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季讓身體出出汗
夏季養(yǎng)生出汗。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鄙钪?,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注如何養(yǎng)生,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如何在四季養(yǎng)生方面行穩(wěn)致遠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炎炎夏季讓身體出出汗”,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在炎熱的夏季,部分人群會出現(xiàn)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四肢乏力等現(xiàn)象,其實這些都是夏季溫度太高所引起的。只要我們通過正確的調節(jié),這些癥狀就能夠得到緩解。那么夏季養(yǎng)生有哪些小技巧呢?
1、不要過早打開空調
如果過早打開空調,很容易患上自律神經(jīng)失調癥,會感覺手腳冰冷、頭痛、渾身沒力氣等,所以不要夏季剛到,就打開空調,一定要等到氣溫確實很高了再打開空調。
2、讓身體出出汗
身體出汗是正常的降溫功能,所以不要一到了夏季就呆在涼快的室內一動不動,適當?shù)氐綉敉饣顒踊顒?,讓身體出出汗。
3、少食多餐
如果一頓吃太多,身體為了消耗這些食物,就會產(chǎn)生更多的熱量來代謝,所以夏季最好選擇少吃多餐,尤其注意少吃高蛋白質的食物。
4、用溫水洗澡
雖然冷水澡聽起來更加誘人,但是在沖完冷水澡之后,身體會散發(fā)更多的熱量以彌補不足,所以用稍低于低溫的溫水進行沐浴即可。
5、穿棉質衣服
含纖維衣料容易鎖住熱量,而棉質衣服利于排汗,所以夏季適宜傳一些棉質的衣服。
精選閱讀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了夏季,這是一個非常炎熱的季節(jié)了,在這時候我們大家是很容易出現(xiàn)不適情況的了,這對于我們的健康影響也是比較大的,所以想要讓我們健康,那么選擇合適的方法來養(yǎng)生,這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具體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一起看看吧。
注意寢室的溫度、濕度
一般舒適的溫度為20-23℃,相對濕度50%-70%為佳。20℃以下會使人有寒冷的感覺,而超過23℃,會使人有熱的感覺,表現(xiàn)為難以入睡,甚至掀開被子。另外寢室的通風要好,如果我們睡覺的時候太炎熱了,那么也是不利于我們健康的,大家需要重視這樣的情況才行了,否則不利于我們健康。
注意選用臥具
臥具對睡眠質量的影響特別大,床和被子要軟硬適當。在所有臥具中,枕頭、涼席的作用舉足輕重。枕頭不宜太高,在炎熱的夏天再使用布棉枕頭會使頭頸長痱子,汗水浸濕枕頭沒有及時洗凈晾曬,汗臭霉臭味會使人昏頭昏腦。夏天睡宜用天然草木植物精細編織而成的草席或以中國特有的瓷竹、毛竹為原料制成的竹席,用竹子等材料制作的涼枕。
午睡
對很多晚上睡不好的人來說,適時的午睡可以作為一種補償。但午睡時間最好在1個小時左右,不要過長,如果睡覺的時間太長了,那么無疑也是不利于我們健康的,大家需要對這樣的情況有所了解才行了,這樣才可以讓我們更健康哦,合適的午睡是夏季養(yǎng)生的重要一環(huán)哦。
運動
晨練不宜過早,以免影響睡眠,而且夏季人體能量消耗很大,運動時更要控制好強度。運動后別用冷飲降溫,有的人運動后習慣吃冷飲。事實上,在身體溫度很高的情況下吃冷飲會傷害腸胃。運動后溫稀鹽水是最好的飲料。
可以發(fā)現(xiàn)夏季的時候我們養(yǎng)生是非常需要去注意和重視的,上面就給大家介紹了養(yǎng)生的一些方法,如果想要讓我們健康,那么對于上面的這些情況是必須要有所重視才行的了,這樣才可以幫助我們更健康哦,如果不能對這樣的情況有所了解和重視,那么就不利于我們的健康哦。
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是預防“情緒中暑”的基礎和關鍵?!靶撵o自然涼?!痹谑⑾牡娜粘I钪?,遠離“情緒中暑”的一些具體做法:
1、炎炎夏日里,作為學生和成人在連續(xù)看書或學習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的時候,就應該休息一會兒,大約15分鐘左右,并補充一些水或飲料。
2、天氣悶熱時應盡量少參與大規(guī)模的聚會和其他社交活動,增加一個人獨處或靜靜的休息時間,這樣可以有效減少“情緒中暑”的幾率。
3、天熱的時候,盡量不要談論刺激別人的話題,而應該選擇相對比較輕松、愉快的話題。還應該注意引導孩子不要較真,應該心胸開闊,包容別人。
4、作為單位的領導在持續(xù)高溫的日子里,也要盡量給大家創(chuàng)造一個比較輕松舒適的工作環(huán)境,在為工作環(huán)境物理降溫的同時,還應注意盡可能少批評下屬,使之工作時身心放松。
連續(xù)的高溫并不可怕,只要用一種接納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用正確的方法調整自己的身心,一定可以安然度過暑期,絕緣情緒“中暑”。
夏季到來讓我們倍感燥熱,這時吃一些蔬菜對于身體是有很多好處的,那么在炎炎夏日吃什么蔬菜好呢?這是很多朋友都比較關心的問題,今天就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希望對各位提供一些參考。
卷心菜!
在卷心菜中維生素a的含量是非常多的,而且吃卷心菜,對于腸胃粘膜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并且能夠修復體內的一些受損的組織。卷心菜當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A和U,對于腸胃功能不好的人來說,吃一些卷心菜是有很多幫助的。另外需要強調一點,卷心菜吃過多也不好,很容易引起氣脹,因此腹脹的朋友不可多吃。
韭菜!
韭菜當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類黃酮和錳元素,而錳元素對于消化蛋白酶的合成有很大的促進效果,同時還可以產(chǎn)生大量的維生素A,對于腸道壁的修復也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南瓜!
南瓜所含果膠可以保護胃腸道粘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進潰瘍面愈合,適宜于胃病患者。還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
除了上文介紹的幾種蔬菜以外還有大蒜、山藥、胡蘿卜、姜黃、木瓜、姜、秋葵都是在夏季比較適合吃的蔬菜。前幾類大家都十分熟悉,而秋葵對于許多人士還有些陌生,因為秋葵當中含有大量粘液,這些粘液的成分就是果膠和多糖,因此能夠對胃壁起到很好的保護效果,同時還能夠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特別適合腸胃不好的人士。
在炎熱的夏季,如果自己的腸胃功能不好胃口也不好的情況,可以多吃一些蔬菜,來調理自己,夏季吃蔬菜不僅可口清淡,而且對于開胃健胃也是有一定幫助的,但要注意的事也不能光吃蔬菜要保持營養(yǎng)均衡,肉類也要適量的吃一些!
炎炎夏日高溫難擋,幾乎所有的家庭不是開風扇吹涼,就是開空調避暑納涼,但空調、電扇在給人們帶來涼爽的同時,也給人體健康帶來了很多的不利。
古人沒有空調、電扇,但他們有著更合乎生理、養(yǎng)生的降溫避暑方式?!秲冉?jīng)》有云“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此夏氣之應,養(yǎng)長之道也”。下面我們就從這些古老的智慧中,學一些適用于今日的夏季避暑方式,希望能為大家度過一個舒適健康的夏天,帶來些實用的建議。
夏季養(yǎng)生重在精神調攝
夏季養(yǎng)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wěn)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yǎng)目的目的。
天地萬物都有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運動和變化的規(guī)律。人們應 “應天順時”,爭取“天人和諧”。
夏季飲食以養(yǎng)心為要從五行來講,夏季屬火,對應五臟為心,心屬火。古話說“心靜自然涼”,所以夏季要做到真正的涼快,重點就在養(yǎng)心。
而養(yǎng)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或是苦味食物,比如小棗、蓮子、百合等,就都能起到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
人們應該順應夏季的特點,晚睡早起,不要抱怨白晝太長,不要惱怒或激動,而要使自己的情緒像自然界的植物一樣充沛旺盛。
一年之中,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jié),人們應該遵照季節(jié)的特點進行養(yǎng)生保健,使自己平安地度過炎熱的夏天?!饵S帝內經(jīng)》稱:“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所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币馑际钦f在夏天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jié)。人們應該順應夏季的特點,晚睡早起,不要抱怨白晝太長,不要惱怒或激動,而要使自己的情緒像自然界的植物一樣充沛旺盛,并且讓身體適量出些汗以便體內的陽氣及時得到宣泄。
夏季有“夏”與“長夏”之分
眾所周知,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然而中醫(yī)藥學理論卻將一年分為五季,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中醫(yī)藥學理論的基礎是以自然哲學中的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作為基礎的,按照陰陽學說的理論,春夏屬于陽故以養(yǎng)陽為主,秋冬屬于陰則以養(yǎng)陰為主。按照五行學說,春季屬于“木”與人體的肝相應,夏季屬于“火”與心相應,秋季屬于“金”與肺相應,冬季屬于“水”與腎相應。但還有個“土”卻沒有相應的季節(jié),怎么辦呢?于是古代的醫(yī)藥學家就將夏季分為“夏”和“長夏”兩季,夏屬于“火”與心相應而長夏屬于“土”則與脾相應,這樣五行配五季,五季配五臟就完全符合五行學說理論了。
那么“夏”和“長夏”在時間上是如何劃分的呢?我們知道,陰歷的四、五、六月(即陽歷的五、六、七月)三個月是夏季。中醫(yī)學將陰歷的四月和五月(陽歷的五月和六月)定為“夏”,而陰歷的六月(陽歷七月)定為“長夏”。從中醫(yī)學理論來講,夏與長夏在季節(jié)的特點上是不相同的,“夏”的特點是以“炎熱”為主,而“長夏”的特點則是以“濕熱”為主。因為每年陰歷六月除了炎熱外,還會出現(xiàn)多雨或陰雨綿綿的情況,其氣候的表現(xiàn)特點是以潮濕悶熱為主。所以從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的角度講,在長夏這個季節(jié)中就特別要注意對“暑濕”的預防。
精神養(yǎng)生
在炎熱的夏季,隨著氣溫的升高,許多人的心情卻越來越差,變得煩躁、愛發(fā)脾氣,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與別人發(fā)生矛盾,心理學家稱之為“情緒中暑”。特別是在氣溫超過35攝氏度,日照時間超過12小時以后,發(fā)生“情緒中暑”的幾率就會急劇上升,所以在炎熱的夏季保持平靜的心境尤為重要。
《黃帝內經(jīng)》亦特別強調:夏季“更宜調息凈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所以,我們在炎熱的夏季要做到“靜心、安神、戒躁、息怒”,以保持良好的情緒。宋代大儒溫革有詩云:“避暑有要法,不在泉石間。寧心無一事,便到清涼山。”故有“靜在心,不在境”之說。
不管天氣如何炎熱,我們的心態(tài)要平和,情緒要穩(wěn)定,使思想平靜下來,做到神清氣爽;遇到不順心的事,一是“冷處理”,二是“來點幽默”,既能夠化解矛盾,又能夠消除苦悶,還能夠舒暢心緒,有利于恢復良好心情,而取得“心靜自然涼”的效果。
起居養(yǎng)生
《黃帝內經(jīng)》稱在夏季的三個月里,應“夜臥早起”。因為夏季的特點是白天時間長,夜間時間短,人體也應該適應自然界的規(guī)律,晚上睡得晚一些,早晨起得早一些。夏季合理睡眠時間應該是,就寢時間為22:00~23:00,起床時間為5:30~6:30。
由于夏季夜間的睡眠時間縮短,所以通過午睡來補充就顯得非常重要。午睡不但能使人體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勞,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還能夠改善腦部供血,增強體力和機體的防護能力。有資料表明,夏季適當?shù)厮缬X可大大地減少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夏季午睡的時間一般以30分鐘至1小時為宜,時間過短達不到午休的目的,而時間過長不但會感覺頭腦發(fā)昏,肢體無力,還會影響夜間的睡眠質量。
夏季還應注意居室內小氣候的調節(jié)。居室內的小氣候包括溫度、濕度、日照和通風等。適宜的室內小氣候對人體的健康有利。最佳的室內溫度以22℃~25℃為宜,最佳的相對濕度以40%~60%為宜,人們生活在這樣的居室環(huán)境里會感到非常舒適,精神狀態(tài)良好,思維清晰,工作或學習的效率較高。但由于自然界的四季氣候變化有所不同,故居室的小氣候也應適當調整。
在炎熱的夏季,要以調節(jié)溫度為主,室內溫度以25℃~28℃,室內、外溫差不超過10℃為宜。在濕熱的長夏,可利用空調機的除濕功能,以保證溫度和濕度都達到人體感到舒適的水平。
另外,夏季要注意不宜過于貪涼,如室內的溫度過低,或用涼水沖澡或洗腳,冷飲吃得過多等,兒童和老年人要特別注意。
飲食養(yǎng)生
夏季天氣炎熱,各種生物生長繁殖最為活躍,同時也是細菌、病毒生長繁殖最快的時期。炎熱的夏季,還影響人的食欲和消化,使人們飲食減少,消化不良。此外,夏季還是胃腸道疾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如急性胃腸炎或痢疾等。所以夏季更應注意飲食衛(wèi)生和飲食調養(yǎng)來保障身體健康。夏季飲食養(yǎng)生的總原則是:①飲食清潔衛(wèi)生;②以清淡為主;③保證營養(yǎng)素的平衡攝入。
夏季人體出汗多,所以要特別注意飲水量的增加,一般來講,每天的飲水量應在2000毫升左右。提倡主動飲水,即不要等到感覺口渴后再飲水,而是經(jīng)常少量地喝些水以維持機體的需要。夏季多進食一些牛奶、豆?jié){、粥、湯等流食也是補充水分的好方法。如早餐喝豆?jié){,午餐喝湯,晚餐喝粥,睡覺前喝牛奶,上下午喝茶,都能起到生津止渴、清涼解暑、補養(yǎng)身體的作用。
運動養(yǎng)生
夏季運動時應適當?shù)販p少運動量,特別是在炎熱的中午不要運動,以免中暑。夏季鍛煉的時間應選擇在早晚氣溫涼爽時進行,地點應選擇在有花有草,有水有樹,視野開闊,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濕潤清爽的公園內。
夏季運動應戴遮陽帽,穿淺色、寬敞和透氣性良好的運動服,每鍛煉1小時,應休息5~10分鐘,同時注意補充水分和營養(yǎng)。
夏季運動后要注意三個問題:①運動后不要立即喝冷飲。因為運動時體內血液運行于四肢和體表,而運行于消化系統(tǒng)的血液較少,冷飲會對胃腸產(chǎn)生刺激,使胃腸的血管收縮而造成胃痛或胃腸道不適。②運動后不宜飲水過多。因運動會消耗人體的很多能量,飲水過多會加重胃腸道及心臟負擔,特別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③運動后不宜立即洗冷水澡。因運動時體表的毛細血管擴張,皮膚表面的毛孔張開,如果皮膚突然受到冷水刺激,會造成體表毛細血管的驟然收縮,毛孔關閉,體內熱量無法發(fā)散,從而導致體溫調節(jié)功能失調,而出現(xiàn)熱傷風的癥狀。
調補養(yǎng)生
有些人認為,夏季(特別是三伏天)不宜進補,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一提到“進補”,人們總是想到雞鴨魚肉等食品或人參、鹿茸等補益中藥,這些屬于溫熱的食物或中藥,在炎熱的季節(jié)確實不宜服用。
在中國的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中,根據(jù)采用不同性質的食物或中藥進行補益的方法,可以分為平補法、清補法、溫補法及峻補法等四種主要方法,夏季宜選用清補的方法。
飲食清補法,是指采用寒涼性食物進行補益的方法。屬于涼性的食物有小米、薏米、綠豆、豆腐、蘿卜、冬瓜、絲瓜、油菜、芹菜、蘋果、梨、鴨蛋、豬皮等;屬于寒性的食物有苦瓜、黃瓜、茭白、西瓜、蓮藕、海帶、紫菜、蟶肉、田螺等。夏季天氣炎熱較適宜選擇這些寒涼性質的食物進行清補。
夏季在五行中屬火,暑熱之邪最能耗氣傷陰,所以夏季進補應選擇藥性偏于寒涼的益氣滋陰類中藥,如生曬參、西洋參、百合、麥冬、女貞子、沙參、石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