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的作用及特點
傳統(tǒng)體育運動養(yǎng)生的特點和作用。
“善養(yǎng)生者慎起居,節(jié)飲食,導引關節(jié),吐故納新?!彪S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養(yǎng)生這種件越來越關注,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您是否正在關注養(yǎng)生保健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推拿的作用及特點》,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導讀:1.推拿保健的作用(1)疏通經絡?!饵S帝內經》里說:“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如按揉足……
1.推拿保健的作用
(1)疏通經絡?!饵S帝內經》里說:“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經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從現代醫(yī)學角度來看,按摩主要是通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淋巴循環(huán)及組織間的代謝過程,以協(xié)調各組織、器官間的功能,使機能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提高。
(2)調和氣血。明代養(yǎng)生家羅洪在《萬壽仙書》里說:“按摩法能疏通毛竅,能運旋榮衛(wèi)”。這里的運旋榮衛(wèi),就是調和氣血之意。因為按摩就是以柔軟、輕和之力,循經絡、按穴位,施術于人體,通過經絡的傳導來調節(jié)全身,借以調和營衛(wèi)氣血,增強機體健康。現代醫(yī)學認為,推拿手法的機械刺激,通過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綜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組織的溫度,促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使血液粘滯性減低,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減輕心臟負擔,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3)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如小兒痢疾,經推拿時癥狀減輕或消失;小兒肺部有干濕性羅音時,按揉小橫紋。掌心橫紋有效。有人曾在同齡組兒童中并列對照組進行保健推拿,經推拿的兒童組,發(fā)病率下降,身高、體重、食欲等皆高于對照組。以上臨床實踐及其他動物實驗皆證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熱、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也正是由于按摩能夠疏通經絡。使氣血周流、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所以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關節(jié)靈活,使人精神振奮,消除疲勞,對保證身體健康有重要作用。
2. 推拿保健的主要特點
推拿按摩經濟簡便,因為它不需要特殊醫(yī)療設備,也不受時間地點氣候條件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實行;且平穩(wěn)可靠,易學易用,無任何副作用。正由于這些優(yōu)點,按摩成為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養(yǎng)生健身措施。對正常人來說,能增強人體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效果;對病人來說,既可使局部癥狀消退,又可加速恢復患部的功能,從而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3.注意事項
(1)身心放松。按摩時除思想應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氣和,全身也不要緊張,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2)取穴準確。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準確,手法正確。
(3)用力恰當。因為過小起不到應有的刺激作用,過大易產生疲勞,且易損傷皮膚。
(4)循序漸進。推拿手法的次數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輕逐漸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漸增加。
(5)持之以恒。無論用按摩來保健或治療慢性病,都不是一兩天就有效的,常須積以時日,才逐漸顯出效果來,所以應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除上述注意事項外,還要掌握推拿保健的時間,每次以20分鐘為宜。最好早晚各一次,如清晨起床前和臨睡前。為了加強療效,防止皮膚破損,在施推拿術時可選用一定的藥物作潤滑劑,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膚破損、潰瘍、骨折、結核、腫瘤、出血等,禁止在此處作推拿保健。作自我推拿時,最好只穿背心短褲,操作時手法盡量直接接觸皮膚。推拿后有出汗現象時,應注意避風,以免感冒。此外,在過饑、過飽、酗酒或過度疲勞時,也不要作保健推拿。
Ys630.com相關知識
由于瑜伽具有極好的鍛煉身材,放松身心的效果,很多女性在工作繁忙之余都會進行瑜伽鍛煉。瑜伽是一種練習方式的統(tǒng)稱,可能很多初學者對于瑜伽的了解不是非常全面。瑜伽的種類是非常多的,每種瑜伽都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適合不同類型的人使用。那么,瑜伽的類型和特點都有哪些呢?
1、阿斯湯加瑜伽
阿斯湯加瑜伽 (Ashtanga Yoga)是一種很古老的瑜伽系統(tǒng),有幾千年的歷史,以嚴謹和科學性著稱,在西方被稱為「力量瑜伽」。
它是一種練優(yōu)美的動態(tài)練習,融合了姿勢(體位)、運動(串聯(lián)體位)和專注(凝視點)三者,且有節(jié)奏悠長的呼吸技巧(烏加依呼吸收束法)。
2、哈他瑜伽
哈他瑜伽又名傳統(tǒng)瑜伽,它的創(chuàng)立者是印度現代瑜伽大師斯瓦米·希瓦難陀(Swami Sivanada)。
在哈他(Hatha)這個詞中,「哈」(ha)的意思是太陽,「他」(tha)的意思是月亮。它代表男與女,日與夜,陰與陽,冷與熱,以及其他任何相輔相成的兩個對立面的平衡。
哈他瑜伽體位練習中包含24個體位動作,主要練習如何控制身體和呼吸,更深一層的效果是使身體各機能有序運轉,從而使心靈獲得寧靜,變得祥和。
3、流瑜伽
流瑜伽(Flow Yoga)是現代很流行的一種瑜伽,傳自西方,是哈他瑜伽與阿斯湯加的混合體。
流瑜伽的體式之間的銜接給人一氣呵成之感,所以稱「流瑜伽」。它通過行云流水般的流程動作組合來強身健體,強調運動與呼吸的和諧性,較側重伸展性、力量性、柔韌性、耐力以及專注力等全面的鍛煉。
4、普拉提
普拉提(pilates),融入了瑜伽、太極拳、芭蕾形體的一些理念以及教練個性化的內容,是針對肌肉形態(tài)、關節(jié)等外在的一種訓練。
它的訓練方式遵循運用自身體重、多次數、小重量以及冥想的運動原則,訓練時的呼吸方式為鼻吸口呼。
訓練目的是通過改變人體肌肉功能從而改善人體脊柱腰椎等的功能。女明星孫儷就是普拉提的習練者。
雖然任何人都可以練習,但對于老年人,小孩、孕婦等特殊人群,一定要在專業(yè)教練的指導下練習。
推拿按摩是中醫(yī)特色療法中的一種,它能夠疏通全身經絡,活血化瘀,調節(jié)體內陰陽平衡,從而起到改善體質,延緩生命等作用。推拿按摩的手法有非常多,而且每種手法的功效都是不一樣的。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了解下中醫(yī)推拿按摩吧。
目錄
1、推拿按摩的手法 2、中醫(yī)按摩推拿的好處
3、推拿按摩減肥法 4、中醫(yī)推拿治療小兒消化不良
5、中醫(yī)推拿按摩趕走魚尾紋 6、搓身體可延年益壽
7、推拿按摩常見的禁忌 8、推拿按摩的誤區(qū)
推拿按摩的手法
推拿按摩是非常經濟、簡單、方便的,它不需要特殊的醫(yī)療設備,也不會受到時間地點以及氣候條件的限制,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實施的,不僅平穩(wěn)可靠,而且也容易學習,更不會有副作用,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不單單是老人常常回去醫(yī)院的理療室定期保健,而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對這感興趣。
按摩的常用十七種手法
1.推法 2、擦法 3、揉法 4、揉捏法 5、搓法 6、按法 7、摩法 8、拍擊法 9、抖法 10、運拉法 11、拿法 12、滾法 13、刮法 14、掐法 15、彈筋法(提彈法)16、拔法(分筋法)17、理筋法(順筋法)
按摩手法大致分為7類:
1.擺動類手法:一指禪推法、各種振法、各種揉法、各種抖動法等。
2.摩擦類手法:推法、運法、擦法、刮法、搓法、摸法、梳法等。
3.擠壓類手法:按、點、壓、掐、捏、抓、彈法等。
4.叩擊類手法:各種拍法、擊法、點穴法等。
5.運動關節(jié)類手法;各種搖法、板法、伸屈法、端法、頂法等。
6.復合類手法:推摩法、按揉法、振顫法、點按法、牽抖法、旋轉法、搖按法等。
7.特定手法:胸外心臟按壓法、背法、踩躋法等。
推法
用手或掌等部分著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為推法。輕推法具有鎮(zhèn)靜止痛,緩和不適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開始和結束時,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間。重推法具有疏通經絡,理筋整復,活血散瘀,緩解痙攣,加速靜脈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階段。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指或掌等部位著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據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為輕推法和重推法。選定力度后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一般推3~5次。
經絡豐胸是最好的豐胸手法,安全沒有副作用,而且效果也是極好的,每天堅持用手掌進行經絡按摩,可激活胸腺,起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作用。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詳細的介紹關于經絡豐胸的相關知識吧!
目錄
1、經絡豐胸穴位 2、經絡豐胸操
3、經絡豐胸步驟 4、經絡按摩手法
5、中醫(yī)經絡豐胸 6、快速經絡豐胸
7、經絡豐胸最佳時間 8、經期經絡豐胸
經絡豐胸穴位
第一
一般是采用一些效果顯著的豐胸乳液或者是乳霜之類的東西,豐胸乳液精華,涂抹至乳房,然后開始豐胸按摩。
直推乳房
先用右手掌面在左側乳房上部,即鎖骨下方著力,均勻柔和地向下直推至乳房根部。
再向上沿原路線推回,做20~50次后,換左手按摩右乳房20~50次。
側推乳房
我們用自己的左手掌根和掌面自胸正中部著力,以橫向推按右側乳房直至腋下。
返回的時候再用五指指面將乳房組織帶回,重復反復做這個動作20~50次后,再換手按摩左乳房20~50次。
熱敷按摩乳房
每晚臨睡前用熱毛巾敷兩側乳房3~5分鐘,用手掌部按摩乳房周圍。
從左到右,按摩20~50次。只需按上述方法每天按摩1次,堅持按摩2~3個月,可使乳房隆起2~3厘米。
雙手四指并攏
用指肚由乳頭向四周呈放射狀輕按摩乳房一分鐘;在操作時動作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
拿法
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食、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他四指指面著力,作相對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進行有節(jié)律的提拿揉捏為拿法。具有疏通經絡,解表發(fā)汗,鎮(zhèn)靜止痛,開竅提神,緩解痙攣等作用。主要用于頸項、肩背及四肢部。臨床上常拿風池等穴位及頸項兩側部位,治療外感頭痛;也用于運動過程中振奮精神,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1.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示、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他四指指面著力。
2. 作相對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進行有節(jié)律的提拿。
(二)動作要領
1.操作時肩臂要放松,腕要靈活,以腕關節(jié)和掌指關節(jié)活動為主,用指面相對用力提拿。
2.用力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
3.拿法刺激強度較大,拿捏持續(xù)時間宜短,次數宜少,拿后應配合使用輕揉法,以緩解強刺激引起的不適。
滾法
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或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jié)突起部分著力,附著于一定部位上。通過腕關節(jié)伸屈和前臂旋轉的復合運動,持續(xù)不斷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此為滾法。具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緩解肌肉痙攣,增強肌肉的活動能力和韌帶的柔韌性,促進血液循環(huán)及消除肌肉疲勞等作用。本法壓力較大、接觸面積較廣,適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部等肌肉較肥厚的部位,常用于治療運動損傷及消除肌肉疲勞。
(一) 方法與步驟
1.用手指背側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jié)突起部分著力于皮膚上。
2.通過腕關節(jié)伸屈和前臂旋轉的復合運動,持續(xù)不斷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二)動作要領
1.肩臂和手腕要放松,肘關節(jié)微屈約20,即腕關節(jié)屈曲、前臂旋后時向外滾動約80,腕關節(jié)伸展,前臂旋前時向內滾動約40。
2.著力要均勻,動作要協(xié)調而有節(jié)律,一般滾動的頻率每分鐘約140次。
刮法
拇指屈曲,用指甲(也可用硬幣、匙等代替)在病變部位作單方向的勻速刮動的手法為刮法。松解粘連,消散瘀結,改
善病變部位的營養(yǎng)代謝和促進受傷組織的修復。常用于治療髕骨張腱末端病。
(一)方法與步驟
1.拇指屈曲,用指甲(可用硬幣、匙等代替)著力于病變部位上。
2.拇指端屈曲作單方向的勻速刮動。
(二)動作要領
1.輕推法時用的壓力較輕;重推法時用的壓力較重。作全掌重推法時,四指并攏,拇指分開,要求掌根著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時可用另一手掌重疊按壓于手背上,雙手同時向下加壓,沿著淋巴流動的方向向前推動。
2.指、掌等著力部分要緊貼皮膚,用力要穩(wěn),推進的速度要緩慢而均勻,但不要硬用壓力,以免損傷皮膚。
擦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著力,緊貼在皮膚上,作來回直線的摩動為擦法。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鎮(zhèn)靜止痛,能提高皮膚溫度,增強關節(jié)韌帶的柔韌性等作用。輕擦法多用于按摩開始和結束時,以減輕疼痛或不適感。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間。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手掌、大魚際、小魚際或掌根部位著力于皮膚上。
2.根據力量大小選擇輕重手法作來回直線的摩動。
(二)動作要領
1.操作時腕關節(jié)要伸直,使前臂與手接近相平,以肩關節(jié)為支點,帶動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線往返擦動,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壓力要均勻適中,在擦動時以不使皮膚褶疊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較快,往返擦動的距離要長,動作要均勻而連貫,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膚充血潮紅為度,防止擦損皮膚。
揉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著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圓形或螺旋形的揉動,以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或掌的揉動而滑動的手法為揉;。具有加速血液循環(huán)、改善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活血散瘀緩解痙攣、軟化瘢痕、緩和強手法刺激和減輕疼痛的作用。全掌或掌根揉,多用于腰背部和肌肉肥厚部位。拇指揉法多用于關節(jié)、肌腱部。拇、中指端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手掌、掌根、大魚際、小魚際、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著力于皮膚上。
2.作圓形或螺旋形的揉動,以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或掌的揉動而滑動。
(二)動作要領
揉動時手指或掌要緊貼在皮膚上,不要在皮膚上摩動,手腕要放松,以腕關節(jié)連同前臂或整個手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活動,不要過分牽扯周圍皮膚。
揉捏法
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攏,手成鉗形,將全掌及各指緊貼于皮膚上,作環(huán)形旋轉的揉捏動作,邊揉邊捏邊作螺旋形地向心方向推進的手法為揉捏法。具有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能增加肌力和防治肌肉萎縮,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肌肉疲勞和活血散淤止痛等作用。多用于四肢、臀部等肌肉肥厚處,常與揉法交替使用。
搓法
用雙手挾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作來回快速地搓動的手法為搓法。具有疏經通絡,調和氣血,松弛組織,緩解痙攣,加速疲勞消除,提高肌肉工作能力等作用。適用于腰背、脅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和肩、膝關節(jié)處最為常用,常在每次按摩的后階段使用。
(一)方法與步驟
1.雙手呈抱物形著力于肢體部位,挾住被按摩的部位。
2.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作來回快速地搓動,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
(二)動作要領
1.操作時兩手用力要對稱,動作柔和而均勻,搓動要快,移動要慢。
2.運動前,若采用壓力大、頻率快而持續(xù)時間短的搓動,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運動后,若采用壓力小、頻率緩慢而持續(xù)時間較長的搓動,能加速消除肌肉的疲勞。
按法
用指、掌、肘或肢體的其他部分著力,由輕到重地逐漸用力按壓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時間(約30s),再由重到輕地緩緩放松的手法為按法。具有疏筋活絡,放松肌肉,消除疲勞,活血止痛,整形復位等作用。拇指按法適用于經絡穴位,臨床上常與拇指揉法相結合,組成按揉復合手法,以提高按摩效應及緩解用力按壓后的不適感,掌按法多用于腰背部、肩部及四肢肌肉僵硬或發(fā)緊、也用于關節(jié)處,如腕關節(jié)、踝關節(jié)等。用指端、肘尖、足跟等點按穴位,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指、掌、肘或肢體其他部分著力于皮膚上。
2.由輕到重地逐漸用力按壓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時間,再由重到輕地緩緩放松。
3.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兩種最為常用。拇指或示、中、環(huán)指面著力,按壓體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稱指按法。用單掌或雙掌掌面或掌根或雙掌重疊按壓體表某一部位,稱掌按法。
(二)動作要領
1.按壓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可移動,操作時用力方向要與體表垂直,由輕逐重,穩(wěn)而持續(xù),使力達組織深部。
2.拇指按穴位要準確,用力以病人有酸、脹、熱、麻等感覺為度。
摩法
用示指、中、環(huán)指指面或手掌面著力,附著于被按摩的部位上。以腕部連同前臂,作緩和而有節(jié)奏的環(huán)形撫摩活動的手法為摩法。具有和中理氣,消積導滯,調節(jié)腸胃蠕動,活血散瘀和鎮(zhèn)靜、解痙、止痛等作用。刺激輕柔緩和舒適,常用于按摩的開始,以減輕疼痛或不適;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手法,治療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痛經等病癥。
(一) 方法與步驟
1.用示指、中、環(huán)指指面或手掌面省力,附著于被按摩的部位。
2.肘關節(jié)要微屈,腕關節(jié)要放松,指掌關節(jié)自然伸直,輕輕放在體表上;腕部要連同前臂在皮膚上作緩和協(xié)調的環(huán)旋移動。
(二)動作要領
1.可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均勻往返的連貫操作。
2.每分鐘頻率約為120次。
3.用力不可太重。
拍擊法
用手掌或手的尺側面等拍擊體表的手法為拍擊法。常用的有拍打法、叩擊法和切擊法3種手法。均具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舒展肌筋,消除疲勞和調節(jié)神經肌肉興奮性的作用。多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肥厚處。緩緩的拍打和叩擊,常用于運動后加速消除疲勞;用力較大,頻率較快,持續(xù)時間短的切擊。,常用于運動前提高神經肌肉興奮性。單指或多指的叩擊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1.拍打時,兩手半握拳或五指并攏,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的掌指關節(jié)屈曲成空心掌,掌心向下。叩擊時,兩手握空拳,尺側面向下。也可用5個手指或3個手指或一個手指指端叩打在一定的部位上。切擊時,兩手的手指伸直,五指并攏,尺側面向下。
2. 兩手有節(jié)奏地進行上下交替拍打。
(二) 動作要領
1.拍打時,肩、肘、腕要放松,以手腕發(fā)力,著力輕巧而有彈性,動作要協(xié)調靈活,頻率要均勻。
2.叩擊和切擊時,以肘為支點進行發(fā)力。叩擊時肩、肘、腕要放松;切擊時肩、肘、腕較為緊張,力達組織深部。動作要協(xié)調、連續(xù)、靈活。
抖法
分肢體抖動法和肌肉抖動法兩種。肢體抖動法時,用雙手或單手握住肢體遠端,微用力作連續(xù)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動。肌肉抖動法時,用手輕輕抓住肌肉,進行短時間的左右快速抖動。具有疏筋通絡、放松肌肉、滑潤關節(jié)的作用。多用于肌肉肥厚的部位和四肢關節(jié),常用于消除運動后肌肉疲勞,是一種按摩結束階段的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分肢體抖動法和肌肉抖動法兩種。
1.用肢體抖動法時,用雙手或單手握住肢體遠端,微用力作連續(xù)小幅度的快速抖動(上肢可做上下左右的抖動,下肢一般可做上下抖動)。
2.用肌肉抖動法時,用手輕輕抓住肌肉,進行短時間的左右快速抖動。
(二)動作要領
動作要連續(xù)、均勻,頻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動的幅度要小,頻率一般較快,用力不要過大。
運拉法
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關節(jié)遠端肢體,另一手握住關節(jié)近端肢體,在關節(jié)的生理活動范圍內作被動性運動的手法為運拉法。具有滑潤關節(jié),舒筋活血,防止或松解關節(jié)粘連,改善關節(jié)運動功能和糾正小關節(jié)處的微細解剖位置改變等作用。適用于四肢關節(jié)及頸腰部。常在按摩的后階段使用,能增進關節(jié)的活動幅度和消除關節(jié)屈伸不利等疲勞性酸痛。
(一)方法與步驟
1.按摩者一手握住關節(jié)遠端肢體,另一手握關節(jié)近端肢體。
2.在關節(jié)的生理活動范圍內作被動性的運動。
3.常用的有肩、肘、腕、髖、膝、踝等關節(jié)的運拉法。
(1)肩關節(jié)運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另一手按在肩部上方,然后使肩關節(jié)作外展、內收、旋內、旋外及環(huán)轉運動,
(2)肘關節(jié)運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前臂遠端,另一手輕輕托住肘后,然后使肘關節(jié)屈伸及旋轉運動。
(3)腕關節(jié)運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關節(jié)上方,另一手握住手掌中部,然后使腕關節(jié)作屈伸、內收、外展及旋轉運動。
(4)髖關節(jié)運拉法:被按摩者取仰臥位,髖、膝屈曲。按摩者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上方,然后作髖關節(jié)的屈、伸、外展、內收和環(huán)轉運動。
(5)膝關節(jié)運拉法:被按摩者取仰臥位。按摩者手握住踝部,另一手按于膝關節(jié)上,然后使膝關節(jié)作屈伸與旋內旋外等運動。
(6)踝關節(jié)運拉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仰臥位。按摩者手握住小腿下部或托住跟部,另手握住前足掌,然后作踝關節(jié)的屈伸、內收、外展及旋轉運動。
(二)動作要領
1.運拉時動作要緩和,用力要穩(wěn);動作幅度要在生理活動范圍內做到由小到大。
2.作環(huán)轉運動時,可沿著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進行。
藥膳食品的烹調方法:
1.燉:有隔水燉和不隔水燉之分。隔水燉是加好湯和料封口,把容器放入鍋中,武火燉3小時即可;不隔水燉為直接武火煮沸,撇去浮沫,再用文火燉至酥爛。
2.熬:先在鍋內加底油燒熱后,放入主料稍炒,再加湯及調味品,后用文火煮爛。
3.燴:將多種原料用湯和調料混合烹制成的一種湯汁菜。
4.汆:將湯和水用武火煮沸,投下藥料及食料,加以調味即可。
5.燜:先在鍋內放油,將食物和藥物同時放入,炒成半成品,加姜、蔥、花椒、湯及調味品,蓋鍋蓋,用文火燜爛。
6.燒:將原料放入有少量油的鍋中加調料煸炒,進行調味調色,待顏色轉深放入調味品及湯(或水),用文火燒酥爛后,武火收湯稍加明油即可。
7.蒸:就是將食物與藥物拌好調料后,放入碗中,利用水蒸氣加熱烹熟的方法。
8.煮:將原料放入鍋內,加適量湯或水,先用武火燒開,改文火燒熟即可。
9.鹵:先調好白鹵或紅鹵,然后將原料加工,放入鹵汁中,用文火煮爛,使?jié)B透鹵汁至酥爛。
10.炸:將油用武火燒至七八成熟,再將原料下鍋,注意翻動,防過熱燒焦,通常炸至橘黃色即可。
藥膳食品是一種以藥物和食物相結合而制成的,具有滋補強身,調養(yǎng)人體器官的功能,達到健康長壽為目的地特殊食品。因而它的烹調制作,也具有自己的特點和風味。藥膳的烹調制作,除以飲食烹調應具有的色味形之外,還應特別注意保持和發(fā)揮藥膳的有效營養(yǎng)成分和在治病強身方面的獨特功效,收到“食助藥力,藥助食威”的效果。飲食烹調中的京、川、蘇、粵、閩、湘、魯、浙雖然各具特色,但都偏重于味覺口感的范疇。如川萊的調味,特點是麻、辣、酸、咸,加工方法多用燒、炒;京菜的口味,重于香鮮,加工方式炸、熘、爆、烤等,都是偏重于人們在味覺口感方面的要求。而從藥膳則把食物與藥物都視為一味中藥,它都具有一定的性味,同樣可以引起臨床治療方面的作用。如果烹調中破壞了其原有的性味,就會削弱甚至喪失了藥食的原有療效,所以,藥膳烹調制作,是不同于一般飲食烹調制作的。
相信現在關注養(yǎng)生的人是越來越多了,而中醫(yī)推拿是非常流行的,而且對于治療疾病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墒牵覀儗τ谕颇檬址ㄓ卸嗌倭私饽?做推拿的時候有什么要求呢?推拿手法有哪些呢?小孩子推拿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吧。
目錄
1、什么是推拿手法 2、推拿手法的詳細介紹
3、推拿的適應癥與禁忌癥 4、六種推拿法有助防治高血壓
5、小兒常見癥狀推拿治療手法 6、中醫(yī)推拿與保健按摩不相同
7、胃脘痛自我推拿法 8、推拿幫你敢走討厭的經痛
9、穴位推拿治療失眠法簡單有效
推拿手法其實就是指以治療、保健為目的,用手或者其他肢體部位,按照一些特定的技巧動作,在我們身體上某些部位或者穴位進行操作的方法。
什么是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推拿中所施行的各種技巧動作。它通過許多不同形式的操作方法可刺激人體的經絡穴位或特定部位。其中有的以按捏為主,如按法、壓法、點法、拿法、捏法等;有的以摩擦為主,如平推法、擦法、摩法、搓法、揉法等;有的以振動肢體為主,如拍法、抖法等;有的以活動肢體關節(jié)為主,如搖法、扳法、引伸法等。共約有一百余種。根據情況,可選擇或綜合應用。
推拿手法源于人類最初的本能動作,如摩擦取暖、撫按傷痛、母嬰間撫摸及人體間相互觸摸等。甲骨文載手法的代稱和基本手法為拊。江陵張家山早期漢墓出土的《引書》中有摩足跗、搖指等手法,并記載了顳頜關節(jié)半脫位的口內復位法;《五十二病方》中載有按、摩、搔、刮等10余種手法,并有按壓止血法、藥巾按摩法等?!秲冉洝罚瑒t對手法的名稱、診斷、定位、作用、機理、適應癥、禁忌癥等有較詳細的論述。漢代張仲景將膏摩列為保健方法。三國時期華佗則提出了推拿失治、誤治的觀點。晉代葛洪《肘后方》所述手法,已不再是簡單的向下按壓、摩擦,而有了力點向上的抄舉法及擠壓、提捏等,并介紹了美容法、指掐急救法等。唐代王燾《外臺秘要》集前世醫(yī)書,載許多手法,其引文均注明出處,為后世探索手法源流提供了線索。宋代的《圣濟總錄》重在對手法的分析總結,強調中醫(yī)辨證施法。金代張子和首將推拿列為汗法。明代危亦林《世醫(yī)得效方》載懸吊復位法,領先世界600余年。明清時期,《保嬰神術按摩經》載的小兒推拿八法,《醫(yī)宗金鑒》的正骨八法對后世影響極大,并形成了多種推拿流派,如點穴推拿,一指禪推拿、內功推拿等。
推拿手法的要求
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推拿過,但是你知道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嗎?小編告訴大家推拿的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勻、柔和。為什么這樣說呢?下面我們就來看吧。
持久是指手法能夠持續(xù)運用一定時間,保持動作和力量的連貫性。有力是指手法必須具備一定的力量,并根據治療對象、體質、病證虛實、施治部位和手法性質而變化。均勻是指手法動作的節(jié)奏、頻率、壓力大小要一定。柔和是指手法動作的輕柔靈活及力量的緩和,不能用滯勁蠻力或突發(fā)暴力,要輕而不浮,重而不滯。以上要求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持久能使手法逐漸深透有力,均勻協(xié)調的動作可使手法更趨柔和,而力量與技巧相結合則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即所謂剛柔相兼。在手法的掌握中,力量是基礎,手法技巧是關鍵,兩者必須兼有。
推拿手法的分類
推拿手法名稱見之于文字的多達400多種,常用100余種。這些手法的命名,有的按動作方式,如推、拿、按、摩等;有的按動作形象,如獅子滾繡球、鳳凰單展翅等;有的根據手法作用,如通、和、舒、補等;有的根據施術部位,如開天門、打馬過天河等;有的按操作過程,如開手、收式等。
通常根據推拿手法的動作形態(tài)將其分為6類:
①擺動類手法,以指或掌、腕關節(jié)做協(xié)調的連續(xù)擺動動作,包括一指禪推法、纏法、滾法和揉法等。
提到推拿按摩很多人都會感到很熟悉,甚很多人會采用推拿按摩來養(yǎng)生保健。那么你知道現在最為火爆的泰式按摩嗎?泰式按摩憑借著它獨特的按摩手法和功效吸引著無數人的體驗,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泰式不同部位的按摩手法和功效哦。
目錄
1.泰式按摩的基本介紹 2.泰式按摩的特點
3.泰式基本按摩手法大全 4.泰式按摩功效有什么
5.看看泰式豐胸按摩的奇效 6.泰式按摩的肢部按摩步驟
7.泰式腰背部按摩的介紹 8.專業(yè)泰式洗頭按摩步驟大全
9.如何享受到最正宗的泰式按摩
泰式按摩的基本介紹
所謂的泰式按摩,其實是起源于古印度的西部,泰式按摩的創(chuàng)始人是印度王的御醫(yī)吉瓦科庫瑪,直到今天他還是被泰國人民尊奉為醫(yī)學之父。他創(chuàng)始的按摩技法被傳教的僧人帶到泰國,在廣泛吸收他按摩經驗,刻錄在大理石并且鑲嵌在瓦特波的臥佛寺的廊壁上,這里成為訓練傳統(tǒng)泰式按摩的基地。
泰式按摩的起源
泰式按摩為泰國古代醫(yī)學文化之一,擁有四千多年歷史,源遠流長。古代泰國皇族利用它作為強身健體和治療身體勞損方法之一。近年來經過泰國政府監(jiān)管發(fā)展和積極推廣的情況下,泰式按摩已廣為人知,成為受中外重視的天然治療。
流行于泰國的一種按摩方式
泰式保健按摩是目前在泰國最為流行的一種按摩方式,是從我國的傳統(tǒng)按摩手法不斷的演變而來的一種按摩手法,泰式按摩講究的是憑借著活動關節(jié)為主要手段,按摩的手法比較的簡煉而實用,是保健的較佳手法之一。
泰式按摩重視什么
泰式按摩非常注重背部、腰部的舒展,按摩師從腳趾開始一直作業(yè)到頭頂才算結束一套動作,從足部向心臟方向進行按摩。
泰式按摩的手法,幾乎是包括了所有的手部動作,主要有按、摸、揉、捏和拉、拽、等動作。泰式按摩講究的是跪式服務,主張用左右手交替動作,施力方面是要用力柔和、均勻并且速度適中,要按照一定的按摩順序進行。
六種推拿法有助防治高血壓
1.推臀搖腰法
患者先俯臥。一手按著患者臀部,另一手按著背部由下至上來回推按,放松整個腰背肌肉,然后換至另一側重復動作。
2.平推腰背部
雙手放在背部,上下來回稍加用力推擦,盡量把背部擦至發(fā)紅(但不要擦破皮膚),重復動作3~5下。
3.輕捶背部
手握空拳,放軟手腕,在脊骨處上下捶打5~10下。
4.拿捏后頸部
先讓患者放松頭頸。一只手放在枕部,另一只手在后頸拿捏下頸處,稍微用力拿捏10~20下,左右手交替2~3遍,然后用雙手輕輕向上牽拉頭頸一下。
5.面部推揉法
用手掌在面部上下推揉數次,然后再從頸部推揉至額頭。
接著做耳背指揉法,用食指在耳背由上向下揉按5~10下。
6.點按曲池穴
患者手臂微曲45~90,手肘橫紋外側的最尖點就是曲池穴。用力以拇指點按曲池穴并輕輕揉按,重復動作數次,之后點按另一只手。
在民間有小兒推拿治百病的說法,專家提醒,在為寶寶進行推拿之前要先學習正確的推拿手法,這樣才不會由于方法錯誤而傷害到孩子的健康。下面為大家推薦4種常見小兒推拿手法,一起來學兩招吧。
4種常見小兒推拿手法
保健四大手法
小兒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末節(jié)的羅紋面分別為脾經、肝經、心經、肺經和腎經。循拇指末節(jié)羅紋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蚴切颇粗改┕?jié)羅紋面即為補脾經。補脾經有健脾胃、補氣血的作用。
②摩擦類手法,以掌、指或肘貼附在體表作直線或環(huán)旋移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等。
③擠壓類手法,用指、掌或肢體其他部位按壓或對稱擠壓體表,包括按、點、壓、拿、提、擠、捻等。
④振動類手法,以較高頻率的節(jié)律輕重交替刺激,持續(xù)作用于人體,包括抖法、振法等。
⑤叩擊類手法,用手掌、拳背、手指、掌側面和桑枝棒等叩打體表,包括拍法、擊法、彈法等。
⑥運動關節(jié)類手法,使關節(jié)做被動活動的一類手法,包括搖法、扳法、拉法等。
關于推拿手法的動作和名稱,各家說法不一,有的手法動作相似而名稱不同,有的名稱相同而動作各異?,F代臨床常用的手法主要有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滾法、擦法、搖法、扳法、拉法、振法、擊法、理法等。這些手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把兩種手法結合起來組成復合手法,如按揉法、掐揉法、拿捏法等。
推拿手法的詳細介紹
按法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體適當部位,有節(jié)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單手按法、雙手按法。臨床上,在兩肋下或腹部,通常應用單手按法或雙手按法。背部或肌肉豐厚的地方,還可使用單手加壓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輕輕用力壓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種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壓在右手指背上。
摩法
摩,就是撫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體的適當部位,給以柔軟的撫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于上肢和肩端的單手摩法,和常用于胸部的雙手摩法。
推法
在前用力推動叫推法。臨床常用的,有單手或雙手兩種推摩方法。因為推與摩不能分開,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兩臂兩腿肌肉豐厚處,多用推摩。我們看的姿勢,是用拇指與食指夾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單手推摩法。
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過手指面積太小,操作時,我們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個手指進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醫(yī)流傳下來的推拿小兒方法,實際上就是用的推摩法。推摩的手法是多樣的。把兩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兩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動,叫作雙手集中推摩法,這種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種手法了。
拿法
用手把適當部位的皮膚,稍微用力拿起來,叫作拿法。臨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豐厚處的單手拿法。如果患者因情緒緊張、惱怒,突然發(fā)生氣悶,胸中堵塞,出現類似昏厥的情況,可在鎖骨上方肩背相連的地方,用單手拿法,把肌肉抓起來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鐘拿兩下的速度,連拿二十次,稍為休息,再連拿二十次,則胸中通暢,氣息自漸調和了。
揉法
醫(yī)生用手貼著患者皮膚,作輕微的旋轉活動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單手揉和雙手揉。象太陽穴等面積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對于背部面積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不有單手加壓揉法,比如揉小腿處,左手按在患者腿肚處,右手則加壓在左手背上,進行單手加壓揉法。肌肉豐厚的小腿肚上,則可使用下面的雙手揉法。揉法具有消瘀去積,調和血行的作用,對于局部痛點,使用揉法十分合適。
捏法
在適當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膚和肌肉從骨面上捏起來,叫做捏法。捏法和拿法,有某些類似之處,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則著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輕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與揉法配合進行。捏法,實際包括了指尖的擠壓作用,由于捏法輕微擠壓肌肉的結果,能使皮膚、肌腱活動能力加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淺淺捏來,可去風寒,可化瘀血,深深捏來,可以治療肌腱和關節(jié)囊內部及周圍因風寒濕而引起的肌肉和關節(jié)的疼痛。
顫法
顫法是一種振顫而抖動的按摩手法。動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勻為合適。要求每秒鐘顫動10次左右為宜,也就是一分鐘達到600次左右為宜。顫法與動分不開,所以又叫它顫動手法。將大拇指垂直地點在患者痛點,全腕用力顫動,帶動拇指產生震顫性的抖動,叫單指顫動法。用拇指與食指,或食指與中指,放在患者疼處或眉頭等處,利用腕力進行顫動叫雙指顫動法。
打法
打法又叫叩擊法。臨床上多配合在按摩手術后來進行。當然,必要時也可單獨使用打法。打法手勁要輕重有準,柔軟而靈活。手法合適,能給患者以輕松感,否則就是不得法。打法主要用的是雙手。常用手法有側掌切擊法,平掌拍擊法,橫拳叩擊法和豎拳叩擊法等:
側掌切擊法:把兩手掌側立,大拇指朝上,小指朝下,指與指間,要分開一厘米許,手掌落下時,手指合攏,抬手時又略有分開,一起一落,兩手交替進行。
平掌拍擊法:兩手掌平放在肌肉上,一先一后在節(jié)奏地拍打。
橫拳叩擊法:兩手握拳,手背朝上,拇指與拇指相對,握拳時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略留空隙。兩拳交替橫叩。此法常用于肌肉豐厚處,如腰腿部及肩部。
豎拳叩擊法:兩手握拳,取豎立姿勢,大拇指在上,小拇指在下,兩拳相對。握拳同樣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要留出空隙。本法常用于背腰部。
以上四種打法,主要用于肌肉較豐厚的地方,如項、肩、背、腰、大腿、小腿等處。叩打的力量,應該先輕后重,再由重而輕。當然,這里所謂重,也不是用極重的力量,而是相對地稍稍加勁的意思??傊够颊哂惺娣芯退愫线m。在打法的速度上,一般是先慢而后快,慢時一秒鐘兩下,快時逐漸加到六下或八下。
應該記住,無論使用那一種打法,開頭第一下都不能使大勁,應當軟中有硬,剛柔相濟,而后逐漸轉強。兩手掌落下時,既要有力,又要有彈性,使患者感覺舒服。叩打時間一般是1~2分鐘,或3分鐘就可以了。極個別情況下,根據病情,延長一些時間,或縮短一些時間。這種手法,也可在按摩后來配合進行,也可同按摩手法夾雜進行。
推拿的適應癥與禁忌癥
適應癥
適應癥:扭傷,關節(jié)脫位,腰肌勞損,肌肉萎縮、偏頭痛,前頭后頭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股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腰背神經痛,四肢關節(jié)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關節(jié)疼痛)。顏面神經麻痹,顏面肌肉痙攣,腓腸肌痙攣。因風濕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急性或慢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滑囊腫痛和關節(jié)強直等癥。其他如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癥,習慣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遺精,以及婦女痛經與神經官能癥等,都可考慮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
禁忌癥
各種急性傳染病,急性骨髓炎,結核性關節(jié)炎,傳染性皮膚病,皮膚濕疹,水火燙傷,皮膚潰瘍,腫瘤,以及各種瘡瘍等癥。此外,婦女經期,懷孕五個月以上的孕婦,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膿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患者。某些久病過分虛弱的、素有嚴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齡體弱的患者,都是禁忌按摩的。
推拿療法的禁忌癥,指不適宜推拿或在某種情況下,手法可能使病情加重惡化的情況。
(1)診斷不明的急性脊髓損傷或伴有脊髓癥狀的患者,在未排除脊椎骨折時切忌推拿。出現腦脊髓癥狀時須排除蛛網膜下腔出血,這也是推拿禁忌癥。
(2)各種骨折、骨關節(jié)結核、骨髓炎、骨腫瘤、嚴重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推拿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腫瘤擴散轉移或炎癥發(fā)展擴散。因此也屬于推拿禁忌癥。
(3)嚴重的心、肺、肝、腎功能衰竭的病人或身體過于虛弱者,由于不承受強刺激,因此一般不宜接受推拿治療。應該采取措施,及時搶救。
(4)各種急性傳染病、急性腹膜炎包括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者,禁忌推拿治療。應考慮手術剖腹探查。
(5)有出血傾向或有血液病的患者,推拿可能引起局部皮下出血,故不宜推拿治療。
(6)避免在有皮膚損傷的部位施手法。但在有褥瘡的周圍施輕手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可使缺血性壞死的創(chuàng)面逐漸愈合。這是70年代在治療外傷性截癱患者時的意外發(fā)現。
(7)妊娠3個月以上的婦女的腹部、臀部、腰骶部,為了防止流產,不宜在這些部位施手法。
(8)精神病患者或精神過度緊張時不宜推拿治療。
推拿不適合的人群
跟著保健推拿日益成為一種時尚,因推拿不妥而致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多,有的扭傷了腳,有的痛苦悲傷加重,有的甚至癱瘓。專家指出,假如是有疾病必定要先到病院治病,而不要一味想著在推拿房放松。
保健的推拿伎倆推拿順應亞健康人群。疲憊了可以往推拿敗壞筋骨,但也有一些情形是不合適做推拿的。如嚴重的高血壓、心臟病、骨質松散癥、皮膚病、沾染性疾病等患者都不合[1] 適做推拿伎倆推拿。假如是頸部痛苦悲傷,更應穩(wěn)重選擇推拿,最好是拿著X光片給推拿大夫看過今后,再接收推拿。
不要在過飽、過饑時做推拿伎倆推拿。白叟、體弱的小孩、婦女最好不要進行推拿。
推拿輕重因人而異。此刻良多人對推拿有誤區(qū):以為力度越重后果越好。實在否則,被推拿者應當是感到略微酸痛,但完整可以蒙受時為最佳力度,不會覺得心慌、頭暈、惡心等。特殊是對于心臟病、高血壓患者,還可能因推拿力渡過年夜而導致疾病復發(fā)。
性鼻炎。此外,有一些鼻炎,雖發(fā)病緩慢,病程持續(xù)較長,但有特定的致病原因,因而便有特定的名稱,如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亦即過敏性鼻炎)、藥物性鼻炎等?,F將各種鼻炎的特點簡介如下:
(1)急性鼻炎:由急性感染所致,俗稱“傷風”或“感冒”,可有全身癥狀;以秋冬或冬春季之交多見。病情一般經過7~14天便逐漸好轉。抵抗力強者可不治自愈。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急性傳染病的前驅癥狀多伴有急性鼻炎的局部表現而缺乏傳染病本身的特點,臨床上應注意鑒別。
(2)慢性單純性鼻炎:是常見的多發(fā)病,由急性鼻炎發(fā)展而來。與合并細菌繼發(fā)感染、治療不徹底和反復發(fā)作有關。臨床上要與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鼻塞炎相鑒別。
(3)慢性肥厚性鼻炎:由慢性單純性鼻炎而來,是長期慢性炎癥、淤血而使鼻粘膜、鼻甲出現增生所致。此時粘膜增厚、組織彈性下降、鼻腔通氣能力差,從而危害鼻的生理功能。
(4)干燥性鼻炎:干燥性鼻炎的發(fā)生與氣候和職業(yè)因素等有密切的關系。系鼻粘膜長期受刺激而發(fā)生粘液腺體萎縮、分泌減少引起,粘膜因而干燥甚至有淺表糜爛。
(5)萎縮性鼻炎:主要是鼻粘膜、骨膜和鼻甲骨萎縮;由于鼻組織萎縮,雖然鼻腔比較寬大,但鼻粘膜卻喪失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且因鼻內干痂形成,患者仍感通氣不暢。當有細菌感染時,其毒素及排泄物等產生惡臭氣味。
(6)干酪性鼻炎:是一種罕見的鼻病。臨床特征為鼻內干酪樣物積聚,有惡臭,日久侵蝕軟組織和骨質,發(fā)生鼻內、外畸形。在干酪樣物質中發(fā)現有脫落上皮、壞死組織、化膿細胞、膽固醇結晶及霉菌樣微生物。至于病因目前尚無定論。
(7)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又稱過敏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對吸入空氣中的某些成分高度敏感所致。它的癥狀與感冒很相似,但一日內可多次發(fā)作;不發(fā)作時,則完全正常。過敏性鼻炎的發(fā)作有時與季節(jié)密切相關。
(8)藥物性鼻炎:藥物性鼻炎是不恰當的鼻腔用藥長期持續(xù)作用的結果,也可理解為是一種慢性鼻炎。其致病原因就是不恰當的鼻腔用藥,包括使用作用強烈的鼻粘膜血管收縮滴鼻劑、藥液濃度過高、非等滲藥液、用藥過量或長期用藥等。這些均會損害鼻粘膜纖毛的結構,從而影響鼻粘膜的生理功能,產生臨床病癥。如何預防鼻炎
想要有效預防鼻炎,原則上應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及減少環(huán)境致病因子,生活上也要注意保暖、忌口的正確觀念。下列的重要訊息,希望您能盡量做到,才能減少鼻炎的發(fā)生,或是減輕鼻炎發(fā)生的痛苦。
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
1.避免落塵和霉菌的滋生。
2.最好能夠在每星期中,以熱水清洗枕頭、被褥。
3.打掃時應盡量戴上口罩。
4.避免過度刺激的味道,如蚊香、油漆、清潔劑等。
5.家中應避免飼養(yǎng)寵物。如:貓、狗、鳥、兔、鼠等。
6.避免吸煙及處在二手煙或污濁的空氣中。
7.皮膚過敏者應避免過度使用清潔劑。
保持心情愉快:
1.情緒上應適度的調適,避免劇烈的情緒波動。
2.若經常大吵大鬧,或憂郁激動,最好考慮請心理醫(yī)師協(xié)助開導。
運動增強體力:
1.避免洗冷水澡、淋雨、早晨游泳或冷天游泳。最好在體能較好時,及夏天午后才可游泳。
2.請勿過度疲勞或熬夜,盡量睡眠充足,以保持旺盛之體力。
3.應做規(guī)律而漸進的運動。如:登山、健行、跑步、韻律舞或打球。一周三次剛好。
4.病童在游戲或嬉戲、追逐跑跳過度激烈時,應予以制止。
避免生冷食品:
1.應多吃新鮮的食物、或含蛋白質多的食物:如魚、牛乳、蛋、大豆、肉等與谷類食物。
2.禁忌食物:梨、西瓜、番茄、椰子、香瓜、橘子、哈密瓜、大白菜、白蘿卜、冷飲、冰水、香煙、啤酒及各種酒類。應該避免巧克力、核桃、魚干、及人工加味加工食品。蒜醋治鼻炎
將蒜削除根皮裝入酒壇中,再灌滿醋至浸沒蒜瓣為止,然后密封。一個月后啟封,邊食蒜邊用小口瓶裝上蒜醋,每晚對準鼻孔熏半小時,能治療過敏性鼻炎。
對于長期減肥無果的人來說,推拿是很好的減肥方法,效果明顯沒有副作用,單純的節(jié)食減肥需要很大毅力,一旦節(jié)食過度還會引起營養(yǎng)失衡。所以要經常的進行穴位推拿,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吧!
目錄
1、中醫(yī)推拿減肥2、腹部推拿減肥
3、全身推拿減肥 4、穴位推拿減肥
5、推拿減肥步驟 6、推拿減肥具體手法
7、懶人推拿減肥 8、推拿減肥注意事項
中醫(yī)推拿減肥
肥胖有水腫、脂胖與實胖三種類型。實胖是體質的問題,大多是骨骼比較結實,所以不難應付。
而其中最不容易減的就是水腫。水腫的人早晨起來時雙手僵硬,很難握成拳。
而且,到了晚上,雙腳還會浮腫起來。這是由水分代謝不良所引起的癥狀。
即使控制飲水也根本不會有效果。這里,向大家推薦一種促進水分代謝的穴位刺激法。
促進水分代謝的穴位,是腳心后跟中央的失眠穴。水腫的人,這一部位通常會比普通人軟一些。
可用木錘或健康錘輕輕敲打這里,兩腿合起來共5―6分鐘。大家會發(fā)現,這種刺激首先會增加排尿量。
但是,因為它會促進排尿,所以最好避免在睡覺前進行。傍晚或睡前2―3小時最好。
脂胖的人可以通過刺激腿部的豐隆穴來消除。顧名思義,豐隆就是充分隆起的部位。
所以也是脂胖人易有反應的部位(反應點)。刺激這里,可調節(jié)全身的脂肪代謝,去除多余脂肪。
用木錘或健康錘敲打這里堆積的脂肪。1分鐘左右后皮膚會自然變紅。
這是血液循環(huán)良好、新陳代謝旺盛的標志,所以刺激的程度應以此為標準。
相信很多人對推拿并不陌生,推拿是最古老的一門醫(yī)術,推拿是通過手法作用于人體的特定部位,調節(jié)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況,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的介紹關于推拿的相關的知識。
目錄
1、推拿學的基本介紹 2、推拿的起源
3、推拿的發(fā)展歷史 4、推拿的原理
5、推拿的分類 6、推拿的手法有哪些
7、推拿的作用 8、推拿的注意事項
推拿學的基本介紹
數千年來,推拿醫(yī)學為人類的衛(wèi)生保健事業(yè)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今天在重新認識天然藥物療法和非藥物療法的優(yōu)越性時,推拿這一傳統(tǒng)的不藥而愈的治療方法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
推拿起源,可能萌于人類的自我防護本能。原始社會人類在繁重而艱苦的勞動生產過程中,經常發(fā)生損傷和病痛,會不自覺地用手撫摸傷痛局部及其周圍部位。
當這種撫摸使疼痛減輕后,有思維的原始人就從體會中積累了經驗,由自發(fā)的本能發(fā)展到自覺的醫(yī)療行為,再經過不斷的總結、提高,就成為一門古代的推拿醫(yī)術。
現代有學者對此根據古代殷商地處中央,又對照《素問異法方宜論篇》導引按蹺從中央來的說法,提出按摩之法是殷人發(fā)明的。
推拿,又稱按摩,古稱按蹺、案撫。推拿一名最早見于明代著名兒科專家萬全所著《幼科發(fā)揮》(1549年成書)中。
其文曰:一小兒得其搐,予曰不治。彼家請一推拿法者指之,其兒護痛,目瞪口動,一家盡喜。
其后問世的小兒推拿專著則紛紛采用。這一名稱的演變,反映了手法的發(fā)展和變化,使推拿療法更接近科學合理,是推拿發(fā)展史上一個巨大飛躍。
推拿是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作用于患者體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屬于中醫(yī)外治法范疇。
推拿學是研究用推拿療法治療疾病的一門系統(tǒng)科學。主要研究推拿治療疾病的作用原理、治療方法、適用范圍等。
推拿學是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為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建立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早在先秦兩漢時期成書的兩部醫(yī)學巨著《黃帝內經》和《黃帝歧伯按摩》(已佚)反映當時推掌獨特的治療體系已經形成。
在這兩部醫(yī)著中,推拿所占比重之大,可以看出推拿在中醫(yī)學中的重要地位。
屬于中醫(yī)外治的范疇,祖國醫(yī)學認為通過手法的作用,可以調整陰陽、補虛瀉實、活血化瘀、疏筋通絡、理筋整復。
胸部
(1)捏揉胸大肌。端坐位或直立站位,頭要正,眼要平視,口輕閉,舌抵上腭,全身放松。
雙手胸前交叉,用雙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夾住對側胸大肌,從上至下進行捏拿按揉30次―50次。
再用雙手拇指指腹推揉推拿胸骨兩側,自上至下重復10次。
(2)按揉胸部。雙手掌伸直,用掌面按揉對側前胸,從鎖骨下開始至肋弓為止,旋轉推拿l0次。然后再用掌推拿本側前胸從上至下重復20次-40次。
(3)叩打前胸。將雙手掌伸直,適當施力,交替叩打前胸100次-200次。
腰臀部
這是一組連續(xù)性的手法,腰臀部減肥早期進行效果最好。產后做這套運動會更快恢復體型。
(1)蹬足收臀:仰臥體位,兩足跟用力下蹬,同時提氣收臀,2秒鐘后放松,然后再蹬足提氣收臀放松,往返20次。有收縮臀部皮膚和運動臀腿脂肪的作用。
(2)后伸下肢:兩下肢交替抬舉至最大限度,共約20次-30次??蓛仁掌と膺\動脂肪。
(3)拿捏雙臀:俯臥體位,兩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對,并同時拿捏兩側臀部肥胖處,一側2分鐘??杉铀倨は陆M織代謝,化解脂肪。
(4)搓摩雙臀:俯臥體位,兩掌面用力搓摩兩側臀部2分鐘(不隔衣服)??墒站o皮膚分散脂肪。
(5)按揉腰部:俯臥體位,兩手提成實拳狀,用指掌關節(jié)的凸起部位,用力按揉腰椎兩側的軟組織,意在舒散皮下脂肪。
(6)提氣收腰:站立體位,兩手插腰,吸氣收腰,兩手向內顫推腰部1分鐘-2分鐘。意在轉化脂肪,運動腰部組織。
(7)拍打腰臀:站立體位,兩手握成空拳狀,適力扣擊腰臀2分鐘,可加速代謝分化脂肪。
(8)跳躍運動:站立體位,雙手下垂,挺胸拔腰,原地跳躍1分鐘,可抖動肌群,分化脂肪。
中醫(yī)推拿減肥手法
推拿通過點按穴位和推拿有關部位,達到疏通經絡、調整陰陽、改善臟腑機能、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脂肪分解、減少脂肪在體內的蓄積而達到的目的。主要有推法和搓法。
1、推法
手法
胸部,推動時拇指可用螺旋式;肢體。
要點
推胸部時壓力要均勻,動作要靈活,一般做3遍;推肢體時動作要有力,緩慢而連貫,連推3~5遍,以皮膚紅潤發(fā)熱為好。
2、搓法
手法
腰部、大腿等面積較大的部位,用力向下搓到大腿根部,左右手一上一下,同時進行;大腿部位,從腿根起用力搓到膝蓋。
要點
搓腰部和大腿等面積較大的部位時兩手掌先摩擦熱再搓;搓大腿部位時以皮膚變紅發(fā)熱為度。
3、拿法
手法
腹部,從上到下、從下向上反復操作10分鐘。背部,再從下向上,共做10分鐘左右。
4、捏脊
手法
從背部正中線下端至陽穴開始,向上提捏至大椎,反復做6遍。
要點
用力均勻,動作連貫,不間斷,用力勿過猛。
腹部推拿減肥
消除大腹肚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腹部推拿減肥法,它適用于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和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許多疾病,又可作為消除腹部脂肪,強健身體的一種方法。
有簡單易學、感覺舒服、見效快等優(yōu)點。
推拿腹部減肥
消除大腹肚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腹部推拿減肥法,它適用于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和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許多疾病,又可作為消除腹部脂肪、強健身體的一種方法。
具有簡單易學、感覺舒服、見效快等優(yōu)點。通過有關穴位的刺激和推拿,能調整神經內分泌的功能。
促進脂肪代謝和分解,推拿還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增加局部的體表溫度,從而促進皮下脂肪消耗。
腹部推拿不僅可消除腹部脂肪,還可兼治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及泌尿生殖系統(tǒng)等多種疾病。
二指疊按法
即兩拇指重疊,按的輕重以手下有脈搏跳動和病人不感覺痛為宜;
波浪式推壓法
即兩手手指并攏,自然伸直,左手掌置于右手指背上,有手掌指平貼腹部,用力向前推按,繼而左掌用力向后壓,一推一回,由上而下慢慢移動,似水中的浪花。
摩腹時,取仰臥位,裸露腹部,雙手垂疊按于腹部,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旋轉摩動50圈,使腹部有發(fā)熱感及舒適感。
以右手中指點按中脘穴、下脘穴、關元穴、兩側天樞穴,每穴持續(xù)壓1分鐘,以不痛為宜。
點按天樞穴時,先點右側后點左側,重點在左側,手指下有動脈搏動感,并覺兩腰眼處發(fā)脹,有寒氣循兩腰眼下行,松手時,又有一股熱氣下行至兩足。
推腹時,兩手手指并攏伸直,左手掌置于右手指背上,右手掌貼腹部用力向前推按,接著左掌用力向后壓,一推一回,由上腹移到小腹做3次-4次,再從左向右推3次―4次,以腹部微有痛感為宜。
要有美好的腰身,一定要除去腹部贅肉,才能顯出腰身之美。因此一面除去腹部贅肉,一面使腰身緊束乃為最佳方法。因此指壓第1、2、3、4腰椎,可防止腰部脂肪的產生。
首先將腳橫跨與肩同寬,用拇指抵住第一腰椎到第四腰椎。其次是指壓志室,它可以影響副腎分泌的與脂肪代謝有關的荷爾蒙,可除去現有脂肪。
志室位于第二腰椎向外5厘米處,采用上述方法用拇指壓10次。
腹部推拿減肥可選關元穴(臍下3寸)、天樞穴(臍旁開2寸,通常在左右臍斜上1寸,有動脈應指不休者是穴,右側一穴不予重視)。中脘穴(臍上4寸)。
進行腹部推拿時,要讓病人仰臥于床上,解開衣扣和褲帶,腹部只穿一件薄衣服。推拿者面對病人坐于左側床邊上。
首先用波浪式的推壓法從上腹移到小腹4遍,然后依次二指疊按法施于中脘、左天樞、關元三穴,每穴按2分鐘,每按一穴后施波浪推壓法3分鐘左右,日一次。
但飯后或特別饑餓時不宜進行推拿。如有慢性病者在推拿一個月后,休息幾天再行為好。
每天堅持推拿,配合飲食調整,堅持持久,則有減肥效果。
消除大腹肚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腹部推拿減肥。
它適用于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和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許多疾病,又可作為消除腹部脂肪,強健身體的一種方法。
有簡單易學、感覺舒服、見效快等優(yōu)點。
有細腰身材對于女性來說是最高的美感。穿著毛衣或工作服時腰身不太明顯,但是在夏季穿單薄衣服,或在海水浴場穿著泳裝時,有細腰身材是最迷人的。
一般來說胸部、腰部、臀部之差要大才顯得身材好看,根據統(tǒng)計胸圍83、腰圍62、臀圍87,這是最標準的。
有80%以上的女性是采用胸式呼吸法,只使用1/6-1/3的肺活量。有許多人忽視了腹式呼吸,因此在不知不覺之間下腹肌肉松弛。
換句話說,由于沒有采用腹式呼吸,所以脂肪容易集結于腰部。其它例如運動量不足,腰部不動,尤其是腹部不活動的人,腰部很容易肥胖。
如果時常運動,但腰部仍然粗壯的話,大都由于大腸、小腸不正常,應該根本性改善體質。脂肪過多的話,會壓迫心臟,縮短壽命。為了維護苗條的身材,你不妨試試穴道指壓法。
為保持美好身材,除了采用這種去除腹部贅肉指壓法之外,應配合適度的運動才能增大效果。
全身推拿減肥
面部
(1)掌心按于兩腮部,輕用力向上凈摩到前額,經耳前(拇指在耳后)再摩到下頜部,最后旋摩到腮部,這樣旋摩l0下。再以同樣的力量和手法向相反的方向旋摩10下。
(2)用一手的中食指同時放于兩眉間的印堂穴上,用力向上直推到發(fā)際后再推拿到印堂為一下,共推拉10下。
(3)用雙手食中指同時并排耳前發(fā)際處,自下向上迎發(fā)推搓發(fā)根,每側推20次。
(4)用中食指自目外角向鬢角處,上下來回推拉。每側推拉10下―20下。并在目外角凹陷處的太陽穴上按揉,每側各揉5下。
頸部
(1)用一手食中指放于同側風池穴上,用力向對側風池穴椎,再拉回原風池穴。來回推摩10下。
(2)用一手中三指放于同側風池上向下推摩到定喘穴后,再回到風池穴為一下,來回摩動10下。再以同樣的動作另一手于同側來回摩動10下。
(3)雙手分別放于頸部,交替用力分別推拿到同側缺盆穴。每側進行10下。
(4)用雙手拇指壓于雙風池穴上,有得氣感后齊用力向上提,每穴提5下。
(5)用左手掌心托右下頜骨,向左上方推;右手五指分開于頭后左枕部向右下拉,使頭顱旋轉,帶動頸項扭轉。
扭轉到最大限度可發(fā)出響聲,但不要用力過猛,強求響聲。先向左側旋扳5下,再以同樣手法和力量,向右旋扳5下,也可以左右交替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