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扒仔雞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生姜養(yǎng)生什么時候吃好。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彪S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養(yǎng)生這種件越來越關(guān)注,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zhì)量。如何避免走入有關(guān)飲食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鐵扒仔雞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鐵扒仔雞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把雞去毛,洗凈內(nèi)臟,剔去骨頭,片成厚片,用刀背拍松肉質(zhì),放姜片、蔥段、精鹽、生抽腌片刻,揀去蔥、姜,加雞蛋、淀粉拌勻,沾上千淀粉。將雞肉下旺油鍋中,炸呈金黃色撈出,改刀裝盤。鍋放底油,下茄汁煸炒,加清湯、糖、醋、味精調(diào)好汁燒開,淀粉勾芡,澆在雞上,西紅柿片成厚片圍在盤邊。
鐵扒仔雞的一般做法
鐵扒仔雞做法一
主料:雞肉500克。
調(diào)料:醬油50克,白砂糖60克,鹽5克,甜面醬10克,大蔥10克,姜10克,料酒10克,五香粉1克,植物油50克做法
1、將雞塊洗凈控干水分,倒進盆內(nèi)加蔥、姜、料酒、五香粉、甜面醬和鹽等拌勻,腌30分鐘,撈出控干,逐塊下入六成熱的油鍋中,炸至呈深黃色撈出。
2、炒鍋上火放入少許油,燒熱后倒入糖、醬油、鹽、料酒、蔥、姜和適量水,燒開后撇去浮沫,下入炸好的雞塊,湯開后,用小火燜至酥,將雞塊撈出裝盤,將原湯繼續(xù)熬至汁發(fā)黏時,淋在雞塊上,即可裝盤食用。
鐵扒仔雞做法二
1、雞半只切塊洗干凈瀝水備用。
2、油鍋里放油燒熱。
3、將雞塊倒入油鍋翻炒。
4、將雞塊炒至金黃色,放入姜片翻炒。
5、準(zhǔn)備好香葉、茴香、桂皮、干辣椒等洗干凈。
6、鍋內(nèi)放醬油、料酒和水。
7、放入準(zhǔn)備好的香料,再放適量鹽和糖,大火燒開,蓋上鍋蓋小火慢燉30分鐘。
8、雞燒爛湯汁即將收干就燒好了。
9、倒點生抽即可裝盤了。
鐵扒仔雞做法三
1、先把雞腿洗凈,剁成小塊。
2、青椒洗凈,用手掰成小塊。
3、把雞肉放到鍋中干炒片刻,盛出來備用。
4、鍋里放油,放入蔥、姜、蒜煸炒出香味。
5、放入雞塊翻炒兩分鐘。
6、添加料酒、老抽、生抽、鹽、白糖翻炒。
7、放入適量水燒開,小火燉20分鐘。
8、放入青椒翻炒片刻。
9、放入味精調(diào)味即可。
10、盛到大碗里,即可享用。
鐵扒仔雞做法四
1、首先把火點著,倒油下入蔥、姜和蒜仔先讓它出一下味道。
2、把雞塊放下去好把雞本身的水分炒干,水分炒干了以后加點白糖,放料酒醬油好上色,然后加入湯,經(jīng)過這個醬油雞的顏色明顯地變成了深紅。
3、鍋里面沸騰之后,湯汁馬上就要燒干了,然后把蔥、姜減去湯汁一定要收干好,加上明油,關(guān)火。
鐵扒仔雞的由來
鐵扒仔雞是一道浙江省的漢族傳統(tǒng)名菜,屬于浙菜系。鐵扒仔雞是雞肉的一種烹飪方法,風(fēng)味獨特。
ys630.coM延伸閱讀
板栗仔雞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草仔雞洗凈備用。
2、剁小塊再沖洗瀝干。
3、新鮮生板栗煮好剝殼及調(diào)料備好。
4、熱燒油煸香蔥香蒜等調(diào)料后盛起。
5、留底油倒入仔雞塊。
6、煸至微焦黃出油后滴入料酒。
7、放入老冰糖。
8、倒入適量溫水及煸好的調(diào)料加蓋大火。
9、滾開后轉(zhuǎn)小火約燉5~6分鐘后倒入板栗。
10、倒入適量老抽加蓋大火煮開。
11、轉(zhuǎn)小火燉至完全上色后調(diào)入食鹽。
板栗仔雞的一般做法
板栗仔雞做法一
1、雞斬件,姜切片。
2、栗子放入煮開的水里煮2分鐘,撈起,趁熱去衣。
3、燒熱油,把雞倒入翻炒。
4、把雞翻炒變色,加入糖翻炒,再加生抽,老抽調(diào)色,加點鹽。
5、加入栗子一起翻炒。
6、翻炒均勻,加入適量熱水。
7、大火煮開后,蓋上蓋子中火燜,期間要不時翻炒。
8、燜到汁變稠。轉(zhuǎn)小火燜。
9、剩少汁,就大火收汁。
板栗仔雞做法二
1、炒鍋放少許油。下姜片跟雞塊。
2、拌炒到雞肉微微起焦。
3、倒入高壓鍋。
4、放適量生抽老抽。老抽看自己喜歡,醬油色喜歡淡的就少一點。老抽也不要太多哈。顏色太深也不好看。
5、噴適量白酒。
6、放冰糖跟蔥結(jié)。其中冰糖可以用白糖代替哈。
7、放入板栗。
8、加小半碗清水。
9、加適量鹽。
10、蓋上鍋蓋。大火煮到高壓鍋上汽之后繼續(xù)2-3分鐘。轉(zhuǎn)小火煮3-5分鐘。關(guān)火。具體時間自己控制下哈。
11、打開鍋蓋。煮好的板栗雞。
12、開大火。直接在高壓鍋里拌炒收下汁。也可以讓雞塊板栗醬油色均勻哈。
板栗仔雞做法三
1、童子雞清洗干凈,去掉雜物,脖子上的皮連著淋巴一起去除。
2、鍋里放水燒開,放一勺鹽,將去掉外殼的板栗入鍋中煮開關(guān)火,水要沒過板栗,稍悶片刻,剝?nèi)テは磧?經(jīng)這樣處理過的板栗很好剝皮。我買的是店家剝好外亮的板栗)。
3、雞切成塊,蔥切段,姜一小塊拍碎,大蒜六七瓣剝?nèi)ネ馄?花椒七八粒,八角兩小瓣,冰糖兩小塊。黑木耳提前泡發(fā)洗凈。
4、鍋燒熱,放油,將花椒放鍋里小火爆香。
5、倒入雞塊翻炒,加入冰糖、八角、蔥姜蒜煸炒,炒至冰糖融化,雞塊表面微黃時,烹少許白酒煸炒(去腥增香),隨后放料酒,醬油(我放了兩種醬油,一種有機醬油調(diào)味,一種老抽用來上色),鹽和蠔油。
6、加入沒過雞塊的開水(如果是買來的雞,容易熟,就少放點水),蓋上鍋蓋小火慢燒。
7、大約煮50分鐘左右(家里養(yǎng)的土雞,燒的時間會長一些)。
8、揭開鍋蓋,倒入板栗和黑木耳。
9、大火燒開,轉(zhuǎn)小火約20分鐘至板栗熟透入味。如果湯汁過多,開中大火收汁即可。
板栗仔雞的由來
傳三國武侯七縱七擒孟獲,獲降伏。見蜀軍傷者眾,乃情動,慨武侯之恩德,訪涼山醫(yī),得山中板栗秘制配山雞文火烹與傷軍服。神效、大康。然后有李姓尚此方經(jīng)秘制世傳至今。
據(jù)《九州志》《成都記載:初,益州城累筑而不立,龜行究由,知人傷濕,生疾而力微,遂吐栗馱雞勸服。食者神悅城立也。繼者諸葛武侯喚孟獲皆山植栗、跑雞,煮食得益,乃尊為“神悅養(yǎng)生板栗雞”。尚德。人建祠頌之。
板栗燜仔雞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去殼的板栗入鍋煮4分鐘左右撈出瀝干水備用。
2、鍋中放油,油的量可以稍多點,放入板栗炒到表面變色后撈出備用。
3、余油再次燒熱,放入蔥姜片爆香,倒入雞塊翻炒。
4、雞塊表面微黃后調(diào)入料酒,醬油,鹽,少許白糖加入板栗。
5、倒入開水,大火燒開后轉(zhuǎn)小火蓋上蓋,煮20分鐘左右。
6、再大火收干水份,撒入蔥段即可。
板栗燜仔雞的一般做法
板栗燜仔雞做法一
1、母雞宰殺治凈后,將整雞剖成兩半,把胸翅部位剁成6塊,其他部位剁成3厘米見方的塊。
2、板栗砍成十字形,放入旺火沸水中煮5分鐘,取出脫殼。
3、炒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燒至七成熱,放入雞塊炸約3分鐘,起鍋瀝油。
4、原炒鍋再置旺火上,倒入雞塊和板栗,加入雞湯、精鹽、醬油、白糖,蓋上鍋蓋,燜約2分鐘,移鍋至小火上續(xù)燜10分鐘,待雞肉松軟,板栗粉糯時,再加豬油、味精、蒜白炒勻。
板栗燜仔雞做法二
1、草仔雞洗凈備用。
2、剁小塊再沖洗瀝干。
3、新鮮生板栗煮好剝殼及調(diào)料備好。
4、熱燒油煸香蔥香蒜等調(diào)料后盛起。
5、留底油倒入仔雞塊。
6、煸至微焦黃出油后滴入料酒。
7、放入老冰糖。
8、倒入適量溫水及煸好的調(diào)料加蓋大火。
9、滾開后轉(zhuǎn)小火約燉5~6分鐘后倒入板栗。
10、倒入適量老抽加蓋大火煮開。
11、轉(zhuǎn)小火燉至完全上色后調(diào)入食鹽。
12、轉(zhuǎn)大火收汁漸干時撒少許蒜片、味精炒勻后關(guān)火。
板栗燜仔雞做法三
1、原料切好。
2、板栗洗干凈。
3、冷水煮沸,煮十五分鐘,再用冷水泡透。
4、用剪刀在板栗的頂部剪一道,這樣很容易去掉外殼。
5、處理好了板栗。
6、五花肉煸出油脂。
7、將雞塊中火煸燒一下。
8、預(yù)處理的雞塊。
9、將輔料煸炒,再將處理好的雞塊一共翻炒。
10、加開水中火燉制30分鐘,再用大火收汁。
板栗燜仔雞的由來
板栗燜仔雞是一道廣東省的漢族傳統(tǒng)名菜,屬于粵菜系。此菜色澤金黃,味道鮮美,雞肉鮮嫩有韌性,板栗綿糯味粉甜,是中秋時節(jié)的節(jié)令佳肴。多用于廣東當(dāng)?shù)孛耖g的婚、壽、吉、慶宴席上。有補虛、健脾、強筋、活血行乳、止帶等功效,對年老體弱、久病體虛者及肺結(jié)核、胃下垂等患者有幫助作用。
扒原殼鮑魚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將鮑魚洗凈,取下肉,刷洗凈外殼,肉上的內(nèi)臟去掉。洗凈放碟內(nèi),加上湯、蔥(割開夾上花椒)、姜片,隔水蒸至熟爛,片成6片?;鹜取⒍角行∠笱燮2诵臓C過撥涼,切磨刀片。
2、魚泥加涼湯、雞蛋清、鹽、味精、料酒、胡椒面調(diào)勻,倒在平碟內(nèi)攤平(不要攤至碟邊),再將鮑魚殼圍碟周擺兩圈成環(huán)狀按穩(wěn),碟中央放上用鹽、味精浸過的銀耳點綴成花芯。上籠內(nèi)蒸至鮑魚殼固定碟內(nèi)取出。
3、蒸鮑魚的原湯潷入鍋內(nèi),放蔥、姜、鹽、料酒煮滾,除去蔥、姜不要,投入火腿、冬菇、菜心燙熟,用漏勺撈起,均勻分放在鮑殼內(nèi)。
4、原湯中放入鮑魚肉,用小火煨透,撈起,整齊地擺在殼內(nèi),成原鮑狀。除去湯內(nèi)浮沫,下味精,用生粉勾上米湯芡,澆在鮑魚上,淋上香油即可。
扒原殼鮑魚的一般做法
扒原殼鮑魚做法一
原料:帶殼大鮑魚100克,火腿、筍片、菜心、冬菇、高湯、鹽、味精、油、蔥、姜各適量。
1、將大鮑魚洗凈, 去原殼焯水, 在肉身正面剞花刀, 放湯碗內(nèi)加清湯、蔥、姜上籠蒸爛,鮑魚殼擺入盤中。
2、火腿、筍、菜心、冬菇改刀成小象眼片, 焯水備用。
3、起鍋入湯, 下鮑魚、調(diào)味料,豐潤放入料頭煨透,勾芡使湯汁稠濃,淋入明油,將鮑魚擺在 原殼中,澆上芡汁既成。
扒原殼鮑魚做法二
1、海螺肉洗凈,片成大薄片;筍尖切小薄片;木耳一切兩半,同滑子菇一起放開水中焯出,用高湯30克加鹽、味精、水淀粉兌汁。
2、活鮑魚刷凈鮑殼,去五臟,刷去黑膜,沖洗干凈,在正面剞十字花刀。
3、勺中加植物油燒熱,即加入筍片、滑子菇稍煸,加入芡汁、木耳、豌豆和螺片急炒幾下,淋明油出鍋,盛一玻璃盤內(nèi),入燙凈的大螺殼(直徑15厘米左右)中,固定在大圓盤中央,盤周固定10只鮑魚殼。
4、勺中加沸水,將鮑魚放入氽熟,分別置放十只鮑魚殼內(nèi),再用高湯、蠔油等料炒咸鮮口味的濃亮陷紅汁,澆在鮑魚上即成。
扒原殼鮑魚做法三
1、將帶殼鮑魚洗凈,放入沸水中稍煮,然后撈出把肉挖出來,片成0.16厘米厚的片;
2、凈冬筍、火腿肉均切成長3 厘米,寬1.2 厘米,厚0.16 厘米的片;
3、草魚宰殺治凈,片取凈肉200克,切片洗凈剁成泥,放入碗內(nèi);
4、魚泥內(nèi)加濕淀粉、黃酒、味精、精鹽、雞蛋清、蔥姜末,攪拌均勻,倒在大平盤內(nèi)攤平;
5、將鮑魚殼放在含堿5%的沸水中,用毛刷或草根刷子刷洗干凈,再入開水煮過撈出控干水分;
6、洗凈的鮑魚殼口朝上,整齊地擺在魚料子上,讓其站住坐穩(wěn),上籠蒸5 分鐘取出;
7、炒勺內(nèi)倒入清湯500毫升,加精鹽、黃酒、火腿、冬筍、豌豆、鮑魚片燒沸撇去浮沫,用漏勺撈出,平放在鮑魚殼內(nèi);
8、鍋內(nèi)湯用濕淀粉勾芡,淋上雞油,澆在鮑魚上即成。
扒原殼鮑魚的由來
扒原殼鮑魚是一道山東青島沿海地區(qū)的傳統(tǒng)名菜。此菜色香味俱佳,鮑魚肉質(zhì)細嫩,味道鮮美,再澆以芡汁,透明油亮。將鮑魚肉制熟后,又分別盛在各個原來的殼內(nèi),它的造型美觀又名貴。是一種造型和盛器雙重配合的杰作,原殼置原味,面目一新。
扒燒整豬頭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姜洗凈,切片;
2、蔥洗凈,打成結(jié);
3、香菜擇洗干凈,消毒,備用;
4、將豬頭鑷凈毛,放入清水中刮洗干凈;
5、豬面朝下放在砧板上,在后腦中間劈開,剔去骨頭和豬腦,放入清水中浸泡約兩小時,漂凈血污;
6、入沸水鍋中煮約20 分鐘,撈出,放入清水中刮洗,用刀刮凈豬睫毛,挖出眼珠,割下豬耳,切下兩腮肉,再切去豬嘴,剔除淋巴肉,刮去舌膜;
7、再將眼、耳、腮、舌和頭肉一起放入鍋內(nèi),加滿清水,用旺火煮兩次,每次煮約20 分鐘,至七成熟取出;
8、把桂皮、大料、茴香籽放入紗布袋中扎好口,成香料袋;
9、鍋中用竹箅墊底,鋪上姜片、蔥結(jié),將豬眼、耳、舌、腮、頭肉按順序放入鍋內(nèi),再加冰糖、醬油、料酒、香醋、香料袋、清水,清水以浸過豬頭為度,蓋上鍋蓋,用旺火燒沸后,改用小火燜約2 小時,直至湯稠肉爛;
10、將豬舌頭放在大圓盤中間,頭肉面部朝上蓋住舌頭,再將腮肉、豬耳、眼球按豬頭的原來部位裝好,成整豬頭形,澆上原汁,綴上香菜葉即成。
扒燒整豬頭的一般做法
扒燒整豬頭做法一
首先將豬頭、耳內(nèi)外各處的毛污刮凈,用刀由下頦處正中向前劈開,但面部皮膚不要切斷保持連接。剔去全部頭骨后,將頭放在清水中泡50~60分鐘,使血污臟物漂出,投入鍋中煮20分鐘,取出置于清水中再刮洗一遍。用刀將眼眶周圍的毛、肉剔去,挖出眼球,切去豬咀突處(約4厘米厚)和頦下的肉,割下頦肉中兩邊的核子肉,削下兩耳。然后再將豬頭放在開水鍋中連續(xù)煮2次,每次20分鐘(每次中間須換清水)。
把豬頭帶皮的面朝下,放下頦肉均放在竹篦上,加進清水至淹沒豬頭3厘米為度,而后加入各種調(diào)料,先用火燒開后,再加蓋,用小火燜5小時左右,直至湯粘肉爛。離鍋時,將豬臉朝上放入大盤中眼球納入眼膛內(nèi),豬耳、下頦肉還于原位,澆上原汁即成。
扒燒整豬頭做法二
1、豬腳豬頭先放水里泡2個小時 去血水。
2、鍋里加冷水放豬腳豬頭倒入黃酒。
3、把上面的泡沫去掉煮25分鐘左右。
4、放入涼水里洗干凈去毛。
5、鍋底放入蔥和姜然后放入豬頭類。
6、加入黃酒和生抽我做的多放了一瓶生抽 多放些鹽。
7、鹵料包我買的配好的。
8、然后兌高湯我沒有兌的水。
9、煮2個小時左右用筷子插的透關(guān)火泡幾個小時入味。
10、太肥的豬頭肉我也吃不下就煮些面放個豬腳 豬腳面了。
扒燒整豬頭做法三
1、把豬頭冷水下鍋,鍋內(nèi)放入1大匙料酒煮開。
2、撈出后,用夾子拔去露出的豬毛。
3、用小刀沿著豬牙附近一點點兒剔出骨頭。也可不剔。
4、將豬頭肉放入高壓鍋中,放入所有調(diào)料。
5、加入清水。水位跟肉一齊就可以了。
6、壓上20分鐘即可。
7、出鍋后把趁熱把肉用錫紙卷起。吃的時候拿出來切片即可。
扒燒整豬頭的由來
扒燒整豬頭是江蘇地區(qū)傳統(tǒng)名菜,屬于淮揚菜系,是將新鮮的豬頭去除骨頭、毛,從中間切開后洗凈,放入鍋中加入醬油、鹽、冰糖等調(diào)品料煮爛即可食用。本菜肉質(zhì)爛熟,肥而不膩,香氣撲鼻,甜中帶咸。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食。
白扒四寶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先將蘑菇洗凈,冬菇取蒂切成約3.3厘米長、1.3厘米寬、0.66厘米厚的長方片。冬筍切成與冬菇相同的片和蠶豆瓣同放盤內(nèi)。
2、鍋放火上放入蠶豆油,燒至六成熱將蘑菇、冬菇、筍片、蠶豆瓣放入鍋內(nèi),炸熟后撈出控凈油。
3、鍋留底油少許,燒熱后將蘑菇、筍片、蠶豆瓣等倒入,隨加鹽、料酒、姜末、鮮湯燒3分鐘左右,放入味精,勾入流水芡,淋入香油即可食用。
白扒四寶的一般做法
白扒四寶做法一
主料:水發(fā)廣肚250克,燉鮑魚200克,雞脯肉250克,桶龍須菜1桶。
調(diào)料:料酒20克,精鹽2.5克,雞油15克,熟豬油500克(約耗40克),濕玉米粉、白糖少許,清湯500克,奶湯30克,雞蛋清1個。
1、將雞脯肉片去筋、皮,然后片成大薄片,放入鍋中,加入少許精鹽和少許玉米粉以及雞蛋清拌勻上漿。將龍須菜整齊地放入小圓盤中,加入少許雞油、少許精鹽,上屜蒸10分鐘取出。鍋中注入200克清湯,加入料酒、精鹽各少許,再放入鮑魚,在微火上kao2分鐘,倒入漏勺。坐煸鍋,注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下入漿好的雞片滑熟,倒入漏勺控油。坐鍋上火,注入湯,加1克精鹽、少許紹酒,下入廣肚氽透。
2、將熟廣肚、熟鮑魚、熟雞脯肉、熟龍須菜依次整齊碼盤。鍋中注入300克清湯,加入剩余的料酒、精鹽,上火燒開,撇去浮沫,加入用水調(diào)稀的玉米粉勾芡淋上雞油,澆在菜上即。
白扒四寶做法二
1、筍尖、冬菇、蘑菇放入溫油鍋內(nèi),先用小火炸一下,撈出,再和竹蓀一起加雞湯、雞油和蠔油、味精、鹽、清湯、糖,繼續(xù)燴燒一直,熟后取出,分別放在分別中央擺成花瓣形。
2、原鍋燒熱,下生菜油、菜心、鹽、味精,炒熟,圍盆邊。
3、最后潷出燴筍尖的湯,加水菱粉、雞油15克,勾芡,均勻澆在四寶面上。
白扒四寶做法三
1、將菜心洗凈瀝去水分,用刀將根部削尖后劃十字形刀口,刀深3.3厘米。蘿卜洗凈放開水鍋內(nèi)焯一下,用涼水淘涼,切成5厘米長,0.3厘米厚的片。腐竹洗凈泡軟,用刀片成0.7厘米厚,5厘米長的片。鮮蘑菇一片兩半。
2、鍋放火上添入植物油,放入菜心炒軟出鍋。再將菜心、蘿卜、腐竹分別擺在圓盤中使三色鼎分,擺成3個邊大圓心小的扇形,中心放鮮蘑菇。
3、鍋放火上放入鮮湯4勺,將盤中菜輕推到鍋里,加鹽略腌后放入味精,勾入小流水芡,將鍋輕輕地晃動幾下,淋上香油,將鍋傾斜,使菜滑入大圓盤中即成。
白扒四寶的由來
白扒四寶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菜。菜肴口味咸鮮、鮮香。涉及食材魚類、雞類、豬肉。
鐵扒仔雞的營養(yǎng)價值
和許多家禽一樣,仔雞的蛋白質(zhì)含量最為豐富,而且是動物蛋白,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最重要的是仔雞中含有的蛋白質(zhì)都為優(yōu)質(zhì)蛋白,食用后對人體有積極的作用。對于營養(yǎng)不良的人,可以將仔雞清燉或者清水蒸熟,這樣不但保留了仔雞的原汁原味,而且營養(yǎng)流失較少,食用后能起到滋補的效果。
雞肉的營養(yǎng)成分主要是蛋白質(zhì),其次才是脂肪、微生物和礦物質(zhì)等。而仔雞的肉里含蛋白質(zhì)較多,老雞的肉里含蛋白質(zhì)少。這是因為仔雞的雞肉占體重的60%左右,雞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所以仔雞的肉營養(yǎng)價值高。再者仔雞的肉里含彈性結(jié)締組織極少,所以容易被人體的消化器官所吸收。仔雞肉經(jīng)蒸煮之后,雞纖維便分離,變得細嫩、松軟適口,而老雞的雞肉只占體重的40%左右,多數(shù)的脂肪和彈性結(jié)締組織。彈性結(jié)締組織是一種不溶于水彈性蛋白質(zhì),質(zhì)地堅韌不易嚼碎,經(jīng)160度高溫蒸煮后會變成不可溶性的膠質(zhì),只能被人體吸收很少的一部分。
雞肉蛋白質(zhì)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發(fā)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jié)構(gòu)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祖國醫(yī)學(xué)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鐵扒仔雞的熱量
炒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烹調(diào)方法,用油量的高低決定熱量高低,從而影響其在減肥期間的適宜程度,減肥期間推薦清淡少油的清炒菜肴。
營養(yǎng)素含量(每100克)
熱量(大卡)150.82
碳水化合物(克)4.71
脂肪(克)8.76
蛋白質(zhì)(克)12.55
纖維素(克)1.46
鐵扒仔雞的宜忌人群
仔雞的宜忌人群
患有高血壓和癌癥的人不能食用仔雞,但是如果高血壓已經(jīng)恢復(fù)到正常水平,可以嘗試食用仔雞。如果用仔雞煲湯的話,雞湯不要喝太多,因為雞湯中的脂肪含量較多,會令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很高,從而引起動脈硬化,冠心病。此外,患有膽囊炎、膽石癥的人忌食,以免刺激膽囊,引起膽絞痛發(fā)作。由于仔雞中主要含有蛋白質(zhì),其余的維生素、礦物質(zhì)含量較少,因此不適合長期偏吃童子雞。
木須肉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一茶匙干淀粉和兩茶匙水混合成水淀粉。
2、黃瓜切片木耳撕小朵,黃花菜泡好焯水備用 紅椒切片,蔥切段,雞蛋打散,炒出來,炒雞蛋的竅門是火要大點,油要稍微多點,才會松軟。也可以加點白醋或者料酒在雞蛋里。(生抽二分之一湯匙、老抽五分之一湯匙、白糖、料酒半湯匙兌成汁在碗里備用)。
3、豬里脊切片,用鹽、胡椒粉、食用油干淀粉一茶匙腌漬十分鐘,臨上鍋前放淀粉抓勻。
4、鍋里放油,下入腌漬好的肉片,炒散變白盛出。
5、鍋里的底油,炒香大蔥段,有蔥香的時候,下肉片、木耳、黃花菜大火爆炒均勻放入步驟2中兌好的汁炒勻,調(diào)入半茶匙鹽。(生抽二分之一湯匙、老抽五分之一湯匙、白糖、料酒半湯匙兌成汁在碗里備用)最后放入黃瓜和紅椒炒斷生即可。
木須肉的一般做法
1、將豬瘦肉切成長5、寬0.3、厚0.3厘米的絲。將雞蛋磕入碗中,用筷子打勻。
2、干木耳加開水泡5分鐘,去掉根部,撕成塊。黃瓜斜刀切成長2厘米的段,放平后直刀切成片,片形狀即為菱形。蔥、姜切成絲。
3、炒鍋上 火,加油,燒熱后加入雞蛋炒散,使其成為不規(guī)則小塊,盛裝在盤中,即為所說的“木須”。
4、炒鍋上火,加油燒熱,將肉絲放入煸炒,肉色變白后,加入蔥、姜絲同炒,至八成熟時,加入料酒、醬油、鹽,炒勻后加入木耳、黃瓜和雞蛋塊同炒,成 熟后淋入香油即可。
木須肉的由來
木須肉為三晉名菜,家家戶戶會做。其色綠、黃、紅、白、黑五色相間;其質(zhì),軟嫩滑爽;其味,香氣濃郁,咸鮮可口,為大眾菜肴,酒飯均宜。
木須者。木樨之誤也!乃指雞蛋。桂花樹統(tǒng)稱木犀,樨、犀同音義。“木樨肉”不是用桂花,而是炒熟的雞蛋色如桂花,這道菜黃綠相間,氣味濃烈,色香賽如桂花,故以木樨代之。老北京人在口語中說“蛋”字。蛋本是卵的俗稱,由于在日常用語中與不少罵人的話相聯(lián)系,所以老北京人把雞蛋叫雞子兒;南方的皮蛋傳到北京改叫松花;菜譜上的炒雞蛋,叫攤黃菜;雞蛋湯叫木樨湯;肉炒雞蛋叫木樨肉等。因燒熟的雞蛋色如桂花,故以木樨代之。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鐵扒仔雞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zhǔn)備的“生姜養(yǎng)生什么時候吃好”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