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養(yǎng)生須保肝護胃 謹防“春瘟”襲來
冬季保肝護肝養(yǎng)生湯。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彪S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作好了養(yǎng)生我們的生活質量才更好。有效的四季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清明養(yǎng)生須保肝護胃 謹防“春瘟”襲來”,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隨著清明假日的到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拉開帷幕。專家提醒,市民在緬懷親人、欣賞春光的同時,注意保護好自身健康。
多變天氣,平肝保暖不放松
最近一段時間,時而風,時而雨,臨近清明節(jié),天氣似乎也變得多愁善感。風多、雨多是清明節(jié)前后的氣候特征,但人們掃墓踏青,戶外活動增多,如果不加留心就容易受到風邪的侵犯。無論是掃墓還是踏青,都應做好保暖工作,最好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脫的外套,防止外邪的入侵。孕婦、老人和身體虛弱的人掃墓時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
清明時節(jié),風比較干燥,加上人體內肝火旺盛,內外相結合,就容易出現(xiàn)口干、鼻干等癥狀,在外出時,除了保暖,還要多飲水。飲食方面,以平肝補腎潤肺為主,以健脾扶陽祛濕為食養(yǎng)原則,姜、蔥、韭菜宜適度進食,要避免吃燥性、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辣椒等,多吃新鮮上市的果蔬。
外出踏青,著重護膚和胃
春季的野菜種類比較多,掃墓踏青后挖些或買些野菜帶回家,成為不少人的選擇。河南省人民醫(yī)院營養(yǎng)室主任陳永春說,如果是在市郊挖的野菜,最好回家長時間浸泡,清洗一下野菜上的污染物。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皮膚科主任醫(yī)師李振魯提醒,現(xiàn)在進入了植物性日光皮炎易發(fā)季節(jié),絕大多數(shù)野菜含有光敏性物質,容易引發(fā)皮炎。光敏性強的野菜有馬齒莧、芥菜、灰菜、馬蘭頭和紅花草等。如本身就有光敏性疾病,或曾被曬傷,以及有紅斑狼瘡的患者,外出踏青時最好不要過多食入野菜。李振魯說,如食入較多野菜,最好不要曬太陽,否則皮膚會像暴曬過一樣,滿臉通紅、火辣辣地痛,甚至會起大水皰。從清明節(jié)開始,蟲類的活動開始活躍,到野外應避免深入草叢,最好穿著長袖衣褲及長靴,束緊袖領及褲腳口,避免皮膚暴露。李伯群提醒,春季也是花粉過敏癥高發(fā)期,有過敏體質的人到野外掃墓應戴好口罩、墨鏡,應選擇花草樹木上風方行走,必要時還應帶上防過敏的藥物。
春天,風和日麗,柳絲吐芽,經(jīng)過冬寒季節(jié),人們只能讓情趣生發(fā),切不可扼殺。應多做戶外活動,到山清水秀的郊外春游,助其暢達,賞心怡情,心胸開闊。對養(yǎng)生保健大有益處。
外出踏青,尤其是帶孩子出行的,注意不要隨意采摘食用不認識的野菜、蘑菇。出現(xiàn)眩暈、呼吸困難、嘴唇發(fā)紫、嘔吐等食物中毒癥狀時,應及時喝一些溫水,人工催吐,并盡快到附近醫(yī)院就醫(yī)。
掃墓憑吊,注意心理保健
清明節(jié)是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許多人難免睹物思人,悲痛萬分。清明節(jié)期間,心理保健十分重要,尤其是本身就有心理隱患和疾病的人,不要過度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不能自拔。鄭州福斯特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心理咨詢師蔡勁林說,對于焦慮癥患者,有可能在掃墓時,更易產(chǎn)生時間緊迫感,出現(xiàn)自責、愧疚的情緒。
清明節(jié),悲傷、抑郁的情緒,不宜持續(xù)得過久。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穩(wěn)定情緒,掃墓時最好有親人陪伴。李伯群提醒,春季是萬物生發(fā)的季節(jié),心情應保持舒暢,通過踏青、散步等活動,可調節(jié)心情,讓身心達到愉悅的目的。
防春瘟
春季萬物蘇醒,富有生機,各種病毒、細菌亦易傳播,一有風吹草動,即可引發(fā)疾病,所以各種病疫多見,如流感、流腦、百日咳、麻疹、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此時,要適應氣候的變化,注意防寒保暖和鍛煉身體,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
早春時節(jié),或風和日麗、春光明媚,或陰雨連綿、冷風陣陣、寒氣襲人,春季濕熱邪毒開始活動,致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開始活躍,因此在春季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工作,對我們的健康大有禆益。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在春季容易流傳,其潛伏期為7~14天,本病起初的病狀是全身疲倦,口渴,煩燥不安,有時高熱可達39℃,突出表現(xiàn)是以耳垂為中心,周圍紅腫、頭痛、張口或食酸性飲食時疼痛加重,病程1~2周。
該病是通過唾液飛沫進入口腔黏膜及鼻黏膜繁殖,所以要減少孩子到人多的電影院,商場等公共場所去,居室要做到常開窗通風。
腮腺炎病人要被隔離3周時間,病后應臥床休息,飲食清淡,每天用2%鹽水漱口,內服板藍根沖劑或抗病毒口服液,外服如意金黃散,該病毒對紫外線極敏感,故對病人衣服、被褥要日曬消毒。
出疹
以下幾種疹病均是春季高發(fā)并以呼吸道傳播為共同點
1.麻疹
是麻疹病毒引起,是高度傳染性的呼吸道傳染病,從發(fā)病到出疹約3~5天,發(fā)熱從低熱到高熱伴隨流涕、流淚、結膜充血、畏光等癥狀,起病2~3天,口腔黏膜可見細小粒樣麻疹粘膜斑。出疹時體溫可達40℃,出診順序從耳后開始迅速發(fā)展到面頰部,一天內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部及四肢,隨即遍及手掌及足底。皮疹2~3毫米大小。
相關知識
不知不覺我們即將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清明,清明不僅是一個節(jié)氣,同時也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那么我們應該怎么過清明呢?我們如何做好清明養(yǎng)生工作呢?不要著急,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清明時節(jié)的注意事項吧!
隨著清明假日的到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拉開帷幕。專家提醒,市民在緬懷親人、欣賞春光的同時,注意保護好自身健康。
防春瘟
春季萬物蘇醒,富有生機,各種病毒、細菌亦易傳播,一有風吹草動,即可引發(fā)疾病,所以各種病疫多見,如流感、流腦、百日咳、麻疹、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
此時,要適應氣候的變化,注意防寒保暖和鍛煉身體,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
早春時節(jié),或風和日麗、春光明媚,或陰雨連綿、冷風陣陣、寒氣襲人,春季濕熱邪毒開始活動,致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開始活躍,因此在春季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工作,對我們的健康大有禆益。
多變天氣,平肝保暖不放松
近一段時間,時而風,時而雨,臨近清明節(jié),天氣似乎也變得多愁善感。
風多、雨多是清明節(jié)前后的氣候特征,但人們掃墓踏青,戶外活動增多,如果不加留心就容易受到風邪的侵犯。無論是掃墓還是踏青,都應做好保暖工作,好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脫的外套,防止外邪的入侵。
孕婦、老人和身體虛弱的人掃墓時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
清明時節(jié),風比較干燥,加上人體內肝火旺盛,內外相結合,就容易出現(xiàn)口干、鼻干等癥狀,在外出時,除了保暖,還要多飲水。
飲食方面,以平肝補腎潤肺為主,以健脾扶陽祛濕為食養(yǎng)原則,姜、蔥、韭菜宜適度進食,要避免吃燥性、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辣椒等,多吃新鮮上市的果蔬。
外出踏青,著重護膚和胃
春季的野菜種類比較多,掃墓踏青后挖些或買些野菜帶回家,成為不少人的選擇。如果是在市郊挖的野菜,好回家長時間浸泡,清洗一下野菜上的污染物。
專家提醒,現(xiàn)在進入了植物性日光皮炎易發(fā)季節(jié),絕大多數(shù)野菜含有光敏性物質,容易引發(fā)皮炎。
春天,風和日麗,柳絲吐芽,經(jīng)過冬寒季節(jié),人們只能讓情趣生發(fā),切不可扼殺。
春天的第三個月,自然界的萬物都舊貌換新顏,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陽氣熾烈,陰氣遁伏,應早睡早起,以養(yǎng)肺氣。這時候肝臟之氣日衰,心臟之氣日盛,應益肝補腎,以順應自然界的生發(fā)規(guī)律。
三月在八卦中屬夫。夫是陽決陰,有決而通告的意思。人體之內的陽氣在寅時最為旺盛。坐臥宜于面向東北方向。腎臟之氣停息,心臟之氣正漸漸加強,東方的木氣正當旺盛,這時應該少吃甘甜的食物,多吃辛辣的食物,這樣可以補精神,益氣力。也應小心地回避西方的愁煞之氣,去大自然中悠然地走走,放松形體,舒展形體,心平氣和,以順應生命本身的自然規(guī)律。
肝在五行屬木,在五味為酸,木性能制約土性,而脾在五行屬土,在五味為甘。春天正是肝木之氣旺盛的季節(jié),人的脾土之氣會相對受到抑制,因此,春三月宜少食酸味的食品,多食甘味的食品,以達到補養(yǎng)脾臟之氣的目的。
春天是陽氣初生之時,萬物萌發(fā)之際,年事較高的人,一般都有些老病,在春陽之氣的催動下,容易產(chǎn)生精神昏倦,舊病復發(fā)的現(xiàn)象。同時上一年冬季以來,圍爐烤火,吃高熱食品,致使熱能積蓄體內,到這個時候一般都要發(fā)揮出來,造成體熱頭昏、壅隔涎漱、四肢倦怠、腰腳無力等現(xiàn)象。這是冬天積留下來的病癥,應當細心地掌握它的變化狀態(tài),稍有發(fā)作,不可隨便用藥,恐怕?lián)p傷臟腑,又弄出別的病來。只須用些消化和氣、涼膈化痰之類的湯劑,或服食一些性稍涼的食物,即可自然好轉。如果沒有大的癥狀,一般不用吃藥。
肺俞是五臟之表,胃俞是經(jīng)絡的延伸,二者都不可沒有冷熱的節(jié)度。諺語說: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后飯。這是很有道理的。
初春時節(jié),萬物更新,2020春季的養(yǎng)生保健也會為一年的健康打下堅實基礎。專家提醒各位老人,初春養(yǎng)生保健要記住六個字:春捂、養(yǎng)胃、護肝,下面就一起來看看2020春季如何保胃護肝。
2020春季如何保胃護肝:
1、春捂
捂好背、腹、腳。初春時節(jié),氣溫如果升幅不大就盡量少脫衣。得知冷空氣即將到來,就提前增添衣物。春捂的重點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幾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此外,有句俗語叫“寒從腳下起”,腳下神經(jīng)末梢豐富、敏感,做好足部保暖才能使身體真正地暖和起來。
2、養(yǎng)胃
2020春季如何保胃護肝,少酸增甜多喝粥。中醫(yī)養(yǎng)生學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边@是因為2020春季易出現(xiàn)脾胃虛弱之癥,故飲食最好少食酸辣,稍微偏甜較為合適,比如山藥、百合、木耳等。而中醫(yī)認為,粥類飲食最養(yǎng)脾胃,如果平時感覺胃脘隱痛,食欲不太好,容易口干咽燥,甚至形體消瘦、舌紅少苔,那么不妨吃些山藥百合大棗粥。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苡仁健脾和胃,諸物合用有滋陰養(yǎng)胃、清熱潤燥的作用。如果因心情不好而引發(fā)胃部不適,建議吃些木耳炒肉片。黑木耳益胃滋腎、調理中氣,與豬瘦肉合用,可補益脾胃、調理中氣。
可以說肝是人體內最強的一種解毒排毒法,這是因為肝的體內具有這一種系統(tǒng)和營養(yǎng)輸送的功能,因為肝可以滋養(yǎng)著女人全身的臟器。如果肝不能順利地完成這些工作,那么就會導致女性的內分泌失調、和氣血不和,這樣就容易引起女性患有各種婦科類型的病狀。那么女性在一些平常的生活中可以通過那些好的方法來護肝呢?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女性2020春季要如何養(yǎng)肝。
女性2020春季要如何養(yǎng)肝:
1、睡眠要足夠
以中醫(yī)觀點而言,晚上11點至凌晨3點,血液流經(jīng)肝、膽,此時應讓身體得到完全的休息,否則肝的修復功能受到影響,體力無法恢復,連帶思考能力也會變得遲緩。因此專家建議,晚上不適宜從事太過耗損腦力的工作,容易影響睡眠品質。
2、樂觀使人健康
由于肝喜疏惡郁,故生氣發(fā)怒易導致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成疾。要想肝臟強健,首先要學會制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
3、護肝
2020春季如何保胃護肝,晨起伸伸懶腰。春在五行屬木,與肝相應,所以2020春季一定要重視護肝。除了遠離煙酒,注意飲食之外,最簡單的就是伸懶腰。人體困乏的時候,氣血循環(huán)緩慢,這時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的作用。伸懶腰后,血液循環(huán)加快,能激發(fā)肝臟機能,從而達到對肝臟的保健效果。
2020春季如何保胃護肝,春天吃什么對肝最好呢:
1、大豆及豆制品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鐵、磷、維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對肝臟修復非常有益。
2、西瓜
有清熱解毒、除煩止渴、利尿降壓的作用,富含大量糖、維生素及蛋白酶等。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質轉化為可溶性蛋白質。
3、海鮮類
2020春季如何保胃護肝,例如白帶魚、黃魚、銀魚、及甲殼類如牡蠣、蟹等,能增強免疫功能,有利于修復受損的肝組織細胞。但選擇烹調要得當,否則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蒸煮溫度要達到100度。加熱時間要半小時以上?;颊呷绻麑ur過敏,那么就需要忌食,可多食香菇、銀耳、海帶、紫菜等。
4、含鉀豐富的食物
海帶、米糠及麥麩、杏仁果、橙、葡萄干、香蕉、李子、瓜子。
5、高蛋白的食物
2020春季如何保胃護肝,動物的肝、瘦肉、魚蝦、雞鴨、蛋類等含高蛋白及適量脂肪的食物。
6、含花青素植物
黑枸杞、藍莓、葡萄、黑加侖等。
2020春季亦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氣:如大棗,性味平和,可以滋養(yǎng)血脈,強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棗粥、棗糕,以及棗米飯。山藥也是2020春季的飲食佳品,有健脾益氣、滋肺養(yǎng)陰、補腎固精的作用。山藥既可做拔絲山藥、扒山藥、一品山藥、水晶山藥球等甜菜,又可做山藥蛋糕、山藥豆沙包、山藥冰糖葫蘆、山藥芝麻焦脆餅等風味小吃;還可做山藥粥、山藥紅棗粥等。
到了夏季,人體的免疫機能就處于一種比較“衰弱”的狀態(tài),這與氣溫高、食欲下降、營養(yǎng)物質攝取不足等有關。而夏季高溫高濕食物容易腐爛、變質,是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的“黃金季節(jié)”,飲食起居稍有不慎,便會引發(fā)消化道、呼吸道的感染。
夏季如何保肝護肝呢?夏季濕熱,容易上火“傷陰”,要護肝首先要“心氣”足。此外,夏天市民容易患上的感冒、腹瀉以及消化道等疾病,都可能導致肝功能的異常波動。
夏季護肝養(yǎng)肝,應以清熱利濕、護陰為主,吃一些動物肝臟或者喝一些醋,對護肝都是有好處的。
保肝、護肝、養(yǎng)肝小貼士:
1.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充足的睡眠。勞累會破壞機體免疫平衡,加重肝臟的負擔,容易引致慢性肝炎的復發(fā),慢性肝炎患者更要特別注意休息。
2.不宜在空調低溫環(huán)境中久呆,空調房中不是自然風,空氣污濁,易孳生病菌,損傷肝臟。
3.肝炎患者飲食應以清淡、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為主,多吃新鮮消化的食物,避免多吃油膩、油炸、辛辣食物。除蔬菜水果外,可多吃山楂、食醋等酸的東西。
4.切忌飲酒,酒是肝炎復發(fā)最主要原因之一。
5.防止病從口入,生吃蔬菜、魚或海鮮,都會讓肝炎病毒有可乘之機,導致肝炎的發(fā)生,因此夏季要少吃生食。
6.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
導讀:肝在五臟中的作用,則剛好是主疏泄、釋放,所以,春天就得以養(yǎng)肝為總的原則。
春季,人體的生理變化主要是:一是氣血活動加強,新陳代謝開始旺盛;二是肝主藏血、肝主疏泄的功能逐漸加強,人的精神活動也開始變得活躍起來。所以,立春后,養(yǎng)生就得養(yǎng)肝。
為何肝是疏泄的,還得養(yǎng)肝呢?中醫(yī)師解釋說,古人有句話, “滿則損,缺則盈”,正如同植物在秋冬落葉,收藏營養(yǎng),春天發(fā)芽一般,在經(jīng)過秋凍的積累能量后,到了春夏,人的筋脈就開始運轉了,人體得開始釋放能量。而肝在五臟中的作用,則剛好是主疏泄、釋放,所以,春天就得以養(yǎng)肝為總的原則。
1、晚睡早起
春季養(yǎng)生首先提倡的是晚睡早起。早春時候睡眠上應遵循 “晚睡早起,與日俱興”的原則。如何晚睡早起呢?醫(yī)學專家認為,即便晚睡,也要在晚上11時之前上床,到了早晨,可以比冬季起得早一些,到戶外去散散步,放松身體。在春季時最好開窗通風,把室內的污濁空氣散出去。
2、春捂秋凍
春季的氣候特點是以風氣為主令。在早春,主要是風寒邪氣致病,而到了晚春以后,是以風溫邪氣致病。所以,春天都為風邪致病。如果風邪跑到人體表面就會引起蕁麻疹、皮疹、皮膚瘙癢等問題,跑到頭部就會使人頭痛,整天發(fā)困,跑到關節(jié)上就會引發(fā)關節(jié)疼痛,跑到肌肉里就會導致肌肉酸痛等等。所以,很多人在春季里感覺到腿重、乏力,就是這個原因。專家提醒,初春時節(jié),特別是乍暖還寒的時候,最好不要過早地減少衣物,仍應該注意保暖,防風。這就是古人說的春捂秋凍。
3、春季宜散步
春天開始生發(fā)了,所以大家熱鬧起來,動起來了。然而雖然春天是生發(fā)的季節(jié),但是寒氣仍在,所以,不主張消耗大的運動,散步、聊天、串門屬于 “肝疏泄”的合適運動。
故此,在中醫(yī)養(yǎng)生里,春季時分不要進行高強度的劇烈運動,以避免過度活動而損耗能量,損傷陽氣。運動應該以不出汗或微出汗為佳,散步就是最適合立春的運動。對于老年人來說,以緩步為好,可以走走停停,或者與親朋好友一起,邊散步邊聊聊天,可以振奮精神,也有利于春季肝臟的疏泄,達到養(yǎng)肝的養(yǎng)生效果。
4、補養(yǎng)肝正當時
春季時因人體陽氣充實于體表,體內陽氣還不足,陽氣才剛剛開始生發(fā),而同時肝氣偏旺,脾胃功能稍弱,所以可以食用一些溫補腎陽的食物。另外,天氣寒冷的早春,還可適當多食牛蒡、藕根、胡蘿卜、山芋、薯類、青菜等食物,但是,陰虛有火之人不宜食用上述食物。
節(jié)后養(yǎng)肝,除了調暢情志,規(guī)律作息,加強鍛煉外,還可從飲食入手,通過食療巧養(yǎng)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