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夏季祛濕吃什么好
夏季養(yǎng)生祛濕。
大笑養(yǎng)心,抑郁“傷”心。注重養(yǎng)生,先要養(yǎng)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那些健康而長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養(yǎng)生除帶給我們好的身體,更有心靈的健康。如何避開有關四季養(yǎng)生的認識誤區(qū)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夏季祛濕吃什么好”,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1、2020夏季祛濕吃木棉花好
中醫(yī)認為,木棉花味甘性涼,歸脾、肝、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除濕利水、健胃消暑等功效,對于泄瀉痢疾、咳血吐血、瘡毒濕疹等癥頗有療效。此外,木棉皮還有清熱、利尿、活血、消腫、解毒等功效。
2、2020夏季祛濕吃莧菜好
莧菜梗性涼味甘,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zhì),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莧菜還是減肥餐桌上的主角,常食可以減肥輕身,促進排毒,防止便秘。
3、2020夏季祛濕吃五指毛桃好
五指毛桃并不是桃,它是一種??浦参?具有健脾補肺、行氣利濕、舒筋活絡等功效,是嶺南中醫(yī)和少數(shù)民族醫(yī)生最常使用的藥材之一。春2020夏季濕潤過度,體內(nèi)濕氣較重時,利用五指毛桃煲湯煮水飲用,有助祛濕養(yǎng)生!
4、2020夏季祛濕吃白扁豆好
扁豆也是屬于祛濕的一種食物,扁豆具有滋陰補腎、消暑祛濕的功效。白扁豆性味平和,一般人群都適合食用。尤其是脾胃虛弱的人,多吃一些白扁豆可以健脾和胃。
5、2020夏季祛濕吃薏米好
薏米是清除體內(nèi)濕毒的好食物,又有抗癌作用。盛夏時節(jié)陰雨連綿,空氣濕黏,很多人都會“傷暑”,這時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的作用。
6、2020夏季祛濕吃木耳好
木耳味甘、性平,歸胃、大腸經(jīng);具有益氣、潤肺、補腦、輕身、涼血等功效;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稱,夏天多吃點黑木耳,一方面有利于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涼血、增加食欲之效。
7、2020夏季祛濕吃鯉魚好
2020夏季氣候溫熱潮濕,適當喝些鯉魚湯,有助于祛濕開胃、利水消腫。而從營養(yǎng)學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yōu)質(zhì)蛋白、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極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兒童、孕婦、老人在內(nèi)的各類人群都適合吃。
8、2020夏季祛濕吃鴨肉好
四季之中,鴨肉特別適合2020夏季食用,俗話說得好:“防苦夏多吃鴨?!兵喨飧缓梭w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zhì)等養(yǎng)料,而且能防治疾病。凡體內(nèi)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zhì)虛弱、食欲不振、發(fā)熱、大便干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2020夏季濕氣重的癥狀
1、吸收——濕邪困擾脾臟,危害其平常的消化功能,會表現(xiàn)出胸悶腹脹、食欲欠佳、飯量降到、大便不成形等。因脾虛消化不利而致使“內(nèi)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喝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xiàn)。
2、小便及婦女帶下——濕邪還有一個特征也是“趨下”,輕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現(xiàn)象都比較常見的。
3、關節(jié)——當濕邪傷及到關節(jié)時,氣血運作不暢,所以有四肢關節(jié)酸痛沉重,關節(jié)屈伸不利等表現(xiàn)。
4、舌苔——舌苔厚膩是濕病的一個常見現(xiàn)象,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xiàn)出突出病態(tài)態(tài)勢時就會有表現(xiàn)??瓷嗵σ栽绯縿偲鸫驳淖顬闇蚀_。
5、大便不成形——一直便溏,說明你的身體內(nèi)部一定有濕氣。大便后總有一些粘在馬桶上,難以沖下去,這也是有濕的一種表現(xiàn),因為濕氣的一個最大的特征就是黏膩。體內(nèi)有濕的人,大便不易成形。
濕氣重的原因有哪些
1、外濕侵滯引起的濕氣重
2020夏季毛孔都是張開的,比如經(jīng)常淋雨、長時間處于潮濕的環(huán)境、經(jīng)常穿濕衣服、太冷衣服穿的少、2020夏季辦公室空調(diào)溫度開得太低、長期水中作業(yè)、久居地下室等,濕邪就很容易侵襲人體,留滯不去,就會造成濕氣重的表現(xiàn),這種濕氣一般停留在肌表,關節(jié)等處。特別是身體素質(zhì)不夠好的人,尤其易受濕邪侵襲。
2、內(nèi)濕引起的體內(nèi)濕氣重
飲食不當或者內(nèi)分泌紊亂等則產(chǎn)生內(nèi)濕氣。比如在脾土虛的情況下,水濕運化不利,聚在中焦,就會造成內(nèi)濕重的表現(xiàn)。內(nèi)濕則可以采取健脾利濕的措施進行治療。具體來說,引發(fā)內(nèi)濕的因素有:長期久坐不動,沒有體力消耗,身體代謝自然變慢,身體的運化能力就隨之降低,活力不足導致陽虛。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癥狀,睡眠不足的人通?;盍Σ蛔?機體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身體自然低迷。
延伸閱讀
1、2020夏季孕婦祛濕吃什么
1.1、調(diào)整飲食
中醫(yī)認為,濕邪是最為常見,也是最難治療。導致體內(nèi)濕氣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內(nèi)因,外因是空氣中的濕度大而致,內(nèi)因則是脾胃不健,運化祛濕能力差而導致濕氣內(nèi)滯。飲食不當,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也會導致濕癥。在中醫(yī)方面,對付濕邪的重要方法就是健脾祛濕、溫補脾胃,做到增進食欲,排除身體內(nèi)的多余水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適度飲水,避免水濕內(nèi)?;驖駨耐馊?。
1.2、多吃有利于健脾除濕的食物
蔬菜類如香菜、荊芥、藿香等,但這些菜也偏濕,不能吃得太多,可把這些菜當配菜來吃,以清除濕氣。還有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藥,這些菜可以作為主菜來吃,有利濕作用。在食療方面,要排出多余水分,可以選擇如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等的祛濕食品,而需要健脾、補脾胃的話,就可以選擇馬齒莧、鯽魚、淮山、蓮子、茨實、豬肚等。
2、孕婦濕氣重是怎么回事
孕婦濕氣重是指孕期出現(xiàn)的濕氣重的現(xiàn)象,濕氣重是傳統(tǒng)中醫(yī)的概念,認為人體濕氣較重時容易發(fā)生疾病。濕氣有內(nèi)濕和外濕之分,外濕多是由于氣候潮濕時坐臥濕地而導致的,而內(nèi)濕則是因為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了人體陽氣所致的。濕氣重明顯對身體健康不利,尤其是需要特殊對待的準媽媽們,因為天氣或不良生活習慣等造成濕氣重會損傷身體,我們準媽媽們更要注意。
3、孕婦濕氣重的癥狀
濕氣重是一個中醫(yī)的概念,準媽媽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屬于濕氣重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濕氣重的癥狀吧。
經(jīng)常感到疲倦、四肢沉重,早上起來后感到小腿肚子沉沉的,而且食欲不振,手腳冰冷等都是濕氣重的癥狀,但是在孕期也可能會因為激素的原因產(chǎn)生這些癥狀,所以我們還要接著往下看。
發(fā)現(xiàn)皮膚起疹,臉上出現(xiàn)黏膩不舒服的感覺,而且早上刷牙時可以看到舌苔白厚也說明是體內(nèi)濕氣重。另外,頭發(fā)很愛出油,而且面部也油光光的,睡覺愛流口水,排便也比較粘稠,這些都是體內(nèi)濕氣重的表現(xiàn)。
還有不少濕氣重的人會在刷牙的時候感覺惡心,想嘔吐,嗓子里總有不干凈的感覺,這也是濕氣重的表現(xiàn),準媽媽們快來判斷一下自己是否屬于濕氣重吧。
2020夏季孕婦濕氣重怎么自我診斷
1、起床時看感覺;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fā)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么可以肯定你體內(nèi)有濕了。
2、洗漱時看舌苔;上完廁所后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干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jīng)出現(xiàn)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nèi)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fā)黃發(fā)膩,則說明體內(nèi)有濕熱;如果舌質(zhì)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nèi)已經(jīng)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3、如廁時--看大便;清晨方便后,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凈,也說明體內(nèi)有濕了。
2020夏季孕婦濕氣重艾灸哪些穴位
1、濕氣重艾灸哪些穴位:曲池穴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jīng)之合穴,意為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最為盛大,猶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濕,調(diào)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改善周邊血液循環(huán)。
取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cè)端。
手法:用艾條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鐘。
2、濕氣重艾灸哪些穴位: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腸經(jīng)的總開關,有“顏面合谷收”的說法,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jié)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手法:艾灸距離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fā)紅即可,10次為一療程。
3、濕氣重艾灸哪些穴位:解溪穴
本穴為胃經(jīng)地部經(jīng)水的外散之處,為胃經(jīng)經(jīng)水的輸配樞紐,由本穴回流胃經(jīng)的經(jīng)水多少能最快地改變胃經(jīng)的火熱性狀,故而本穴屬火。
取穴:解溪穴位于腳背、踝關節(jié)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對于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
導讀:2020夏季祛濕吃什么中藥?盛夏雨水多,人體很容易出現(xiàn)濕氣重的癥狀,想要祛濕,中藥是個好選擇,那么2020夏季祛濕吃什么中藥呢?下面小編推薦14種祛濕中藥。
2020夏季祛濕吃什么中藥?
2020夏季天氣炎熱,雨水較多,空氣中的高濕度同樣會傳染給人。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此時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而脾在體內(nèi)恰是一個喜燥惡濕的臟器,如果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脾的運化功能最易受到傷害,脾臟受損就會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
此外,酷暑時節(jié),人們貪圖冷氣,愛喝冷飲,愛吃涼菜。一杯冰鎮(zhèn)啤酒下肚,從里到外、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兒。殊不知,為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濕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nèi),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
2020夏季祛濕吃什么中藥?暑濕季節(jié),利用下列中藥食材祛濕也是比較有效的方式。
1、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腎經(jīng),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被譽為中藥八珍之一。茯苓特點是補而不峻,利而不猛。藥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虛濕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濕中藥。
2、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食藥兼之,在眾多祛濕食材中它的補虛作用較強,又能補脾肺之氣,中醫(yī)認為它能健脾補氣、養(yǎng)胃祛濕。體內(nèi)濕氣較重時,利用五指毛桃煲湯煮水飲用,有助祛濕養(yǎng)生!
3、蒼術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蒼術和北蒼術的根莖。芳香能化濕,味苦也能化濕,故祛濕力較強,濕濁去而脾運健,故有健脾作用。適用于脾為濕困、運化失司引起的食欲不振、脘悶嘔惡、腹痛泄瀉、舌苔白膩等,常與厚樸、陳皮等同用。
4、綿茵陳
綿茵陳是廣東民間十分熟悉的祛濕類中藥,在春濕夏暑時常入藥入湯,它價格十分便宜且隨處可見,但它早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時就被列為上品。中醫(yī)認為它能清濕退熱、利膽去黃,尤善治三焦?jié)駸幔约包S疸、肝炎、小便不利、風癢瘡疥等。
5、五加皮
五加皮為祛風濕類中藥,具有祛風濕、強筋骨和利水的功效,同時它還有補肝腎、壯筋骨的作用。五加皮的藥用主要為治疝氣、腹痛、男子陽痿、小便余瀝、女人腰脊痛、兩腳疼等。地處潮濕的區(qū)域,特別適合在端午節(jié)喝五加酒。
6、白術
白術具有補脾益胃、燥濕和中、止汗、利尿、安胎的功能?!侗静輩R言》中記載,白術乃扶植脾胃,散濕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藥也。白術能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易泄瀉等癥狀,黃疸、容易出汗、水腫之人以及小便不利者亦可使用。
7、赤小豆
赤小豆味甘,入心、小腸經(jīng),具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的功效。它清熱作用比綠豆弱,但利水祛濕作用更強,不但可以治療一般的水腫,甚至可以治療大腹水病,即肝硬化腹水。赤小豆一般用來熬粥或做餡。
2020夏季祛濕吃什么中藥?下面還有7種祛濕中藥沒有為您介紹,你不妨往下看。
1、2020夏季祛濕減肥吃什么
如果你覺得自己身體有濕氣,如積液、水腫,濕疹、膿瘍等等與體內(nèi)濁水有關的問題,薏米都是您最好的幫手。“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損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據(jù)《本草綱目》記載,薏米健脾胃、消水腫、祛風濕、舒筋骨、清肺熱,它還有美容功效。
生薏米煮湯服食,利于去濕除風;用于健脾益胃、治脾虛泄瀉則須炒熟食用。薏仁較難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溫水浸泡2-3小時,在吸足水分后再與其他米類一起煮就容易熟了。
中醫(yī)認為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溫脾開胃、養(yǎng)心安神、降壓補腦,適用于脾胃虛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脹痛等病癥。所以,雨水節(jié)氣調(diào)養(yǎng)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在烹飪的時候要注意,因為茼蒿的芳香精油遇熱很容易揮發(fā),所以茼蒿適于大火快炒,而不是長時間燜、煮等。
2、什么是祛濕
濕在中醫(yī)里又叫“ 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邪侵犯人體后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還有的人喜歡吃豬肉,豬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如果感覺體內(nèi)濕重,最好堅持吃一段時間的素食;長期吃電飯煲煲的大米飯,也容易造成體濕。
3、祛濕的科學飲食
日常的飲食最好做到科學,多吃清淡的食物和少吃油膩食物。這是因為油膩食物會在春腸胃消化出現(xiàn)問題,甚至出現(xiàn)消化不良、發(fā)炎等等的問題。而油炸食品會導致體內(nèi)分泌出過多的過氧化物,不利于腸胃健康。同時,要少吃生冷食物,如西瓜、沙拉、白菜等等,這些食物在日常攝取時要適量,或搭配一些能夠降低寒性的食物。
2020夏季祛濕湯有哪些
絲瓜性涼味甘,有清熱、涼血、解毒、通便、潤肌美容、通經(jīng)絡等功效。同時,絲瓜還含有皂甙類物質(zhì),具有一定的強心作用。絲瓜獨有的干擾素誘生劑,可刺激肌體產(chǎn)生干擾素,起到抗病毒、防癌抗癌的作用。竹蓀是一種名貴的食用菌,具有補氣養(yǎng)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的功能。絲瓜與竹蓀二者結合做湯尤其適宜炎熱2020夏季食用,能起到清熱解暑除濕之功效,不失為酷暑炎夏的一道美味佳肴。一般人群皆可食用,但兩者性味偏涼,脾胃虛寒之人盡量不要吃得太多,而且在烹調(diào)的時候一定要加一些姜末、胡椒粉,起到散寒的作用。
原料:竹蓀2~3個、絲瓜一根、鹽、少許胡椒粉。做法:提前將2~3個竹蓀泡到水里,待竹蓀變軟即可;取一根絲瓜削皮切成片備用。鍋里放入適量的水,待水燒開后先后放入竹蓀、絲瓜片,約3分鐘后,再放入鹽、少許胡椒粉。因為竹蓀味道比較鮮美,可以不放雞精。一道簡單清淡的竹蓀絲瓜湯就做好了。
怎么判斷體內(nèi)有濕
起床時看感覺;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fā)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么可以肯定你體內(nèi)有濕了。
洗漱時看舌苔;上完廁所后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干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jīng)出現(xiàn)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nèi)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fā)黃發(fā)膩,則說明體內(nèi)有濕熱;如果舌質(zhì)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nèi)已經(jīng)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導讀:春雨綿綿,體內(nèi)濕氣重容易生病,那么2020春季祛濕吃什么好呢?不少食物有祛濕的功效,如薏米、紅豆、山藥等。具體2020春季祛濕吃什么好?小編推薦10種食物。
2020春季祛濕吃什么好?
春暖花開,伴隨著陰雨綿綿的天氣,濕氣也隨之而來。濕氣給人帶來了諸多麻煩,許多人都不會把它當一回事,總是忽悠著就算了,日積月累,就積了一堆病痛。其實有些食物有祛濕功效,多吃常吃就能遠離濕氣。那么2020春季祛濕吃什么好呢?
1、薏仁
如果你覺得自己身體有濕氣,如積液、水腫,濕疹、膿瘍等等與體內(nèi)濁水有關的問題,薏米都是您最好的幫手。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損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據(jù)《本草綱目》記載,薏米健脾胃、消水腫、祛風濕、舒筋骨、清肺熱,它還有美容功效。
生薏米煮湯服食,利于去濕除風;用于健脾益胃、治脾虛泄瀉則須炒熟食用。薏仁較難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溫水浸泡2-3小時,在吸足水分后再與其他米類一起煮就容易熟了。
2、紅豆
體內(nèi)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造成水腫虛胖。紅豆含有的石堿成分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秘促進排尿,消除浮腫。紅豆水對因口味重、壓力或排便不順引起的水腫更有效。
可在睡前將紅豆用電鍋燉煮浸泡一段時間,隔天將無糖的紅豆湯水當開水喝,能有效促進排毒。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煮薏米紅豆粥不要加大米,這樣雖然會增加美味,但會大大降低它的祛濕熱功效。
3、茼蒿
中醫(yī)認為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溫脾開胃、養(yǎng)心安神、降壓補腦,適用于脾胃虛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脹痛等病癥。所以,雨水節(jié)氣調(diào)養(yǎng)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在烹飪的時候要注意,因為茼蒿的芳香精油遇熱很容易揮發(fā),所以茼蒿適于大火快炒,而不是長時間燜、煮等。
4、淮山
山藥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腎三經(jīng)。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等多種功效。在歷史上與牛膝、地黃、菊花并稱為四大懷藥遠銷海外,并有四大懷藥淮山居首,淮山家族鐵棍為王之說。春天用淮山搭配其他食材有很好健脾祛濕功效。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洗凈直接蒸煮。由于其中水分含量少,多糖等含量豐富,因此,其液汁較濃,入水久煮不散,口感甜糯,并伴隨淡淡的麻味,吃完一小會口中生津。
5、菌類
菌類也是祛濕好食材。菌類包括各種耳類和菇類:如木耳、銀耳、蘑菇以及竹蓀等。菌類擁有高蛋白、多膳食纖維氨基酸、維生素,多礦物質(zhì),同時又無膽固醇、低脂肪低糖的神奇食用效果。
野生菌類有數(shù)百種,但可食用者甚少,除了自然原因,生長環(huán)境的污染也會造成食用者中毒。及時辨別有毒野生菌勢在必行,一般對顏色鮮艷、多紅斑、氣味多辛辣惡臭及苦味的野生菌就要慎之又慎,敬而遠之了,可食用菌類有香味無異味。
1、2020夏季祛濕解暑吃什么
三色甜豆湯,白扁豆、紅小豆、綠豆各30克,冰糖適量將上述食材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猛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燉至爛熟,根據(jù)個人口味加入適量冰糖食用。每日1次。
白扁豆味甘性微溫,有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的功效;綠豆味甘性寒,能清熱解暑、利尿消腫、滋膚止渴,是常用的消夏食品;紅小豆又稱赤小豆,善解毒利水、清熱去濕、健脾止瀉。此湯甘甜可口,可清熱除濕。特別適合口渴煩飲、不思飲食者。
香薷紫蘇飲,香薷5克,紫蘇葉3克。上述食材共放入杯中沸水浸泡,當茶飲用。每日1劑。
療效:香薷味辛性微溫,可發(fā)汗解表、和中利濕;紫蘇味辛性溫,能發(fā)散風寒、行氣和中化濕,又解魚蟹之毒。本方特別適用于2020夏季貪涼而致的感冒,身困重,怕冷而心煩,頭痛而無汗,或見腹痛吐瀉者。
2、祛溫的簡介
濕在中醫(yī)里又叫“ 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濕邪侵犯人體后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還有的人喜歡吃豬肉,豬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如果感覺體內(nèi)濕重,最好堅持吃一段時間的素食;長期吃電飯煲煲的大米飯,也容易造成體濕。體濕的人可以用薏米紅豆湯或鍋巴來解決。喝上一陣子薏米紅豆湯之后,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久之脾健,濕自化。
3、解暑的簡介
中醫(yī)會把中暑問題分為“陽暑”和“陰暑”,其中陽暑問題,通常是見于長時間在太陽暴曬下的勞動者、運動人士,癥狀是頭暈倦怠、口渴身熱等,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兼休息,甚至會出現(xiàn)熱衰竭和休克,危及生命安全。而陰暑問題,則是引致大部分中暑現(xiàn)象的原因。
2020夏季祛濕湯有哪些
絲瓜性涼味甘,有清熱、涼血、解毒、通便、潤肌美容、通經(jīng)絡等功效。同時,絲瓜還含有皂甙類物質(zhì),具有一定的強心作用。絲瓜獨有的干擾素誘生劑,可刺激肌體產(chǎn)生干擾素,起到抗病毒、防癌抗癌的作用。竹蓀是一種名貴的食用菌,具有補氣養(yǎng)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的功能。絲瓜與竹蓀二者結合做湯尤其適宜炎熱2020夏季食用,能起到清熱解暑除濕之功效,不失為酷暑炎夏的一道美味佳肴。一般人群皆可食用,但兩者性味偏涼,脾胃虛寒之人盡量不要吃得太多,而且在烹調(diào)的時候一定要加一些姜末、胡椒粉,起到散寒的作用。
原料:竹蓀2~3個、絲瓜一根、鹽、少許胡椒粉。做法:提前將2~3個竹蓀泡到水里,待竹蓀變軟即可;取一根絲瓜削皮切成片備用。鍋里放入適量的水,待水燒開后先后放入竹蓀、絲瓜片,約3分鐘后,再放入鹽、少許胡椒粉。因為竹蓀味道比較鮮美,可以不放雞精。一道簡單清淡的竹蓀絲瓜湯就做好了。
2020夏季養(yǎng)生湯怎么做
蘿卜蓮子豬舌湯,蘿卜750克、蓮子50克、芡實25克、蜜棗3枚、豬舌500克、豬骨750克。
做法:蘿卜連皮洗凈,斜向切成中塊;蓮子、芡實、蜜棗去核洗凈,用清水稍浸泡;豬舌反復刮洗干凈,切成大塊,連同豬骨用開水稍煮沸片刻,去掉血水,豬骨飛水后則用刀背敲裂;把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煲內(nèi)煲2個半小時,放適量食鹽和少量油調(diào)味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蘿卜性涼味辛甘,能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蓮子性平味澀,能健脾胃、養(yǎng)心神;芡實性平味甘淡,能補脾止瀉;蜜棗性平味甘,具益氣生津、滋潤肺胃的作用;豬舌能補益氣血、滋補強壯;豬骨補血生髓、強筋壯骨。合而為湯,則清潤滋補、寬中下氣,可除春寒祛濕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