養(yǎng)養(yǎng)生的一種常用方法。刮痧可以通過對身體穴位的刺激,幫助排除身體毒素,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不過在進行刮痧的時候需要注意手法,身體不同部位,刮痧手法也不同。
一: 背部
1: 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線的督脈,再刮兩側的膀胱經和夾脊穴。肩部應從頸部分別向兩側肩峰處刮拭。用全息刮痧法時,先對穴區(qū)內督脈及兩側膀胱經附近的敏感壓痛點采用局部按揉法,再從上向下刮拭穴區(qū)內的經脈。
二: 后項部
1: 人體后項部有六條陽經通過,經常刮拭后項部,可以滋陰潛陽,補益人體之正氣,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三: 四肢
1: 四肢由近端向遠端刮拭,下肢靜脈曲張及下肢浮腫病人,應從肢體末端向近端刮拭,關節(jié)骨骼凸起部位應順勢減輕力度。
四: 面部
1: 面部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于美觀影響,因此手法需輕柔,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眼睛、口腔、耳、鼻病的治療須經本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數(shù)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為準則。
五: 胸部
1: 胸部正中線任脈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胸部兩側以身體前正中線任脈為界,分別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個邊緣由內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過乳頭部位。中府穴處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
六: 腹部
1: 腹部由上向下刮拭??捎霉伟宓恼麄€邊緣或三分之一邊緣,自左側依次向右側刮。有內臟下垂者,應由下向上刮拭。
七: 刮痧的時候千萬不能過饑餓,而且不建議空腹進行刮痧,最好在用過餐之后的1至2小時后進行。
面部經脈氣血淤滯是引起皮膚色斑、晦暗的重要原因。通過刮痧,可以發(fā)現(xiàn)皮下有顆粒樣、結節(jié)樣組織,肌肉緊張、僵硬、溫度異常或疼痛反應等,這些都是經脈不暢通的表現(xiàn)。用刮痧板找到并逐一疏通這些節(jié)點,可以清除沉淀在皮膚深層的毒素及其他代謝廢物,改善面部的氣血供應,從而達到美容的效果。
刮痧的手法 頭面部刮痧技巧
(1)施痧者在患者前額部涂抹少許介質(面部可以用一些化妝品作為介質),開始施痧。施痧者用刮板在患者前額部從前發(fā)際自上而下進行刮拭,并點揉印堂穴,百會穴和兩頭維穴。
(2)以印堂穴為中點,分別向左右兩側刮拭前額,止于兩側太陽穴,點揉太陽穴。以皮膚紅潤為度。
(3)患者閉目。施痧者用舌ij板輕刮患者上下眼眶,并用刮板輕揉患者的兩側睛明穴、四白穴和迎香穴。
(4)施痧者用刮板輕刮患者上唇和下唇周圍,點揉人中穴和承漿穴。
(5)在患者兩側面頰涂抹少許介質,施痧者用刮板自下而上輕輕刮拭面部;并用刮板輕輕點揉患者兩側耳門、聽宮、聽會穴,以面部皮膚紅潤為度。
注意:頭面部進行刮痧治療時,一定要注意刮板操作時力度與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頭面部皮膚十分薄,而且面部毛細血管豐富,因此用力宜輕柔緩和,切忌用力過重、過猛,以免損傷頭面部皮膚而影響患者顏面部美觀。
刮痧是作為中醫(yī)的一種特色治療方法,對于一些疾病的治療效果是特別的好,而且刮痧對于人體健康也是有好處的,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刮痧的,也并不是身體的所有部位都可以刮痧的,刮痧是不可以隨便進行的,可能是會破壞人體健康,那么,刮痧禁忌部位有哪些?要注意什么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簡單的刮痧手法
1.病人取舒適體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溫水洗凈局部。
2.用邊緣光滑的湯匙(或調羹、銅幣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單向重復地刮。
3.刮痧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體中間刮向兩側,或每次都由內向外,不得來回刮動。每次每處大約需刮20下左右,直到皮膚出現(xiàn)深紅色斑條為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頸部兩側。根據(jù)病情需要,有時也可在頸前喉頭兩側,胸部、脊柱兩側、臂彎兩側或膝彎內側等處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選擇適合的部位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