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需要避免的幾個誤區(qū)
女性養(yǎng)生推拿按摩。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鄙钪校煌挲g的人都開始關注如何養(yǎng)生,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您對養(yǎng)生保健是如何看待的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推拿按摩需要避免的幾個誤區(qū)”,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家對于推拿按摩應該都有一些熟悉,只要你去過美容院的話,應該都有做過這個療程,推拿按摩可以起到很好的減肥作用,而且也可以緩解我們身體一些不舒服的癥狀,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恢復健康,但是推拿按摩的手法如果不正確的話就會有影響,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按摩的一些誤區(qū)。
很多人認為腰酸背痛是因為頸椎病的原因,只要按摩一下就可以恢復,對于長時間坐在辦公室里面的人來說,肌肉就特別容易受到疲勞,頸椎就會出現問題,很多人去推拿按摩來進行治療,確實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推拿之前大家一定要排除脊柱腫瘤或者是骨折的情況,只有避免了這些疾病才可以做推拿按摩的事情。
還有一些人有空就會去做一些推拿按摩,認為按摩師幫你直接按摩就可以了,其實正確的按摩,是需要幾步步驟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徹底的放松一下自己的肌肉,可以通過對痛點的按摩來放松肌肉,再把患者的頸椎調節(jié)到最佳的位置。力度也一定要掌握好,不然就會發(fā)生意外,讓你的情況更加嚴重。
很多人覺得在推拿按摩時,關節(jié)會“咯咯”作響,才有效。其實不是所有的復位,關節(jié)都會“咯咯”作響,切勿盲目追尋這種聲音啊。年紀比較輕的壯年患者可以通過輕巧的“閃動力”來進行復位。而青少年和老年人則是要復位的動作反復2-3次,緩慢復位是時候,可能關節(jié)就不會發(fā)出聲音了。
上面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推拿按摩應該避免的一些誤區(qū),現在大家應該也有所了解了吧,推拿按摩也是需要適度的,大家也應該要去一些正規(guī)而且專業(yè)的按摩店里面按摩,這樣才不會對身體帶來不好的影響,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希望今天介紹的內容可以給大家?guī)硪欢ǖ膸椭?/p>
ys630.coM延伸閱讀
導語:健身養(yǎng)生專家告訴我們:有些保健的方法雖好,但由于人們對其熟悉有誤區(qū),所以沒有達到保健效果,甚至出現反效果。
誤區(qū)一:爬山是最好的鍛煉
專家表示,人老腿先老,爬山的時候負重特別厲害,因為有一個腿從曲到伸直的過程,在伸直的過程會造成一些關節(jié)斷裂,或者是關節(jié)軟骨軟化,過度負重活動加速其退化和磨損。所以,中老年人盡量少登山、爬樓。
誤區(qū)二:做一些局部鍛煉可以使腰圍減少
專家表示,鍛煉是調整整個人體的狀態(tài),只有做全身性的鍛煉,才能消耗脂肪,而且鍛煉一次必須超出20分鐘。所以,短時間的鍛煉是不能減肥的,局部的鍛煉也不能減掉脂肪。
誤區(qū)三:肌肉疼痛說明鍛煉得好
肌肉疼痛只能說明你鍛煉過度或練習不當。由于肌肉運動過快,有氧酵解不足,無氧酵解代之,使肌肉組織中的乳酸濃度增加,產生堆積,從而引起肌肉的神經末梢受到刺激而發(fā)生疼痛。當停止運動后,疼痛自然逐步消逝。
誤區(qū)四:只有出汗才算運動有用
出汗不出汗,不能用來衡量運動是否有用。人的汗腺各不相同,分活躍型和保守型兩種。有人屬前者,而有人屬后者與遺傳相關。因此不能用出汗來推斷運動是否有用。
誤區(qū)五:老人晨練好
多數老人認為早睡早起身體好,所以喜歡晨練。事實上,早晨老年人的臟器功能很難適應運動時心跳、血壓的變化,易發(fā)生意外,并不適合晨練;在傍晚時,老年人的心跳、血壓等都達到了適合運動的狀態(tài),因此他們更適合在傍晚時鍛煉身體。
誤區(qū)六:運動能操縱心血管病
一些患心血管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者,通過吃藥和運動使血壓降至正常,心絞痛不再發(fā)作,就停藥了,認為靠運動就能解決問題。事實上,這是很危險的,此時的運動還可能使他們突然發(fā)病或發(fā)生意外。因此,他們必需吃藥與運動并用來操縱心血管病,即使減藥也需由醫(yī)生指導。
誤區(qū)七:多流汗就多排毒
一些人認為,出一場大汗就能使身體愉快地排一次毒,對健康有好處,所以他們熱衷于蒸桑拿,并加長蒸桑拿時間。而中醫(yī)認為,血汗同源,流汗過多會傷及津液而損于心血,并會耗氣傷陽。事實也是如此,一些人這樣蒸桑拿后,感到頭暈、身體不適。因此,蒸桑拿的時間不要超過40分鐘,假如感到不適要立刻從桑拿房中出來。
推拿按摩是一種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致病的方法,很多朋友身體不舒服時都會去推拿按摩一下,但你知道推拿的誤區(qū)嗎?今天就讓我們看一看推拿的誤區(qū)有哪些,推拿的禁忌有哪些,哪些人不能推拿,讓大家都能了解推拿的這一養(yǎng)生方式。
推拿的誤區(qū)
推拿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我們一定要注意下面的這些誤區(qū)哦。
誤區(qū)一、腰酸背痛不要緊,按摩一下就搞定
白領們長期低頭工作,極容易引起肌肉僵硬疲勞。天長日久會造成頸椎腰椎小關節(jié)的小范圍錯位,繼而會引發(fā)腰酸背痛、手臂酸痛、頭暈目眩等癥狀。這時候很多人習慣于到按摩師那里按一下放松繃緊的神經肌肉。
正確的推拿療法可以很好地緩解疲勞的肌肉關節(jié),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對于頸肩腰腿痛的原因,除了久坐之外,很多慢性病也會導致這種外在的癥狀,比如脊柱腫瘤、結核、骨折脫位、類風濕等。
這類病情盡管表現的癥狀很類似,但是這些疾病不能輕易推拿治療,否則會引發(fā)不可想象的后果。
誤區(qū)二、做按摩,三五分鐘即可搞定
大多數按摩店里收費標準都以按摩時間為單位。大多數按摩師直接給進店的消費者左拉右扳,不明就里的消費者還以為這位按摩師的手法很獨特。
大醫(yī)院的骨科專家認為,正骨推拿跟下水游泳一樣,需要先做熱身運動,正規(guī)的按摩師不可能患者一上來就給他做手法復位,正骨推拿的復位要分四步走,最先應該考慮肌肉的放松,只要肌肉放松,才會是推拿的效果事倍功半。
誤區(qū)三、按摩推拿,骨骼“咯咯”作響效果才好
不少消費者認為,給頸椎關節(jié)復位時,一定要聽到關節(jié)“咯咯”作響,才算滿意,不聽到關節(jié)活動時的“咯咯”聲,就覺得自己錯位的關節(jié)還沒復位。
專家表示,大部分骨骼在正確推拿時都不會發(fā)出聲音,推拿時頻繁發(fā)出“咯咯”聲,表示此時關節(jié)摩擦比較頻繁,長久下午回對關節(jié)軟骨產生損傷,易患關節(jié)炎。
推拿按摩常見的禁忌
推拿按摩是中醫(yī)常用的預防治療疾病的方法,經常按摩可以起到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的作用,但是按摩也要講究技巧,盲目按摩或手法不當會影響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推拿,通常是指醫(yī)者運用自己的雙手作用于病患的體表、受傷的部位、不適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體運用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形式多樣的手法,以期達到疏通經絡、推行氣血、扶傷止痛、祛邪扶正、調和陰陽的療效。
推拿按摩的作用原理是通過刺激人體的經絡穴位,達到舒筋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
由于推拿對各種疾病有比較顯著的療效,大街小巷的推拿按摩店可謂遍地開花。醫(yī)生對病人進行的中醫(yī)推拿、按摩治療,是在醫(yī)學診斷的基礎上實施的。
而一些沒經過正規(guī)培訓的人胡亂按摩則會產生種種隱患,他們往往不會考慮受者的病理情況,難以把握禁忌證,這樣輕則傷害皮膚、軟組織,重則傷到神經、骨骼,甚至導致癱瘓及死亡。
推拿常見的禁忌證有
1、嚴重的心、腦、肺部疾病或極度疲勞者有出血傾向的血液病患者。
2、局部有皮膚破損或皮膚病的患者。
3、骨結核,骨髓炎,嚴重的骨質疏松,骨折的初期,關節(jié)脫位復位后初期患者。
想要身體健康,做好足夠多保健,能讓你避免煩惱,按摩,成了不可少事情。按摩哪里?如何按摩?可不是小事情。以睡覺前來說,不妨按摩這處,能較好的保健,這處就是耳朵。
你會說,耳朵是聽力器官,其實,在醫(yī)生看來,耳朵是身體縮影,身體的諸多器官,在耳朵上,能表現出來,而更多的時候,人們會想到,耳朵、腎臟關系密切。說一個人健康,即使到了老年,都會耳聰目明。耳聰,就是耳朵靈敏,到了老年你的耳朵依然靈敏,不聾,沒有出現聽不見東西情況,這無疑是好事情。
按摩耳朵,相當于全身按摩
不要驚訝,對耳朵進行按摩,就是對全身按摩,其中肝臟、腎臟、小腸、膀胱、舌頭、牙齒、眼睛,在耳朵上,都折射出來。
按摩耳朵的好處?
補腎
我們說,耳為腎之竅,內通于腦,作為聽覺器官,耳朵、臟腑聯系密切,其中與腎臟關系最甚。腎虛的朋友,按摩耳朵,能刺激腎臟,起到補腎作用。例如,雙手握拳,以大拇指、食指沿著耳輪,上下來回推動,耳輪感覺到充血,對健腦、強腎有幫助。
促進血液流動
按摩耳朵時,耳朵變得潮紅,相應的,耳朵溫度會增加,毛細血管會擴大,血液流動加快。
耳朵不同的部位,在按摩時,帶來的保健效果,是不同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按摩耳垂
耳垂,對應著身體面部,包含眼睛、牙齒、舌頭等部位,要是出現了牙痛、牙齦出血、口舌生瘡,可以按摩耳垂。
按摩時,左右手的大拇指、食指,分別捏住耳垂,然后向下,再來一次。
按摩耳舟
耳舟,對應著身體上肢,依次順序是:手指、手腕、肩部。出現了肩周炎、腕部疼痛、手指麻木、甲溝炎,可以按摩耳舟。
按摩時,食指、中指夾住耳朵,緊靠著皮膚,隨后向外撥動。
按摩三角窩
三角窩,對應著盆腔、內生殖器,出現盆腔炎、附件炎、月經不調、白帶增多等疾病,可以按摩三角窩。
按摩時,大拇指、食指捏住三角窩,不斷的搓動,力度能慢慢變大。
掃耳
張開雙手,不斷掃過耳朵,由后向前掃,能聽到咔擦聲響,每次次數20次。能舒經通絡,保健臟腑器官。
鳴天鼓
兩只手,手掌掩蓋住耳廓,手指拖住后腦勺,食指壓住中指,不斷的彈擊,次數在20次,能聽到轟轟聲響,稱作鳴天鼓。
關于耳朵保健,就說這么多,希望大家多注意,了解耳朵重要性,按摩的好處,以及如何按摩,大家都知道了,這樣按摩,才能促進健康。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yǎng)生堂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4、婦女月經期及妊娠3個月以上。
5、可疑或已經明確診斷有骨關節(jié)或軟組織腫瘤的患者 有嚴重癥狀而診斷不明確者。
小編為大家介紹了按摩的禁忌,提示大家如果需要按摩,一定要到正規(guī)的按摩機構,避免發(fā)生不必要的危險。
按摩手法大致分為7類
1.擺動類手法:一指禪推法、各種振法、各種揉法、各種抖動法等。
2.摩擦類手法:推法、運法、擦法、刮法、搓法、摸法、梳法等。
3.擠壓類手法:按、點、壓、掐、捏、抓、彈法等。
4.叩擊類手法:各種拍法、擊法、點穴法等。
5.運動關節(jié)類手法;各種搖法、板法、伸屈法、端法、頂法等。
6.復合類手法:推摩法、按揉法、振顫法、點按法、牽抖法、旋轉法、搖按法等。
7.特定手法:胸外心臟按壓法、背法、踩躋法等。
按摩的好處
第一:促進體內血液循環(huán)
血液循環(huán)是否正常和體內的體內有著重要的關系,而按摩腳底能夠很好的改善體內的血液循環(huán)狀況,提高腳部的體溫,最終達到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達到正常的作用。
實驗證明,一個健康的正常人在進行腳底按摩半個小時之后,全身的血液流量最多可以增加十倍以上,由此可見按摩腳底的好處了。
第二:促進體內新陳代謝
上面我們說到,按摩腳底能夠有效的調養(yǎng)體內的氣血循環(huán)。我們都知道,氣血循環(huán)增加之后,體內將能夠分泌出更多的各種各樣的激素,例如腎上腺素,這種激素能夠很好的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最終達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抵抗力的作用。
第三:緩解肌肉疲勞狀況
人體肌肉出現疲勞的狀況,那么首先出現毛病的肯定是血液循環(huán),導致體內的新陳代謝的產物乳酸等等堆積在體內,不能夠及時的排出體外,這也就是肌肉疲勞出現的主要原因了。想要有效的緩解肌肉疲勞,那么按摩是一個最簡單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四:提高睡眠質量
現代人由于生存壓力的不斷提高,所以精神也是長期處于一個高度緊繃的狀態(tài),這也就是導致了失眠、多夢等等情況發(fā)生。軒昂要提供睡眠質量,那么按摩腳底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總結:在生活中通過按摩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保護身體,但我們一定要注意按摩的誤區(qū),避免因為不了解按摩這一養(yǎng)生方式跨入誤區(qū),導致身體健康受損,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注意哦。
導讀:銷售商往往會講一些老人弄不明白的專業(yè)知識,讓他們覺得問題嚴重,不馬上買都不行。有些銷售商則是利用贈藥、免費試用、出游或免費體檢等手段,吸引老年人。
因此,中老年人想避免保健品消費誤區(qū),應該了解以下建議:
首先,老年人由于判斷能力比較弱,最好讓子女代勞。若要了解健康知識,最好參加由正規(guī)醫(yī)院組織的活動,謹慎參加保健品廠商組織的保健講座。
其次,要購買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有批號的產品,注意包裝上有無生產產地、廠商、聯系方式、批號等。再次,保健品不是藥品,越是聽起來完美無缺的,越可能有假。如號稱可以治療或治愈所有疾病,或說絕對安全、完全沒有副作用,都要在心里打個問號。
最后,看準問題再出手。保健品不可能立竿見影,一般要吃36個月才能有效,購買前,最好咨詢專業(yè)人士。仔細研究說明書也必不可少。要熟悉這種保健品的服用方法和不良反應,如空腹吃好還是飯后吃好,不能和哪些藥物一起吃等。
現在由于人們在經常看電視、玩手機、讀書等情況下,姿勢不正確,或者環(huán)境的光線不太好,甚至是身體缺少某種元素,導致眼睛視力急速下降。那么你是近視一族嗎?你知道怎么保護自己的眼睛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碇委熝劬暤姆椒ā?/p>
近視的推拿按摩療法
近視眼就是看遠處的東西模糊不清,看近處的東西很正常的一種眼部疾病。近視的發(fā)生,有一小部分是遺傳的因素,大部分都是后天閱讀、寫字的不良姿勢和不好的習慣造成的,或距離目標太近,或坐位姿勢不好,或光線過強過弱,或過度使用目力,導致眼球的前后軸拉長而屈光不正,平行光線集合點落在視網膜前面。由于睫狀肌和眼外肌過度調節(jié)而長期處于痙攣狀態(tài)所引起的近視,稱為假性近視。
中醫(yī)稱近視為能近怯遠,認為本病因先天稟賦不足,肝腎不足,精血不能貫注于目,光華不能發(fā)越于遠所致。
按摩治療近視眼的原則就是疏通眼部的經絡,清脾健胃,通過按摩的手法達到調和身體的氣色,解除眼部的疲勞,增加視力的效果。據調研發(fā)現,按摩治療假性近視有明顯效果,對軸性近視亦有改善視力作用。
按摩療法
(1)取坐位
用中指指腹端按揉攢竹、睛明、承泣、四白、瞳子髎、絲竹孔、天應、太陽、翳風穴各1分鐘;再用拇指指腹抹眼眶20次,用禪推法推風池穴1分鐘,用示(食)指、中指指腹面推天柱骨,以皮下有輕度淤血為度;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合谷穴2分鐘,用拇指橈側端補肝經、補腎經各100次。
(2)取仰臥位
用掌按法持續(xù)按壓關元穴2分鐘,使其腹部及腰部有發(fā)熱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下肢血海、三陰交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3)取俯臥位
用禪推法推背部兩側肝俞、腎俞穴各1分鐘;再用掌擦法橫擦腎俞穴,直擦督脈,反復進行5分鐘,以皮膚微紅、微熱為度。
推拿作用
疏通經絡
《黃帝內經》里說: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經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從現代醫(yī)學角度來看,按摩主要是通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淋巴循環(huán)及組織間的代謝過程,以協(xié)調各組織、器官間的功能,使機能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提高。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為寒冷的季節(jié),而且越往后越冷,冬天我們還要特別保護好我們的小腹,因為小腹受涼的話給我們女性帶來非常大的傷害的哦。小編告訴大家,如果我們經常揉腹部的話,那么就能夠起到滋陰培陽的作用了哦。
冬天小腹易受寒氣常揉腹滋陰培陽
冬季肯定是寒冷的,而且這時候我們的身體也會受到寒氣的入侵,如果我們身體出現寒氣的話,腹部就會先有感覺的,腹寒就是一種常見的癥狀了。
腹寒有益在女性朋友身上發(fā)生的幾率會更高,給女性的健康、生活都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那么出現腹寒,我們該如何調理呢?下面中醫(yī)就為大家介紹溫暖腹部的實用方法。
腹寒會給女人帶來什么傷害呢
胃寒
女人靠血養(yǎng),血是脾胃消化所吃的食物轉化而來。
其實消和化兩者是不一樣的,消如同冰塊溶解成水,食物通過胃磨成乳糜狀;化才是將乳糜狀食物轉化成營養(yǎng)物質血,這個過程如同水加熱變成氣,整個化在小腸中進行,并且靠消化酶才能完成。而消化酶對溫度非常敏感,胃寒腹腔溫度一低,酶就怠工了,食物沒有酶高效率作用難以轉化,很多女性經常困惑吃得多吃得好,不見補正為此。
宮寒
都說,女人十有九寒,如果有婦科疾病或者子宮卵巢囊腫、痛經的話,那么她們的下腹溫度一般都是比較低的,中醫(yī)認為這就是常說的宮寒。
腹部有很多重要經脈如脾胃經、肝腎經穿過,任沖督三脈起于腹腔內,腹腔、盆腔內的血液占人體血流的70%左右、彈性小,流到這里血液速度都減慢,女人腹溫低,腹部經脈氣血瘀滯不通,血液流速會更加慢,毒素清理速度自然變慢,毒素淤積成為女人身體最大的傷害。
子宮是孕育生命地方,如果長期毒素淤積無法代謝出去,就如一個堆滿垃圾的荒蕪野地,不但難懷孕,即便懷了,孩子也容易生病。另外直腸、結腸也在盆腔內,血液瘀滯,會形成頑固性便秘。
我們女性一定要自己學會腹部保溫,這比使用各種名貴的抗衰老的療法都要來的簡單。所以,對于女性來說,一生的保養(yǎng)離不開熱養(yǎng)腹部。
每周拍腹排毒
在肚臍兩邊脂肪最豐厚的地方,或者摁上去有脂肪結塊的地方,用雙手手掌連續(xù)稍用力拍打10分鐘,大多數人都能拍出紅、紫、青、黑等不同顏色的痧,這就是內在寒濕火毒的瘀滯,拍完以后馬上喝一杯溫水,加速排毒,每周拍打一次,連續(xù)拍打幾次以后會發(fā)現出現的痧斑逐漸減少,到最后基本上不會再出,這樣便是起到祛病養(yǎng)生效果了。
每天揉腹
小腹是寒氣最愛聚集的地方,所以揉腹養(yǎng)生很關鍵。經常以手心的勞宮穴去按摩小腹至發(fā)熱,可以養(yǎng)元補氣,滋陰培陽,所以要養(yǎng)成揉小腹習慣,每天的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逆時針,后順時針,最低以36圈起,或36的倍數,揉的力度要適中。
天樞穴能通腸道、排宿便。腸道通,自然脂肪不會堆積,所以這么好的穴位一定要多去敲一敲,這個穴位在肚臍兩旁,旁開三個手指的位置,每天至少兩個時間段去敲打,五到十分鐘,敲打至小腹發(fā)熱為止,胃氣盛,大腸通,自然脂肪能順暢代謝。
當我們腹痛的時候,除了依照上面的方法揉腹外,還有就是應該經常捏揉手指頭以疏通經絡,保健養(yǎng)生。另外,還要按摩足部或身體其他部位,以強體養(yǎng)生、祛病防病。
結語:冬天很多人的腹部都是冰冷冰冷的尤其是女性,腹寒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傷害的尤其是女性,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我們每天可以多按摩腹部,這樣就能夠起到滋陰培陽的作用,你不妨試試吧。
調和氣血
明代養(yǎng)生家羅洪在《萬壽仙書》里說:按摩法能疏通毛竅,能運旋榮衛(wèi)。這里的運旋榮衛(wèi),就是調和氣血之意。因為按摩就是以柔軟、輕和之力,循經絡、按穴位,施術于人體,通過經絡的傳導來調節(jié)全身,借以調和營衛(wèi)氣血,增強機體健康?,F代醫(yī)學認為,推拿手法的機械刺激,通過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綜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組織的溫度,促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使血液粘滯性減低,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減輕心臟負擔,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推拿注意事項
(1)身心放松
按摩時除思想應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氣和,全身也不要緊張,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2)取穴準確
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準確,手法正確。
(3)用力恰當
因為過小起不到應有的刺激作用,過大易產生疲勞,且易損傷皮膚。
(4)循序漸進
按摩推拿的次數要由少到多,按摩的力度剛開始輕柔逐漸加重,推拿穴位可以逐漸的加強。
(5)持之以恒
無論用按摩來保健或治療慢性病,都不是一兩天就有效的,常須積以時日,才逐漸顯出效果來,所以應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除上述注意事項外,還要掌握推拿保健的時間,每次以20分鐘為宜。最好早晚各一次,如清晨起床前和臨睡前。為了加強療效,防止皮膚破損,在施推拿術時可選用一定的藥物作潤滑劑,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膚破損、潰瘍、骨折、結核、腫瘤、出血等,禁止在此處作推拿保健。作自我推拿時,最好只穿背心短褲,操作時手法盡量直接接觸皮膚。推拿后有出汗現象時,應注意避風,以免感冒。此外,在過饑、過飽、酗酒或過度疲勞時,也不要作保健推拿。
結語:通過上文小編介紹的按摩的知識,相信只要大家仔細閱讀完小編的文章,作為近視一族的你一定從小編的文章中學到了不少預防近視的方法,按摩的效果很好不但可以治療近視而且還可以養(yǎng)顏排毒,愛美的女生可以試試哦。
古稱按蹻。是醫(yī)生用自己的手或上肢協(xié)助病人進行被動的運動的一種醫(yī)療方法。具有調和氣血,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狀態(tài)等作用。常用的手法有:按、摩、推、拿、揉、搯、搓、搖、滾、抖等方法。應用于關節(jié)炎、神經痛、軟組織損傷和其它多種疾病。
詳細解釋
亦作 按摩。 1.用手在人身上推、按、捏、揉,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通經絡,調整神經功能。《素問血氣形志》: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俄n詩外傳》卷十: 子同 藥, 子明 灸陽, 子游 按摩。《醫(y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外治法》:按摩法:按者,謂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謂徐徐揉摩之也按其經絡,以通郁閉之氣;摩其壅聚,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愈?!栋儆鹘泿熁寄_付二弟子喻》:其師患腳,遣二弟子,人當一腳,隨時按摩。 宋 陸游《閑中作》詩:呼童按摩罷,倚壁欠伸馀。
(2).指一般的揉摩。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 趙得寶 怯痛地叫了一聲,他的左手連忙去按摩著右胳臂。
中醫(yī)學名詞
概念
運用手、指的技巧,在人體皮膚、肌肉組織上連續(xù)動作來治病,這種方法,叫做按摩療法。
中國史記上記載先秦時名醫(yī)扁鵲,曾用按摩療法,治療虢太子的尸厥癥。秦代到今已兩千多年,可見按摩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了。中國最早的按摩專著,當推《黃帝按摩經》(十卷,見《漢書藝文志》),可惜早已失傳。但現存的古典醫(yī)書《黃帝內經》在許多地方談到按摩:如《血氣形志篇》、《異法方宜論》等。古代很早就已掌握用按摩療法來治療肢體麻痹不仁、痿癥、厥癥、濕癥和寒熱等癥。
傷科正骨手法。有端正或端復原位的含義。主要用于骨傷和關節(jié)移位、脫癥,醫(yī)者用一手或雙手握住傷部下端之骨,準確地進行端正復位。
特點:
相對于西醫(yī)骨科,具有下面特點:
1.功能復位,相對于解剖復位,更強調功能上盡量接近傷前標準。
2.簡、便、驗、廉,成本相對低廉,器械不是特別昂貴,對醫(yī)生要求很高。
3.動靜結合,注重功能康復。
歷史:
從我國醫(yī)學分科的演變,可以看出中醫(yī)骨傷科發(fā)生和發(fā)展的變化。
在周代,醫(yī)學分為四門:食醫(yī)(營養(yǎng)醫(yī))、疾醫(yī)(內科)、瘍醫(yī)(外科)和獸醫(yī)。瘍醫(yī)又分為:腫瘍、潰瘍、金瘍和折瘍,而骨傷科就直接包含后兩瘍,同時前兩瘍(腫瘍、潰瘍)中如骨腫瘤和骨的慢性感染與骨傷科也是有關系的,看來古代的瘍醫(yī)主要是指骨傷科了。
隋代太醫(yī)署曾將骨傷科的治療和教學任務一度歸于按摩科中,并一直延續(xù)至唐代,說明骨傷科已首次升入太醫(yī)院的教學殿堂。
宋代分為九科,其中瘡腫兼折瘍和金鏃兼書禁二科系屬于骨傷科范疇。
元代十三科有正骨兼金鏃科。
明代十一科中將接骨科改為正骨科,而除去金鏃。
清代為分為正骨科和傷科。
民國后,南方稱傷骨科,北方稱骨傷科。新中國成立后,直至近十幾年才統(tǒng)稱為骨傷科。
相關著作:
《五十二病方》描述了傷痙臨床表現,是破傷風最早記載;應用水銀膏治療外傷感染,是水銀用于外傷科最早記載。
《肘后救卒方》最早記載了下頜關節(jié)脫位手法整復手法;記載用竹夾板固定。
《諸病源候論》提出清創(chuàng)四要:清創(chuàng)要早,清創(chuàng)要徹底,要正確分層縫合,要正確包扎。
《仙授理傷續(xù)斷秘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傷科專著。
《世醫(yī)得效方》記載了懸吊復位法用于治療脊柱骨折。
新中國成立后,中醫(yī)骨傷科學方面教學及經驗著作大量涌現。
中醫(yī)骨傷科學與中醫(yī)藥學關系:
從起源看,根據文字及古物研究,骨傷科起源可能先于其它醫(yī)學學科,長時期的醫(yī)療實踐也為骨傷科形成和獨立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骨傷科理論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礎。
但從分類來看,中醫(yī)骨傷科仍是中醫(yī)藥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過與其他內、外、婦、兒相比較,更具有其相對獨立性。
因此,中醫(yī)骨傷科學隸屬于中醫(yī)藥學,屬于中醫(yī)藥學理論體系中的一個分支,受中醫(yī)藥理論體
古代正骨的一種方法。用于治療腰部扭挫傷及椎間盤脫出。就是讓病人兩足分別站在三層磚上(即迭磚),同時兩手向上高舉緊握住懸掛高處的繩索(即礬索)。這時醫(yī)生手扶病人腰部,由助手分三次抽去上、中,下三層的磚。用以牽引脊骨,促使復位。
正骨簡介
正骨:中醫(yī)指用推、拽、按、捺等手法治療骨折、脫臼等疾病。
正骨,為??泼窃\治損傷的專科,也是古代醫(yī)學十三科之一,亦有稱為傷科或骨傷科的。其對象主要是外力作用所致的骨、關節(jié)和軟組織的損傷,但也包括同類原因引致的體內臟器損傷。
正字在此作動名詞。即整治因骨關節(jié)損傷使肢體變形復原位的一門科學技術 。元代官方醫(yī)療制度中設有正骨兼金鏃科。因此,元代以正骨專長的醫(yī)學家危亦林在其《世醫(yī)得效方》卷十八設有正骨兼金鏃科以專門論述骨關節(jié)損傷及金刃所傷疾病之脈因證治。《醫(y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訣》指出: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損傷之證也。
正骨主要分為骨折和脫位,骨折系指由于外傷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質部分地或完全地斷裂的一種疾病。
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壓痛,局部腫脹和出現瘀斑,肢體功能部位或完全喪失,完全性骨質尚可出現肢體畸形及異?;顒?脫位就是相互接觸的骨頭(通常指關節(jié))因受外力作用,使其脫離原位,不能再正常發(fā)揮作用。脫位還可能是先天性的,或者是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并發(fā)癥。關節(jié)曾經受過傷的人,易發(fā)生脫位。
治療措施
整復
正骨就是運用熟練的手法,使移位的骨折端正確地復位并治療軟組織損傷的一種療術。因此,在施行手法整復時,首先要做好骨折的檢查和診斷。在此基礎上,通過眼觀、手摸和心會才能達到手隨心轉,使骨折整復的目的。
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作用于肢體或軀干,使局部的骨骼發(fā)生骨折。由于該部受力大小,所持體位的不同及肌肉的收縮等,可造成各種類型的骨折,因骨折的類型不同,整復手法亦不同。如完全骨折,用攏按法對接;凹陷型骨折,用提推法使陷者復起;粉碎性骨折,用捏擠法復位;螺旋型骨折,用旋按法銜接;凸起型骨折,用展按法平復;尾椎骨等嵌入型骨折,用鉤提按捺和伸壓展法整復;肱骨內外 髁等之青枝骨折,用蹭推捏擠法復位;對于骨折斷端重疊移位而縮短者,則按欲合先離,離而復合的原則進行整復。在施術前輕輕地按壓和按摩傷部,使收縮的肌肉放松,疼痛緩解,爾后用拔伸牽引的方法,使重疊的骨折斷端復位;對向側移位者可用提搖按推法復位;對于兩根骨并列的部位發(fā)生骨折,則用扣擠分骨法使斷端分離,然而用夾擠法復位。在正骨過程中,除運用恰當、熟練的手法外,治療必須及時,動作要果敢、細致,準確而敏捷。如果施術時用力過大,就會有損傷骨軟組織的危險;力量過小則達不到復位的目的。施術時,要正確運用手技,力求一次完成整復。反復多次施術,非但有損骨折斷端,對愈合亦有不良影響,而且會給患者帶來較多痛苦。施術越早越好。四肢骨折,宜于傷后半小時內進行。此時傷肢麻木,尚未發(fā)生嚴重水腫,患部張力小,疼痛輕微,是最佳正整時期。如果局部腫脹嚴重,或皮膚破裂等,需要經過適當治療,待腫脹消退,皮膚愈合,筋肉痙攣松懈后,再行手法整復。但要防止延誤治療,以免人為地造成陳舊性骨折。
固定
正骨固定的目的,在于強化整復后的效果和局部的相對穩(wěn)定,以加速骨折的愈合。固定的范圍要適宜。太大,會影響傷肢活動;太小,達不到固定的目的,傷肢長期固定不動,則氣血運行受阻,易產生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骨質疏松,延緩骨折愈合等不良后果。如系橫形骨折,整復固定后沿骨干軸線推擠,若下肢骨則除推擠外,可使其踩地,這樣可測知是否已正確復位,且利于連結。對于初次未能整 復,或者移位骨折,可運用以動治動的方法,再行拔伸、搖動后整復固定予以矯正。對長骨骨折采用三點包扎固定法。三點加壓的作用,有利于骨折段的軸線對正,既能使骨折的肢體達到解剖復位,又可解決因肢體動靜矛盾所造成的傷肢功能障礙。骨折斷端對接良好,肢體功能恢復。x線顯示骨痂通過骨折線,骨折線已基本模糊,即可解除固定。
按摩
正骨按摩是蒙醫(yī)正骨的一種獨特療術。也是正骨輔助治療手段之一。骨折的階段的不同,所用之按摩手法亦異。計有:
初期按摩:骨折后一周內,由于局部軟組織、血管和淋巴管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故導致血、希拉熱亢盛,出現瘀血、疼痛、腫脹等癥狀。對此,宜采取化仁瘀消腫手法。即每日在夾板固定的空隙和上上段,噴激白酒進行蹭摩;襯墊處實行按摩;傷肢施行向心捋摩;疼痛部位則要用嵌摩法;傷肢鄰近 關節(jié)采用掐摩法;另外,有關穴位輔以搓摩。上述按摩,有助于改善血行,促進新陳代謝,加快骨折愈合。
中期按摩:經過初期綜合治療,骨折部位基本得到穩(wěn)定,筋腱舒展,腫消痛止。根據腎藏精,精生髓,髓養(yǎng)骨及肝生血,血養(yǎng)筋的理論,在此時期,應以補腎益肝健骨為主要治療原則。因此,按摩時宜取肝、脾、心、腎、肺等穴位。先噴激白酒,用大拇指進行抖摩或搓摩;用手掌沿脊柱向上推摩或按摩;或橫向蹭摩,以進一步改善血液流通,加速骨折愈合。
后期按摩:經過初、中期治療骨痂基本形成,骨折完全愈合。但由于內損外傷,長期臥床,往往導致三根平衡失調,氣血虛弱,關節(jié)僵滯,肌肉萎縮等。此時,除繼續(xù)進行中期按摩外,尚應在胃、大腸、膀胱等有關穴位上噴以白酒,施搓摩、抖摩、推摩法;對局部則進行按摩、蹭摩;對患肢肌肉,則施行摶摩、拿摩、搓摩;對患肢關節(jié)采取揉摩、搖摩、展摩法;對患肢指(趾),則采用曳摩法。通過上述按摩,可 使傷肢氣血暢通,強骨健筋,恢復功能。
按摩方法:由輕到重,范圍略寬,操作要細致。對瘦弱者,手法宜輕而緩;對健壯者稍重而快。但必須注意保持患部穩(wěn)定。噴酒按摩法是據血受養(yǎng)于食物精華;血隨氣行的觀點而創(chuàng)用的。既能防止傷熱內陷,筋腱拘緊,又能加快骨折愈合和肢體功能恢復。
現在社會中,大家要是不注意就會有些扭傷,上班時間太長又會腰酸肩痛,這時,就會想到要推拿按摩一下,那么推拿按摩手法是什么呢?推拿按摩又有什么好處?又要注意什么?大家都知道嗎?下面,來和小編一起看一下推拿按摩手法的技巧吧!
目錄
1、推拿按摩手法是什么 2、推拿按摩有哪些特點
3、常見的按摩手法如何分類 4、常見推拿按摩手法有哪些
5、孩童按摩推拿手法6、常見病的推拿治療手法
7、腰背部保健按摩方法8、推拿按摩手法的注意事項
推拿按摩手法是什么
推拿按摩手法是指用手或肢體其他部位按照各種特定技巧的動作作用于患者體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操作的方法。手法要求持久、有力、柔和、自然,并有一定深透以達到治療的目的。推拿按摩是一種古老的治療疾病的方法,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此療法就被廣泛應用于醫(yī)療實踐中,民間醫(yī)師扁鵲運用按摩、針灸成功搶救了尸厥病人;《黃帝內經》中記載了用推拿按摩手法治療痹癥、痿證、口眼歪斜和胃痛等。常用手法有:推、拿、按、摩、揉、捏、彈、撥、點、搖、滾、拍、擊、拔伸、牽引、復位等。臨床根據不同病人的體質、病癥、部位及目的等采取不同的推拿按摩手法。推拿按摩法主要具有疏筋通絡,理筋整復,行氣活血,祛瘀等作用,通過刺激的強弱,作用時間的長短,頻率的快慢以及手法方向的變化等各種不同性質和量的刺激,對具體臟腑起到治療作用。
推拿按摩的基本要求
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續(xù)運用一定時間,要保持動作和力量的連貫性,不能斷斷續(xù)續(xù)。
有力手法必須具有一定的力量,這種力量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應根據病人體質、病證、部位等不同情況而增減。
均勻指手法動作的節(jié)奏性和用力的平穩(wěn)性。動作不能時快時慢,用力不能時輕時重。
柔和指手法動作的穩(wěn)柔靈活及力量的緩和。手法要輕而不浮,重而不滯,用力不是軟弱無力,也不是生硬粗暴或用蠻力,變換動作要自然。
以上各點是有機聯系著的,四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漸深透有力,均勻協(xié)調的動作能使手法更趨柔和,而力量與技巧相結合則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剛柔相濟,在臨床運用時,力量是基礎,手法技巧是關鍵,兩者必須兼有,缺一不可。
現在社會中。由于繁忙的工作,人們長時間的保持同一種姿勢,身體就會有一些腰酸背痛的小毛病。中醫(yī)認為,適當的穴位按摩可以有效的緩解腰酸背痛等小毛病。那么,穴位按摩該如何做呢?來看看這篇文章學習一些穴位按摩的常識吧。
目錄
1、穴位按摩是什么 2、穴位按摩常用手法是什么
3、如何通過穴位按摩減肥 4、頭部按摩有哪些手法
5、腳底按摩有什么好處 6、小兒常見病的穴位按摩手法
7、穴位按摩可以治療什么 8、穴位按摩有哪些禁忌
穴位按摩是什么
按摩穴位對身體有好處,我國數千年的歷史證明,穴位按摩是一種以人療人、延緩衰老、壽致百歲的佳法。每天早晚自我按摩一些長壽穴位,每次3~5分鐘,必能獲較好保健效果。中醫(yī)學認為,經絡是康復疾病、逆轉衰老的快速通道,按穴位實話針灸或按摩,可以明顯增強和活化五臟六腑的功能,調節(jié)體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調節(jié)內分泌,增強免疫力,調整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最終實現體健延年的目的。
怎么知道找到穴道了
很多人都覺得找穴道似乎很難,其實只要靜下心,根據穴道所在位置按下去,會有以下兩種感覺,這就表示你找到穴道啦。 1.酸麻感:當我們按壓穴道時,會出現輕微酸酸麻麻的感覺。 2.凹洞感:按壓穴道所在的位置,可以感覺到有個小小的凹洞。
如何測量穴道的位置
穴道書上教我們找穴道時,經常會使用寸作為測量單位,這是指我們自己身體的相對比例,每個人都不一樣,測量方式是利用手指作為比對工具,就能輕松量出位置了!
一寸:大拇指關節(jié)的寬度
熙一寸半: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的指節(jié)寬度
二寸:食指、中指、無名指合并在一起的指節(jié)寬度
三寸: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合并在一起的指節(jié)寬度
(4)拳擊法:以拳面、拳背、拳底有彈性地擊打患者的體表。本法用于背部、腰骶、下肢。
(5)桑枝棒擊法:醫(yī)生手握拍打棒的手柄,有彈性、有節(jié)律地擊打患者的腰背部及下肢的后側。
拍法
五指并攏且微屈,以前臂帶動腕關節(jié)自由屈伸,指先落,腕后落;腕先抬,指后抬,虛掌拍打體表。
彈法
醫(yī)生先用拇指指腹按壓住食指的指甲,然后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依次快速地彈出,有彈性地擊打患者的頭部。
梳頭櫛發(fā)
兩手十指屈曲,從前至后做梳頭動作。
摩掌熨目
兩掌相互摩擦,搓熱后將兩手掌心放置在患者兩眼上,使眼部有溫熱舒適感。
溫通類手法
摩法
(1)掌摩法:以掌置于腹部,做環(huán)形而有節(jié)律撫摩,亦稱摩腹。在摩腹時,常按如下順序進行摩腹:胃脘部=上腹=臍=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
(2)指摩法:以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指面附著在治療部位上,做環(huán)形而有節(jié)律撫摩。本法用于面部、胸部或某些穴位。
擦法
(1)掌擦法:用掌著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線快速擦動。本法接觸面積大,產熱低且慢,主要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2)側擦法:用手的尺側著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線快速擦動。本法接觸面積小,產熱高且快,主要用于腰骶、肩背及四肢。
(3)魚際擦法:用大魚際著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線快速擦動。本法接觸面積小,產熱較快,主要用于上肢及頸肩部。
推拿按摩有哪些特點
經濟簡便
無毒副作用
療效顯著
易掌握和推廣
推拿按摩治療八
1.溫:使用擺動、摩擦、擠壓等手法,用較緩慢而柔和的節(jié)律性操作在固定穴位或部位上使能量深入分肉或臟腑組織,以達到溫熱祛寒的目的,適用于虛寒癥。
2.補:運用推法、摩法、揉法等重點在腹部的中脘、天樞、氣海、關元穴上,再用按法、摩法、推法、點法作用于背部膀胱經和華佗夾脊穴上,以補氣血津液之不足,臟腑機能之衰弱,重點補后天之本脾胃和先天之本腰腎。
3.通:運用推、拿、搓、等法作用于四肢疏通經絡,拿肩井通氣機,行氣血,點按背部腧穴通暢臟腑氣血,以達到祛除病邪壅滯的作用。
4.瀉:運用按揉法、推法、彈撥法等作用于腹部,一般用于下焦實證。由于結滯實熱引起的下腹脹滿或脹痛,食積火盛,二便不通等皆可用本法,本法之長在于無藥物之俊猛,且無毒副作用。
5.汗:用先輕后重的手法加強刺激,步步深入,使全身汗出,使病邪從表解,達到祛風散寒的目的,適用于風熱外感和風寒外感。
6.和:運用滾、按、揉、搓、等手法作用于四肢和背部,達到氣血調和,表里疏通,陰陽平衡的目的,恢復人體正常的生理狀態(tài),主要用于病在半表半里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況,可調脈氣,和經血,氣血不和經絡不暢引起的肝胃氣痛,月經不調,脾胃不和,周身脹痛等癥。
7.散:主要作用是摩而散之,消而化之使結聚疏通,不論有形或無形的積滯都可以使用,對臟腑之結聚、氣血之瘀滯、痰食之積滯應用散法可使氣血疏通、結聚消散。
8.清:運用剛中有柔的手法在所取穴位、部位上進行操作,達到清熱除煩的目的。
常見的推拿手法如何分類
1.根據手法動作形態(tài)分類有擺動類、摩擦類、振動類、扣擊類、擠壓類、運動關節(jié)類。
2.根據推拿手法流派分類有一指禪推拿手法、滾法推拿手法、內功推拿手法、正骨推拿手法
3.根據手法應用對象分類有成人推拿手法、小兒推拿手法
4.根據十分作用分類有鎮(zhèn)靜手法、復位手法
5.根據手法作用途徑分類有刺激性手法、矯正性手法、松動性手法
6.根據手法輕重分類有陰柔型手法、陽剛型手法
7.根據習慣應用分類有采用手法、一般手法、主要手法
8.根據治療過程分類有準備手法、治療手法、結束手法
9.根據病證分類有正骨推拿八法、小兒推拿八法
10.根據推拿手法的教學需要分類有單式手法、復式手法、特定手法
按照施力特點歸納分類
1.垂直用力如按法、壓法、點法、掐法、踩蹺法
2.水平用力如摩法、擦法、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抹法
3.對稱用力如拿法、捏法、擰法、擠法、搓法、捻法、握法、抓法
4.對抗用力如拔伸法、牽法、斜扳法
5.綜合用力 如搖法、扳法、背法
常見推拿按摩手法有哪些
放松類手法
一指禪推法 搓法 滾法 擊法 揉法 拍法 纏法 彈法 拿法 梳頭櫛發(fā) 撥摩掌熨目 捋法
一指禪推法
(1)指端一指禪推法是以拇指指端著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過指間關節(jié)的屈伸和腕關節(jié)的擺動,使產生的力持續(xù)地作用在治療部位上。在操作時應注意沉肩、垂肘、懸腕、掌虛、指實、緊推、慢移。
(2)偏峰一指禪推法是以拇指的偏峰著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過指間關節(jié)的屈伸和腕關節(jié)的擺動,使產生的力持續(xù)地作用在治療部位上。在操作時應注意沉肩、垂肘、指實、緊推、慢移。
(3)羅紋面一指禪推法是以拇指的羅紋面著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過指間關節(jié)的屈伸和腕關節(jié)的擺動,使產生的力持續(xù)地作用在治療部位上。在操作時應注意沉肩、垂肘、懸腕、掌虛、指實、緊推、慢移。本法亦可以用拇指的羅紋面著力于一定部位,其余四指附著于肢體的另一側,通過指間關節(jié)的屈伸和腕關節(jié)的擺動,使產生的力持續(xù)地作用在治療部位上。
(4)跪推法是以拇指指間關節(jié)的背側著力于治療部位,通過腕關節(jié)的擺動使產生的力持續(xù)地作用在治療部位上。
(5)蝶推法是以兩手同時在患者前額部做偏峰一指禪推法稱為蝶推法。
滾法
(1)側滾法是用手背近小指側著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關節(jié)背側為支點,肘關節(jié)微屈并放松,靠前臂的旋轉及腕關節(jié)的屈伸,使產生的力持續(xù)地作用在治療部位上。
(2)立滾法是用小指、無名指、中指背側及其掌指關節(jié)著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關節(jié)背側為支點,肘關節(jié)伸直,靠前臂的旋轉及腕關節(jié)的屈伸,使產生的力持續(xù)地作用在治療部位上。
揉法
(1)指揉法是用指端著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輕柔緩和的環(huán)旋活動。
(2)掌揉法是用掌著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輕柔緩和的環(huán)旋活動。
(3)魚際揉法:用大魚際或小魚際著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輕柔緩和的環(huán)旋活動。
(4)掌根揉法:用掌根著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輕柔緩和的環(huán)旋活動;亦可雙掌重疊,以掌根著力于一定部位,左右方向地用力按揉。
(5)前臂揉法:用前臂的尺側著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環(huán)旋揉動或左右揉動。
(6)肘揉法:用尺骨鷹嘴著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環(huán)旋揉動或左右揉動。
纏法
以拇指指端著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沉肩、垂肘、掌虛,指端貼住治療部位,靠腕關節(jié)和拇指指間關節(jié)以每分鐘250~300次的頻率快速擺動,使產生的力持續(xù)地作用在治療部位。
拿法
拇指與其余四指對合呈鉗形,施以夾力,以掌指關節(jié)的屈伸運動所產生的力,捏拿治療部位,即捏而提起稱為拿。
撥法
(1)拇指撥法:以拇指羅紋面按于施治部位,以上肢帶動拇指,垂直于肌腱、肌腹、條索往返用力推動。本法用于肌腱、肌腹、腱鞘、神經干等部位。也可以兩手拇指重疊進行操作。
(2)掌指撥法:以一手拇指指腹置于施治部位,另一手手掌置于該拇指之上,以掌發(fā)力,以拇指著力,垂直于肌腱、肌腹、條索往返推動。本法用于肌腱、肌腹、腱鞘等部位。
(3)肘撥法:以尺骨鷹嘴著力于施治部位,垂直于肌腹往返用力推動。本法用于臀部環(huán)跳穴。
捋法
(1)拇指捋法:以單手或雙手拇指羅紋面著力于一定的部位,沿著腱鞘、條索、骨縫、脊柱兩側往返推動。本法用于腱鞘、條索、骨縫、脊柱兩側。
(2)掌指捋法:以一手拇指指腹置于施治部位,另一手手掌按于該拇指之上,以掌發(fā)力,以拇指著力,沿著脊柱兩側、肌腹、骨縫走行方向往返推動。本法用于肌腹、骨縫、脊柱兩側。
搓法
(1)掌搓法:以兩手夾住肢體,相對用力,作相反方向的快速搓動,同時上下往返移動。本法主要用于上肢部。
(2)虎口搓法:以兩手虎口置于頸肩部快速搓動,本法用于頸肩部。
擊法
(1)掌根擊法:手指微屈,腕略背伸,以掌根著力,有彈性、有節(jié)律地擊打體表。本法用于腰背部。
(2)側擊法:五指伸直分開,腕關節(jié)伸直,以手的尺側(包括第5指和小魚際)著力,雙手交替有彈性、有節(jié)律地擊打體表。也可兩手相合,同時擊打施治部位。本法用于頸肩、腰背及下肢后側。
(3)指尖擊法:兩手五指屈曲,以指尖著力,有彈性、有節(jié)律地擊打患者頭部。本法用于頭部。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推拿按摩來舒緩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壓力。那么你知道推拿按摩的作用有哪些嗎?你知道推拿按摩治療打鼾有效嗎?你知道推拿按摩的方法有哪些嗎?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推拿按摩的神奇功效,趕緊來看看吧。
目錄
1、推拿按摩的作用 2、常推拿按摩6個穴位可延長益壽
3、推拿按摩治愈打鼾的幾種方法4、白領舒緩壓力必備的4招推拿按摩保健手法
5、推拿按摩的副作用 6、哪些人不宜做推拿按摩
7、身體5大部位使用精油按摩的效果 8、腳底推拿按摩的注意事項
推拿按摩的作用
1、疏通經絡的作用
經絡是遍布我們的全身,是人體的精、氣、血、津液運行的主要通道。它是內屬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孔竅、皮毛、筋肉、骨骼、通達表里,貫串上下,象網絡一樣將人體各部分聯系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經絡具有行氣血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jié)之功能,使人體各部得以正常的功能活動。
運用推拿手法可以疏通經絡,從而調節(jié)機體病理狀態(tài),則百脈暢通,五臟安和,達到保健醫(yī)療的目我,即經脈所至,主治所及。
2、舒筋解乏的作用
通過推拿能直接放松軟組織,康復推拿通過肌肉牽張反射直接抑制肌痙攣,又可通過消除痛源而間接解除肌緊張。
故能有效地放松肢體,消除骨骼肌過度緊張和僵硬,保持肌肉組織的正常彈性,防止疲勞的堆積,促進體能的恢復。
實驗證明,經輕軟的手法操作五分鐘后,肌肉的工作能力比以前提高3~7倍。
不少康復推拿的受益者體會到,高質量的康復推拿與同等時間的睡眠相比,其解除疲勞、補充精力、恢復體能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后者。
3、活血化瘀的作用
推拿可擴大毛細血管管徑,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降低血漿粘滯度,提高血液流速,加快靜脈血和淋巴液向心性回流,促進乳酸等代謝廢物的分解和運行,防止四肢水腫和瘀血。
實驗表明,推拿使肌肉放松后,其血液流量比肌肉緊張時提高警惕10多倍。手法對四肢的機械刺激,有類似體外反搏作用,從而減輕了心臟的負擔,使心率平穩(wěn),心肌耗氧量減少,改善心血管功能。
按摩最初是是在中醫(yī)治病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時至今日,按摩手法已經不僅僅是中醫(yī)才會使用的手法了,接受按摩的人也不再僅限為患者了,按摩已經成為我們普通人日常保養(yǎng)的手段了。我們可以學習一些有特殊療效的簡單的按摩手法,給自己或家人做一個簡單的養(yǎng)生按摩哦。
目錄
1.按摩手法的基本介紹 2.五大基礎的按摩手法詳解
3.按摩手法的用力技巧最關鍵 4.兒童按摩常用的8種手法
5.快速瘦臉的臉部按摩手法 6.四套最有效的眼部按摩手法
7.做堅挺女人的豐胸按摩手法 8.緩解疲勞的頭部按摩手法大全
9.怎樣用按摩手法治療頸椎病
按摩手法的基本介紹
所謂的按摩手法,其實在最初的時候是中醫(yī)治療疾病的一個手段,現在也是我們普通人的日常保健的手法,采取的按摩方向不同效果也會隨之不同。中醫(yī)按摩穴位的原則其實就是,要實證就應該順時針來施術,這是為了瀉,虛證時就應該采用逆時針方向施術,這樣做就是為補。
按摩作用
加強血液和淋巴的循環(huán)
按摩可使局部皮膚潮紅,皮溫增高,毛細血管擴張,血液淋巴循環(huán)增加,具有調節(jié)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的作用。
理筋整復疏通淤塞
運用按摩的捏、搖、扳、拔等手法,可以使關節(jié)脫位得以整復,骨縫錯開得以合擾,軟組織撕裂得以對位,血腫機化導致的粘連得以疏通,有利于損傷組織的修復和功能重建。
按摩一方面可以使我們的神經興奮,也就會抑制我們的神經。對于患有腰酸背痛的和神經衰弱等病的患者來說,經常的利用按摩手法來調整自己的神經系統(tǒng),使系統(tǒng)變得興奮和抑制達到一種相對的平衡,就能有效地的緩解癥狀。
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有科學的研究表明,對我們的背部兩側進行10分鐘左右的按摩治療,就會使得白細胞總數輕度變得升高,白細胞的吞噬指數和血清抗體也會隨之呈現明顯增高的趨勢。這就充分的說明了,按摩是可以提高我們機體的抵抗力的。
以下情況不能按摩
1、流感、乙腦、腦膜炎、白喉、痢疾以及其它急性傳染病的病人。
2、急性炎癥的病人,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肺炎、急性闌尾炎、蜂窩組織炎等。
3、某些慢性炎癥如四肢關節(jié)結核、脊椎結核、骨髓炎。
4、有嚴重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及肺病的人
5、惡性腫瘤、惡性貧血、久病體弱而極度消瘦虛弱的人。
6、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過敏性紫癜的病人。
7、大面積的皮膚病人或患潰瘍性皮炎的病人。
按摩合谷穴:抗擊疼痛的自然療法
適宜癥狀:各種疼痛,尤擅緩解晚期癌癥病人疼痛。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疏風止痛,通絡開竅之功。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掌骨間隙之中點處。
用對側拇指按揉即可,也可用三指拿捏合谷穴處皮膚。此穴位常按摩,可緩解疼痛,延長生命,達到長壽之目的。
按摩關元穴:恢復活力
適宜癥狀:各種生殖系統(tǒng)疾病。尤其擅長治療不孕不育、陽痿、遺精早泄、痛經、月經不調等癥。
中醫(yī)認為,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關元穴位于腹下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處。常用方法是按揉法或震顫法。
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于關元穴上,稍加壓力,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氣與長壽密切相關。補益氣血有助長壽。
按摩中脘穴:治療胃病
適宜癥狀:絕大多數的胃及十二指腸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對緩解胃痛和治療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中脘穴是四條經脈的會聚穴位,同時號稱胃的靈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之功,進而有助于長壽。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處。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摩揉法。
摩揉,即是雙掌重疊或單掌按壓在中脘穴上,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緩慢行圓周推動,使腹腔內產生熱感為佳。
肌緊張的解除和外周毛細血管的開放可降低外周阻力,對血壓也可起到良性調整作用。
4、整脊利節(jié)的作用
國內外手法專家注意到,人體很多疾病與脊柱的排列輕微紊亂有關。推拿中的一些特殊的矯正手法,對脊柱后關節(jié)紊亂有防治作用。
而常用的脊柱按壓手法,除了對全身的調整作用以外,對脊柱畸形、脊椎的退行性病變也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推拿可以改善關節(jié)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關節(jié)潤滑液的分秘,加快關節(jié)滲出液的吸收,從而消除關節(jié)內和關節(jié)周圍的積液、水腫。
推拿中的被動運動性手法,可適當牽拉韌帶,增強韌帶的彈性和張力,保持或恢復關節(jié)的生理活動度。
防止骨質疏松、關節(jié)韌帶扭傷和關節(jié)周圍組織粘連。推拿對頸椎病、肩周炎等疾病也有防治作用。
10種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
1、推法
推法有直推、旋推、分推和合推四種,推法是在線或面上的操作手法。直推是以拇指指面或側面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有時候也可能用食指和中指的指面作直線推動。
旋推是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推動,曾經有媽媽就問過我:老師,順時針是哪個方向的順時針?我笑著告訴她:不管處于任何方向,順時針始終是順時針。
分推是用兩只手拇指的指面或側面,從穴位中間向兩旁分向推動。合推則是從穴位兩旁向中間推動。
推法在成人按摩中也經常用到,但二者的力道卻是完全不同的,使用小兒推拿時,推的力道一定要輕柔,就像被微風吹起的柳枝,輕輕撫摸水面的感覺,速度要快。
直推和旋推差不多每分鐘150-250下,分推、合推每分鐘約20-50下,推的時候要注意:速度快但不輕浮,力道輕但落到實處。
2、揉法
揉法是針對穴位點上的操作手法。
揉法的力道比推法稍微要重一些,就像在水中攪動一樣。揉法分為指揉法、掌揉法和魚際揉法三種。
指揉法是用手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做環(huán)旋揉動,掌揉法是用手掌著力于穴位做環(huán)旋揉動,魚際揉法則是用大魚際著力于穴位做環(huán)旋揉動。
揉的時候速度也要快,頻率約為每分鐘160下左右。
3、按法
按法是用手掌的掌根或拇指按在穴位或一定的部位上,再逐漸向下用力按壓的方法。
按的時候手勁要更重一些,以手代針,深取之往往取穴時要下探到穴位最深入發(fā)力,按法和揉法并用,就像沉在水底,用手帶動整個身體的感覺。
4、摩法
摩法是用手掌面或食指、中指的指面附著于一定部位上,以腕關節(jié)連同前臂,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環(huán)形移動摩擦。
孩子腸胃不好,摩腹時最常用到這種手法。摩的時間比較長,一般為3-5分鐘。
5、掐法
掐法是以拇指指甲重重的掐在穴位上,掐的時候力道要又快又重,在臨床上這種方法常常用于急救。我們常常聽到的掐人中就是這種方法。
如果小孩高熱驚厥,就要掐揉小天心(位于手掌根部,大魚際與小魚際相接處的凹陷中??蓞⒁姼戒浺坏男√煨?,手指蓋對著手掌,指腹對住手腕,手指蓋和指腹同時用力,手指蓋掐,手指肚同時揉就能迅速見效。
6、捏法
捏法分二指捏和三指捏兩種,兩指捏是用大拇指和食指,用食指指側橫抵在皮膚上,拇指放在另一側的皮膚處。兩個手指共同捏拿肌膚,邊捏邊交替前進。
三指捏的涅法與兩指捏一樣,只是多一個中指同時用力。小兒推拿中最常用到的涅法就是捏脊。
7、運法
運法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端按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環(huán)形推動。運法是所有手法中力道最輕的,比推法還要輕柔,但速度比推法要慢一點。
8、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指,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相對用力緊捏提揉一定的部位。拿時動作要緩和,有連貫性,不能斷斷續(xù)續(xù)。力道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
9、擦法
擦法是用大魚際或小魚際緊貼皮膚,稍用力下壓并作上下向或左右向直線往返摩擦,使之產生一定的熱量。擦時動作要連續(xù)不斷,壓力要均勻而適中。頻率約為每分鐘100次左右。
10、吮痧法
在穴位表面,媽媽用口連續(xù)不停的吸吮20秒稱吮痧法。吮痧時一定要注意,吸完后要及時把吮痧時產生的口水吐掉,如果不慎吞進去,病氣就可能進入媽媽體內,引發(fā)咽喉不適,此時記得多喝熱水排毒。
需要記住的是,如果媽媽有口腔潰瘍或口腔有傷口也不能進行這種療法。
常推拿按摩6個穴位可延長益壽
按摩內關穴:心臟的保護傘
適宜癥狀:心臟疾患,如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冠心病等,尤其對預防心梗發(fā)作具有突出效果。
內關穴是心包經的絡穴,中醫(yī)用來治療心臟疾病的核心用穴。內關穴位于腕橫紋上2寸處。
堅持按摩此穴位一個月后,患者呼吸憋悶、心煩心悸等癥狀會明顯減輕或消失,以助長壽。
按摩太溪穴:慢性腎病的良藥
適宜癥狀:腎臟疾病,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
補腎與長壽也有一定的關系。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之輸穴,又稱其為回陽九穴之一,重在補腎。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對于腎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顯減少。
按摩足三里穴:效如參茸的滋補品
適宜癥狀:一切虛損性疾病,如貧血、產后術后、大病初愈等。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為強壯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調理陰陽、健脾和胃、通經活絡的功效。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旁開一橫指處。用同側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條灸,同樣可達到長壽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