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身
養(yǎng)生與飲食補身。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養(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入大眾百姓視野,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fù)我們的身體。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瓦楞身”,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瓦楞身指海馬軀干表面的體環(huán)節(jié)紋,形似屋脊瓦紋而得名。
海馬,魚綱,海龍目,海馬屬動物的總稱,屬于硬骨魚。頭部像馬,尾巴像猴,眼睛像變色龍,還有一條鼻子,身體像有棱有角的木雕,這就是海馬的外形。
海馬因其頭部酷似馬頭而得名,但有趣的是它卻是一種奇特而珍貴的近陸淺海小型魚類,隸屬海龍目海龍科海馬屬頭側(cè)扁,頭每側(cè)有2個鼻孔,頭與軀干成直角形,胸腹部凸出,由10~12個骨頭環(huán)組成,一般體長10cm左右,尾部細長,具四棱,常呈卷曲狀,全身完全由膜骨片包裹,有一無刺的背鰭,無腹鰭和尾鰭。
雄性海馬腹面有一個育兒囊,卵產(chǎn)于其內(nèi)進行孵化,一年可繁殖2~3代。目前人工養(yǎng)殖海馬已獲得成功。海馬是一種經(jīng)濟價值較高的名貴中藥,具有強身健體、補腎壯陽、舒筋活絡(luò)、消炎止痛、鎮(zhèn)靜安神、止咳平喘等藥用功能,特別是對于治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疾病更為有效。海馬除了主要用于制造各種合成藥品外,還可以直接服用健體治病。
ys630.coM延伸閱讀
導讀:中藥瓦楞子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瓦楞子的功效與作用、瓦楞子圖片、瓦楞子的藥用價值、瓦楞子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瓦楞子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瓦楞子簡介瓦楞子圖片瓦楞子的功效與作用瓦楞子的藥用價值瓦楞子的炮制方法瓦楞子的用法用量瓦楞子的食用方法瓦楞子的副作用瓦楞子簡介
瓦楞子,中藥名,為蚶科動物毛蚶、泥蚶或魁蚶的貝殼。秋、冬至次年春捕撈,洗凈,置沸水中略煮,去肉,干燥。
毛蚶,略呈三角形或扇形,長4~5cm,高3~4cm。殼外面隆起,有棕褐色茸毛或已脫落;殼頂突出,向內(nèi)卷曲;自殼頂至腹面有延伸的放射肋30~34條。殼內(nèi)面平滑,白色,殼緣有與殼外面直楞相對應(yīng)的凹陷,鉸合部具小齒1列。質(zhì)堅。氣微,味淡。
泥蚶,長2.5~4cm,高2~3cm。殼外面無棕褐色茸毛,放射肋18~21條,肋上有顆粒狀突起。
魁蚶,長7~9cm,高6~8cm。殼外面放射肋42~48條。
瓦楞子圖片
瓦楞子的功效與作用
化痰,軟堅,散瘀,消積。治痰積,胃痛,嘈雜,吐酸,癥瘕,瘰疬,牙疳。
1、《日華子本草》:燒過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氣,冷氣,癥癖。
2、《日用本草》:消痰之功最大,凡痰隔病用之。
3、《丹溪心法》:能消血塊,次消痰。
4、《綱目》:連肉燒存性,研敷小兒走馬牙疳。
5、《醫(yī)林集要》:去一切痰積,血積,氣塊,破癥瘕,攻瘰疬。
6、《現(xiàn)代實用中藥》:用于小兒佝僂病,肺結(jié)核,淋巴結(jié)核等癥。
7、《山東中草藥手冊》:制酸止痛,治潰瘍病。
瓦楞子的藥用價值
1、治胃痛吐酸水,噫氣,甚則吐血者:瓦楞子(醋煅七次)九兩,烏賊骨六兩,廣皮三兩(炒)。研極細末,每日三次,每次服二錢,食后開水送下。(《經(jīng)驗方》)
2、治一切氣血癥瘕,次能消痰:瓦壟子燒,以醋淬三度,埋令壞,醋膏丸。(《萬氏家抄方》瓦壟子丸)
3、治臨經(jīng)陣痛血不行,按之硬滿,屬實痛者:瓦壟子(煅紅色,醋淬七次)、香附、桃仁、丹皮、川芎、川大黃、當歸、紅花。酒糊丸。(《女科指掌》瓦楞子丸)
瓦楞子的炮制方法
1、瓦楞子:洗凈,干燥,碾碎。
2、煅瓦楞子:取凈瓦楞子,照明煅法煅至酥脆。
瓦楞子的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宜打碎行煎;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煅后研末調(diào)敷。
瓦楞子的食用方法
1、瓦楞子蒸雞肝
材料:煅瓦楞子適量,雞肝2個3個。
做法:以煅瓦楞子研成細粉末,每次用3克6克,與雞肝2個3個拌勻,碟載,隔水蒸熟服食。
功效:補肝養(yǎng)血,制酸。適宜于胃或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病人服用。
2、瓦楞子散
材料:瓦楞子50克:甘草30克。
做法:上2味研細末備用,每次服藥末6克,每日3次。
功效:清熱制酸。適用于胃病反酸者。
3、瓦楞子敗醬蛇舌草湯
材料:敗醬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虎杖15克,太子參15克,炒白芍20克,百合15克,土鱉蟲3克,煅瓦楞子15克,白茅根20克,谷麥芽各12克。
做法:水浸,煎汁約500毫升(煎2次),分2次服或多次頻服。半月為1療程,一般治療3個療程。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健脾,養(yǎng)血柔肝。適用于丙型肝炎。
4、瓦楞子加味茱萸湯
材料:黨參30克,吳茱萸12克,香附20克,甘松15克,高良姜12克,瓦楞子30克,枳殼15克,砂仁10克,炙甘草6克。
做法:每日1劑,水煎,姜、棗為引服。
功效:溫中散寒,主治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瓦楞子的副作用
無痰積者不宜。
以上就是一些瓦楞子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瓦楞子的簡介
別名:蚶子殼、毛蛤、瓦垅。瓦楞子,中藥名。為蚶科動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泥蚶Arca granosa Linnaeus或魁蚶Arca inflata Reeve的貝殼。秋、冬至次年春捕撈,洗凈,置沸水中略煮,去肉,干燥。毛蚶,生活于淺海泥沙底中,尤其喜在有溪水流入的河口附近。分布于我國沿海地區(qū),以山東半島的羊角溝,河北的塘沽,遼寧的遼河口等處為多。泥蚶,生活于淺海軟泥灘中。分布于我國沿海地區(qū),山東、浙江 、福建。
瓦楞子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1.1、魁蚶,貝殼含大量的碳酸鈣,少量磷酸鈣量在93%以上(按碳酸計算);尚含少量鎂、鐵、硅酸鹽、硫酸鹽和氯化物及有機質(zhì)。
1.2、泥蚶,貝殼含碳酸鈣90%以上,另含少量磷酸鈣,總鈣量在93%以上(按碳酸鈣計算);有機質(zhì)約1.69%;尚含少量鎂、鐵、硅酸鹽、硫酸鹽、磷酸鹽和氯化物。煅燒后,碳酸鈣分解,產(chǎn)生氯化鈣等,有機質(zhì)則被破壞。
1.3、毛蚶,貝殼含大量的碳酸鈣,少量磷酸鈣,總鈣最93%以上(按碳酸鈣計算);尚含硅酸鹽和無機元素鋁、氯、鉻、銅、鐵、鉀、錳、鈉、鎳、磷、硫、硅、鍶、鋅;并且毛蚶外殼對核素錳有特異的富集能力。
2、功效作用
化痰,軟堅,散瘀,消積。治痰積,胃痛,嘈雜,吐酸,癥瘕,瘰疬,牙疳。內(nèi)服:煎湯(宜久煎),3~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
3、臨床應(yīng)用
3.1、《日華子本草》:“燒過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氣,冷氣,癥癖?!?/p>
3.2、《日用本草》:“消痰之功最大,凡痰隔病用之?!?/p>
3.3、《丹溪心法》:“能消血塊,次消痰。”
3.4、《綱目》:“連肉燒存性,研敷小兒走馬牙疳?!?/p>
3.5、《醫(yī)林集要》:“去一切痰積,血積,氣塊,破癥瘕,攻瘰疬?!?/p>
3.6、《現(xiàn)代實用中藥》:“用于小兒佝僂病,肺結(jié)核,淋巴結(jié)核等癥?!?/p>
3.7、《山東中草藥手冊》:“制酸止痛,治潰瘍病。
4、科學研究
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取瓦楞子5兩(煅),甘草1兩,共研細末,每次10克,每日3次,飯前服。或每次20克,于節(jié)律性疼痛發(fā)作前20分鐘服藥。經(jīng)治療124例,療程最短20天,最長56天,結(jié)果治愈59例,占47.58%。治愈標準是主要癥狀消失,潛血陰性,病情經(jīng)長期觀察穩(wěn)定,X線檢查壁龕消失或球部變形在治療前后穩(wěn)定不變者。好轉(zhuǎn)者48例,占38.79%。好轉(zhuǎn)是指癥狀基本消失或減輕,潛血轉(zhuǎn)陰或弱陽性,X線檢查龕影縮小或不消失,球部變形不穩(wěn)定者。
瓦楞子的市場信息
1、瓦楞子的價格
瓦楞子的價格約為5-8元/50克。
2、瓦楞子的選購方法
殼呈扇形或三角形,左右兩殼形狀相同,或左殼稍大于右殼。長2、5~8厘米,寬2~6厘米。殼內(nèi)面乳白色,光滑,上端邊緣有與肋紋相應(yīng)的凹陷,而形成突出的鋸齒。質(zhì)堅硬,能砸碎,斷面白色。氣無,味淡。以整齊,潔凈、無殘肉、無沙土者為佳。
3、瓦楞子的保存方法
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瓦楞子生長在沿海地區(qū),這種食物能治療積痰,如果你有痰一直咳不出來那就吃這個食物,這個瓦楞子是一種貝殼類,生長在大海,大海里有很多的貝殼類都具有很不錯的療效,肉嫩好處深受大家的喜愛,瓦楞子還能治療胃酸過多,胃酸過多實在很苦惱,用瓦楞子就能緩解。如果不小心燒傷瓦楞子也可治療,瓦楞子的作用和口感那么好藥用價值也是很高。
瓦楞子的功效與作用是消痰化瘀,軟堅散結(jié),制酸止痛,治瘰疬,頑痰久咳,胃痛吐酸,瓦楞子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有楞子牡蠣雞肝湯,瓦楞子甘草散,瓦楞子化痰破淤消癥湯,瓦楞子養(yǎng)胃清幽湯
1、瓦楞子治燒燙傷:將煅瓦楞子研成細末,加冰片少許,用香油調(diào)勻,涂患處。(《山東藥用動物》)
2、瓦楞子治臨經(jīng)陣痛血不行,按之硬滿,屬實痛者:瓦壟子(煅紅色,醋淬七次)、香附、桃仁、丹皮、川芎、川大黃、當歸、紅花。酒糊丸。(《女科指掌》瓦楞子丸)
3、魁蛤殼與鱉甲、虻蟲,同為消瘧母之味,獨用醋丸,則消胃脘痰積。《本經(jīng)逢原》
4、瓦楞子用于小兒佝僂病,肺結(jié)核,淋巴結(jié)核等癥?!冬F(xiàn)代實用中藥》
5、瓦楞子治胃痛吐酸水,噫氣,甚則吐血者:瓦楞子(醋煅七次)九兩,烏賊骨六兩,廣皮三兩(炒)。研極細末,每日三次,每次服二錢,食后開水送下。(《經(jīng)驗方》)
6、瓦楞子治外傷出血:煅瓦楞子研末外敷。(《青島中草藥手冊》)
7、瓦楞子燒過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氣,冷氣,癥癖?!度杖A子本草》
8、瓦楞子去一切痰積,血積,氣塊,破癥瘕,攻瘰疬?!夺t(yī)林纂要》
9、瓦楞子連肉燒存性,研敷小兒走馬牙疳?!毒V目》
10、瓦楞子咸走血而軟堅,故瓦壟子能消血塊,散痰積
如上所述希望給予大家一個參考,了解瓦楞子正確的食用以及使用瓦楞子。瓦楞子是一種蚶科動物魁蚶、泥蚶及毛蚶的貝殼。這種貝殼常見于沿海地帶,廣東與山東都很普遍。能治療和緩解很多的癥狀,世界很奇妙看似毫不起眼的東西卻有那么多的藥用價值。
瓦楞子為少常用中藥。始載于《名醫(yī)別錄》原名魁蛤。具有行血軟堅、消癜瘕、化痰積的功能。用于頑痰積結(jié)、粘稠難咯、癭瘤、瘰疬、癥瘕痞塊等病癥。
來源 為蚶科動物泥蚶Arca granosa Linnaeus 毛蚶 Area subcrenata Lis-chke或魁蚶Area inflata Reeve的貝殼。
產(chǎn)地與分布 主產(chǎn)江蘇、山東、河北沿海地區(qū)。
鑒別要點 三種瓦楞子形狀相似。主要區(qū)別:泥蚶殼長2.5~4.5cm,放射肋18~21條;毛蚶殼長4~5cm,放射肋30~34條;魁蚶殼長7~9cm,放射肋42~48條。這樣區(qū)分比較簡易。
名典鑒別 ①梁?《名醫(yī)別錄》:魁蛤生東海。正圓,兩頭空,表有文。采無時。②陶弘景曰:形似紡柱(音狂)、小狹長,外有縱橫文理,云是老蝠所化,方用至少。③唐?陳藏器曰:蚶生海中。殼如瓦屋。④明?《本草蒙筌》:瓦壟子生海水中,即蚶子殼。狀如瓦屋,故名瓦壟。⑤李時珍曰:按郭璞《爾雅》注云:魁陸(別錄名)即今之蚶也,狀如小蛤而圓厚?!杜R海異物志》云:蚶之大者徑四寸,背上溝文似瓦屋之壟。肉味極佳。今浙東以近海田種之,謂之蚶田。⑥清?《本草從新》:魁蛤一名瓦楞子。其殼似瓦屋之壟,故名瓦楞子。
如今在醫(yī)學上我國運用的是中醫(yī)和西醫(yī)兩種,西醫(yī)的特點就是簡單直接的消除疾病根源,中醫(yī)主要在于慢慢調(diào)理,使得病根慢慢徹底根除。其實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中醫(yī)來調(diào)理身體和治療疾病,瓦楞子就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對于治療瘀傷、化痰有著很好的作用。那么,瓦楞子藥用價值還有哪些?
瓦楞子的功效與作用:
化痰,軟堅,散瘀,消積。治痰積,胃痛,嘈雜,吐酸,癥瘕,瘰疬,牙疳。
①《日華子本草》:"燒過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氣,冷氣,癥癖。"
②《日用本草》:"消痰之功最大,凡痰隔病用之。"
③《丹溪心法》:"能消血塊,次消痰。"
④《綱目》:"連肉燒存性,研敷小兒走馬牙疳。"
⑤《醫(yī)林集要》:"去一切痰積,血積,氣塊,破癥瘕,攻瘰疬。"
⑥《現(xiàn)代實用中藥》:"用于小兒佝僂病,肺結(jié)核,淋巴結(jié)核等癥。"
⑦《山東中草藥手冊》:"制酸止痛,治潰瘍病。"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宜久煎),3~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
【選方】①治胃痛吐酸水,噫氣,甚則吐血者:
瓦楞子(醋煅七次)九兩,烏賊骨六兩,廣皮三兩(炒)。研極細末,每日三次,每次服二錢,食后開水送下。(《經(jīng)驗方》)
②治一切氣血癥瘕,次能消痰:瓦壟子燒,以醋淬三度,埋令壞,醋膏丸。(《萬氏家抄方》瓦壟子丸)
③治臨經(jīng)陣痛血不行,按之硬滿,屬實痛者:瓦壟子(煅紅色,醋淬七次)、香附、桃仁、丹皮、川芎、川大黃、當歸、紅花。酒糊丸。(《女科指掌》瓦楞子丸)
以上就是有關(guān)瓦楞子藥用價值介紹,可見對中藥要有詳細的了解,這樣才能夠在治療疾病的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瓦楞子是一種治療化痰,軟堅,散瘀,消積的中藥材,只要有相關(guān)的疾病,都可以使用瓦楞子作為藥方進行治療。
問頭身不適,可辨別病證的表里和虛實。內(nèi)傷頭痛,時痛時止,伴有昏眩;外感頭痛,伴有寒熱。
頭痛按經(jīng)絡(luò)辨證:前額痛連眉心的,為陽明頭痛(可見于急、慢性鼻炎、額竇炎);顳側(cè)(頭部兩則的太陽穴處)痛連耳,為少陽頭痛;后頭痛連頸的,為太陽頭痛;頭頂痛兼嘔吐清水的為厥陰頭痛。頭目眩、耳鳴、惡心、嘔吐痰涎的,多為濕痰阻隔的實證(如美尼爾氏綜合癥);虛證暈眩則有腎虛(頭昏眼花、耳鳴、心悸、健忘、失眠、腰腿酸軟、遺精、盜汗等,有時表現(xiàn)為神經(jīng)衰弱),肝陽上亢(多有頭腦脹重、眼珠發(fā)脹、面紅目赤、激動易怒、失眠、心悸、脈弦硬等,可見于高血壓病人)等表現(xiàn)。如肢體、關(guān)節(jié)痛,遇陰雨即發(fā),多為風寒濕所引起的痹證(如風濕關(guān)節(jié)炎)。若訴腰痛甚、小便不暢,則可能是砂淋(腎結(jié)石或尿路結(jié)石);如腰痛,伴有小便頻數(shù)、尿痛有灼熱感,則為熱淋(尿路感染或腎盂腎炎)。若腰痛不劇烈,時痛時止,勞累后加重,休息時緩解,則多為腎虛。
啞鈴美我身
啞鈴操是當今最流行的運動方式之一。無論都可以做。
女子開始做啞鈴操時,肌肉和關(guān)節(jié)會出現(xiàn)疼痛現(xiàn)象,這時只要休息幾天,疼痛會自行消失。如果幾天后仍不見好轉(zhuǎn),那么,可以減少30%的運動量或交替做其他保健操。還可以進行按摩,促進恢復(fù)。
由于青少年時期的適應(yīng)性較強,因此,11歲的少女就可以開始做啞鈴操。當然,啞鈴的重量和每節(jié)動作的次數(shù)要有所減少。女子性成熟期做啞鈴操效果最好。這個時期,女子分泌性激素增多。不要擔心做操后肌肉發(fā)達,長得像個男人模樣。因為促進肌肉發(fā)育的激素——睪丸激素,女子的分泌量比男子要少20%,所以不會長出像男人樣的肌肉塊。女子啞鈴操只是使女子的肌肉更有力,更富有彈性。至于什么時間做,不能一概而論。原則上可利用間隙時間。如果為了減肥,最好中午休息時間做,這有利于更快消耗掉多余的脂肪,當然,別忘了控制飲食。如果工作要用腦過度,最好晚上做。有趣的是,選擇下午做的女子堅持得最好,極少半途而廢的。
啞鈴重量2-4公斤(可用盛水的塑料瓶替代)。
1.準備:兩腳齊肩寬。兩手抱后腦勺。先右后左轉(zhuǎn)動身體,每個方向12-14次。
2.準備:躺在長凳上。雙手胸部持啞鈴,舉啞鈴8-12次。
3.準備:坐在凳子上,兩手伸直持啞鈴。手臂先彎曲再伸直8-12次。
4.準備:兩腳并攏。一手扶墻,另一手把啞鈴舉過頭頂,同時,抬腳后跟,身體向上拔起。每只手8-12次。
5.準備:躺在長凳上,兩手向后伸直。前后舉啞鈴8-12次。
6.準備:兩腳齊肩寬,背負啞鈴(或杠鈴)。下蹲、直立14-16次。
7.準備:坐在凳子上,兩手握啞鈴放在腦后。前傾、坐直14-16次。
8.準備:兩腳齊肩寬,兩手握啞鈴放腰間。先右后左全身做圓周運動。每個方向10-12次。
9.準備:腳尖站立長方塊上,兩手握啞鈴放腹前。身體上下運動12-14次。 (英派斯)
歸身指當歸根部主根較粗的部分。
【藥名】當歸
【別名】干歸、馬尾當歸、秦哪、馬尾歸、云歸、西當歸、岷當歸、金當歸、當歸身、涵歸尾、土當歸
【拉丁文名】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英文名】Chinese Angelic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
【科屬分類】傘形科
【性味】味甘;辛;苦;性溫
【歸經(jīng)】歸肝;心;脾經(jīng)
【功效分類】補血藥;調(diào)經(jīng)藥;止痛藥
【功效】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燥滑腸
【主治】血虛諸證;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結(jié)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2克;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敷膏。
【用藥禁忌】濕阻中滿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身體發(fā)癢常常是因為皮膚疾病的原因造成的,如果癥狀比較嚴重,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來使用一些中草藥來進行治療,可以把這些中草藥泡到水當中來進行洗澡,有很好的消炎殺菌和止癢的作用,這方面的中草藥也是比較多的,比較常見的馬齒莧,艾葉油,千里光等都有很好的止癢殺菌的作用。
身癢用什么草藥洗澡
常見的止癢的中草藥有哪些
1、馬齒莧
皮膚用清水洗凈,拿一小部分馬齒莧搗爛抹在患處;其余部分煮水喝;撈出來的馬齒莧放點醬油、醋和香油拌著吃。
2、艾葉油
菊科植物艾的葉。性味苦、辛、溫。入肝、脾、腎經(jīng)。功能散寒止痛,溫經(jīng)止血?,F(xiàn)代報道,艾葉油有抗過敏作用,臨床用於治療過敏性皮炎。
3、千里光
根據(jù)皮炎部位的大小,取適量的千里光(鮮品加倍),加水煮沸15-30分鐘,取液待溫度適宜,先熏后洗,每天早、晚各1次,連用2—3天即可見效。
花椒也可以止癢
花椒是烹調(diào)中常用的芳香佐料,其實,花椒是一種止癢的中藥。所以,入秋后,如果出現(xiàn)瘙癢的情況,可以試試。
花椒在我國古代各種本草典籍多有收錄,并被歸入祛寒類的中藥中,有溫中散寒,燥濕止痛止癢的作用。現(xiàn)代研究也表明,花椒有殺菌、消毒、止痛、止癢、消腫等作用,對多種細菌,特別是皮膚表面的細菌有很好的抑制功效。因此,臨床上常用于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癥、神經(jīng)性皮炎、腳氣及外陰瘙癢等皮膚科疾病。
入秋后,很多人身上又開始了瘙癢,而且越洗澡越癢,如果瘙癢程度特別嚴重,建議可將一小把花椒加適量水煮10分鐘左右,然后涼至溫熱時,用毛巾蘸花椒水輕輕擦瘙癢處,就有很好的止癢效果。不過,在涂擦完畢后,應(yīng)立即涂上護膚乳液,以免花椒水刺激皮膚。
用于止癢的中草藥還有哪些
1、樹枝,煮液熏洗。八干柴的特征是外皮枯干粗糙,有棱邊。
2、冰硼散:先用生理鹽水清洗患處,待干后撒于患部冰硼散適量,外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包扎。
3、川椒:取川椒40克研成粗末,加水2000毫升充分浸泡后,煮沸取濾液稍涼后蘸洗,浸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鐘。治療期間禁用肥皂、熱水洗浴,忌食魚腥、油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俗話說“好男人一身毛,好女人一身膘”,或許很多人都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顧名思義,“好男人一身毛”就是指一位身體健壯的男人該長毛的地方要有毛;“好女人一身膘”就是指一位氣血充足的女人該多長肉的地方要長肉。
要知道在這里“好”并不是當“好人”講,而真正指的是生理角度,或者說是第二性癥發(fā)育良好。“毛”的意思就是指男人的體毛,其中包括胡須、頭發(fā)、汗毛等等。“膘”在這里不是五大三粗的意思,而指的是正確位置的脂肪。
但是隨著現(xiàn)代人的審美觀點的變化,這樣的男人和女人已經(jīng)不算是好男人和好女人了,只是一味的去追求骨感和性感,所以便形成了一系列的剃毛、減肥的風潮,“毛”和“膘”是現(xiàn)代社會丑的代名詞,所以一致認為“丑男一身毛,丑女一身膘”。
難道真的是這樣的嗎?
其實不然,“好男人一身毛,好女人一身膘”說法,從中醫(yī)的角度來分析是完全可以得到合理解釋的。下面就從中醫(yī)的角度向大家詳細解釋一下為什么說“好男人一身毛,好女人一身膘”。
中醫(yī)養(yǎng)生解析:為什么"好男人一身毛"
那么,從中醫(yī)上來講我們又該如何解釋"好男人一身毛"呢?我們都知道,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通常把肺稱為“相傅之官,治節(jié)出焉”。也就是說肺是僅次于君主之官——心臟的器官,它是掌管全身氣血的疏布。而其中的“治節(jié)”就是指的治理和調(diào)節(jié)。肺何以有此功能?這是因為肺有“朝百脈”的作用,可以使全身的血液不斷地匯聚于肺,然后又輸送到全身,從而輔助心推動和調(diào)節(jié)著血液的運行。
皮毛是受肺氣支配
中醫(yī)認為“肺主皮毛”,“皮毛”為一身之表,包括汗腺、皮膚、毛發(fā)等等,有分泌汗液、潤澤皮膚、調(diào)節(jié)唾呼吸和抵御外邪的功能,肺可通過宣發(fā)作用將衛(wèi)氣和氣血津液輸送到全身,溫煦肌膚皮毛,以維持其正常生理功能。由此可見,皮毛是受肺氣支配的,所以說《素問》中有“皮毛者,肺之合”之說。
我們通常形容一個男人健壯與否,都會將他與“力氣”聯(lián)系到一起,那“力氣”又從何而來呢?當然要從肺來。中醫(y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推著血走。因而會有,“男人多氣,女人多血”一說。而氣和血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主要取決于男人自身的溫度,這個溫度,主要來自于自身的元氣和肺氣、食物。肺功能的好壞,決定了這個男人是否有氣力。因此,當一個男人全身皮膚很好,毛發(fā)濃密之時,至少從健康的角度,基本可以確定他的身體是健康的。
我們都知道男人早上大都有“晨勃”的習慣,晨勃也是一個男人健康的標志,往往肺功能比較好的男人,氣血都比較充盈,而較多的氣血會疏布到男人的生殖器上,因而才會有晨勃的發(fā)生。反之,亦然。
可見,從一個男人體表的體毛特癥,基本可以直接判斷出他的健康狀況,以及他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氣血是否充足。只有氣血充足的男人,皮毛才會發(fā)育的良好,反之,一個皮毛發(fā)育很好的人,他的肺功能也會很好。
一進入冬季,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身體上某些小部位,比如手、腳、耳朵、小腿等感覺特別寒冷,而這時身體的其他部位卻并不是冷得受不了,醫(yī)學上把這種反應(yīng)統(tǒng)稱為寒癥。其主要原因不是攝入熱量不夠或身體脂肪不夠,而是身體血液循環(huán)不好和缺乏某種維生素導致的。
如果您有手、腳、耳朵、小腿等感覺特別寒冷的苦惱,不妨試試專家推薦的幾款能幫您抗擊寒冷的冬季暖身餐。
暖身攻略1:多吃北豆腐和血豆腐補充營養(yǎng)
適宜人群:減肥和偏食的人
如果除了手腳冰涼,身上其他地方也不那么暖和,可能是營養(yǎng)不平衡類型的寒癥。經(jīng)常減肥、偏食的女孩子和正值中年的女性,最容易維生素攝入不全面,而維生素B2又是平衡人體耗氧量的重要物質(zhì)。所以,屬于這種怕冷的人群,又不想吃胖自己來抗寒,可以多吃一點北豆腐燒白菜。
北豆腐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能減少平時工作、活動時體內(nèi)熱量的快速散失,不但有助于保持能量,還能幫您提高耐寒能力。
制作熱乎乎的北豆腐燒白菜,最好選用新鮮的小白菜。將小白菜洗凈、濾水后剁碎,豆腐切碎,備用;姜絲放入油鍋內(nèi)爆出香味,然后放入小白菜,加適量鹽炒至變色后,再加入豆腐,翻炒均勻;大概一分鐘后,可以加入適量的水或豆?jié){,開鍋后兩分鐘關(guān)火,再淋上少許香油即成。
北豆腐和血豆腐一起做成紅白豆腐,也是暖身的好菜式。因為血豆腐對于貧血型寒癥(除了怕冷,還有臉色差、易疲勞等表現(xiàn))的人來說,特別能起到補鐵補血、加強營養(yǎng)的作用,從而達到暖身的效果。紅白豆腐做法特別簡單,就是把北豆腐和血豆腐切成條,一起炒熟,調(diào)味即可。
暖身攻略2:北菇加山藥全面滋補
適宜人群: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人
寒冷的冬天,多吃些菌類和根莖類食物,可以幫助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碳水化合物。
這里說的北菇是指根莖特別粗的那種。在遙遠的東北深山生長的這種菇類,本身就有很好的抗寒能力。如果吃進這種粗根莖的香菇,人體會一次性補充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和微量元素鐵、硒、鉀等。
而冬季的常見蔬菜山藥,含有優(yōu)質(zhì)的蛋白質(zhì)和淀粉,這兩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可以快速地在人體內(nèi)分解成熱量,從而為身體增加能量,起到抗寒作用。特別適合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老人和小孩食用。
具體做法是:將北菇泡軟,去蒂后洗凈,山藥削皮洗凈,切成小段后切片備用;熱鍋后加油炒北菇,再加入泡香菇的水及醬油、糖,燒開,改小火煮10分鐘;放入山藥同燒,并加入鹽、淀粉勾芡后即可食用。
暖身攻略3:多吃激活內(nèi)臟和血液
適宜人群:心肺功能不好的人
長期作息不規(guī)律、缺乏運動以及心肺功能不好的人,也是愛怕冷的人群。對于他們來說,解決怕冷問題比較難辦,因為這些人怕冷的主要原因是臟器功能不調(diào)或代謝不暢。體質(zhì)虛弱者、有慢性胃病的人,還有臟器功能衰退的老年人這種寒癥最多見。
對于這種怕冷人群,建議常喝胡蘿卜洋蔥湯。因為胡蘿卜能夠增強體力和免疫力,激活內(nèi)臟功能和血液運行,從而達到調(diào)理內(nèi)臟、暖身、滋養(yǎng)的功效。而洋蔥不但可以降血脂,防治動脈硬化,還有顯著的殺菌作用,同樣能增強抵抗力。
把胡蘿卜和洋蔥洗凈切片,用橄欖油把洋蔥炒成透明狀后,再加入胡蘿卜繼續(xù)煸炒。加入高湯煮沸,再加少許調(diào)味鹽等。每天午飯或者晚飯時喝200毫升,長期堅持,就會改善怕冷的情況。
暖身攻略5:附子羊肉湯溫經(jīng)逐寒
適宜人群:脾胃虛寒的中老年人
中醫(yī)認為,附子是一款溫經(jīng)逐寒、宣通氣血的好藥材,特別適合那些脾胃虛寒、肝腎功能減退的中老年怕冷人群暖身食用。而羊肉也屬于溫補性食物,可起到助陽健胃、通血生津的作用。
如果家里的中老年人還有腰部和膝蓋部位發(fā)寒、小便頻繁等癥狀,可以多喝點附子羊肉湯。每天晚餐時喝上一小碗,不但可以有效幫助身體防寒保暖,還能解決腰膝發(fā)寒、小便頻繁等不適。
附子羊肉湯的具體做法是:將250克羊肉洗凈,切成小塊;將25克杜仲、30克附子、15克熟地用紗布包好;再將所有的材料以及蔥、姜、鹽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把所有的材料都蓋過,用大火煮沸,再轉(zhuǎn)成小火慢慢燉煮至熟爛,起鍋前撈起藥包,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