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脾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彪S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實脾散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不同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正確的了解它們才能夠很好的運用。那么你知道實脾散的藥用價值是什么嗎?
【處方】大附子1個(炮,去皮、臍)草果子(去皮)干姜(炮)各60克 甘草30克(炙)大腹(連皮)6個木瓜1個(去瓤,切片)
【制法】上藥用水子砂器內(nèi)同煮至水一半,劈開干姜,心內(nèi)不白為度,不得全令水干,恐近底焦,取出銼焙為末。
【功能主治】治脾陽不足,周身浮腫。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日午用沸湯點服。
【摘錄】《普濟本事方》卷四
【別名】實脾飲(《證治準(zhǔn)繩·類方》卷二)。
【處方】厚樸(去皮,姜制,炒)白術(shù) 木瓜(去瓤)木香(不見火)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炮,去皮、臍)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溫脾暖腎,利水消腫。治陽虛陰水,下半身腫較甚,胸腹脹滿,身重食少,手足不溫,大便溏,小便短。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棗子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備注】方中附子、干姜溫養(yǎng)脾腎,扶陽抑陰;厚樸、木香、大腹皮、草果仁下氣導(dǎo)滯,化濕利水;茯苓、白術(shù),木瓜健脾和中,滲濕利水;甘草、生姜、大棗益脾溫中。諸藥合用,共奏溫脾暖腎,利水消腫之功。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生方》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實脾散功效和用法等。通過上述文章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到雖然實脾散的好處很多,但是還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況下再去服用。
擴展閱讀
基本上一提到槐實散,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槐實散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處方】槐實(炒)8兩,荊芥穗4兩,甘草(炙)1兩,防風(fēng)(去叉)3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清頭目,化風(fēng)痰。主風(fēng)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食后茶、酒任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六
【處方】槐實(酥炒)半兩,防風(fēng)(去叉)半兩,枳殼(去瓤,麩炒焦黑為度)半兩,黃耆(銼,炒)1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腸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茶清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三
現(xiàn)在大家知道了吧,槐實散的對疾病的療效有很多,對我們恢復(fù)健康很有幫助。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方法,中藥方劑就是一種,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話就什么作用都發(fā)揮不了。楮實散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guān)于楮實散的知識吧!
【處方】楮桃兒、土瓜根、商陸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去皴皺,悅皮膚。主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早晨洗擦患處,后用桃仁膏。
【摘錄】《御藥院方》卷十
【處方】楮實子(去白膜,炒)半兩,夏枯草半兩,甘草半兩,香附子(炒)1兩,夏桑葉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冷淚。
【用法用量】熟水調(diào)服,不拘時候。
【摘錄】《準(zhǔn)繩·類方》卷七
【處方】楮實子(研細(xì))。
【功能主治】肝熱生翳;及氣翳細(xì)點,小兒翳眼。
【用法用量】上以蜜湯調(diào)下,食后服。
【摘錄】《直指》卷二十
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對楮實散的功效與作用了解了嗎?其實楮實散還具有很多的功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發(fā)現(xiàn)哦。
楝實散,作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在我國應(yīng)用的歷史已很悠久。我國很多的藥物學(xué)著作中都將其列為上品,且記述了楝實散的神奇功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楝實(銼,炒)半兩,蓬莪荗(煨,銼)半兩,京三棱(煨,銼)半兩,芎?半兩,補骨脂(炒)半兩,菟絲子(酒浸,別搗)半兩,木香1分,葫蘆巴1分,茴香子(炒)1分,桂(去粗皮)1分,蓽澄茄1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丁香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腸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食前熱酒或生姜湯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七
【處方】川楝子(去核)半兩(微炒),甘草半兩(微炒),栝樓根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小兒疳黃羸瘦,好食泥土,蛔蟲(疒丂)痛,發(fā)歇往來。
【用法用量】每服2錢,乳食空時煎紫蘇湯調(diào)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處方】楝實(取肉,麩炒)、茴香子(炒)、荊三棱(煨,銼)、蓬莪荗(煨,銼)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腸疝氣。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蔥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處方】楝實、雞糞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蟲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冷水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九
【處方】楝實4兩(十字銼開),巴豆(椎令微破,2味用麩1升同炒,侯麩色黑,藥焦黃,去巴豆并麩,取楝實去皮用),茴香子(炒)1兩,甘草(炙,銼)1兩,青鹽(別研)1分。
【制法】上后3味,同前楝實搗為散。
【功能主治】小腸受邪挖睪,上而不下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空心熱酒調(diào)下,病作不拘時。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楝實散的作用與功效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也讓我們?yōu)楣湃肆粝碌呢敻桓械襟@嘆。
我們每個人體內(nèi)其實都有毒素,很多身體問題就是毒素引發(fā)的。面對排毒的風(fēng)潮和疑問,中醫(yī)方劑挺身而出,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對人身體非常有好處的方劑惡實散。
【處方】惡實(炒)烏梅(去核)各15克 甘草(炙,銼)7.5克
【制法】上三味,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主唇腫生核。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童便,150毫升,煎至三五沸,和滓乘熱含漱,冷則吐之,一日三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八
【處方】惡實(炒)1兩,木通(銼)1兩,蒺藜子(炒去角)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風(fēng)翳,散漫侵瞳人;及風(fēng)疳眼。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以水搗羊子肝汁調(diào)下,早晨、日晚各1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一
【處方】牛蒡子(微炒)1兩,荊芥穗1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疏風(fēng)壅涎唾。主咽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夜臥湯點服。當(dāng)緩取效。
【摘錄】方出《本草衍義》卷十,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二三
【處方】惡實1合(半生半炒)。
【制法】上杵為末。
【功能主治】風(fēng)熱閉塞咽喉,遍身浮腫。
【用法用量】熱酒調(diào)下1錢匕。立愈。
【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九引《經(jīng)驗方》,名見《圣濟總錄》卷一二三
通過本篇文章對惡實散的相關(guān)介紹,我們可以詳細(xì)的了解到惡實散對疾病癥狀的緩解。如果患者服用此類藥物效果不明顯,可以及時的接受治療并咨詢醫(yī)師的建議。在日常堅持鍛煉也是能夠緩解疾病的癥狀的。
對于蔓荊實散這種方劑,我們應(yīng)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之后,才可以食用。下面是關(guān)于蔓荊實散怎么吃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處方】蔓荊實2兩,何首烏2兩,羌活(去蘆頭)1兩,威靈仙(去土)1兩,荊芥穗1兩,防風(fēng)(去叉)1兩,苦參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fēng)瘙癮疹,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溫酒調(diào)下,日3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一
【別名】蔓荊子散
【處方】蔓荊實(揉去白皮,生用)4兩,胡麻(搗為末,炒熟)半兩,天麻2兩,菊花(未開者良,生用)4兩,天南星(炮裂)1兩,枸杞(生用)4兩,苦參(搗取粉)4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臟風(fēng)毒,發(fā)作如癩,變成惡風(fēng)證。
【用法用量】蔓荊子散(《準(zhǔn)繩·類方》卷五)?!稖?zhǔn)繩·類方》本方用法: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煎荊芥湯調(diào)下,茶清亦可,一日二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八
【處方】蔓荊實(去白皮)1兩,大黃(銼)1兩,威靈仙(去土)1兩,天麻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熱壅盛,痰嗽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蜜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九
【處方】蔓荊實(微炒)1兩,甘草1寸半(半生半熟)。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乳癰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以溫酒調(diào)下,日3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八
【處方】蔓荊實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小便澀,不通利。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溫水調(diào)服,空心、午前各1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七
看了上文對蔓荊實散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shù)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biāo)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guān)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xué)的生活方式。
中藥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藥物,建脾散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方劑,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項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白茯苓(去皮)人參各30克 厚樸90克(用姜汁炙)蒼術(shù)(米泔浸一宿)120克 陳橘皮(去白)150克 甘草60克(半生半熟)草果子(去皮)60克
【制法】上藥共研為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脾胃虛弱,濕滯中阻,胸腹脹滿,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證治準(zhǔn)繩·幼科》卷七
【處方】厚樸1斤,大棗1斤,生姜1斤,半夏(湯洗,以上4味同搗勻,炒黃干)4兩,甘草4兩,黃橘皮2兩,白術(shù)2兩,肉豆蔻1兩,神曲2兩,人參2兩,藿香葉2兩,縮砂仁2兩,良姜2兩,丁香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脾胃俱虛,久積冷氣,心腹脹悶,里急刺痛,痰逆惡心吞酸,可食,倦怠少力,腸鳴滑泄,肢體羸瘦,及大病之后諸虛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熱服。
【摘錄】《雞峰》卷十二
【處方】白茯苓(去皮)1兩,人參1兩,厚樸3兩(姜汁炙),蒼術(shù)(米泔浸宿)4兩,陳橘皮(去白)5兩,甘草2兩(半生半熟),草果子(去皮)2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胃氣。
【用法用量】每服1錢,加生姜、大棗,同煎服。
【摘錄】《準(zhǔn)繩·幼科》卷七
【處方】訶黎勒皮1兩,白術(shù)1兩,麥糵(炒令微黃)1兩,人參1兩,神曲(炒)半兩,甘草(炙)半兩,枳殼(麩炒)半兩,大腹皮半兩,干姜2分(炮)。
【功能主治】傷寒,脾胃虛弱,不欲飲食,縱食不能消化。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熱服。
【摘錄】《奇效良方》卷十
【處方】陳橘皮(去白)7兩,高良姜5兩(炒),干姜3兩(炮)。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心腹疼痛,嘔逆惡心。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個,同煎至8分,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建脾散這種中藥方劑的相關(guān)知識,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建脾散有著很多對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建脾散來治療一些疾病。
在中國的許多藥學(xué)著作中,燒脾散總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早在很久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把它投入到醫(yī)學(xué)中了,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一些相關(guān)信息。
【處方】赤芍藥、干姜(炮),各六兩半。良姜(油炒)十兩,甘草(炙)四兩。
【炮制】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弱,久寒積冷,心氣脾痛,冷痰翻胃,臍腹刺痛,嘔吐惡心,不思飲食,及療婦人血氣攻刺,腹脅撮痛,服之立效。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錢,白湯點下,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赤芍藥 干姜(炮)各20克 良姜(油炒)60克 甘草(炙)120克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溫中祛寒,緩急止痛。治脾胃虛弱,久寒積冷,脘腹疼痛,嘔吐惡心,不思飲食,婦人血寒氣滯,腹脅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白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處方】干姜(炮)厚樸(姜制,銼,炒)草果仁 縮砂仁 神曲(炒)麥蘗橘紅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溫中祛寒,理氣化滯。治飲啖生冷果菜,寒留中焦,心脾冷痛不可忍,及老幼霍亂吐瀉。
【用法用量】每服9克,熱鹽湯調(diào)服,不拘時。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生方》
上面介紹了燒脾散是怎樣制作出來的,飲用燒脾散可以幫助我們治療一些方面的問題。但是想要體會到方劑帶來的好處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們才知道哦。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