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養(yǎng)生藥方
2020-12-23缺鐵性貧血是女性和嬰幼兒中比較常見的疾病,很多女性朋友在患病過程中一般都會選擇食療的方法進行治療。引起缺鐵性貧血的原因有很多,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在治療的過程中該怎么樣正確調(diào)理呢?中醫(yī)有哪些藥膳養(yǎng)生方可以調(diào)理缺鐵性貧血呢?今天小編就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缺鐵性貧血是由于各種不同原因引起體內(nèi)儲存鐵缺乏,影響細胞的血紅素合成而發(fā)生的貧血。缺鐵性貧血常發(fā)生于生育期婦女和嬰幼兒中。鐵是人體生理過程中需要的微量元素,存在于所有生存的細胞內(nèi)。
【芪棗羊骨粥】
配方: 羊骨1000克左右,黃芪30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
制法: 先將羊骨打碎與黃芪、大棗入砂鍋,加水煎湯,然后取汁代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細鹽、生姜、蔥白調(diào)味,稍煮即可。
功效: 補腎強筋,健脾益氣。
用法: 溫熱空腹食用,10~15日為1個療程。
【花生紅棗湯】
配方: 連衣花生200克,紅棗30~50克。
制法: 紅棗、花生
更多>>本文導讀:腎陰虛,腎陽虛雖然只有一字只差,但其中卻是兩種完全相反的概念,在對腎虛的治療上,沒有針對性的辨證,只會讓病情加重,下面就針對性的介紹腎陰虛的藥膳食療。
做法:雪梨1個,川貝母6克。將雪梨挖去核,川貝納入梨中,蓋好孔,用白線扎好,放鍋內(nèi)水燉,約1小時左右,梨熟爛,飲湯食用,每日1次,連服3~5天。
功效:本方用于肺腎陰虛感冒之發(fā)熱、咳嗽等。有滋陰潤肺,清熱化痰的功效。
2、五味子膏
做法:五味子100g,蜂蜜1000g。將五味子水浸后去核再用水洗,盡量洗去其味,過濾,加入蜂蜜,在火上慢熬成膏,收存瓶中。每次食用1~2小勺。
功效:具有滋陰澀精之功。用于腎陰不足型早泄。
3、黃芪菟絲粥
做法:黃芪、山藥、菟絲子各20克,糖適量,粳米50克。先將山藥切成小片,與黃芪、菟絲子入凈布包起,再加入所有材料,加水用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熬成粥。
功效:益氣溫陽、健脾養(yǎng)胃、清心安神。
4、海參燉瘦
更多>>白露養(yǎng)生藥膳
l、薏苡仁粥
取薏苡仁30~60克,粳米100克。將薏苡仁與粳米同放入鍋中,水煮,熬成粥即可。此方健脾止瀉、利水滲濕、祛濕除痹。適用于脾失健運、水濕內(nèi)停之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瀉泄、濕阻經(jīng)絡引起的四肢拘急、風濕痹痛,濕熱壅滯之肺癰、腸癰等癥。
2、核桃粥
取核桃肉1 5克,粳米100克。將粳米洗凈,與核桃肉一同放入鍋內(nèi),加白糖適量、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轉(zhuǎn)用文火熬煮至熟即可。此方具有潤肺止咳、補腎固精、潤腸通便之功效。適用于肺燥咳喘、腎虛咳喘、腰膝酸軟、陽萎遺精、小便頻數(shù)、大便燥結(jié)等癥。
3、麥門冬粥
取麥門冬1 5~30克,粳米100~200克。冰糖適量。先將麥門冬用水煎,去渣留汁,再將粳米放入汁中。煮成粥,加適量冰糖即可。此方能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適用于肺陰不足之干咳燥咳、勞嗽咯血、胃陰不足之口干、口渴,及心煩失眠、陰虛有熱、身熱夜甚等。
4、鴨蛋銀耳羹
取鴨
更多>>一、秋分養(yǎng)生藥膳
1、雪梨銀耳紅棗蓮子湯
材料:雪梨1個、銀耳30g、蓮子20g、紅棗5枚。
做法:雪梨去皮切成塊,銀耳一朵、蓮子若干和紅棗10余粒泡發(fā)洗凈。雪梨、銀耳、紅棗、蓮子和冰糖適量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水量大約是所有食材的2-3倍),大火燉開后轉(zhuǎn)小火1小時即可。
功效:雪梨銀耳紅棗蓮子湯具有潤肺鎮(zhèn)咳、幫助消化、健脾滋陰的良好功效。
2、豬肚白術湯
材料:豬肚1具,白術60克,煨姜45克,胡椒15克,精鹽適量。
做法:將豬肚洗凈,去油脂,放入沸水中焯后去水,晾干水后備用。將白術、煨姜、胡椒放入豬肚內(nèi),縫合豬肚,豬肚外以針刺小孔,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2小時,放入精鹽調(diào)味。撈出豬肚,切塊,喝湯吃豬肚。
功效:有溫中散寒,補脾益氣的功效,尤其適用于脾胃虛寒的人。
3、海參豆腐
材料:海參400g,水豆腐300g,蛋清6個,牛奶150g,冬菇片15g,青菜心3棵,火腿片20g,熟雞片
更多>>立秋雖然標志著秋季的開始,但剛立秋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氣溫通常還是較高,空氣的濕度也還很大,人們不但感覺不到秋涼和秋燥,反而到處都是悶熱潮濕的感覺。再加上人們在夏季常常因為苦夏或過食冷飲,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xiàn)象,此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特別是過于滋膩的養(yǎng)陰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于虛弱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因此,初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于滋膩。
所謂清補主要是指補而不膩,具體而言就是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或藥物,一方面可以使體內(nèi)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遺癥,另一方面能調(diào)理脾胃功能。對于一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此時一定要與滋膩的養(yǎng)陰之品如鹿角膠、阿膠等劃清界限,否則,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脾胃虛弱者若適當多喝點具有健脾利濕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則對身體大有裨益。立秋雖然標志著秋季的開始,但剛立秋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氣溫通常
更多>>
大家應該都知道這個養(yǎng)生酒對于養(yǎng)生的好處吧!這個養(yǎng)生酒真的是非常不錯的藥酒。那么,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這幾種養(yǎng)生酒的配方和制法以及養(yǎng)生酒的功效,大家要仔細閱讀哦!
當歸養(yǎng)生酒
【原料】
當歸、菊花各30克,桂圓肉240克,枸杞子120克,白酒漿3500克,滴燒酒1500克。
【制作】
將上藥盛入絹袋內(nèi),懸于壇中,加入酒封固,窖藏1個月以上,便可飲用。
【功效】
補益強身,養(yǎng)生防病。適用于血虛精虧,面色不華,頭暈目眩,視物昏花,睡眠不安,心悸,健忘等癥。常飲能改善老年人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延緩衰老。
【用法】
每日1-2次,每次飲服1-2小盅。
養(yǎng)生酒的配方
紅棗酒
【配方】選黃河流域紅棗洗凈,浸提發(fā)酵純棗釀造而成。
【制法】蒸,捂,溫,釀??导颐胤ā?/p>
【功用】益精血、補氣血、駐容顏、養(yǎng)生防病。
保健養(yǎng)生酒
【配方】當歸身(酒洗
更多>>秋季氣候變化無常,是感冒、咳嗽等疾病的高發(fā)季。所以在秋季要補肺、脾、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款秋季補益的養(yǎng)生藥膳!
一、冰糖蓮子羹。
去心蓮子50克,加適量水燜酥,用冰糖調(diào)味,水淀粉勾芡成羹食用。利于婦女體虛下白帶,男子腎虛遺精、滑精、陽痿、早泄以及脾虛欠瀉、食欲不振、虛煩失眠之癥。
二、銀耳粥。
銀耳20克、粳米150克、冰糖20克。將銀耳用溫水發(fā)透,除去硬蒂、雜質(zhì),撕成瓣狀。粳米洗凈。將粳米、銀耳同放鍋內(nèi),加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30分鐘,加入冰糖,攪勻即成。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等功效,有養(yǎng)肺、益氣和血、補腦強心的作用。
三、四寶糯米粥。
龍眼肉、紅棗、山藥、薏苡仁各25克,加100克糯米共煮成粥,用冰糖20克調(diào)味。適用于心血不足之心悸者調(diào)理。
四、芝麻核桃羹。
黑芝麻50克、核桃肉100克,分別用文火炒香研碎,每次用4湯匙加適量水,水淀粉勾芡,冰糖末調(diào)味食之,一日2次
更多>>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無須醫(yī)生開藥方,在夏季時,吃些姜就可以養(yǎng)生防疾病,那么在夏季時大家是如何吃姜的呢?
醋泡姜
促進消化
夏季很多人吃飯沒有胃口或者消化不良,其實每天吃片醋泡姜,可使上述癥狀得到緩解。
生姜具有獨特的辛辣味,可以刺激味蕾,健脾開胃,而醋有開胃活血的作用,兩者搭配適合脾胃虛寒和消化不良的人食用。
正值盛夏,當生姜遇到這些,馬上變成養(yǎng)生藥方!
做法:將鮮姜切片,用米醋浸泡,加少量糖和鹽,3天后便可食用。
生姜橘皮水
溫胃止吐
夏天人們常吃些冷飲和涼性水果,造成寒涼侵胃,容易因胃部不適出現(xiàn)嘔吐等癥狀,此時,可用生姜橘皮水緩解癥狀。
橘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香精油,有理氣化痰、健胃除濕、止吐、降壓等功效。
生姜有散寒發(fā)汗、溫胃止吐、殺菌鎮(zhèn)痛、抗炎的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外感風寒及胃寒嘔逆等證,前人稱之為嘔家圣藥.
做法:取生姜、橘皮各12克,水煎,一日2~3次分服。
老姜蔥頭
更多>>在我國幾千年的藥食同源文化中,有很多既可以當做食品,也可以作為藥品的藥食兩用的食物,這些食物中,能夠滋陰的有山藥、白果、生地、沙參、玉竹、黑芝麻、核桃、麥冬、鱉甲、銀耳、雪梨、蓮藕、蜂蜜等。秋季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上述材料做成自己喜歡的粥。
松花山藥生地粥 【原料】生地20克,山藥20克,破壁松花粉3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生地以水浸泡15分鐘,大火燒開,文火煎煮15分鐘,去渣留汁,入粳米、山藥煮粥。將成加冰糖適量,稍煎待溶即成。食用之前放破壁松花粉。 【功能】滋陰潤燥、益氣和中。 【方解】本粥以生地清熱養(yǎng)陰,山藥補肺生津,松花粉甘溫健脾,滋陰中兼顧溫陽,養(yǎng)陰中兼顧脾胃,既可作為秋季佐餐食物,也可以用于病后康復調(diào)理,以清余熱,復正氣。 【提示】本粥可以根據(jù)個人口味,對原料進行增減。比如對于咳嗽遷延不愈者,可以加生地、沙參、麥冬一起煎煮,然后去渣留汁,熬制各
更多>>陰虛內(nèi)熱有哪些中藥方
1、陰虛內(nèi)熱有哪些中藥方
1.1、【組成】生地30克,五味子20克,天冬、麥冬各12克,玄參、黃精、女貞子各15克,生黃芪25克,太子參15克,炒棗、柏仁各30克,赤芍12克,生、煅牡蠣各30克(先煎),貓爪草30克,陳皮6克,炒谷、麥芽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有補腎養(yǎng)心、扶正抗瘤之功效。主治甲狀腺癌中晚期正氣虛衰、心腎虧損、邪毒內(nèi)蘊,癥見心悸頭暈、失眠、耳嗚、乏力肢軟等。
1.2、【組成】知母、黃柏各40克,熟地黃160克,山茱萸(制)80克,牡丹皮60克,山藥80克,茯苓、澤瀉各60克。
【用法】以上8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克粉末用煉蜜35?50克加適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煉蜜80~110克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效】肝腎陰虛,虛火上炎證。適用于頭目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