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食譜適合脾陽虛患者食用
冬季養(yǎng)生食譜脾腎。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關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有沒有更好的養(yǎng)生保健方法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這些食譜適合脾陽虛患者食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對于脾陽虛的患者而言,溫補脾陽之法是治療陽虛最明智選擇,而飲食療法是其中效果頗佳的方法。本篇,我們就來介紹幾類溫脾補陽的食療食譜。
雙桂梗米粥:
【原料】:桂枝10克,肉桂2——3克,硬米50——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把肉桂、桂枝煎取濃藥汁去渣,再將淘洗干凈的粳米加入適量的水煮沸,放入藥汁與紅糖,一起煮成粥。
【功效】:補腎陽,暖脾胃。適用于腎陽不足所致的畏寒怕冷、四肢發(fā)涼、小便頻數(shù)清長、大便稀薄、陽痿、脈微弱無力或者脾陽不振所致的脘腹冷痛、飲食不振、嘔吐、腸鳴腹脹、消化不良、婦人虛寒痛經(jīng)。
【注意】:熱痹與實證、熱證及陰虛火旺者忌食用。
附子紅糖粥:
【原料】:制附子10克,紅糖、干姜各5克,蔥白2根,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附子、干姜、蔥白一起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紅糖一起煮成粥即可。
【功效】:溫陽健脾,散寒上痛。適用于脾陽虛寒所致的胃痛、腹痛、口中流涎、大便稀溏等癥狀。
【注意】:首先熱盛者不宜食用;其次不可以和半夏粥、貝母粥和白及粥一起食用。
羊肉暖胃粥:
【原料】:羊肉、高粱米各100克,精鹽少許。
【做法】:將羊肉切成丁,與高粱米一起煮成粥,粥熟之后加清鹽調(diào)味。
【功效】:暖脾胃,助消化。適用于脾胃陽氣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部隱痛等癥。
【注意】:內(nèi)熱盛者不適宜食用。
高良姜梗米粥:
【原料】:高良姜25克,陳皮5克,粳米適量。
【做法】:將高良姜、陳皮水一起煎煮,取其濃汁,去渣,加入淘洗干凈的粳米一起煮成粥可。
【功效】:補脾溫胃,驅寒止痛。適用于脾胃陽虛所致的寒性腹痛。
【注意】:因熱而致腹痛者不宜食用。
ys630.coM延伸閱讀
導致腎陽虛的原因大多是由于票賦不足,情志失調(diào),勞傷過度,年高腎虧以及久病傷及腎臟,耗損腎的陽氣所致。治療方案為,很多腎陽虛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都會選擇飲食療法,因為這種方法不僅效果奇佳,而且?guī)缀鯖]有任何副作用現(xiàn)在我們就介紹幾類溫補腎陽虛的食療食譜。
1、附子干姜粥:
【原料】:炮附子3——10克,梗米100克,干姜3克。
【做法】:先把炮附子與干姜搗細,過籮為末,與粳米一起煮為粥。粥熟之后加入蔥白、紅糖進行調(diào)味。
【功效】:補陽溫中,散寒止痛。適用于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的畏寒肢冷、陽痿尿頻以及脾陽不振所致的大便溏泄、脘腹冷痛、冷痢,或者因為出大汗以及大吐大瀉所致的四肢厥逆、口淡不渴、冷汗自出、舌苔白、脈微細無力等癥。
【注意】:附子有小毒,煮粥的時候應該選用炮附子,并且從小劑量開始為宜。熱證、實證的人不宜用。
2、狗肉梗米粥:
【原料】:狗肉約500克,米適量,生姜少許。
【做法】:把狗肉切成小塊狀,放入少許生姜,與梗米一起煮粥。
【功效】:祛寒助陽,溫補脾腎。適用于陽氣不足所致的營養(yǎng)不良、畏寒肢冷、性功能減退、腰膝酸軟等癥。
【注意】:1、發(fā)熱期間禁止服用。2、蒜、菱角、杏仁以及商陸不可與之同時食用。
3、鹿鞭梗米粥:
【原料】:鹿鞭1具,粳米100克、油、精鹽、胡椒、蔥各適量。
【做法】:在鍋內(nèi)放入適量的油加熱,將鹿鞭放鍋內(nèi)炒,炒至
松泡之后,研磨成末備用。將粳米淘凈放入砂鍋中煮粥,待粥煮至將熟時,放入鹿鞭末以及調(diào)味品,稍煮一二沸即可。
【功效】:溫陽補虛。適用于陽氣衰弱所致的筋骨瘺弱、腰膝酸痛、行動無力、肢體畏寒以及陽痿早泄等癥。
【注意】:火熱證者禁止食用。
肝陰虛的情況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多喝水,保持心情舒暢,食療方法很重要,本篇,我們就介紹幾道可以治療肝陰虛狀況的食療食譜。希望能夠讓肝陰虛患者可以多一些緩治自身病癥的方法。
淡菜粥:
【原料】:淡菜100克,梗米150克,蔥花、精鹽、味精、胡椒粉、熟豬油各少許。
【做法】:1、將淡菜用溫水浸透發(fā)軟,洗凈泥沙,去掉老肉和內(nèi)毛,然后用開水余透撈出。粳米淘洗干凈。2、取鍋放入清水、粳米,武火煮沸后,加入淡菜,再改用文火續(xù)煮至熟爛,然后加入精鹽、味精、蔥花、熟豬油拌勻,撒上胡椒粉即成。
【功效】:補肝養(yǎng)腎,固精補血。適用于肝腎虧虛所致的眼睛干澀、腰膝酸軟無力、大便郁結、口干等病癥。
桑葚麻仁粥:
【原料】:火麻仁30克,桑葚30克(鮮桑葚50克),糯米1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桑葚浸泡片刻,火麻仁洗凈,然后與糯米同入砂鍋煮粥。粥熟后,加入冰糖溶化即可。
【功效】:補滋肝腎,明目養(yǎng)血。適用于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視力衰退、腰膝酸軟無力、須發(fā)早白,或肝陰虧虛、大腸干燥所致的便秘等病癥。
枸杞麥冬粥:
【原科】:枸杞子、花生米各30克,麥冬10克,梗米50克,白糖或者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枸杞子、麥冬水煎取的汁液去渣,然后放入洗凈的花生米、梗米煮粥,粥熟后調(diào)入白糖或者冰糖,稍稍煮一下即可。
【功效】:滋肝補腎。適用于肝腎不足所導致的頭暈眼花、耳鳴、耳聾、燥熱旺盛。健康人食用能夠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注意】:此款粥可以滋補脾胃,但是脾虛痰濕盛著忌食用。
患者常常出現(xiàn)心悸不寧,心慌氣短,行動時更加嚴重,身上寒氣很重,表現(xiàn)為怕冷,面色蒼白,舌寡淡,舌苔顏色發(fā)白,脈象虛弱,用手指重按才能感覺到脈搏的跳動,按觸脈搏時感覺很小很弱。
致病的原因為:心陽虛證,思慮過度,勞累,睡眠不足,心氣虛弱心陽不振,其病變的本質在于陽氣虛弱衰竭,身體俊入寒氣,陰氣很重。
治療原則多采用溫補心陽,即用具有溫陽補心作用的方藥,治療心陽虛證陽氣能夠溫暖身體,讓身體的氣血運行能安神定悸,益氣活血。當然食療方法也很重要,本篇,我們就介紹給大家?guī)卓钸m合心陽虛患者食用的食譜。
1、桂心人參粥:
【原料】:人參粉3克,桂心粉5克,梗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粳米洗凈后,與人參粉、桂心粉一同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適量。將鍋用武火燒開,用文火熬至熟。再把冰糖放入入鍋中,加水適量,熬成汁,將冰糖汁慢慢加入熟粥中,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 益氣,補心陽。適用于久病或老年體弱、心陽虛虧所致的心慌怕冷、倦怠乏力、出汗氣短或臟腑衰弱、勞累虧損、食欲不振、神經(jīng)衰弱、失眠健忘、性功能減退等一切氣血津液不足者。
【注意】:1、在炎熱的夏季不宜食用,陰虛陽火旺盛體質或身強體壯者也不宜食用。2、在吃人參粥期間,不可吃蘿卜和茶。3、制作時不要用鐵質容器。
2、人參桂姜粥:
【原料】:桂枝、干姜各6克,人參3克,大棗8枚,梗米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桂枝、干姜、人參、大棗放入鍋內(nèi),加適量水武火煎煮,沸騰后改文火煎煮,濾汁去渣。如此共三次。合并3此濾汁,加入淘洗干凈的梗米、紅糖、煮成粥。
【功效】:通透經(jīng)絡,鞏固元氣,補腎養(yǎng)氣。適用于心陽不振所致的心慌氣短、疲勞乏力、形寒肢冷等癥。
3、薤白粥:
【原料】:薤白50克,梗米100克,精鹽少許。
【做法】:將薤白沖洗干凈,剝?nèi)ネ馄?,切?粳米淘洗干凈。將清水和梗米放入鍋中,武火煮沸后,加入薤白,再續(xù)煮至粥熟,加入精鹽調(diào)昧即可。
【功效】:讓陽氣在全身充盈,悶痛消失。適用于心陽虧虛所致的胸部悶痛、冠心病等。
肝陽虛患者常常出現(xiàn)面色發(fā)青,無光澤,月支體畏寒、做惰,頭病麻木,筋脈李縮,不耐疲勞,脅肋疼痛,少腹冷痛,陰濕囊縮,口唇青色,耳聾目昏,舌淡苔薄,脈沉細弦遲等癥狀。也有患者會出現(xiàn)精神委靡、膽小憂郁、恐懼易驚、代柔寡斷、悲觀消極等癥狀。
致病原因為,導致肝陽虛證的原因有很多,病機也非常復雜。大凡情志不調(diào),久居逆境,就會逐漸消耗肝陽;腎陽不足,就會累及肝陽;陽氣內(nèi)虛,生機索然,陽用減弱或者衰微,就會發(fā)生肝陽虛證。
對于肝陽虛患者,應該多臥床休息,不可勉強運動。合理的飲食對治療陽虛有著非常好的效果。本篇,我們就介紹幾類滋補陽虛的飲食食譜。
雞肝菟絲粥:
【原料】:雄雞肝1個,粟米100克,冤絲子末15克,蔥白2根,食鹽、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先將雞肝洗干凈切細,然后與菟絲子末(紗布包)、粟米一起煮為粥,粥快熟的時候拿走藥包,加入蔥白、鹽及胡椒粉進行調(diào)和,再煮一二沸即可。
【功效】:養(yǎng)肝腎,壯陽事。適用于肝腎不足所致的筋骨痿弱、脈絡拘急以及陽痿早泄等。
【注意】:陰虛火旺、大便秘結以及性欲亢進者忌服。
茱萸梗米粥:
【原料】:吳茱萸3克,粳米100克,蔥花、精鹽各少許。
【做法】:先將吳茱萸研成細末,粳米淘洗干凈。然后取鍋瓜適量清水,加入粳米,用大火煮沸之后,再改用小火續(xù)煮成關,接著再加入?yún)擒镙?、蔥花及精鹽,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補脾暖胃,散寒止痛。適用于肝胃陽虛所致的脘腹冷痛與因為受寒而引發(fā)的吐瀉、男子陽痿、女子痛經(jīng)等病癥。
肺陽虛患者大多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精神疲憊,咳吐涎沫,質清稀而量多,畏風自汗,形寒肢冷,氣短乏力,口淡不渴,容易感冒,舌質淡胖,苔白滑潤,脈遲緩等。
致病原因為,如果內(nèi)傷久咳,就會耗傷肺陽,或者脾胃陽虛,土不生金,或者年高體弱,素體陽虛或者肺熱日久,熱傷及陽等,都可以耗傷肺的陽氣,致使肺陽不足,因而成為肺陽虛患者。
治療方案為,既然是肺陽虛患者,那么溫補肺陽就昨常重要,而在所有治療方法中,飲食療法效果頗佳,并且沒有副作用,屬于明智的選擇。現(xiàn)在,我們就介紹幾類溫補肺陽虛的食療食譜。
香附紫蘇粥:
【原料】:香附、紫蘇葉各6克,甘草、陳皮、生姜各3克,粳米100克,大棗5枚,紅糖適量。
【做法】:將香附、紫蘇葉以及陳皮、甘草一起煎湯,去渣。2、將生姜切成細末,與大棗、粳米一起煮粥。3、待粥將成的時候,將煎汁兌入,再煮片刻加入紅糖即可。
【功效】:發(fā)汗解熱,理氣覓中,止嘔。適用于肺陽虛所致的外感風寒、惡心嘔吐、胸悶等癥。
干姜茯苓粥:
【原料】:干姜3克,茯苓、白扁豆各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把干姜、茯苓、白扁豆放入鍋中一起煎,去渣取汁,再加入洗凈的粳米一起煮成稀粥即可。
【功效】:溫中散寒,化痰。適用于肺陽不足、寒飲上犯于肺所致的咳嗽、吐痰、頭眩、氣喘、畏冷、不欲飲水以及四膚不溫、身體腫脹等癥。
【注意】:外感咳嗽、精血不足、內(nèi)有熱邪者禁止食用。
麻黃甘草粥:
【原料】:麻黃、干姜各6克,甘草、蔥白各3克,粳米100克。
【做法】 :1、將麻黃、干姜、甘草加入適量的水一起煎煮,濾汁去渣。2、將粳米淘凈之后與煎汁一起煮成粥。3、將蔥白洗凈切碎,在粥將成的時候加入,并且攪拌均勻,再稍煮片刻。
【功效】:止咳平喘,溫肺化痰。適用于肺陽虧虛所致的咳嗽咳痰、畏寒流涕者。此外,它還可以用于支氣管哮喘的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