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菔子泡酒配方
老人養(yǎng)生泡酒配方大全。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fù)責(zé),就不應(yīng)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對于養(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就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您是如何看待的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萊菔子泡酒配方”,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萊菔子是一種常見的中藥了,用它來泡酒對于身體的好處是特別多的,現(xiàn)在很多的人都特別喜歡自己泡一些藥酒,有時候我們在飯店里面會看到一些藥酒,有的是用蛇和其他的一些藥材泡制而成的,這些藥酒對我們的身體都是有很多好處的,下面我們來看看萊菔子泡酒配方。
萊菔子泡酒配方很多人想了解,現(xiàn)在自制藥酒已經(jīng)很流行了,一些人長年都會喝一些藥酒,因此身體是很健康的,平時都會很少生病,這都是因為藥酒的原因,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一些藥酒的配方。
配方】丹參、酸棗仁各50克,五味子3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3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過濾即成。
【功效】養(yǎng)血安神。
【主治】失眠、多夢,心悸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10-20毫升,日服2次,長期使用療效佳。
配方枸杞子250克,熟地黃、黃精(蒸)各50克,百合,制遠(yuǎn)各25克,白酒5000毫升,白糖500克。
【制法】將前5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加蓋隔水蒸至沸騰,密封,浸泡30-40日,過濾即成。
【功效】滋腎益肝。
【主治】肝腎不足,虛勞,腰膝酸軟,失眠等癥。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10-20毫升,日服2次,長期使用療效佳。
【配方】人參2克,三七、川芎各6克,當(dāng)歸、黃芪各20克,五加皮、白述各12克,甘草4克,五味子、茯苓各8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將前10味搗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5日后,過濾即成。
【功效】補(bǔ)益氣血,養(yǎng)心安神。
【主治】久病虛弱,失眠多夢。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10-20毫升,日服2次,長期使用。
補(bǔ)陰酒
用料及制法:螞蟻50克,枸杞子20克,生地黃、何首烏、女貞子各10克,用白酒10闐毫升,浸2~4周之后勾兌過濾即成。無論黑蟻、黃蟻或夾色蟻所浸制的酒均呈橘黃色,不必加紅曲等調(diào)色。
用法:成人每日3次,每次25~50毫升,或佐餐飲用,也可根據(jù)酒量適量飲用。凡外感未愈或痰濕內(nèi)盛者不宜服用。
適用于陰虛病證。
石斛山藥酒
[ 配 方 ] 山茱萸60克,懷牛膝30克,石斛120克,山藥60克,熟地60克,白術(shù)30克,白酒3000ml。
[ 制 法 ] 將上藥加工碎,用細(xì)紗布袋盛之,扎緊口,再將白酒倒入凈壇內(nèi),放入藥袋,加蓋密封,置于陰涼處,每日搖動數(shù)下,經(jīng)14天后開封,去掉藥袋,濾凈貯入凈瓶中備飲服。
[ 功 效 ] 石斛、山藥、熟地、懷牛膝、山茱萸滋陰補(bǔ)腎,白術(shù)、山藥健脾益氣。補(bǔ)腎養(yǎng)陰,健脾,主治因陰虛體弱而致的腰膝酸軟,體倦乏力,食欲不振,頭暈?zāi)垦5劝Y。
[ 服 法 ] 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飲服15~20毫升。
[ 注 意 ] 腹?jié)M腹瀉者不宜用
治療氣血雙虧的藥酒
氣血雙虧,指的是氣虛癥與血癥在同一人身上表現(xiàn)。既有氣虛癥的表現(xiàn),如迷,短氣懶言,食欲不振,也有血虛證的面色萎黃,
心悸怔忡,目眩耳鳴,爪甲枯萎等狀。此類多因久病不愈或失血過多造成。可見于多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各種盆血,以及婦女產(chǎn)后
血虛等。本組藥酒既具補(bǔ)氣之功,又有補(bǔ)血之效,故可用于治療氣血雙虧患者。
四補(bǔ)酒
(《圣濟(jì)總錄》)
[ 配 方 ] 柏子仁、何首烏、肉蓯蓉、牛膝各30克,白酒1000克。
[ 制 法 ] 將上藥加工切碎,入凈器中,倒入白酒浸泡,封固。置陰涼處,每日援晃數(shù)下,春夏10日,秋冬20日,澄清即得。
[ 功 效 ] 益氣血,補(bǔ)五臟,悅顏色。適用于氣血不足,心慌氣短等癥。
[ 服 法 ] 每日2次,每次飲服10~15毫升。
八珍酒
(《萬病回春》)
[ 配 方 ] 全當(dāng)歸22克,南芎7.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2克,五加皮60克,小肥紅棗、核桃肉各30克,糯米酒5000克。
[ 制 法 ] 將上藥切薄片,用絹袋盛好,浸于酒中,密封,隔水加熱約1小時,取出埋土中5天,然后取出靜置21天,過濾后飲用。
[ 功 效 ] 補(bǔ)益氣血。適用于食少乏力,易于疲倦,面色少華,頭眩氣短,月經(jīng)量少色淡,腰膝酸軟等癥。
[ 服 法 ] 每日3次,每次溫飲15~20毫升。
萊菔子泡酒配方大家不僅了解了,還了解了一些其他的藥酒的配方,多喝一些藥酒是有很高的養(yǎng)生的價值的,我們會看到一些人在平時吃飯的時候都會喝上一點(diǎn)藥酒,這不是饞酒的表現(xiàn),這是對身體的一種負(fù)責(zé),一種養(yǎng)生的態(tài)度,能夠讓自己更健康。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萊菔子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對它在選擇的時候,也是要注意不能隨意的進(jìn)行,萊菔子是什么呢,它也叫做蘿卜子,它的使用比較廣泛,常見就是炒萊菔子,這樣的使用方法,使得萊菔子在功效和作用上,都是比較多,對人體各方面調(diào)理,也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是不錯之選。
那對萊菔子是什么呢,下面就詳細(xì)的介紹下,使得對它有著更多的認(rèn)識,但是在使用萊菔子的時候,是不能隨意的,否則對身體各方面,都是沒有太多的幫助。
萊菔子是什么:
萊菔子,別名蘿卜子、蘿白子、菜頭子,拉丁文名:Semen Raphani。
十字花科植物蘿卜的成熟種子,類圓形或橢圓形,略扁,長2至4毫米,寬2至3毫米。種皮薄,表面紅棕色、黃棕色或深灰棕色,放大鏡下觀察有細(xì)密網(wǎng)紋,種子一側(cè)有數(shù)條縱溝,一端有黑色種臍。可用于用于治療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jié)、積滯瀉痢、痰壅喘咳等。
藥用價值
性味:性平,味辛、甘。
歸經(jīng):歸肺、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消食除脹,降氣化痰。主治食積氣滯,脘腹脹滿,噯氣,下痢后重,咳嗽痰多,喘促胸滿。
入脾、胃、肺經(jīng),能消食除脹,功效顯著,有“沖墻倒壁”之稱。臨床習(xí)用于治療實(shí)(食、濕、積滯)證。然而,該品并非僅僅是消食除脹,對虛證用之,獲效亦佳,因其性和平,其氣味又不峻,無偏勝之弊,不可囿于“沖墻倒壁”之說,有破氣之嫌(實(shí)則是平氣之有余),而棄之不用。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耗氣,故氣虛無食積、痰滯者慎用。不宜與人參同用。
以上就是對萊菔子是什么詳細(xì)介紹,它的藥用價值比較多嗎,而且在對改善人體一些疾病上,效果非常不錯,那使用萊菔子的時候,需要注意適量進(jìn)行,不宜使用的太多,否則對身體也是沒有太多好處的。
萊菔子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萊菔子,中藥名別名蘿卜子、蘿白子、菜頭子、蘆菔子。為十字花科植物蘿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種子。夏季果實(shí)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干,搓出種子,除去雜質(zhì),再曬干。本品呈類卵圓形或橢圓形,稍扁。表面黃棕色、白色、紅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圓形種臍,一側(cè)有數(shù)條縱溝。種皮薄而脆,子葉2,黃白色,有油性。氣微,味淡、微苦辛。下氣定喘,消食化痰。治咳嗽痰喘,食積氣滯,胸悶腹脹,下痢后重。
2、用法用量
2.1、藥材類別:果實(shí)/種子類。
2.2、性味:味辛;甘;性平。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辛。 ②《綱目》:辛甘,平,無毒。 ③《玉楸藥解》:辛,熱。 ④《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生用味微辛,性子;炒用性溫。
2.3、歸經(jīng):入肺、胃經(jīng)。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經(jīng)。 ②《藥品化義》:入脾、胃二經(jīng)。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jīng)。
2.4、藥用部位: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成熟種子。植物形態(tài)洋“萊菔”條。
2.5、臨床應(yīng)用:用于咳嗽痰喘、食積氣滯、胸悶腹脹、下痢后重等癥。用量4.5~9克。
萊菔子的副作用
一般沒有特殊副作用。本品辛散耗氣,故氣虛及無食積、痰滯者慎用。不宜與人參同用。
萊菔子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日華子本草》:“水研服,吐風(fēng)痰:醋研消腫毒?!?。
2、《日用本草》:“治黃疸及皮膚目黃如金色,小水熱赤。”。
3、《滇南本草》:“下氣寬中,消膨脹,降痰,定吼喘,攻腸胃積滯,治痞塊、單腹疼。”。
4、《綱目》:“下氣定喘,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下痢后重,發(fā)瘡疹。”。
5、《醫(yī)林纂要》:“生用,吐風(fēng)痰,寬胸膈,托瘡疹;熱用,下氣消痰,攻堅積,療后重?!?。
6、《本草再新》:“化痰除風(fēng),散邪發(fā)汗。”。
7、《隨息居飲食譜》:“治痰嗽,齁喘,氣鼓,頭風(fēng),溺閉,及誤服補(bǔ)劑?!?。
8、治積年上氣咳嗽,多痰喘促,唾膿血:萊菔子一合,研,煎湯,食上服之。(《食醫(yī)心鏡》)。
9、治百日咳:白蘿卜種子,焙燥,研細(xì)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許,一日數(shù)回。(《江西中醫(yī)藥》(12):1963)。
10、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發(fā)者:蘿卜子淘凈,蒸熟,曬研,姜汁浸蒸餅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傅滋《醫(yī)學(xué)集成》清金丸)。
11、治高年咳嗽,氣逆痰痞:紫蘇子、白芥子、蘿卜子。上三味各洗凈,微炒,擊碎,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隨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大過。(《韓氏醫(yī)通》三子養(yǎng)親湯)。
12、治一切食積:山查六兩,神曲二兩,半夏,茯苓各三兩,陳皮、連翹、蘿卜子各一兩。上為末,炊餅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遠(yuǎn),白湯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13、治氣脹氣臌:萊菔子,研,以水濾汁,浸縮砂一兩,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為末。每米飲服一錢。(《朱氏集驗醫(yī)方》)。
中藥萊菔子的功效比較多,且對于人們的身體可以治療很多的疾病,比如,臨床上常見的一些作用就是幫助人們降氣化痰,且可以消食導(dǎo)滯,幫助我們治療食積氣滯的病情,以及下痢后重,咳嗽多痰,以及脘腹脹滿、腹瀉的疾病,但是萊菔子服用方法知道嗎。
萊菔子別名也是被叫做是蘿卜子,屬于一種十字花冪植物蘿卜成熟之后的種子。在我國古代的藝術(shù)本草綱目上,這種萊菔子具有了質(zhì)幫助人們定喘,除脹,利大小便,治痰,消食,止氣痛,下痢后重,發(fā)瘡疹的效果。所以對萊菔子服用方法必須了解。
萊菔子味辛、甘,性平,歸脾、胃、肺、腸經(jīng)。具有消食導(dǎo)滯,降氣化痰的功效。主治食積氣滯,脘腹脹滿,腹涯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氣逆喘滿。
萊菔子含有脂肪油,主要成分為芥酸、亞油酸、亞麻酸、芥酸甘油等,還含有芥子堿、萊菔素、萊菔苷等?,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萊菔子具有抗菌、抗病毒、降壓、增強(qiáng)離體兔回腸節(jié)律性收縮、抑制小白鼠胃排空作用。
對于我們平時使用萊菔子治療疾病的時候,必須要對于萊菔子服用方法有個正確的認(rèn)識,才能保證我們在平時服用這種中藥萊菔子的時候。對于人們的身體健康,具備了不錯的治療效果的。這點(diǎn)知識希望我們要加以注意才行。
導(dǎo)讀:中藥萊菔子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xì)介紹萊菔子的功效與作用、萊菔子圖片、萊菔子的藥用價值、萊菔子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萊菔子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萊菔子簡介萊菔子圖片萊菔子的功效與作用萊菔子的藥用價值萊菔子的藥用附方萊菔子的臨床應(yīng)用萊菔子的食用方法萊菔子的副作用萊菔子簡介
萊菔子,中藥名,為十字花科植物蘿卜的干燥成熟種子。夏季果實(shí)成熟時采割植株,曬干,搓出種子,除去雜質(zhì),再曬干。本品呈類卵圓形或橢圓形,稍扁。表面黃棕色、白色、紅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圓形種臍,一側(cè)有數(shù)條縱溝。種皮薄而脆,子葉2,黃白色,有油性。氣微,味淡、微苦辛。
萊菔子圖片
萊菔子的功效與作用
消食導(dǎo)滯;降氣化痰。主食積氣滯;脘腹脹滿;腹瀉;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氣逆喘滿。用于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jié),積滯瀉痢,痰壅喘咳。
1、《日華子本草》:水研服,吐風(fēng)痰:醋研消腫毒。
2、《日用本草》:治黃疸及皮膚目黃如金色,小水熱赤。
3、《滇南本草》:下氣寬中,消膨脹,降痰,定吼喘,攻腸胃積滯,治痞塊、單腹疼。
4、《綱目》:下氣定喘,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下痢后重,發(fā)瘡疹。
5、《醫(yī)林纂要》:生用,吐風(fēng)痰,寬胸膈,托瘡疹;熱用,下氣消痰,攻堅積,療后重。
6、《本草再新》:化痰除風(fēng),散邪發(fā)汗。
7、《隨息居飲食譜》:治痰嗽,齁喘,氣鼓,頭風(fēng),溺閉,及誤服補(bǔ)劑。
萊菔子的藥用價值
【藥名】萊菔子
【別名】蘿卜子、蘿白子、菜頭子。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種子。
【炮制方法】
1、萊菔子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用時搗碎。
2、炒菜菔子取凈萊菔子,依清炒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炒至微鼓起。用時搗碎。
【性味】辛、甘,平。
【歸經(jīng)】歸肺、脾、胃經(jīng)。
【功效】消食除脹,降氣化痰。
【主治】用于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jié),積滯瀉痢,痰壅喘咳。
【用法用量】煎服,5~12g。
【禁忌】本品辛散耗氣,故氣虛及無食積、痰滯者慎用。不宜與人參同用。
萊菔子的藥用附方
1、治積年上氣咳嗽,多痰喘促,唾膿血:萊菔子一合,研,煎湯,食上服之。(《食醫(yī)心鏡》)
2、治百日咳:白蘿卜種子,焙燥,研細(xì)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許,一日數(shù)回。(《江西中醫(yī)藥》)
3、治高年咳嗽,氣逆痰痞:紫蘇子、白芥子、蘿卜子。上三味各洗凈,微炒,擊碎,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隨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大過。(《韓氏醫(yī)通》三子養(yǎng)親湯)
4、治一切食積:山查六兩,神曲二兩,半夏,茯苓各三兩,陳皮、連翹、蘿卜子各一兩。上為末,炊餅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遠(yuǎn),白湯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5、治痢疾有積,后重不通:萊菔子五錢,白芍藥三錢,大黃一錢,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脈正宗》)
6、治風(fēng)秘氣秘:蘿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莢末二錢服。(《壽域神方》)
7、治風(fēng)頭痛及偏頭痛:萊菔子半兩,生姜汁半合。上相和研極細(xì),絞取汁,入麝香少許,滴鼻中搐入,偏頭痛隨左右用之。(《普濟(jì)方》)
8、治牙疼:蘿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細(xì)研。以人乳和,左邊牙痛,即于右鼻中點(diǎn)少許,如右邊牙疼,即于左鼻中點(diǎn)之。(《圣惠方》)
9、治跌打損傷,瘀血脹痛:萊菔子二兩,生研爛,熱酒調(diào)敷。(《方脈正宗》)
10、治小兒盤腸氣痛:蘿卜子,炒黃,研末,每服1.5g,乳香湯送下。方中萊菔子消食去脹,祛痰降氣,為君藥。(《仁齋直指方》)
萊菔子的臨床應(yīng)用
1、原發(fā)性高血壓
對179例2期原發(fā)性高血壓用萊菔子片進(jìn)行治療,每片0.4g(相當(dāng)原生藥5g)每次4~6片,每日2次,2~5周,結(jié)果降壓療效總有效率為70%。另據(jù)報導(dǎo)觀察治療467例高血壓,總有效率為86.94%。
2、高血脂
炒萊菔子口服治療高血脂38例,經(jīng)30天(1療程)治療后,血膽固醇下降率為38%,甘油三醋下降率為50%,服藥期間除4例出現(xiàn)大便偏稀外,無不良反應(yīng)。
3、老年性便秘
萊菔子(文火炒煮)30~40g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治療32例老年性便秘,總有效率90.6%。另有報導(dǎo)炒萊菔子120g研細(xì)末,鹽開水送服,每次10g,每日2次,連服3日治氣滯便秘
4、崩漏癥
萊菔子每日120~150g,水煎分3次服用,治崩漏癥11例,痊愈7例,顯效3例,無效1例。
5、治療黃揭斑
萊菔子文火炒至微鼓,略見焦斑,聞有香氣取出略冷,去皮取仁碾碎,飯前沖服,每日2~3次,每次6~9g,1個月為1療程,連服2~3個療程。治療黃褐斑83例,痊愈28例(33.7%),顯效42例(50.6%),好轉(zhuǎn)13例(15.6%),總有效率為100%。
6、治療濕疹
萊菔子60g,放置于熱沙鍋中炒10分鐘,取出研末。若皮損滲出液較多或伴感染者,以干粉撒于皮損處,待滲液和膿水干燥后,改以麻油調(diào)藥粉成糊狀外搽,一日多次。治療濕疹24例,均有效,未復(fù)發(fā)[19]。
7、偏頭痛
萊菔子、白芷、菊花、鉤藤、地龍、生姜、細(xì)辛、蔓荊子、決明子、粉葛、川芎水煎服,治療偏頭痛。
8、散瘀血
跌打損傷,皮下瘀血而無破皮者,萊菔子研末,用蘿卜或蘿卜葉、橘汁調(diào)敷患處。
9、降氣祛痰
單用萊菔子研末,每次3g,水沖服,1日3次,或配蘇子、白芥子、橘紅、蟬蛻水煎服,治療咳嗽氣喘,痰多胸悶,食欲不振。
10、對腸麻痹的作用
大劑萊菔子,另合以郁李仁、火麻仁、瓜萎、炒萊菔子、枳殼、厚樸等治愈腸麻痹;單用萊菔子研末外用,用于治療術(shù)后腹脹,促進(jìn)術(shù)后腸功能早期恢復(fù)有明顯療效。
萊菔子的食用方法
1、萊菔子粥
材料:萊菔子(蘿卜子)1015克、大米3050克
做法:先把萊菔子炒至香熟,然后研成細(xì)末;把大米淘洗后,如常法煎粥,待粥將煮成時,每次調(diào)入炒萊菔子末57克,稍煮即可。
用法:趁熱吃粥約1碗,每日2次,連用2天。
功效:行氣,消積。適用于小兒傷食、腹脹,也可用于小兒急慢性氣管炎、咳嗽多痰。
2、大黃萊菔子茶
材料:萊菔子,大黃,木香。
做法:取炒萊菔子10克,大黃、木香各6克,搗碎,共置保溫瓶中,沖入沸水300毫升泡悶15分鐘,分23次溫飲。每日1劑。
功效:消滯,除脹,通結(jié)。
禁忌:腹痛、腹脹而大便正常,無積滯者忌用。
萊菔子的副作用
氣虛弱者應(yīng)謹(jǐn)慎服用。此外,萊菔子最好經(jīng)過炒、煎兩道工序處理,這樣可避免引起惡心等癥。
以上就是一些萊菔子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rèn)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萊菔子是一種常見的藥食同源的保健品,這種萊菔子具有很多的養(yǎng)生功效,由其是可以用來治療很多的疾病,可以說這是一種臨床上,甚至是現(xiàn)實(shí)生活中必須的一種保健品,可以說這種萊菔子對于任何人的養(yǎng)生功效都是非常強(qiáng)的,但是物極必反,萊菔子也是會有副作用的。
由其是對于一些氣虛患者來說如果過量的服用這種萊菔子的話就有可能會上起胃痛,甚至是會影響到消化功能的一些問題的,可以說如果食用不當(dāng)?shù)脑挘R菔子也是會產(chǎn)生一此副作用的。
〖注意事項〗
宜忌:
氣虛者慎服.毒副作用:
萊菔子水提取物給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27.4±3.7g/kg.萊菔子浸膏給小鼠灌胃、水-醇提取物給小鼠靜脈注射,其耐受量分別為161g/kg和50g/kg(均為生藥量).萊菔子浸膏不同劑量(100g/kg/d、200g/kg/d、400g/kg/d)給大鼠灌胃, 連續(xù)3周, 對胃腸道黏膜無損害,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檢查均未見明顯影響, 對心、肝、脾、肺、腎、腎上腺、甲狀腺等亦無明顯影響.
但有報告指出, 萊菔子對小鼠和離體蛙心有輕微毒性.
〖醫(yī)家論藥〗
“萊菔子之功, 長于利氣.生能升, 熟能降, 升則吐風(fēng)痰, 散風(fēng)寒, 發(fā)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 調(diào)下痢后重, 止內(nèi)痛,皆是利氣之效.”(《本草綱目》)
“萊菔子, 無論或生或炒, 皆能順氣開郁, 消脹除滿, 此乃化氣之品, 非破氣之品.蓋凡理氣之藥, 單服久服, 未有不傷正氣者, 而萊菔子炒熟為末,每飯后移時服錢許, 借以消食順氣, 轉(zhuǎn)不傷氣, 因其能多進(jìn)飲食, 氣分自得其養(yǎng)也.若用以除滿開郁, 而以參、芪、術(shù)諸藥佐之, 雖多服久服,亦何至傷氣分乎.”(《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
當(dāng)然了如果可以科學(xué)的食用的話,那么就可以把萊菔子的危害降到最低了,也最有利于萊菔子的醫(yī)用價值的直接的的體現(xiàn)了,當(dāng)然了日常在使用的過程中還是應(yīng)該注意一些藥理的相互作用的,這樣才能讓其真正的有利于身體健康。
萊菔子是蘿卜成熟以后的種子,它也叫蘿卜子,在我國很多的地方都有栽培了,它的功效也是很多的,是夏季的一些果實(shí)成熟的時候,經(jīng)過曬干,去除種子曬制而成的,它的食療價值是很大的,能夠用于治療腹脹,大便秘結(jié),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藥萊菔子的功效。
萊菔子已經(jīng)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了,大家應(yīng)該都了解中藥的效果是很好的,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萊菔子就是有很大的藥用效果的,能夠消食除脹,下面我們就了解了解中藥萊菔子的功效。
【中藥萊菔子性味】
中藥萊菔子性平,味辛、甘。
【中藥萊菔子歸經(jīng)】
中藥萊菔子歸肺、脾、胃經(jīng)。
【中藥萊菔子的用法用量】
煎服,6-10g 生用吐風(fēng)痰,炒用消食下氣化痰。
【中藥萊菔子的功效】
消食除脹,降氣化痰。中藥萊菔子用于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jié)、積滯瀉痢、痰壅喘咳。入脾、胃、肺經(jīng),能消食除脹,功效顯著,有“沖墻倒壁”之稱。臨床習(xí)用于治療實(shí)(食、濕、積滯)證。然而,萊菔子并非僅僅是消食除脹,對虛證用之,獲效亦佳,因其性和平,其氣味又不峻,無偏勝之弊,不可囿于“沖墻倒壁”之說,有破氣之嫌(實(shí)則是平氣之有余),而棄之不用。
【中藥萊菔子的作用】
①中藥萊菔子抗真菌作用:萊菔子水浸劑(1:3)在試管內(nèi)對同心性毛癬菌等六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②中藥萊菔子抗菌作用:萊菔子含抗菌物質(zhì),其有效成分為萊菔素,在1毫克/毫升濃度對葡萄球菌秘大腸桿菌即有顯著抑制作用,且可影響各種植物種子 發(fā)芽。后又從萊菔子中分離出一種油,稱為“Sulforaphen”,1%濃度可對抗鏈球菌、化膿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等生長。有人認(rèn)為此兩者可能是 同一物質(zhì)
③中藥萊菔子其他作用:變種的提取物,長期飼喂大鼠,能干擾甲狀腺素的合成
對于中藥萊菔子的功效大家應(yīng)該都知道了,了解了一些它的功效,在使用的時候也知道怎么用了,一些中藥在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以及身體不適的癥狀時都會有很好的效果了,如果我們生病了,不妨用一些中藥來調(diào)理吧。