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濕氣重喝什么湯緩解
春天適合喝什么湯養(yǎng)生。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鄙鐣粩喟l(fā)展,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了社會性的話題,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四季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春天濕氣重喝什么湯緩解”,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春雨灑灑,春雷陣陣,我們又迎來了春天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春分了。大家知道這春分前后,都是陰雨不斷,下雨可以下個連續(xù)下個十天半個月,周末放假也只能在家看雨了,無端端給人增添了幾分傷感。濕冷的天氣造成我們體內(nèi)也是濕氣過重。那么春分前后都有哪些祛濕氣解困的食譜呢?下面跟著養(yǎng)生專家一起看看吧!
1、清炒馬齒筧
馬齒莧是春天里最常見的一種野菜,但是我們不能浪費,要把這馬齒莧利用起來,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散血涼血之功效。炒一道馬齒莧給全家人當蔬菜,養(yǎng)生之余還清脆爽口的很呀!
材料:馬齒莧、油、鹽、姜、大蒜。
做法:將馬齒莧洗凈,切成3厘米長,入沸水鍋內(nèi)焯水后撈出。鍋置旺火上,放入色拉油,燒至七成熱,下姜、蒜末煸香,放入馬齒莧,加鹽翻炒均勻,淋香油,出鍋裝盤即可。
2、赤小豆燉鯉魚
一鍋白色濃郁的赤小豆燉鯽魚湯,即可讓一家人胃口大開,而且還有行氣健胃,醒脾化濕,利水消腫功效。這健康美味的赤小豆鯽魚湯小編一個人一次都可以喝上三大碗呀!
材料:鯉魚1尾,紅小豆100克,陳皮、雞湯適量。
做法:將鯉魚去鱗洗凈。將紅小豆、陳皮洗凈塞入魚腹。將魚放入沙鍋,另加蔥、姜、胡椒、鹽、雞湯,上籠蒸至魚熟后即成。
3、炒扁豆煲鳳爪
很多小伙伴可是很喜歡吃鳳爪的,這鳳爪加上炒扁豆一起燉湯可是有利水化濕、健胃補氣的功效。這鳳爪就是雞腳,到時候一手拿著慢慢啃,一手喝湯哦,很愜意呀!
材料:炒扁豆150克、雞腳4對、豬瘦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炒扁豆稍浸泡洗凈,雞腳豬瘦肉洗凈。一起與生姜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約2小時,調(diào)料便可。
以上就是養(yǎng)生專家給我們介紹在這春分陰雨濕氣重天氣喝了有祛濕氣解春困功效的三種美味的湯了。春季濕氣一重,不少人都覺得好累好困,老是哈欠連連,上著班都想這下班回家睡覺了,影響了工作又影響了生活,所以說春季這幾款去濕氣的湯必不可少呀!跟著一家人多喝喝吧!
相關(guān)知識
導語:2020春季是養(yǎng)生的好時節(jié),2020春季養(yǎng)生要多喝湯,一來緩解春燥,二來還能補充營養(yǎng)。那么春天喝什么湯好?下面小編告訴你春天喝什么湯好。
春天喝什么湯好?
1、老鴨筍湯
材料:老鴨1只(約750克),筍尖150克,枸杞少許。
做法:將老鴨洗凈,去除鴨頭、鴨尾及肥油,切塊用清水漂20分鐘,將水瀝干。筍用水泡軟后洗凈,掐頭去尾,取中段切絲。將所有原料一同放入煲內(nèi),加清水1500-2000毫升,大火煲滾,轉(zhuǎn)小火慢煲4小時左右,起鍋加鹽調(diào)味。
功效:2020春季天氣干燥,容易虛火上升,此湯可滋陰補腎、強身健體、清理腸胃。湯品性寒,特別適合體內(nèi)有熱、上火的人飲用,可起到助消化和緩解便秘等作用。
2、枸杞菜豬肝湯
材料:豬肝100克,枸杞菜300克,調(diào)料食鹽1小勺,姜5克,料酒5毫升,淀粉10克,白醋5毫升,水適量,植物油5毫升。
做法:豬肝切薄片,放入碗中用清水和白醋浸泡15分鐘,再用清水漂洗干凈。將豬肝用料酒、淀粉和1/2小勺鹽抓拌均勻,姜去皮切絲。豬肝腌制片刻,枸杞菜洗凈將葉子摘下,梗不要。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后放入姜絲、淋入植物油、滑入豬肝煮熟;放入枸杞菜滾煮片刻加1/2小勺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春天多吃枸杞葉能收到補肝氣、清熱解毒、益精明目的良好效果。今天介紹這道枸杞菜豬肝湯,加入有補血養(yǎng)肝之效的豬肝,是電腦一族的護眼良方,也是女士們養(yǎng)陰美容的靚湯。
3、烏雞菌菇湯
材料:烏雞半只(約300克),茶樹菇20克,白玉菇20克,羊肚菌20克,杏鮑菇20克,枸杞少許。
做法:烏雞洗凈切塊,清水泡20分鐘,將水瀝干。將全部材料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1500毫升,大火煮滾后改小火煲3小時左右即可。煲好后加鹽調(diào)味。
功效:春天易上火痰多,此湯可清熱消痰、補血養(yǎng)顏,凡貧血、心跳失眠者皆可食用,食后令人神色添彩。
4、雙豆土茯苓豬瘦肉湯
材料:祛濕豆40克,赤小豆25克,土茯苓30克,陳皮1/4個,豬瘦肉3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凈,豬瘦肉切塊,其余均浸泡。一起與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一個半小時,下鹽便可。此量為3~4人用。
功效:雙豆即祛濕豆和赤小豆,均有健脾祛濕的功效,祛濕豆還兼有補腎作用。土茯苓能清熱利濕、解毒利尿,對各類皮膚病尤以奏效。因而此湯清潤可口,能清熱、祛濕、解毒。同時亦為2020春季家庭的祛濕湯水,且男女老少皆宜。
除了上述幾款湯品,小編繼續(xù)為您介紹春天喝什么湯好。
導讀:春天喝什么湯下奶?母乳對寶寶來說很重要,所以媽媽們都希望自己能多下點奶??僧a(chǎn)婦要吃什么才能增加乳汁呢?接下來Ok為你介紹春天喝什么湯下奶。
春天喝什么湯下奶
絲瓜仁鰱魚湯
取絲瓜仁50克,鮮鰱魚500克,一同熬煮成湯。食用時可放些醬油,不放鹽,最好吃魚喝湯一次吃完,每天喝1次,連喝3天。
營養(yǎng)功效:
絲瓜仁有催乳作用,鰱魚有補虛、理氣、通乳之功效,對血虛引起的缺乳有效果。
乳通草豬蹄湯
先把豬蹄洗凈,刮干凈皮毛,與通草一同放在沙鍋里,加1.5千克清水煮成湯。先用急火,水開后改成慢火,煮12個小時。每天喝2次,連續(xù)喝3-5天。
營養(yǎng)功效:豬蹄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具有較強的補血活血作用,通草可以利水通乳汁,搭配在一起食用不僅通乳效果好,還可促進產(chǎn)婦盡快康復。
豬蹄金針菜湯
將金針菜用溫水浸泡半小時,去蒂頭,換水洗凈,切成小段,待用。把豬蹄洗凈,用刀斬成小塊,放入沙鍋內(nèi),再加清水適量,置于旺火煮沸,加入金針菜及冰糖,用文火燉至豬蹄爛時即可食用。
營養(yǎng)功效:此湯具有養(yǎng)血生精、壯骨益骨、催奶泌乳的功效,對產(chǎn)婦乳汁分泌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烏魚通草湯
將烏魚去鱗及內(nèi)臟后,洗凈,將通草加蔥、鹽、黃酒、水適量共燉熟即可。
營養(yǎng)功效:清熱利濕,疏通乳腺,促進乳汁分泌,而且烏魚富含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還有促進產(chǎn)婦傷口愈合的功效。
花生燉豬爪
豬爪2個,洗凈,用刀劃口?;ㄉ?00克,鹽、蔥、姜、黃酒適量,加清水用武火燒沸后,再用文火熬至爛熟。對陰虛少乳者有效。
鯽魚豆腐湯
鯽魚催乳通脈,補虛強身。中醫(yī)認為鯽魚味甘性平,健脾胃,利水消腫,通血脈,且營養(yǎng)較全。
將魚放入鍋中煎2分鐘,加入蔥、姜末煸一下。隨后加入800ml水,水開后,加入醋,再轉(zhuǎn)小火煮制10分鐘。最后將豆腐丁放入鍋中,再煮10分鐘,至湯色轉(zhuǎn)白后,調(diào)入鹽。將湯盛入大碗中,上面撒上香菜段,即可。
鲇魚臥雞蛋
材料:鲇魚,雞蛋三個,黃酒,姜片,蔥,蒜末,胡椒粉等適量。
做法:1、用布抹去鲇魚體外的液體,宰殺后去內(nèi)臟用水洗凈。
2、取鍋上旺火,燒熱后用油滑鍋,加入適量的豬油和蔥,姜爆香,撈起蔥姜,放入鲇魚,煎至兩面發(fā)白。
3、放上黃酒,加上蔥姜,再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燒20分鐘,煮至湯變白魚熟,放點鹽調(diào)味,轉(zhuǎn)用小火,打入雞蛋,蛋黃不散,雞蛋熟后盛在湯碗中就可以食用了。
提示:此湯有益氣補血催乳的效果,適用于產(chǎn)后奶水不足的產(chǎn)婦食用。中醫(yī)認為,鲇魚有補氣,滋陰,催乳,開胃的功效,是下奶的佳品,也是婦女產(chǎn)后食療滋補的必選食物。
芪歸豬蹄湯
材料:黨參,當歸,黃芪,通草,豬蹄兩只,蝦米等各適量。
做法:1、將黨參,當歸,黃芪,通草這幾味中藥材放在紗布袋中扎好口。
2、把藥袋與豬蹄,蝦米一起放在鍋里燉,用小火燉至肉熟,去藥袋就可以食用了。
提示:此湯有補氣益血,通經(jīng)下乳的功效,適用于產(chǎn)后氣血兩虧,乳汁不下等病癥,用于乳汁稀少,可與豬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煎服。
催乳鯉魚湯
材料:鯉魚一條,豬蹄一只,通草,蔥白少許。
做法:1、將鯉魚去鱗,鰓及內(nèi)臟,洗凈后切成塊,豬蹄去毛洗凈,剖開備用。
2、將鯉魚,豬蹄,通草和蔥白一起放在鍋里,加入適量的水,上火煮至肉爛熟即可。
提示:此湯有通乳催乳的功效,適用于產(chǎn)后乳汁不下或乳汁少的產(chǎn)婦服用,鯉魚有補脾健胃,利水消腫,通乳,清熱解毒的作用,對各種消腫,乳汁不通皆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黃酒鮮蝦湯
材料:新鮮大蝦,黃酒等各適量
做法:將大蝦剪去須足,煮湯,加點黃酒,或者將蝦炒一下,拌黃酒食用。
提示:此湯適用于產(chǎn)后體虛,乳汁不下的產(chǎn)婦。蝦肉有通乳,養(yǎng)血,開胃的功效,蝦的通乳作用很強。
章魚豬蹄湯
材料:干章魚,豬蹄,調(diào)味品適量。
做法:1、將干章魚先用清水浸泡,待軟后切成數(shù)片,豬蹄洗凈后用刀劃開幾道口子備用。
2、將章魚片,豬蹄放在鍋中,加適量的清水及調(diào)味品適量,小火燉煮一個半小時,當豬蹄熟了之后就可以食用了。
春季是一個濕氣重的季節(jié),南北方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南方主要是多雨的季節(jié),很容易出現(xiàn)濕氣重的情況,北方會比較干燥。那么如何去濕氣的呢,下面的這些養(yǎng)生的湯品就是不錯的選擇了,一起來看小編的這些具體的介紹吧。
白扁豆豬脊骨
材料:豬脊骨500克,白扁豆50克,棗干8顆,蓮子10粒,蔥、姜適量,水、食鹽適量。
做法:白扁豆、蓮子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紅棗洗凈備用,生姜切片,蔥洗凈后切蔥節(jié)備用;豬骨洗凈后冷水下鍋,水沸后,撈出豬骨洗去浮沫,將血水倒掉;將焯過的龍骨放入砂鍋中,倒入適量清水,放入泡好白扁豆、蓮子和紅棗,放入蔥和姜,大火燒開后,轉(zhuǎn)小火煲2小時左右關(guān)火,出鍋前調(diào)入少量食鹽調(diào)味即可盛出食用。
功效:白扁豆有補脾胃,和中化濕,消暑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泄瀉、嘔吐、暑濕內(nèi)蘊、脘腹脹痛、赤白帶下等病。白扁豆具有補氣血的作用,還可以解毒消暑,對于去濕氣有很好的作用和功效的哦。
木棉花鯽魚湯
材料:鯽魚一尾(約250克),新鮮的木棉花瓣30克,蘑菇50克,竹筍尖30克,蔥白、生姜、黃酒、鹽、胡椒粉、味精適量。
做法:鯽魚去鰓和內(nèi)臟、洗凈,瀝干水分;木棉花瓣洗凈、控水;蘑菇、竹筍尖切片;鍋中油熱時,先放入生姜、蔥白煸出香氣,再把鯽魚放入鍋中煎透,加水,并放入蘑菇、竹筍、木棉花瓣、黃酒和胡椒粉,共煮;最后以味精、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健脾養(yǎng)胃,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關(guān)于春季去濕氣的一些養(yǎng)生的湯品,
春季是一個很容易出現(xiàn)皮膚濕疹的季節(jié),因為空氣干燥,而且還會損傷肌膚,所以春季要注意一些皮膚的保養(yǎng) ,特別是孩子的肌膚很容易迫害,所以要懂得應該保健,下面的這些緩解皮膚濕疹的方法可以試試,可以有很好的作用。
一、山藥茯苓糕
材料:生山藥200公克(去皮)、茯苓100公克、蜂蜜30公克。
作法:去皮生山藥切塊蒸熟,接著搗爛成泥放涼備用。茯苓研磨成粉末狀與山藥泥攪拌均勻挖成球狀。接著將山藥泥球放入盤中,放入電鍋中以外鍋1杯水的時間蒸煮,待電鍋跳起取出淋上蜂蜜后即可食用。
效果:
山藥,可健脾除濕、養(yǎng)陰潤燥;茯苓,則有助健脾益胃、祛濕安神;蜂蜜,養(yǎng)陰潤燥解毒。上述幾類藥材組方一同烹調(diào)食用,有助增強健脾除濕、養(yǎng)陰潤燥的效果,舒緩、調(diào)理濕疹問題。非常適合體質(zhì)陰虛、濕疹病程日久、易慢性覆發(fā)、皮膚肥厚、干燥的中老年人、更年期婦女食用。這些食物可以一起吃,可以有祛濕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有滋陰的效果哦,對于健脾胃強身健體有一定的好處呢。
二、茅根薏仁粥
材料:白茅根1兩、薏仁30公克、白米30公克、水500cc。
作法:將白茅根用500cc煮沸去渣取汁備用。薏仁與白米混合加適量水煮熬煮成粥。接著將藥汁倒入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效果:
薏仁,性涼、味甘淡、可清熱利尿、健脾除濕;白茅根,性寒,可清熱涼血、除濕利尿。二者相互搭配,有助加強健脾去濕、利尿的作用功效。適量攝取能涼血祛濕止癢,針對濕熱蘊結(jié)型、血熱型的濕疹有不錯的調(diào)理作用。此外,白茅根除了與薏仁烹煮外,也可以和綠豆搭配熬湯,相當適合濕疹急性期患者食用。這樣的食物相互搭配可以有祛濕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有利尿消腫的效果,對于提高體質(zhì)來說是不錯的選擇呢,而且還可以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呢
關(guān)于皮膚濕疹的緩解食療方法,小編介紹了一些食譜。大家都學會了吧,方法簡單,而且營養(yǎng)價值高,增強體質(zhì)可以緩解皮膚濕疹的情況。而且還不油膩,對于身體虛弱啊,或者是皮膚容易感染的人群來說可以食用,還可以滋陰潤燥。
濕氣重喝什么茶好
1、想養(yǎng)胃的人,不妨喝點普洱熟茶
普洱茶分為生茶與熟茶兩種,生茶性微涼可去火,但對腸胃的刺激性比較大,而熟茶相對要溫和些,體內(nèi)濕氣重的朋友,如果想祛濕的同時也養(yǎng)胃,溫和的普洱熟茶就是不錯的選擇。
2、多喝涼茶也可去濕氣
另外,可以向廣東地處的居民一樣,多喝去濕氣的涼茶,其原料為薏米、淮山、茯苓、百合、白術(shù)、野菊花、生地、赤芍、金銀花等,民間用木棉花、雞蛋花煲茶也有一定去濕功效,但木棉花在煲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凈,以防重金屬污染。此外,生活中注意穿衣保暖,保持居住環(huán)境干燥,加強體育鍛煉,宜少吃苦瓜、通心菜等寒性食物。
3、脾胃不好,可飲烏龍茶
濕氣重的人多數(shù)脾胃功能不太好,這時可以選擇烏龍茶等溫性滋胃的茶來喝,雖然除濕效果不如綠茶,但是長喝還是有效果的。如果喜愛花茶的清新滋味,也可以飲用茉莉花茶,因為花茶用綠茶做底,利尿效果也不錯。
4、綠茶,除濕氣最好
除濕氣效果最好的就是最本色的綠茶。因為綠茶不發(fā)酵,不發(fā)酵就是沒有經(jīng)過氧化,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鮮葉的原始味道,茶中的咖啡堿、茶多酚等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因此,濕氣重的人不妨多喝綠茶,像洞庭碧螺春、西湖龍井、黃山毛峰都是味道不錯的綠茶。綠茶性寒,所以不宜多飲和長飲,體質(zhì)一旦有所改善,就要選擇飲用其它茶類。最好飯后一小時泡上3g左右的茶,一邊享受飯后的悠閑時光一邊讓茶香散布周圍。
普洱茶的喝法
1、用手掰下一小塊普洱茶(厚度為茶餅厚度,大小大概為1/2口香糖大小),加入800-1000ml涼水,大火煮開,轉(zhuǎn)小火再煮5分鐘,倒出茶汁。
2、再次加入800-1000ml涼水,大火煮開,轉(zhuǎn)小火煮10分鐘,倒出第二遍茶汁。
3、把兩次茶汁混合在一起,茶渣扔棄。每次要喝的時候,倒一些出來用容器或是微波爐加熱。切忌在茶水本身就不很濃的時候兌入開水,這樣會沖淡茶水,降低效果。當然如果大家本身茶水煮得就很濃,適當加入熱開水也是可以的。
烏龍茶的種類很多
烏龍茶和綠茶產(chǎn)自同一種茶樹,兩者最大的差別在于是否經(jīng)過發(fā)酵過程。烏龍茶是經(jīng)過殺青、萎凋、搖青、半發(fā)酵、烘焙等工藝制出的品質(zhì)上乘的茶葉品類,按制作工藝上來看,屬青茶、半發(fā)酵茶,透明的琥珀色茶湯是其特色。
作為中國茶的代表,烏龍茶最初由宋代的貢茶龍團、鳳餅發(fā)展而來,創(chuàng)制于清朝雍正年間1725年左右。烏龍茶不僅品嘗后齒頰留香、回甘鮮美,而且具有特殊的藥理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在日本人稱烏龍茶為 “美容茶”、“健美茶”。
在現(xiàn)代中國,烏龍茶主要產(chǎn)于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省,除了內(nèi)銷廣東、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qū)。
隨著烏龍茶的發(fā)展演變,其還可以細分出許多不同類別的茶。例如:鐵觀音、奇芽白蘭、水仙、黃旦(黃金桂)、本山、毛蟹、武夷巖茶、凍頂烏龍、水仙、肉桂、奇蘭、羅漢沉香、鳳凰單樅、鳳凰水仙、嶺頭單樅等以及適合配海鮮類食物的鐵觀音等等,種類繁多。
濕氣——萬惡之邪
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nèi)郁,所以大便無法正常。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醫(yī)里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谷雜糧為食,以肉食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覺得很虧,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濕的,脾受到傷害,水濕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nèi)堆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nèi)有濕氣。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 中,中醫(yī)最怕濕邪。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zhàn),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比較重,寒濕襲人。
為什么現(xiàn)代人的病那么復雜,那么難治?因為他們體內(nèi)有濕,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nèi)的濕氣里應外合,糾纏不清!以前僅僅盛行于我國西南的川菜,風行全國,就是因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濕邪比較重的西南一帶人需要用它來化解體內(nèi)的濕氣;全國人體內(nèi)都有濕氣了,都需要辛辣來化解,于是大家本能地愛上了川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