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加工肉類增加心臟衰竭風險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健康老人常吃那些食物好】
終生保健,終生康健;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養(yǎng)生已經不再是養(yǎng)身,同時也是養(yǎng)心。如何進行飲食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常吃加工肉類增加心臟衰竭風險,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本文導讀:一項研究顯示,每天吃兩根香腸的人死于心臟衰竭的可能性比那些很少吃加工肉類的人高。這表明,加工肉類培根、火腿或漢堡會大大增加人們出現心臟衰竭的幾率。
一項研究顯示,每天吃兩根香腸的人死于心臟衰竭的可能性比那些很少吃加工肉類的人高。這表明,加工肉類培根、火腿或漢堡會大大增加人們出現心臟衰竭的幾率。這種疾病影響了約75萬名英國人。但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發(fā)現,普通份額的紅肉如牛排或關節(jié)不會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
研究人員懷疑鹽和加工過程中添加的其他化學品會導致高血壓,從而引發(fā)心臟衰竭。這項查看了3萬7035名參與者的數據的研究也進一步證明,加工肉類帶來的潛在的健康風險。本周早些時候涉及3000名女性的研究發(fā)現,加工或未加工過的紅肉均能使女性乳腺癌的風險增加達20%。
心力衰竭是指人體心臟功能衰弱從而導致人體出現呼吸困難、疼痛或突然死亡的一種疾病。在這項特殊的研究中,瑞典研究人員查看了關于45 歲到79歲之間男性的飲食的詳細的調查問卷的記錄。學者們在12年時間內監(jiān)控參與者是否被診斷出患有心臟衰竭,或是死于這種疾病。
那些每天食用超過75克的加工肉類的人與很少吃加工肉類的人相比,患心力衰竭的可能性高出了24%,而死亡的概率也加倍。這個份額相當于兩根香腸、4片咸肉片或熏肉或者一個小漢堡。研究的作者, 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醫(yī)學院環(huán)境醫(yī)學研究所愛麗絲卡 沃克教授說: 過多地加工肉類,但非未加工的紅肉會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
通常,加工紅肉含有鈉、硝酸鹽、磷酸鹽和其他食品添加劑,而煙熏烤肉中也含有多環(huán)芳烴,所有這些都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的風險的增加。 未加工的肉類中不含食品添加劑,并且其中鈉鹽的含量通常有較低。盡管找不到心臟衰竭和未加工的紅肉之間的聯系,但研究人員敦促公眾每將周紅肉攝入量限制在一到兩份之間。
其他研究已經表明,它可以導致心臟病和中風,也會增加腸癌的風險。波蘭華沙大學的生命科學系人類營養(yǎng)學助理教授喬安娜 卡魯扎也參與了這項研究,他說: 為了降低心力衰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我們建議應盡量避免攝入加工紅肉,并限制每周攝入的未加工的紅肉至一到兩份或更少。
相反,人們英愛攝入大量的水果、蔬菜、全麥制品、堅果并增加魚肉的攝入量。 2011年英國政府敦促公眾將每天的紅肉 加工或未加的 攝入量限制在70克以內,以減少健康問題。此前研究顯示紅肉會增加英國第二大癌癥 腸癌的風險 每年約4萬1500英國人受此疾病的影響??茖W家還說紅肉會導致心臟病發(fā)作和中風是由于其高脂肪含量,當然也有其他研究質疑這一聯系。(實習編譯:葉秀金 審校:邱天華)
ys630.COm精選閱讀
本文導讀:日本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fā)現了低鹽飲食對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那些吃很多鹽的糖尿病的患者患心血管疾病幾率是吃得更少的患者的兩倍。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聽到有關高鈉飲食對我們的健康的影響。許多人擔心自己攝入了過多的脂肪、熱量和糖量 并且我們確實如此 而其他人擔心他們消費自己攝入的鈉的量。畢竟,普通美國人每天鈉鹽攝入量超標1000毫克。但重要的是,健康人們的努力將每日的鈉鹽攝入控制在推薦量內,更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更不應過多地攝入。
日本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fā)現了低鹽飲食對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那些吃很多鹽的糖尿病的患者患心血管疾病幾率是吃得更少的患者的兩倍。 這項研究的結果提供明確的科學證據,證明低鈉飲食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臟病患病率, 研究作者,日本新瀉縣新瀉大學的注冊營養(yǎng)師水澤 堀川在一份新聞稿中寫道: 盡管許多指南建議糖尿病患者減少鹽攝入量以降低出現并發(fā)癥的風險,本研究是首批大型縱向研究中證明低鹽飲食對這一人群的好處的一項。
研究結果對日本人以及其他亞洲人尤為重要,因為這些人群的飲食中會添加高鈉的調味料,如大豆和魚露。美國農業(yè)部稱,一湯匙醬油中含有879毫克的鈉。他們的鹽分攝入量超過每日推薦值的三分之一。通過減少他們攝入鈉的數量,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壓,從而腎臟能更好地將血液中不必要的液體引出。此外,較低的血壓會使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更低。
研究人員調查了1588名年齡在40至70歲之間的參與者。本研究是日本糖尿病并發(fā)癥研究的一部分。所有的病人都患有糖尿病,并且會被問及他們的飲食和鈉的攝入量。在接下來的八年中,研究人員會追蹤參與者,查看出現心血管并發(fā)癥的患者。他們發(fā)現,平均而言,那些參與者每天會攝入大約3克的鈉 仍然超過每日推薦攝入量2.3克 他們患心臟病的風險是那些每天攝入5.9克的鈉鹽的人的一半。當參與者難以控制他們的血糖水平時,他們患心臟病的風險會變得更高。
為了降低他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控制血糖以及注意飲食對2-型糖尿患者而言是很重要的, 堀川說: 我們的發(fā)現表明,限制飲食可以幫助預防糖尿病并發(fā)癥的出現。 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2012年,超過2900萬美國人患有糖尿病。此外,估計每年會有170萬新確診病例。糖尿病是美國第七大死因,在2010年,因糖尿死亡的人數高達30萬。(實習編譯:葉秀金 審校:邱天華)
本文導讀:在炎熱的夏天吃著燒烤時,如果能有一杯冰啤酒是再愜意不過的事,而最近一項新研究還發(fā)現,在燒烤前把肉類先放在啤酒中腌制甚至還能降低患上癌癥的風險。
在炎熱的夏天吃著燒烤時,如果能有一杯冰啤酒是再愜意不過的事,而最近一項新研究還發(fā)現,在燒烤前把肉類先放在啤酒中腌制甚至還能降低患上癌癥的風險。
很多研究都指出燒烤可能會在食物中生成一些致癌物質,但大部分人依然難擋烤肉的誘人香氣,只是這種美味食物是具有代價的:燒烤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叫做多環(huán)芳烴(pAHs)的物質,它能夠損傷DNA,增加個體患上結直腸癌的風險。
最近,一項發(fā)布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期刊上的研究似乎在這個問題上發(fā)現了權衡之計--在燒烤時加入啤酒。
研究人員發(fā)現,在燒烤之前先在肉類上加入抗氧化劑能夠阻止多環(huán)芳烴的形成,并且能夠避免由于高熱生成自由基。據了解,啤酒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這些抗氧化劑以類黑精的形式存在,在制酒時因為烘烤大麥而產生。
進一步研究還發(fā)現,燒烤時混合一些蔬菜和香草也可以減少致癌物的形成,一項研究認為使用啤酒、紅酒和茶來腌制肉類都能具有減少燒烤時的潛在致癌物形成。
在腌制你要烤的肉類時,顏色越深的啤酒越好。未腌制的肉排每克在燒烤后平均會產生21毫微克的多環(huán)芳烴;在比爾森啤酒中腌泡過的肉排每克平均產生18毫微克的多環(huán)芳烴;而在吉尼斯黑啤酒和墨菲黑啤等深色啤酒中浸泡的肉排每克平均只產生10毫微克多環(huán)芳烴,讓你在享用美味烤肉時能夠減少帶來的健康損害。
想要讓烤肉更健康并且減少燒烤所產生的致癌物質,首先要去掉脂肪,并且在低于149℃的溫度下燒烤,并且要不停的翻面以免烤焦。(實習編譯:陳鷺榕 審校:邱天華)
本文導讀:一項關于最新研究的評論表明,富含ω- 6脂肪酸而ω - 3脂肪酸含量較少的植物油并不像食品標簽上所寫那樣有益健康。事實上,這種不平衡的植物油,包括玉米和紅花油很有可能有害健康的。
營養(yǎng)學家認為,多元不飽和脂肪 - 3和 - 6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然而,一項關于最新研究的評論表明,富含 - 6脂肪酸而 - 3脂肪酸含量較少的植物油并不像食品標簽上所寫那樣有益健康。事實上,這種不平衡的植物油,包括玉米和紅花油很有可能有害健康的。
他們的分析發(fā)表在加拿大《醫(yī)學協(xié)會期刊》上,兩位研究人員得出某些植物油中不具有有益的健康功效。 數據通常支持使用混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替代飽和脂肪酸以降低冠狀動脈疾病死亡的風險, 作者在他們的分析中寫道: 不過,目前尚不清楚油富含 - 6亞油酸而缺乏 - 3 -亞油酸酸是否也能降低這種風險。
了解脂肪酸
食物可分解為化合物,進一步可分解成化學元素。脂肪是許多食品中的一種成分,尤其是肉類和堅果。而脂肪又可它分為飽和脂肪、一元不飽脂肪和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這些術語只是依分子內化學鍵的類型命名。 - 3和 - 6被認為是多不飽和脂肪,這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非常必要的。事實上,缺乏多元不飽和脂肪,我們的大腦將無法正常運轉。因為我們的身體不能自然地產生這些不飽和脂肪,我們必須吃某些食物,以從我們的飲食中吸收不飽和脂肪。
例如, - 3脂肪酸來自富含脂肪的魚類,包括鮭魚、鯖魚和金槍魚,他們也可以發(fā)現,雖然在含量相對較少,但在核桃和亞麻籽中也含有 - 3脂肪酸。 - 6脂肪酸大多來自堅果、種子以及植物油,例如玉米油、豆油和葵花油。 - 3脂肪酸能給人體帶來許多健康益處,它可以有助預防心臟病和中風;而 - 6脂肪酸能降低人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種能阻塞人體動脈的 有害 膽固醇)并且減少炎癥。營養(yǎng)學家經常強調,多元不飽脂肪與能增加人體 有害 膽固醇的飽和脂肪不同,它們也非常不同于人們經常討論的反式脂肪。反式脂肪工業(yè)化的產物。能使液態(tài)植物油固化,通常被認為是有害健康的。
因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 3和 - 6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有益健康的,這項由多倫多大學德爾斯 理查德 巴茲內特和安大略省倫敦市西方大學的朱偉初負責的新研究評論,讓許多人感到十分意外。
他們的發(fā)現
根據這項營養(yǎng)領域的回顧性評論,作者發(fā)現,一些植物油含有多元不飽和脂肪。例如,玉米和紅花油富含 - 6脂肪酸但是幾乎不含 - 3脂肪酸,縱使它們的標簽上總是標榜自己是有益健康的,但這些植物油實際上可能增加心臟病的風險??傊?,脂肪酸的平衡是至關重要的,這決定了植物油是否有益健康。
一項發(fā)表于今年2月的研究(巴茲內特和朱偉初的新分析引用了這項研究)對不均衡油進行了探索。在這項研究中,一組參與者用紅花油或紅花油人造黃油取代了他們的飲食中飽和脂肪。飽和脂肪酸類都是富含 - 6亞油酸而 - 3 -亞油酸含量低。隨著研究的繼續(xù),這組參與者體內 有害 膽固醇含量較研究之初顯著降低了(約百分之八)。
出人意料的是,同樣是這一群參與者,在食用富含 - 6但缺乏 - 3的油類后心血管疾病和冠狀動脈疾病風險明顯降低了。用 - 6系列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取代飽和動物脂肪,可以降低血清中膽固醇的含量,但作者指出,這也增加了冠狀動脈疾病的死亡風險。
作者認為他們的發(fā)現會對加拿大健康食品董事會產生影響,該組織從2009年開始允許在食品標簽上宣傳用多元不飽替代飽和脂肪的健康益處。當時只是假定顯著減少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意味著降低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
加拿大健康食品董事會應該重新考慮 - 6系列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通過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來降低心臟病的風險的健康聲明。 作者寫道。簡單的說,并非所有的植物油都有降脂作用。(實習編譯:葉秀金 審核:邱天華)
鑒此反思中國的生姜等作料,也需要少用或者限制使用這些作料了。建議改變一些傳統(tǒng)飲食制作習慣。至少,不要天天在菜肴中加生姜等作料;盡量少吃鹵菜。因為鹵菜制作中,八角、桂皮、茴香、花椒等香辛料,是“當家”作料。
吃太多姜可能增加肝癌風險
民間與“男人不可一日無姜,女子不可百日無糖”的傳統(tǒng)觀點類似的民諺很多,比如“家備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壽保健康”,“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生開藥方”,“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掃光”,“早吃三片姜,勝過人參湯”,這些民諺都肯定生姜的保健功效。應該肯定,天然香辛料確有活血、祛寒、除濕、發(fā)汗之功,特別是生姜具有利膽、健胃、止吐、辟腥臭、消水腫的作用。然而,生姜中也含有不利健康的成份——黃樟素。
姜的成分黃樟素可引起肝癌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研究顯示,黃樟素可引起肝癌,在小鼠的飼料中添加0.04%~1%的黃樟素,150天到2年,可誘導小鼠產生肝癌。黃樟素經過代謝轉化為活性致癌物的過程,目前已經比較清楚:黃樟素在小鼠體內首先代謝為苯乙醇形式,接著被激活轉化為乙酸鹽或硫酸鹽,成為最終的致癌物。黃樟素若與氧化劑結合,會生成更強致癌活性的環(huán)氧黃樟素。
美國不允許黃樟素作食物添加劑
在美國不再允許黃樟素作為食物添加劑。最近,歐盟專家委員會決定,在歐盟范圍內進一步降低黃樟素的允許劑量,以減少對人體的危害。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正在啟動制定的《食用香料使用準則》中規(guī)定,黃樟素在食品和飲料中最大限量為1毫克/千克。
爛生姜的黃樟素含量更高
鑒此反思中國的生姜等作料,也需要少用或者限制使用這些作料了。建議改變一些傳統(tǒng)飲食制作習慣。至少,不要天天在菜肴中加生姜等作料;盡量少吃鹵菜。因為鹵菜制作中,八角、桂皮、茴香、花椒等香辛料,是“當家”作料。生姜等天然香辛料中,或多或少含有黃樟素。如同“土豆長芽不能吃”一樣,生姜爛了也不能再用。爛生姜的黃樟素含量更高。
吃太多姜引發(fā)胃病等問題
生姜等香辛料除了含有可引起肝癌的黃樟素外,食用過多還容易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和胃脹氣,引起頭痛、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甚至影響肝、腎功能,對人體健康有較大危害。
我們過去一直倡導清淡飲食,保持食物原汁原味,不僅僅是指烹調時要少放鹽和油,而且還要少用生姜等作料。多吃水果蔬菜,可以有效抑制黃樟素與氧化劑的結合,降低其致癌效應,因此,吃了生姜等作料后,最好多吃些水果蔬菜,以減輕黃樟素的危害。
冬天對于大家最直接的感覺就是手腳發(fā)涼,這其實和人們身體缺少某種微量元素有很直接的關系,所以大家需要從健康飲食中去補充這些元素,吃海帶是不錯的選擇。所以冬季吃海帶,能夠提升大家的抗寒能力,下面看小編的介紹。
海帶的營養(yǎng)豐富,富含鈣、鐵、碘。每100克海帶中含鈣高達1177毫克,含鐵高達150毫克,充足的鈣與鐵可直接提高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提升產熱量。
每100克海帶中含碘240毫克,高出成年人需碘量的許多倍,碘能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從而加速體內組織細胞的氧化,加快皮膚血液循環(huán),增加產熱能力。
中醫(yī)認為,海帶味咸性寒,生于寒冷海水中而稟抗寒之性,入腎經而有溫補腎氣之功,所以常食可抗冷御寒,被譽為“長壽食品”。
吃海帶方法很多,可煎水、做菜、燉湯、制膳。
海帶水取海帶50?100克,洗凈,切絲,放入1000毫升水中煮10?20分鐘即成。吃海帶喝水,每日1?2次。
海帶排骨湯取海帶100克,溫水泡軟,洗凈,切小塊;豬排骨250克,洗凈,切段。共入鍋中,加水1500毫升,武火煮沸,文火燉至骨酥肉爛,酌加精鹽,即成。食肉喝湯,每日1次。
海帶豬腿湯取海帶100克,浸泡后,放蒸鍋內蒸20分鐘,取出再用溫水泡發(fā),洗凈控水,切方塊;將切碎的豬腿肉200克,入沸水鍋中煮15分鐘,撈出,溫水洗凈。共入高壓鍋內,加水適量,放入鹽、雞精、花椒、姜片、黃酒,用武火燒沸,高壓10分鐘即成。揀去姜片,加入蔥末、鹽、香油即可食用,每日1次。
所以冬季的飲食就是需要提高自身的抗寒能力,對于寒冷的抵抗力提升了,自身的身體健康也就有了保障,疾病也就更加的少了。所以海帶是大家冬季中不可獲取的一種健康飲食,大家在冬天一定要多多的實用。
本文導讀: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相比熱狗和香腸,牛排可能是一個對健康更安全的午餐選擇。瑞典的研究人員指出,經常吃加工肉制品的男性患心力衰竭的風險會增加。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相比熱狗和香腸,牛排可能是一個對健康更安全的午餐選擇。
瑞典的研究人員指出,經常吃加工肉制品的男性患心力衰竭的風險會增加。
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隨著加工紅類的消費量上升,心臟衰竭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心衰意味著心臟不能泵出足夠的血液來維持身體各臟器的正常功能。
研究人員發(fā)現,男性每天吃大約2.6盎司加工肉制品,相當于2或3片火腿,他們患心臟衰竭的風險竟然高出28%,相比每天吃加工肉類不到一盎司的男性,那些經常吃加工肉制食品的男性死于心臟衰竭的風險要高出兩倍。
然而,這項研究并不能證明含有培根或火腿的飲食會導致心臟衰竭,只是證明兩者之間存在關聯,一位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專家稱。
研究人員指出,目前還沒有發(fā)現未經加工的肉類,如牛肉或豬肉與心臟衰竭之間存在關聯。
心臟衰竭是一種最常見的并且可以致命的心臟狀況, 美國心臟協(xié)會發(fā)言人格雷格 弗納羅博士說。今年在美國有超過80萬例心力衰竭的新增病例,約50%的患者在確診后五年內死亡。
基于這項發(fā)表在6月12日的《循環(huán):心臟衰竭》雜志上的研究結果,研究人員建議盡量避免食用加工肉類,每周不要超過兩次。
加工肉制品通常經過熏烤和固化,添加鹽分和大量防腐劑和食品添加劑而制成,大多含有鹽、硝酸鹽、磷酸鹽和其他食品添加成分。 熏烤肉也會含有多環(huán)芳烴,所有這些成分都可能導致心臟衰竭風險的增加, 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醫(yī)學院研究員,研究的合著者愛麗斯 沃克在雜志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說。
未經加工的肉類不含食品添加劑,同時含有的鹽分較少, 她補充道。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收集了超過37000名年齡在45歲到79歲的男性數據,這些男性都沒有心臟衰竭、心臟病或癌癥疾病史。
研究人員對參與者的飲食和生活方式進行了調查。他們對這些參與者在過去一年里對加工肉類(包括香腸、火腿、血布丁和加工肝臟)和未經加工的肉類(豬肉和牛肉)的攝入量進行了統(tǒng)計。
研究人員從1998年開始對這些參與者進行了跟蹤調查,直到他們被診斷出患有心臟衰竭或死亡,或者到2010年這項研究結束之時。
總的來說,近2900名男性被診斷出患有心臟衰竭,其中266名男性死亡。
研究人員發(fā)現,每天加工肉類的攝入量每增加1.7盎司,患心衰的風險就會上升8%,而死于心臟衰竭的風險躍升了38%。
但肉類加工產業(yè)的相關人士對研究結果表示異議。
心臟衰竭和心血管疾病都是作用機制非常復雜的疾病,從基因到生活方式,很多因素都會在其中起到作用, 美國肉類協(xié)會科學事務副總裁貝西 布倫說。 將心臟衰竭歸咎于一種單一類型的食物過于草率, 她說。
但美國心臟協(xié)會建議人們,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家禽、魚和堅果,限制加工肉類和含糖的食物及飲料的攝入。(實習編譯:蘆穎 審校:邱天華)
過量吃肉是不好,可是從營養(yǎng)學上來講,放棄肉食并非養(yǎng)生之道,提醒:膳食平衡才是我們養(yǎng)生所提倡的。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對身體健康有益的肉食。
雞肉,脂肪最少的肉。這里說的雞肉,是指去皮的雞肉,雞肉對營養(yǎng)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癥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魚蝦,微量元素最多的肉。魚蝦中的微量元素極為豐富,含鈣、鋁、鐵、錳、銅、鈷、鎳、鋅、碘、氯、硫等,都是人體所必需的。
豬肉,最補鐵的肉。豬肉肥瘦差別較大,肥肉中脂肪含量高,蛋白質含量少,多吃容易導致高血脂和肥胖等疾病;蛋白質大部分集中在瘦肉中,而且瘦肉中還含有血紅蛋白,可以起到補鐵的作用,能夠預防貧血。
牛肉,最強壯的肉。凡身體虛弱而智力衰退者,吃牛肉最為相宜。牛肉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fā)育及手術后、病后調養(yǎng)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
羊肉,最滋補的肉。羊肉有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之功效,對氣喘、氣管炎、肺病及虛寒的病人相當有益。還能益腎壯陽,補虛抗寒,強健身體,是冬令的滋養(yǎng)食療珍品。
上面介紹的這些肉食對身體健康有著很好的作用,在生活中大家可以根據的自己的口味,選擇性的食用。但是在這里也要提醒大家不可食用過量哦!
本文導讀:澳大利亞,霍索恩,斯溫伯格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們發(fā)現,每天一杯果汁會導致人們主動脈血壓明顯更高——這會增加心臟病或心絞痛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fā)現,經常喝果汁的人的血壓要比偶爾為之的人高出很多。
澳大利亞,霍索恩,斯溫伯格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們發(fā)現,每天一杯果汁會導致人們主動脈血壓明顯更高 這會增加心臟病或心絞痛的風險。
研究人員測試了參與者的主動脈血壓。心臟通過大型動脈主動脈將富氧血液泵出并輸送到全身。研究作者馬修 帕斯博士說,他們的發(fā)現是很重要的,因為有這樣一種普遍看法認為果汁是有益健康的。
他告訴每日快報: 盡管果汁可能含有基本的維生素,,它們通常含有大量的糖和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纖維。因此,頻繁地飲用果汁,可能會導致糖攝入量過高,就拿典型的西方人來說,這會增加他們的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果汁被認為助長了英國的肥胖和糖尿病的流行。250毫升的果汁含有115卡路里,相當于7茶匙的糖所含的糖分。一罐可樂含有139卡路里的熱量。它也被指責是造成孩子的牙齒腐爛的罪魁禍首。多達八分之一的孩子到了三歲都會蛀牙的 盡管在英國的一些地區(qū)這一幾率高達三分之一。
資深牙醫(yī)說家長給幼兒造成的問題往往是給他們瓶裝或杯裝的高糖飲料和果汁。他們敦促,家長應該限制孩子只能喝牛奶和水。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人們每天不要攝入超過六勺的糖份。(實習編譯:葉秀金 審校:邱天華)
本文導讀:新的研究表明,它們也會導致血壓的升高。一篇發(fā)表在《美國心臟病學雜志》上的綜述表明,喝含糖飲料高血壓之間存在很強的關聯性。
大家都知道,喝含糖飲料,如碳酸飲料和一些果汁會使人發(fā)胖。但新的研究表明,它們也會導致血壓的升高。一篇發(fā)表在《美國心臟病學雜志》上的綜述表明,喝含糖飲料高血壓之間存在很強的關聯性。
來自康涅狄格州德比市格里芬醫(yī)院的阿克比 哈比卜 馬利克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回顧了12個研究,以確認含糖飲料和高血壓之間是否存在聯系,每日健康新聞報告。他們查看的研究中包括近41萬參與者。他們發(fā)現所有的研究顯示,喝含糖飲料和高血壓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
研究顯示,飲用含糖飲料的人患高血壓的概率比那些不喝含糖飲料的人高出26 %~70%,Daily RX報道。研究人員還還表明,每天喝三罐或三罐以上含糖飲料的青少年患高血壓的概率會提高87%。研究人員提出多種理論,解釋含糖飲料如何能使血壓增高。
研究人員聲稱,含糖飲料可以降低人體內一氧化氮的水平,導致血管收縮,從而使血壓增加。他們還認為血壓的增加或許是因為這些飲料中含鹽。Medical Xpress報道。研究的作者寫道: 總之,我們的系統(tǒng)綜述表明,飲用含糖飲料是與高血壓之間存在關聯,這會導致高血壓的發(fā)病率的增加。
限制(含糖飲料)消費應該加入改變生活方式,減少高血壓發(fā)病率的建議中。減少 (含糖飲料) 攝入量的干預法應該成為公共衛(wèi)生策略的組成部分,以減少高血壓的發(fā)病率。 含糖飲料已被證實和糖尿病、肥胖以及心臟病等疾病之間都存在關聯。(實習編譯:葉秀金 審校:邱天華)
哈佛大學的研究發(fā)現,每天適當喝一些麥片粥可以有助于保護心臟。過去14年間,研究人員跟蹤超過10萬名志愿者,監(jiān)控他們的日常飲食和身體狀況,如果每天進食一盎司全谷物——相當于一小碗麥片粥,因心臟病發(fā)而死亡的風險會下降9%。
每天吃50克燕麥 有效降低膽固醇
心血管專家曹小織主任稱,一碗熱氣騰騰的燕麥粥,就是一頓既均衡營養(yǎng)又對心臟有益的早餐。而且,麥片粥不應該只在冬天食用,每天早晨食用50克燕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總有效率達到87%。
燕麥不僅能降低人體內的總膽固醇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而且還能降血壓。燕麥植物化學因子和抗氧化物含量很高,它們可以預防心臟病,在許多方面其功能和維生素E相似,且和維生素E共同發(fā)生作用。植物化學因子和抗氧化物還可保持血液的正常循環(huán),防止血管堵塞,從而減少高脂食物產生的副作用。燕麥含有豐富的可溶纖維素,可通過清理膽固醇來保護您的心臟和血管。
燕麥的營養(yǎng)價值表現在哪里?
1. 每100克燕麥中含蛋白質14克,比大米、白面、玉米高出1.6~2.2倍,幾乎可與牛肉媲美;
2. 燕麥含有蛋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精氨酸等,其中賴氨酸的含量是大米、白面的二倍;
3. 燕麥含脂肪7克,是大米的6~7倍,且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較大;
4. 燕麥含B族維生素10.6毫克,尼克酸1毫克,含鈣69毫克,磷392毫克,鐵3.8毫克,所含維生素E也高于大米和白面;
5. 燕麥含有可溶性膳食纖維,是小麥的10~15倍,每100克燕麥釋放的熱量與同量的豬肉和肥羊肉相同。
為了心臟健康著想,每天適當吃一點燕麥吧,讓你遠離心臟病和中風的威脅。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常吃加工肉類增加心臟衰竭風險》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yangshengjiankanglaorenchangchineixieshiwuhao/">養(yǎng)生健康老人常吃那些食物好”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