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實的藥用價值_云實的副作用
養(yǎng)生的作用。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對于養(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有沒有更好的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云實的藥用價值_云實的副作用”,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云實的藥用價值
云實 攀援灌木。樹皮暗紅色,密生倒鉤刺。托葉闊,半邊箭頭狀,早落;二回羽狀復(fù)葉,長20-30cm,羽片3-10對,對生,有柄,基部有刺1對,每羽片有小葉7-15對,膜質(zhì),長圓形,長10-25mm,寬6-10mm,先端圓,微缺,基部鈍,兩邊均被短柔毛,有時毛脫落??偁罨ㄐ蝽斏?長15-30cm;總花梗多刺;花左右對稱,花梗長2-4cm,勁直,萼下具關(guān)節(jié),花易脫落;萼片5,長圓形,被短柔毛;花瓣5,黃色,盛開時反卷;雄蕊10,分離,花絲中部以下密生茸毛;子房上位,無毛。莢果近木質(zhì),短舌狀,偏斜,長6-12cm,寬2-3cm,稍膨脹,先端具尖喙,沿腹縫線膨大成狹翅,成熟時沿腹縫開裂,無毛,栗褐色,有光澤;種子6-9顆,長圓形,褐色?;?、果期4-10月。
功能主治:解毒除濕,止咳化痰,殺蟲。主痢疾,瘧疾慢性氣管炎,小兒疳積,蟲積。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
云實的副作用
種子有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莖毒性最大,人誤食后興奮狂躁。
云實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云實的醫(yī)學(xué)記載
《本經(jīng)》:主泄痢腸澼,去邪惡結(jié)氣,止痛,除寒熱。
《別錄》:主消渴。
《本草圖經(jīng)》:治瘧藥中多用之。
《溫嶺縣藥物資源名錄》:殺蟲,除濕熱。治小兒疳積,麻疹不透:婦女乳癰。
《滇南本草》:“治咽喉腫痛,乳蛾,搗汁點水酒或同白酒汁服?!?/p>
《綱目》:“主骨哽及咽喉痛,研汁咽之?!?/p>
《草木便方》:“益精,治虛弱,崩淋?!?/p>
《分類草藥性》:“治腰痛?!?/p>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散風(fēng)寒,治咳嗽。除寒濕,治腰痛,牙痛,痔瘡。”
《重慶草藥》:“祛寒。治寒涼頭痛、身肢痛。亦治跌打損傷,癆傷咳嗽?!?/p>
云實的醫(yī)學(xué)附方
1、散寒,發(fā)汗,止咳。治一般感冒,頭眩,全身酸痛:云實根三錢,五匹風(fēng)三錢(體虛時,加蘭布正一錢)。加水兩碗,煎汁一飯碗,一次服用。(《貴州民間方藥集》)
2、治涼寒頭痛,肢體筋骨作痛:云實根一兩,或加火蔥頭數(shù)枚,酒煨服。(《重慶草藥》)
3、治毒蛇咬傷:云實根一兩,竹葉椒葉一兩,娃兒藤根一兩。白酒一斤,浸三至五天。每次服五錢至一兩;另用云實根皮、犁頭草、半邊蓮各適量(均鮮),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4、治陰瘡、魚口便毒:云實根皮(鮮)適量,白酒少許;搗爛外敷,每日換藥兩次。(《江西草藥》)
ys630.coM延伸閱讀
云芝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健脾利濕;止咳平喘;清熱解毒;抗腫瘤。主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變;慢性支氣管炎;小兒痙攣性支氣管炎;咽喉腫痛;多種腫瘤;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白血病 。
2、用于什么病癥
主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變;慢性支氣管炎;小兒痙攣性支氣管炎;咽喉腫痛;多種腫瘤;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白血病 。
3、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宜煎24小時以上?;蛑瞥善瑒?、沖劑、注射劑使用。
云芝的副作用
1、副作用
云芝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云芝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飲食禁忌
3.1、云芝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云芝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出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1.1、別名:雜色云芝、黃云芝、灰芝、瓦菌、彩云革蓋菌、多色牛肝菌、紅見手、千層蘑、彩紋云芝 。
1.2、藥材來源:茵類的干燥子實體。
1.3、生境分布:常見大型真菌,主要是野生,生于多種闊葉樹木樁、倒木和枝上。世界各地森林中均有分布。
1.4、形態(tài)特征:本品菌蓋單個呈扇形、半圓形或貝殼形,常數(shù)個疊生成覆瓦狀或蓮座狀;直徑l~l0cm,厚1~4mm。表面密生灰、褐、藍、紫黑等顏色的絨毛,構(gòu)成多色的狹窄同心性環(huán)帶,邊緣薄;腹面灰褐色、黃棕色或淡黃色,無菌管處呈白色,菌管密集,管口近圓形至多角形,部分管口開裂成齒。革質(zhì),不易折斷,斷面菌肉類白色,厚約1mm;菌管單層,長0.5~2mm,多為淺棕色,管口近圓形至多角形,每1mm有3~5個。氣微,味淡。
1.5、性味歸經(jīng):甘;淡;微寒。
1.6、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
1.7、功能主治:云芝是最具藥用價值的真菌之一,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抗癌、保肝等功效。健脾利濕;止咳平喘;清熱解毒;抗腫瘤。主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變;慢性支氣管炎;小兒痙攣性支氣管炎;咽喉腫痛;多種腫瘤;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白血病 。
1.8、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宜煎24小時以上。或制成片劑、沖劑、注射劑使用。
惡實的藥用價值
惡實的功效:疏散風(fēng)熱;宣肺透疹;利咽散結(jié);解毒消腫。
惡實的主治:風(fēng)熱咳嗽;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風(fēng)疹瘙癢;瘡瘍腫毒。
惡實的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0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煎湯含漱。
惡實的副作用
無毒。
惡實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惡實的醫(yī)學(xué)附方
1、身腫欲裂。用牛蒡子二兩,炒過,研細。每服二錢,溫水送下。一日服三次。
2、風(fēng)熱浮腫(咽喉閉塞)。用牛蒡子一合,炒半生半熟,研細。每服一匙,熱酒送下。
3、小舌痛。用牛蒡子、石膏,等分為末,茶調(diào)服。
4、小舌痛。用牛蒡子(炒)、甘草(生),等分為末。水煎,含咽。此方名“啟關(guān)散”。
5、風(fēng)熱癮疹。用牛蒡子(炒)、浮萍等分為末。每服二錢,以薄荷湯送下。
6、牙痛。用牛蒡子(炒過),煎水含嗽。
7、婦女吹乳。用牛蒡子一錢、麝香少許,溫酒小口送下。
8、關(guān)節(jié)腫痛(風(fēng)熱攻犯手指,赤腫床木,甚至攻達肩背兩膝,遇暑熱則便秘)。用牛蒡子三兩,新豆豉(炒)、羌活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白開水送下。
9、流行性熱癥(小熱不退,煩躁發(fā)渴,四肢無力,不思飲食)。用牛蒡根搗汁服一小碗,有效。
10、傷寒抽筋(汗后受寒,手足抽痛)。用牛蒡根十條,麻黃、牛膝、天南星各六錢,先銼后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藥取汁,煎成黑膏。每服一錢,溫酒送下。一日服三次。
11、一切風(fēng)疾,年久不愈。用牛蒡根一升,生地黃、枸杞子、牛膝各三升,裝在袋子里,泡在三升酒內(nèi)。每天取飲適量。
12、老人中風(fēng)(口目抽動,煩悶不安)。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曬干,打成面,加大米四合,合做成餅,在豉汁中煮熟,添蔥椒五味。經(jīng)常空心取食,極有效。
13、頭面忽腫,或連手足紅腫。用牛蒡根洗凈研爛,加酒煎成膏,攤布上貼腫處。同時以熱酒送服根末一、二匙,即感腫消痛減。
14、頭風(fēng)白屑。用牛蒡葉搗汁,熬濃涂頭上。第二天早晨,以皂莢水洗去。
15、喉中熱腫。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6、牙痛。齒齦腫,用牛蒡根一斤,搗汁,加鹽花一錢,在銀器中熬成膏,涂牙齦。
17、項癭。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qū)⒏袨槟?加蜜做成丸子,常服。
18、小便不通、臍腹急痛。用牛蒡葉汁、生地黃汁各二合,和勻,加蜜二合。每取一合,又水半碗,煎開幾次,調(diào)滑石末一錢服下。
楮實的藥用價值
楮(音處,上聲)實,楮樹(楮實子)果實,可入藥。構(gòu)樹,又名谷(《詩經(jīng)》),楮(《說文》),谷桑,楮桑(陸璣《詩疏》),構(gòu)(《酉陽雜用力),斑谷(《本草圖經(jīng)》),楮桃樹(《救荒本草》),醬黃木 (《嶺南采藥錄》),谷漿樹、奶樹、當(dāng)當(dāng)樹、柯樹、谷沙樹、沙紙木、造紙樹、紗紙樹、殼樹。落葉喬木,高達10米。莖、葉具乳液;嫩枝被柔毛,后脫落,葉互生;葉片卵形,長8~18厘米,寬6~12厘米,不分裂或3~5深裂,先端尖,基部圓形或心臟形,有時不對稱,邊緣鋸齒狀,上面暗綠色,具粗糙伏毛,下面灰綠色,密生柔毛;葉柄長3~10厘米,具長柔毛;托葉膜質(zhì),早落。
楮實的功效與作用:滋腎,清肝,明目。治虛勞,目昏,目翳,水氣浮腫。
楮實的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楮實的副作用
《本草經(jīng)疏》:“脾胃虛寒者不宜。”
楮實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楮實的醫(yī)學(xué)附方
1、治脾、腎、肝三臟陰虛,吐血咳血,骨蒸夜汗,口苦煩渴,夢中遺精;或大便虛燥,小便淋澀;或眼目昏花,風(fēng)淚不止:楮實(赤者)一斗。取黑豆一斗,煮汁,去豆取汁,浸楮實子一日,曬干,再浸再曬,以豆汁滲盡為度,再曬燥。配枸杞子三升,俱炒微焦,研為細末,每早用白湯調(diào)服五錢。(《本草匯言》)
2、治肝熱生翳,氣翳細點,亦治小兒翳眼:楮實子細研,蜜湯調(diào)下,食后服。(《仁齋直指方》楮實散)
3、治水氣臌脹,潔凈府:楮實子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子),另白丁香一兩半,茯苓三兩(去皮),為細末,用楮實膏為丸,如桐子大。不計丸數(shù),從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脹減為度。(《素問病機保命集》楮實子丸)
4、治喉痹喉風(fēng):楮桃陰干,每用一個為末,井華水服之,重者兩個。(《瀕湖集簡方》)⑤治石疽,狀如座癤而皮厚:搗谷子敷之。亦治金瘡。(《千金方》)
5、治目昏:荊芥穗、地骨皮、楮實各等分。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湯下。(《儒門事親》)
6、治耳鳴,眼霧:桑泡、薅秧泡、構(gòu)泡,大烏泡、三月泡,泡酒服。(《重慶草藥》五泡酒)。
小葉云實是一種中藥,除了日常我們知道的功效外,其實小葉云實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功效和作用的,我們馬上來看看。
【英文名】twig or fruit of small leaf caesalpiniae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小葉云實的根。
【原形態(tài)】小葉云實 有刺藤本。各部分均密被棕色短柔毛。二回羽狀復(fù)葉,長19-20cm,葉軸具成對的鉤刺;羽片7-12對;小葉15-20對;對生,長圓形,長5-17mm,寬4-5mm,先端圓鈍,基部斜截形,兩面被棕色柔毛,下面毛較密。圓錐花序腋生,長達30cm;花多數(shù),上部稠密,下部稀疏,花左右對稱;花梗長15mm,被稀疏短柔毛;花托凹陷;萼片5,最下面一片長達8mm,其余的長約5mm;花瓣黃色,近圓形,寬約8mm,最上面一片較小,只有4mm寬,基部具柄;雄蕊10,2輪排列,長約1cm,花絲下部被長柔毛;雌蕊較雄蕊略長,長約13mm,子房與花柱下部被柔毛,柱頭截平,有短毛。莢果倒卵形,沿背縫線直而有狹翅,革質(zhì),無刺。種子1顆,腎形,紅棕色,長約11mm,寬約6mm,有光澤,具環(huán)紋。花期8-9月,果期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腳灌叢中或溪水旁。
【性味】甘;溫
【歸經(jīng)】胃;脾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健脾和胃。主風(fēng)濕痹痛,胃病,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用于胃病、消化不良。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小葉云實,我們也了解了中藥小葉云實的功效與作用,我們知道小葉云實的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大家可以吃一些小葉云實用于養(yǎng)生。
中藥云實蛀蟲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們生活中可以常見到云實蛀蟲,利用云實蛀蟲的藥性和食療性,將給我們養(yǎng)生保健帶來很多預(yù)想不到的收獲,下面我們看看中藥云實蛀蟲。
【別名】黃牛刺蟲(《浙扛中醫(yī)》),黃寮刺蟲、天牛幼蟲(《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云實蠹蟲(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寄生于豆科植物 云實樹莖中的一種昆蟲的幼蟲 。夏秋間,尋覓云實樹莖或根部的蛀孔,用刀剖取,隨用或焙干密閉貯藏。
【功能主治】治小兒疳積,麻疹透發(fā)不快,筋骨痛。
【附方】①治小兒疳積:㈠黃牛刺蟲十至二十條,焙研細末,不拘用量及次數(shù),摻入粥內(nèi)拌食。暫時忌吃不易消化食物。(《浙江中醫(yī)》(12):32,1958)㈡天牛幼蟲,焙干炒蛋食用。(《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湖南藥物志》。
云實蛀蟲是一種已經(jīng)存在很久的藥材,在很多中醫(yī)書上都有關(guān)于它的記載,可見云實蛀蟲其確實有著良好的藥用價值。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也更重視養(yǎng)生。很多人都知道中藥大葉云實對身體有好處,能夠治療很多很多疾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別名】鐵藤、刺藤
【來源】為豆科植物 大葉云實 的 枝、果、根 。秋季采收。
【原形態(tài)】有刺藤本,莖長2米余;嫩枝微有柔毛;葉軸密生小倒鉤刺。2回雙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2~3對,小葉片矩圓形,長3.5~6.5厘米,寬2~3厘米,先端圓形或截頭形,基部圓形,全緣,下面粉白色;有短柄。莢果近于矩圓形,黑褐色,有網(wǎng)紋,內(nèi)有種子1顆。
【生境分布】生于水邊叢林中;分布貴州、廣西等地。
【性味】甘辛,溫。
【功能主治】舒筋活絡(luò),補虛。
【附方】①治跌打勞傷:鐵藤根、鬼吹哨各五錢。泡酒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通過上述內(nèi)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中藥大葉云實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適當(dāng)?shù)氖秤么笕~云實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靈芝一直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種中草藥,對于這種中草藥的種類也是非常多的,大家經(jīng)??梢栽谏钪杏龅降撵`芝,大部分都是云靈芝這種種類的,而且也被大家稱之為仙草的,主要就是由于這種藥材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泛的,可以治療非常多突發(fā)的疾病,所以就被人們稱之為治病的良藥,而且還具有一定的觀賞性的,因為本身靈芝的顏色就是比較鮮艷好看的。
靈芝俗稱靈芝草,古代稱為瑞草或仙草。歷來作為一種治病的良藥,吉祥的象征和天然的觀賞品。靈芝作為藥用,古代認為有益心氣,安精魂,堅筋骨,好顏色等功效。主治神經(jīng)衰弱、頭昏失眠和虛勞咳嗽等癥。據(jù)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報道,靈芝有強精、消炎、鎮(zhèn)痛、抗菌、免疫、解毒、利尿、凈血等多種功效。對癌癥、腦溢血、心臟病、腸胃病、白血病、神經(jīng)衰弱、慢性支氣管炎等多種疾病都有一定的療效。作為健康食品,靈芝含有兩種最珍貴的成分,一是有機鍺,含量達800--2000ppm,是人參含鍺量的3-6倍。鍺能消除血液中的膽固醇、脂肪、血栓及其它不純物質(zhì),使血液循環(huán)暢通。還能增強紅血球帶吸氧的能力,促進新陳代時,因而有健身、美容和延緩衰老的作用。二是高分子多糖體,能強化人體免疫系統(tǒng),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還能抑制癌細胞的惡化與蔓延。目前,日本、美國等國家和香港地區(qū)等正在掀起一個“靈芝熱”,即提倡多食用健康食品-靈芝,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靈芝化學(xué)成分主要含麥角甾醇0.3%~0.4%,真菌溶菌酶及酸性蛋白酶、L-甘露醇、浠醇。
溶性提取液中含有水溶性蛋白質(zhì),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賴氨酸、亮氨酸、丙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脯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絲氨酸等多種氨基酸,多肽及多糖類。尚含樹脂、內(nèi)酯、香豆精等。
紫芝含麥角甾醇,有機酸為順蓖麻酸,反丁烯二酸。此外,并含氨基酸、葡萄糖、多糖類、樹脂及甘露醇。一般靈芝有生物堿、甾醇、內(nèi)酯、香豆精、酸性樹脂、氨基酸、油脂、還原性物質(zhì)等反應(yīng)。
靈芝屬的化學(xué)成分較為復(fù)雜,且因所用菌種、菌種產(chǎn)地、栽培方法、提取工藝、制劑方法不同而各異。靈芝屬的子實體、菌絲體和孢子中含有多糖類、核苷類、呋喃類衍生物、甾酵類、生物堿類、蛋白質(zhì)、多肽、氨基酸類、三萜類、倍半萜、有機鍺、無機鹽等。靈芝多糖是靈芝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具有抗腫瘤、免疫調(diào)節(jié)、降血糖、抗氧化、降血脂與抗衰老作用。靈芝所含三萜類不下百余種,其中以四環(huán)三萜類為主, 靈芝的苦味與所含三萜類有關(guān)。三萜類也是靈芝的有效成分之一,對人肝癌細胞具有細胞毒作用, 也能抑制組織胺的釋放,具有保肝作用和具有抗過敏作用等。
云靈芝的藥用價值是相當(dāng)豐富的,通常來說都是可以治療一定的慢性疾病的,因為本身這些疾病的治療效果就不是那么好的,所以就可以中西結(jié)合的來去治療,如果是自己的身體沒有任何疾病的話服用靈芝也是可以達到一定的保健作用的,但是千萬不要過度的去服用靈芝,免得引起營養(yǎng)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