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粥
養(yǎng)生粥。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我們的身體。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蒲公英粥”,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蒲公英粥大家會制作嗎?蒲公英是一種草本植物,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春食蒲公英營養(yǎng)高嗎?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蒲公英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適用于肝炎、膽囊炎、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體炎、尿路感染、急性結膜炎等癥。
菜品名稱:蒲公英粥
來源:《粥譜》
功效:清熱解毒食譜,膽石癥食譜,肝炎食譜,乳腺炎食譜
口味:清香味
工藝:煮
做法一
制作材料
主料:粳米100克,蒲公英90克[1]
制作工藝
1、將蒲公英洗凈,切碎,加水煎煮,去渣取汁。
2、與淘洗干凈的粳米一同入鍋,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
制作要訣
蒲公英鮮者為90克,干品為45克。
做法二
【原料】蒲公英40~60克(鮮品60~90克) 粳米50~100克
【制作】將蒲公英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 ̄10分鐘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或將鮮蒲公英擇洗干凈,切細,待粥熟時調入粥中,納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
【用法】每日2~3次,稍溫服。3~5天為一療程。
結語:春食蒲公英營養(yǎng)高哦,通過小編對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蒲公英呢,其實蒲公英的用處也是很大的,也是養(yǎng)生的一種好食材呢.
ys630.coM延伸閱讀
每一種植物都有很多的分類,基本上大致功效都是差不多的,可能只是形態(tài)上不太相似,華蒲公英是什么樣的蒲公英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吧。
華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河南、四川、云南等省區(qū)。生于海拔300-2900米,稍潮濕的鹽堿地或原野、礫石中。蒙古和俄羅斯也有分布。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頸部有褐色殘存葉基。葉倒卵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稀線狀披針形,長4-12厘米,寬6-20毫米,邊緣葉羽狀淺裂或全緣,具波狀齒,內層葉倒向羽狀深裂,頂裂片較大,長三角形或戟狀三角形,每側裂片3-7片,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全緣或具小齒,平展或倒向,兩面無毛,葉柄和下面葉脈常紫色。
花葶1至數(shù)個,高5-20厘米,長于葉,頂端被蛛絲狀毛或近無毛;頭狀花序直徑約20-25毫米;總苞小,長8-12毫米,淡綠色;總苞片3層,先端淡紫色,無增厚,亦無角狀突起,或有時有輕微增厚;外層總苞片卵狀披針形,有窄或寬的白色膜質邊緣;內層總苞片披針形,長于外層總苞片的2倍;舌狀花黃色,稀白色,邊緣花舌片背面有紫色條紋,舌片長約8毫米,寬約1-1.5毫米。
瘦果倒卵狀披針形,淡褐色,長約3-4毫米,上部有刺狀突起,下部有稀疏的鈍小瘤,頂端逐漸收縮為長約1毫米的圓錐至圓柱形喙基,喙長3-4.5毫米;冠毛白色,長5-6毫米?;ü?-8月。
醫(yī)用價值
全草供藥用,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用途同蒲公英。
蒲公英的功效
1、清熱解毒 可用于熱毒證,尤善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
2、消癰散結 治療熱毒壅結于肌肉所致的癰腫瘡毒,高熱不退。對乳癰有良效,能解毒散結通乳,可內服或外敷,常配金銀花等同用。另外還可配大黃、丹皮治療腸癰。
蒲公英的作用
1、抗菌:50%鮮草汁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液用試管稀釋法,1:4對奧杜盎小孢子菌許蘭黃癬菌,紅色毛癬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腫瘤:蒲公英熱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注射,對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種后11~20天給藥有抑瘤作用,對接種后的1~10天給藥無效,其抗腫瘤作用類似香菇多糖,是通過免疫機制實現(xiàn)的。 另外,本品還有抗胃潰瘍、利膽、保肝等作用。
結語:華蒲公英的產地在海拔相對比較高的地勢上,因為地理位置的不一樣,生長出來的蒲公英也就不一樣了,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還是挺多的呢。
蒲公英可能大家也是很經(jīng)常見到的,那么西洋蒲公英和蒲公英有什么區(qū)別?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西洋蒲公英(學名:Taraxacum officinale),菊科蒲公英屬植物,因其繁殖能力強而在世界各地均被視為野草,在全球多個平原及溫帶地區(qū)均有其影蹤。此外也有人將其視為藥草的一種。
蒲公英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后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堿、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yǎng)成分,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蒲公英同時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
植物特征全株光滑幾無毛,質柔軟,內含白色乳汁,根粗大,單一或數(shù)條深入土中,側生多數(shù)細根,淡褐色;根莖短,殘留葉痕。
葉基生、叢生為多數(shù),具柄或者略翼柄,稀被顏色白色毛、淡綠色到紫紅色,陽光充足者顏色越深,葉片伏地或者斜上,長倒披針形或者披針形,長有15~36 公分,寬為4~8 公分,葉緣深裂是羽狀,部分裂片呈疏生線形針狀銳尖,略為逆生,葉端三角狀鈍尖或者銳尖。
花梗是由根莖先端伸出,單一且不分枝,花期間陸續(xù)地生長,梗出現(xiàn)時即見花蕾,逐漸伸長到種子成熟時為止,長有15~57 公分,徑為0.3~0.5 公分,紫紅色或者綠色帶紫色斑點,先端著頭狀花序 1 朵,花展開時徑有4~4.5 公分,總苞綠色、線狀披針形銳尖,長為1~1.5 公分,寬有0.2~0.3 公分,外層略向外彎,內層線狀披針形,銳尖,比外層稍長而寬;舌瓣花黃色,鑿形,先端5 淺裂,輪狀重疊,兩性結實,聚合而向內;雌之花絲呈細絲狀。花期在春天。
蒲公英抗病抗蟲能力很強,一般不需進行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的重點主要是肥和水。蒲公英雖然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格,但是它還是喜歡肥沃、濕潤、疏松、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種植蒲公英時,每667平方米施3000-5000公斤農家肥作底肥,每667平方米還須施17-20公斤硝銨作種肥。播種后,如果土表沒有覆蓋,就應經(jīng)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以保證全苗。出苗后,也要始終保持土壤有適當?shù)乃?。在生長季節(jié),要追肥1-2次。播種當年一般不采葉,以促進其繁茂生長,使下一年早春植株新芽粗壯,抽生品質好、產量高的嫩葉。
用途
藥用:性味:全草:苦、甘、寒。
效用:全草:清熱解毒,利尿,消癰散結。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眼結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乳腺炎,胃炎,腸炎,痢疾;肝炎,膽囊炎,急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骨盤腔炎,癰癤疔瘡,蛇、蟲咬傷。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
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
1、清熱解毒 可用于熱毒證,尤善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腫痛,以及多種感染、化膿性疾病。
2、消癰散結 治療熱毒壅結于肌肉所致的癰腫瘡毒,高熱不退。對乳癰有良效,能解毒散結通乳,可內服或外敷,常配金銀花等同用。另外還可配大黃、丹皮治療腸癰。
蒲公英的作用
1、抗菌:50%鮮草汁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液用試管稀釋法,1:4對奧杜盎小孢子菌許蘭黃癬菌,紅色毛癬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腫瘤:蒲公英熱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注射,對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種后11~20天給藥有抑瘤作用,對接種后的1~10天給藥無效,其抗腫瘤作用類似香菇多糖,是通過免疫機制實現(xiàn)的。 另外,本品還有抗胃潰瘍、利膽、保肝等作用。
結語:西洋蒲公英就是蒲公英的學名,中醫(yī)最愛的是蒲公英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這種藥用價值也是在生活中應用的很好的,大家可以多了解蒲公英哦。
亞洲蒲公英大家聽過沒有啊?亞洲蒲公英是其中一種蒲公英嗎?是不是和蒲公英只是形態(tài)上不太相似,亞洲蒲公英到底是什么樣的蒲公英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吧。
亞洲蒲公英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亞洲蒲公英的帶根全草。功效:清熱解毒、通利小便、涼血散結。主治:可用于治療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咽喉炎、氣管炎、淋巴腺炎、乳腺炎;可用于治療淋病、泌尿系感染;治療惡瘡疔毒。性味歸經(jīng):甘、苦,寒,入肝、脾、腎三經(jīng)。分布于東北、內蒙古、華北、西北、四川。
蒲公英呈皺縮卷曲的團塊。根呈圓錐狀,多彎曲,長3~7cm;表面棕褐色,抽皺;根頭部有棕褐色或黃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脫落。葉基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呈倒披針形,綠褐色或暗灰綠色,先端尖或鈍,邊緣淺裂或羽狀分裂,基部漸狹,下延呈柄狀,下表面主脈明顯?;ㄇo1至數(shù)條,每條頂生頭狀花序,總苞片多層,內面一層較長,花冠黃褐色或淡黃白色。有的可見多數(shù)具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氣微,味微苦。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頸部有暗褐色殘存葉基。葉線形或狹披針形,長4-20厘米,寬3-9毫米,具波狀齒,羽狀淺裂至羽狀深裂,頂裂片較大,戟形或狹戟形,兩側的小裂片狹尖,側裂片三角狀披針形至線形,裂片間常有缺刻或小裂片,無毛或被疏柔毛。
花葶數(shù)個,高10-30厘米,與葉等長或長于葉,頂端光滑或被蛛絲狀柔毛;頭狀花序直徑30-35毫米;總苞長10-12毫米,基部卵形;外層總苞片寬卵形、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有明顯的寬膜質邊緣,先端有紫紅色突起或較短的小角;內層總苞片線形或披針形,較外層總苞片長2-2.5倍,先端有紫色略鈍突起或不明顯的小角;
舌狀花黃色,稀白色,邊緣花舌片背面有暗紫色條紋,柱頭淡黃色或暗綠色。瘦果倒卵狀披針形,麥稈黃色或褐色,長3-4毫米,上部有短刺狀小瘤,下部近光滑,頂端逐漸收縮為長1毫米的圓柱形喙基,喙長5-9毫米;冠毛污白色,長5-7毫米。花果期4-9月。
藥效
【藥 名】:亞洲蒲公英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亞洲蒲公英的帶根全草。
【相關藥材】朝鮮蒲公英 霧靈蒲公英 細裂蒲公英 芥葉蒲公英 麗花蒲公英 紅梗蒲公英 多裂蒲公英 光苞蒲公英 白花蒲公英
【功 效】:清熱解毒、通利小便、涼血散結。
【主 治】:可用于治療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咽喉炎、氣管炎、淋巴腺炎、乳腺炎;可用于治療淋病、泌尿系感染;治療惡瘡疔毒。
【性味歸經(jīng)】:甘、苦,寒,入肝、脾、腎三經(jīng)。
【用法用量】:內服:6一12克,水煎服。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內蒙古、華北、西北、四川。
【拉丁名】:Tarax-acum asiatica Dahlst
【考 證】:始載于《中藥志》。
結語:每個地理位置上的蒲公英都是不一樣的,可能是形態(tài)上,可能是顏色上等等,蒲公英的功效與作用很多,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使用蒲公英了。
蒲公英不單單只是具有觀賞性的一種植物,而且在經(jīng)過一些暴曬加工以后是可以入藥,作為一種很名貴的中藥材來使用,這種中藥材是可以熬制成湯藥來內服,也是可以外敷在自己的皮膚上面,這些都是可以達到一定的治療目的,尤其是當自身患上了皮膚疾病以后就可以通過蒲公英來治療。
性味:苦甘,寒。
《唐本草》:味甘,平,無毒。
李杲:微苦,寒。
《本草述》:甘,平微寒。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苦甘,寒。
歸經(jīng):入肝、胃經(jīng)。
李杲:足少陰經(jīng)。
《本草衍義補遺》:入陽明、太陰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散結。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fā)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唐本草》:主婦人乳癰腫。
《本草圖經(jīng)》:敷瘡,又治惡刺及狐尿刺。
《本草衍義補遺》: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解食毒,散滯氣。
《滇南本草》:敷諸瘡腫毒,疥癩癬瘡;祛風,消諸瘡毒,散瘰疬結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閉,利膀胱。
《綱目》:烏須發(fā),壯筋骨。
《醫(yī)林纂要》:補脾和胃,瀉火,通乳汁,治噎膈。
《綱目拾遺》:療一切毒蟲蛇傷。
《隨息居飲食譜》:清肺,利嗽化痰,散結消癰,養(yǎng)陰涼血,舒筋固齒,通乳益精。
《嶺南采藥錄》:炙脆存性,酒送服,療胃脘痛。
《山東中藥》:為解毒、消炎、清熱藥。治黃疸,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結。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涼血利尿,催乳。治疔瘡,皮膚潰瘍,眼疾腫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蟲咬傷,尿路感染。
《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利尿,緩瀉。治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氣管爽,流火,淋巴腺炎,風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兩(大劑2兩);搗汁或入散劑。外用:搗敷。
禁忌: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忌用。
蒲公英的花語
蒲公英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后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每到秋天來的時候,蒲公英隨風飄散,分外美麗。那么蒲公英的花語是什么?一起來看看。
記憶中的蒲公英是安靜的,總是在綠花叢中的角落里靜靜的等著什么,或者是被風吹散,然后流浪,流浪。
安安分分的,是那么的安靜安分的蒲公英就這樣在天空飄著,直到有一天飄的累了終于想要停歇,想要留在一個還算安逸的地方。
可是偏偏當他想留下來的時候,風卻又把它帶走了,永遠無法停留?;蛟S這就是它的命運,短暫的緣分,凄美而又蒼涼。
蒲公英的花語就是——無法停留的愛。
1、紫蒲公英:呈淡紫色的蒲公英,花語是“傳說的紫色”,屬性暗。
2、飛箭蒲公英:冠以飛箭之名的蒲公英,花語是“瞄準彈珠”,屬性風。
3、秋蒲公英:秋蒲公英的花朵蘊含著豐富的花蜜,因此每當開花時節(jié),蜜蜂會蜂擁而至,所以它的花語是“誘惑”。
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屬於婀娜多姿型,因為他(她)生來就具備了性感魅力,足以玩弄異性。然而,如果你抱持著這種心態(tài),即使出現(xiàn)戀情也無法培養(yǎng)出愛情。所以請切記,人的一生中,雖然需要轟轟烈烈的戀愛,卻也要有穩(wěn)定地成長的愛情。
蒲公英的傳說故事
蒲公英做為花可以供人欣賞,其實它還有極好的藥用價值。蒲公英性清涼,治一切疔、癰、瘍、腫熱毒癥,外敷、內服均靈,人稱廣譜抗菌素?!侗靖镄戮帯分赋?“陽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湯,傷胃氣,且權宜一時。蒲公英瀉胃火,氣平不損土,大劑量服之,火瀉胃氣自生?!?/p>
另外,民間關于蒲公英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蒲公英的傳說故事,一起來看看。
相傳古時候,有一戶人家的小姐忽然得了乳瘡,又紅又腫,疼得坐立不安。在封建禮教下,她羞于開口,不愿讓別人知道,一直強忍著。后終于被其母發(fā)現(xiàn)了,以為她有越軌之事,罵道:“不要臉的東西才得這種見不得人的病,給爹媽丟人啊!”小姐聽出母親話中有話,對自己犯了疑心,又羞又氣,可又無法說清。于是心一橫,趁夜深人靜,獨自出走,來到江邊,投江自盡。
正巧,江邊有一條漁船,船上有個姓蒲的老漁翁和他的女兒。他們正趁著月光撒網(wǎng)捕魚,見有人投江,漁家姑娘忙跳入江中把小姐救起。問其緣由,小姐把患乳瘡的事告訴了姑娘,姑娘告訴了老漁翁。老漁翁想了想說:“明天你給她挖點藥去。”
第二天,漁家姑娘按老漁翁的指點,從山上挖回一種有鋸齒長葉、長著白絨球似的野草,熬成藥湯,給小姐喝了。過了些日子,小姐的病就好了。
家里的人聽說小姐投江自盡,他父母知道冤屈了女兒,又悔又急,忙派人到處尋找,一直找到漁船上。小姐哭別漁家父女,老漁翁讓小姐把剩下的藥草帶著,囑咐她如再犯病時煎著吃。小姐給老漁翁磕了三個頭,回家去了。
后來小姐叫人把藥草栽到花園,為了紀念漁家父女,因為只知老漁翁姓蒲,尊稱蒲公,姑娘叫英子,她給這種藥取名叫“蒲公英”。從此,蒲公英治乳瘡就傳開了。
另外,蒲公英它可以作為一種食材供人們享用。蒲公英在《唐本草》中有收載,《本草綱目》將其移到菜部,所以《野菜譜》、《救荒本草》亦均有收載,特別是尚未抽葶開花時十分柔嫩,拌、炮、炒均可,也可煮粥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