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的危害 針灸的方法不對會引起這個問題
貧血會引起失眠嗎。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鄙鐣l(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那些不注重養(yǎng)生的人,必然會遭到生活的報復??茖W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怎么進行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針灸的危害 針灸的方法不對會引起這個問題”,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針灸是一種常見的中醫(yī)治療疾病和緩解身體疲憊的方法,其實針灸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但是稍有不慎這種好處就會變成一種危害。在進行針灸的時候,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的,我們應該要了解一下,對針灸感興趣的朋友一定要繼續(xù)看哦。
針灸的危害
第一:月經(jīng)增加
針灸減肥之后,我們身體的血液就會加速循環(huán)。
女性朋友如果身體比較正常的話,那么每個月都會有月經(jīng)的,現(xiàn)在人們會使用針灸的方法來減肥,針灸減肥常見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增加我們的月經(jīng)量,并且月經(jīng)的時間也會增加。所以說,想要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那么月經(jīng)期間的女性就不要使用針灸了。
第二:感染傳染病
針灸的時候我們應該要知道合格的診所,不合格的診所,醫(yī)生并沒有堅持一人一針并且一穴的原則,也不會做一些消毒的措施,這種針進行針灸之后就容易產生副作用。如果我們針灸的時候不是選擇一次性的針灸針,并且每對一個穴位進行針灸之后就換一支針灸針,那么很容易被感染疾病。
建議我們在針灸的時候應該要特別的注意一下,特別是在針灸結束之后,每一次使用的針灸針使用結束,我們應該要收起浸泡,通過消毒液進行消毒,然后進行高溫高壓消毒,只有這樣做才能夠大限度的減少感染傳染病的可能。
第三:損害內臟健康
針灸并不是隨便可以扎的,要講究針法,這樣才能扎的準確,扎的有效果。
如果是在腹部用針,那么一定不能夠太深了,否則容易損害我們的臟器健康,特別是年輕女性應該更加的注意,因為她們的腹壁比較薄。
如果進行針刺不當,那么容易對心臟、肺部以及肝臟等收到損傷。另外,針灸針在進入我們身體的學到之后,也有可能會令我們的毛細血管出現(xiàn)破裂的情況。所以對銀針進行重復利用的時候,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出現(xiàn)乙肝或者是血液疾病的傳播。
第四:暈針
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xiàn)暈針的毛病,就是在針灸的時候或者是看到銀針的時候出現(xiàn)頭暈甚至昏迷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應該立即停止針灸,然后讓患者放松自己,等到平復之后再進行針灸。
針灸的注意事項
首先,我觀察在在許多針灸場所一般的針灸師在進行針灸的過程中,很少會進行酒精消毒,這樣做其實是很不衛(wèi)生的,如果,我們需要針灸的時候,一定要央求對方先酒精火焰消毒。
第二,現(xiàn)在的人們習慣了空調的生活,在針灸的過程中也喜歡吹著空調進行針灸,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雖然針灸可以幫我們疏通血脈,活血散瘀,但是,如果我們開著空調針灸,容易造成中風現(xiàn)象,得不償失,在針灸的過程中,我們要保證沒有風的情況下載進行。
第三,切記搖晃,針灸講究快,準,恨,講究一陣到位,但是,許多人在針灸的時候,總是因為稍微的疼痛而扭動,其實,這樣不僅僅會構成扎針錯誤,甚至會因為扎錯而導致輕微出血,得不償失,在針灸之前,我們應該先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第四,切記風塵仆仆一上來就針灸,我想許多人在針灸的過程中,都遇到醫(yī)師讓我們先休息一會再針灸,如果我們一進店就進行針灸,沒有進行休息調理,容易構成針灸血脈擁堵,或者大出血。
ys630.COm精選閱讀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yǎng)生,除了在生活飲食方面之外,還會通過一些中醫(yī)手法來進行養(yǎng)生,比如針灸推拿。這是中醫(yī)領域最常見的養(yǎng)生方法,那么對于針灸推拿的作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大家吧,感興趣的小伙伴趕快來看看吧!
1、針灸推拿的起源 2、針灸推拿的作用
3、針灸推拿的歷史 4、針灸推拿的方法
5、針灸推拿注意事項 6、針灸推拿的應用要求
7、頸椎病的針灸推拿方法 8、針灸推拿的養(yǎng)生保健
針灸推拿是通過人體穴位的針刺、按摩從而達到保健治療的效果?,F(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針灸推拿,通過針灸推拿可以使身心放松,對于一些疾病的治療也有著一定的效果。那么,你對于針灸推拿的起源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大家吧。
針灸推拿的起源
針灸療法歷史悠久,可能在藥物治療以前,就己有了這種獨特的治療方法。據(jù)后世文獻對遠古往事的記述和出土文物,一般是把針灸術的起始,定在新石器時代。其端緒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數(shù)萬年乃至數(shù)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那時還沒有專用的針刺工具,用作生產的刮削器、尖狀器等,同時也被用來治病。
很多人都會覺得奇怪,那么細小的銀針扎進身體為什么沒有溢血,反而能夠治療疾病呢?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依賴針灸推拿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新石器時代,人們制出種類較多而又比較精細的石器,這才有了適合醫(yī)用的貶石。 砭石是一種銳利的石塊,它作為后世刀針的前身,可謂最早的醫(yī)療工具。它主要被用來破開癰腫,排膿放血,或用以刺激身體的某些部位,以消除病痛。為了適應穿刺或切割的需要,砭石的制作或有鋒,或有刃,所以古代又稱貶石為針石(有鋒)或饞石(有刃)。考古發(fā)現(xiàn)的砭石呈各種形狀,有劍形、刀形、針形等,多數(shù)出于新石器時代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關于以石治病產生的具體過程,現(xiàn)已無從查考。有人認為,原始人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由于環(huán)境和勞動條件的極端惡劣,常常會被尖石和荊棘碰撞了身體的某一部位,有時甚至被碰傷出血。
而在勞動和與野獸搏斗中,為石塊、碎石所擊傷也是常有的。但有時在碰撞或流血之后,卻因此而使某些原有的病痛減輕或消失(如一些經(jīng)久不愈的頭痛、筋骨酸痛等)。顯然,這種出于偶然的經(jīng)驗,最初不可能引起人們的重視,然而在若干年、若干人次的相類似經(jīng)歷不斷重現(xiàn)時,這種源于實踐的經(jīng)驗,就會促使人們注意到身體的某些部位,通過人為的刺激或使之出血,可以收到醫(yī)治疾病的效果。今天人們使用的不銹鋼銀針,就是在古代砭石、石針、骨針、竹針等原始針具的基礎上,歷經(jīng)銅針、金針等不同階段,不斷發(fā)展更新而來。通過對身體的某一部位進行固定的溫熱刺激以治療疾病,這就是灸法。
灸法的出現(xiàn),當在原始人知道用火之后。原始人在烘火取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身體某些病痛能得到一些減輕或緩解,逐漸地又用獸皮或樹皮包上燒熱的石塊或砂土,貼附在身體的某一部位,用作局部取暖,既舒適又方便,且能保持較長時間的熱感,其解除某些病痛的作用也更大,如對受涼引起的腹痛及寒濕造成的關節(jié)痛等,這就成了原始的熱熨法隨著時間的推移,經(jīng)過不斷改進,人們采用樹枝或干草作燃料,進行局部固定的溫熱刺激,治愈了更多的疾病,從而形成了灸法。
但也有人設想,原始人在烘火取暖、煮食和篝火防獸時,難免不發(fā)生皮膚燒傷、燙傷等情況;甚至燃燒著的木材進出的火星,亦能的傷人體肌膚??墒蔷驮陂L年累月的無數(shù)次火傷中,人們有時竟意外地發(fā)現(xiàn)某些原有疾病的痛苦,卻因此而減輕或消失,于是積累了經(jīng)驗,產生了灸法。
刺法和灸法是兩種不同的治病方法。刺法亦稱針法,是利用金屬制成的針具,通過一定的手法,刺激人體腧穴;灸法主要是用艾葉,點燃后在人體皮膚上進行燒灼或熏烤。兩者雖然所用器材和操作方法不同,但同屬于外治法,都是通過腧穴,作用于經(jīng)絡、臟腑,以調和陰陽,扶正祛邪,疏通經(jīng)絡,行氣活血,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針和灸在臨床上?;ハ嗯浜蠎茫屎戏Q針灸。針是治病的主要工具,古代有九針,其形狀、名稱、用途各不相同。目前的針具,就是從古代九針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不僅制針的質料有金、銀、合金、不銹鋼等不同,而且制針的工藝和形狀亦有區(qū)別。臨床常用的有毫針、三棱針、皮膚針、皮內針等多種,其操作方法也不相同。
第一、(chan)針qa'r, 百拇醫(yī)藥
形狀:長一寸六分,末端十分尖銳。
用途:淺刺皮膚瀉血,治頭身熱癥等。
第二、圓針
形狀:長一寸六分,針身圓柱形,針頭卵圓。
用途:揩摩體表,治分肉間氣滯,不傷肌肉。
針灸是中醫(yī)的傳統(tǒng)診療手段之一,首先要掌握正確的診療方法,如果操作不當會出現(xiàn)一些意外情況。如何來避免這些意外,怎樣預防意外的發(fā)生呢?了解一下這些針灸禁忌和注意事項就明白了。
一、針刺禁忌:
1、部位禁忌:重要臟器部位不可針。大血管所過之處應禁刺。重要關節(jié)部位不宜針刺。
2、腧穴禁忌:孕婦禁針合谷、三陰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兒禁針囟會。女子禁針石門。3、病情危重預后不良的禁針?!秲冉?jīng)》提出五奪、五逆禁針既是此意。
4、大怒、大驚、過勞、過饑、過渴、房事、醉酒等禁針。
二、灸法禁忌:
1、穴位禁灸,如啞門、風府、天柱、承光、頭臨泣、頭維、絲竹空、攢竹、睛明素蓼、禾蓼、顴蓼、迎香、下關、人迎、天牖、天府、周榮、淵液、乳中、鳩尾、腹哀、肩貞、陽池、中沖、少商、魚際、經(jīng)渠、地五會、陽關、脊中、漏谷、陰陵泉、條口、犢鼻、陰市、伏兔、髀關、申脈、委中、殷門、承扶、白環(huán)俞、心俞等。
2、病證禁灸:病在三陽不宜灸,陰虛內熱者不宜灸,表證不宜灸,溫熱病不宜灸,濕熱病不宜灸等。三、根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及臨床實踐看,過去古代的禁針、禁灸有時代的局限性,現(xiàn)代臨床實踐中,許多禁忌已經(jīng)不存在。因此,這些論述僅供臨床參考。
減肥的方法是比較多的,比如說抽脂、運動,節(jié)食都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還有一種減肥方法就是針灸減肥,針灸減肥針對一些非常胖的人來說,針灸減肥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針灸減肥是利用中醫(yī)的方法,刺激穴位,從而達到減肥的效果。不過,雖然針灸減肥有一定的效果,卻也有一些副作用。
第一:月經(jīng)增加
針灸減肥之后,我們身體的血液就會加速循環(huán)。
女性正常情況下每個月都會有月經(jīng),針灸減肥最常見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增加我們的月經(jīng)量,并且月經(jīng)時間也會增長。所以說,想要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建議女性在月經(jīng)期間最好能夠停止這種減肥方法,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傷。
第二:感染傳染病
在一些不合格的針灸場所,醫(yī)生并沒有堅持一人一針并且一穴的原則,并且也沒有一些必要的消毒條件,這種針進行針灸之后就容易產生副作用。如果不是選擇使用一次性的針灸針,并且每對一個穴位進行針灸之后就換一支針灸針,再次使用的時候進行高溫高壓消毒,那么很容易導致傳染病通過針灸針進行傳播,危害身體健康。
專家建議,每一次使用的針灸針使用結束之后就應該收起浸泡,通過消毒液進行消毒,然后進行高溫高壓消毒,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感染傳染病的可能。
第三:損害內臟健康
針灸并不是隨便可以扎的,要講究針法,這樣才能扎的準確,扎的有效果。
如果是在腹部用針,那么一定不能夠太深了,否則容易損害我們的臟器健康,特別是年輕女性應該更加的注意,因為她們的腹壁比較薄。
如果進行針刺不當,那么容易對心臟、肺部以及肝臟等收到損傷。另外,針灸針在進入我們身體的學到之后,也有可能會令我們的毛細血管出現(xiàn)破裂的情況。所以對銀針進行重復利用的時候,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出現(xiàn)乙肝或者是血液疾病的傳播。
第四:暈針
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xiàn)暈針的毛病,就是在針灸的時候或者是看到銀針的時候出現(xiàn)頭暈甚至昏迷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應該立即停止針灸,然后讓患者放松自己,等到平復之后再進行針灸。
在平常生活中,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人們都知道針灸可以治療人的一些疾病,同時也可以調理人的身體,但針灸是不是適合所有的人群,會不會有什么危害呢?對于針灸的危害和注意事項,人們了解的還是比較少,那么接下來我們來一起聊一聊,針灸對于人們會不會有危害,以及針灸的一些注意事項吧。
? ?1、感染傳染病
? ?在一些針灸減肥場所沒有嚴格按照”一人一針一穴“的基本原則,用完后立即丟棄;也沒有必要的消毒設備,因而就產生了這種針灸減肥易感染的副作用問題。
? ?正確做法:如果使用非一次性的針灸針,那么每扎過一個穴位,就應該將針收起浸泡,再進行高溫高壓消毒,這樣才能杜絕傳染病通過針灸針傳播。僅靠消毒液浸泡不能解決問題。這種情形,感染傳染病的危險相當大。
? ?2、暈針昏迷
? ?沒有效果最多是浪費了錢財,耽誤了時間,最可怕的是”扎出事“來。在進行針灸減肥時,腹部的針不能進得太深,否則可能會傷到臟器。尤其是對腹壁薄的年輕女性,更應多加注意。另外,針灸師還應該有處理諸如暈針、滯針、彎針、折針等異?,F(xiàn)象的能力。沒系統(tǒng)學過解剖學、針灸學,匆忙上陣的”針灸師“,或許對以上情況根本沒有了解,他們的技術水平不僅讓人懷疑,未免讓人害怕。
? ?正確做法:進行針灸減肥時一定要考慮清楚,還有只有去正規(guī)的醫(yī)院,找到專業(yè)的醫(yī)師進行針灸,才有可能將針灸減肥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否則不要輕易采用這種減肥方法,別一不小心為了減肥還搭上命了。
? ?3、厭食、口渴等癥狀
? ?在針灸減肥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厭食、口渴、大小便次數(shù)增多、這些均屬正?,F(xiàn)象。因為通過針灸治療,機體的內在功能不斷調整,促使新陳代謝加快,能量不斷消耗,而出現(xiàn)一些臨床癥狀。等機體重新建立平衡,這些癥狀就會消失。
? ?正確做法:輕度口渴、厭食等癥狀乃正?,F(xiàn)象,但如果癥狀比較嚴重,如厭食特別嚴重,完全不想吃飯就要引起重視了,最好去醫(yī)院看看。
? ?通過以上對于針灸的一些危害,以及注意事項的介紹,相信大家已對針灸這一療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平時生活中如果要進行針灸調理身體,一定要是專業(yè)人員來進行針灸,不可在家中或是非專業(yè)人員來進行針灸,避免針灸錯部位,造成人體的二次傷害。
- 手太陰肺經(jīng)
- 手陽明大腸經(jīng)
- 足陽明胃經(jīng)
- 足太陰脾經(jīng)
- 手少陰心經(jīng)
- 手太陽小腸經(jīng)
- 足太陽膀胱經(jīng)
- 足少陰腎經(jīng)
- 手厥陰心包經(jīng)
- 手少陽三焦經(jīng)
- 足少陽膽經(jīng)
- 足厥陰肝經(jīng)
- 其他經(jīng)脈
(1)手太陰肺經(jīng)上的保健穴。
中府;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一肋間隙。本穴功能宣肺理氣、清泄心肺之熱、平喘止咳,對增強肺臟功能有一定保健作用。針刺時向外斜刺或平刺、深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肺臟。
列缺: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本穴能宣肺理氣、利咽寬胸、通經(jīng)活絡,可防治咽喉腫痛、口眼喎邪、半身不遂、牙痛、咳嗽、氣喘。針刺時向上斜刺0.3~0.5寸。
少商:在拇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本穴能清熱、利咽、開竅,是急救穴之一,對發(fā)熱、昏迷、休克、咽喉腫痛、癲狂、鼻衄有較好防治作用。針刺時應淺刺0.1寸,或淺刺出血。
太淵:在掌后腕橫紋橈側端,橈動脈橈側凹陷中。本穴能清肺利咽、通暢經(jīng)絡,故可防治肺部、咽喉疾病,又能防治無脈癥。針刺時要避開動脈,直刺0.3~0.5寸。
(2)手陽明大腸經(jīng)上的保健穴。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本穴是重要的保健穴之一,時常按摩或針刺,可長壽。其功能醒腦開竅、疏風清熱、鎮(zhèn)痛通絡。可防治頭面五官疾患。熱癤、無汗、自汗、盜汗、經(jīng)閉、滯產、昏迷、癲癇、痹癥。直刺0.5~1寸。
曲池:位于肘外輔骨,曲肘,肘橫紋盡頭便是此穴。本穴功能清熱利濕、裕風解表、調和營衛(wèi),對上肢不遂、高血壓、咽喉腫痛有較好療效。實驗表明,此穴具有調整血壓。固齒、防止老人視力衰退的功效??芍贝?~1.5寸。
迎香: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當鼻唇溝中。本穴功能清熱散風、通鼻竅。對鼻塞、鼻衄、口喎、膽道蛔蟲有較好防治作用??尚贝袒蚱酱?.3~0.5寸。
(3)足陽明胃經(jīng)上的保健穴。
足三里:位于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大筋內。本穴為全身性強壯要穴,可健脾胃、助消化、益氣增力、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和抗病機能。在國外,對足三里的作用也很強調,特別在日本,有人提出:“每月有十日灸足三里,壽可至200余歲。”日本滿平先生一家5口人,均活百歲以上,自認為其原因系祖?zhèn)鳌叭锞摹彼?。針刺本穴對胃痛、腹脹、嘔吐、瀉泄、便秘、高血壓、神經(jīng)衰弱,以及下肢痿痹癥均有較好防治作用,可直刺1~2寸。
地倉:在口角外側旁開0.4寸。本穴能疏風通絡,可防治口咽、流涎、眼瞼瞤動,能斜刺或平刺0.5~0.8寸。
(4)足太陰脾經(jīng)上的保健穴。
三陰交:位于足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此穴對增強腹腔諸臟器,特別是生殖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能防治腸鳴腹脹、泄瀉、不調、帶下、陽痿遺精、遺尿、失眠、疝氣、不孕等??芍贝?~1.5寸,針刺得氣時,即出針;體弱者,可留針5~10分鐘。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血海:在髕骨內上緣上2寸。本穴調和氣血、祛風勝濕,可防治不調、崩漏、經(jīng)閉、濕疹、膝失節(jié)痛。能直刺0.5~1寸。
(5)手少陰心經(jīng)上的保健穴。
神門:在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中。本穴能養(yǎng)心安神,可防治心痛、心煩、健忘、失眠、驚悸怔忡、癲狂。能直刺0.3~0.4寸。
通里:在神門穴上一寸處。本穴安神寧心、通竅活絡,對心痛、心悸怔仲、咽喉腫痛、暴暗、舌強不語、失眠、腕臂痛有較好的防治作用??芍贝?.5~0.8寸。
(6)手太陽小腸經(jīng)上的保健穴。
后溪:握拳,第五掌指關節(jié)后尺側,橫紋頭赤白肉際。本穴寧心安神、舒筋活絡、散風清熱,能防治急性腰扭傷、落枕、頭項強痛、耳痛、咽喉腫痛、牙痛、癲狂等癥。可直刺0.5~1寸。
聽宮:在耳屏前、下頜髁狀突的后緣、張口呈凹陷處。此穴寧神志、宣通耳竅,故對耳聾、耳鳴、中耳炎、牙痛、癲狂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針刺時宜張口,直刺1~1.5寸。
(7)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上的保健穴。
至陰:在足小趾外側趾甲角旁約0.1寸。能清頭目、通血脈、理氣機,對頭痛目眩、鼻塞、胎位不正有防治作用。能淺刺0.1 寸,但孕婦禁針。 三焦俞:在第一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能健脾利濕。通利三焦,可防治水腫、腰背濕痛、水谷不化、瀉泄、腸脹。針刺可直刺0.5~1寸。
腎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此穴有補腎益精、壯腰利濕作用,對陽痿、遺精、不調、耳鳴耳聾、水腫、腰痛有較好防治作用。可直刺0.5~1寸。
胃俞: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本穴和胃理氣、化濕消滯、是增強后天之本--胃氣的保健穴,對胃痛納少、腹脹腸嗚、嘔吐、脾胃虛弱療效較好??尚贝?.5~0.8寸。
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的保健穴,功能健脾利濕和胃降逆,能防治肢體乏力、背痛、腹脹腹瀉等癥。宜斜刺0.5~0.8寸。
肝俞:在第九胸椎棘下旁開1.5寸處。是肝的保健穴,能舒肝利膽、養(yǎng)血明目。可斜刺0.5~0.8寸。
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本穴寧心安神、寬胸止痛,是心的常用保健穴,對心痛、心煩、驚悸、健忘、胸悶、夢遺、盜汗、癲狂有較好防治作用。不宜深刺,可斜刺,直刺0.5~0.8寸。
肺俞: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是肺的保健穴??尚?、平喘、理氣,對肺功能失調引起的病癥有防治作用。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8)足少陰腎經(jīng)上的保健穴。
涌泉:在足底前1/3與后2/3交界處,蜷足時凹陷中。本穴能寧神、開竅、清熱,亦是常用的保健穴之一。對頭痛、頭昏、中風昏迷、休克、小兒驚風、小便不利、大便難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可直刺0.5~1寸。
太溪:在內踝與跟腱之間凹陷中。能壯腰健骨、益腎,是較常用的保健穴??煞乐窝?、不調、陽痿、遺精、失眠、小便頻數(shù)等癥。針刺宜直刺0.5~1寸。
(9)手厥陰心包經(jīng)上的保健穴。內關:在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處。本穴寬胸安神、和胃止痛、降逆止嘔,對心痛、失眠、胸悶、心悸諸多心經(jīng)病癥皆有較好防治作用。可直刺0.5~1寸。
中沖:在中指尖端的中央,是常用的急救穴之一。能清心開竅。退熱蘇厥,對中風昏迷,舌強不語、心胸煩悶、熱病中暑、小兒驚厥有一定的效果。宜淺刺0.1寸或點刺放血。
(10)手少陽三焦經(jīng)上的保健穴。
陽池:位于腕背橫紋中,指總伸肌腱尺側緣凹陷中。本穴能舒筋、通絡、解熱,有較好的保健作用,對肩臂痛、腕痛、扁桃體炎防治效果較好。宜直刺0.3~0.5寸。
支溝:在腕背橫紋上3寸,尺橈骨之間。本穴能理氣解郁,疏通腑氣,通經(jīng)絡,能較好的防治便秘、脅肋痛、耳鳴耳聾。宜直刺0.8~1寸。
(11)足少陽膽經(jīng)上的保健穴。
風池:在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間,平風府穴,是較好的保健穴之一。功能聰耳明目、醒腦開竅、疏風解熱,對神經(jīng)衰弱、落枕、目赤痛、中風、耳鳴等癥均有一定防治作用。針刺時宜針尖向對側眼球方向斜刺0.5~1寸。
環(huán)跳:在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骶骨裂孔連線的外1/3與2/3交界處。有較強的通經(jīng)活絡作用,對腰胯腿痛。中風偏癱、風寒濕痹、坐骨神經(jīng)痛、下肢麻痹諸癥均有一定防治作用??芍贝?~3寸。
(12)足厥陰肝經(jīng)上的保健穴。
太沖: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間凹陷中。能疏肝理氣。鎮(zhèn)驚熄風、通絡活血,對頭痛、目眩、高血壓、胸滿脅痛有防治作用。宜直刺0.5~1寸。
章門:在第十一肋端。本穴既可健脾、胃,又能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凡腹脹、胃脘痛、脅痛、嘔吐均可刺之。可直刺0.8~1寸?!?/p>
(13)其他經(jīng)脈上的保健穴。
關元:位于臍下3寸,為保健要穴。有強壯作用,功能:溫腎固精、補氣回陽、清熱利濕,可防治腹痛、不調、不孕、帶下、遺精諸癥。宜直刺1~2寸,但孕婦禁針。
氣海:位于臍下1.5寸,為保健要穴,有強壯作用。功能升陽補氣、補虛固本,對不調、中風脫癥、崩漏、帶下、脫肛有一定防治作用。宜斜刺0.5寸,得氣后,即出針。最好與足三里穴配合施針,每周1~2次,具有強壯作用。
命門: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功能大補腎陽之氣,固精壯陽。能防治腰痛、陽痿、痛經(jīng)、神經(jīng)衰弱、頭痛??上蛏闲贝?.5~ 1寸。
中脘:位于臍上4寸處。有健脾利濕、和胃降逆作用,可防治胃痛、痢疾、嘔吐、呃逆諸癥。宜直刺1~2寸。
百會:在后發(fā)際正中直上7寸處。能開竅寧神、平肝熄風、升陽固脫,對頭痛、目眩、中風不語、脫肛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宜平刺0.5~0.8寸。
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0.1寸。本穴清神志、利咽喉,是四肢部保健奇穴,對昏迷、中暑、熱病、指端麻木、咽喉腫痛、暈厥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可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運用針刺保健,除了掌握用針、選穴以外,還必須掌握一些刺法原則。
刺法的原則
關于配穴:針刺保健,可選用單穴,也可選用幾個穴位為一組進行。若欲增強某一方面機能者,可用單穴,以突出其效應;如果想要調整整體機能者,可選一組穴位,以增強其效果。在具體運用中,可酌情而定。
關于施針:用針刺保健,養(yǎng)生益壽,用針宜和緩,刺激強度也要適中,一般不宜過大。留針時間不要太久,得氣后即可出針;針刺深度也應因人而異。尤其是年老體弱及小兒,進針更不宜過深,但形盛體胖之人,則要酌情適當深刺。
關于禁忌:針刺時應避開血管,防止出血。凡有自發(fā)出血傾向的患者不宜針刺,過于疲勞、饑餓、精神高度緊張者,不宜針刺。3個月以內者,下腹部禁針;3個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禁針。此外,凡能引起子宮收縮的腧穴,如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均不宜針刺。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部位,不宜針刺。
早泄問題是困擾一些男士的終極問題,一個男人能否取得女性的愛慕很大程度上要看這個男士的性能力,性能力強的男士容易獲得女性的青睞,輕能力弱的男士往往孤獨一人,沒有女性鐘愛,早泄是性能力弱的男人的通病,早泄問題不僅讓女性得不到快了,還會讓男性內疚,從而引發(fā)心理問題。針灸治療早泄是一種能夠有效提升男性雄風的方法,下面來看看介紹吧。
常用足少陰腎經(jīng)的穴位和督任二脈的穴位,比如腎俞、關元、氣海、涌泉、三陰交、命門。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針30分鐘,以上穴位可輪流應用,10-14次為1療程。耳針療法也有一定療效,耳針可取腎、精宮、神門、內分泌等穴,每次選用2-3穴,用皮內針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貼壓,3-5天更換1次。
穴位按摩也不失為一種家庭的保健方法,以下介紹幾種穴位按摩法:
(1)自我保健療法。點按兩側三陰交,輪流進行,點按時做收腹提肛動作。每日1-2次,每次30-40分鐘。
(2)坐式療法。患者取坐式,閉目放松,取上星、百會、通天、肩井、中府、神門、勞宮等,手法采用點、按、揉、拿、振顫等手法,每次30-40分鐘 。
(3)俯臥式療法?;颊呷「┡P式,腰帶松開,閉目,全身放松。取穴為心俞、肝俞、腎俞、命門、陽關、環(huán)跳、昆侖、委中。手法應用點、按、揉搓、拍打、振顫等手法。每日治療30-40分鐘,每周5次,堅持治療1個月。
(4)仰臥式療法。患者取仰臥式,閉目,全身放松。取穴為中脘、氣海、關元、中極、天樞、足三里、三陰交、涌泉。采取點按、點揉、搓拿、點切等手法。每次30-40分鐘,每周5次,堅持1個月為1療程。
早泄問題是許多男人不愿意提起的話題,因為這個問題對男性來說是比較敏感的,難以啟齒。而針灸治療早泄的方法在中國是一種比較古老的療法,通過刺激人體的穴位,讓人在性生活中延長時間,最大限度的讓雙方都進入滿足的狀態(tài)。
本文導讀:肩周炎,肩周炎怎么辦呢?肩周炎如何治療呢?治療肩周炎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肩周炎的針灸治療方法。
肩周炎早期,以疼痛癥狀為主的患者,針炙治療可每日進行1次。后期以肩關節(jié)功能運動障礙為主的病人,治療通常隔日1次,12次為1個療程,兩個療程之間休息7日。
針炙治療肩周炎所選擇的穴位主要有:肩髃,肩峰,肩髎,曲池,條口穴(距足三里5寸,脛骨前緣外側一指寬處),并結合循經(jīng)取穴和同名經(jīng)取穴的原則。
如肩峰處有壓痛點或后伸肩痛,活動困難時,以太陰經(jīng)為主,取手,足太陰經(jīng)穴,先刺陰陵泉,再刺尺澤、肩髃、合谷、曲池、太淵和天宗等穴。有壓痛點或內收困難時,以陽經(jīng)為主,取手,足太陽經(jīng)為主,取手、足太陽經(jīng)穴,先刺陽陵泉,再刺肩髎,外關。凡刺下肢穴位時,患肩應同時作上舉,外展和內收等動作。
可見,有肩周炎的朋友們不妨試試中醫(yī)針灸療法,以緩解肩周疼痛癥狀。
配穴是在選穴的基礎上,選取兩個或兩個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協(xié)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應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強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當,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經(jīng)配穴、表里經(jīng)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時應處理好主穴與配穴的關系,盡量少而精,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適當配伍次要腧穴。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本經(jīng)配穴法:某一臟腑、經(jīng)脈發(fā)生病變而末涉及其它臟腑時,即選取該病變經(jīng)脈上的腧穴,配成處方進行治療。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同時遠取本經(jīng)之尺澤、太淵。
表里經(jīng)配穴法:本法是以臟腑、經(jīng)脈的陰陽表里配合關系為依據(jù)。即當某一臟腑經(jīng)脈有病時,取其表里經(jīng)腧穴組成處方施治。如,肝病可選足厥陰經(jīng)的太沖配與其相表里的足少陽膽經(jīng)的陽陵泉。
同名經(jīng)配穴法:是以同名經(jīng)“同氣相通”的理論為依據(jù),以手足同名經(jīng)腧穴相配的方法。如,牙痛可取手陽明經(jīng)的合谷配足陽明經(jīng)的內庭;頭痛取手太陽經(jīng)的后溪配足太陽經(jīng)的昆侖等。
上下配穴法:是指將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與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如胃病取內關配足三里,牙痛取合谷配內庭,脫肛或子宮脫垂取百會配長強。此外,八脈交會穴配合,如內關配公孫,外關配臨泣,后溪配申脈,列缺配照海等,也屬于本法的具體應用。
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背腰。選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稱為前后配穴法,亦名“腹背陰陽配穴法”。凡治臟腑疾患,均可采用此法。例如,胃痛前取中脘、梁門,后取胃俞、胃倉;哮喘前取天突、膻中,后取肺俞、定喘等。
左右配穴法:是指選取肢體左右兩側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臨床應用時,一般左右穴同時取用,如心病取雙側心俞、內關,胃痛取雙側胃俞、足三里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時并用,如左側面癱,取左側頰車、地倉,配合右側合谷等;左側偏頭痛,取左側頭維、曲鬢,配合右側陽陵泉、俠溪等。
總之,在臨床上只要掌握中醫(yī)基礎理論及腧穴的主治作用,適當?shù)剡x擇腧穴并合理地進行配伍,就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根據(jù)其發(fā)作情況,可分為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和慢性濕疹三類。從已有的資料看,針灸不僅能治療不同年齡的各類急慢性濕疹,對一些頑固性的陰|囊濕疹也有較好的效果。先找尋濕疹點,令患者背向光亮處,在背部仔細尋找出低于皮膚,灰色發(fā)亮,針頭大,散在的小點,此即濕疹點。
【概述】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癥性皮膚病。以多形性皮疹,成片狀或彌漫狀,傾向于濕潤部位,對稱性分布,易于復發(fā)和慢性化,自覺劇烈搔癢為主要臨床特征。根據(jù)其發(fā)作情況,可分為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和慢性濕疹三類。其中急性濕疹以紅腫、糜爛性滲出為主,為本節(jié)介紹的主要內容。
因為本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和身體的任何部位,同時,本病好發(fā)于肌表,部位多較局限,所以,見于1959年的首篇現(xiàn)代針灸治療本病的文章,就是關于用梅花針與毫針結合治療幼兒濕疹的個案??v觀現(xiàn)代針灸治療濕疹四十年,六、70年代,以梅花針為主,甚至有多達700余例的大樣本報道;也有試用電針、耳穴壓丸、艾灸等法的,總體上說觀察的樣本量不大。
自從80年代以來,不僅多種剌灸之法諸如穴位注射、針刺、剌血、割治、壯醫(yī)藥線灸等等用于濕疹治療,而且一般都有較大的樣本觀察。從已有的資料看,針灸不僅能治療不同年齡的各類急慢性濕疹,對一些頑固性的陰|囊濕疹也有較好的效果。進一步的臨床觀察還證實,針刺或穴位注射可以使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有所提高。這可能是針灸治療本病的機理之一。
【治療】
(一) 穴位注射(之一)
1.取穴
主穴:分2組。(1)足三里、曲池;(2)長強、箕門。
2.治法
藥液:第一組穴用維生素B12(0.1mg)注射液;第二組穴用非那根(12.5mg)加維生素B12(50mg)或當歸注射液。
第一組穴,用治全身濕疹,以5號齒科針頭,刺入穴位得氣后。第一組穴每穴注射入藥液1毫針,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第二組穴用治陰|囊濕疹,每次任選一穴,長強穴,將藥液(非那根加維生素B1)全部注入穴內,3日1次?;T穴,每次取一側,兩側交替選用。以當歸注射液于得氣后注入,注畢艾灸15分鐘。每日1次。以5~10次為一療程。
(二) 體針
1.取穴
主穴:濕疹點。
2.治法
先找尋濕疹點,令患者背向光亮處,在背部仔細尋找出低于皮膚,灰色發(fā)亮,針頭大,散在的小點,此即濕疹點。找到后,用左手拇、食、中指捏提皮膚,右手持一寸長的毫針,直刺該點,進針七、八分,小兒可淺刺,進針后提插二、三下,快速出針不留針,每次可針10~15個濕疹點。每日或隔日1次。
另可配合服用維生素C 200mg,異丙嗪50mg,強的松10mg(小兒酌減),每日3次。
(三) 穴位注射(之二)
1.取穴
主穴:曲池、肺俞、內關、血海。
配穴:足三里、三陰交。
2.治法
藥液用自身血液。主穴用于治療手部濕疹,用耳血注入。取血法為:按摩患者耳背靜脈,選擇其中最明顯的1條,常規(guī)消毒,用手術刀片在近耳輪處挑破,用裝有枸櫞酸鈉抗凝劑1ml~2ml的注射器抽取耳血,消毒干棉球壓迫刀口。主穴均取,每穴注入0.5ml。7日~10日注射1次。主穴加配穴,用于治療全身性濕疹,每次選2穴,交替輪用。用10ml注射器,先抽2.5%拘櫞酸鈉注射液0.6ml,再抽患者自身靜脈血液6ml,立即搖勻,得氣后注入所選穴位。每周治療1次。
俗話說:三分醫(yī),七分養(yǎng),十分防。可見養(yǎng)生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的意識里只有老人才需要養(yǎng)生,其實不然,養(yǎng)生是條漫長的路,越早走上這條路,受益越多。
(四) 耳針
1.取穴
主穴:分2組。(1)肺;(2)對耳輪(耳廓區(qū)域)。
配穴:神門、內分泌、交感。
2.治法
第1組穴和配穴用毫針刺法,每次取1~3穴。先將浸濕3%硫酸鋅的襯墊緊貼于皮上,依次接電極板,蓋以塑料布并用膠布固定。術者將毫針刺入耳穴,接通直流電針儀,負極接耳針,正極接極板;治療15分鐘后,交換極性,再治療5分鐘,日1次,6次為一療程。第2組用刺血法,雙側均取,用左手固定施治之耳廓,使對耳輪部充分暴露,用右手持鋼筆式緊握钅皮針(或三棱針)針柄,按對耳輪弧形切線的垂直方向,用針頭于對耳輪輕輕劃割,長度小于5mm,劃痕間距2mm,使之微微出血,再用消毒棉覆蓋創(chuàng)面,約3小時~4小時后去掉,血痂待其自然脫落。
(五) 剌血
1.取穴
主穴:肺俞、委陽。
2.治法
令患者取俯臥位,暴露后背上部和雙腿。先以三棱針點剌肺俞,然后擠壓穴區(qū)出血,即在其上拔罐。之后,再點剌委陽出血加罐。每穴留罐10分鐘~15分鐘。隔日1次,3次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