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按摩防止耳聾
養(yǎng)生按摩。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有沒有更好的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自我按摩防止耳聾”,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鳴天鼓:雙手掌心緊按耳朵孔,中指和食指放在頭后枕部輕輕叩擊,使耳內隆隆如聞鼓聲,每次叩擊36下。
按鼓膜:雙手食指輕輕插入耳孔,使耳道完全閉塞后突然拔出;或雙手掌心緊壓耳廓后突然拔開,可感到鼓膜活動及耳內嘣嘣作響,每次20下。
掃耳廓:將手掌放在耳部前面,平貼在臉上,均勻用力向后推擦,擦過耳后,再從耳后將耳背向前推擦,反復做18次,以兩耳出現熱感為好。
摩耳輪:用食、拇指沿耳廓邊緣上下來回擦摩36下,致耳廓發(fā)熱。
揉耳垂:以雙手食、拇指肚,分別揉雙耳垂,先輕輕捏揉耳垂半分鐘,使其發(fā)紅發(fā)熱,然后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回復原形,重復10次。
按聽宮:以雙手食指肚在張口時按壓耳前凹陷處的聽宮穴,按壓3秒鐘后放開,反復20次。
上述方法簡便易行,中老年朋友可以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持之以恒,對增加內耳血液循環(huán),延緩聽力衰老,防治耳聾耳鳴有一定幫助。
ys630.coM延伸閱讀
感冒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常見呼吸道疾病,多發(fā)病于冬春寒冷季節(jié),采用按摩法進行自我按摩,可減輕感冒的癥狀,促進感冒的康復。
取端坐位,先以兩手拇指指端同時點按雙側風池穴30秒鐘,再以一手中指指端點按大椎穴30秒鐘,然后以單手五指拿法先后提拿雙側肩井穴5-6次,左手拿右肩井,右手拿左肩井,繼以兩手拇指指端橈側從印堂穴開始,同時分別向兩側推眉弓,推至雙側太陽穴時,即在雙側太陽穴上作順、反時針方向的按揉各30圈,如此反復施術5-6遍。如伴有頭痛,則加點按百會、風池穴;伴有咽、喉痛,則加點按啞門、扶突、天突、魚際等穴;伴有流涕,加點按印堂、迎香;伴有鼻塞,加點按風池、迎香等穴;全身酸痛者,可配合揉拿四肢;遇有發(fā)熱者,可用一手掌心對準足心的中點,緊貼住作前后往返搓動,左手搓右足,右手搓左足,左右足各搓120次,此法可降低體溫、退熱。最后以兩手拇指指端羅紋面依次相互點按雙側合谷穴各30秒鐘,結束手法。
腹痛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癥狀,有慢性腹痛和急性腹痛之分,多種疾病均可引起。
用自我按摩可以有效緩解疼痛,但由于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病情變化快而且復雜,按摩治療有一定的局限性。自我按摩對治療慢性腹痛療效較好,對急性而且劇烈的腹痛或慢性腹痛急性加重,應先到醫(yī)院檢查確診后,配合其他療法進行。
1.預備式
平臥床上,雙目微閉,呼吸調勻,右手掌重疊于左手背上,將左手掌心輕輕放在下腹部,靜臥1~3分鐘。
2.團摩臍周
右手掌心疊放在左手背上,將左手掌心放在肚臍下,適當用力作順時針繞臍團摩腹部0.5~1分鐘。以腹部發(fā)熱為佳。
功效:溫經散寒,調理氣血。
3.團摩下腹
右手掌心疊放在左手手背上,將左手掌心輕輕放在下腹部,適當用力作順時針、逆時針環(huán)形摩動0.5~1分鐘,以皮膚發(fā)熱為佳。
功效:益氣壯陽,交通心腎。
4.推腹中線
右手掌心疊放在左手背上,將左手掌根按在劍突下,適當用力從劍突下沿腹中線向下推至臍部,反復操作0.5~1分鐘。
功效:健脾和胃,調理氣血。
5.掌揉關元穴
右手掌心疊放在左手背上,將右手掌心緊貼在關元穴,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
功效:益氣壯陽,調理氣機。
6.拿提腹肌
以兩手拇指與其余四指用力對合,拿捏腹部兩側肌肉,從上腹拿提到下腹部0.5~1分鐘。
功效:調中和胃,補腎納氣。
7.推擦腰骶
取坐位,將雙手掌根緊貼在同側腰骶部,用力從腰部推至骶部0.5~1分鐘,使下腰部發(fā)熱。
功效:補腎壯腰,理筋通絡。
8.合按內、外關穴
將一手的中指和拇指置于對側的外關穴和內關穴上,中指、拇指對合用力按壓0.5~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安神鎮(zhèn)靜,和胃理氣。
9.掐合谷穴
將一手指尖,按于對側合谷穴,其余四指置于掌心。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掐壓0.5~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理氣通腑,解痙止痛。
10.按揉足三里穴
身體前傾,將拇指指腹放在同側足三里穴上,其余四指附于其后,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以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補脾健胃,調和氣血。
小貼士
關元穴:位于腹中線上,肚臍下3寸處。
內關穴:位于手掌側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兩筋之間。
外關穴:位于手背側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尺橈兩骨之間。與內關穴相對。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1寸筋間處。
合谷穴:位于手虎口間,將一手拇指指間關節(jié)橫紋正對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邊緣,此時拇指尖所指之處。
平時要做到情緒開朗,飲食有節(jié),少食帶有刺激性的食品和飲料,注意腹部保暖。
胃痛又稱胃脘痛,常表現為上腹部經常性疼痛,伴有腹脹滿、食欲不振、嘈雜反酸、惡心嘔吐、大便秘結或稀爛,或有頭暈眩、坐臥不安、體倦乏力等癥。
按摩方法
1.預備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雙腳平放與肩同寬,左手掌心與右手背重疊,輕輕放在小腹部,雙目平視微閉,呼吸調勻,全身放松,靜坐1~2分鐘。
2.揉按中脘穴
將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拇指指腹緊貼在中脘穴,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
功效:疏肝和胃,止痛止吐。
3.團摩上腹
將左手掌心疊放在右手背上,將右手掌根置放在上腹部,適當用力做順時針環(huán)形摩動0.5~1分鐘。以上腹部有溫熱感為佳。
功效:寬胸理氣,健脾和胃。
4.分推肋下
將雙手4指并攏,分別放在同側劍突旁,沿季肋分推0.5~1分鐘。
功效:調中和胃,理氣止痛。
5.拿捏肩井穴
將一手拇指與食指、中指對合用力拿捏對側肩井穴0.5~1分鐘。雙肩交替進行。
功效:放松肌肉,活血通絡。
6.合按內關穴、外關穴
將一手中指和拇指分別放在另一手的外關穴和內關穴上,2指對合用力按壓0.5~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安神鎮(zhèn)靜,和胃理氣。
7.按揉手三里穴
將一手拇指指腹按在對側手三里穴處,其余4指附在穴位對側,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理氣和胃,通絡止痛。
8.按揉脾俞穴、胃俞穴
雙手握拳,將拳背第2、3掌指關節(jié)放于脾俞穴、胃俞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
功效:健脾和胃,調理氣血。
9.掐壓足三里穴
將雙手拇指指尖放在同側足三里穴上,其余4指附在小腿后側,適當用力掐按0.5~1分鐘。
功效:補脾健胃,調和氣血。
以上手法應配合其他診治方法進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期不宜在上腹部按摩。平時生活起居要有規(guī)律,飲食要有節(jié)制,少食生冷、辛辣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不過度疲勞,心情要開朗。
小知識
中脘穴:位于臍上正中4寸處,肚臍與劍突之間連線的中點。
肩井穴:位于大椎穴與兩肩峰連線的中點處。
內關穴:位于手掌側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兩筋之間。
外關穴:位于手背側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尺橈兩骨之間,與內關穴相對。
手三里穴:位于曲池(屈肘時,位于肘橫紋外端盡頭處)下2寸。
脾俞穴:位于人體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指寬處。
胃俞穴:位于身體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2指寬處。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1寸筋間處。
擦腰 站立兩腳分開如肩寬。兩手握拳,拳眼即握拳的拇指和食指側,貼著腰部用力上下擦動。擦動從骶部開始,從下往上,盡可能高,擦動的速度要比較快。擦數十次,直至覺得皮膚發(fā)熱為止。
揉臀 體位同上。用一只手掌的大魚際處貼著同側臀部,順時針轉或逆時針轉地揉動數十次,然后用另一只手揉另一側臀部。有疼痛的一側臀部要多揉。
按命門穴 站或坐位。用一手或兩手拇指按住命門穴。該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處。用力按住該穴至感覺有點酸脹,然后揉動數十次。
揉腎俞穴 體位同上。用一只手的拇指按住腎俞穴。該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即命門穴的外側約兩個手指寬處。用力按住該穴時即有酸脹感,按到有足夠的酸脹反應后,再揉動數十次。然后再用另一只手按另一側腎俞穴并揉動。
推腰臀腿部 先左弓箭步站立。用右手掌,虎口分開,拇指在前,推住同側腰部,然后用力向下推,經臀一直推到大腿和小腿為止,身體也隨著向右側彎。然后右弓箭步站立。用左手推左側腰臀腿部。交替推4~10次。
彎腰捏腿部 站位,也可坐床上。兩腿伸直,慢慢向前彎腰,同時用兩手捏大腿和小腿前面的肌肉,捏到盡可能低,最好到足背處,反復5~10次。向前彎腰時,頭要昂起。
推腰部 站位,兩腳分開如肩寬。兩手叉腰,拇指在前。先用右手掌從右腰部開始推,向前和向左;然后用左手掌從左腰部開始推,向后和向右。推數十次,也可相反方向推。
捶腰 體位同上。兩手握空心拳,用拳眼輕輕捶擊兩側腰部,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共20~30次。
以上動作,每日做1~2次。有些動作,如彎腰捏腿等做起來有困難者,可暫不做,待鍛煉較有基礎后再做,或動作的幅度先做得小一些,以后慢慢增大。
腰腿痛是生活中的常見病,很多人都選用藥物治療。其實治療腰腿痛,中醫(yī)按摩有很好的療效。中醫(yī)按摩能調理機體氣血陰陽、疏通氣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還可解除局部肌肉痙攣,促進局部血液、淋巴循環(huán),改善皮膚、肌肉的血液供應。適當按摩配合藥物治療,往往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F介紹幾種簡單的腰腿痛自我按摩方法,具體如下:
按命門穴:站位或坐位。用一手或兩手拇指按住命門穴。該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處。用力按住該穴至感覺有點酸脹,然后揉動數十次。
揉腎俞穴:體位同上。用一只手的拇指按住腎俞穴。該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即命門穴的外側約兩個手指寬處。用力按住該穴時即有酸脹感,按到有足夠的酸脹反應后,再揉動數十次。然后再用另一只手按另一側腎俞穴并揉動。
擦腰:站立,兩腳分開同肩寬。兩手握拳,拳眼側貼著腰部用力上下擦動。擦動從骶部開始,從下往上,盡可能高,擦動的速度要比較快。每次擦數十次,直至覺得皮膚發(fā)熱為止。
揉臀:體位同上。用一只手掌的大魚際處貼著同側臀部,順時針或逆時針揉動數十次,然后用另一只手揉另一側臀部。有疼痛的一側臀部要多揉。
推腰臀腿部:先左弓箭步站立,叉腰。用右手掌,虎口分開,拇指在前,推住同側腰部,然后用力向下推,經臀一直推到大腿和小腿為止,身體也隨著向右側彎。然后右弓箭步站立,用左手推左側腰臀腿部。交替推4~10次。
推腰部:站位,兩腳分開同肩寬。兩手叉腰,拇指在前。先用右手掌從右腰部開始推,向前和向左;然后用左手掌從左腰部開始推,向后和向右。推數十次,也可反方向推。
彎腰捏腿部:站位,也可坐床上。兩腿伸直,慢慢向前彎腰,同時用兩手捏大腿和小腿前面的肌肉,捏到盡可能低,最好到足背處,反復5~10次。向前彎腰時,頭要昂起。
捶腰:體位同上。兩手握空心拳,用拳眼輕輕捶擊兩側腰部,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共20~30次。
專家提醒:由于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所以患者應先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明確診斷后,再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按摩方法。
1.預備式
取坐位,雙腳平放與肩同寬,腳尖指向前方,含胸拔背,雙目平視微閉,全身放松,呼吸調勻,意守丹田1~2分鐘。
2.揉按天突穴
用右手拇指放置于天突穴,由輕漸重、由重到輕地揉按0.5~1分鐘。
功效:降逆止嗝,理氣化痰。
3.掌揉膻中穴
用右(左)手掌根放置于膻中穴,順時針方向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
功效:理氣散淤,寬胸利膈。
4.指壓中脘穴
用右(左)手拇指按壓中脘穴,其余四指并攏,靠于拇指指間關節(jié),適當用力按壓0.5~1分鐘。
功效:理氣和中,消食去滯。
5.掌推上腹
左手掌疊放于右手背上,用右手掌根適當用力從胸骨劍突下緣推至肚臍,反復操作30~50遍。
功效:通腑利膈,和胃化食。
6.團摩上腹
以左手掌心疊放于右手背上,用右手掌根置放于上腹部,適當用力做順時針圓形摩動30~50遍。
功效:寬胸理氣,健脾和胃。
7.揉按氣海穴
以右(左)手拇指按壓氣海穴,其余四指并攏,靠于拇指指間關節(jié),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
功效:培補元氣,納氣歸元。
8.拳捶背心
取坐位,背部伸直,雙手捏為拳狀,用拳頭內側緣(即虎口一側)適當用力交替捶擊背部10~20遍。
功效:振奮背陽,順氣寬胸。
9.合按內、外關穴
用手的中指和拇指分別置于對側的外關穴和內關穴上,用力按壓0.5~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和中理氣,安神鎮(zhèn)痛。
10.掐合谷穴
用一手指尖,按于對側合谷穴(位于第二掌骨中點外側,即虎口處),其余四指置于掌心,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掐壓0.5~1分鐘。
功效:理氣通腑,解痙止嗝。
11.按揉足三里穴
取坐位,身體前傾,將拇指指尖放在同側足三里上,適當用力掐按0.5~1分鐘。
功效:補脾健胃,調和氣血。
自我按摩對胃腸神經官能癥所引起的呃逆療效明顯。呃逆與情緒變化有關者,應避免精神刺激;與飲食有關者,應禁食煙、酒和辛辣、寒涼之品;若久病、重病體衰而出現低微呃聲者,則常為危象,當引起警惕。
頸部按摩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大大降低自身出現關節(jié)炎,風濕骨科疾病的幾率,還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達到一個美顏護膚的效果,我們可以將雙掌手心放在我們的頸部用力磨擦,摩擦發(fā)熱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按摩效果,為大家普及一下頸部自我按摩方法吧。
推法
手法:用指、掌、肘部等著力,在一定的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運動,稱為推法。操作時指、掌、肘等要緊貼體表,緩慢運動,力量均勻、滲透。
作用:具有消積導滯、解痙鎮(zhèn)痛、消瘀散結、通經理筋的功能,可提高肌肉興奮性,促進血液循
拿法
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兩指,
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對用力,在一定部位和穴位上進行一緊一松的捏提,稱為拿法。力量應由輕而重,連續(xù)而有節(jié)奏,緩和而連貫,接觸點在指腹而不應在指尖,腕部放松。
作用:拿法刺激較強,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頸項、肩部和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風散寒、舒筋通絡、緩解痙攣、消除肌肉酸脹和精神疲勞的作用,在頸椎按摩中應用較多。
頸部自我按摩最重要的就是對于力度,以及手位的把握要引起高度的重視,才能夠達到一個最佳的按摩效果,可以幫助我們最大的緩解疼痛,還可以幫助我們女性朋友重新煥發(fā)肌膚活力,達到一個非常不錯的美顏護膚的效果。
現在的人越來越重視保健,而適當按摩腳底能夠起到良好的保健效果。人體腳底的穴位非常多,而且神經末梢也非常豐富,適當刺激腳底的一些穴位對于加快人體新陳代謝有很大的作用,同時按摩腳底還能夠起到一定的安神明目以及調補肝腎的效果,還能夠幫助緩解工作疲勞。
如何健康腳底按摩
浴足:用熱水泡腳,特別是用生姜或辣椒煎水洗腳,可較快地擴張人體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網,加快血液循環(huán),從而使呼吸道黏膜內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時地消滅侵襲人體的細菌和病毒,使人體免受感染。
摩腳:洗腳后,雙手搓熱,輕揉搓相關部位或穴位,可全腳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按摩涌泉穴(足心)或太沖穴(一、二足趾關節(jié)后)或太溪穴(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對頭暈、失眠、厭食、面色晦暗、疲勞、高血壓、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高抬貴腳:每天將雙腳蹺起2~3次,平或高于心臟,此時腳、腿部血液循環(huán)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臟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環(huán),頭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鮮的血液和氧,同時對腳部穴位、反射區(qū)也是一個良性刺激。部隊行軍后都知用此法迅速消除疲勞,平時抬腳也有好處。
搓揉腿肚:以雙手掌緊夾一側小腿肚,邊轉動邊搓揉,每側揉動20次左右,然后以同法揉動另一條腿。此法能增強腿力。
經常進行腳底按摩還能夠幫助增強身體免疫力,對于治療疾病也是有一定幫助的?,F在社會上的人生活壓力非常大,因此身體常常因為超負荷而生病,而通過各種手法刺激腳底對于緩解身體疲勞以及放松身體都有很大的幫助,還能夠幫助調理氣血。
婦女在行經前后或行經期間,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砂橛忻嫔n白、手足厥冷等癥,并隨月經周期而發(fā)作者叫痛經,也叫經行腹痛。本病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種,原發(fā)性痛經指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為的經行腹痛,常發(fā)生在月經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多見于未婚或未孕婦女。身體虛弱,有慢性病、精神緊張、感覺過敏等均可引起痛經,此屬于繼發(fā)性痛經。若屬原發(fā)性痛經,可采用按摩法進行自我按摩,如能持之以恒,常能取得減輕或消除經行腹痛的效果。具體操作步驟和方法如下:
取仰臥位,用右手掌在下腹部做掌摩法,從右下腹開始向上摩至平臍后,向左移至左臍旁,再向下摩至中極穴后,再向右下腹移動,如此反復緩慢移動約10分鐘,然后用一手拇指指端橈側偏峰依次于氣海、關元、中極等穴各推2-3分鐘,再以雙手拇指或中指指端羅紋面依次于雙側的血海、陰陵泉、三陰交等穴各按揉2分鐘。改取俯臥位,雙手五指并攏,以其末節(jié)指腹反復按摩雙腎俞及八髎穴,以局部感到透熱為度。再取坐位,以兩手掌同時按摩兩脅3分鐘,結束手法。
1、揉按膻中穴
動作:兩手重疊,內外勞宮相對,男子左手在下,女子右手在下,手內勞宮對準膻中穴,吸氣時,兩手由右往上向左揉按,呼氣時,兩手由左往下向右揉按,一吸一呼,為一圈,即為一次,少則八次,多則六十四次。然后換方向揉按,吸氣時,兩手由右往下向左揉按。呼氣時,兩手由左往上向右揉按,次數同上。最后,做三次壓放吸呼動作。
心臟病加按摩內關穴、神門穴。
支氣管哮喘加按摩太淵、豐隆、天突、內關、定喘、關元、足三里穴等。
功用:胸為宗氣聚會之處,膻中穴為氣之會穴。本式能順氣寬胸,有益于心胸。定喘穴是治療哮喘的經驗穴;天突對解除痰鳴有良好的作用,配合氣會膻中和心包經絡穴內關能順氣降逆,寬胸止喘;肺經原穴太淵是治療肺疾的要穴;胃經絡穴豐隆是祛痰濕的經驗效穴;關元、足三里兼補脾腎,是治本之法。配合按摩內關,心經之輸、原穴神門,對預防與治療冠心病有良好的作用。
2、揉按脘部
動作:兩手重疊,與上式同。手掌按壓在中脘穴上,手指按壓在建里與下脘穴上,吸氣時,兩手由右往上向左揉按。呼氣時,兩手由左往下向右揉按。一吸一呼為一圈,即為一次,可連續(xù)做八至六十四次,然后,再按相反方向揉按,方法與次數同上。最后,做三次壓放吸呼動作,方法同上。
根據經驗,一手扶頭頂,手內勞宮對準百會穴,一手扶脘部,做旋轉揉按,隨與迎揉按次數相等,對胃神經官能癥,胃寒等病效果良好。
胃病加按摩足三里,若肝氣犯胃加按摩太沖、陰陵泉、期門等。
5、揉按腎俞穴
動作:兩手輕握拳,以拇指或食指背根關節(jié)突出部位按壓在腎俞穴上,吸氣時,兩手由內往下向外揉按,呼氣時,兩手由外往上向內揉按。一吸一呼,為一圈,即為一次,至少八次,多則六十四次。然后,還可以按相反方向揉按,方法與次數同上。最后,做三次壓放吸呼動作,方法同上。如坐骨神經痛、胃腸虛寒癥等,在做完腎俞按摩后加搓腰動作。即:吸氣時,兩手掌從會陽穴沿膀胱經向上搓至腎俞穴,呼氣時,兩手掌向下搓,一上一下為一次,少則八次多則三十二次。最后,兩手心對準腎俞穴,做三次壓放呼吸動作。
功用:本式能補腎納氣,是治療腎炎等泌尿及生殖系統(tǒng)疾患的輔助功法。無病常做此式具有較好的保健作用。
6、搓涌泉
動作:先用左手拇、食、中指將左腳趾向上搬翹,用右手掌后側小魚際穴部位前后推搓涌泉穴,吸氣時,手向后搓,呼氣時,手向前搓,一吸一呼為一次,少則八次,多則六十四次。然后換左手搓右涌泉穴,方法及次數同左腳。本式以坐式為主。
便秘的經歷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雖然它看似一個小毛病,但卻給生活帶來了不少煩惱。
中醫(yī)認為,導致便秘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為燥熱內結、津液不足、情緒波動、氣機郁滯以及過度疲勞、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等。有的人因患慢性便秘長期依靠藥物通便,給身心帶來極大傷害。你不妨巧用雙手,堅持以下的自我按摩法,相信能起到安全通便的作用。
1.推揉腰骶部
坐于床上,兩手五指并攏,反手以掌根附于同側的腰骶部,適當用力自上而下地推擦30~50次(圖1),直至腰骶部發(fā)熱。
2.按揉腎俞穴
同上坐姿,兩手叉腰,拇指向前按于同側肋端,中指按于腎俞穴,適當用力按揉30~50次(圖2)。
3.揉按足三里穴
坐于床上,兩膝關節(jié)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在同側的足三里穴上,其余四指緊附于小腿后側,拇指適當用力揉按30~50次(圖3)。
4.按揉天樞穴
同上臥姿,雙手叉腰,中指指腹放在同側的天樞穴上,大拇指附于腹外側,中指適當用力按揉30~50次(圖4)。
5.掌揉中脘穴
仰臥于床上,雙腿自然伸直,將右手掌心重疊在左手背上,左手的掌心緊貼于中脘穴上,適當用力揉按30~50次(圖5)。
患有肩周炎并不一定要去醫(yī)院進行治療,自我進行按摩也是可以有效地緩解病情的,但是大家選擇自我按摩的話一定要注意使用合適的力度,還要持之以恒。
肩周炎的自我按摩
如果肩周炎患者關節(jié)活動障礙僅累及一側,可以用健側上肢對患側進行自我按摩。按摩前先要進行患側肩關節(jié)的局部熱敷。自我按摩每日進行1次,堅持1~2個月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按摩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持之以恒,否則很難取得效果。肩周炎按摩有效嗎
2、用力要柔軟緩和,切忌用力過猛。盡量使全身肌肉、關節(jié)都得到鍛煉。肩周炎按摩治療?
3、同時合并有高血壓、心臟病的患者,用力不可過猛,需小心。
按摩處方
1、伸出手掌,用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側肩關節(jié)的前部及外側3~5分鐘,然后用拇指用力在局部痛處點按1分鐘。
2、彎曲示指、中指和無名指,用指腹按揉肩關節(jié)后部的各個部位3~5分鐘,然后再用手指點按局部痛點1分鐘。
3、用健側的手指揉捏患側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時間3~5分鐘。也可在患肩外展時做同樣的按摩,一邊按摩,一邊進行肩關節(jié)各方向的活動。
4、伸出手掌,自上而下地揉患側肩部至上臂的肌肉,時間3~5分鐘。肩后部按摩不到的地方可輕輕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