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jié)氣做到兩點讓你無病過整冬
小寒節(jié)氣養(yǎng)生運動。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彪S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面對四季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如何正確認識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寒節(jié)氣做到兩點讓你無病過整冬”,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是2017年1月5日,新年的伊始,也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jié)氣小寒,這個節(jié)氣代表著季冬時節(jié)正式開始。一般來說,小寒標志著我們進入了一年中寒冷的日子。小寒節(jié)氣到了,年味也就越來越濃了,我們離春天也就不太遠了。那么,在寒冷的小寒時節(jié),我們應該如何保養(yǎng)自己的身體呢?
其實,小寒節(jié)氣養(yǎng)生非常簡單,我們只要做到兩點就可以無病過整冬。首先我們要注意御寒保暖,其次我們要重視補腎強身。如果我們能做好這兩點的話,那么我們就可以無病過冬,健康過年。
一、小寒如何御寒保暖
上文說到,小寒時節(jié)標志著我們進入了一年中寒冷的日子。一般來說,小寒當天也是一年中比較寒冷的日子,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好御寒保暖的工作。只有我們全身變得暖和了,人體的免疫力就會提高,我們也就不容易生病。
1、外出穿戴好
天氣越來越寒冷了,我們在出門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全面“武裝”好?!巴獬龃┐骱谩辈粌H僅要求我們穿好羽絨服或者是棉襖,同時也要戴好帽子和口罩。很多愛美女性在寒冷的冬季只要風度不要溫度,后受傷的只能是自己的身體。
很多人在外出的時候都有戴手套的習慣,其實在小寒時節(jié)出門的時候還一定要戴好帽子。因為我們的頭部和整個身體的熱平衡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民間,就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這樣的說法。如果我們出門不戴帽子的話,即使全身穿得很暖和,身體的熱氣也會很快地從頭部散去,因此小寒時節(jié)出門一定要記得戴帽子。
除此之外,很多人喜歡在早上洗頭,頭發(fā)還沒干就出門了。很多人覺得外面寒風吹干頭發(fā)比電吹風的效果好多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頭發(fā)還沒干就出門或者是睡覺,我們的身體就會積累寒氣,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生病。
2、睡前泡腳
俗話說得好,寒從腳下生,我們在小寒時節(jié)要注意御寒保暖,尤其是腳部的保暖。雙腳又被人們稱為“第二個心臟”,因為雙腳跟我們全身的健康息息相關。如果我們保護好足部的話,就可以增強五臟六腑的功能,同時也能幫助我們抵御寒冷。
要想做好足部的保暖工作,好的辦法就是在睡覺前用熱水泡腳,然后用力揉搓足心,也可以用力按揉腳底的涌泉穴。我們可以在睡覺前用熱水泡腳,熱水好要淹沒腳面。堅持每天睡前泡腳,不僅可以御寒保暖,又能促進我們的睡眠,延緩身體衰老的速度。
擴展閱讀
芒種時節(jié)天氣十分的炎熱,很多地區(qū)都已經(jīng)吹起了空調,一到室外就滿身汗。在這么炎熱的時候,除了降暑,養(yǎng)生也不能忘記,芒種如何養(yǎng)生?天熱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容易出現(xiàn)一些問題,所以預防疾病和養(yǎng)生是很重要的,芒種要預防什么病?一起來看下文吧!
芒種如何養(yǎng)生
衣衫要勤洗
芒種的時候多數(shù)地方的氣溫都已經(jīng)達到三十多度,在這種溫度下,待在室外就是一種考驗,只要幾分鐘就會出汗,如果再走動走動或者是做一些體力活,很快汗水就會把衣服全部浸濕了。因此在芒種的時候,每天都要注意換衣服,出汗多的時候更要及時換。
汗水不僅僅是水,還會有大量的細菌在里面,因此汗多的時候把衣服換下來更好。如果偷懶穿著濕掉的衣服,這些細菌一些停留在我們的皮膚上面,可能會造成皮膚瘙癢、感染等問題。如果穿濕衣服去空調房或者一些氣溫低的地方,還會很容易引起感冒。
所以在芒種的時候,想要更加健康,必須要注意及時的換洗衣服。如果你出了大量的汗,這時候應該找一個地方坐下來休息十分鐘,等到流汗差不多停止的時候去洗澡,然后換掉衣服。如果出汗的時候直接去洗澡,對于我們的皮膚和心臟都會造成負擔。
飲食宜清淡
歷代養(yǎng)生家都認為夏季的飲食宜清補。從營養(yǎng)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yǎng)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告誡人們食勿過咸、過甜。飲食過咸,體內鈉離子過剩,會使血壓升高,甚者可造成腦血管功能障礙。
吃甜食過多,易引起中間產(chǎn)物如蔗糖的積累,而蔗糖可導致高脂血癥和高膽固醇癥,嚴重者還可誘發(fā)糖尿病。
芒種要預防什么病
提防熱傷風
夏天易患感冒,中醫(yī)稱為“熱傷風”,流涕、鼻塞、打噴嚏,有時還出現(xiàn)發(fā)熱、頭痛等,有的還會出現(xiàn)嘔吐、腹瀉癥狀。
在飲食上可飲綠豆湯、金銀花露、菊花茶、蘆根花以清熱解暑。同時忌食油膩、黏滯、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飯、油炸食品、海魚、甜食。
小寒節(jié)氣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倒數(shù)第二的節(jié)氣,一般在公歷1月5~7日之間。對于中國而言,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寒冷的日子。那么我們如何在這個寒冷的日子里做好小寒養(yǎng)生的工作呢?不要著急,接下來一起跟著小編去文章中看看吧!
在“小寒”蒞臨之際,人們應該遵從《黃帝內經(jīng)》中的冬季養(yǎng)生規(guī)律,做到以斂陰護陽為根本,這樣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小寒節(jié)氣養(yǎng)生
1.小寒養(yǎng)生之起居保健法
《黃帝內經(jīng)》起居調養(yǎng)強調了“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
嚴寒時節(jié)應有充足的睡眠,這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衣著的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既易感冒又耗陽氣。
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于侵入。
穿衣要講“衣服氣候”,指衣服里層與皮膚間的溫度應始終保持在32℃~33℃,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緩沖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2.小寒養(yǎng)生之精神調攝法
冬季易受到火爐、暖氣、氣候干燥等方面的影響,人容易“上火”,情緒也易發(fā)生變化。
中醫(yī)認為怒則氣上,擾動陽氣,因此,冬季要注意情緒調節(jié)。
在冬季還要防止季節(jié)性情感失調癥的發(fā)生,所謂季節(jié)性情感失調癥,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發(fā)生情緒抑郁、懶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現(xiàn)象,并且年復一年地出現(xiàn)。
這種現(xiàn)象多見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預防的方法是多曬太陽以延長光照時間,這是調養(yǎng)情緒的天然療法。
小寒節(jié)氣如何養(yǎng)精蓄銳
一、小寒養(yǎng)生要以養(yǎng)腎為先
中醫(yī)上有一年四季中“春應肝,夏應心,長夏應脾,秋應肺,冬應腎”的原則,所以冬季應該養(yǎng)腎,而且也是養(yǎng)腎的好時機。
按摩療法是冬季養(yǎng)腎一種很不錯的有效方法。
導讀:今天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小寒,小寒是與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后一個節(jié)氣大寒相比較而言,寒即寒冷的意思,表明已進入一年中的寒冷季節(jié),古人認為,此時天氣寒冷,但還未到達極點。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中醫(yī)認為:寒為陰邪,易傷陽氣。那么,到底要怎樣保養(yǎng)呢?
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過后即進入最為寒冷的三九天,在養(yǎng)生保健方面,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飲食應減甘增苦
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
核桃仁餅 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許。將核桃仁打為碎末,與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適量,攪拌均勻,烙為薄餅食用。有補腎御寒、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于腎虛腰痛腿軟、畏寒怕冷、大便干結等肺腎兩虛的人群。在應對嚴寒的時候,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添加衣物,但往往身上穿得十分厚實而忽視了頭部的防寒,甚至把帽子視為無足輕重的東西。其實,人的頭部和整個身體的熱平衡有著密切的關系。民間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的說法。在寒冷的條件下,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體熱就會迅速從頭部散去。冬天在室外戴一頂帽子,即使是一頂單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在寒冷冬季,很多人外出喜歡戴口罩。對此,專家表示,戴口罩確實可以防止呼吸道疾病,又能抵御寒冷。但戴口罩必須口鼻都要遮著,同時要注意清潔口罩。青少年和壯年人不提倡多戴口罩,應該常接受寒冷的考驗,使抗病能力增加,這樣對健康有利。小寒節(jié)氣的到來就是代表著冬天更加的寒冷了,小寒節(jié)氣我們就要好好的做好保暖工作了,這樣我們來年的身體才能更健康,這就是小寒節(jié)氣養(yǎng)生的重要性,那么小寒節(jié)氣各地有哪些風俗習慣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的!
小寒節(jié)氣的各地的民俗大有不同,而且各地的寓意也有很大的不同,下面就是詳細的介紹的。
小寒節(jié)氣
小寒節(jié)氣的到來,意味著進入了隆冬季節(jié)。民諺有云:“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是一年中寒冷日子開始的標志,民間歷來有“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的古諺。
舊歲已近暮,新歲將登場。寒冬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小寒天氣漸冷,全國大部陰雨
據(jù)中央氣象臺消息,小寒當天新疆西北部、黑龍江中東部、山東西部、西藏東北部、青海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qū)有小雪或雨夾雪;江淮西部、江南大部、華南中東部、西南地區(qū)東部及臺灣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福建東部沿海、臺灣東部局部地區(qū)有大雨。內蒙古中東部等地有4~5級風。東海大部、臺灣海峽有5~7級、陣風8級的東北風。
小寒三候
雁北鄉(xiāng):小寒之日“雁北鄉(xiāng)”,這個“鄉(xiāng)”是趨向,北飛雁已經(jīng)感知到陽氣,是為先導。
鵲始巢:小寒后五日“鵲始巢”,喜鵲噪枝,已經(jīng)開始筑巢,準備繁殖后代了。
雉雊:再五日“雉雊”。雉是野雞,陽鳥,雊(gòu),求偶鳴聲,這時,早醒的雉鳩就開始求偶了,早春已經(jīng)臨近。
小寒民俗
采購年貨,準備過年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lián)、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xù)為春節(jié)作準備。
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yǎng)身體的做法。
據(jù)《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qū)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chǎn),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后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xiàn)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臘八喝粥,各地不同
飲食上“小寒”節(jié)氣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堆嗑q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p>
小寒節(jié)氣養(yǎng)生保健
1、小寒節(jié)氣養(yǎng)生保健之睡前泡腳
俗話說“寒從腳下生”。小寒時節(jié),公眾還要特別注意腳部保暖。對付腳涼,最好的辦法就是睡覺前用熱水泡腳,然后用力揉搓足心。自古就有“要長壽、頭涼腳熱八分飽”之說,所以晚上吃完飯,休息一會兒,弄上一盆熱水,邊泡腳邊看電視。這樣既能御寒保暖,又能補腎強身、解除疲勞、促進睡眠、延緩衰老、預防疾病。
2、小寒節(jié)氣養(yǎng)生保健之運動鍛煉
民間有“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的說法,冬季尤其是小寒后天氣寒冷的時節(jié),最為重要的還是加強體育鍛煉。高石軍指出,適當?shù)捏w育鍛煉、戶外活動,能強身健體、增強身體御寒能力。同時,不同的人群進行體育鍛煉時也應注意適當?shù)姆椒ā?/p>
2.1、時間宜晚。早晨鍛煉最好待日出以后再進行,因日出后溫度上升,空氣中的污染物也有所減少,還有進行日光浴的作用。
2.2、適量運動。冬季的運動量不寰過大,可進行運動量較適宜的全身性運動太極拳、慢跑、體操等,以保持充足的體力。
3、小寒節(jié)氣養(yǎng)生保健之飲食調理
冬季天氣寒冷,此時也正是陰邪最盛的時候,也就是中醫(yī)上所謂的陰邪。從飲食養(yǎng)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御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要根據(jù)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羊肉、狗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鲅魚和海蝦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補脾胃、溫腎陽、健脾化痰、止咳補肺的功效。當然對體質偏熱、偏實、易上火者應注意緩補、少食為好。
4、小寒節(jié)氣養(yǎng)生保健之注意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
“中醫(y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天氣寒冷,則關節(jié)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fā)病?!北E堑谝灰獎?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于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范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小寒節(jié)氣吃什么好
1、胡蘿卜
胡蘿卜可增加抗寒能力。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fā)生明顯變化。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并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胡蘿卜包含多種胡蘿卜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因此被稱作“平民人參”。在干燥的季節(jié)里,吃點胡蘿卜,還有滋潤皮膚的作用。
2、紅棗
紅棗又稱大棗,是很常見的藥材,現(xiàn)代人甚至將其當作食材使用,其味甘性溫,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養(yǎng)血安神、調營衛(wèi)及緩和藥性的功效,對于因血虛所導致的面黃肌瘦、頭暈眼花,或是因中氣不足、脾胃虛弱導致的身體疲勞及倦怠皆有幫助。
3、鵪鶉肉
鵪鶉肉具有補益五臟、清熱利濕、利水消腫等功效。鵪鶉肉很適合老弱病人食用,還可輔助治療貧血、糖尿病、神經(jīng)衰弱、腎炎水腫、肺結核等疾病。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而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自然是人生一大樂事。
小寒節(jié)氣的氣候特點
1、小寒氣候特點
中國南方地區(qū)冬暖顯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凍,最低氣溫在零下10℃左右。而華南北部最低氣溫卻很少低于零下5℃,華南南部0℃以下的低溫更不多見。中國隆冬最冷的地區(qū)是黑龍江北部,最低氣溫在可達零下40℃左右,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低海拔河谷地帶,則是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氣溫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現(xiàn)0℃以下的低溫。加之逆溫效應十分顯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熱帶水果能夠良好生長。
2、小寒節(jié)氣話說三候
中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xiāng),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并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