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推拿法 輕松遠離亞健康
亞健康人群健康養(yǎng)生。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弊杂腥祟愇拿饕詠?,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標,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系。就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您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的內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我推拿法 輕松遠離亞健康,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如今的社會,亞健康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名詞了,它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別小看了它,它可是潛伏在人體內內部的隱形殺手,跟大家分享三個防治亞健康的方法,幫助處在亞健康狀態(tài)的人們早日找回健康狀態(tài)。
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tài),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tài)(亞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tài),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tài)、中間狀態(tài)、游移狀態(tài)、灰色狀態(tài)等的稱謂。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機體無器質性病變,但是有一些功能改變的狀態(tài)稱為第三狀態(tài),我國稱為亞健康狀態(tài)。
對付亞健康狀態(tài),絕不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要從整體上發(fā)現(xiàn)癥結所在,所謂治病必求其本。從方法上,預防亞健康首先應從糾正病因開始,如調整飲食結構、營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克服不良生活習慣,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合理安排工作與休息的時間,起居有時,勞逸有度等方面加強養(yǎng)生保健。
另外,一些自我推拿和運動的方法對亞健康具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自我推拿法
頭面頸項部:
面部保健為歷代醫(yī)家所重視,腦為元神之府,頸項上承頭面,下續(xù)軀干,活動多而易勞損。頭面頸項保健具有祛風通絡、寧神利竅之功用。
(1)俯按山源:以食指或中指按揉鼻下人中穴,酸脹為度。
(2)抹前額:兩手拇指分別按于左右太陽穴,余指彎曲,用食指中節(jié)撓側緣自額中向兩旁抹之,約30次。
(3)鳴擊天鼓:用兩掌心分別緊按左右耳門,雙手中指叩擊腦后枕部,叩擊時聞及耳中轟鳴。
(4)營治城廓:用雙手拇食二指挾持兩耳,做上下搓摩拭擦。
(5)推頸,這種鍛煉主要針對頸椎有問題的人群。非常簡單,只要把雙手放在后頸部,用力向前推,與此同時頭部緩慢向后仰,通過兩股不同方向的力量使頸椎得到牽拉,糾正變直的頸椎曲線,恢復小關節(jié)的錯位。每天做3~5次,每次持續(xù)2分鐘。此外,還可以緩慢地左右上下轉動脖子,目的都是為了拉伸我們的頸椎。
胸腹部:
胸腹為五臟六腑之宮城,為養(yǎng)生保健推拿之重要部位,尤其是腹部推拿具有健脾胃、助運化、調臟腑、導積滯之功用。
(1)擦胸:雙手摩擦令熱,右手擦左胸部,左手擦右胸部。
(2)摩腹:以手掌按順時針方向摩腹部,或左右雙掌疊加,同時在腹部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問摩動,約5分鐘。
(3)摩臍:用一手掌,或雙掌疊加于臍部摩動,約5~10分鐘。
(4)揉天樞:用雙手掌根分別按揉臍旁2寸之天樞穴,約5分鐘。
運動法
吊單杠。找一個有一定高度的地方通過雙手將整個人懸掛在上面,雙腳離地,身體垂直、放松,靠自身的力量牽引腰椎和胸椎。每次吊30秒,重復多次。
倒步走。這種方式可以增加腰背肌的力量,對胸腰椎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比較適合那些腰痛、腰椎間盤突出癥恢復期的病人,每天走10~20分鐘,如果能選擇有輕微坡度的地方倒步走,效果會更好。
此外,太極拳和游泳對脊椎病患者最有好處,打太極拳的時候,全身肌肉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隨著身體的緩慢轉動,脊椎關節(jié)可以得到很好的自我調整。
心理調節(jié)法
大聲喊叫或唱歌也是一種很好的肺部運動,也是一種自我發(fā)泄和放松的方法。到野外,看看綠色,然后在森林中慢跑或是散步,在草地上打打羽毛球、做做游戲,都可以放松心情,還能夠增強體質。
Ys630.com相關知識
【導讀】推拿按摩經濟簡便,因為它不需要特殊醫(yī)療設備,也不受時間地點氣候條件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實行;且平穩(wěn)可靠,易學易用,無任何副作用?,F(xiàn)代就有高血壓患者的自我推拿法,也正由于這些優(yōu)點,推拿成為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養(yǎng)生健身措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高血壓患者的自我推拿法。
高血壓患者的自我推拿法
高血壓病是指在靜息狀態(tài)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和視網(wǎng)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
高血壓患者的自我推拿法
【推拿療法】
①浴面分抹法:搓熱雙手,從額部經顳部沿耳前抹至下頜,反復20--30次。然后再用雙手四指指腹從印堂穴沿眉弓分抹至雙側太陽穴,反復多次,逐漸上移至發(fā)際。手法輕松柔和,印堂穴稍加壓力以局部產生溫熱感為度。本法可降低血壓,增進面部光澤。
②揉攢竹穴:用雙手拇指端部分別按揉雙側攢竹穴約100次,用力要均勻。此法可減輕頭痛、頭暈等癥狀。
高血壓患者的自我推拿法
③抹橋弓:頭偏向一側,用雙手四指指腹分別在對側耳后隆起處沿大筋向下推抹至胸廓上囗處,雙手交替進行,反復多次。此法有顯著的降壓作用。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
百會:位于前發(fā)際正中直上5寸,即當頭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點上。刺激此穴有集中精力、增強記憶力之功效。當您在辦公室感到困倦、難以集中注意力時;不妨用拇指指腹點按此穴片刻,會令你神清氣爽。
曲池:曲肘90度,橈側肘橫紋消失處是穴。此穴有良好的降壓作用。患有高血壓的朋友可以經常點按此穴,防病保健。另外,此皮對皮膚病、肘臂攣痛亦有良好的效果。
合谷:五指自然并攏,虎口附近肌肉隆起最高處是穴。如果牙痛、流鼻血、感冒頭痛時,掐掐此穴可緩痛止血。
足三里:位于外起膝眼下3寸處。此穴不僅對胃腸不適,如胃痛、嘔吐、腹瀉、便秘有治療作用,而且還是人體保健強身一大要穴。有病祛病,無病強身,增強免疫力,延年益壽。用艾灸效果更佳。
后溪:在小指尺側第五掌骨后方。微握拳,小魚際上部突出的尖部即是此穴。可治療急性腰扭傷、落枕。在刺激穴位的同時,腰或頸部配合向患側扭轉,以打通經脈,松解粘連。
睛明:內眼角稍內上方凹陷處。近視、用眼疲勞可閉目點按此穴,按摩眼周,可養(yǎng)眼明目,緩解視疲勞。
委中:腿窩正中凹陷處。如果您腰酸背痛,腿部困乏,用拇指指腹點按幾分鐘,可感到腰背輕松,腿腳活動自如。流鼻血時,用蘸了涼水的手掌拍打此穴至紅,可止血。
涌泉:足底(去趾)前1/3凹陷處。中暑、昏厥病人可用此穴強刺激急救。也可用于頭暈、目眩、失眠。此穴亦為保健穴位。
內關:腕橫紋上2寸兩肌腱之間。是心血管病首選穴位,對心痛、胸悶、心動過速及過緩、心律不齊、冠心病、心絞痛都有很好效果,還可防止暈車暈船。
關元:臍下三寸。對男性遺精、陽痿、早瀉,女性月經不調、痛經有很好的效果。多用灸法,孕婦慎用。
水溝:即老百姓常說的人中。在人中溝上1/3與下2/3交點處??蓳尵然杳?、呼吸衰竭者。此穴須用大拇指尖強刺激方可奏效。
阿是穴:實際為身體上的疼痛點,無固定位置。痛則不通,點按阿是穴并按揉其附近肌肉組織,可舒筋活絡,達到通則不痛。
不想做運動,又不想節(jié)食,有什么好的減肥方法呢?試試中醫(yī)減肥法中的循經推拿減肥術吧,通過刺激穴位就能達到瘦身目的,最適合懶人一族了。
循經推拿 懶人減重妙方
循經推拿減肥術是運用中醫(yī)學傳統(tǒng)推拿手法,在肥胖患者身上,循著經絡走向進行推拿,并針對特定穴位,進行重點刺激,達到減肥目的,也可以說是懶人減重推拿法。
循經推拿特點
這種不靠藥物的自然療法,可對經絡系統(tǒng)及臟腑功能進行調節(jié)疏導,達到清胃熱、利水濕、助脾運、活氣血,使體內蘊積的脂肪消解。它的特點是,能有效減輕肥胖患者的異常饑餓感和疲勞感,增強食量控制的能力,少吃多動,進而達到減肥目的。
循經推拿減肥術重點,是針對脾經、胃經、肺經、膀胱經經絡及特定穴位,進行推、拿、點、按、揉、摩、滾等手法刺激,通過推拿,讓肥胖者的能量代謝達到負平衡,以便消耗身上多余脂肪,患者也需要限制飲食量,尤其是高熱量食物。
自我推拿要訣
肥胖患者可以按照下面介紹的方法,在家中進行自我推拿減肥。
1.拿頸前部,摩頸后部
拇指與食指相對,握拿頸前部喉節(jié)兩旁,自上而下,左右手交替,各30遍;四指并攏,摩擦頸后風池穴,左右各30次。
2.橫摩鎖骨下區(qū)
四指并攏,用指端螺紋面在對側鎖骨下區(qū)橫向左右摩擦,左右手交替各30次。
3.推腹部
寶寶拉肚子,一定要打針、吃藥嗎?用中醫(yī)能不能把寶寶的腹瀉治好呢?很多人都聽說過,中醫(yī)推拿可以治療骨病等慢性病,卻鮮知,給孩子推拿還可以調理腹瀉。在廣西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仁愛分院的小兒推拿科,記者拿到了幾個中醫(yī)調理小兒腹瀉的好辦法。
中醫(yī)解釋腹瀉
小寶寶為什么容易腹瀉?小兒推拿科主任李海娟解釋,小孩子的脾胃功能本來就很虛弱,如果進食過于生冷、油膩的飲食,就會給胃腸造成很大的負擔,損傷脾胃,從而發(fā)生腹瀉。在冬季里,孩子和父母一起吃火鍋,一吃了不熟或者洗不干凈的東西,往往就容易拉肚子了。在中醫(yī)來說,這種腹瀉叫做傷食瀉。
另外,一些寶寶體質不好,脾胃虛寒,臟腑功能太弱,就容易在天氣變化的時候,外感風寒風熱、暑氣濕氣,引發(fā)腹瀉。
推拿止瀉的效果如何?李海娟介紹,在小兒推拿科,每當腹瀉高發(fā)期的時候,都有孩子腹瀉的家長前來治療。有時候,一次推拿的效果就很不錯,可以馬上把腹瀉止住。如果醫(yī)生給孩子多做幾次按摩后,孩子的體質也能相應提高上來。
寶寶推拿處方
如何通過推拿來給寶寶治療腹瀉呢?有一些基本的推拿處方,家長可以在家自行給孩子推拿,一是可以止瀉,另外也可以增強寶寶的抵抗力。傷食瀉和因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治療手法是不一樣的,需要中醫(yī)進行辯證治療。比如傷食瀉可以加推大腸,風寒瀉就可以在推拿基礎上加推三關等。
準備:醫(yī)生提醒,在給孩子按摩推拿之前,一定要準備好BB油,在按摩部位涂抹均勻。1.揉腹法。家長可以把手掌攤開,放在寶寶的腹部,逆時針輕揉50下左右,或者2分鐘左右。這個按摩手法可以讓孩子止住腹瀉,同時促進腸胃功能潤化。醫(yī)生提醒,一定要逆時針,也就是要逆著腸子的方向揉動。
2.推背法
導讀:很多女性朋友都有痛經的毛病,有的甚至痛的躺在床上起不來,自己痛苦的同時,還會影響平時的生活和學習及工作。下面,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推拿手法能幫助您防治痛經?
1.叩打腰骶部
按摩方法:用雙拳以適中的力量輕輕叩打自己的后腰及骶骨部位,速度均勻,左右交替,以100次/分頻率進行,叩至微熱為度。
功效:中醫(yī)把月經稱之為天癸,天癸實際上就是腎精,腰為腎之府,故叩打腰骶部能起到補腎填精的作用,達到止痛調經的效果。
2.揉按太沖穴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間隙之中點處),以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后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1分鐘。
功效:中醫(yī)認為,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太沖是肝經上最重要的穴位,對女性的月經不調也很有效,痛經的女性多有不同程度的肝郁氣滯,以致不通則痛,揉按該穴有疏肝行氣止痛的作用。
3.摩、擦小腹
按摩方法:雙手相疊置于小腹中間,以緩慢而輕柔的動作摩腹,頻率控制在每分鐘10次左右,直至小腹內有熱感為宜,摩腹5分鐘后,再以雙手在小腹兩側從后向前作單方向斜擦,方向朝向腹股溝,以透熱為度。
功效:小腹為胞宮所在之處,摩、擦小腹可促進小腹內微循環(huán),調經止痛。
4.點揉子宮穴
按摩方法:子宮穴位于下腹部,臍下4寸,中極旁開3寸。刺激子宮穴是直接針對女性生殖器的調理手法,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作用。
5.點按足三里
按摩方法: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點揉足三里穴,以酸脹為度。宮寒痛經可用艾條懸灸。
功效:常按足三里,勝過喝雞湯的通俗說法廣為人知,特別是對于氣血不足的體弱女性,點按足三里具有補益氣血、暖宮調經止痛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按摩防治痛經的手法應在經前一周左右開始,其治療目的是疏經通絡,引血下行,使經行通暢,當月經來潮后便要停止手法按摩,待下一周期再進行治療。如果經檢查發(fā)現(xiàn)還伴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器質性疾病,還應同時進行專科治療。
3款食譜擺脫痛經
1.山楂桂枝紅糖湯
【制法】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紅糖30~50克。將山楂肉、桂枝裝入瓦煲內,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時,加入紅糖,調勻,煮沸即可。
【功效】具有溫經通脈,化淤止痛功效。適用于婦女寒性痛經癥及面色無華者。
2.姜艾薏苡仁粥
【制法】取干姜、艾葉各10克,薏苡仁30克,將前兩味水煎取汁,將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藥汁同煮至熟。早晚食粥。
【功效】去濕、止痛,適用于寒濕凝滯型痛經者。
3.益母草香附湯
【制法】取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雞肉250克,蔥白5根,將蔥白拍爛,與雞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飲湯,食雞肉。
【功效】適用于痛經,并能使皮膚有光澤。
總結:痛經怎么辦快速解決,其實也要因人而異,朋友們可以試試,保健按摩指南也為您提供了幾種推拿按摩法,大家在經前一星期開始按摩。相信肯定會有所緩解痛經的現(xiàn)象。
11、鳴天鼓
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孔,兩手中三指輕擊后枕部10次,然后掌心掩按耳孔,手指輕按后枕部不動,再突然抬離,接連開閉放響10次,最后兩食指插入耳孔內轉動3次,再突然放開。這樣算做1次,共做3-5次。有醒腦、增強記憶、強化聽力、預防耳病的作用。
12、揉胸脯
以兩手掌按在兩乳外上方,旋轉揉動,順逆時針各揉10次。有加速血流,減少胸肌疲勞的作用。
13、抓肩肌
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配合捏起左肩肌,左手則捏起右肩肌,交叉進行,各10次,有松肩去疲勞作用。
14、點膻中
以拇指肚稍用力壓兩乳頭連線中點處(即膻中穴),約30秘后突然放開,如此重復5次。有豁胸、順氣、鎮(zhèn)痛、止喘作用。
15、蘇華蓋
端坐,心神寧靜,深吸一口氣,然后慢慢呼出,重復10次。有吐故納新,健肺順氣,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
16、豁胸廊
兩手微張五指,分別放于胸前兩旁的胸壁上,手指端沿肋間隙從內向外滑動,重復10-15次。有開胸順氣、止痕止喘作用。
17、舒大腸
一手叉腰,另一手五指張開,指端向下,從心口窩,沿臍兩旁向下腹部,再向右向上至右肋下再向左。即沿大腸走行方向擦揉10次。有疏通大腸、增進消化、預防便秘的作用。
18、分陰陽
以肚臍為中心,兩手虎口相對,平置于臍眼左右,兩手向內向外揉撫,共10次。有順氣、消脹、增進消化功能的作用。
19、揉環(huán)跳
坐位或站位,左拇指端揉左側環(huán)跳穴(股骨大轉子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處),再用右手拇指端揉右側環(huán)跳穴,交叉進行,各10次。有通經活絡,壯筋強足作用。
20、搓腰眼
兩手緊按腰眼,用力向下搓到骶尾部,左右手一上一下同時進行,共30次。有壯腰強腎、防治腰痛的作用。
21、甩雙手
兩臂自然下垂,向前向后甩動30-50次。有放松肩、臂、腕、指關節(jié),通暢氣血,增強手臂功能的作用。
22、捶兩肩
左右手握空拳,在對側上肢從肩到手腕撲打共20-30次。有通經活絡、靈活關節(jié)、防止關節(jié)炎及手臂酸痛的作用。
23、頂十指
兩手掌心相對,左右手指用力相頂共10次。有活動指關節(jié),促進手部功能的作用。
24、捏虎口
以右手拇、食指捏左手虎口,再以左手拇、食指捏右手虎口,各10次。有增進手部功能,治療頭面部疾患的作用。
25、旋膝蓋
兩手掌心緊按雙膝,先向外旋轉10次,再向內旋轉10次。有驅逐風靈活筋骨、增強膝部功能以及防止關節(jié)炎的作用。
26、擦大腿
兩手抱緊一側大腿根部,用力下按到膝蓋,然后擦回大腿根部,來回共20次。有促使關節(jié)靈活,增強腿肌,防止腿病等作用。
27、揉腓腸
以兩手掌挾緊一側小腿肚旋轉揉動,每側30次,有疏通氣血,加強肌力的作用。
28、掐跟腱
以拇、食指掐跟腱,每側掐20次。有改善足部功能、消除下肢疲勞,增強腳力的作用。
29、搓腳心
兩手搓熱后,用手搓兩腳心,左右各搓80次。有導虛火、舒肝明目的作用。
兒童走路內八字推拿法
1、兒童走路內八字推拿法
兒童走路內八字不要隨便用推拿,如果手法不專業(yè)很容易贊成損害,所以推薦以下療法:
家庭矯正: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內八字的情況,應早期進行糾正練習??梢酝ㄟ^走直線的方法來訓練,如果是年齡較小的孩子,在訓練時,家長在孩子背后幫助孩子練習,將兩手放在孩子的雙腋下,幫助孩子沿著一條較寬的直線行走。在行走的過程中,家長們就要注重的是讓孩子的腳離開地面時,重點要在足趾上,當寶寶屈膝向前邁步時,就可以讓兩膝之間有一個輕微的碰擦過程。每天最少要練習2次,一定要長期堅持才會有效果。年齡較大的孩子,可讓孩子自己在鏡前的地板上每天沿著一條膠帶或直線走,也是每天最少走1-2次。練習時,要求孩子注意腳背和腳尖的動作,只要反復練習,久之便可糾正“八字腳”姿勢。
手術矯正:通過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根據(jù)人體生物力學原理設計,科學矯正兒童不規(guī)則的足部受力,可以幫助足部骨骼能夠健康成長。
通過穿特制的內八字鞋矯形鞋矯正。這種鞋子根據(jù)寶寶腳的內旋情況定制,鞋幫高,能固定住寶寶的踝關節(jié),底部根據(jù)寶寶腳的病因制做成一定的坡度,隨著寶寶步態(tài)的變化,一般半年換一雙鞋。
2、推拿的適應癥
適應癥:扭傷,關節(jié)脫位,腰肌勞損,肌肉萎縮、偏頭痛,前頭后頭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股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腰背神經痛,四肢關節(jié)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關節(jié)疼痛)。顏面神經麻痹,顏面肌肉痙攣,腓腸肌痙攣。因風濕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急性或慢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滑囊腫痛和關節(jié)強直等癥。其他如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癥,習慣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遺精,以及婦女痛經與神經官能癥等,都可考慮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
3、推拿的禁忌癥
各種急性傳染病,急性骨髓炎,結核性關節(jié)炎,傳染性皮膚病,皮膚濕疹,水火燙傷,皮膚潰瘍,腫瘤,以及各種瘡瘍等癥。此外,婦女經期,懷孕五個月以上的孕婦,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膿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患者。某些久病過分虛弱的、素有嚴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齡體弱的患者,都是禁忌按摩的。
常見的推拿法
1、按法:用指、掌、肘或肢體的其他部分著力,由輕到重地逐漸用力按壓在穴位上,停留一段時間(約30秒),再由重到輕地緩緩放松。
2、摩法:用手掌或指腹輕放于體表治療部位,以腕部連同前臂,作緩和而有節(jié)奏的環(huán)形撫摩活動。
3、擦法:用手的不同部位著力,緊貼在皮膚上,作來回直線的摩動。
4、揉法:用手的不同部位,著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圓形或螺旋形的揉動,以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或掌的揉動而滑動。
5、揉捏法: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攏,手成鉗形,將全掌及各指緊貼于皮膚上,作環(huán)形旋轉的揉捏動作,邊揉邊捏邊作螺旋形的推進。
推拿的好處
緩解壓力是首先浮現(xiàn)在腦海中想按摩治療時的好處之一。這也是一個人試圖實現(xiàn)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研究表明,即使是單一1個半小時的按摩,可以顯著降低心跳率,皮質醇水平和胰島素水平,其中通過按摩療法幫助減輕壓力。
按摩可以放松,放松不良姿勢導致疼痛的肌肉,讓你的身體本身定位在其自然的和痛苦的自由姿態(tài)。與正在進行的按摩肌肉的放松,放松關節(jié)有更大的自由和壓力點。這讓身體自己定位在一個健康的和自然的姿勢,從而避免隨著時間的推移的運動和對疼痛的反應的立場。比皮膚更深層的按摩療法的長期效果。更好的血液循環(huán)是定期接受按摩治療的結果,在體內發(fā)生的連鎖反應的一部分。
時差混亂
癥狀:白天犯困,效率極低,越晚越精神。晚上無法入睡,熬到凌晨;早上起不來。
方法:金雞獨立能靜心,身心俱調。抬一足直立,站穩(wěn)后閉眼睛。每天堅持練習幾分鐘,一周后,時差就倒過來了。
掉 發(fā)
癥狀:大把掉發(fā),發(fā)色干枯,毫無光澤。
方法:用手指肚敲打頭部,又稱鳴天鼓,可健腦護發(fā)。還可用手指肚梳頭養(yǎng)發(fā),每次只需兩分鐘,一天兩次,堅持兩周,就會有效。
頭 痛
癥狀:頭部某點疼痛,類似脈搏跳動。做事沒精神,思維遲鈍。
方法:偏頭痛,多半有氣郁積在心。在同側找到痛點,用拇指輕揉,疼痛處多有結節(jié),可揉開。也可揉搓外關穴治療。
胃 酸
癥狀:吃飯不規(guī)律,導致胃不舒服,很餓卻不想吃,胃酸較多。
方法:取坐姿,全掌用力摩擦大腿正上面,由大腿根到膝蓋部位的肌肉。反復摩擦3分鐘。以打嗝為佳,這部位許多穴位可調節(jié)胃的功能。
乳腺增生
癥狀:大多年輕白領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方法:可敲打經絡,尤其是膽經。用指節(jié)由大腿外側腰下方,一直敲打到小腿外腳踝上方。每天不定時敲打3分鐘。
便 秘
癥狀:大便干燥,排便不暢,會造成小腹贅肉、膚色不均。
方法:用推腹法可治。臨睡前用兩手指肚從心窩推到肚臍,再從兩側從上往下推。,每晚五分鐘。嚴重者可于起床前再推一次。
虛 胖
癥狀:整體不胖,局部臃腫,尤其是大腿、臀部和腰部,由于加班、疲勞、懶惰等原因,無法按時運動。
方法:消除腰部游泳圈可于睡前平躺,用空拳敲打腰側贅肉,每次三百下。減腿和臀部贅肉,可跪地板上爬,堅持一月,效果明顯。
視力下降
癥狀:由于常盯電腦,看東西模糊,眼睛干澀發(fā)癢,眼里有血絲。
方法:耳垂上戴耳環(huán)的小孔,是明目穴,平常多用手指揉捏此穴,每次兩分鐘,揉時要閉眼睛。
煩 躁
癥狀:事情多、任務重時,容易氣血上涌,明明知道此刻需要平心靜氣,卻越想越著急。
方法:宣泄。選擇你愛聽的音樂,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用十個手指肚敲打你的電腦桌。敲到手微痛即可。十指連心,十宣穴位于此處,可宣泄心中郁結之氣。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
百會:位于前發(fā)際正中直上5寸,即當頭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點上。刺激此穴有集中精力、增強記憶力之功效。當您在辦公室感到困倦、難以集中注意力時;不妨用拇指指腹點按此穴片刻,會令你神清氣爽。
曲池:曲肘90度,橈側肘橫紋消失處是穴。此穴有良好的降壓作用?;加懈哐獕旱呐笥芽梢越洺|c按此穴,防病保健。另外,此皮對皮膚病、肘臂攣痛亦有良好的效果。
合谷:五指自然并攏,虎口附近肌肉隆起最高處是穴。如果牙痛、流鼻血、感冒頭痛時,掐掐此穴可緩痛止血。
足三里:位于外起膝眼下3寸處。此穴不僅對胃腸不適,如胃痛、嘔吐、腹瀉、便秘有治療作用,而且還是人體保健強身一大要穴。有病祛病,無病強身,增強免疫力,延年益壽。用艾灸效果更佳。
后溪:在小指尺側第五掌骨后方。微握拳,小魚際上部突出的尖部即是此穴??芍委熂毙匝?、落枕。在刺激穴位的同時,腰或頸部配合向患側扭轉,以打通經脈,松解粘連。
睛明:內眼角稍內上方凹陷處。近視、用眼疲勞可閉目點按此穴,按摩眼周,可養(yǎng)眼明目,緩解視疲勞。
委中:腿窩正中凹陷處。如果您腰酸背痛,腿部困乏,用拇指指腹點按幾分鐘,可感到腰背輕松,腿腳活動自如。流鼻血時,用蘸了涼水的手掌拍打此穴至紅,可止血。
涌泉:足底(去趾)前1/3凹陷處。中暑、昏厥病人可用此穴強刺激急救。也可用于頭暈、目眩、失眠。此穴亦為保健穴位。
內關:腕橫紋上2寸兩肌腱之間。是心血管病首選穴位,對心痛、胸悶、心動過速及過緩、心律不齊、冠心病、心絞痛都有很好效果,還可防止暈車暈船。
關元:臍下三寸。對男性遺精、陽痿、早瀉,女性月經不調、痛經有很好的效果。多用灸法,孕婦慎用。
水溝:即老百姓常說的人中。在人中溝上1/3與下2/3交點處。可搶救昏迷、呼吸衰竭者。此穴須用大拇指尖強刺激方可奏效。
阿是穴:實際為身體上的疼痛點,無固定位置。痛則不通,點按阿是穴并按揉其附近肌肉組織,可舒筋活絡,達到通則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