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中秋節(jié)的習俗:蕩秋千、燒塔
中秋節(jié)后養(yǎng)生常識。
飲食貴在節(jié),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恒,節(jié)飲食養(yǎng)胃,多讀書養(yǎng)膽,喜運動延生!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您是否正在關注四季養(yǎng)生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潮汕中秋節(jié)的習俗:蕩秋千、燒塔”,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導讀:潮汕中秋節(jié)的習俗,有著獨特的地方特色,如潮式月餅、蕩秋千、吃芋頭、吃糕仔、燒塔這些潮汕中秋節(jié)的習俗,你聽說過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潮汕中秋節(jié)的習俗
1、潮式月餅
潮汕地區(qū)有自己獨有的傳統(tǒng)月餅,潮式月餅屬酥皮類餅食,主要品種有綠豆沙月餅、烏豆沙月餅等。潮式月餅身較扁,以其香甜、脆軟、肥而不膩而馳名海內外。
潮式月餅主要有二種:一種拌豬油稱作朥餅;一種拌花生油稱作清油餅。在潮汕地區(qū),傳統(tǒng)潮式月餅早已不僅僅只是一種食物,它更寄托了人們對親人的祝福以及美好愿望。潮汕地區(qū)的中秋節(jié),不僅有吃月餅之俗,還有相互饋贈月餅之舉。
2、蕩秋千
潮汕地區(qū)還有著一個獨特的習俗蕩秋千。中秋之夜的蕩秋千,要預先在空曠的草地上搭起高達兩層樓的單雙座秋千和十字秋千,然后在棚頂四周拉起一道道繩子,掛滿五顏六色的綢花彩帶。
當銀盤樣的月亮升上中天,穿著節(jié)日盛裝的少男少女便紛紛聚集到秋千前,女的不能蕩秋千只能觀看,能大顯身手的就是小伙子們了,他們爭著蕩秋千,比賽誰蕩得高,轉得快。在圍觀者的歡聲笑語中,單座和雙座秋千向月娘拋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騰空飛旋箍著一個個花環(huán),蕩得最高轉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漢,從而獲得她們的愛情。
3、吃芋頭
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jié),農(nóng)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今天,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頭拜月,以個大肉疏松,皮有裂痕者為佳品,即潮俗稱芋笑。祭拜之后全家便剝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樂趣。
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tǒng)治。馬發(fā)據(jù)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tǒng)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4、拜月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
就在女人拜月娘時,男人們便約上幾位好友,到陽臺上或登上高處,擺上工夫茶具,煮水沖茶,一邊品茗,一邊賞月,一邊品嘗月餅。
5、吃糕仔
在潮汕地區(qū),過去每逢中秋佳節(jié)前夕,家家戶戶都會制作一些糕點供奉月娘,當?shù)厝私懈庾小8庾卸嘤眉庸な斓呐疵追刍蚓G豆粉為原料,以糯米粉為原料的叫米糕,以綠豆粉為原料的叫綠豆糕。
其做法一般是先用白糖加適量的水及豬油煮至粘稠放涼,將糯米粉或綠豆粉配上準備好的糖漿拌勻,再用制作糕點的模具將糕粉擠壓成形。在這個過程中,還可視個人喜好添加諸如剁碎的花生仁或芝麻等餡料。
6、燒塔
燒塔,部分地方又稱之為燒塔仔,是潮汕地區(qū)在過中秋節(jié)時開展的一項民俗活動。據(jù)傳燒塔起源于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tǒng)治者,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舉火為號傳衍至今已成為燒塔民俗,并且多表達中秋節(jié)是豐收的節(jié)日,通過燒塔表達收獲的喜悅,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樣紅紅火火的含義。
瓦塔形狀有圓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如圓形塔寓意為中秋月圓人也圓,一般有親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設圓形塔、方形塔狀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達;多角形塔寓意生財多道,生意興隆。
7、水果節(jié)
柚子也是中秋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食品,品種有金柚、蜜柚或水晶柚。柚子外形渾圓,象征團圓,剖開之后,滿屋彌漫著清香,而且每人分食一塊,和吃月餅一樣,有全家分享的幸福感。同時,柚與佑諧音,有希望月亮護佑的意思。
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紅梨、菠蘿、香蕉、林檎、龍眼、楊桃、紅柿、牛心柿等競相上市,琳瑯滿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節(jié)又被人們稱為水果節(jié)、齋節(jié)。
8、降神
降神活動也是中秋夜一個神秘有趣的活動。據(jù)說,一到中秋,諸神也都出游賞月。因此,這一天,人們只要通過特殊的降神儀式或咒語,就可以使神袛顯靈。于是人們往往在這一天搞降神活動,主要有關戲童、請籃姑等等活動。
此外,潮汕地區(qū)的中秋節(jié),還有游月娘、落阿姑等習俗。
擴展閱讀
導讀:閩南中秋節(jié)習俗與很多地方習俗有所不同,除了常見的吃月餅、拜月娘、吃鴨子習俗外,鴨母拖車、游筍江、燒塔仔、牽水藏、博餅等閩南中秋節(jié)習俗,你聽說過嗎?
閩南中秋節(jié)習俗
1、拜月娘
中秋月圓之時,有的婦女就會帶著孩子拜月娘。在自家庭院、樓臺、花圃等處安排香案,供上柚子、龍眼、月餅諸物,焚香禱祝,稱之為拜月娘,企盼月娘媽給全家人帶來平安好運。
又因龍眼通稱桂圓,因此也寓意著蟾宮折桂,而供品中的柚子還要在柚皮上畫鬼臉,祭月后剝皮食柚肉,有祛除邪惡的意思。長輩還特別叮囑孩子不要用手直指月娘媽,不然的話要當心被月娘媽割掉耳朵。
2、蒸番薯芋
中秋前后是番薯芋成熟的時候,古代泉州人以其為中秋的必食品。原來,地瓜是金黃色的,而芋頭是白的,被閩臺寓為包金包銀。
另外,芋在閩南話中和路、護諧音,方言諺語中有食米粉芋,有好頭路(工作出路)的說法。此外,芋頭往往是一顆芋母就能種出一窩的芋子,人常言芋子芋孫,諧方言音護子護孫,因此,中秋團圓時吃芋,還有著庇佑子孫、人丁興旺大團圓的美好寓意。
3、祭祀土地公
在中秋節(jié),一些地方的閩南人還會把壽金、土地公銀掛在田頭地尾來祭祀土地公或田祖、園頭公。
同時,有些村廟多在此時演戲酬謝土地公。如在漳州市,八月祭土地,窮鄉(xiāng)僻壤悉演劇,費甚奢,仿古之秋報。在漳浦也是如此,八月中秋日,各坊里祀土神,蓋古秋報遺意。城市凡后土祠皆演傳奇以娛神;村落間,群以酒肉祀田祖,無虛日。
4、鴨母拖車
中秋之夜,閩南僑鄉(xiāng)的孩子們喜歡玩的另一種游戲便是鴨母拖車。用瓷土捏成母鴨的形狀,在鴨子底部鉆上兩個小孔,橫插上兩根竹筷并裝上輪子,便可用繩子拉著跑動。
鴨子腹中裝滿木炭、鋸屑,點燃后拉著跑,屁股后便會飛濺出一串串火花,樂得孩子們追趕跑跳,平添許多節(jié)日氣氛。
5、游筍江
古代泉州人有中秋月夜結伴坐船游筍江的習俗,稱為筍江泛月。臺灣各地中秋夜士子遞為燕飲賞月,即大家歡聚一起飲酒賞月?!杜_灣府志》記載臺灣過中秋,祀當境土神,春祈而秋報也。
傳說中秋之夜三更時分,月亮照在筍江橋中,每一個橋坎都能映出一輪皓月;而午夜時分,在筍江粼粼清波中,可見水中映出清源和紫帽二山的倒影。于是,人們總是在中秋之夜,踏著皎皎月色,迎著融融江風,步著南音絲竹余韻,三五成群,相約游江,既給中秋佳節(jié)一個好心情,又期盼親眼目睹筍江月奇觀。
6、吃鴨子
福建閩南人有中秋吃鴨子的習俗,中秋正是鴨子最肥壯的季節(jié)。福建人用福建盛產(chǎn)的檳榔芋和鴨子一起燒,叫檳榔芋燒鴨,味道非常好。
檳榔芋是薯蕷科作物,也叫荔浦芋,主產(chǎn)于廣西荔浦、福建等沿海地區(qū),已有上千年歷史。目前的廣西荔浦縣、平樂、恭城和福建的閩南地區(qū)為主產(chǎn)區(qū)。
閩南中秋節(jié)習俗還有很多,如偷菜偷蔥、燒塔仔、牽水藏、聽香等,下面小編繼續(xù)為您介紹。
7、偷菜偷蔥
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君。
泉州民諺中有偷蔥嫁好夫,偷菜配好婿的說法。因此,還沒出嫁的姑娘可以在中秋夜象征式的摘別人家的菜,而沒有人會去責怪。
8、燒塔仔、牽水藏
過去中秋,閩南孩童有燒塔仔的習俗,撿瓦片,疊塔仔,蓋到七層就不會再往上高了。掃來樹枝樹葉放進塔中燒,燒得通紅通紅的,如今可是很難得一見了。據(jù)說,燒塔仔的習俗相傳源起元朝末年,當時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tǒng)治者,便相約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從此,燒塔仔便成為中秋習俗相沿下來。
晉江圍頭,每到農(nóng)歷八月十五,流傳著一種牽水藏的習俗。原來,過去出海捕魚的漁民不幸遇難后,親人為了超度死者的魂靈,就用一種紙糊的竹籠,放在海水中浸泡,直至3個竹籠都牽引破了,才代表超度儀式已經(jīng)結束。
9、聽香
八月十五,聽香吃芋,其中這聽香說的就是中秋夜的一個習俗。所謂聽香,就是在中秋節(jié)夜間到自己鋪境內的土地廟或其他廟宇,以自己需要問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禱告,然后手持爐香走到人群喧嘩之處,聆聽第一句入耳的話,以此句話為依據(jù),如同測字一樣,具有游戲的意義。
中秋這一天人多,秋高氣爽,人聲鼎沸,在月圓之時聽香,據(jù)說比較靈驗,所以很多人會選擇中秋夜去聽香,比元宵節(jié)時聽香更熱鬧,尤其是那些求姻緣、健康、財運、生子等,熱衷聽香,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10、中秋博餅
中秋博餅是廈門地區(qū)特有的餅文化外延的一種民俗活動。是在中秋節(jié)時用于娛樂的一種游戲,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tǒng)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專有名為會餅,相傳這種游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博并不是賭博的博,而是博一個好兆頭。而所謂中秋會餅以會計算,一般一會以四五人為宜。會餅模仿科舉制,設狀元餅一個、對堂(榜眼)餅二個、三紅(探花)餅四個、四進(進士)餅八個、二舉(舉人)餅16個、一秀(秀才)餅32個,象征古代四級科舉考試。
11、放孔明燈
在閩南地區(qū),有的地方還有放孔明燈與皓月爭輝的習俗。當?shù)氐哪贻p人在中秋之前,就會以竹篾為骨,綿紙為面,糊一個圓筒狀或長柱體狀、底下漏空、有篾條十字架的孔明燈。
到了中秋之夜,在孔明燈底部的十字架上,當?shù)厝朔派弦粓F沾有火油或煤油的棉團,點燃后放飛孔明燈,以祈求上天賜福。同時,他們也以誰的孔明燈飛得高、飛得遠,來決定相互之間的勝負。
中秋節(jié)的習俗
1、中秋節(jié)的習俗
1.1、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shù)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1.2、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jīng)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jié)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xiàn)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1.3、吃月餅
中秋節(jié)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jié)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jié)朋友間用來聯(lián)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2、中秋節(jié)的來歷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jù)我國古代歷法,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jié)”。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zhèn)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短茣ぬ谟洝酚涊d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中秋節(jié)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nóng)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3、關于中秋節(jié)的古詩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中秋節(jié)的養(yǎng)生菜譜
1、奶油螃蟹
大蒜切片,洋蔥切絲,奶油切成數(shù)塊備用。將2張長方形錫箔紙重疊,先放上幾塊奶油,再放洋蔥及大蒜片,然后放入螃蟹和其余奶油塊。加入所有調味料后,將錫箔紙包起來,放人180℃烤箱,烤30分鐘即可。
2、橙汁小米糕
將小米淘洗凈,用水浸泡2小時撈出瀝水,入籠蒸熟后取出晾涼。胡蘿卜、青紅椒、地栗、火龍果、嫩豌豆均切成粒,拌入蒸熟的小米飯中,加鹽、味精拌勻,倒入餐盒內壓成型,收汁后再取出改刀成菱形塊。雞蛋磕碗內,加淀粉調成糊。鍋置火上,入油燒至五成熱,將小米生坯掛勻糊,沾上吉士粉、白芝麻、面包糠,入油鍋炸至表面酥脆時出鍋裝盤。鍋中入橙汁燒沸,加鹽、白糖、白醋,用水淀粉勾芡,起鍋入小碟內,隨小米糕一起上桌即可。
中秋節(jié)的飲食原則
1、平衡膳食,合理搭配
均衡的飲食強調要有各種營養(yǎng)元素的搭配,動植物蛋白、蔬菜類、菌藻類的合理比例為1∶1∶1,這樣既保證了食物的多樣化,又能滿足口味的需求。
2、葷菜多選魚蝦禽,烹飪辦法應清新
節(jié)日的餐桌上肯定少不了葷菜,想要減少多余油脂的攝入,讓自己吃的更健康,葷菜的烹飪方式建議多用蒸、煮、燉、鹵等方法。材料的選擇上也可以多選用脂肪含量少的魚、蝦、禽肉,如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海魚和鵝肉等。在調料的使用上,一定不要太咸、太辣,對腸胃不好。
3、控制吃月餅的量,吃月餅配熱茶或白開水
中秋節(jié)肯定少不了吃月餅,不過,吃月餅時應該注意控制食用量。
建議將月餅與家人分享,切得越小塊越好,想要減肥的朋友吃8分之1或4分之1個月餅應景即可。吃月餅時建議搭配開水、無糖或代糖飲料,可幫助去油膩,少喝酒類或是汽水,易導致惡心、厭食、腹痛等胃腸道癥狀。
導讀:揚州中秋節(jié)習俗比較特別:月餅貼紙、照月求子、吃餿月餅等習俗你聽說過嗎?今天小編為你詳細介紹揚州中秋節(jié)習俗,不妨看看揚州人是怎樣過中秋的!
揚州中秋節(jié)習俗
1、祭月
老揚州在遵循著傳統(tǒng)的祭月習俗。這天晚上,女性們都要竟相在陽臺、庭院,陳設果品糕點,點燃香燭,向月禱拜直至深夜。在揚州,敬月的供品十分豐盛,有菱角、嫩藕、蓮蓬、柿子、石榴、芡實、栗子、芋頭、南瓜等,還有一盤魚,加上月宮餅,舉凡中秋時節(jié)成熟的瓜果都可以上供,越豐盛越好。這是婦女的節(jié)日,男性當然不應參與其中。
2、月餅貼紙
在揚州民間傳說中,吃月餅與農(nóng)民起義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元代末年,老百姓想起義造反,但統(tǒng)治者監(jiān)視嚴密,采取了十戶連坐的制度,老百姓不敢公開約定起義日期,有人提議把寫明起義時間的字條藏在餅餡里,分送給大家,屆時一呼百應,揭竿起義,約定的時間是八月十五日。至今,揚式月餅的底部還貼有薄薄一小塊方形紙,其來源就出于此。后來,民間就一直有八月十五吃月餅的習俗。
3、瘦西湖賞月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揚州人自古就有中秋賞月的習俗。傳說中秋月圓之夜,在瘦西湖畔看五亭橋下,每個橋洞都能看見一個月亮,一共可以看到15個月亮。因此,每到中秋揚州人都爭著到五亭橋邊看這一月亮奇觀。
4、照月求子
在揚州,有照月求子的舊俗,認為久婚不孕的婦女,在中秋圓月當頭時獨坐院中,清沐月光,此后便可懷孕。婚后的夫妻,也必須雙雙攜帶中秋月餅等禮物,向父母回報養(yǎng)育之恩。但是婦女又必須在中秋月夜之前返回夫家。凡外出辦事的人也都要盡可能在中秋節(jié)前返家,以便與全家中秋節(jié)團聚。
5、點亮寶塔燈
老揚州人認為月亮是一位神明,尊稱為月亮公公,而在祭拜月亮公公的時候,不光要擺上祭品,還要點亮寶塔燈(由銅絲將玻璃片扎成寶塔形的燈),必選購藕節(jié)相連、小枝不缺的子孫藕和籽粒飽滿、無空房的和合蓮蓬,還要供西瓜,并把瓜鏤刻成城垛形,謂之狗牙瓜,寓意吉祥,祈求月亮公公的護佑。
6、包圓燒餅
中秋當天,家家忙著包圓燒餅,應該是揚州城鄉(xiāng)一個特別的食俗。圓燒餅,顧名思義,寓意團團圓圓,另蘊含慶祝秋熟豐收之意。至今,許多老揚州包燒餅,還分供餅和食餅兩種。供餅是五只大小不同的圓餅,到敬月時壘成寶塔形;食餅的大小和數(shù)量不等。
7、分食月餅
揚州人拜月后分食月餅,又講究由家中主婦掌刀,按全家人口計算,不論在家或外出的人口,切成大小均勻的小塊,每人一塊,既不能破碎,又不能少切,未歸家者由其子女代食,如家中有孕婦,還要增加一塊,由孕婦之夫代食,以示家庭生活和美之意。
8、吃餿月餅
古揚州還有一個有趣的風俗,就是八月十六,出嫁的女子帶著小孩回娘家吃餿月餅。同樣的風俗還有端午節(jié)的第二天,出嫁的女子帶著小孩回娘家吃餿粽子。
9、吃爛面燒餅
在揚州,還有一種在中秋前后非常盛行的吃食,那就是爛面燒餅,由于制作精細,吃起來唇齒留香,松軟味美,所以廣受歡迎,不過由于爛面燒餅制作費時費力,且需要一定的技巧,所以現(xiàn)在會做爛面燒餅的市民已經(jīng)不多了,只有一些老揚州還保留著這個傳統(tǒng)習俗。
揚州中秋節(jié)習俗豐富又有趣,想要知道更多中秋節(jié)的習俗,請繼續(xù)關注。
導讀:澳門中秋節(jié)的習俗與很多地方不一樣,澳門鬧中秋共有3天,從中秋前夜就開始了。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澳門中秋節(jié)的習俗,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來了解一下。
澳門中秋節(jié)的習俗
中秋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以稱之為秋節(jié)、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等。中秋節(jié)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jīng)久不息。
在澳門,中秋是非常受重視的節(jié)日,在多處公園、草坪、海邊、休憩區(qū)等,入夜后人流如織,全家一同猜燈謎及參與各區(qū)賀節(jié)活動,或到水邊賞月,近距離欣賞煙花,其樂融融。
在五、六十年代的澳門,每逢中秋節(jié)來臨,新馬路的餅鋪門前一定七彩紛繽,各出奇謀,豎立起招徠的廣告牌,立體布置,畫上歷史人物,如嫦娥奔月、吳剛砍桂樹、八仙過海、太空飛船等活動裝飾,晚上亮起霓虹燈,閃閃爍爍,整條馬路觀熱鬧的行人水泄不通,賣月餅的店號也因此其門如市。一般的餅店,每年靠一個中秋節(jié),生意滔滔,可以賺一大筆。
澳門人的鬧中秋,要從中秋前夜至中秋翌日熱熱鬧鬧地鬧上3天。在澳門的民俗中,中秋前夜叫做迎月夜,中秋當日叫做賞月夜,中秋節(jié)翌日叫做追月夜。在這期間,澳門民政總署、澳門街坊會聯(lián)合總會、澳門工會聯(lián)合總會等紛紛在各街心公園舉辦文娛表演、攤位游戲及猜燈謎等活動,供民眾免費參加。
中國人最注重親情,認為中秋節(jié)是一年中的大節(jié)日,家家戶戶團聚賞月,出外工作的都趁假期趕著回來,一家大小,共敘天倫之樂。除了吃月餅以外,許多家庭都喜歡自制湯丸,只做甜的,冬節(jié)才做咸的,象征一家團圓的意思。還有,煮熟的芋仔、沙田柚,都是過節(jié)時一般人喜歡吃的東西。
在這一天,大批澳門當?shù)鼐用駧е胰艘黄鸬焦珗@和水池邊賞月,孩子們則手提著紙扎或者電子燈籠,共同享受月圓人團圓的節(jié)日氛圍。
在澳門,中秋之日有玩賞兔子燈籠的習俗,兔子機敏通達,深受人們的喜愛,而且與澳門還有不少淵源。比如澳門回歸祖國的年份為兔年,古代澳門的地形與兔子相似,在澳門兔子常被作為中秋燈籠的題材。
在塔石廣場,還有不少慶祝中秋的文藝晚會舉行。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一度的澳門國際煙花匯演也將在這一黃金大假期間上演壓軸戲,來自世界各地的煙花制作高手,將帶上自己最拿手的作品現(xiàn)場燃放展示。
一向看重家庭生活的澳門人很重視中秋節(jié),在這一天,和家人共度中秋享受天倫之樂是中秋節(jié)的最大樂趣,而中秋節(jié)最大的愿望則是家庭和睦,生活美滿。
導讀:對于中秋節(jié)怎么過,我國各地有自己獨特的習俗,那么湖北中秋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呢?湖北人過中秋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湖北中秋節(jié)的習俗。
湖北中秋節(jié)的習俗
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在古代就有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賣兔兒爺?shù)裙?jié)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那么湖北中秋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呢?
湖北人過中秋,都是提前半個月以上開始準備送禮,按照傳統(tǒng)習俗晚輩必須要給長輩送禮,大致是買一些月餅、紅糖、還有肉,這三樣是必須的。
到了中秋節(jié)當天晚上,則是家家備美酒佳肴,全家聚餐,稱團圓節(jié)。晚上把桌子放到外面,備月餅、糕點等,邊吃邊賞月。而且湖北人吃月餅時要喝熱茶,這樣吃不但有味還助于消化。
傳統(tǒng)武漢老月餅為蘇式月餅的一種,小的直徑在15厘米左右,大的直徑達20-30厘米,多為五仁餡,用的桃仁、杏仁、欖仁、瓜仁、松子仁。最經(jīng)典的還數(shù)用糖腌制的肥肉膘,加上冬瓜糖。如今,這種老月餅,已鮮有廠家生產(chǎn)了。傳統(tǒng)的武漢老月餅,漸變?yōu)樾∏傻奶K式月餅。
有些地方還邀親朋好友登山觀月或泛舟賞月。有些地方中秋之前,已婚和未婚女婿備煙酒送岳家,稱拜八月半。浦州中秋,取促織蟲相斗。
老武漢過中秋,還有婦女到郊外游玩的習俗,武漢中秋竹枝詞中的描寫:傍欄賞月又看花,圍坐同將麻雀叉。直到八圈圈到底,夜深興盡各還家。(民國鄢少麟《武昌中秋竹枝詞》),說的是婦女打麻將的熱鬧。
湖北來鳳是土家族集居的地方,殺鴨子、摸秋、拜月,是土家族傳承下來的古老習俗。中秋節(jié)在來鳳又叫摸秋節(jié)。土家人摸秋,殺鴨子用鴨血泡糯米,蒸熟成血粑,切成塊塊,先將鴨肉與子姜、紅辣子爆炒后,再燉湯,放上血粑,為祭秋之佳肴。
土家族不興賞月,漢人稱之守月花,吃月餅則是土漢共有的習俗。土家人過中秋別有特色。他們披著明媚的月光,去冬瓜園里偷瓜,給無生育之夫婦送子。凡婚后三載無育,親鄰則主動在中秋之夜,更深人靜,悄悄去冬瓜園,無論是誰家的,皆可偷摘。園主明知不糾。將冬瓜裹于襁褓之中,送到無生育夫婦床上。
送,有兩種禮儀,一是當夜偷偷捎去;一是乘轎子,鳴鑼吹號擊鼓繞街巷送去,意取瓜瓞連繳之兆。這種習俗,取于儀義兄弟唑葫蘆成親,創(chuàng)造人類的神話傳說。竹枝詞唱:生育艱暗帶愁,鄉(xiāng)鄰送子賀中秋;冬瓜當做兒了耍,喜得閨人而帶羞。
在土家族,除了摸秋,還有拜月、開天門之說。拜月,一般在圓月初升時,由女子擺上祭品、焚香拜月,也有子夜開天門時拜月。如今,在中秋月圓之夜,一家人團聚賞月時,面對明月許愿即可,祈求五谷豐登、合家幸福美滿。
湖北中秋節(jié)的習俗很有趣,你了解到湖北人怎么過中秋節(jié)了吧!這些習俗有著美好的寓意,我們可不能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