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 出汗別迎風走路別含胸
中醫(yī)養(yǎng)生對冬天運動出汗的說法。
“善養(yǎng)生者慎起居,節(jié)飲食,導引關節(jié),吐故納新?!鄙钪薪洺A鱾鬟@些關于養(yǎng)生的名句或者順口溜,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系。中醫(yī)養(yǎng)生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中醫(yī) 出汗別迎風走路別含胸”,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出汗后迎風、含胸走路都是一種不良習慣、不利于身體健康,因為,出汗后迎風容易傷風感冒,含胸走路會影響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下面我們來看看中醫(yī)對這些行為的介紹。
出汗別迎風,走路別含胸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個人叫許褚,他當時是魏國的一員猛將,人高馬大,勇力過人。這個人曾跟與馬超較量了一番。當時在較量中許褚戰(zhàn)得興起,竟然回營脫了盔甲,赤身裸體來戰(zhàn),這便是著名的 許褚裸衣戰(zhàn)馬超 。傳說他最后死于風寒,于是有人便想,或許正是他這種不顧流汗、迎風戰(zhàn)斗的習慣使他染上風寒。
由這個故事我們想到了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健康養(yǎng)生俗語 出汗別迎風,走路別含胸 :
出汗時為什么不能迎風呢?ys630.com
生活實踐告訴我們,出汗后迎風容易傷風感冒。有些人平時不注意,在鍛煉出一身汗時,為了涼爽常常站在有風的地方休息,或者直接對著電風扇、空調猛吹,這樣很容易引起傷風感冒。
這是因為,人在出汗時,皮膚毛孔基本都處于擴張狀態(tài),此時如果迎風吹風,會造成毛孔急速收縮。在這個過程中,外界的寒邪之氣很容易乘虛而人,而寒氣隨著經絡在人體中運行,會影響人體各個器官的正常運行,降低人體免疫力,誘發(fā)感冒等。所以說 出汗別迎風 。
一般來說,在鍛煉出汗后,千萬不要站在風大的地方吹風,而應該及時把汗擦干,并換掉帶汗的衣裝,最好戴上帽子,以防止身體熱量過度散失。
走路含胸同樣是一種不利于健康的習慣
從醫(yī)學角度來說,走路姿勢會影響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總是低頭含胸會影響大腦氣血的循環(huán),還會增加脊柱的壓力,導致脊柱損傷、頸椎病等肩背部疾病的發(fā)生。
與此相反的是,挺胸抬頭走路可以促進人體健康。醫(yī)學專家普遍認為,保持抬頭挺胸姿勢,可以減緩腰頸椎病變,還可以使肺活量增加10%~30%,從而提升血液的含氧量,使更多的氧氣參與體內的新陳代謝,減輕疲勞程度,加速體力恢復。
此外,挺胸抬頭還可減輕背部壓力,可有效預防背痛、防治佝僂??;還能能夠塑造人的形體美,讓人充滿自信,精神煥發(fā)。
總之,為了健康,出汗之后要注意保暖,避免身體受風著涼;走路時要挺胸抬頭,昂首闊步。
糾正不良的走姿
先從糾正站姿做起,對著大鏡子檢查自己的姿勢(照鏡子時人會不禁地挺胸抬頭),也可模仿走路的動作,注意保持端正的姿勢,做到不偏不斜、不傾。
在真正走路時,要注意雙眼平視前方,頭微昂,頸正直,胸部自然前上挺,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后突,腳在后蹬時著力點側重在跖趾關節(jié)內側。
出汗別迎風,走路別含胸,上面的文章為我們介紹了這兩種行為的正確做法,為了我們的健康,出汗后要注意保暖,走路是要抬頭挺胸。
ys630.COm精選閱讀
導讀:灰指甲是什么?很多人認為灰指甲就是灰色的指甲。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認識,導致很多人并不承認自己得了灰指甲。治療灰指甲中醫(yī)有什么方法呢?
灰指甲別慌張 中醫(yī)來幫忙
得了灰指甲,一個傳染倆這句廣告詞被許多人所熟知?;抑讣拙褪羌装_,臨床醫(yī)生把它叫做甲真菌病,中醫(yī)稱鵝爪風。
研究發(fā)現,個人衛(wèi)生習慣與灰指甲的發(fā)生直接有關。愛與他人換鞋穿,或洗腳不及時的人易患?。涸诠苍∈遗菰韬驮谛l(wèi)生條件差的泳池里游泳的人易患此病;飼養(yǎng)貓、狗等寵物者,被寵物身上的癬菌感染后易患病;患有某些慢性病癥,如營養(yǎng)不良、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糖尿病者發(fā)病率偏高,癥狀也偏重。
灰指甲是由一大類稱為病原真菌的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手腳指(趾)甲皆可患病,主要表現為指(趾)甲的顏色和形態(tài)異常。患病的早期,一般從1~2 個指(趾) 甲開始發(fā)病,指(趾)甲表面失去光澤,變得混濁,進而變脆、易破碎,又逐漸開始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如果能在早期及時發(fā)現.迅速用藥物加以控制則收效頗佳,可避免灰指甲向其他健康手指、腳趾傳染,并最終導致指(趾)甲發(fā)灰、發(fā)黑、萎縮、鉤甲、脫落等的發(fā)生。
下面介紹幾個治療早期灰指甲的驗方,供參考使用。
鴉膽子外抹
鴉膽子仁(去殼取仁,搗碎) 10 克,加水600 毫升煎煮20 分鐘,取汁裝瓶備用。每次用藥前先將病甲用溫鹽水浸泡10分鐘,使其發(fā)軟,然后蘸藥汁涂抹于病甲上,自然風干后,用清水洗干凈手,每日2~3 次。鴉膽子性寒,味苦,有小毒,具有清熱解毒殺蟲的作用?,F代研究發(fā)現,鴉膽子所含的鴉膽子油具有殺滅真菌的作用,故對治療灰指甲有效。應注意,由于鴉膽子有小毒,所以勿將藥汁觸及眼、口、鼻等部位。
蒜醋液涂搽
紫皮獨頭大蒜30 克,去皮搗成蒜泥裝入干凈的玻璃瓶中,再加入優(yōu)質白醋50 毫升.混勻涂搽患甲,每日涂搽3~5 次,藥用完后可繼續(xù)按比例配制。大蒜味辛、性溫,有解毒殺蟲作用。白醋含有檸檬酸、食用醋酸、苯甲酸鈉,它們具有殺菌、防腐作用,兩物混合對殺滅真菌有較強的功效。
參椒液浸泡
米醋150 毫升,加苦參15 克、花椒10 克,浸泡1 周后即可使用。用時取適量倒入玻璃瓶中,把患指伸進去浸泡,每次浸泡20 分鐘,每日2次,堅持7~10 日?;ń沸詼?,昧辛,有小毒,具有殺蟲解毒的功效??鄥⑿院?,味苦,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可以殺滅真菌。
艾葉水外洗
艾葉10克,加水300 毫升,煎煮15 分鐘,取藥汁倒入小盆中,等待藥汁溫度降到40℃ 時,用無菌紗布蘸藥汁洗患指(趾),每次15~20 分鐘,每日1 次。洗后病甲無須清洗,可照常進行日?;顒?。艾葉昧苦、辛,性溫,具有燥濕、殺蟲、辟穢的功效,用于治療灰指甲效果不錯?,F代藥理研究也證實,艾葉有抗菌作用,對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作用。
花粉過敏按仨穴
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在出門踏青郊游時萬一遭遇過敏,又沒帶脫敏藥怎么辦呢?可按摩仨穴位救急。
巨闕穴 巨闕名意指胸腹上部的濕熱水氣在此聚集,因任脈上、下二部皆無氣血傳至本穴,穴內氣血為來自胸腹上部的天部濕熱水氣,此氣因其熱,既不能升又不能降。因此,按摩此穴對咳逆上氣、驚悸、嘔吐等不適有緩解作用。
如果把人體的胸骨比成一把倒懸的寶劍,巨闕穴就在劍的尖端,胸骨劍突大凹陷的下面。按摩方法是,上身前屈,兩手中指疊放按壓穴位3分鐘,連續(xù)5次。
中府穴 中指中焦,府是聚的意思。手太陰肺經之脈起于中焦,此穴為中氣所聚。按摩此穴可治咳嗽、氣喘、胸滿痛等肺部病證,還可兼治脾肺兩臟之病,治療氣不足,腹脹,消化不良,水腫等。
中府位于前胸上方,鎖骨外端凹陷下一拇指處(肺經)。挺胸,兩手中指同時分別按壓左右穴位,兩肘部向前用力推壓3分鐘,反復5次。
膏肓穴 人們常會用到一個詞病入膏肓,但多不知膏肓其實是人體一個重要穴位,常用于治療支氣管炎、哮喘,各種慢性虛損性疾病等。
膏肓穴位于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4橫指處(膀胱經)。右手4個手指反向背部按壓對側的膏肓穴,左手支撐右肘部,上身向內側扭轉,按壓5次,每次3分鐘,然后左右交換按壓。若體位用力不便,可由他人幫忙。
【導讀】中醫(yī)強調辨證論治,就算是喝涼茶,也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用方,否則,喝了不但可能沒效,還會產生副作用。我們知道,怕上火喝涼茶。喝涼茶具有清熱去火等祛病養(yǎng)生療效,但是專家表示,上火別亂喝涼茶,涼茶也是一種藥,喝多了,喝錯了,身體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下面小編為介紹上火別亂喝涼茶。
上火別亂喝涼茶
禁忌一:不宜喝苦寒的涼茶
中醫(yī)說形寒飲冷則傷肺、強入冷水則傷腎,喝苦寒的涼茶對肺和腎不太好。尤其是小孩更加重注。小孩和成人不一樣,他們本來就脾胃虛弱,受不得寒涼。要是喝一般大人常喝的涼茶,比如涼茶鋪那些,未免太過苦寒,易傷脾胃,脾胃虛了運化不好,就容易濕滯上火。若是嬰幼兒時期就常喝五花茶、黃連水、臘梅花等涼性過重的涼茶,對體質還可能造成終生影響,今后再想調理也難了。
禁忌二:不宜長時間喝涼茶
涼茶畢竟有中藥成分,就算是藥性偏平性,喝多了也傷脾胃,更別說經年累月地喝,破壞了腸道微生態(tài)的平衡,身體免疫力弱了,發(fā)生呼吸道感染、腸胃病、過敏等疾病的幾率也會升高。因此,涼茶不宜長時間喝。
上火別亂喝涼茶
禁忌三:不宜用涼茶來治病
喉嚨痛、口臭、眼屎多、便秘等這些都是上火的癥狀,喝點涼茶就好了。但有時卻未必如此,呼吸道感染也會喉嚨痛,便秘可能是胃動力不足,爛牙通常伴隨口臭。若是一味喝涼茶對付,以為涼茶也能治病,沒準就耽誤了病情。
禁忌四:不宜人人用一方
一煲涼茶老少都喝,一個方子好多人用,按西醫(yī)的理論再正常不過,在中醫(yī)看來卻極不妥當。中醫(yī)強調辨證論治,就算是喝涼茶,也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用方,否則,喝了不但可能沒效,還會產生副作用。因此,人們要根據身身體質及癥狀等因素綜合考慮,選擇適宜的涼茶。
導讀:一支藥膏四五天就用完了,這包裝也太小了。過了60歲,王奶奶一到冬天手腳就會干裂、瘙癢、脫屑,只好求助于尿素軟膏之類的外用藥。皮膚的災情減輕了很多,可由于王奶奶每次都涂抹厚厚的一層藥膏,每年都得用上十多支。
秋冬季節(jié)是各種皮膚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再加上有些人習慣用堿性較大的洗滌用品,會破壞皮膚表面的油性保護膜,使得很多人深受皮膚干裂、瘙癢的困擾。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皮膚科主任趙俊英向記者介紹,一些外用藥有助于皮膚保持水分,但使用時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才能充分發(fā)揮藥效,同時也能避免藥物的副作用和不必要的浪費。
首先,涂藥不能貪多。針對有些人多涂抹些藥膏,見效快的想法。趙俊英指出,皮膚病外用藥常會把藥物主要成分混合在凡士林、羊毛脂等基質里,使皮膚緩緩地吸收藥物。如果患處皮膚透入性正常,藥膏涂抹太多并不能增加單位時間內藥物的吸收。
而如果表皮有損傷或患有濕疹等疾病時,又會明顯增加藥物的吸收,不利于對藥物有效成分的控制。有研究顯示,濕疹皮膚的透入性比正常皮膚大810倍。尤其是用氫化可的松等激素類乳膏時,過多的激素進入人體,長期使用可能產生很多不良反應。
其次,涂藥應做足功夫。通常的做法是,涂抹藥膏前,先用溫水把雙手和患處洗凈,等皮膚半干后,再將藥膏輕輕地均勻抹在患處,使藥膏在患處形成薄薄的一層藥物膜,并輕輕按摩12分鐘以利于藥物的吸收。
最后,涂抹外用藥的頻率不用太高。趙俊英說,皮膚外用乳膏通常每天涂抹兩次即能夠保持一天的藥效,不必增加用藥頻率。
冬季皮膚干燥,皮膚問題多發(fā),除了依靠涂抹藥膏減輕病情之外,更需要給皮膚以滋潤和護理。
人有很多分泌物,比如說痰涎、嘔葉物、帶下、鼻涕、耳垢、汀液等等。我們不要小看它們,它們能幫助我們辨別疾病,古人說:“凡病必察其下”,也就是說,醫(yī)生看病不但要查病人的“五臟”、“六腑”,也必須觀察病人的大小便。古人的經驗已得到了現代醫(yī)學的承認。現在的醫(yī)生通過化驗病人大小便診斷疾病,在醫(yī)療過程中已成為一種常用的診察手段。其實,不僅是大小便,人的其他很多分泌物、排泄物,如痰涎、嘔葉物、帶下、鼻涕、耳垢、汀液、氣味等等,都能反應出人體的健康狀況,只要留心觀察它們的變化,就能對自己或別人的健康狀況,做到胸中有數。
汗液
汀液是皮膚汀腺分泌的液體,全身汀腺每天可分泌汀液約500~lOOOml。汀中950/以上是水分,小部分含有尿素、尿酸、乳酸、無機鹽等,基本成分與尿液相似。汀與人的生理、病理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可以調節(jié)體溫、體液。排泄體內的廢物,同時使皮膚表而保持酸性,防止些細菌對人體的
侵襲。中醫(yī)認為“血汗同源”,汀也是人體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內經》明確指出:“汗為心液”,通過汗可以了解病情,對癥下藥?,F代醫(yī)學認為,無汀或出汀不正常都是疾病的一種表現。
一、無汗
此種病人常常感到身體某部位或全身皮膚異常干燥,終年不見汀液,有白色皮屑脫落,秋冬季節(jié)可見皮膚干裂現象,無汀癥多繼發(fā)于某些全身疾病或皮膚病(如魚鱗病、銀屑病、硬皮病,還見于維生素缺乏,粘液性水腫),有極少數病人是先天性異常所致,也有因藥物(如阿托品等)引起的。
近日記者從醫(yī)院獲悉:一種春季和冬季多發(fā)的傳染病風疹病人在醫(yī)院出現,由于風疹是病毒通過人與人之間呼吸道飛沫傳播的。一個正常健康人接觸了風疹患者后,就有可能被傳染上。
前幾天9歲的小明身上長出一些粉紅色的團團,又癢又熱,而且越抓越難受,媽媽帶他到醫(yī)院找兒科醫(yī)生看,醫(yī)生說是長風疹了,叫他少外出別傳染別人。
據介紹,一般情況下,風疹是病毒通過呼吸道、鼻和嘴進入人體后,開始在這些地方繁殖,病毒越來越多,進入脖子兩側的淋巴結,然后通過血液的流動,播散到全身的其他部位,引起全身的病毒血癥而發(fā)病,這一段時間叫潛伏期,一般為14至21天。
發(fā)病時,多數人會有38℃左右的發(fā)燒,有頭痛、身上沒勁、嗓子痛等較輕微的上呼吸道癥狀,類似般的感冒,這段時間一般1~2天左右,出現皮疹后這些癥狀不明顯了。
皮疹大多數長在臉上及后頸處,這些粉紅色斑或斑疹,用手指按壓后可褪色,皮疹有時會連續(xù)由身體上端到下端,按順序頸部、軀干、上肢,最后下肢迅速出現,但雙手掌及腳底下沒有。一般2~4天就好了,好了以后沒有痕跡。
需要注意的是,風疹和麻疹、猩紅熱同是春季流行的呼吸道傳染病。三種傳染病有明顯的不同,麻疹也是一種病毒感染的呼吸道傳染病,但比風疹重,一般持續(xù)高燒39℃以上,3~4天后全身出現紫紅色皮疹,有明顯的眼紅、怕光流淚、分泌物多、咳嗽、流鼻涕癥狀。猩紅熱是細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突然出現高熱、頭痛、嗓子痛、惡心嘔吐等等,扁桃腺腫大、到醫(yī)院查血就可以鑒別了。
人的年齡大了以后,可能在耳垂的后面,從耳朵口向外的地方出現一條橫紋。千萬別小看這一條小小的皺紋,因為出現這樣的一條皺紋,可能是預示著患者出現了動脈硬化,出現了心臟缺血的情況,通過一些科研人員研究表明,和動脈異常有著直接的關聯,所以說出現這種現象時,應該及時到醫(yī)院檢查。
別小看耳垂上有橫紋
科學研究人員做了大量的統(tǒng)計表明:耳垂處小小的皺紋同動脈異常是有關聯的。耳垂上出現皺紋是已經得病的動脈正在展開的過程的局部表現。耳垂是耳朵上由脂肪與結締組織構成,沒有軟骨,是耳朵上唯一肉多的部位。
當動脈出現硬化時,耳朵同其他一切組織一樣,得到的血較少,耳垂為身體末端部位,對缺血相當敏感,因而在耳垂上出現了皺紋。美國學者發(fā)現,因冠心病死亡者,耳垂上幾乎都有一條皺紋,對有耳垂皺紋者做心臟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發(fā)現其中90%患有冠心病。
中醫(yī)認為
“耳為心之司”,并認為耳與經脈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十二經脈都直接或間接地經過耳朵,所以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的說法。在耳穴圖譜上,耳垂這個位置是主心的,在這個位置如果有橫紋、斜紋等,都認為是有心臟病的可能。當您的耳朵出現了耳垂皺紋時,請及時檢查您的心臟。
不過,耳垂皺褶可以作為冠心病的皮膚表現或者是前兆,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出現耳垂皺褶并非一定就是冠心病。此時需要及時就醫(yī)明確診斷,即使沒有診斷出冠心病,也不能掉以輕心,要積極采取相應措施,預防冠心病。
冬季是進補的好季節(jié),記者日前從廣州多家酒樓了解到,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具有壯陽功效的狗肉等食物受到顧客的青睞,入冬以來銷量大增。中華醫(yī)學會中醫(yī)學會專家蒙毅提醒,壯陽食物不可亂吃,迷信壯陽食物提高性能力是不可取的。
補陽不等于壯陽
男性瘦弱體虛,往往被認為陽氣不足,所以不少男性為彌補身體虛弱而食用狗肉等民間認為可以壯陽的東西。蒙毅提醒,男人體虛不一定需要壯陽,大多數陽氣不足者只需補陽即可。她介紹,補陽不等于壯陽,區(qū)別主要有兩點:一、補陽屬于補法而壯陽屬于治法;二、兩者適應的癥狀不同,畏寒怕冷、手腳發(fā)涼、神疲嗜睡、肢體關節(jié)冷痛等虛寒病應補陽,而由于精氣虛耗導致的陽痿、滑精、小便頻繁、腰膝酸痛等病癥則應壯陽。通俗地說,補陽主要是調節(jié)體質,而壯陽更集中在對性功能方面的調節(jié)。
陰虛火旺不宜吃狗肉
在很多人看來,狗肉是壯陽的佳品,然而蒙醫(yī)生指出,狗肉壯陽在醫(yī)學上并沒有理論依據,而臨床實驗上則表明狗肉有補陽的效果,食用狗肉可以彌補陽虛體質,但并沒有直接的增強生殖能力等作用。
蒙毅提醒,狗肉性屬溫熱,所以經常上火的人應盡量少吃,因為上火是陽盛陰虛的表現,陽盛則無需再補陽。另外,狗肉還有助邪氣的特點,容易加重感冒、發(fā)燒等熱疾,所以體虛、患感冒的人也不宜食用狗肉。
壯陽藥改善性功能
鹿鞭是傳統(tǒng)中醫(yī)典型的壯陽食品,而且近年中醫(yī)學研究發(fā)現,鹿鞭確實有補腎壯陽、益精活血的功效,對治療腰膝酸痛、腎虛耳鳴、陽痿、宮冷不孕等有一定幫助。但是,蒙毅提醒,由于鹿鞭性溫熱,比較適合陽虛者食用,而有盜汗、手腳心發(fā)熱、經常性口干等癥狀的陰虛者應謹慎食用。中藥講究配伍,很多藥物的功效要通過與其他藥物合在一起才能發(fā)揮出來,所以在食用鹿鞭的時候可以咨詢專業(yè)醫(yī)生,和其他藥材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蒙毅提醒,患有性功能障礙者,請不要隨便食用補陽藥或壯陽藥,而應到醫(yī)院接受檢查治療,因為性功能障礙可分為生理性障礙、器質性障礙、心理性障礙,而食用壯陽藥對后兩種類型的性功能障礙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出汗在平時是很正常的現象,出汗是一種人體的自我保護,正常情況下,身體出汗說明身體在排毒,對于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不一定所有的出汗都是正常的,大家在平時是需要學會辨別的,有時候有些出汗很可能是患上大病的前兆,中醫(yī)上講,出汗是和人的五臟六腑有關系的。
容易出汗中醫(yī)的解釋是什么呢?
1、自汗
沒怎么活動無緣無故地出汗稱為自汗。多因營衛(wèi)不和、熱熾陽明、暑傷氣陰、氣虛陽虛等引起,可見于外感六淫或內傷雜病,前者多為實證,后者多為虛證?,F代人的自汗,多是心陰虛,中成藥可以吃柏子養(yǎng)心丸。
2、盜汗
入睡后汗出異常,醒后汗泄即止為特征的一種病征?!嘁蜿幪摱?,陰虛則陽亢,陰不御陽,津隨液為汗,故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口咽干燥等癥狀。常見于肺結核浸潤期患者。有很多小孩因陽氣足,睡著后有輕微的盜汗,屬正常現象。
3、多汗頭暈——低血糖。
早期的表現有多汗、顫抖、乏力、頭暈和惡心。此種情況可選擇隨身攜帶糖,遇到出現癥狀的時候趕緊吃顆糖來緩解。4、黃汗——肝膽濕熱。
有一些人出汗,白色的汗衫或襯衣上留下黃色的印記。流黃汗的人往往肝膽濕熱,肝火比較旺,容易發(fā)脾氣。因為肝火旺會引起肝功能減退或膽汁瘀積堵塞、膽紅素在血液中濃度增高,當其隨汗液排出體外時,便可出現黃汗。5、多汗消瘦——甲狀腺機能亢進。
甲亢會引起體重減輕、心跳很快或心率不齊、怕熱、餓得快,吃得多等。當然,多汗也是它的一個表現,對于這樣的情況就要注意情緒,避免過于激動和亢奮。6、手心、腳心出汗——血虛
診斷:若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手心或腳心就容易出汗,中醫(yī)認為這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血虛的表現。
每天餐后按揉腹部,先順時針揉30圈,再逆時針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飽為好。
7、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yī)認為這是脾胃失和的表現,說明體內的血液循環(huán)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不要過度焦慮,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癥狀。
8、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診斷: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y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
建議:平時盡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要保證充足睡眠,否則容易導致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飲用,有平肝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