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為什么吃春餅 春餅的由來
為什么夏季養(yǎng)生。
終生保健,終生康??;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古往今來,人們都普通注意養(yǎng)生!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對養(yǎng)生頗有心得的人。面對四季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nèi)绾握_認識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立春為什么吃春餅 春餅的由來》,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導(dǎo)讀:2月4日就是立春,這天很多地方要吃春餅,但對于立春為什么吃春餅,你了解由來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立春為什么吃春餅,春餅的來歷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哦!
立春為什么吃春餅?
立春這天,民間有吃春餅的習(xí)俗。如晉代潘岳所撰的《關(guān)中記》記載:(唐人)于立春日做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清人陳維崧在其《陳檢討集》一書中亦說:立春日啖春餅,謂之咬春。
舊時,立春日吃春餅這一習(xí)俗不僅普遍流行于民間,在皇宮中春餅也經(jīng)常作為節(jié)慶食品頒賜給近臣。如陳元靚《歲時廣記》亦載:立春前一日,大內(nèi)出春餅,并酒以賜近臣。盤中生菜染蘿卜為之裝飾,置奩中。
其實立春吃春餅的習(xí)俗起源于唐朝,也叫咬春。由于立春時,春回大地,萬物復(fù)蘇,各種蔬菜發(fā)出嫩芽,人們嘗鮮,古人就用面皮包著時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餅,寓意著五谷豐登,也是春天的象征,并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春之意。
最初的春餅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種薄餅,食用時,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黃、粉線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餅包菜食用。清代詩人蔣耀宗和范來宗的《詠春餅》聯(lián)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動的描寫:勻平霜雪白,熨貼火爐紅。薄本裁圓月,柔還卷細筒。紛藏絲縷縷,才嚼味融融清代詩人袁枚的《隨園食單》中也有春餅的記述:薄若蟬翼,大若茶盤,柔膩絕倫。
立春為什么吃春餅?傳說吃了春餅和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將使農(nóng)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地區(qū)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餅,會使人們更加勤(芹)勞,生命更加長久(韭)。
老北京人立春吃春餅與普通的烙餅不一樣,講究用燙面,烙出來不僅要薄,而且一張春餅要能一分為二地揭開。餅里夾上菜,菜樣一定要多,要葷素搭配,有驢肉、熏肚、熏肘子、醬口條、醬小肚等肉菜,還要有炒粉絲、炒菠菜、炒豆芽等素菜,老北京吃春餅還講究有頭有尾,就是吃春餅前用羊角蔥絲蘸甜面醬,抹到春餅里,夾上合子菜一卷,從一頭吃到另一頭,這就叫作有頭有尾,寓意合家歡樂。
立春吃春餅的傳說
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有趣的春餅來歷故事:相傳宋朝年間,一個書生名叫陳皓,有一位賢慧的妻子叫阿玉,兩人感情深厚,情投意合。陳皓專心致志讀書,但常忘記了吃飯。這可急壞了阿玉,她左思右想,終于想出了做春餅這個辦法,春餅既能當飯,又能當菜。陳皓邊讀書邊吃春餅,餐餐吃得香,讀書的勁頭更足了。
不久,陳皓赴京趕考,阿玉又制作春餅并用油炸,給丈夫當干糧。結(jié)果,陳皓得中狀元,高興得把妻子做的春餅干糧,送給考官品嘗。考官一吃,贊不絕口,頓時寫詩作文,稱之為春卷。從此,春卷名聲大振,傳到民間各家各戶,形成家家戶戶都吃春卷的風(fēng)俗。后來,春卷競成了地方官吏向皇帝進貢的上等禮品,被雅稱為玉餅;皇帝賜食群臣,稱玉餅瓊肴,寓意迎春、咬春、祝福。
四步學(xué)會烙春餅
原料:面粉250克,開水120克,冷水50-60克,植物油少許。配菜根據(jù)個人喜好隨意,如蔥絲、炒肉絲、炒豆芽、黃瓜絲等。
做法:
第一步和面:將面粉加入開水攪拌成散面團狀,分次加入冷水,用手揉成軟硬適中的光滑面團,蓋上保鮮膜放在室溫下靜置30分鐘。
第二步揉面團:將醒好的面團取出切下一塊,撒干面粉稍微揉一下,搓成長條,用刀分成約15克重的小面塊。
第三步搟面餅:將小面塊壓成小面餅,在面餅上刷一層油備用,取兩個小面塊,將刷油的面對合疊在一起,用搟面棍將面團搟成一張直徑約為15厘米的薄餅。
第四步烙餅:加熱平底鍋,然后放入搟好的生餅胚,中火烙制,餅胚中間有氣泡鼓起時,說明一面已經(jīng)快熟了,翻面烙另外一面,兩面都稍微有些淡淡黃色就算烙好了。
春餅的配菜怎么做?
有了春餅的餅,還要看配菜,下面就為您介紹下春餅的配菜。吃春餅時的配菜叫和菜。所謂和菜就是用時令蔬菜,如韭黃、豆芽、香干等切成的絲,或拌或炒。
拌的話就將豆芽菜用水焯熟,干粉絲煮好,用淀粉、醋、黑白醬油勾成汁,用汁拌菜絲便成。若要炒著吃,就把肉絲、蛋皮絲、綠豆芽、香豆腐干絲、水粉絲、菠菜或是韭菜一同放入鍋中炒熟。講究的可加海參絲、肚絲、香菇絲、玉蘭片絲或冬筍絲、火腿絲,這樣就更好吃,也更營養(yǎng)。將熱乎乎、香噴噴一大盤的和菜端上來,用餅卷著吃,或與春餅一起吃,也屬于春餅的一種配菜。
卷春餅的菜肴,也可預(yù)先備置熏雞、醬肉、香腸等,但都要先切成絲。臨時熱炒的可簡單地做成韭黃炒肉絲、包心菜炒肉絲、胡蘿卜炒粉絲、干絲牛肉絲、雞絲炒筍等。菠菜梗炒金針、木耳、油豆腐絲等,配成六樣八樣均可。另外一種就是卷雞蛋,把雞蛋攤成片狀,卷在春餅里吃。
相關(guān)知識
導(dǎo)讀:立春,作為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飲食習(xí)俗多。那么北方立春吃什么呢?春餅和蘿卜是北方人立春這天必吃的。具體北方立春吃什么?下面為您介紹。
北方立春吃什么?
作為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立春的時間一般都在公歷年2月4日前后。立春這日,北方流行吃春餅和水蘿卜,南方則喜食春卷,民間謂之嘗春或咬春。到底北方立春吃什么?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1、春餅
立春這天,一項重要習(xí)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餅,而南方則流行吃春卷。吃春餅和春卷,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因此,這一習(xí)俗一直延續(xù)至今。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吃春餅的習(xí)俗,歷史悠久。《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前一日,順天府街東直門外,凡勛戚、內(nèi)臣、達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卜,名曰咬春,互相宴請,吃春餅和菜。這一習(xí)俗,可追朔到晉,而興于唐?!蛾P(guān)中記》說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并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春之意。
北京人吃春餅是用白面搟成圓形的餅,經(jīng)烙制而成。清《調(diào)鼎集》記載春餅的制法是搟面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時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餅切段。這是清朝的吃法。但現(xiàn)在演變?yōu)榇猴災(zāi)ㄌ鹈驷u,卷洋角蔥后食用。
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各種熟食和炒菜。因其葷素搭配,食物種類繁多,故各種營養(yǎng)成分均很豐富,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鉀、鎂、硒等礦物質(zhì)。又因平時家中不常制做,故而新穎別致,令人見了胃口大開,可以養(yǎng)胃生津、滋陰化燥,特別適合老人孩子食用。
吃春餅時,每人面前最好放一只干凈的平碟子,將春餅置于其上,放上和菜或其他炒菜,卷好,拿著吃。在吃春餅的同時,還可以配些湯水來滋潤。春餅宜配綠豆稀飯或紅豆小米粥等。但若有一碗酸辣湯,或其他湯類,亦無不可。
2、蘿卜
立春這一日,我國民間咬春的另外一種食品是蘿卜。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還可以增強婦女的生育機能,立春蘿卜又稱為子孫蘿卜。
過去咬春就是買個蘿卜來吃,因為蘿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在老北京,這一日從一大清早,就有人挑著擔子在胡同里吆喝:蘿卜賽梨那時候再窮的人家也要買個蘿卜給孩子咬咬春。
李時珍對蘿卜更是贊譽有加,認為它根葉皆可生,可熟,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您看,李時珍開出了一串蘿卜的食譜。而且,蘿卜還有很大的藥用價值,它可祛痰、通氣、止咳,甚至解酒、解毒、補脾胃、御風(fēng)寒。由此可見,吃蘿卜表面看來僅是一種風(fēng)俗,實際上它是古人關(guān)于營養(yǎng)、健身、祛病的經(jīng)驗之談。
民間也有蘿卜上市,醫(yī)生沒事的記載。蘿卜中還有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消除體內(nèi)的廢物,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尤其是白蘿卜或者水蘿卜,其富含的酶可以起到促進消化的作用。通常,酶能夠吸收食物中的淀粉,更能化解胃中的積食,起到很好的消化效果,預(yù)防胃痛和胃潰瘍。
立春節(jié)氣的由來
1、立春的歷史由來
對立春的理解,古籍《群芳譜》中這樣解釋的:“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于上升、增多。但這一切對全國大多數(shù)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還沒有真正地拉開。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qū)W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2、 立春的天氣特點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于一年中的轉(zhuǎn)折點,趨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jié)時耗水量增加,應(yīng)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nóng)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qū)仍是很冷“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時都是應(yīng)該考慮到的。
人們常愛尋覓春的信息: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于金色軟于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fēng)吹又生”;而為著奪取新豐收在田野中辛勤勞動的人們,正在用雙手創(chuàng)造真正的春天。立春節(jié)氣也是受農(nóng)民歡迎的節(jié)氣,因為它給人們帶來了溫暖,帶來了希望。
3、立春的農(nóng)事如何做
早春季節(jié)的冷害和凍害發(fā)生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植株旺盛的生長,加上人為管理中水、肥的增加,使植株的抗寒力顯著下降。立春后仍有較大的寒流,使溫室內(nèi)茄果類蔬菜產(chǎn)生凍、冷害。為此,要繼續(xù)做好防寒抗凍工作。茄果類蔬菜已經(jīng)有了較大生長量,必須在大棚內(nèi)進行二道膜覆蓋。瓜類因比茄果類更容易受凍,除采用二道膜覆蓋外,可在大棚外四周裙膜位置堆放稻草束,增強抗御大棚四周的冷氣侵入;尚在育苗階段的瓜類秧苗,夜晚可在小拱棚上覆蓋遮陽網(wǎng)、稻草簾或無紡布,增強保溫能力;如遇強冷空氣來臨,一定要做好防凍保溫措施。
立春的習(xí)俗有哪些
1、立春要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zhí)規(guī)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shè)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清人讓廉撰寫的《京都風(fēng)俗 志》中說:“立春之儀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蘆棚二,東西各南向,東設(shè)芒神,西設(shè)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準令男女縱觀,至立春時……眾役打 焚,故謂之打春?!比缓?人們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為吉祥。
2、 立春要迎春
為了迎春,先在縣城郊區(qū)選擇一片風(fēng)水好地,搭起“春棚”準備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動是在立春當天舉行,具體時間以歷書表為準,有時在當日辰時,有時在子時半夜。迎春活動一般都在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中,抬上春官游行顯威,前擁后擠,威風(fēng)無比。并有報子、馬弁等身著長袍馬褂,或各樣奇裝異服,坐在二人抬的獨木杠子上,邊進行邊做戲,打渾斗趣,引人發(fā)笑。
立春如何養(yǎng)生
1、春天的養(yǎng)生保健,首先就是防病調(diào)養(yǎng)
立春,是春天也是全年的第一個節(jié)令,天氣由寒轉(zhuǎn)暖,乍暖還寒,而溫?zé)岫拘伴_始活動,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F(xiàn)代醫(yī)學(xué)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肺炎等疾病多有發(fā)生和流行。所以要順應(yīng)氣候來保暖防寒,不使陽氣受遏?;加懈哐獕骸⑿呐K病的中老年人,更應(yīng)根據(jù)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注意防風(fēng)御寒,養(yǎng)陽斂陰,尤其應(yīng)注意腳部、背部保暖,以預(yù)防中風(fēng)、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發(fā)生。 要常開窗,使室內(nèi)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和陽光充足,這樣就使各種病菌失去了滋生的條件。
2、立春也不要過早減衣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zhuǎn)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chǎn)熱散熱的調(diào)節(jié)與冬季的環(huán)境溫度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由冬季轉(zhuǎn)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yīng),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fā)各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導(dǎo)讀:過年為什么吃湯圓?我們知道,湯圓象征團團圓圓,但你知道,過年吃湯圓的習(xí)俗從哪里來的嗎?小編告訴你,過年為什么吃湯圓。
過年為什么吃湯圓?
湯圓又稱元宵,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于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于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動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作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并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武帝準湊,元宵姑娘終于見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節(jié)。
在南方,大年初一、正月十五都有吃湯圓的習(xí)俗,象征著合家團圓幸福,萬事如意。新年吃湯圓除了是團圓外,更是為了迎接春節(jié)的一個輪回。甜甜美美的湯圓圓一切美麗的夢想。
過年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tǒng)習(xí)俗,在南方尤為盛行。下面介紹幾種湯圓的做法。
黑芝麻湯圓
材料:糯米粉300克,黑芝麻300克,白砂糖150克
做法:
1、黑芝麻炒熟,碾碎,拌上豬油、白砂糖,三者比例大致為2:1:2。
2、適量糯米粉加水和成團。
3、以軟硬適中、不粘手為好,揉搓成長條,用刀成小塊。
4、將小塊糯米團逐一在掌心揉成球狀,用拇指在球頂壓一小窩,拿筷子挑適量芝麻餡放入。
5、用手指將窩口逐漸捏攏,再放在掌心中輕輕搓圓。
6、包好后有如山楂大小。
7、燒水至沸,包好的湯圓下鍋煮至浮起即可食用。
紫薯湯圓
材料:湯圓皮:水磨糯米粉100g,紫薯25g
湯圓餡:紅豆沙粉40g,椰蓉20g,綿白糖20g,豬油10g
做法:
1、用溫水把水磨糯米粉和成面團。
2、加入紫薯揉勻,靜置20分鐘。
3、紅豆沙粉用溫水混合,加入椰蓉、綿白糖制成餡料。
4、和好的面團搓條,分劑子。
5、包成湯圓,入大火燒開的水鍋中。
6、開鍋改小火,直至煮熟。
巧克力草莓湯圓
材料:糯米粉,牛奶,橙汁,巧克力,草莓
做法:
1、將橙汁與糯米粉調(diào)和,制成糯米面團,色微黃。
2、將面團均分,你看到的是八個湯圓的量,將巧克力放進面團,揉成團子,開始揉團子的時候,可以打火上鍋添水了。
3、估計鍋里的水已經(jīng)燒開,請下入元宵,用勺子輕推兩圈不要粘鍋底。
4、片刻鍋又翻滾了,此時,添一點涼水,把火關(guān)小,趁此你可以切兩顆草莓,放入盤中,同時在盤中倒入牛奶,牛奶的量以能淹沒元宵一半為好。
5、鍋里的元宵漂起來了,就出鍋裝盤了。
中醫(yī)認為,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yǎng)人體正氣,吃后會周身發(fā)熱,起到御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湯圓內(nèi)餡主要以果料和干果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山楂等,營養(yǎng)豐富。黑芝麻中的維生素E非常豐富,可延緩衰老,有潤五臟,強筋骨、益氣力等作用,強壯身體,益壽延年,滋補肝腎,潤養(yǎng)脾肺,對掉發(fā)白發(fā)有食療作用。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有開胃消食、化滯消積、活血散瘀、化痰行氣的作用。核桃性溫、味甘,有健胃、補血、潤肺、養(yǎng)神等功效。
但是,湯圓也不是能經(jīng)常吃的,由于糯米比較粘膩,對消化不良的人來說,無疑是增加消化負擔的。
食用湯圓注意事項:
一、過年進食湯圓時應(yīng)注意細嚼慢咽,一次進食量不宜過多,不宜餐餐連續(xù)進食湯圓。由于糯米比較黏,3歲以下的嬰幼兒應(yīng)小心,湯圓可能粘在食道而阻塞呼吸道。老年人多有消化功能減退、牙齒脫落等情況,吞咽反射也比較遲鈍,可能會引起湯圓卡喉,導(dǎo)致呼吸困難,甚至造成窒息。老年人吃湯圓一定要細嚼慢咽。大病初愈者以少食或不食為佳。
二、湯圓油脂含量高,如果吃湯圓,當餐或當日一定要少吃點油。否則,過多的脂肪和熱量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吃湯圓和元宵,一定要相應(yīng)減少主食的數(shù)量。一般來說,3個元宵所用的糯米粉相當于1兩米飯所用的米。吃湯圓的時候,要減個炒菜,多選涼拌、清燉、清炒和蒸煮等烹調(diào)方法,盡量控制一天中的總脂肪數(shù)量。紅燒肉、酥點、油炸食品之類油大的東西最好改日再吃。
三、很多湯圓的餡添加了豬油、糖分、鈉等,熱量高,糖尿病、高脂血癥和高血壓患者應(yīng)盡量少吃這種食品。另外,凡有濕熱痰火征象的患者或濕體、熱體體質(zhì)者,均不宜過多食用湯圓;發(fā)熱、咳嗽、腹脹、腹痛、腹瀉等患者也不宜多吃湯圓。
導(dǎo)讀:立春有啃蘿卜的習(xí)俗,稱為啃春。那么立春為什么要吃蘿卜呢?立春吃蘿卜有什么意義?相信不少人都想知道立春為什么要吃蘿卜,下面小編為你揭秘答案。
立春為什么要吃蘿卜?
立春了,要啃上幾口大蘿卜,這是很多地方立春的習(xí)俗之一。立春為什么要吃蘿卜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明宮史飲食好尚》記載: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卜,名曰咬春。清《燕京歲時記》載:婦女等多買蘿卜而食之,謂可以卻春困也。吃蘿卜不僅可以解春困,還可以增強婦女的生育機能,立春蘿卜又稱為子孫蘿卜。
中醫(yī)認為,春季保健,應(yīng)該要特別注意對我們的肝臟進行保養(yǎng),因為春季是屬于陽氣開始升發(fā)的特點。所以,根據(jù)以上特點,應(yīng)多吃一些辛甘發(fā)散性質(zhì)的食物,而少食具有酸收作用的食物。這其中,蘿卜正是立春時節(jié)最佳的保健食物。
蘿卜又名萊菔,它生熟食用皆宜,生用味辛性寒,熟用味甘性微涼,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有小人參之美稱。民間也有蘿卜上市,醫(yī)生沒事的記載。
蘿卜中還有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消除體內(nèi)的廢物,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尤其是白蘿卜或者水蘿卜,其富含的酶可以起到促進消化的作用。通常,酶能夠吸收食物中的淀粉,更能化解胃中的積食,起到很好的消化效果,預(yù)防胃痛和胃潰瘍。
民間認為蘿卜頭辣、尾燥、腰正好,專家也提醒,蘿卜分段吃,營養(yǎng)各不同:蘿卜的頂部含維生素C最多,宜爆炒和煮湯;中間段含糖量較高,可切絲涼拌;尾部辛辣,含淀粉酶和芥子油,適宜腌拌平時家里人少時一根大蘿卜一次吃不完,可以豎著剖開吃一半,這樣蘿卜的頭、腰、尾都在菜里,營養(yǎng)均衡。
立春吃蘿卜的傳說
在立春時刻,不論大人、小孩都要啃吃幾口蘿卜,這習(xí)俗叫啃春。要說這啃春習(xí)俗的來歷,還有個神奇的傳說。
傳說,遠古的時候,人們在狩獵的同時,開始搞點農(nóng)業(yè),那時候三皇五帝也都把種糧列為萬行之本。鄉(xiāng)人呢,更是以種糧為天職。所以,不論三皇五帝,還是鄉(xiāng)人百姓,對一歲之首的春,更是心里十分重視。那時候,人們到了立春這天,便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儀式來慶祝。
有一年的立春前,當人們收拾利落田地場院,準備熱熱鬧鬧迎接立春時,不料,瘟疫四起,使得所有人都傳染上了一種說不出的疾病。這種病很怪,人人心虛氣短,失神落魄,沒有一丁點精神,那模樣真像喝醉了酒似的,個個都是頭重腳輕,連抬抬手的力氣也沒有。
立春前一天,一個老道打扮的人來到了一個村莊。他見村莊里靜得聽不到雞鳴狗叫,更不見有人走動,覺得奇怪萬分。他來到了村邊的一戶人家,敲敲門,沒人應(yīng)聲。門虛掩著,他尋思了一下,便說著:屋里有人嗎?推門進屋。屋里的炕上躺著五口人,個個臉色焦黃,昏沉沉像睡著一樣,滿屋塵土,看樣子已是有些日子沒人打掃了。
道人連呼幾聲沒人應(yīng),他趕緊來到一個中年人跟前,連聲問究竟,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合著眼用微弱的聲音,斷斷續(xù)續(xù)地說:全村人都得了一種像我這樣的病。道人一連闖了幾家,情形都是一樣。道人也莫名其妙。于是,他來到村東頭的一棵古樹下,面南盤坐,挑起單掌,合眼靜坐,口中念念有詞。原來,他向南海的觀世音菩薩祈求醫(yī)治瘟疫的方法。約摸過了三個時辰,道人長噓一口,猛然站起來,飛快地跑回觀院,掄鎬便刨,他刨出一袋貯藏的蘿卜,又飛快地跑到了村莊。
這時候,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從村中一家找到一只蘆花大公雞,拔下幾根雞毛,扎在了地上。道人合眼祈告著,腦海中又出現(xiàn)了靜坐時與觀音菩薩對話的場面:觀音菩薩告訴他,等地氣通時,讓鄉(xiāng)人百姓每人啃吃幾口蘿卜,瘟疫便可自動解開。過了約莫有一袋煙的功夫,扎在地上的雞毛突然動了起來,道人驚喜萬分,他喊著:地氣通了,地氣通了。奔向了村莊的每家每戶,讓人們啃吃蘿卜。結(jié)果,還真靈驗,人們吃了蘿卜之后,全都好了。
人們紛紛給道人跪下,謝他的救命之恩。道人說:大伙請起,別謝我,應(yīng)該感謝觀音菩薩。不過,大伙現(xiàn)在應(yīng)該去救別人。我的觀院里還有許多蘿卜,大伙帶著快去鄰近村莊救人吧!鄉(xiāng)人聽后,帶著蘿卜奔向了十里八村。瘟疫解了,人們又過上了平靜安樂的生活。但是人們不會忘記那位道人,更不會忘記讓他們從苦難中解脫出來的蘿卜。
從此,鄉(xiāng)人便在立春這天啃吃幾片蘿卜,以求平安。啃春的習(xí)俗也就形成了,一直到今天。
立春為什么要拔河
1、立春為什么要拔河
拔河,即拖鉤,一名牽鉤。原本是荊楚地區(qū)的風(fēng)俗。唐朝封泊我封氏聞見錄:“拔河古謂之牽鉤。襄漢風(fēng)俗,常以正月望日為之。相傳楚將伐吳,以此教戰(zhàn)。古用蔑纜,今民則用大麻繩,長四五十丈,兩頭分系小索數(shù)百條。分二朋,兩相齊挽。當大繩之中,立大旗為界,震鼓叫囂,使相牽引,以卻者為勝,就者為輸,名曰拔河。”
晉唐時盛行。唐代兵士、宮女以及宰相、將軍等,多以此為戲。《唐書·卷五·兵志》:“六軍宿衛(wèi),皆市人,富者販增彩,食果肉,壯者為角抵、拔河、翹木、扛鐵之戲。及祿山反,皆不能受甲矣?!薄短茣?卷四·則天本紀》有:“景龍三年二月己丑,及皇后幸宣武門,觀宮女拔河,為宮市以嬉?!本褒埶哪辍凹昂箦鷮m主,觀三品以上拔河”。到中宗、玄宗時,拔河規(guī)模更大,挽繩的多至千余人,呼聲震天,觀者驚駭。當時考為進士的河?xùn)|薛勝寫有《拔河賦》,用以記錄當時的壯觀景象,人人競相傳閱。
2、立春要祭祀春神
在江南一些地區(qū),每家每戶都于立春日在門口放一張桌子,桌披上貼著寫有“迎春接?!彼膫€字的紅紙,桌子中間放一個飯甑,飯盛得極滿,以“飯飯年”表示“春神萬萬年”。在飯甑的左右兩邊各放些新鮮青菜和豆腐,豆腐上插有梅花、松柏和竹枝象征潔凈、長青和富足,也有的在大碗中栽白菜和插小旗。等立春時刻一到,鳴放爆竹,行禮祭拜。然后把青菜移栽到菜地或者大花盆中,以示春到。
3、立春的服飾要求
立春服飾是官方禮俗,也是民間立春習(xí)俗的重要內(nèi)容。官員迎春的服裝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例如在東漢時期要穿青衣,戴青幘,清代要穿吉服或者朝服。民間對于立春服裝沒有特殊的要求,然而立春的裝飾和佩戴卻十分豐富多彩。在漢代就出現(xiàn)了立春的頭飾,《炙轂子錄》載:“漢之迎春髻,立春日戴?!?/p>
而后世又出現(xiàn)了彩花、春燕、春蝶、春杖等,多為年青婦女的頭飾。兒童的佩飾主要是春雞和春娃。這些立春飾物不僅精巧可愛,具有美感,而且寓意深長,凝結(jié)著良好的愿望。
立春是什么時候確定的
有關(guān)立春的確定,要上溯到漢代。我們的祖先為了定季節(jié),創(chuàng)立了二十四節(jié)氣,即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不同的節(jié)日反映不同的物候。因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季節(jié)也是第一個節(jié)氣,所以占代也把它稱作“節(jié)氣之首”或“歲始”。
古語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對于人類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季節(jié)。立春標志寒冷的冬季即將結(jié)束,明媚的春天即將來臨。此時冰雪消融,萬物復(fù)蘇,大地顯露一片生機。
立春養(yǎng)生方法
春季養(yǎng)生要順應(yīng)春天陽氣生發(fā),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于一個“生”字。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yīng)。(這是五行學(xué)說,以五行特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調(diào)達,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發(fā)的特性,故以肝屬“木”)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郁而喜調(diào)達。在春季精神養(yǎng)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tài)。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fā)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shù)恼{(diào)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