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科學進補
老年人如何養(yǎng)生。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隨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如何避免走入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如何科學進補”,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養(yǎng)生、延壽已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然而,許多人購買各種補藥,卻不知道如何科學的進補。
補的正確理解
進補得法,增進了健康;進補不得法,反而會損害健康,我們叫做補病,輕的停補后適當處理可恢復,重的甚至于危及生命。所以,進補必須根據(jù)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補,身體缺少什么就補什么,如果不需要就不必補。一個沒有偏食胃口正常的人,從飲食中獲得的營養(yǎng)物質即可滿足生理需要。同時,個人的體質、病因、癥狀既是基本相同,進補的藥也可能完全不同,若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同一補法去補,或者認為只要是補藥就行,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科學健康的補法
藥補,除了要適體、適時補,還要適量。藥物的作用主要靠藥性,而且都有一定的偏性,進補就是利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例如,人體偏于熱性,舊利用偏于寒性的藥物來糾正,如果用之過多,糾正太過,人體又可偏與寒性。即使是屬營養(yǎng)制劑的補藥,只要補夠量,就不能再補,補過了頭,就會影響人體各種營養(yǎng)物質相互間的平衡協(xié)調(diào),從而帶來危害。所以,藥補一定要適量,要得法,要多問醫(yī)生。切不可想當然的進補。
人到老年,生理功能逐漸減弱,很容易導致衰老,各種虛癥隨之出現(xiàn),進補可減緩生理功能的下降,推遲衰老的進程,達到長壽之母的。但是,進補一定要根據(jù)身體虛的類型來選擇補的方式。
例如,氣虛主要表現(xiàn)為體倦力乏,稍饑餓即心慌、氣短、頭暈、出汗,平時易患感冒。易用補氣健脾之品。補藥補品可選用人參、黨參、黃芪、大棗、淮山藥、白扁豆、豬肝、牛肚、羊肚、鯽魚、雞肉、驢肉、泥鰍等。
而健康無病的老年人也可選用人參、西洋參、枸杞子、杜仲、首烏、冬蟲夏草、靈芝、蜂蜜、胡桃肉、鴿肉等來進補,但一定要注意量的適度。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達到進補的目的,從而保持身體健康。
老年人的健康是我們應該注重的工作,想要讓自己晚年生活過的更好,擁有健康的身體是重中之重。
ys630.COm精選閱讀
中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滋補藥品,一般將滋補中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滋補氣虛 氣虛表現(xiàn)為氣喘乏力、少言懶語、神疲肢軟、嗜睡眩暈、不思飲食等,可選用人參及其制劑、蜂王漿、補中益氣丸等。
2.滋補陽虛 陽虛表現(xiàn)為畏寒怕冷、四肢無力、腰膝酸軟、陽痿早泄、大便溏薄、小便頻數(shù)等,可選用鹿茸及其制品、三鞭制劑、金匱腎氣丸、壯陽滋補類藥酒等。
3.滋補血虛 血虛表現(xiàn)為心神不寧、心悸難眠、神志萎靡、面色無華、指甲蒼白等,可選用阿膠、當歸及其制劑、十全大補膏(丸或酒)、養(yǎng)血歸脾丸、烏雞等。
對于老年人,一些作用溫和的中藥滋補品最為適宜。但是要注意一些方面
如在服用滋補藥品時,如患感冒、發(fā)熱、腹瀉或胃腸不適,則應暫停服用,待病愈之后繼續(xù)服用。服藥期間忌生冷、刺激性食物與葷腥油膩,忌飲濃茶、咖啡等。
另外燥熱內(nèi)盛、肝陽上亢的老年人,如果大補則會使內(nèi)熱更盛,引起粘膜微血管出血、咽喉腫痛、腸燥便秘、頭痛目赤等?;加袧駸釋嵳鞯睦夏耆?,如舌苔厚膩、面部浮腫或患有老年性心血管病變(如高血壓、高脂血癥),不可服用參茸類滋補藥品。
老年人要根據(jù)自己身體的實際狀況來確定是否需用滋補藥。補藥并非人人相宜,不該補的補了,反而增加機體的代謝排泄負擔。如果只是為了強壯身體,那么可以通過日常飲食去攝取營養(yǎng)。體質過虛的切忌隨意大補,否則虛不受補,反而補出亂子來。
冬季氣候寒冷,也是人們進補的時候,專家為此特意為老年人推薦了以下一些進補的飲食療方。
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diào)料適量。將羊肉洗凈,切成碎塊,加入當歸、生姜、黃酒及調(diào)料,燉煮1~2小時,食肉喝湯。此方有溫中補血、祛寒強身的作用,適用于老年人身體虛弱、面色蒼白、畏寒怕冷等癥。
胡桃仁餅: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許,將胡桃仁打成碎末,與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適量,攪拌均勻,做成薄餅食用。此方有補腎御寒、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于老年人腎虛腰痛、腿軟、畏寒怕冷、大便干結等癥。
參歸羊肉:紅參10克,當歸20克,羊肉500克,調(diào)料少許。將羊肉洗凈切塊,與紅參、當歸、調(diào)料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用慢火燉煮1~2小時,待水耗干,羊肉熟爛時停火食用。此方有益氣補血、強體抗寒的作用,適用于老年人體質虛弱、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畏寒怕冷等癥。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鄙鐣l(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我們不僅要知道養(yǎng)生,更要懂得養(yǎng)生。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如何防治疾病,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在6日貴州省疾控中心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貴州省疾控中心健教所所長郝森說,根據(jù)貴州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65歲及以上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8.57%,貴州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往往同時患有多種疾病,包括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傳染病、意外傷害、老年性癡呆等。
老年人保健須從三大方面入手:
一是堅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如飯前便后洗手,喝開水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凈,實行分餐,使用公筷,不共用水杯,多開窗通風,冬春季不到人群擁擠的地方,寒冷時節(jié)出門戴口罩等。
二是注射疫苗,包括流感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乙肝疫苗、傷寒疫苗等。
三是要防止意外傷害如跌傷等,須注意改善社區(qū)環(huán)境、設施及老年人的住宅建筑設計,構建良好的老年人社會支持環(huán)境;開展老年人心理咨詢和包括對其子女的健康教育,引導老年人進行適當?shù)闹橇顒?,參加富有生氣的娛樂,如?jīng)常讀書看報,給大腦新的信息刺激,以改善腦部血液供應,推遲腦的萎縮,做到有勞有逸,勞逸適度。
近年來社會上大量的醫(yī)療保健食品、藥品及器械廣告夸大甚至虛假宣傳,一些單位或個人打著社區(qū)的旗號宣傳組織老年人到非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體檢和購買醫(yī)療保健服務,也對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建議子女應勸導老年人不要參加非正規(guī)醫(yī)療衛(wèi)生單位舉辦的醫(yī)療保健活動,更不要到無資質的醫(yī)療機構體檢。
定期的檢查是老年人一定要做的,不能嫌麻煩就忽視自己的健康。
盡管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了全民的活動,但是要說到養(yǎng)生的主力軍那就不得不說老年人了,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空閑的時間增多,因此對于養(yǎng)生就變得非常的關注,許多人簡單的認為養(yǎng)生就是吃好再加上一點適量的運動就可以了,其實大家這樣的想法是有一點偏見的,養(yǎng)生包含了多個方面,因此在養(yǎng)生的時候要多注意,那么你知道老年人夏季如何養(yǎng)生比較好呢?
一:老年人夏季要適時補充體液
夏季氣溫高,體液過多地消耗,是導致老人多種疾病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最常見的是血液流速緩慢,易造成血壓升高,致使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性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甚至因失水過多,引起體內(nèi)酸堿度不平衡造成的中毒反應,這些疾病都易危及生命。為此,莫等口渴才飲水,要適時補充體內(nèi)水分,就是夜間也應在床頭放上杯涼開水,以便及時飲用。
二:老年人夏季保持鍛煉
老年人每天應安排半小時至一小時的鍛煉時間,鍛煉以活動身子骨為主,舒經(jīng)活血,保持身體各部位的肌肉有一定的運動量。
三:老年人夏季要少喝酒不抽煙人上了歲數(shù)后,酒精對身體的影響明顯增大。老年人不但忌貪杯,更不要用酗酒的方式來排遣自己的郁悶。進入老年后,包括肺部在內(nèi)的許多人體器官的功能都開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衰退。在這個年齡段吸煙極容易引起呼吸道的強烈反應,且恢復起來很慢。如果年輕時戒煙沒成功的話,這個年齡該是戒煙的時候了。
四:老年人夏季注意防暑降溫及時開門窗通風,既可保持空氣濕度,又可使室內(nèi)降溫。室內(nèi)有空調(diào)裝置,溫度不可降得過低,以免溫度過大引起“空調(diào)病”。老年人因抗高溫能力差,白天應盡量減少外出。平時多飲些清淡飲料,如竹心菊花茶、冬瓜海米湯、荷葉綠豆粥等,還可食些新鮮瓜果輔助降溫消暑。
五:老年人夏季注意休息
合理安排好家條,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夜間睡眠和午休。炎炎夏日,午睡對老人非常重要。午睡時間不宜太長,太長會影響心腦供血不足;太短疲勞得不到恢復,午睡一小時左右為佳。
老年人夏季如何養(yǎng)生比較好,看著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已經(jīng)了解到了什么樣的養(yǎng)生才是對健康有著幫助的,我們都知道養(yǎng)生這是一件非常長久的事情,因此老年人在夏季養(yǎng)生的時候一定不能操之過急,注意飲食,加強鍛煉,注意休息,放寬心態(tài)這樣就能讓養(yǎng)生事半功倍了。
本文導讀:人上了年紀,身體就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怕冷,老年人也不例外,那么老年人冬季如何保暖?老年人冬季保暖主要保暖身體哪些部位呢?
腿部
氣溫降低后,很多人腿部怕冷、怕風,甚至出現(xiàn)關節(jié)疼痛。故要注意腿部保暖,穿上厚些的褲子和襪子,必要時可戴上護膝;每天臨睡前用熱水泡腳10~15分鐘,擦干后再在腳掌心部位摩擦60次,可起到御寒的作用。平時踢毽子、走路,也可鍛煉下肢,提高御寒抗病能力。
另外,在冬季多吃些高熱量的食物,如羊肉、雞肉、豬肝、豬肚、帶魚等可起到一定的御寒作用;也可用酒泡一些枸杞、人參等中藥制成藥酒,冬天喝也有御寒效果;多吃些含碘量高的海帶及各種海產(chǎn)品,有利于甲狀腺素的合成,可增加人體的產(chǎn)熱功能,也有御寒防凍作用。
胃部》》相關閱讀:這樣過房事讓你年輕七歲
天冷后,胃部容易痙攣,引起腹瀉、惡心等癥狀,尤其是那些身體比較瘦的人,胃部的保暖就更重要。因為身體較瘦的人通常胃壁較薄,在低溫情況下更容易痙攣。此外,要少食生、冷食物,多吃熟食和暖食,避免腸胃受到過度刺激。
腰部
天氣轉涼會使腰肌勞損等疾病的癥狀加重。要及時增添衣服,防止腰背受涼,不要讓風吹著前胸和后背。盡量減少在寒冷潮濕條件下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時間,以免腰部疲勞過度,誘發(fā)腰部酸痛的癥狀;夜間睡覺要注意蓋好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