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過年吃什么
什么季節(jié)吃什么養(yǎng)生。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jīng)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jīng)常運動才不能生銹?!别B(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的四季養(yǎng)生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浙江過年吃什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浙江人過年吃什么
1、浙江人過年一般吃什么
1.1、涼菜系列
八寶菜,江浙一帶家喻戶曉的菜肴。八寶,類似四喜、三鮮,有吉祥喜慶之意。冬筍、黃豆芽、冬腌菜、黑木耳、油豆腐、豆腐干、胡蘿卜、荸薺,各地各店八寶組成或有不同。白切雞,老底子過年后買回小雞,養(yǎng)一年,快過年了,要“站雞”,將雞關起來,用燒酥的蘿卜和糠拌飯喂雞,這樣雞長得快而肥,雞肉嫩。油爆蝦,口味咸鮮帶甜略酸,不同于純屬飯店菜肴的龍井蝦仁,油爆蝦是家庭都會做的杭州本土家常菜,也是年夜飯飯桌上的“??汀薄?/p>
1.2、熱菜系列
三鮮銅鍋,早先杭州人幾乎每家都有一只穿心暖鍋,就是北方人涮羊肉的那種鍋,肉圓、蛋餃、魚圓、發(fā)皮、茭菜、肫、肚片、肉片等那時候的“高檔食材”,都會放在鍋中,用燒飯的柴灶燒出來的炭,放在穿心鍋下燒,是年夜飯和過年請客幾乎必上的“高檔家常菜”。
1.3、三兩點心
春卷,傳統(tǒng)民間小吃,咸的是韭芽、咸菜、冬筍、肉絲、豆腐干,用春餅包起來;甜的包細沙,可以蒸蒸吃,也可以炸著吃,簡便又好吃,又有新年味道。八寶飯,糯米蒸好,拌豬油細沙,放蜜棗、金桔餅、青瓜絲、紅瓜絲、核桃仁、瓜子仁、蓮子、糖桂花這些八寶料,就是杭州新春名點豬油細沙八寶飯了。
2、浙江人年夜飯有什么講究
浙江人年夜飯的主食之一基本上都少不了八寶飯,代表全家人團團圓圓、吉祥平安,而且八寶飯的形狀又像一個聚寶盆,代表來年財源滾滾。新鮮的閹雞,年夜飯的時候,做成白切雞;沒吃完的,就泡在缽頭里,做成蝦油雞。
3、浙江人平時喜歡吃什么
在“吃”的方面,最具港味的招牌年菜當屬“盆菜”。 盆菜是香港人年夜飯常吃的菜,將很多食物一起燒制,然后放在一個大木盆里全家一起吃。發(fā)菜蠔豉”則是使用發(fā)菜與牡蠣干一同燜煮而成,取發(fā)財好市之寓意;而在節(jié)慶習俗中象征年年高升的年糕,更是香港春節(jié)期間少不了的傳統(tǒng)美食。
浙江人過年風俗
臘月二十三,小年。農(nóng)村人一般要大掃除,辦年貨,送灶君菩薩上天。也有些地方在這一天祭祖。過年拉開序幕。
大年三十,除夕夜。貼對聯(lián),放鞭炮、煙火,吃年夜飯,守歲,祭天地菩薩。有些地方在這一天開始給“壓歲錢”了。年夜飯是比較隆重的,家人要團聚,飯菜要豐盛,要有魚,取“年年有余”之意;除夕飯不能全吃完,要留飯于初一吃,取“吃剩有余”之意。守歲一直到晚上12點,新歲到來,煙花慶祝。
正月初一,過大年。首先是“開門炮”。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爭先恐后打“開門炮”,一般認為,越早越好。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開門炮”有講究,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三發(fā),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疾病災難,并表示接新年。三發(fā)鞭炮越是聲音宏亮清脆,越是吉祥。
過年有哪些特色飲食
暖鍋兒相當于現(xiàn)在的火鍋,只不過下面燒的是炭據(jù)說,放在里面的東西也很有講究:肉圓是代表團圓,蛋餃么代表元寶,年糕就寓意著年年高。
八寶菜的寓意很明顯。就是表示富裕,菜里的主要材料有黃豆芽,因為是發(fā)芽的黃豆,象征著“發(fā)”。如意菜里也有豆板,也是代表“發(fā)”的意思,此外里頭還有冬筍丁和冬腌菜。此菜因為清口而備受歡迎,因此有如意菜的美稱。
相關知識
浙江清明節(jié)吃什么
1、浙江桐鄉(xiāng)清明節(jié)的食物
在浙江桐鄉(xiāng),最有低地域特征和情懷的清明食品是一種被叫做麥芽塌餅的糯米餅。春季,佛耳草開始生長,老人們便也開始忙活著一步步踐行制作麥芽塌餅的各道工序。
在桐鄉(xiāng)人的記憶中,麥芽塌餅的味道或許正是清明的味道,不管是漂泊在何方,記憶中的那抹甜甜糯糯的滋味總會適時傳來,就像清明給先人掃墓那樣,成為一種習慣。
2、浙江諸暨清明節(jié)的食物
這里是於越文化的發(fā)祥地,承載著錢塘名區(qū)的繁盛,在這塊西施浣紗之地,空氣中似乎都殘留著隱隱的少女香氣。作為西施故里,總覺諸暨更多了幾分香艷。這里的經(jīng)濟很發(fā)達,但同時傳統(tǒng)文化仍以不可改變的姿態(tài)影響著一代又一代。
糯米的甜香刺激著嗅覺,咬一口Q糯的口感里還帶著濃郁鄉(xiāng)間淳樸氣息的艾草清香,口腔里的美妙滋味,開始啟動大腦深處的味覺記憶,成為清明節(jié)必不可少的體驗。
3、浙江清明節(jié)吃青團子
清明時節(jié),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后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后,將它們?nèi)牖\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青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團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團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浙江清明節(jié)的習俗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后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蘖T,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p>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于每家經(jīng)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qū)別?!盁ぁ笔羌赖熳嫦鹊闹饕问健K^“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
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云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關于包袱里的冥錢,種類很多。
浙江清明踏青好地方有哪些
1、在距離金華市區(qū)約35公里的地方,有個真正的“世外桃源”——源東鄉(xiāng)。由于去年冬季氣溫較低,今年桃花比去年開得遲了一些。清明節(jié)前后,源東鄉(xiāng)的桃花才會大面積盛開,是觀賞桃花的最佳時期。
2、清明節(jié)本就是個尋花問柳的假日,在杭城能尋到最多花的,必定是西溪濕地的“花朝節(jié)”。今年的花朝節(jié),西溪濕地將“綠色出行”倡導到底,用自行車騎游拉開帷幕,從西溪濕地出發(fā),將鮮花與花籽送到沿途的市民及游客手中,讓一份真情傳遞,將美麗與幸福共分享。
3、杭州樂園“花癡節(jié)”在清明節(jié)給游客先上了一份活色生香的春游大餐。逛花街、賞花海,還有花癡大巡游。
當然爛蘋果樂園更是親子家庭游玩的好去處,史上最大的巨型摩爾首度亮相,攜數(shù)百個各式摩爾空降現(xiàn)場集體犯花癡。更有十萬份摩爾的“紅鼻子”送到手軟,全國首創(chuàng)摩爾狂歡大巡游。
杭州過年吃什么
1、杭州過年吃元寶肉
元寶肉就是鹵蛋和紅燒肉燒在一起,貌似元寶。
2、杭州過年吃白斬雞
白斬雞就是一整只雞上桌的,象征一戶人家的富裕。
3、杭州過年吃火鍋
暖鍋兒相當于現(xiàn)在的火鍋,只不過下面燒的是炭。暖鍋兒的意思主要就是吃起來溫暖,有團圓的味道。據(jù)說,放在里面的東西也很有講究:肉圓是代表團圓,蛋餃么代表元寶,年糕就寓意著年年高。
4、杭州過年吃八寶菜
八寶菜的寓意很明顯。就是表示富裕,菜里的主要材料有黃豆芽,因為是發(fā)芽的黃豆,象征著“發(fā)”。如意菜里也有豆板,也是代表“發(fā)”的意思,此外里頭還有冬筍丁和冬腌菜。此菜因為清口而備受歡迎,因此有如意菜的美稱。
5、杭州過年吃藕富
藕富這道菜,象征富貴,藕里有洞,這叫做“路路通”,里頭的配料也比較好,有寓意早生貴子的紅棗,表示樣樣都齊的帶芽的荸薺,還有一種兩個角的老菱,象征元寶的,其他就是白果、栗子、黃豆。這道菜是甜的,味道很好。
6、杭州過年吃醬鴨
一口鮮嫩肥美的醬鴨,喚起滿滿的家鄉(xiāng)的思念。杭州的醬貨文化由來已久,在洪如嵩補輯的《杭俗遺風》記載:醬鴨一味,以杭城紹酒店所制者為佳。每歲八九月間,各酒肆皆自制醬鴨,多者數(shù)百,少者亦百余。醬鴨也成為杭州人逢年過節(jié)必不可少的菜點之一。
7、杭州過年吃炸響鈴
炸響鈴占領年夜飯菜單的歷史非常悠久,可見杭州人民對這道菜的喜愛。用的是油豆皮和少許豬肉末制作而成的,入口后,咀嚼起來聲聲帶響,因此得名為響鈴。
8、杭州過年吃蝦油雞
在準備過年時,杭州家庭除了做些醬肉鴨外,還喜歡用蝦油鹵、糟鹵等做些蝦油雞、糟雞。嫩嫩的杭州本地雞,加上鮮咸的蝦油鹵和香濃的糟鹵浸制,浸制時間短,雞嫩味香!是過年餐桌上很受歡迎的家常年菜。
9、杭州過年吃杭三鮮
正宗的杭三鮮湯以發(fā)皮、魚圓、河蝦為底,現(xiàn)在的菜式中會加入娃娃菜、鵪鶉蛋、番薯粉絲等健康食材,滑嫩的魚圓,鮮美的湯汁是多少杭州人的最愛。
杭州過年的風俗習慣
1、杭州春節(jié)掛貼年畫
春節(jié)掛貼年畫在城鄉(xiāng)也很普遍,杭州過年習俗中,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隨著木板印刷術(shù)的興起,年畫的內(nèi)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diào)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chǎn)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返染涞牟噬戤?、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
2、杭州春節(jié)拜年祝福
拜年祝福是杭州過年習俗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動。大年初一,杭州先民開門頭一件事就是放炮杖,俗稱開門炮,張?zhí)伴_門大吉”,然后拜天地神馬,拜家堂,拜灶司,拜祖先神像,再然后按輩分家人行拜年禮。
3、杭州春節(jié)的娛樂活動
老杭州過年習俗的娛樂活動大致有鑼鼓、紙鳶、龍燈和花爆。杭州人對各式年鑼鼓有自己的說法:只聞其聲不聞其詞的取名為元宵鼓、招財鼓、雨夾雪和七五三;既聞其聲又聽其詞的叫做十番、風云會和絲弦鑼鼓;既無節(jié)奏又無言詞的杭州人統(tǒng)稱為亂劈柴。
春節(jié)杭州好玩的地方推薦
1、春節(jié)去杭州北山路梧桐
西湖北山路,東起斷橋,西至楊公堤,全長約有3公里。路剛好沿著西湖北里湖,湖里還有成片殘荷。路兩旁栽種的法國梧桐,基本上都有十幾年的樹齡,待到秋意更濃些,慢慢變成金黃色的梧桐葉將鋪滿整個路面。
2、春節(jié)去杭州清河坊
興于宋盛于清,街區(qū)現(xiàn)存古建筑大多建于明末清初,如百年老店胡慶余堂、萬隆火腿莊等大多建于此時,雖說歲月無情,但現(xiàn)風韻尤存。杭州的許多百年老店也都集中在這一帶。從吳山天風開始,您可以沿著石徑小道一路走下去,好好感受一下這條街濃郁的傳統(tǒng)氣息。
3、春節(jié)去杭州千島湖
千島湖是1959年我國建造的第一座自行設計、自制設備的水力發(fā)電站而攔壩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是國家一級水體。無論你想在乘船在島嶼間穿行,還是想享受在湖畔吹風的風情,或是與動物們嬉戲、去周邊探尋古村落、去山澗漂流、騎自行車沿湖兜風。在美麗的千島湖畔,你可以盡情的親近大自然,放飛心情。
廣東過年吃什么
1、廣東過年吃年糕
在廣東,過年的時候必備的年貨是年糕,就算不吃,也要在家里擺上一塊,圖個“好意頭”。年糕皆因有個好彩頭——“年高”,有發(fā)財、步步高、甜蜜的意義,寓意新的一年圓滿甜美的生活。廣東人喜歡把年糕切成片,放進鍋里煎香了。一口咬下去,表面香氣撲鼻,里面則是黏稠軟糯的年糕,加上甜甜的味道,大人小孩都喜歡極了。
2、廣東過年吃糖環(huán)
在應節(jié)食品當中,糖環(huán)大概是最為美觀吸引眼球的,它形狀別致,外面一個圓環(huán),里面像五角星,寓以環(huán)環(huán)相扣,生生不息之意。糖環(huán)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jù)《東莞縣志》的記載,糖環(huán)是東莞先人南遷。由北方帶來的食品之一。古時中原地區(qū),糖環(huán)用面粉制作,后來到了嶺南則改為糯米粉,放到油鍋里炸至熟透后,呈金黃色,亦有黃金滿屋的寓意。
3、廣東過年吃湯圓
大部分南方人家習慣在春節(jié)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tǒng)習俗。據(jù)說元宵象征合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萬事如意。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
4、廣東過年吃煎堆
在廣州過年,一定要吃煎堆,黃蹬蹬的煎堆像個大胖小子,稍微觸動一下,隨即滾動到老遠。因此廣東有句俗語:“煎堆轆轆,金銀滿屋”,意思就是吃煎堆能夠為家里人帶來財氣。
5、廣東過年吃蛋散
蛋散也是煎炸食品的一種,用薄條面皮旋扭后,丟進油鍋中炸成。常見的蛋散有兩種,一種是咸味,常常在面皮中揉進芝麻,吃起來又香又脆。另一種則是甜味,口感沒有咸味的脆,卻多了一份酥感,蘸了蜜糖丟進口,一咬下去就化掉了。
6、廣東過年吃油角
小小的油角長得就像一只餃子,不同的是油角比餃子多了一條好看的花邊,就像漂亮的荷葉形荷包。同樣是油炸食品,油角里面的內(nèi)涵就豐富多了:芝麻、花生白砂糖拌起來,就是香噴噴的油角餡。炸起來,放進口,又酥又甜,大人小孩都喜歡。時代發(fā)展,在傳統(tǒng)的餡料基礎上,現(xiàn)在市面上又有了蔥油餡、椰絲餡等等,口味多樣,任君選擇。
廣東過年的習俗
1、廣東過年的習俗一:準備新衣服
家道富足者,新衣新褲新鞋新襪全身簇新;不富有者,不能購齊新衣著,但至少應有一件新上衣。這一習俗在惠州民間甚為講究。有些老年人,把去年穿過的舊衣,或作其它用途用過的粗布料,重新拿到染房染一次,自己縫制好一件旁襟衣服,這也稱是一件新衣了。
2、廣東過年的習俗二:洗邋遢
廣東有一句俗語“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掃衛(wèi)生,迎接新年。這最初是廣府人的過年習俗,但已經(jīng)深刻地影響到了全個廣東,大家都有共識,這一天就是打掃衛(wèi)生,清除一整年的灰塵也就去掉了一整年的壞運氣。
3、廣東過年的習俗三:貼春聯(lián)、年畫
大門、小門均貼上大紅春聯(lián),門楣貼“利是”,門板貼門神或“福”,“大吉”等字。廚房、牛欄、豬圈、雞柵、廁所等處也要貼上用紅紙寫有“財丁兩旺”、“六畜興旺”等紅紙“桃符”。大廳和臥室、客房均貼上新年畫,一派喜氣洋洋的歡樂景象。
廣東過年的禁忌
1、已出嫁的女兒不可以回娘家
過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意指著會把娘家吃窮,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兒已經(jīng)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2、早餐忌吃稀飯、葷食及藥品
過去的傳統(tǒng)窮人家才吃稀飯,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乾飯,表示家里整年度都會很富有,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萬神盛會,表示所有的神出來拜年,因此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葷,要吃素,另外除了重病不得不吃之外,一般的補品補藥年初一最好不要吃。
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
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表示對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4、忌跟還在睡覺的人拜年
年初一時對方還在睡夢中不要跟對方拜年,等對方起床再拜年,因為這樣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潮汕過年吃什么?
1、潮汕人過年吃年夜飯
潮汕人都將除夕吃年夜飯稱為圍爐或守歲。圍爐時桌子中間通常也會放一個潮汕人稱為暖爐的火鍋,也同樣用來溫熱或煮熟食物,但卻不是圍爐的本意。也就是說,圍爐指的是家人團坐而食。
為什么要團坐而食?回答是為了有利于辟邪避兇。清康熙《澄海縣志》這樣記載:除夕祀先祖,聚宴通宵,謂之守歲。鳴金放炮以辟邪。原來在古代,年或年獸曾經(jīng)被認為是一種邪惡的東西,每逢歲末就要出來害人。為了躲避危險,全家人要圍坐一起吃飯,互相照顧守護,所以吃年夜飯又被稱為守歲。所以圍爐的時間很長,往往通宵達旦,遠非現(xiàn)今到酒樓匆忙輪替吃年夜飯所能比擬。
2、潮汕人過年食物多為供品
潮汕人在除夕當天,會準備很多供品祭祀祖先。這些供品主要有三大類:由豬肉、雞、鵝、鴨和魚組合而成的三牲,由紅桃粿、發(fā)粿(酵粿)、菜頭粿、鼠曲粿等組成的粿品和用香菇、木耳、針菜、豆干等組成的齋菜。潮汕人將準備食物祭拜祖先看成是感恩,而將分享胙肉等祭品當成是納福。祭則受福,天經(jīng)地義。
3、潮汕過年吃各種小吃
在潮汕地區(qū),春節(jié)期間人們素有訪親問友的習俗。在悠悠茶香里互賀新春,閑話家常,是佳節(jié)中最暖心的享受。而伴茶的潮式茶點則色香味俱全,更為古色古香的茶添上一抹典雅,一份悠然。
春節(jié)潮汕常吃的美食茶點有:朥餅 綠豆餅 米方、豆仁方、酥糖蓮子糖、蓮藕糖、馬蹄糖、束砂等。
潮汕過年有什么習俗?
1、農(nóng)歷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除夕早上開始,家里的主婦就開始準備圍爐的晚餐,全家團圓一起吃晚餐。飯后還要給孩子們和長輩發(fā)壓歲錢。
2、農(nóng)歷正月初一日稱元日,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jié)彩,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shù)人家要吃素,至少是早餐不吃葷。
早餐后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fā)財?shù)燃?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青橄欖,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
3、正月初二、初三、初四,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可是,現(xiàn)在回娘家,不僅可以吃晚飯,還可以留宿娘家,時代也在變化。
潮汕過年有什么禁忌?
1、言語方面,凡是破、壞、死、鬼或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也忌嬰兒啼哭,故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
2、行為方面,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不慎打壞時,要說歲歲平安等吉祥語。
3、這一天債主不許上門討債,因為人們認為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均不吉利。
4、忌死人,也忌辦喪事,因為這將給家里帶來不祥。同時,忌該天理發(fā),因為人們在這一,天總喜歡把理發(fā)同辦喪事聯(lián)系起來。這一天甚至忌殺生,殺生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的發(fā)生。
5、飲食方面,這一天嚴禁吃藥。否則,被認為會導致一年從頭到底病疾纏身,吃藥不斷。
6、初一早飯忌吃葷,有幾種說法:一種是這一頓吃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種是暗喻指勤儉治家,不可鋪張浪費。
韓國過年吃什么
1、過年吃五花肉
如果你問韓國人最愛吃什么,恐怕大多數(shù)人都會異口同聲地說:五花肉。在慶祝新年的時候,韓國幾乎所有酒店都為食客們準備了烤五花肉。有趣的是,韓國語里“五花肉”如果直譯成中文應該為“三花肉”,據(jù)一位韓國人說這可能是因為“中國的豬比韓國的肥”吧,因為五花肉的韓語發(fā)音與兩個“3”字的發(fā)音很相似,許多大型商場將3月3日定為“五花肉日”,開展促銷活動。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五花肉在韓國已經(jīng)有了多種燒烤方法。除了用藥材、綠茶、葡萄酒腌漬后切片燒烤外,還出現(xiàn)了五花肉小火鍋等火鍋式吃法。為了滿足國內(nèi)居民對五花肉的強烈需求,韓國的進出口企業(yè)爭相從國外進口五花肉,進口對象國包括比利時、智利、法國、荷蘭、奧地利、美國等15個國家,可以說韓國人快吃遍了全世界的五花肉。
2、過年也吃五谷飯
韓國的年夜飯講究很多,最大的特點是飯菜一律為傳統(tǒng)飲食,而且全部出自媳婦之手。全家要吃“五谷飯”,即云豆、大豆、小豆、黑豆和大米混合做成的米飯。另外還要做“打糕”,包韓式“饅頭”。主菜除烤肉外,還要擺上十幾種山野菜或泡菜。
3、米糕片湯是不可少的
祭祀之后,才能吃第一餐--米糕片湯。韓國人把春節(jié)食品統(tǒng)稱為“歲餐”,米糕片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道。韓國有個說法,吃了這米糕片湯才算長一歲,不吃就不算長大。
韓國的過年習俗
1、正月初一給孩子們準備的新衣服叫做新裝,這是希望新衣服能夠給孩子帶來好運的一貫風俗。一般給男孩子的帽子都是深色,褲子、上衣、外袍都是鮮艷漂亮的顏色;給女孩的上衣是黃色的,裙子是大紅色的?;ɑňG綠鮮艷的衣服寓意著孩子的未來也是一片光明的。給周歲孩子的衣服上的飄帶也是紅色的,寓意著孩子的將來能夠高升為官、趕走牛鬼蛇神。系上綠色的飄帶時,含有祝福孩子將來有一份好姻緣的意思。
2、笊籬本來是淘米的時候用的工具,在新年的時候韓國人會用笊籬來表示裝滿福氣的意思。每家每戶都會把火柴、麥芽糖等有著幸福寓意的物品放在笊籬里,然后掛在門邊的墻上,有祈福的含義。笊籬是淘米的工具,所以也有把壞事涮掉,留下福氣的意思。所以在買福笊籬的時候人們不會砍價,因為會帶來財運,所以大家都不會計較。買的越早福就來得越多,所以正月里早早出去的時候就會看到大家都把福笊籬準備好了。
韓國的節(jié)日有哪些
1、韓國的光復節(jié)相當于中國的國慶節(jié),是慶祝韓國擺脫日本殖民統(tǒng)治、成立大韓民國政府的節(jié)日。節(jié)日當天各家各戶都會在門口掛上韓國國旗以示紀念,全國各地也舉辦各種活動,總統(tǒng)會會出席在獨立紀念館舉行的紀念儀式。
2、韓國的開天節(jié)為紀念神話里韓民族的始祖“檀君”建國而設立。檀君是韓民族傳說里的人物,傳說檀君是朝鮮的開國國君,因此韓國人祭拜他為神的存在。供奉檀君的“檀君祠堂”在韓國各地都能看得到,開天節(jié)這天在社稷公園也會舉辦紀念活動。
3、韓國也有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和春節(jié)并稱為韓國兩大傳統(tǒng)節(jié)日,甚至重要程度大于春節(jié),一般韓國放假3-6天。中秋節(jié)大家都從全國各地趕回老家團圓,因此交通非常擁堵,稱為“民族大移動”。
4、佛誕節(jié),紀念釋迦牟尼誕生的節(jié)日,全國寺廟會舉辦各類活動,街邊也會掛起一排排顏色鮮艷的燈,首爾每年會舉辦韓國佛教的最大慶典-蓮燈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