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dadi.net - 冬季養(yǎng)生羊肉湯】
當歸生姜羊肉湯是一道常見的漢族藥膳。主要用于補益補身湯。有補氣養(yǎng)血,溫中暖腎作用,適用于婦女產后氣血虛弱,陽虛失溫所致的腹痛,同時,此湯還可以治療血虛乳少,惡露不止等癥狀。當歸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將羊肉洗凈、切塊,加入當歸、生姜、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吃肉喝湯。
簡介
羊肉--肉嫩味羹,是滋補之佳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當歸生姜羊肉湯
脂肪、鈣、磷、鐵等成分;其性味甘,溫;能養(yǎng)肝補虛,善治虛勞贏瘦、產后虛冷、腹痛、寒疝;《千金要方》載本品"主暖中止痛,利產婦。"
當歸--補血調經,活血行滯,以增強羊肉補虛溫肝之力;使該湯既補血活血,又能止痛。
生姜--溫散,以助羊肉散寒暖胃,又可辟除羊肉之膻味。合而為湯,溫補肝血,散寒調經止痛。
制法
1.羊肉洗凈、切塊,用開水拖過,瀝干水;當歸、生姜分別用清水洗凈,生姜切片。
2.將生姜下鍋內略炒片刻,再倒入羊肉炒至血水干,鏟起,與當歸同放砂煲內,加開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3小時,調味供用。
又一做法:
原料;當歸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黃酒、食鹽等調味品各適量。
做法:當歸洗凈,用清水浸軟,切片備用。生姜洗凈,切片備用。羊肉剔去筋膜,放入開水鍋中略燙,除去血水后撈出,切片備用。當歸、生姜、羊肉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黃酒,旺火燒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燉至羊肉熟爛即可加入食鹽等調味品食用。
功效:此湯具有益氣補血、溫中祛寒的作用,適合陽虛、血虛體質者食用。
做法三:
當歸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將羊肉洗凈、切塊,加入當歸、生姜、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吃肉喝湯。
功能
溫中補血、調經散寒
【適用范圍】
1、用于婦女血虛寒凝之月經不調,月經推遲,血虛經少,血枯經閉,痛經,經期頭痛,寒疝,乳脹,子宮發(fā)育不良,胎動不安,習慣性流產,產后腹痛,頭暈,面色蒼白等癥。
2、適用于形體消瘦,面色不華,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肢體麻木,怕冷者。
營養(yǎng)價值:
羊肉- 俗話講:"美食要配美器,藥療不如食療",羊肉性溫熱,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在《本草綱目》中被稱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
【注意和禁忌】
1、 本方是醫(yī)圣張仲景用治療虛寒腹痛之名占方。張仲景提出,如寒多者,加重生姜的用量;痛多而嘔者,加陳皮、白術可作本湯運用參考。
2、 陰虛有熱、溫盛中滿者不宜用本湯。 :
3、 大多數人都可食用,尤其是年老體弱。但發(fā)燒、上火、咽喉疼痛的人忌用。
臨床應用
1.寒疝:一婦人產當寒月,寒氣入于產門,臍下脹滿,手不敢犯,此寒疝也。醫(yī)將治之以抵當湯,謂其瘀血。予教之曰:非其治也,可服張仲景羊肉湯,二服而愈。
2.產后腹痛:冬月產后,少腹絞痛,諸醫(yī)謂為兒枕之患.去瘀之藥,屢投愈重,乃至手不可觸,痛甚則嘔,二便緊急,欲解不暢,且更牽引腰脅俱痛、勢頗迫切。急延二醫(yī)相商,咸議當用峻攻,庶幾通則不痛。余曰:形羸氣餒,何勝攻擊.乃臨產胎下,寒入陰中,攻觸作痛,故亦拒按,與中寒腹痛無異。然表里俱虛,脈象浮大,法當托里散邪。但氣短不續(xù),表藥既不可用,而腹痛拒按,補劑亦難遽投。仿仲景寒疝例,與當歸生姜羊肉湯,因兼嘔吐、略加陳皮、蔥白,一服微汗而愈。
附注
小羊肉湯(《千金》卷三(注文)引《胡洽方》)、當歸湯(《圣濟總錄》卷九十四)。本方方名,《東醫(yī)寶鑒·外形篇》引作"羊肉湯"。
當歸生姜羊肉湯的適應癥非常廣泛,可用于主治寒性的疝氣、腹痛、兩脅疼痛等,也可用于產后的調理,適用于婦女氣血虛弱,陽虛失溫所導致的腹部涼痛、血虛乳少、惡露不止等。作為藥膳,當歸生姜羊肉湯特別適用于體質虛寒的人日常食用。對于怕冷的貧血病人、年老體虛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以及由于慢性腹瀉引起營養(yǎng)不良者,此湯均可作為輔助調理的藥膳。
需要指出的是,當歸生姜羊肉湯的功效和味道與用料的比例關系密切。按書中原方的用量,當歸45克,生姜45克,羊肉500克,這樣做出來的肉湯效果明顯,用于治療寒性疝氣、腹痛怕冷、血虛乳少最為適宜,但因其藥味太濃,不易被一般人接受,更難作為藥膳長期食用。因此,作為虛寒體質調理的藥膳時,用當歸兩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比較合適。
當歸生姜羊肉湯也有禁忌癥。如患有皮膚病、過敏性哮喘以及某些腫瘤的病人,由于方中的羊肉屬于腥膻發(fā)物,有可能使舊病復發(fā)或新病加重,因而不宜食用;平時怕熱、容易上火、口腔潰瘍、手足心熱的人,以及感受風熱外感,發(fā)熱咽喉疼痛者,也不適用。如果您由于長期工作勞累、精神緊張或長期處于陰冷潮濕之地,導致疲倦乏力、惡風怕冷、頭昏失眠、容易感冒、面色偏白,不妨將當歸生姜羊肉湯作為您的保健藥膳。當歸生姜羊肉湯散寒暖腎。
擴展閱讀
材料:當歸20~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適量調料。
制作:將羊肉、當歸、生姜均洗凈,放入砂鍋中,加料酒、清水適量,煮至羊肉熟爛,調味即可。
功效:溫陽散寒養(yǎng)血。本湯羊肉性味甘溫,能補血益氣,溫中暖腎;當歸具有補血調經,活血行滯的功效;生姜能散寒暖胃,又可辟除羊肉之膻味。本湯適宜年老體虛、怕冷、產后氣血虛弱、頭昏失眠、容易感冒者服用。
注意:發(fā)燒、上火、咽喉疼痛者忌用。另外,這道藥膳的功效和味道跟所選材料的比例密切相關。如果當歸和生姜的用量多,功效可能更明顯,但藥味更濃,應根據需要調整用量。
/script制作中藥方劑,不但需要自信心和耐心,而且要對各種食材的營養(yǎng)成分有所了解,否則,搭配不當,將影響方劑的藥用價值和味道。下面我們?yōu)榇蠹彝扑]一種做法。頗受人們歡迎的方劑當歸生姜羊肉湯。
【別名】小羊肉湯(《備急千金要方》卷三)、當歸湯(《圣濟總錄》卷九十四)、羊肉湯(《景岳全書》卷六十一)。
【處方】當歸9克 生姜15克 羊肉50克
【功能主治】溫中養(yǎng)血,祛寒止痛。主寒疝,虛勞,產后血虛有寒,腹痛,脅痛,喜溫喜按,腹中拘急,苔白,脈沉弦而澀。
【用法用量】上藥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溫服。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
【別名】小羊肉湯、當歸湯
【處方】當歸3兩,生姜5兩,羊肉1斤。
【功能主治】溫中補血,祛寒止痛。主寒疝腹中痛及脅痛里急者;產后腹中(??)痛,腹中寒疝,虛勞不足。
【用法用量】小羊肉湯(《千金》卷三(注文)引《胡洽方》)、當歸湯(《圣濟總錄》卷九十四)。本方方名,《東醫(yī)寶鑒·外形篇》引作“羊肉湯”。
【各家論述】1.《金匱要略論注》:寒疝至腹痛脅亦痛,是腹脅皆寒氣所主,無復界限,更加里急,是內之榮血不足,致陰氣不能相榮,而斂急不舒,故以當歸、羊肉兼補兼溫,而以生姜宣散其寒。然不用參而用羊肉,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
【臨床應用】1.寒疝:一婦人產當寒月,寒氣入于產門,臍下脹滿,手不敢犯,此寒疝也。醫(yī)將治之以抵當湯,謂其瘀血。予教之曰:非其治也,可服張仲景羊肉湯,二服而愈。
【摘錄】《金匱》卷上
上面就是本文對于當歸生姜羊肉湯這種方劑的一些介紹,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下。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當歸生姜羊肉湯是一道中國的藥膳,主要功能就是調經補血,驅寒補溫等等,各種功效,是冬天的一道補身體的佳菜,味道也是非常的好吃,深受大家的喜愛,那么如何制作呢,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1.羊肉洗凈、切塊,用開水拖過,瀝干水;當歸、生姜分別用清水洗凈,生姜切片。
2.將生姜下鍋內略炒片刻,再倒入羊肉炒至血水干,鏟起,與當歸同放砂煲內,加開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3小時,調味供用。
又一做法:
原料;當歸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黃酒、食鹽等調味品各適量。
做法:當歸洗凈,用清水浸軟,切片備用。生姜洗凈,切片備用。羊肉剔去筋膜,放入開水鍋中略燙,除去血水后撈出,切片備用。
當歸、生姜、羊肉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黃酒,旺火燒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燉至羊肉熟爛即可加入食鹽等調味品食用。
功效:此湯具有益氣補血、溫中祛寒的作用,適合陽虛、血虛體質者食用。
做法三:
當歸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將羊肉洗凈、切塊,加入當歸、生姜、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吃肉喝湯。
以上文章中的敘述就是關于當歸生姜羊肉湯的做法詳細介紹,自己可以在家制作,是一道補身體的最佳選擇,多吃羊肉可以補充蛋白質,增強抵抗力,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羊肉加生姜的好處 當歸生姜羊肉湯的食療功效》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dongjiyangshengyangroutang/">冬季養(yǎng)生羊肉湯”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