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手抖 警惕身體不健康
老年人健康養(yǎng)生小貼士。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相信關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對于不同人群的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為此,養(yǎng)路上網站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老年人手抖 警惕身體不健康》,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老人手抖的情況很多見,多數老人的身體往往不好,有時候會患有慢性病,那么就更應該重視手抖的情況,這可能是身體不健康的信號。所以老人出現(xiàn)手抖的時候,最好是檢查身體,以保證身體的健康,我們下面就來看看,導致老人手抖的原因有哪些?yS630.Com相關推薦
肢體甚至頭頸的不由自主的抖動,醫(yī)學上稱為震顫。它僅是一個癥狀,是指身體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現(xiàn)為不隨意的有節(jié)律性的顫動,臨床上又將其細分為:靜止性震顫、運動性震顫、姿勢性震顫、回跳性震顫及震動性震顫等。
靜止性震顫即肌肉在松弛的情況下出現(xiàn)肢體抖動,睡眠時消失,較有節(jié)律。帕金森綜合征即屬此類。
運動性震顫是在靜止時不出現(xiàn),運動時才發(fā)作。表現(xiàn)為無節(jié)律、振幅大,常因情緒激動、精神刺激而發(fā)作。這是拮抗肌協(xié)調障礙的結果。常是小腦病變的反應,如小腦腫瘤、結合臂病變、腦血管硬化等。
姿勢性震顫又稱意向性震顫。其實此種震顫歸屬運動性震顫,即指身體處于某一特定姿勢(如臥或坐時)或從事某種目的運動或保持某一姿勢時才出現(xiàn),靜止時消失。
震顫雖然表現(xiàn)為手的抖動,但其病根多在大腦,皆是因某種疾患使大腦涉及運動協(xié)調功能的區(qū)域受到損害。臨床上的病因有帕金森綜合征,肝豆狀核變性,肝性腦病,小腦、腦干病變,腦動脈硬化,腦缺血,藥物中毒,癡呆等。像電視片中容家老大的手抖發(fā)作,從時間、地點、年齡及誘發(fā)因素來看,很可能是因為其原有老年性高血壓、動脈硬化,又突受精神刺激所致。
作為老年人如果出現(xiàn)手抖癥狀,且日益嚴重,應該及時求醫(yī)做適當檢查,明確病因,正確治療,切勿“大意失荊州”。如果僅僅是手抖治手,從表像處理,只能事倍功半。
老年人出現(xiàn)手足麻木的癥狀并非少見,醫(yī)學專家曾經指出,幾乎所有60歲以上的老年人都有過手腳麻木的感覺。引起老年人手足麻木的原因是多個方面的,許多時候是由于手足的位置擺放不合適,導致局部受壓而引起麻木感,多見于睡醒之后,經過活動可自行緩解。此外,還有許多時候可能出現(xiàn)持續(xù)性的不明原因的麻木感,這種情況大多是與某些病變或疾病有關,需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yī)。老年人手腳麻木的“三主因”是:
營養(yǎng)不良 主要是與長時間的胃腸道功能紊亂,攝食減少,由此造成機體缺乏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密切相關。特別是B族維生素的缺乏可致神經營養(yǎng)與代謝功能阻礙和傳導速度減緩,引起末梢神經炎和神經根病變而造成手足麻木。老年人平時需要加強飲食調理,做到飲食易消化,促進吸收,預防營養(yǎng)不良性麻木。
動脈硬化 如果老年人患有腦動脈硬化,一方面可減緩神經的傳導速度,另一方面可使腦的局部供血、供氧減少和中樞功能障礙。尤其是感覺中樞部位的缺血缺氧功能障礙,可引起相應肢體部位的麻木。這種手足麻木往往有一側性、陣發(fā)性特點,隨著血管狀態(tài)的改善,持續(xù)數小時或數日后其麻木癥狀可自然好轉或消失。個別患者在一側麻木時若伴有同側肢體的軟弱無力,需要及時住院治療,以免發(fā)展成為肢體偏癱。
藥物副作用 老年人疾病多,服藥種類亦多,其中有些藥物如磺胺、痢特靈、呋喃唑酮、氧氟沙星等抗菌藥物,雷米封、乙胺丁醇等抗結核藥和長春他辛等化療藥物,在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長的情況下可能會誘發(fā)神經末梢炎,引起肢體麻木。一般是由手足開始,而后逐漸向上蔓延,并常伴有感覺過敏或感覺異常,因而服用這些藥物時應嚴格控制劑量。
要想做好養(yǎng)生,就需要了解身體疾病信號大全,及早發(fā)現(xiàn)身體出現(xiàn)的身體疾病信號,進行治療。下面總結了20個身體疾病信號大全,供參考。
1、清晨醒來如果頭暈、頭昏,可能是出現(xiàn)了頸椎骨質增生或血黏度過高等疾病,如果在起床活動20分鐘后浮腫還不徹底消失,提示可能有腎病或心臟病。
2、如果出現(xiàn)口臭、口氣重,則可能是牙周病引起,同時,胃病、肝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或缺乏微量元素鋅和維生素B都可能導致口臭??谥杏邪蔽兑裢庾⒁饽I臟的健康。
3、如發(fā)現(xiàn)眼睛顏色改變,充血、渾濁、色黃,應馬上去醫(yī)院看醫(yī)生,眼瞼蒼白提示可能患了缺鐵性貧血。如眼角膜出現(xiàn)一圈模糊的灰環(huán),說明心臟可能有問題,如果是30-50歲的男性應馬上到醫(yī)院就診。
4、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臉色潮紅,可能與心臟病或高血壓有關,如臉色帶黃,還伴以身體疲倦,很可能是黃疸型肝炎。
5、晨起惡心嘔吐,除去懷孕的原因,如每天早上都如此,很可能是慢性胃炎或肝膽有病。
6、如果吃油膩食物后上腹部疼痛,并放射到右肩背部,很可能是患有肝膽疾病。如果飯后總是出現(xiàn)反酸、腹脹或腹痛等癥,提示積食了,要多吃新鮮蔬菜,三餐要注意清淡,以易于消化。
7、如果出現(xiàn)食不知味,并伴心悸、多夢、失眠等。這就意味著心臟功能受到了損害,是操勞過度所致。當口中干澀,舌苔厚重,嘗不出食物的滋味時,尤其要警惕,防止心臟發(fā)生病變。
8、如果食欲亢進,體重卻減輕,可能患了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如果沒有食欲,見到油膩就惡心,易疲勞,可能是患了肝炎。
9、刷牙時如果牙齦出血,可能是牙周病,如果還伴有鼻子流血、月經過多,則可能與肝病有關。一般牙出血的肝炎病人可以服用維生素C、維生素K及其他止血藥來緩解病情。
10、晨起小便,如果尿液棕色,提示肝臟可能出現(xiàn)問題。
11、如果在清晨45點鐘醒來有強烈的心慌饑餓感,并且伴有疲乏無力,直到吃早餐后不舒適的感覺才逐漸消失,提示可能是糖尿病傾向。如果總感到口渴,要去查查血糖和糖耐量。
12、眼睛發(fā)花,眼角干澀,看不清東西。這是肝功能衰弱的先兆。、如果經常眼睛疼痛,除了用眼疲勞外,老年人出現(xiàn)這種情況要提防青光眼。
13、耳朵老是嗡嗡作響,還會伴隨著腳痛、腰痛、尿頻等癥狀,這是腎功能在逐步衰退的信號。
14、上樓梯時如感到心跳加速、心慌、胸悶,表明心臟功能較弱。
15、工作時如果感到記憶力太差、健忘,可能是神經衰弱和動脈硬化所引起的。如果背痛,除了肌肉痛,也可能是脊椎或內臟有了毛病。
16、雙手如果指尖比指節(jié)更粗大,可能是患有較嚴重的肺部疾病。如果指甲生長緩慢,沒有光澤并且變黃變厚,提示淋巴系統(tǒng)出了毛病。
17、如果手背靜脈突出,并且隨著年齡增加越加明顯,也提示有心臟病的可能。如果手掌泛紅,可能是肝臟出現(xiàn)問題及內分泌失調。
18、如果過度興奮或緊張時手掌常潮濕出汗,可能有甲狀腺的異常。手發(fā)抖可能是甲亢,也可能是帕金森病。
19、鼻子不靈,同時經??人?,有時甚至呼吸困難,這是肺功能逐步衰退的標志。
20、嘴唇感覺麻木,身體日漸消瘦。這表明胰腺功能在逐步衰退,主要是由于飲食失調、饑飽不當所致。
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20個身體不健康的疾病信號,供參考。
1、老年人手哆嗦是什么病
1.1、腦功能障礙
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良,腦細胞衰退而影響生理功能。這多表現(xiàn)為微小動作的手抖,尤其寫字時更為明顯,多在一側。
粗活用力時的大動作,則不一定會發(fā)生顫抖。若某一血管梗塞,除手抖外,還會有相應的神經功能缺損。手抖的癥狀會隨年齡的增加和血管硬化的加重而加重。這一類手抖治療的重點在于治療血管硬化、高血壓、高脂血癥,另外還需戒煙忌酒,做到清源治本。
1.2、小腦半球疾患
可因腫瘤、小腦萎縮、腦供血不足而致。這一類手抖的特點是意向性震顫,即靜止時不抖,運動時出現(xiàn)。令其指鼻尖時,手發(fā)抖且指不準確,同時還可合并眼球震顫、走路時呈醉漢步態(tài)、動作不協(xié)調,間或耳鳴、失聰等。
1.3、帕金森病
這是一種發(fā)生于老年人的退行性疾病,除手抖外,還伴有動作緩慢,肢體僵硬,平衡功能差等癥狀。如果不治療,癥狀將越來越重。這種病需專科醫(yī)生幫助診治。
2、老年人手哆嗦是怎么回事
2.1、生理性震顫:有時候手抖并不代表是疾病的征兆,在很多時候就算是年輕人也會出現(xiàn)手抖的情況,這種情況一般在肢體、頭部及舌等部位比較常見。這種現(xiàn)象通常都是發(fā)生在精神緊張、驚恐、情緒激動、疲勞等情況之后,這是生理性震顫,只要多加休息便能馬上恢復,并不需要治療。
2.2、特發(fā)性震顫:特發(fā)性震顫,就是常說的家族性震顫,這種情況一般在患者25歲前就會發(fā)病,隨著年齡的增加其震顫的情況會越發(fā)的嚴重。這類患者其震顫多在雙手、頭部或發(fā)音時,尤以雙手震顫為多見。
2.3、老年性震顫:在震顫初期多半是運動時才會出現(xiàn)手抖的現(xiàn)象,隨著情況的發(fā)展,以后也可在靜止時出現(xiàn),其抖動的部位一般以手、頭、唇多見。對于這部分患者,建議應該盡早的去醫(yī)院進行檢查以及治療,在初期就進行治療。
3、老年人手哆嗦怎么辦
老年人一旦有手抖癥狀,且日益嚴重,應及時就醫(yī)做適當的檢查,以明確病因,正確治療。
如確定為老年性震顫,應要注意用腦衛(wèi)生,加強腦的鍛煉,可推遲腦細胞的衰老,延緩小腦萎縮的進程。其次是適量的運動,加強關節(jié)、肌肉的鍛煉,使各關節(jié)及各肌肉群之間能相互協(xié)調運作,推遲衰老的進程。
手部的運動尤其有助于健腦,搓擦兩手、手攥四指、四指攥拇指、兩手握拳輕輕相撞都是很好的方式。鍛煉時應掌握合適的力度,可有效這到健腦防手抖。對于老人手顫的處理,要先辨性質,再做相應處理。
老年人手哆嗦吃什么好
1、糯米紅棗山藥湯
食材:糯米10克,紅棗20枚,山藥50克。將糯米、紅棗、山藥(切片)洗凈一同人鍋,加適量清水,用小火煮至湯變稠時即可食用。糯米、紅棗有補氣健牌、補腎養(yǎng)血的功效;山藥有補脾養(yǎng)胃、補肺益腎的功效。以上食物合用,對防治中樞神經系統(tǒng)變性所致的顫證有較好的功效。
2、百合龍眼煲雞蛋
食材:鮮百合50克,龍眼肉10克,雞蛋兩個,白糖適量。百合洗凈,雞蛋煮熟去殼。將百合與煮好的雞蛋同龍眼肉一起入鍋,加適量清水,用小火煮至百合熟爛即可,出鍋后加入適量白糖。龍眼肉有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之功;百合能潤肺清心,防洽神經衰弱,雞蛋富含蛋白質及卵磷脂,有補腦功效。
3、參歸豬心湯
人參3克,當歸9克,豬心1個。豬心剖開洗凈,將人參、當歸裝入豬心,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用小火煮至豬心熟爛,去掉當歸,吃豬心,嚼人參飲湯。人參可改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功能,增強大腦的靈活性;當歸有補血活血之功效;豬心能補心益氣,同用具有寧心益智、健腦止顫之效。
老年人手哆嗦要注意什么
1、睡眠充足除晚上休息好之外,中午也要養(yǎng)成小睡的良好習慣。
2、堅持鍛煉常進行散步、慢跑、體操、太極拳等活動,增強體質。
3、飲食規(guī)律多餐少食,清淡為主,多吃維生素、高蛋白、木耳、香菇等食物。
4、戒煙忌酒香煙里面含有尼古丁等致癌物質,不利于老人身體健康。
養(yǎng)生導讀:手抖是老年人的常見現(xiàn)象,有些人兩只手抖個不停,吃飯、寫字都成問題,那么老人手抖是什么???老人手抖是什么原因呢?家人要怎么緩解和治療老人的手抖問題呢?小編為您詳解。
老人手抖是什么???
醫(yī)學上稱這種老年人手發(fā)抖的現(xiàn)象叫做老年性震顫。它僅是一個癥狀,是指身體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現(xiàn)為不隨意的有節(jié)律性的顫動。這既是老人衰退的表現(xiàn),也是一種病態(tài)的反映。顯示為手抖,其實病根在腦中,多是大腦退行性變所致。
老人手抖,確實是一種不可能抗拒的老化現(xiàn)象。但不一定每個老人都會手抖??v使顫抖,但其輕重程度也不一樣。多數而言皆表現(xiàn)在細小動作上比較明顯,如寫字不再流暢均勻、穿針會抖抖索索、挾菜會誠徨誠恐、敬酒會杯搖酒濺。有的還會搖頭晃腦、步態(tài)蹣跚、動作遲緩、記憶衰退。
據科學驗證:趨于年邁者,腦細胞減少20%,進入高齡期減少30%。腦細胞的衰亡,神經細胞的老化,會導致小腦萎縮,引起協(xié)調共濟功能異常。由于老年人動脈硬化,新陳代謝障礙,加之活動量小,體內血液中的氧氣和養(yǎng)料對肢體供給較差,肌肉發(fā)生廢用性萎縮,肌肉變硬,肌力減退,肌肉的收縮不規(guī)則,張力過低,也會引起產生肌肉的縮張不協(xié)調。
老人手抖是什么原因?可能是5種??!
在臨床上,震顫麻痹癥、腦動脈硬化、中腦或小腦平病變、肝性腦病、藥物中毒、癡呆等,都有可能引起老人手抖。
1、腦功能障礙
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良,腦細胞衰退而影響生理功能。這多表現(xiàn)為微小動作的手抖,尤其寫字時更為明顯,多在一側。粗活用力時的大動作,則不一定會發(fā)生顫抖。若某一血管梗塞,除手抖外,還會有相應的神經功能缺損。手抖的癥狀會隨年齡的增加和血管硬化的加重而加重。這一類手抖治療的重點在于治療血管硬化、高血壓、高脂血癥,另外還需戒煙忌酒,做到清源治本。
2、預期焦慮癥。
這種問題常常制造了一個使病人感覺到恐懼的情境。比如,你非常擔心工作有別人在場時手會發(fā)抖,結果別人來到你面前時,你的手真的在抖動了。在預期性焦慮癥中,引起心理反應的癥狀的焦慮會加劇或導致癥狀的產生。而癥狀的出現(xiàn)又進一步強化預期性焦慮,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在這個惡性循環(huán)中,你被封閉起來而不能自拔。由此可見,你真正害怕的是害怕本身。
3、小腦半球疾患
可因腫瘤、小腦萎縮、腦供血不足而致。這一類手抖的特點是意向性震顫,即靜止時不抖,運動時出現(xiàn)。令其指鼻尖時,手發(fā)抖且指不準確,同時還可合并眼球震顫、走路時呈醉漢步態(tài)、動作不協(xié)調,間或耳鳴、失聰等。此時,需作CT、磁共振或誘發(fā)電位等檢查,可找出病源,及時正確地處理。總之,老人手發(fā)抖的病灶多在大腦,因此局部治療如針灸、理療的效果,常常不盡人意。理想的療法是尋源根治。
4、特發(fā)性震顫
這種病的病因不明,主要累及上肢和頭部。主要表現(xiàn)是做精細動作時出現(xiàn)手抖,如寫字、持筷子、扣紐扣等。情緒緊張、疲勞時手抖更明顯,于精神松弛或休息時減輕或完全消失。喝酒后癥狀可減輕。神經系統(tǒng)檢查除手抖外無其它異常,目前治療這種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采用藥物治療。服藥可以改善癥狀,停藥后又復發(fā),所謂治標不治本。特發(fā)性震顫進展非常緩慢或不進展,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
5、帕金森病
這是一種發(fā)生于老年人的退行性疾病,除手抖外,還伴有動作緩慢,肢體僵硬,平衡功能差等癥狀。如果不治療,癥狀將越來越重。這種病需??漆t(yī)生幫助診治。也是腦內錐體外系疾患之一,病灶在大腦深處的丘腦基底節(jié)處,主要是缺乏多巴胺。典型的是一側或雙上肢,尤其是遠端出現(xiàn)不以意志為轉移的抖動,緊張激動時加重,安靜時消失,且動作遲鈍、反應慢、關節(jié)僵硬、手腳不靈、步態(tài)不穩(wěn)、語言不暢、抄寫時字歪扭。此病確診后可采用服藥或手術方法,如服用左旋多巴、安坦以及行立體定向術,效果不錯,但可復發(fā)。
老人手抖如何治療?
知道了老人手抖的原因,那么如何來預防和緩解手發(fā)抖呢?老人手抖吃什么呢?
注意用腦衛(wèi)生,加強腦的鍛煉,可推遲腦細胞衰老,延緩小腦萎縮的進程。適量運動,加強關節(jié)、肌肉鍛煉,可以增強體內的新陳代謝,使組織器官充滿活力,有助于各關節(jié)、各肌肉群之間的相互協(xié)同運動,推遲衰老的進程。
據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食用蠶豆、咖啡,可有效地控制震顫。家人可以適當給老人多吃這兩種食物。另外推薦一些老人手抖食療偏方:
1、糯米紅棗山藥湯:糯米10克,紅棗20枚,山藥50克。將糯米、紅棗、山藥(切片)洗凈一同人鍋,加適量清水,用小火煮至湯變稠時即可食用。糯米、紅棗有補氣健牌、補腎養(yǎng)血的功效;山藥有補脾養(yǎng)胃、補肺益腎的功效。以上食物合用,對防治中樞神經系統(tǒng)變性所致的顫證有較好的功效。
2、參歸豬心湯:人參3克,當歸9克,豬心1個。豬心剖開洗凈,將人參、當歸裝入豬心,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用小火煮至豬心熟爛,去掉當歸,吃豬心,嚼人參飲湯。人參可改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功能,增強大腦的靈活性;當歸有補血活血之功效;豬心能補心益氣,同用具有寧心益智、健腦止顫之效。
3、首烏當歸雞湯:何首烏、當歸各15克,枸杞子、山萸肉各10克,母雞1只。雞宰殺去毛、內臟洗凈。將上述四昧中藥洗凈,裝入雞腹中,放人沙鍋內-,加適量清水,用小火燉至雞肉酥爛,加食鹽調味,吃雞肉喝湯,此款藥膳具有補腎益智、健腦止顫的功效。
4、百合龍眼煲雞蛋:鮮百合50克,龍眼肉10克,雞蛋兩個,白糖適量。百合洗凈,雞蛋煮熟去殼。將百合與煮好的雞蛋同龍眼肉一起入鍋,加適量清水,用小火煮至百合熟爛即可,出鍋后加入適量白糖。龍眼肉有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之功;百合能潤肺清心,防洽神經衰弱,雞蛋富含蛋白質及卵磷脂,有補腦功效。
老年人如果出現(xiàn)手抖癥狀,且日益嚴重,應該及時求醫(yī)做適當檢查,明確病因,正確治療。如果僅僅是手抖治手,從表象處理,只能事倍功半。
首先,彈鋼琴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心境更豁達。在專心練琴時,演奏者可以達到“神游世界、物我兩忘”的境界,非常有助于老人修身養(yǎng)性。其次,彈鋼琴是鍛煉思維的好方式。因為鋼琴作品是所有樂譜中最復雜的,分析和理解這些樂曲,需要樂理知識、和聲知識、復調知識等,還要有較強的記憶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邏輯判斷能力等。所以,學琴可以幫助老人開發(fā)智力,讓老人在美的熏陶中遠離老年癡呆。
除了鍛煉腦力,彈鋼琴還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因為它需要手、眼、腳、耳、腦并用。
以手的運動為例,彈琴時,手既要垂直運動(向下?lián)羟冁I),又要水平運動(將手迅速移動到下一個琴鍵上方);既要雙手同時觸鍵,又要雙手分別觸鍵;既要同時彈一兩個音,又要同時彈四五個音。而且,雙手之間的配合誤差不能超過幾十分之一秒。有關研究表明,長期的、系統(tǒng)的、全面的鋼琴訓練,會使人的心臟、四肢、大腦等主要器官保持在一個合理、健康、平衡的狀態(tài),從而達到修身養(yǎng)性、益壽延年的作用。
此外,老人在學琴過程中,可以跟同伴一起交流、切磋,無形間增加了彼此的接觸,結交了一群固定的琴友,他們的生活就會不再寂寞、單調。
不過,提醒老年朋友的是,無論是彈琴下棋,還是寫字畫畫,都要講究一個度,都要按照老年人的生活規(guī)律來。
再有,老人持續(xù)活動的時間不宜過長,生活節(jié)奏應該是平和舒緩的。彈琴是為了放松心情,但如果時間過長,體力上會吃不消,也達不到鍛煉身心的目的。
1、老年人手發(fā)麻是因為缺乏運動
1.1、長期姿勢固定
長期保持一個固定的姿勢,會造成血液循環(huán)不暢,神經末梢麻痹,形成手腳發(fā)麻的感覺,只要及時活動下手腳,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恢復正常。
1.2、寒冷受凍
人體對溫度有一個感應度,超過人體感應度的寒冷狀態(tài)下,手腳感覺神經失靈,表現(xiàn)為手腳發(fā)麻,無知覺癥狀。受凍時間過久,會造成該部位永久性組織壞死。
2、老年人手發(fā)麻是因為飲食不當
2.1、營養(yǎng)不良
主要是與長時間的胃腸道功能紊亂,攝食減少,由此造成機體缺乏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密切相關。特別是B族維生素的缺乏可致神經營養(yǎng)與代謝功能阻礙和傳導速度減緩,引起末梢神經炎和神經根病變而造成手足麻木。
2.2、藥物副作用
老年人疾病多,服藥種類亦多,其中有些藥物如磺胺、痢特靈、呋喃唑酮、氧氟沙星等抗菌藥物,雷米封、乙胺丁醇等抗結核藥和長春他辛等化療藥物,在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長的情況下可能會誘發(fā)神經末梢炎,引起肢體麻木。
3、老年人手發(fā)麻是因為疾病原因
3.1、上肢神經卡壓
拇、食、中指的麻木疼痛,常有夜間麻醒史,醒后活動可好轉。嚴重者可伴有手部肌肉萎縮,影響手的精細動作,這是因為正中神經在腕部受到壓迫,即所謂的“腕管綜合征”。
3.2、頸椎病
引起手麻最常見的疾病就是頸椎病,它是中老年人好發(fā)的疾病之一。當人步人中年以后,一些器官往往會發(fā)生退行性變,當頸椎間盤發(fā)生退行性以后,往往會導致頸椎間盤突出或是關節(jié)突發(fā)生增生或肥大,這些突出的頸椎間盤或增生的關節(jié)一旦壓迫鄰近的頸神經根時,便出現(xiàn)了頸椎病。
3.3、中風
雖然手指麻木不一定會發(fā)生中風,如果經常出現(xiàn)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肢體麻木、舌頭發(fā)脹等癥狀,且患者平時又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疾病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的發(fā)生。
3.4、更年期綜合征
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有時候也有手麻的現(xiàn)象,但是并不明顯,隨著更年期的結束,手麻現(xiàn)象就會隨之消失。
3.5、動脈硬化
如果老年人患有腦動脈硬化,一方面可減緩神經的傳導速度,另一方面可使腦的局部供血、供氧減少和中樞功能障礙。尤其是感覺中樞部位的缺血缺氧功能障礙,可引起相應肢體部位的麻木。
老年人手發(fā)麻怎么辦
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應用尼莫地平、丹參、維腦路通等藥,以改善腦供血,或者晚上睡前服用1~2片小劑量腸溶阿司匹林片;平時注意多飲水;
定期測血壓及做血脂、血液流變學檢查;如患有高血壓或高脂血癥,應積極進行治療。
積極治療頸椎病;平時常做一些緩慢活動頸部的保健操;注意睡眠時枕頭的高矮,一般以7~9厘米高為宜,不可過高或過低。另外,枕頭的軟硬也要適中,睡姿要正確,以避免局部血管和神經組織受壓而致手指發(fā)麻。
一旦患了糖尿病,要進行正規(guī)合理的治療,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圍,并注意補充維生素B1、B6、C等。
另外,老年人如果長期消化吸收功能較差,營養(yǎng)不良,就會引起維生素B1缺乏而患末梢神經炎。此病也會引起手指發(fā)麻,此時患者只要增加營養(yǎng),多補充維生素B1便可。
老年人手發(fā)麻如何緩解
1、按摩胸部,強心固本
用一手拇指沿膻中穴(位于胸骨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平第4肋間隙處),四指沿天池穴(位于胸部乳頭外側1寸,前正中線旁開5寸,第4肋間隙凹陷處)、神封穴(在胸部正中線旁2寸,第4肋間隙凹陷處)按摩。
另一只手從頸部天突穴(位于頸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正中處)向下至胸底鳩尾穴(位于臍上7寸,劍突下半寸處)上下按摩,共計100次。
2、按摩頸部,活血化瘀
以左右手分別用拇指和四指分開,掐捏喉部上端廉泉穴(位于頸部前正中線上,喉結上方,舌上緣凹陷處)、人迎穴(位于頸部喉結旁開1.5寸處)和其下端的天突穴各100次。
再以左右手分別有節(jié)奏地按搓頸后的天柱穴(位于頸部斜方肌處緣之后發(fā)凹陷中,約當后發(fā)髻正中旁開1.3寸)和啞門穴(位于頸部后正中線上,第1、2頸椎棘之間的凹陷處)各64次,按搓時要輔以頭部的俯仰動作。
3、梳洗手臂,理經祛邪
用右手掐捏左腋窩極泉穴(位于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爾后再從上而下,由下而上梳洗手臂內外側。
再按合谷穴(將一手拇指指間關節(jié)紋正對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間的指蹼邊緣,此拇指尖所指之處)和勞宮穴(位于手掌心,第2、3掌骨之間偏于掌骨的掌中紋處,握拳屈指時,中指指尖所指)各64次,最好再以同法換手按摩。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養(yǎng)生人群頻道的《老年人手抖 警惕身體不健康》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laonianrenjiankangyangshengxiaotieshi/">老年人健康養(yǎng)生小貼士”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