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濕實脾的溫中實脾酒
脾的養(yǎng)生季節(jié)。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我們不僅要知道養(yǎng)生,更要懂得養(yǎng)生。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燥濕實脾的溫中實脾酒,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腸胃問題,要及時治療。拖久了就會成為大問題的,例如慢性結(jié)腸炎,應該不少人都得過這個疾病。治療慢性結(jié)腸炎是個復雜的過程,這里推薦溫中實脾酒給大家,溫中實脾酒的功效是溫中散寒。有需要的朋友來看溫中實脾酒的用法!
配方
熟附片20g,白術(shù)20g,煨木香15g,肉桂10g,黃連10g,炒枳殼10g,炮姜10g,茯苓30g,炒山楂30g。
制法
上述藥物碾成粗末,裝入紗布袋,扎口,用白酒1000ml浸泡,2周后取出藥袋,壓榨取液,與藥酒混合,過濾即得。
用法
口服。每次20ml,每日2~3次。
功效
溫中散寒,燥濕實脾。
主治
慢性結(jié)腸炎。
宜忌
急性濕熱瀉痢者忌用。
附記
本方適用于脾腎陽虛型慢性結(jié)腸炎,但又有寒熱夾雜表現(xiàn),如反復腹瀉、黏液便,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癥狀,故方中配伍黃連、木香清熱燥濕、行氣止痛。附片、肉桂、炮姜溫補脾腎之陽,茯苓、白術(shù)、山楂健脾燥濕消食以實脾。
慢性結(jié)腸炎
病因
1.過敏因素
過敏性病變,受個體差異影響。主要是腸道性過敏,偶爾也累及皮膚。有些人對魚類、蝦、蟹、牛乳等高蛋白食物產(chǎn)生過敏,這些都是異體蛋白進入人體時所產(chǎn)生大量組胺物質(zhì),引發(fā)過敏性反應。過敏性反應,是受致敏物質(zhì)刺激,自身免疫引起的反應,釋放出自衛(wèi)物質(zhì)而激發(fā)大量免疫細胞凝聚、均集結(jié)在消化道黏膜表面,從而引起黏膜表面水腫、充血及滲液等炎癥發(fā)生。
2.感染因素
雖然在糞便中未能檢測出致病菌、病毒或真菌,但一般認為都與感染有關(guān),每當發(fā)病時,使用抗生素都能有不同程度控制病情和治療的效果,這說明抗生素具有抑制大腸桿菌及其他致病菌的作用。
3.濫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失調(diào),或出現(xiàn)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腸炎。還有就是自身免疫的問題。
結(jié)語:有關(guān)溫中實脾酒的配方和用法等問題,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溫中實脾酒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了。溫中實脾酒能輔助治療慢性結(jié)腸炎,此疾病的病因還是挺多的,很多種可能,大家看完上文中的解釋就知道了,治療起來很復雜啊!
ys630.coM延伸閱讀
不同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正確的了解它們才能夠很好的運用。那么你知道實脾散的藥用價值是什么嗎?
【處方】大附子1個(炮,去皮、臍)草果子(去皮)干姜(炮)各60克 甘草30克(炙)大腹(連皮)6個木瓜1個(去瓤,切片)
【制法】上藥用水子砂器內(nèi)同煮至水一半,劈開干姜,心內(nèi)不白為度,不得全令水干,恐近底焦,取出銼焙為末。
【功能主治】治脾陽不足,周身浮腫。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日午用沸湯點服。
【摘錄】《普濟本事方》卷四
【別名】實脾飲(《證治準繩·類方》卷二)。
【處方】厚樸(去皮,姜制,炒)白術(shù) 木瓜(去瓤)木香(不見火)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炮,去皮、臍)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溫脾暖腎,利水消腫。治陽虛陰水,下半身腫較甚,胸腹脹滿,身重食少,手足不溫,大便溏,小便短。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棗子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備注】方中附子、干姜溫養(yǎng)脾腎,扶陽抑陰;厚樸、木香、大腹皮、草果仁下氣導滯,化濕利水;茯苓、白術(shù),木瓜健脾和中,滲濕利水;甘草、生姜、大棗益脾溫中。諸藥合用,共奏溫脾暖腎,利水消腫之功。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實脾散功效和用法等。通過上述文章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到雖然實脾散的好處很多,但是還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況下再去服用。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其實性格有時候和身體健康也是息息相關(guān)的。多愁善感的人容易思慮過度,嚴重的還會引發(fā)心悸失眠等癥。這里小編介紹大家喝歸脾養(yǎng)心酒,歸脾養(yǎng)心酒的功效是補脾養(yǎng)心的,對治療心悸有輔助作用。來看歸脾養(yǎng)心酒的用法!
配方
酸棗仁、龍眼肉各30g,黨參、黃芪、當歸、白術(shù)、茯苓各20g,木香、遠志各10g,炙甘草6g,白酒1500mL。
制法
將諸藥共研為粗末,紗布袋裝之,扎口,白酒浸泡。14日后取出藥袋,壓榨取液,將榨取液與藥酒混合,靜置,過濾后即可服用。
功效
補脾養(yǎng)心、益氣養(yǎng)血。
主治
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心悸怔忡,健忘失眠。
用法
口服:每次服20mL,日服2次。
附記
引自《濟生方》。本藥酒對于神經(jīng)衰弱及各種抑郁、倦怠、失眠者應用較好。是一種較好的抗衰老藥酒。
心悸
心悸,中醫(yī)病證名。是指病人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病證。多因體虛勞倦,情志內(nèi)傷,外邪侵襲等,導致心神失寧而發(fā)病。其病位在心,根據(jù)病證的臨床表現(xiàn),應分辨病變有無涉及肝脾肺腎,是涉及一臟,或病及多臟,心悸病機有虛實之分,故治療上應分虛實,虛證分別治以補氣、養(yǎng)血、滋陰、溫陽;實證則應祛痰、化飲、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虛實錯雜為多見,且虛實的主次、緩急各有不同,故治當相應兼顧。同時,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寧為其病理特點,故應酌情配入鎮(zhèn)心安神之法。
病因
心悸的發(fā)生多因體質(zhì)虛弱,飲食勞倦,七情所傷,感受外邪及藥石不當?shù)纫灾職庋庩柼潛p,心神失養(yǎng),心主不安,或痰、飲、火、瘀阻滯心脈,擾亂心神。
病機
心悸的病因雖有上述諸端,然病機不外乎氣血陰陽虧虛,心失所養(yǎng),或邪擾心神,心神不寧。其病位在心,與肝、脾、腎、肺四臟密切相關(guān)。病理變化主要有虛實兩方面,虛者為氣、血、陰、陽虧損,使心失滋養(yǎng),而致心悸;實者多由痰火擾心,水飲上凌或心血瘀阻,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虛實之間可以相互夾雜或轉(zhuǎn)化,實證日久,病邪傷正,可分別兼見氣、血、陰、陽之虧損,而虛證也可因虛致實,兼見實證表現(xiàn)。
診斷
診斷依據(jù)
1.自覺心中悸動不安,心搏異常,或快速,或緩慢,或跳動過重,或忽跳忽止。呈陣發(fā)性或持續(xù)不解,神情緊張,心慌不安,不能自主;可見數(shù)、促、結(jié)、代、緩、沉、澀、遲等脈象。
2.伴有胸悶不舒,易激動,心煩寐差,顫抖乏力,頭暈等癥。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則喘促,汗出肢冷,或見暈厥。
3.常由情志刺激,驚恐、緊張、勞倦、飲酒、飽食等因素而誘發(fā)。
病證鑒別
1、驚悸與怔忡的鑒別
心悸可分為驚悸與怔忡。驚悸發(fā)病,多與情緒因素有關(guān),可由驟遇驚恐,憂思惱怒,悲哀過極或過度緊張而誘發(fā),多為陣發(fā)性,病來雖速,病情較輕,實證居多,病勢輕淺,可自行緩解,不發(fā)時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體虛,心臟受損所致,無精神等因素亦可發(fā)生,常持續(xù)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動后加重,多屬虛證,或虛中夾實,病來雖漸,病情較重,不發(fā)時亦可兼見臟腑虛損癥狀。心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2、心悸與奔豚的鑒別
奔豚發(fā)作之時,亦覺心胸躁動不安。本病與心悸的鑒別要點為:心悸為心中劇烈跳動,發(fā)自于心;奔豚乃上下沖逆,發(fā)自少腹。
結(jié)語:有關(guān)歸脾養(yǎng)心酒的配方和制法等問題,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歸脾養(yǎng)心酒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喝歸脾養(yǎng)心酒有助于治療心悸失眠的癥狀,對于心悸的病因還有診斷等情況,上述也提及了。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幫助!
很多人對一些像惡實酒方之類的藥酒并不是很了解,這樣的藥酒也是比較多的,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下惡實酒方,使得大家能有一個很好的認識。
惡實酒方——(腳氣)
(《圣濟總錄》)
【配方】惡實根(細切)半斤,枳殼(去瓤)四兩,生地黃(切)一升,小黑豆半斤。
【制法】上八味,粗搗篩,以絹袋盛,無灰酒二斗浸三日。
【主治】治腳氣腫滿生瘡,積年不差,或飲酒壅滯,散在腠理,及風癢疥癬,?酒倫ⅲ嵫牛ǔξ?,去肺中热侗M?
【用法】任性多少下后漏蘆丸,更以后白斂湯洗之。
說明:用法用所云漏蘆丸及白斂湯方如下。①漏蘆丸方:漏蘆,萎蕤(切焙),烏蛇(酒浸去皮骨炙)各三兩,苦參四兩,枳殼(去瓤麩炒)二兩,秦艽(去苗土),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半,防己一兩,玄參三兩白術(shù),黃芪(剉)各一兩半,大黃(剉炒)三兩,黃芩(去黑心)一兩。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②白斂湯洗方:白斂三兩半,漏蘆(切),槐白皮(切),蒺藜子(炒去角),五加皮(切)各半斤,甘草(剉)一兩。上六味,粗搗篩,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內(nèi)芒硝半升,如瘡癢不拘時洗,其湯旋暖溫用。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了惡實酒方的一些用法和制作,其次就是朋友們要注意藥酒的性質(zhì),不同的藥酒飲用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惡實的藥用價值
惡實的功效:疏散風熱;宣肺透疹;利咽散結(jié);解毒消腫。
惡實的主治:風熱咳嗽;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風疹瘙癢;瘡瘍腫毒。
惡實的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0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煎湯含漱。
惡實的副作用
無毒。
惡實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惡實的醫(yī)學附方
1、身腫欲裂。用牛蒡子二兩,炒過,研細。每服二錢,溫水送下。一日服三次。
2、風熱浮腫(咽喉閉塞)。用牛蒡子一合,炒半生半熟,研細。每服一匙,熱酒送下。
3、小舌痛。用牛蒡子、石膏,等分為末,茶調(diào)服。
4、小舌痛。用牛蒡子(炒)、甘草(生),等分為末。水煎,含咽。此方名“啟關(guān)散”。
5、風熱癮疹。用牛蒡子(炒)、浮萍等分為末。每服二錢,以薄荷湯送下。
6、牙痛。用牛蒡子(炒過),煎水含嗽。
7、婦女吹乳。用牛蒡子一錢、麝香少許,溫酒小口送下。
8、關(guān)節(jié)腫痛(風熱攻犯手指,赤腫床木,甚至攻達肩背兩膝,遇暑熱則便秘)。用牛蒡子三兩,新豆豉(炒)、羌活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白開水送下。
9、流行性熱癥(小熱不退,煩躁發(fā)渴,四肢無力,不思飲食)。用牛蒡根搗汁服一小碗,有效。
10、傷寒抽筋(汗后受寒,手足抽痛)。用牛蒡根十條,麻黃、牛膝、天南星各六錢,先銼后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藥取汁,煎成黑膏。每服一錢,溫酒送下。一日服三次。
11、一切風疾,年久不愈。用牛蒡根一升,生地黃、枸杞子、牛膝各三升,裝在袋子里,泡在三升酒內(nèi)。每天取飲適量。
12、老人中風(口目抽動,煩悶不安)。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曬干,打成面,加大米四合,合做成餅,在豉汁中煮熟,添蔥椒五味。經(jīng)??招娜∈?極有效。
13、頭面忽腫,或連手足紅腫。用牛蒡根洗凈研爛,加酒煎成膏,攤布上貼腫處。同時以熱酒送服根末一、二匙,即感腫消痛減。
14、頭風白屑。用牛蒡葉搗汁,熬濃涂頭上。第二天早晨,以皂莢水洗去。
15、喉中熱腫。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6、牙痛。齒齦腫,用牛蒡根一斤,搗汁,加鹽花一錢,在銀器中熬成膏,涂牙齦。
17、項癭。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qū)⒏袨槟?加蜜做成丸子,常服。
18、小便不通、臍腹急痛。用牛蒡葉汁、生地黃汁各二合,和勻,加蜜二合。每取一合,又水半碗,煎開幾次,調(diào)滑石末一錢服下。
云實的藥用價值
云實 攀援灌木。樹皮暗紅色,密生倒鉤刺。托葉闊,半邊箭頭狀,早落;二回羽狀復葉,長20-30cm,羽片3-10對,對生,有柄,基部有刺1對,每羽片有小葉7-15對,膜質(zhì),長圓形,長10-25mm,寬6-10mm,先端圓,微缺,基部鈍,兩邊均被短柔毛,有時毛脫落??偁罨ㄐ蝽斏?長15-30cm;總花梗多刺;花左右對稱,花梗長2-4cm,勁直,萼下具關(guān)節(jié),花易脫落;萼片5,長圓形,被短柔毛;花瓣5,黃色,盛開時反卷;雄蕊10,分離,花絲中部以下密生茸毛;子房上位,無毛。莢果近木質(zhì),短舌狀,偏斜,長6-12cm,寬2-3cm,稍膨脹,先端具尖喙,沿腹縫線膨大成狹翅,成熟時沿腹縫開裂,無毛,栗褐色,有光澤;種子6-9顆,長圓形,褐色?;?、果期4-10月。
功能主治:解毒除濕,止咳化痰,殺蟲。主痢疾,瘧疾慢性氣管炎,小兒疳積,蟲積。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
云實的副作用
種子有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莖毒性最大,人誤食后興奮狂躁。
云實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云實的醫(yī)學記載
《本經(jīng)》:主泄痢腸澼,去邪惡結(jié)氣,止痛,除寒熱。
《別錄》:主消渴。
《本草圖經(jīng)》:治瘧藥中多用之。
《溫嶺縣藥物資源名錄》:殺蟲,除濕熱。治小兒疳積,麻疹不透:婦女乳癰。
《滇南本草》:“治咽喉腫痛,乳蛾,搗汁點水酒或同白酒汁服。”
《綱目》:“主骨哽及咽喉痛,研汁咽之。”
《草木便方》:“益精,治虛弱,崩淋?!?/p>
《分類草藥性》:“治腰痛?!?/p>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散風寒,治咳嗽。除寒濕,治腰痛,牙痛,痔瘡?!?/p>
《重慶草藥》:“祛寒。治寒涼頭痛、身肢痛。亦治跌打損傷,癆傷咳嗽?!?/p>
云實的醫(yī)學附方
1、散寒,發(fā)汗,止咳。治一般感冒,頭眩,全身酸痛:云實根三錢,五匹風三錢(體虛時,加蘭布正一錢)。加水兩碗,煎汁一飯碗,一次服用。(《貴州民間方藥集》)
2、治涼寒頭痛,肢體筋骨作痛:云實根一兩,或加火蔥頭數(shù)枚,酒煨服。(《重慶草藥》)
3、治毒蛇咬傷:云實根一兩,竹葉椒葉一兩,娃兒藤根一兩。白酒一斤,浸三至五天。每次服五錢至一兩;另用云實根皮、犁頭草、半邊蓮各適量(均鮮),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4、治陰瘡、魚口便毒:云實根皮(鮮)適量,白酒少許;搗爛外敷,每日換藥兩次。(《江西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